中流击楫的相关战役_中流击楫是成语吗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24 0
  1.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2. 战备文言文
  3. 祖逖避难文言文
  4. 关于战争的诗句名言和成语
  5. 抗战英雄故事、200字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雅 。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有传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汉族。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

逖少轻财好侠,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曾为齐王冏大司马掾,累官太子中舍人,东海王司马越任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母丧不赴。永嘉五年(311)匈奴族刘曜率汉军攻陷洛阳,晋怀帝被俘,中原大乱,祖逖率亲邻几百家避难南下,甘苦与共,被推为流徒的首领——行主。至泗口(今江苏清江北),镇东大将军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不久征为军咨祭酒,移居京口(今江苏镇江)。上书司马睿,力请北伐。建兴元年(313),司马睿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只予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作为北伐物资,由其自募战士,自造兵器。他带着随他南下的部曲百余家北渡长江,中流击楫宣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至淮阴后,一面冶铸兵器。一面招募流散,得两千多人,进屯雍丘(今河南杞县)。当时,河南坞主各拥部曲自重,相互攻击,依违于石勒和晋朝之间,他派人招抚,共御石勒,进克谯城(今安徽亳州)。蓬陂坞主陈川势力较大,大掠豫州诸郡,被祖逖设伏击溃,将所掠子女财物各归原主,深得民心。陈川投石勒,祖逖率军伐陈,勒遣石虎领兵五万救援,祖逖数以奇兵击退进犯。石勒统治的镇戍多归附祖逖,北方晋室将领李矩、郭默、上官巳、赵固等也愿听从指挥,九年即收复黄河以南的大部土地。祖逖军纪严;自奉俭约,不畜资产,劝督农桑,发展生产,深得百姓爱戴。历经丧乱的中原父老说:“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黄河北岸坞壁群众向祖逖密报石勒的活动,迫使不敢南犯。石勒遣书求互市,他虽不答,却任凭通商贸易,收利十倍。正当他营缮虎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秣马厉兵,积蓄力量,准备向北岸推进时,东晋王朝内部矛盾激化,王敦擅政。太兴四年(321),晋元帝司马睿派遣戴渊为征西将军、都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以监督祖逖。祖逖忧虑王敦和东晋***对立,内乱爆发,北伐难成,当年,忧愤死于雍丘。他收复的土地又被石勒攻占。公元321年9月,祖逖含恨离开了人世,享年56岁。中原人民听到祖逖逝世的消息,如丧考妣,万分悲痛,许多地方的民众为他建了纪念祠堂。祖逖领导的北伐虽然没有完全取得胜利,但打击了胡人气焰,使东晋王朝统治得以巩固。他为国献身的精神,长留青史,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敬仰和赞颂。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 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

中流击楫的相关战役_中流击楫是成语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司马睿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

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激奋。到了淮阴,他们停下来一面制造兵器,一面招兵买马,聚集了两千多人马,就向北进发了。

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人民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当时,长江以北还有不少豪强地主,趁中原大乱的机会,占据堡坞,互相争夺。祖逖说服他们停止内争,跟随他一起北伐,对不听号令、依附敌人的,就坚决打击。祖逖的威望就越来越高了。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起兵北伐,也很高兴,说:“我夜间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祖逖跑到我前面去了。”

公元319年,陈留地方的豪强地主陈川投降后赵国主石勒,祖逖决定发兵进攻陈川。石勒派兵五万援救,被祖逖打得大败。接着,后赵的将领桃豹和祖逖的部下韩潜又争夺蓬陂(在河南开封市附近)城。战斗了四十天,相持不下,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有一天,祖逖用布袋装满了泥土,派一千多名兵士扛着,运到了晋营,装作运粮的样子。最后又派了几个兵士扛着几袋米,运到半路上,故意停下来休息。桃豹在赵营内看到晋兵运来那么多的米,自然眼红,就趁晋兵休息的时候,派了大批兵士来抢。晋兵丢下米袋就逃。赵营里早已断了粮,抢到了一点米,只能够勉强维持几天,但是大家看到晋营里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了。桃豹赶快派人向石勒求救。过了几天,石勒派了一千头驴子装运了粮食接济桃豹。祖逖早就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伏兵,把后赵的粮食全部截夺下来。这样一来,桃豹再也支持不住,连夜放弃阵地逃跑了。祖逖领导晋兵艰苦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后赵的兵士陆续向祖逖投降的也很多。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

祖逖在战斗的艰苦环境中,和将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很节约,把省下的钱尽量帮助部下。他还奖励耕作,招纳新归附的人。即使是跟自己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他也同样热情地对待。生地的百姓都很拥护他。有一次,祖逖举行宴会招待当地父老。人们高兴得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些老人流着眼泪说:“我们都老了,今天能够在活着的日子里看到亲人,死了也可以闭上眼睛了。”祖逖一面操练士兵,一面扩大兵马,预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哪儿想到昏

庸的晋元帝对祖逖竟放心不过,怕祖逖势力太大了不好控制,派了一个戴渊来当征西将军,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叫祖逖归他指挥。祖逖辛辛苦苦收复失地,反而受到朝廷的牵制,心里很不舒坦。

不久,祖逖听说他的好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人害死,又听说晋元帝跟王敦正在明争暗斗,心里又是忧虑,又是气愤,终于得病死了。豫州的男女老少听到祖逖去世的消息,像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伤心。 当时是晋元帝太兴四年(公元321年)9月,享年56岁。

大将军王敦听说祖逖已死,认为天下已无人可敌,于第二年正月发动了叛乱。

祖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所传颂,“中流击楫”常被用来表示破釜沉舟、恢复故国的决心。

祖逖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原文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祖逖纵兵劫掠

祖逖想要收复北方失地,刚刚过江的时候很穷困,很多时候能吃饱饭就不错了,根本没有什么漂亮衣服和好玩赏的东西

后来,王导和瘐亮等名士***一起去看望祖逖,发现他有很多皮衣珍玩,就问他这些东西是从哪儿来的。祖逖也毫不隐瞒,就直接说:“昨晚我们又到南塘去了一次。”就是说他们又去南塘打劫了一回。其实祖逖经常纵兵劫掠过路商贾,当权者也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中流击楫,闻鸡起舞,北伐中原,收复失地,忧愤而死,祖逖给我们留下很多美好豪放的故事。殊不知那只是他的一面而已,他也留下任侠使气、纵兵劫掠的恶行,并且这不是江湖好汉的劫富济贫,而是满足一己私欲。

( 《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祖车骑过江时,公私俭薄,无好服玩。王、瘐诸公共就祖,忽见裘袍重叠,珍饰盈列。诸公怪问之,祖曰:“昨夜复南塘一出。”祖于时恒使健儿鼓行劫钞,在事之人亦容而不问。)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1、洛阳纸贵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父亲经常为这事发脾气,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气得很,不肯好好学习。

有一天,左思的父亲左雍与朋友们聊天,朋友们羡慕他有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左思的父亲叹口气说:“快别提他了,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

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左思渐渐长大了,由于他坚持不懈地发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人,文章也写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时间写成了《齐都赋》。

显示出他在文学方面的才华,为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奠定了基础。这以后他又***以三国时魏、蜀、吴首都的风土、人情、物产为内容,撰写《三都赋》。

为了在内容、结构、语言诸方面都达到一定水平,他潜心研究,精心撰写,废寝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学巨著《三都赋》终于写成了。《三都赋》受到广泛好评。

人们把它和汉代文学杰作《两都赋》相比。由于当时还没有发明印刷术,喜爱《三都赋》的人只能争相抄阅,因为抄写的人太多。京城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一时间全城纸价大幅度上升。

2、羊祜以德服人

有一回晋军捉到了两个误入晋地的小孩子,被当成了刺探军情的密探送到了羊祜的面前。两个小孩瞪圆了双眼,惊恐万万状。羊祜见了,冲他俩宽慰地笑了。

忙招呼士兵说:“这哪是什么密探,分明就是两个孩子嘛!快送他们回去,一定要找到他们的家,并要保证他们平安无事。否则,唯你们是问!”

