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走为上第几计,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21 0
  1.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三十六计都有哪些
  2. 解读三十六计中为何走为上计
  3. 三十六计的上策是什么?
  4. 三十六计的歇后语
  5. 36计|36走为上
  6.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何意·出自于哪?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的意思是:在面对危险或困境时,选择逃避是最好的策略。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的一本兵书,被誉为“千古奇书”。其中“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是三十六计中的一条,意思是在面对危险或困境时,选择逃避是最好的策略。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

1、策略的道理

三十六计走为上第几计,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条策略实际上是在强调隐忍和退让的重要性。当我们面临危险或者困境时,很容易惊慌失措,做出错误的决策。然而,如果能够***取一种灵活的态度,及时避开危险和困境,或者暂时躲避一下,保持平静头脑,仔细分析形势,就可能会找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2、策略的可行性

这种策略的可行性并非仅限于武术、战争领域,而是在现实生活中也同样适用。比如,在商场上我们面临了一场竞争,当我们有些力不从心的时候,可以暂时撤退,寻求新的市场机会;在家庭中,有时候一些矛盾无法化解,我们可以消停一段时间,等到气氛缓和后再尝试解决。

3、三十六计中的道理

三十六计中有一条说:“四面楚歌,内外相困,逃跑是不可能的,在此时你必须迎难而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在某些情况下,逃避是行不通的,我们必须勇敢面对困境。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要盲目冲锋陷阵,毫无章法地去奋斗。有时候,我们需要冷静分析,找到矛盾所在,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更加注重勇气和坚毅不拔,而忽视了灵活与退让的优点。当我们面临困境时,我们应该学会三十六计中的策略,并运用它来应对挑战。在个人、家庭、公司甚至国家层面,都需要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缓解紧张局势,从而达成和谐共处。

“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三十六计都有哪些

走为上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六计。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这一计策强调在面对强敌或处于劣势时,选择明智地撤退以避免更大的损失,并保存实力,寻找时机再战。这个策略不仅适用于军事,也适用于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解读三十六计中为何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有:瞒天过海、 围魏救赵、借刀、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痴不颠、上楼抽梯、虚张声势、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策。

三十六计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1、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2、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3、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先擒王。

4、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道伐虢。

5、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6、第六套败战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的上策是什么?

纵观中国古代史从第一个王朝夏到最后一个朝代清,中间更替了多少朝代,换了多少君王,打了多少仗,毫不疑问地说每一个朝代的更替都避免不了一场战争的开始,有一句话说得好:乱世出英雄,是的在那个到处都充满硝烟的时代里,诞生了些许杰出的军事家,比如孙武的《孙子兵法》就是一部杰出的兵家奇书,还有以谋略著称的《三十六计》,下面我就来谈谈《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六计。

第三十六计为:走为上计也叫走为上策。我对此计的理解是:如果前面三十五计都不行的话,那咱们就撤吧!它的原文是:“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避开敌人,以退为进,这是不违背自然法则的。这就是当面对敌强我弱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须暂避锋芒,保存实力的用兵之道。

在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中的“走”并非逃跑的意思,而是撤退的意思。逃跑是指不战而败的胆怯,这里的“走”是指面对比自己还强大的敌人时选择忍让的一种明智之举。

为什么说“走为上计呢”?在双方对战的情况中有其结果有:1投降,2求和,3死拼。在这些情况中我看出不管是投降还是求和必然都是一种丧失节操的行为,而死拼定然会伤亡惨重,所以唯有走为上计。以退为进保存实力才是根本,有一句话叫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就是这个道理。

三十六计的歇后语

36计走为上策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 !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渡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赋擒王 !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浑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途伐虢 !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痴不癫 !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苦肉计 !

第34计 反间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

36计|36走为上

导语:三十六计是古人研究得出的兵法计谋。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三十六计的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歇后语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歇后语解释

三十六计的走为上计,常常被理解成?回避、逃跑是最好的策略?,甚至理解成?逃跑是三十六计中最高明的计策?。

这是一个误会。误会的原因与这个词的结构不明确有关。从词组结构的角度讲,?走为上计?可以有两种结构:?走/为/上计?与?走为上/计?。?走/为/上计?,是个陈述式的词组,意义是?逃跑是最好的策略?; ?走为上/计?是一个偏正式的词组,?走为上?是这一个计策的名称。毫无疑问,讲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明显是取后一种解释的。三十六计的名字大都是四字格,只有最后六计是三字格,因此人们习惯性地在?走为上?之后加了一个?计?字。这就给误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从情理上讲,也是这样的。?走为上?是三十六计中最后一计,指的乃是:在最迫不得已的情况,在没有其它办法的情况下,离开战场保存实力是最好的选择。三十六计不可能把逃跑当成最高明的计策,没有这么窝囊的?上计?。这是不言而喻的。

成语词典中讲?走为上计?,往往引用《南齐书?王敬则传》的这段话作书证:?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这段话中?走是上计?的结构,与上面说的?走/为/上计?是相同的,解释为?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是没有问题的。三十六计的?走为上计?,语境与它不同,不能混为一谈。成语词典对这两种意义,自然应该分别解释。

不过,词汇