两个小孩回去不久,他们的父亲大受感动,说服他们的将军带领着大部队投降了晋军。还有一次,吴国将领陈尚、潘景入侵晋地,羊祜派兵追击,截杀了他们。

事后,羊祜隆重地给他们举行了葬礼。羊祜高声宣扬他俩是宁死不屈、报效吴国的忠臣。陈尚、潘景的***闻讯后,悄悄赶来送葬,羊祜都是以礼相迎,以诚相送。

吴国将领邓香举兵入侵晋朝夏口,一败涂地,被羊祜活捉。邓香被晋兵捆绑押送到羊祜面前时,心中诚惶诚恐。

羊祜却微笑着亲自给他松绑,并放他回了吴国。邓香感激涕零,连连叩头。他回到吴国后,马上带领大队人马投降了羊祜。

3、周处除害

公元三世纪中叶,义兴阳羡(今宜兴市)传颂着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周处(242-2***),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

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周处父亲死亡,母亲过于溺爱他,年少时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横行乡里。

民谣说:“小周处,体力强,日弄刀弓夜弄枪。拳打李,脚踢张,好像猛虎扑群羊。吓得乡民齐叫苦,无人敢与论短长。”这位“少孤,不修细行,州里患之”的七尺少年。

被乡民与南山猛虎、西氿蛟龙合称为阳羡城“三害”。后来,这个说法传到了周处那里,他自知为人所厌,突然悔悟,只身入山射虎,下山搏蛟。

经三日三夜,在水中追逐数十里,终于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改邪归正,认认真真拜师学文练武,这一来城内“三害”皆除。

周处除“三害”后,发愤图强,拜文学家陆机、陆云为师,终于才兼文武,得到朝廷的重用,历任东吴东观左丞、晋新平太守、广汉太守,迁御史中丞。

他为官清正,不畏权贵,因而受到权臣的排挤。西晋元康六年(296),授建威将军,奉命率兵西征羌人,次年春于六陌(今陕西乾县)战死沙场。死后追赠平西将军,赐封孝侯。

4、祖逖中流击楫

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来。刘琨的好友祖逖也带了几百家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

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他做首领。到了泗口(今江苏清江市北),祖逖手下已经有一批壮士。

他们都是背井离乡的北方人,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当时,司马睿还没有即皇帝位。祖逖渡江到建康,劝琅琊王司马睿说:“晋朝大乱,主要是由于皇室内部自相残杀。

使胡人乘机会攻进了中原。现在中原的百姓遭到敌人残酷迫害,***想要起来反抗。只要大王下令出兵,派我们去收复失地。那么北方各地的人民一定会群起响应。”

5、王羲之东床坦腹

郗鉴在京口的时候,派遣使者给王导带信,想在王氏子弟中找个女婿。王导对郗鉴的使者说:“你到东厢房去随意挑选。”

使者回去以后,对郗鉴报告说: “王家的儿郎们都不错,听到来挑选女婿,个个都很矜持,只有一个在东面的床上露着肚皮躺着,好像啥也没听到。”

郗鉴说:“那就是这个了。”询问之下,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就把自己的大女儿郗璇嫁给了王羲之。

百度百科-魏晋南北朝故事

战备文言文

1、中 流 击 楫?

拼音: zhōng liú jī jí

解释: 击:敲 打;楫:浆。比喻 立 志 奋 发 图 强。

出处: 《晋 书 · 祖 逖 传》:“中 流 击 楫 而 誓 曰:‘祖 逖 不 能 清 中 原 而 复 济 者,有 如 大 江。’”

举例造句:?中 流 击 楫,着 祖 生 之 鞭;下 濑 横 戈,成 汉 武 之 志。 ★《晚 清 文 学 丛 钞 · 童 子 军 · 草 檄》

拼音代码: z l j j

近义词:?奋 发 图 强、击 楫 中 流

反义词:?委 靡 不 振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 人 立 志

故事: 晋 元 帝 在 江 南 建 立 东 晋,北 方 及 中 原 的 大 部 分 土 地 被 外 族 所 占。祖 逖 准 备 率 军 收 复 中 原,朝 廷 只 给 他 奋 威 将 军 的 虚 名,祖 逖 率 领 他 的 100 多 家 人 渡 江 北 伐,在 江 中 中 流 击 楫,发 誓 收 复 中 原。后来 他 果 真 收 复 大 片 失 地, 但东 晋 根 本 无 心 抗 战。

2、中 流 击 枻?

拼音: zhōng liú jī yì

解释: 击:敲 打;枻:浆。指 到 中 流 时 敲 着 船 桨 起 誓。比喻 立 志 奋 发 图 强。

出处: 《晋 书 · 祖 逖 传》:“中 流 击 楫 而 誓 曰:‘祖 逖 不 能 清 中 原 而 复 济 者,有 如 大 江。’”

拼音代码: z l j y

近义词:?中 流 击 楫、击 楫 中 流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 人 立 志

3、中 流 失 舟,一 壶 千 金

拼音: zhōng liú shī zhōu,yī hú qiān jīn

解释: 壶:匏:一 种 瓜,形 似 葫 芦,佩 带?在 腰 间 可以 渡 河,南方 称 为 腰 舟。比喻 东西 虽然 轻 微,用 得到 的 时候 便 十分 宝 贵。

出处: 《鹖 冠 子 · 学 问》:“中 河 失 船,一 壶 千 金,贵 贱 无 常,时 物 使 然。”

举例造句: 顾 柳 子 既 遭 斥,不 得 一 有 力 者 推 挽,韩 子 惜 之,则 中 流 失 舟,一 壶 千 金,固 韩 柳 之 所 同 悲 矣。 ★ 清 · 黄 式 三《读 柳 子 厚 集》

拼音代码: z l s j

祖逖避难文言文

1. 古文翻译 中流击楫

基本信息 名称中流击楫 拼音zhōng liú jī jí 字词解释 击:敲打。

楫:桨。 成语解释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立志 成语性质褒义词 近义词奋发图强、击楫中流 反义词委靡不振 成语出处 《晋书·祖逖传》: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译文:祖逖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 成语故事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

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

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权。

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

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

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忾,杀敌报国。 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

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

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

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犒赏三军。

江北一带有人编出民谣颂扬他的功德: 幸哉遗黎免俘虏, 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 何以咏恩歌且舞。

祖逖战功卓著,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 成语示例 1.中流击楫,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晚清文学丛钞·童子军·草檄》) 2.他也以同样的声音为中流击楫的祖逖歌唱:"平生祖豫州,白首起大事。

" 成语辨析 1.楫;不可读成“yī 。” 2.楫;不可写成“揖”。

3.击;不可写成“陆”。[1] 中流击楫释义 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典故溯源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注释 击:敲打;楫:浆。

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 祖逖帅兵伐苻秦,渡江于中流,敲打着船桨发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罢休。

后遂用“中流击楫、中流鼓楫、击楫中流、中流楫、中流誓、击楫誓、祖楫、击楫”等称扬收复失地报效家国的激烈壮情和慷慨志节。 示例 中流击楫文乃翁《贺新朗·西湖》词:“簇乐红妆摇画舫,问中流击楫谁人是?”刘基《题陈太初画扇》诗之一:“新亭满眼神州泪,未识中流击楫人。”

何大复《滹沱河上》诗:“未识临河意,中流击楫归。” 中流鼓楫张景《飞丸记》么十四出:“汨罗沉骨,忠魂可哀;中流鼓楫,雄心未灰。”

击楫中流张孝祥《水调歌头·闻***石战胜》词:“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孔尚任《桃花扇》第十八出:“长江不限天南北,击楫中流看誓师。”

顾炎武《京口即事》诗:“祖生多意气,击楫飞中流。” 中流楫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词之一:“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

又,《醉蓬莱·辛卯生日》词:“有志澄清,誓击中流楫。” 中流誓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词:“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击楫誓戴复古《题徐京伯通判北征诗卷》诗:“衔枚冲雪夜,击楫誓江时。”元好问《望秋赋》:“豫州之士,复于慷慨楫之誓;西域之侯,起于穷悴佣书之笔。”

祖楫刘献廷《题宝相寺东壁》诗:“渡江思祖楫,卜宅忆陶篱。”柳亚子《酹江月·九月廿四日为旧中秋节》词:“名士新亭余涕泪,惭愧刘鞭祖楫。”

击楫戴复古《满庭芳·楚州上已万柳池应监丞领客》词:“自许风流丘壑,何人共,击楫长江。新亭上,山河有异,举目恨堂堂。”

杨奂《长安感怀》诗:“往事无凭空击楫,故人何处独登楼。”谭嗣同《出潼关渡河》诗:“为趁斜阳渡,高吟击楫歌。”

[2] 成语故事 公元308年,匈奴人刘渊称帝,建立汉国。公元316年,刘渊的儿子刘聪攻下长安。

西晋王朝维持了五十二年,终于灭亡。晋朝失去北中国的地区,在江南建立东晋***,司马睿即位为晋元帝,定都建康(今南京)。

由于北方兵荒马乱,大批大批的北。

2. 文言文 齐王筑城 翻译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 *** 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苏轼《艾子杂说》,题目为编者所加)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6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16、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3处,停顿处用“/”隔开。(3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

17、解释下殒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岁苦支备( ) (2)虽有少劳( )

(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4)臣怪之(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翻译:

19、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

参考答案:

16、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利 耶?(每处1分,共3分)

17、每年 劳累(劳苦) 隐患(祸患) 对……感到奇怪(每词1分,共4分)

18、(老百姓)听见我下达这个命令,谁有不欢欣踊跃地前来参加呢?(2分。“参加”改用“响应”也可。***分噗:补出主语1分,“欣跃而来”1分)

19、办事情,想问题,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基础上,也要考虑眼前利益,要把二者结合起来。(3分。如果写成“既要有远大目标,又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能利国利民”也得满分;如写成“要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只得1分)

3. 备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1、完备;齐备

例句:出自明朝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请备述之”。白话翻译是:请完整的叙述。

2、通“惫”。疲乏;困顿

例句:出自战国时期《商君书·靳令》:“外交以备,国之危也。”白话翻译是:和其他国家的交涉已经困顿了,国家危险了。

3、准备;预备

例句:出自汉代《仪礼·特牲馈食礼》:“宗人举兽尾告备。”白话翻译是:宗人把野兽的尾巴举了起来说已经准备好了。

4、防备;戒备

例句:出自春秋时孙武的《孙子·虚实》:“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白话翻译是:没有不防备的地方,就没有不薄弱的地方。

5、储备

例句:出自清朝《谭嗣同传》:“而设法备贮。”白话翻译是:想办法储存

6、提供或装备

例句:出自战国时期韩非子《韩非子·五蠹》:“事异则备变。白话翻译是:准备好以应对即将发生的变化。

7、凑数;充数

例句:出自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萧望之传》:“备位将相。”白话翻译是: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

8、全部;完全;尽

例句出自:春秋时期孔子的《礼记·月令》:“农事备收。"白话翻译是:农事已经全部做完了。

扩展资料:

名称备

拼音bèi

含义

1、具备;具有:德才兼~。

2、准备:~用。~足原料。~而不用。

3、防备:防旱~荒。攻其不~。以~不时之需

4、设备(包括人力物力):军~。装~。

5、表示完全:艰苦~尝。关怀~至。~受欢迎。

6、姓。

组词贮备、装备、备件、备荒

造句

1、民力***利用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军事医学战备建设的重要内容。

2、老者说动了其余人,趁着夜色,出其不备救出方信,取了邓盛的首级星夜来投。

3、警察躲在罪犯的后边,趁其不备饿虎扑食,将罪犯摁倒在地,当场抓获。

4、我们的储备粮有限,必须尽快找到新的粮食来源。

5、都市警力雄厚,戒备森严,一有风吹草动,即可撒下一张追捕大网。

4. 《息争》文言文翻译

息争》参考译文: 从前孔子的学生,有的长于德行,有的长于政事,有的长于语言,有的长于文学。

粗俗的有樊迟,狂妄的有曾点。孔子的老师,有老聃,有郯子,有苌弘、师襄,他的老朋友中有原壤,知已有子桑伯子。

仲弓询问子桑伯子,孔子赞许他办事不烦琐,等到仲弓怀疑子桑伯子力事太简单,然后孔子又肯定仲弓的话正确。所以南郭惠子向子贡问道:“孔子的门生,多么混杂啊!”这大概就是他之所以是孔子的原因吧。

至于孟子,却发表他的见解说:“如今天下的主张不属于杨朱派,便属于墨翟派。”“杨朱、黑翟的学说不消灭,孔子的学说无法发扬。”

“能够用道理来反对杨、墨的,也就是圣人的门徒了。”当时的人因此认为孟子喜欢辩论。

虽然不确切,然而好辩的苗头,便从此开始了。唐代的韩愈,排斥佛教和道教,受到学者的称赞

往下到了宋朝,有洛阳程颐和四川苏轼的学派之争,有朱熹、陆九渊学说的差别。洛派的门徒,以排斥苏轼为本事,赞同朱熹学说的人,以诋毁陆九渊为能耐。

我认为天地间的阴阳二气化育万物,变化无穷,那么天下的道理也就不可能从一个方面概括罄尽。从前曾参理解孔子的学说“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亲身力行进入;子贡也“用一个基本观念来贯穿它”,却认为是从博学广识而得到。

以后人的眼光来看,子贡是正确的,曾参是错误的。可是孔子不曾在他们中间进行区别,他的学说本来可以对这些兼容并包啊。

所以痛恨杨朱、墨翟,是因为他们目中无父母无君上;排斥佛教和道教,也是因为他们抛弃君臣关系,割裂父子之情,也没有兄弟夫妇,用这样的人生方式来追求他们的清净和不生不灭。***如他们不至于此,我又为什么偏偏要诋毁他们呢?强盗来了,开箱子掏口袋抢东西,逼我们扛着戈矛追击他们(意即抵抗他们);穿着我们一样的衣服,读我们一样的书,(这样的人)我必定尊敬他们,对他们亲爱都来不及。

如今却同室操戈,在门内争斗,这不是可以停止吗?不曾深入研究别人言论的对与错,发现别人与自己的见解稍有不同,就群起而攻之,这种态度不能够用来评论人啊!人的相貌各不相同,稍有长短大小的差别,就骂别个不是人,难道不是错误的吗?居高临下,便不至于发生争论,因为他不能够与我较量,至于才力相当,唯恐自己不能取胜,于是辩论就纷纷发生。因此懂得大道的人,看天下各种不同的流派学说,认为都不曾超出自己的大道,所以他们的胸怀宽广有余。

胸怀宽广有余,对于事物就能无所不包,这就是孔子伟大而排斥异已的原因吧。

5. 陈书萧引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

萧引字叔休。方正有器局,望之俨然,虽造次之间,必由法度。性聪敏,博学,善属文,释褐著作佐郎。侯景之乱,梁元帝为荆州刺史,朝士多往归之。引曰:“诸王力争,祸患方始,今日逃难,未是择君之秋。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于是与弟彤及宗亲等百馀人奔岭表。时始兴人欧阳頠为衡州刺史,引往依焉。頠后迁为广州,病死,子纥领其众。引每疑纥有异,因事规正,由是情礼渐疏。及纥举兵反,时京都士人岑之敬等并皆惶骇,唯引恬然,谓之敬等曰:“君子正身以明道,直己以行义,亦复何忧惧乎?”及章昭达平番禺,引始北还。高宗召引问岭表事,引具陈始末,帝甚悦,即日拜金部侍郎。引性抗直,不事权贵,左右近臣无所造请,高宗每欲迁用,辄为用事者所裁。及吕梁覆师,戎储空匮,乃转引为库部侍郎,掌知营造槊箭等事。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牣。十二年,吏部侍郎缺,所司屡举王宽等,帝并不用,乃中诏用引。时广州刺史马靖甚得岭表人心,而兵甲精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数有战功,朝野颇生异议。高宗以引悉岭外物情且遣引观靖审其举措讽令送质引奉密旨南行既至番禺靖即悟旨尽遣儿弟下都为质。还至赣水,而高宗崩,后主即位,转引为中庶子,以疾去官。明年,京师多盗,乃复起为贞威将军。时殿内队主吴璡,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多所请属,引一皆不许。引族子密时为黄门郎,谏引曰:“李、蔡之势,在位皆畏惮之,亦宜小为身计。”引回:“吾之立身,自有本末,亦安能为李、蔡改行。就令不平,不过解职耳。”吴璡竟作飞书,李、蔡证之,坐免官,卒于家,时年五十八。

(节选自《陈书·萧引列传》,有删改)

译文:

萧引字叔休。为人端庄正直有才识和度量,看上去矜持庄重,虽是仓猝之间,做事必按法律制度。天性聪慧敏达,博学,擅长做文章,脱去平民布衣穿上官服出任著作佐郎。侯景叛乱时,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朝廷官员大多前往归附他。萧引说:“诸王尽力争夺,祸患刚开始,今日逃难,不是选择君主的时候。我家两代有人做过始兴郡的地方长官,留下的恩惠还在百姓中,正可前往南边以保存家门。”于是和弟弟萧彤以及宗族亲属等一百余人逃往岭表。当时始兴人欧阳頠任衡州刺史,萧引前往依附。欧阳頠后来调任广州刺史,病死,欧阳頠的儿子欧阳纥统领他的部众。萧引常怀疑欧阳纥有异心,因而加以规劝纠正,因此两人在情礼上渐渐疏远。到欧阳纥兴兵造反,当时京都籍的士人岑之敬等都惶恐害怕,只有萧引安然如故,对岑之敬等说:“君子修身是用来申明道理,使自己正直是用来行道义,还有什么可忧虑畏惧的呢?”到章昭达平定番禺后,萧引才往北回来。高宗召见萧引询问岭表的事情,萧引完整地陈述了事情始末,高宗十分喜悦,即日任命萧引为金部侍郎。萧引坦率耿直,不媚权贵,不曾去拜访皇帝身边的近臣,高宗每次想要提拔任用他,总被当权的人阻碍。到吕梁之战全军覆灭,军需储备空虚匮乏,于是转而任用萧引为库部侍郎,掌管制造槊箭等事。萧引在职一年,而器械充足。太建十二年,吏部侍郎一职空缺,有关官员屡次举荐王宽等人,高宗都不用,而是亲自下诏令任用萧引。当时广州刺史马靖在岭表非常得人心,而且军队精强干练,每年深入俚洞,又有几次战功,朝廷和民间产生了许多异议。高宗因为萧引熟悉岭外情况,就派萧引去看马靖,观察他的举措,委婉地令他送人质。萧引奉密旨南行,已到番禺,马靖就领悟了高宗旨意,遣送全部儿子和弟弟去都城做人质。返回至赣水时,高宗崩,后主登位,改任萧引为中庶子,因为有病辞去官职。第二年,京城出现许多盗贼,于是又起用萧引为贞威将军。当时宫殿内的队主吴璡,以及宦官李善度、蔡脱儿等人多次有所请托,萧引都不准许。萧引同宗族的子弟萧密当时任黄门郎,规劝萧引说:“李、蔡的势力,在位的官员都畏惧他,也应该稍微为自身着想。”萧引说:“我立身处世,自有主次,难道能为李、蔡改变操行。就是使他们不舒服,不过解除我的职务罢了。”吴璡竟然写匿名信,李、蔡为此作证,萧引获罪免除官职,死于家中,当时年纪五十八岁。

6. 翻译精短课外文言文10篇

《寇准求教》原文: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译文:起先,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对自己的僚属说: “寇公是奇才,可惜学问权术不够。”

等到寇准出使陕州,张咏恰好从成都罢职 回来,寇准尊敬地供给帐幕,热情款待。张咏将离去,寇准送到郊外,问他说:“您有什么教我的?”张咏缓缓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

寇准没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取书读之,读到“不 学无术”时,笑着说:“这是张公说我。” 《心正则笔直》原文:穆宗时,以夏州书记入奏。

帝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

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乃可为法。”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译文: 唐穆宗时,柳公权夏州书记的身份上奏折。唐穆宗说:“我曾经在佛庙见到你的笔迹,想(你)很久了。”

随即拜柳公权为侍书学士。唐穆宗问柳公权书法的用笔方法,柳公权回答说:“心思端正则用笔才能端正,这样才成法度。”

唐穆宗变了脸色,明白他是在用书法下笔来进谏。《管仲不谢私恩》原文:管仲束缚,自鲁之齐。

道而饥渴,过绮乌封人而乞食。绮乌封人跪而食之,甚敬。

封人因窃谓仲曰:“适幸及齐不死,而用齐,将何以报我?”曰:“如子之言,我且贤之用,能之使,劳之论,我何以报子?”封人怨之。译文:管仲被捆绑(在囚车上),从鲁国押往齐国。

走在路上,又饥又渴,经过齐境边疆绮乌城,向守疆的管理祈求饮食。绮乌的守疆官吏跪着帮他送食,十分恭敬的样子。

(随后,)守疆的官吏乘机偷偷地对管仲说:“***如你侥幸回到齐国不被处死而被齐国重用,(那时)你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管仲说:“***如真的像你说的,我将会重用贤人,使用能人,评定(奖赏)有功之人,(除此,)我能拿什么来报答你呢?”守疆的官吏听了,对他很不满意。《子贡问政》原文: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翻译:子贡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食物,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

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孔子说:“去掉食物。

自古人都必有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就不能够立足了。” 《太宗论安定之本》原文:房玄龄奏:“阅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翻译:房玄龄上奏说:“我看过朝廷府库的兵械,远远超过隋朝。”太宗说:“铠甲兵械等武器装备,诚然不可缺少;然而隋炀帝兵械难道不够吗?最后还是丢掉了江山。

如果你们尽心竭力,使百姓人心思定,这就是朕最好的兵械。” 《太宗罢朝》原文: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

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

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进谏,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向太宗祝贺)。

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要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陶母责子》原文:陶侃,东晋之大将军也。

于国为栋梁,于民若父母,世人重之。其少时为鱼梁吏,尝以一坩鲊饷母。

母曰:“此何来?”使者曰:“官府所有。”母封酢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惟不益,乃增吾忧也。”

译文:陶侃是东晋的大将军,是国家的栋梁,对待老百姓就像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世人都很敬重他。陶侃青年时***管理河道及渔业的官吏,曾经(派官府里的差役)把一坛干鱼送给母亲。

母亲对使者说:“这坛干鱼是哪里来的?”使者回答说:“是官府的。”陶侃的母亲将送来的干鱼封好交还给差役并且回信,责备陶侃:“你身为官吏(本应清正廉洁),却用公物(作为礼品)赠送给我,(这样做)不仅没有好处,反而增加我的忧愁。”

《荆人涉澭》原文: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翻译:楚国人要去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水里设立标记。

澭水突。

7. 吴起立信文言文意思

《吴起守信》 体现了吴起守信、以身作则、为人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的品质。启发我们要为人要讲信用,待人诚恳守信。

原文:

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翻译:

从前吴起外出遇到了老朋友,就留他吃饭。老朋友说:“好啊,等我回来就(到你家)吃饭。”吴起说:“我(在家里)等待您一起进餐。”(可是)老朋友到了傍晚还没有来,吴起不吃饭而等候他。第二天早晨,(吴起)派人去找老朋友,老朋友来了,才同他一起进餐。

吴起不吃饭而等候老朋友的原因是怕自己说了话不算数。他坚守信用到如此程度,这是能使军队信服的缘由吧!要想使军队信服,(作为将领)不能不守信用。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通晓兵家、法家、儒家诸家思想。

扩展资料: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曾击退齐国的入侵;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

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为了在政治上求得发展,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少钱,弄得倾家荡产,也没得到一官半职,遭到乡人的讥笑、诽谤。吴起为此气愤不过,杀了诽谤他的三十多个人。在临逃走时,他对母亲发誓说:“不当卿相,决不回卫。”吴起先去孔门***曾参之子曾申门下学习儒术。

母亲去世后,吴起没有按照儒家忠孝的信条回家奔丧守孝。曾申认为他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跟吴起断绝了师生关系。此后,吴起弃儒学兵。

吴起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于《吴子兵法》。在《吴子兵法》中,吴起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在政治、军事并重的前提下,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 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

吴起还从战争起因上将战争分为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不同性质,主张对战争要***取慎重的态度,反对穷兵黩武。

关于战争的诗句名言和成语

1. 祖逖避难文言文翻译 要全文的

祖 逖① 避 难

诗曰:祖逖避乱, 亲党共之, 车载老疾, 躬自奔驰。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天性无拘无束,度量很大,把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侠义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称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京师里发生了战乱,祖逖就带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自己家所有的车子马匹,都乘载那些老年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祖逖因为国家山河破碎,前途很危险,心中一直存有振兴恢复的志向,后来终于打过长江,恢复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

注释①逖:tì。

2. 祖逖避难文言文翻译要全文的

祖 逖① 避 难诗曰:祖逖避乱, 亲党共之, 车载老疾, 躬自奔驰. 东晋时期,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天性无拘无束,度量很大,把钱财看得很轻,喜欢做侠义的事情,每每到种田人家去的时候,***称他哥哥的意思,把谷米和绸布分给贫苦的人.京师里发生了战乱,祖逖就带领亲戚和同乡的人,有几百家,到淮泗地方去避难,把自己家所有的车子马匹,都乘载那些老年和生病的人,自己却是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都和那一班人共有.后来元帝叫他做了刺史,祖逖因为国家山河破碎,前途很危险,心中一直存有振兴恢复的志向,后来终于打过长江,恢复了一部分失去的土地.注释①逖:tì.。

3. 有关祖逖的文言文(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二

《晋书·祖逖传》

原文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揽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谋,是以少长咸宗之。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逖镇雍丘,数遣军要截石勒,勒屯戍渐蹙。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晋书?祖逖传》)

译文

祖逖字士雅,是范阳郡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因此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览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等到到了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迎接任用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敲击着船桨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一样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脸色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和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乐善好施,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趁机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4. 古文翻译下,祖逖传

后来,他才博览群书,通今涉古.他常去京城,看到他的人都说祖逖有辅佐帝王之才.他曾搬到阳平去住。二十四岁时,阳平县推荐他为孝廉,司隶又征他为秀才,他都不去应征.他和司空刘琨当时都是司州主簿,友情亲密,同床共寝.半夜听到乱啼的鸡声,用脚把刘混踢醒说:"这不是不祥之音."接着就起床舞剑.

祖逖、刘琨因为意气相投,成了好朋友。他们经常谈论时事,谈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一谈就是大半夜,相互说,***若天下动荡不安,豪杰之士揭竿而起,我与你一起避难于中原.”

5. 文言文 祖逖传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县人。

家中代代为官吏,食禄二千石,为北方幽州之地的名门显族。父亲祖武,任过晋王掾、上谷太守。

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兄弟共有六人。其兄祖该、祖纳都性格豪放开朗而有才干。

祖逖性格豪爽倜傥,不注重修饰仪表,不拘细节,十四、五岁时还不知道用心读书,他的兄长都为之担忧。然而祖逖轻视财物好行侠仗义,慷慨大方具有节操风范,每到田庄,则以兄长的名义拿出粮食布帛散给贫困之人以救济他们,乡中父老族中宗亲因此特别看重他。

长大后博览经史群书,通晓古今事理,常到京师活动,见过他的人都说他具有辅佐君王治理天下的才能。侨居到阳平县,阳平的地方官选拔他为孝廉,有关部门又推举他为秀才,他都没有接受。

祖逖与司空刘琨同时担任司州主簿,两人关系非常亲密,晚上同榻共被而眠。半夜时分听到荒野外鸡鸣之声,祖逖将刘琨推醒后说:“这不是恶声啊。”

于是二人起舞。祖逖、刘琨都有英迈之气度,每谈及天下之事,常半夜披衣起坐,相互勉励说:“要是四海鼎沸天下有事,四方豪杰并起,我们率兵在中原相遇,应该互相退让一步啊。”

祖逖曾被齐王司马礒征辟为大司马掾,被长沙王司马磖任为骠骑祭酒,转为主簿,累迁太子中舍人、豫章王从事中郎。跟随惠帝北伐,朝廷军队在荡阴遭到失败,于是他退还到了洛阳。

惠帝大驾西幸长安后,关东诸侯范阳王司马九虎、高密王司马略、平昌公司马模等竞相召纳,他都没有应允。东海王司马越任命祖逖为典兵参军、济阴太守,因母丧而未能就任。

后来京师大,祖逖带着宗族亲戚数百家逃往淮水、泗水一带避难,以他自己的车马运载同行的老弱病残之人,自己和大家一起徒步行走,所带衣服粮食药品和大家分享,又加上能谋划布置,所以不管老少都服从他的安排,推举他为一行人的头领。到达泗口时,元帝迎之而任他为徐州刺史,接着又任为军谘祭酒,停留在丹徒县的京口。

祖逖看到社稷倾覆,山河沦丧,常怀振兴朝廷、恢复故土的壮志。他所收募的宾客义士多是一些刚烈忠勇的猛士,祖逖对他们就如同对待自己的兄***女一样。

当时扬州地面正闹大饥荒,这些门客时常去打劫富豪之家,祖逖安抚劝慰性地问道:“你们又到南塘外面跑了一趟吗?”若有人被当地差吏抓获,祖逖则想办法把他们救回来。好议论的人就因此说他的坏话,他却像没事一样。

当时皇帝刚刚在江南站稳脚跟,顾不上北伐,祖逖向皇帝进言道:“晋王室的,并非是君王无道导致下面的叛乱,而是由于诸藩王争夺权利,自相诛杀,遂使北方的夷狄有了可乘之机,致使他们得以横行中原。现在遗留在中原的百姓备受欺凌,***都有奋击抗敌之志。

若君王能兴发国威,诏命诸将,让如祖逖我这样的人为统领,则各郡国的豪杰必定风从前往,那些沉溺于悲观失望中的人也会振奋苏醒过来,复国雪耻就有了希望,愿大王勉力图之。”元帝便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领豫州刺史,给一千人的粮米,布三千匹,但不发铠甲兵器,让他自己筹集。

于是祖逖带领着当年一起流徙江南的部曲庄户百余家渡江北上,船到江中,以楫击水而发誓说:“祖逖如果不能恢复中原而又再次渡江,就如同这江水。”严辞正色,悲壮激昂,大家都为之慨叹。

过江后屯于江阴,开始冶铸兵器,招募到两千人后继续北上。 当初,北中郎将刘演防御石勒,流浪人所聚集的坞寨首领张平、樊雅等都在谯郡一带,刘演任张平为豫州刺史,樊雅为谯郡太守。

又有董瞻、于武、谢浮等十几支队伍,各自拥有数百士卒,都统属张平率领。祖逖说服谢浮,让他消灭张平。

谢浮谎称要与张平会见,终于杀了张平献给祖逖。元帝为了嘉奖祖逖的功绩,派人运送军粮给他,但由于路途遥远,粮食未到而军中已开始挨饿了。

再进兵占据了太丘。樊雅派部下夜晚偷袭祖逖,攻进了营垒之中,他们手持剑戟大声呼叫,直冲向祖逖的幕帐,士卒们一时大乱。

祖逖命令左右之人抵抗着敌人的冲击,督护董昭与贼苦战,敌人退走了。祖逖又率众乘胜追杀,这时张平的残部赶来帮助樊雅向祖逖进攻。

蓬陂坞寨的头领陈川,自己封号为宁朔将军、陈留太守。祖逖派使者向陈川求救,陈川派部将李头领兵赶到相援,祖逖于是攻克了谯城。

当初,樊雅占据着谯城,祖逖因力量单薄,向南中郎将王含请求支援,王含派遣桓宣领兵前来援助。祖逖攻克了谯城,桓宣这才返回。

石季龙知道了这个情况,就领兵包围了谯城,王含再派桓宣援救祖逖,石季龙听说桓宣赶来了就连忙退走了。桓宣于是就留了下来,帮助祖逖讨伐那些尚未归附的各地坞寨之主。

陈川的部将李头在讨伐樊雅的战斗中,奋力作战立有功勋。祖逖当时缴获了樊雅的骏马,李头非常喜欢这匹骏马,但不敢对祖逖说,祖逖知道了李头的心愿,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

李头很感激祖逖的恩遇,常常感叹地说:“要是能够得这样的人为主,我就是死也无遗恨。”陈川听说了非常愤怒,就把李头给杀了。

李头的亲信党羽冯宠率领自己的部下四百人投奔了祖逖,陈川于是更加气愤,派遣部将魏硕在豫州诸郡大肆抢劫,掠获了大量的子女车马。祖逖派遣将军卫策在谷水伏击魏硕,截获了他们抢掠的人口车马和财物,。

6. 文言文 祖逖的正确翻译

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7. (18分,每小题3分)

11.B?

12.C

13 .C?

11.B(遇,应解释为“对,对待”。《鸿门宴》:“不如因善遇之”)?

12.C(节度应解释为“布署,节制调度”)?

13 .C(“因起舞”中的“因”:于是;“因河为池”中的“因”:依靠,凭借。A项中的“虽”都解释为“即使”。?B项?中的“为”都是介词,“替”。D项中的“而”都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8. 《晋书·祖逖传》闻鸡起舞古文典故中“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赞字翻

赞世就是辅佐治理天下 赞 辅佐治理 以下是我***的 《晋书·祖逖传》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揽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谋,是以少长咸宗之。

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

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

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

逖镇雍丘,数遣军要截石勒,勒屯戍渐蹙。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

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

又收葬枯骨,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

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 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

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

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

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

祖逖因为西晋***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

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

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

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

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

兵马日益强壮。

9. 闻鸡起舞的古文(急)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后乃博揽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就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京师大乱,逖率亲党数百家避地淮泗。以所乘车马载同行老疾,躬身徒步,药物衣粮与众共之,又多权谋,是以少长咸宗之。达泗口,元帝逆用为徐州刺史。逖以社稷倾覆,常怀振复之志。时帝方拓定江南,未遑北伐,逖进说,帝乃以逖为奋威将军,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仍将本流徙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屯于江阴,起冶铸兵器,得二千余人而后进,遂克谯城。逖镇雍丘,数遣军要截石勒,勒屯戍渐蹙。勒又遣精骑万人距逖,复为逖所破,勒镇戍归附者甚多。逖爱人下士,虽疏交贱隶,皆恩礼遇之,由是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逖躬自俭约,劝督农桑,克己务施,不畜资产,子弟耕耘,负担樵薪。又收葬枯骨,百姓感悦。石勒不敢窥兵河南,使成皋县修逖母墓,因与逖书,求通使交市。逖不报书,而听互市,收利十倍。于是公私丰赡,士马日滋。 (《晋书·祖逖传》)

译文

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他与司空刘琨同任司州主薄,两人志趣相投,共卧就寝。半夜听到野鸡啼叫,祖逖用脚把刘琨踢醒,说:“这鸡鸣不是坏声音呀。” 于是起床习舞剑艺。

比及京城洛阳发生变乱,祖逖率领亲族数百家避难到淮河、泗水地区,他用自己所乘坐的车马收载一同逃难的老人和病人,自己步行。所带的药物和衣服粮食与大家共同分享,祖逖很有计谋,因此老少都以他为首。到达泗口后,晋元帝司马睿任命他为徐州刺史。祖逖因为西晋***遭颠覆,常常怀有振兴复国的大志。当时晋元帝正在拓展平定江南地区,无暇北伐,祖逖就进言,元帝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提供可供一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布匹,但不提供盔甲武器,让他自己招募士兵。祖逖就带领着先前同流亡来的部属几百户乡亲一起渡过长江,船到江心,他用船桨敲击着发誓说:“我不能扫平中原而再来渡过这条江的话,就像大江流逝不能复反。”他言辞形容慷慨壮烈,大家都为之慨叹。

祖逖屯兵江阴,发起冶炼铸造兵器,又招募了两千多新兵,然后进发,随后攻克了谯城。祖逖镇守雍丘,多次派遣军队拦截石勒部属,石勒屯兵戍守的地盘日渐狭小。石勒又派遣一万精锐骑兵来抗拒祖逖,再次被祖逖打败。石勒手下镇守戍卫的士兵归附祖逖的很多。祖逖亲爱众人礼贤下士,即使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都以恩礼相待。因此黄河以南地区都成了晋朝的土地。

祖逖自己生活俭朴,奖励督促农业生产,自我节省尽量资助他人,不积蓄私有财产,他的子弟辈从事农耕打柴。他又为死者收葬枯骨,百姓感动高兴。石勒不敢出兵到黄河以南,命人在成皋县修祖逖母亲的坟墓,并写信给祖逖,请求互通使节和互市贸易。祖逖不回书信,但听任双方互市,获利十倍,因而官方、私家都富足起来。兵马日益强壮。

抗战英雄故事、200字

1.关于战争的诗句,名言和成语

关于战争的成语、诗句、名言成语:1.以逸待劳逸:安闲;劳:疲劳。

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2.休养生息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3.休兵罢战 〖解释〗休、罢:停止。

停止或结束战争。4.散兵游勇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

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5.连天烽火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比喻战火或战争。形容战火烧遍各地。

6.金戈铁马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

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诗句: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名言:1、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2、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3、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4、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5、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6、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7、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8、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9、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10、战争是帝王的(英国)。

2.关于战争的成语或词语和名言、诗句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草木皆兵、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全民皆兵、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坚壁清野、揭竿而起、破釜沉舟、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余勇可贾、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腹背受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硝烟弥漫、

士饱马腾 劳而无功 + 功成不居

剑戟森森

+ 散兵游勇 + 勇猛精进 + 进退失据 出奇制胜 壁垒森严 + 严阵以待 短兵相接 全军覆灭 远交近攻 + 攻其无备 功败垂成 解甲归田 战天斗地 养精畜锐 + 锐不可当 + 当头棒喝 舟中敌国 枪林弹雨 速战速决 + 决一雌雄 盘马弯弓 + 弓折刀尽 +尽忠报国 + 国士无双 干城之将 + 将机就机 草木皆兵 + 兵连祸结 四面楚歌 + 歌功颂德 箭在弦上 马革裹尸 金城汤池 马仰人翻 用兵如神 因敌取资 欲擒故纵 + 纵虎归山

发号施令 弹尽援绝 剑拔弩张 兵不由将 + 将计就计 + 计无所出 + 出生入死

调虎离山 知难而退 挥戈反目 片甲不回 弹尽粮绝 声势浩大 坐观成败 + 败军之将

+ 将伯之呼 寡不敌众 大敌当前 十围五攻

勇往直前

3.关于战争的诗句,名人名言,成语

关于战争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雨雪曲》但得将军能百胜,不须天子筑长城 《大漠行》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老将行》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王维《陇头吟》髑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塞下曲四首》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送陈七赴西军》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七首》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七首》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关于战争的名人名言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包括懦夫在内的任何人都可以发动战争,但要结束战争却得到胜利者的同意(萨卢斯特)战争用伯也用黄金(奥维德)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昆体良)战争的先决条件是:以好斗为唯一美德,以求和为唯一耻辱----(肖伯纳)有国家就有战争(伯克)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一个国家只有在战争时期才会处于和睦状态(休·金斯米尔)战争是帝王的(英国) 关于战争的成语破釜沉舟坚壁清野揭竿而起朝秦暮楚围魏救赵出奇制胜兵荒马乱兵戎相见烽火连年穷兵黩武枕戈寝甲祸结兵连。

4.关于战争的诗词、成语、名人名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原.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器是凶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辛弃疾的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士境, 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 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 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 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 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 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 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 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 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馀, 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 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 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朴, 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 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 军行入高山。 迳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 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 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 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 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 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并序) 兄卓荦经奇,与予读书罗浮,有扶风、越石之志。

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 边风 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

大旗危欲折,孤将定何依? 送雁侵胡月,惊霜点铁衣。可能吹妾梦,一为达金微? 边月 秦时一片月,万古照边州。

白动狼烟塞,寒生驿火楼。 关山和泪到,圆缺及乡愁。

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 边尘 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

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 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

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 边角 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

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

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 边笛 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

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边雁 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 边马 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

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

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边柳 叹息阳关柳,青青能几时?春光不可度,绿鬓已成丝。

岁岁愁扳折。依依绾别离。

故园有奇树,日夜忆连枝。 边草 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

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 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

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 江城子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青玉案 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荻浦,烟水不知人事错,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江城子 醉来长袖舞鸡鸣。

短歌行。壮心惊。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

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

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5.求与战争有关的成语.诗句.及名言共30句

战役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黄海大战(甲午中日战争)***战争 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诗经-君子于役》)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暗度陈仓破釜沉舟围魏救赵 名言战争是强迫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克劳塞维茨) 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马基雅弗利) 建立一个国家靠的不是梦想,它最终总要诉诸血和铁——(史文明) 对那些需要战争的人来说,战争是正义的;对那些失去一切希望的人来说,战争是合理的(李维) 还写俩什么。

6.关于战争的成语,名言或诗句

关于战争的名言1 战争是人类互相残杀的工具。

2 战争是死神的。 3 所有的母亲都憎恨战争 4 战争使多数人流血,却养肥了少数人。

5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唐·李白) 6 可怜万里关山道,年年战骨多秋草(唐·张藉) 7 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唐·王昌龄)8 战争似乎就意味着血和铁。 9 不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为和平与谅解服务(海塞)10 战争重要的是求取政治是的成果,而不是军事上的成功。

11 战争来临时,真理是第一个。关于战争的成语冲锋陷阵势钧力敌互相残杀尸骨遍野血流成河旗开得胜大兵压境关于战争的诗句1 ***《七律·长征》 ,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 杜甫《春望》,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3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人未还。

但使在,不教胡马度阴山。4 《凉州词》美酒,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5 《六盘山》 *** 一九三五年十月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两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 何时缚住苍龙?6 凉州词 葡萄美酒,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7 塞下曲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城足今古,白骨乱蓬篙。

8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9 苦战行 唐·杜甫 苦战身死马将军,自云伏波之子孙。干戈未定失壮士,使我叹恨伤精魂。

去年江南讨狂贼,临江把臂难再得。别时孤云今不飞,时独看云泪横臆。

10 此去泉台招旧部,十万斩。陈毅《梅岭三章》 关于战争的故事1 商周前1027年(一说前1057年) 中国商、周兼并统一国家 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部) 统一中国的战争 周武王参战兵力:兵车300乘,甲士45000人,并联合庸、蜀、羌、徽、卢、彭、濮等方国的部落的军队大举讨纣。

商纣王参战军队17万人。 周武王大举伐纣,由于商纣王统治***,十几万大军和奴隶纷纷起义,倒戈一击,商军当天“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纣王自焚而死,殷朝灭亡。周武王乘胜兵分四出,征伐商朝各地诸侯,包括表示臣服的共652国,结束了商王朝600年的统治,确立了周王对中国的统 治。

此战是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一次著名战例。 2 项羽、刘邦战争 前208年—前206年 军与秦王朝军队 为推翻秦王朝的残酷统治 巨鹿(今河北平乡)、砀县(今河南夏邑)、城阳(今山东鄄城东南)、咸阳(今陕西)等地 战争。

3 左权一腔热血洒太行 5月25日凌晨,一场激烈的战斗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展开,3万日军精锐部队将八路军总部包围于辽县麻田以东的南艾铺一带。 面对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八路军总部领导,分兵突围。

几经搏杀,八路军总部安全突围。但是,年仅37岁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在率领部分机关干部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

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左权放弃了一切个人突围的机会,,尽忠职守,将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太行山脉。 敌人退去后,总部警卫连战士登上十字岭,买了附近老乡的棺材,找到了左权的并就地掩埋。

但左权的英灵并没有得到安息,日军截获到我方“左权失踪”的电报又杀了回来,在十字岭挖出了左权的棺材,打开后给照了相,登在了敌伪报纸上。敌人的暴行一时间让山河失色,大地举悲,复仇的呼声响彻华北。

10月10日,八路军总部在河北涉县莲花山下挑选了一块风景秀丽之处为左权举行公葬仪式,参加公葬的除八路军总部和129师总部的全体同志外,还有五千多军民。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在墓前说:“给烈士们行礼并没有完事,今后还要做3件事情,第一件是报仇,第二件是报仇,第三件还是报仇。”

一时间“为左权报仇,誓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的呼声响彻天地。

7.关于战争的诗词、名言、成语

你是初二的挖?我刚也查过了,我也初2的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首战争诗歌: 生命成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也有我国古代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原. 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凶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为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备胡处,汗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熄征战无以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鸟鸠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谇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器是凶器, 圣人不得以而用之. 辛弃疾的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生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前出塞九首 戚戚去故里, 悠悠赴交河。

公家有程期, 亡命婴祸罗。 君已富士境, 开边一何多? 弃绝父母恩, 吞声行负戈。

出门日已远, 不受徒旅欺。 骨肉恩岂断? 男儿死无时。

走马脱辔头, 手中挑青丝。 捷下万仞冈, 俯身试搴旗。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 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 愤惋复何有? 功名图麒麟, 战骨当速朽。 送徒既有长, 远戍亦有身。

生死向前去, 不劳吏怒嗔。 路逢相识人, 附书与六亲。

哀哉两决绝, 不复同苦辛! 迢迢万里馀, 领我赴三军。 军中异苦乐, 主将宁尽闻? 隔河见胡骑, 倏忽数百群。

我始为奴朴, 几时树功勋?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亦有限, 列(一作立)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 岂在多杀伤? 驱马天雨雪, 军行入高山。 迳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 可望不可攀。 单于寇我垒, 百里风尘昏。

雄剑四五动, 彼军为我奔。 虏其名王归, 系颈授辕门。

潜身备行列, 一胜何足论? 从军十年馀, 能无分寸功? 众人贵苟得, 欲语羞雷同。 中原有斗争, 况在狄与戎? 丈夫四方志, 安可辞固穷? 九咏寄从兄湛之塞垣(并序) 兄卓荦经奇,与予读书罗浮,有扶风、越石之志。

以骠骑从袁督师死于边。 边风 地角寒初敛,天歌云乍飞。

大旗危欲折,孤将定何依? 送雁侵胡月,惊霜点铁衣。可能吹妾梦,一为达金微? 边月 秦时一片月,万古照边州。

白动狼烟塞,寒生驿火楼。 关山和泪到,圆缺及乡愁。

盈手梅花色,难将寄陇头。 边尘 紫塞三关隔,黄尘八面通。

胡笳吹复起,汉月照还空。 杂沓仍随马,萧条暗逐风。

将军休拂拭,留点战袍红。 边角 片角吹残夜,雄关铁锁开。

古城连堞响,奔马踏霜回。 玉塞降羌泪,天山旅雁哀。

何人闻此曲,不上望乡台? 边笛 吹笛上高城,城秋月正明。胡儿双泪下,汉塞一龙鸣。

沙柳愁中折,梅花梦里惊。徘徊三五弄,肠断忆南征。

边雁 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 边马 天马应星晨,金羁虎豹茵。

骄盘春草短,叱拨桃花新。 窟冻长城雪,蹄穿大漠尘。

百战交河道,功成还与人。 边柳 叹息阳关柳,青青能几时?春光不可度,绿鬓已成丝。

岁岁愁扳折。依依绾别离。

故园有奇树,日夜忆连枝。 边草 王孙去不返,马足共车轮。

万里连天色,终年出塞人。 几经金海雪,不见玉关春。

独夜寒塘梦,相思愁白苹。 江城子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谩悲凉。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青玉案 伤心误到芜城路,携血泪,无挥处。半月模糊霜几树,紫箫低远,翠翘明灭,隐隐羊车度。

鲸波碧浸横江锁,故垒萧萧芦荻浦,烟水不知人事错,戈船千里,降帆一片,莫怨莲花步。 江城子 醉来长袖舞鸡鸣。

短歌行。壮心惊。

西北神州,依旧一新亭。三十六峰长剑在,星斗气,郁峥嵘。

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

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

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 边雁 候雁发金河,纷纷带雪过。

阵连关月小,声断塞风多。 高举愁梁稻,低飞怯网罗。

羽毛非敢惜,书礼奈君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千尺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郝梦龄(1898—1937), 字锡九,河北藁城县人。青年时投身行伍,后入保定军官学校学习。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第2师师长,抗战爆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

1937年 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郝梦龄请缨北上抗日,并偷偷给家人留下遗言:“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万一阵亡,你等要听母亲的***,孝顺汝祖母老大人。至于你等上学,我个人是没有钱。将来国家战胜,你等可进遗族学校”。郝梦龄到达石家庄后,指挥第9军和晋绥军第19军、第35五军、第61军坚守忻口以北龙王堂、南怀化、大白水、南峪线的主阵地。战前,他鼓励官兵说:“此次战争为民族存亡之战争,只有牺牲。如再退却,到黄河边,兵即无存,哪有官长。此谓我死国活,我活国死。” 10月11日,日军指挥官板垣征四郎指挥日本第5师团,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倾全力向忻口阵地发起猛攻。面对强敌,郝梦龄毫无惧色,亲临第一线指挥第9军在日军飞机、大炮轰炸时掩蔽起来,日军炮火一停,冲上阵地用步兵武器***打击日军,多次与日军展开了白刃肉搏,战况之惨烈,双方损失惨重。10月12日,南怀化主阵地被日军攻破,第9军与日军在忻口两北、南怀化东北的 204高地上展开激烈的拉锯战,一昼夜竟易手13次之多,终于占领了204高地,第9军损失惨重。为了坚守阵地,郝梦龄对阵地上的将士说:“先前我们一团人守这个阵地,现在只剩下一连人还是守这个阵地,就是剩下一个人,也要守这个阵地。我们一天不死,抗日的责任一天就不算完。出发之前,我已在家中写下遗嘱,打不败日军决不生还。现在我同你们一起坚守这块阵地,决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一你们不管是谁,都可以枪毙我!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立即枪毙他。”10月15日夜,总司令卫立煌给郝梦龄增派了7个旅,并命令他分三路夹击日军。16日凌晨,郝梦龄率部队对日军阵地发起了攻击,枪炮声如雷,喊杀声震天,日军节节败退。第9军乘胜追击日军,混战中,郝梦龄不幸被日军机***打中,壮烈牺牲。

刘伯承(1892-1986)

中国革命家、军事家,军事理论家,中国人民***创建人和***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892年12月4日出生于四川省开县赵家场。家境贫寒,自幼发愤苦读,学习成绩优异。在革命潮流的影响下,青年时代即萌发了富国强兵、拯民于水火的思想。1911年,参加了响应辛亥革命的学生军。1912年考入重庆军***将校学堂。翌年参加四川讨袁(世凯)军。1914年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等战争中,历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16年3月在攻克丰都县城的作战中右眼中弹致残。1923年在讨伐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战争中任东路讨贼军第一路指挥官。足智多谋,骁勇善战,被誉为川中名将。同年秋,结识了共产主义者杨暗公、吴玉章等。1924年起,随吴玉章到上海、北京、广州等地考察,在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实际的过程中,经过认真探索,接受了马克思主义,逐步实现了从爱国的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

1926年5月加入中国***,后任***重庆地方委员会军事委员会委员。同年12月,与朱德、杨暗公等发动泸州、顺庆(今南充)起义,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率起义部队与四川军阀作战,策应北伐战争,实现了***中央关于抑止川军东下威胁武汉的战略目的。1927年春,被武汉国民***任命为暂编第十五军军长。在大革命失败的严重时刻,与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

1927年冬赴苏联,先入莫斯科高级步兵学校学习,后入优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在此期间,在中国***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对军事问题补充报告》,并提出了《南昌始末记》的专门报告。1930年夏回国,任***中央委员、长江局书记。12月到上海,协助中央书记周恩来处理中央日常工作。

1931年奉命赴中央革命根据地。1932年1月,任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10月,任总参谋长,协助朱德、周恩来指挥作战,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因反对军事指挥上的教条主义,被错误地撤销总参谋长职务,任第五军团参谋长。长征中,于1934年底重新担任红军总参谋长,并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指挥先遣部队强渡乌江,智取遵义。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在这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坚决拥护***的正确主张。会后,协助***、周恩来、朱德等指挥红军四渡赤水河。亲率干部团抢占皎平渡口,保证了部队顺利北渡***江。5月,任先遣队司令,与政治委员聂荣臻率部为全军开路。在进入大凉山时,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部队顺利通过彝族聚居区。接着,率红一师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红军第一、第四方面军会合后,执行***中央关于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与朱德一起同张国焘分裂党的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1937年9月底,率部挺进山西,以太行山为依托,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组织所部进行的夜袭阳明堡、设伏七亘村等著名战斗,痛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1938年起,与政治委员***、副师长徐向前等组织指挥了长生口、神头岭、响堂铺以及晋东南反“九路围攻”、冀南反十一路“扫荡”等战役战斗,创建了晋冀豫抗日根据地。1940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在日伪军控制的交通线上广泛开展破袭战。8月,指挥部队参加著名的百团大战,组织实施正太、榆(社)辽(县)战役,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在日伪军加紧推行“囚笼政策”,分割和封锁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形势下,坚决执行主力地方化的方针,积极组织正规军、游击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游击集团,并组建大量武装工作队,实行“敌进我进”,向敌占区、交通线广泛出击,粉碎了日伪军频繁的“蚕食”和残酷的“扫荡”。同时多次反击了***顽固派对根据地的进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与***等领导根据地军民实行生产自给,减租减息,精兵简政,使根据地得到了巩固和发展。1943年9月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1945年出席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返回晋冀鲁豫根据地,领导全区军民举行对日本侵略军的大反攻。

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第二野战军司令员。1945年9月起,与政治委员***率领所部反击向解放区进攻的***军,指挥上党战役,一举全歼阎锡山部十三个师;接着,又挥师东向,发起邯郸战役,歼敌两个军大部,争取了一个军起义。上党、邯郸战役的胜利,创造了组织大兵团作战和从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的成功经验,粉碎了***军控制晋东南要地和打通平汉铁路的企图,巩固了华北解放区,掩护了我军在东北的战略展开,同时有力地配合了***、周恩来等在重庆同蒋介石的和平谈判,对迫使蒋介石同意签订“双十协定”、“停战协定”,起了重要作用。1946年6月,蒋介石焊然发动全面内战。与***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以大踏步进退的运动战,十个月内连续组织了陇海、定陶、巨野、鄄南、滑县、巨(野)金(乡)鱼(台)和豫北等战役,歼灭和钳制了大量敌军,解放了大片地区,与其战场互相配合挫败了***军的战略进攻。

1947年6月底,根据党中央关于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重大决策,与***率十万大军强渡黄河,挺进中原,实施中央突破,首先发起鲁西南战役,连续歼敌九个半旅,巧妙地调动和迷惑了敌人。随后疾速挥师南下,千里跃进大别山,深入敌腹心地区,威逼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战略进攻的序幕。在远离根据地、无后方作战的困难条件下,依靠群众,立足生根,多次打破敌人重兵围攻。同年9月起,与出击陇海线的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挺进豫西的陈谢兵团密切协同,在江淮河汉之间大量歼灭敌人。经过十个多月的艰苦作战,扩大了中原解放区,迫使***军陷于被动防御地位,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决定,与***、陈毅、粟裕、组成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中原部队进行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同徐淮地区的***军主力进行战略决战,取得了歼敌五十五万余人的重大胜利。

1949年4月,参与指挥渡江战役,并直接指挥第二野战军直出浙赣线,解放了皖南、浙西、赣东北、闽北广大地区。南京解放后,兼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同年冬,与***一起指挥第二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贺龙指挥的第一野战军一部配合下进行了西南战役,出色地执行了中央提出的远距离迂回包围的作战方针,拊敌侧背,断敌逃路,大量歼敌;同时通过军事打击和政治争取,促成大批***上层军政人员率部起义和投诚,在较短的时间内解放了四川、云南、贵州、西康四省。1950年1月任西南军政委员会***。领导军民肃清匪患,恢复经济,筹划和平解放***的工作,为解放西南地区、巩固西南边疆作出了重要贡献。

1950年底,任人民***军事学院院长,后又兼任政治委员。1954年起先后任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国防委员会副***,训练总监部部长。1957年9月调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1959年后负责战略小组工作。一贯主张“治军必先治校”,在军事院校工作中坚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指导教学和学术研究,在继承和发扬人民***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学习外国军队的先进经验。组织了大规模的教材编写和翻译工作,亲自撰写、审定和翻译了一批军政教材。重视汲取各国现代军事科学成果,是最早把教育训练提到中国人民***建设战略的地位的***之一。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外军先进经验,为建立各军兵种指挥院校,培养中高级干部,推进现代化、中规划革命军队的建设做出巨大努力。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博***古今中外军事理论的精华,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在用兵作战中讲究实事求是,敌变我变,并将唯物辩证法引入军事指挥,丰富和发展了***军事辩证法。同时,对于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司令部工作以及部队的教育训练等均有丰富的论述,其军事著作收入《刘伯承军事文选》出版。是***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至第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二至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66年起任***中央军事副***。1982年后,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辞去党政军领导职务,1986年10月7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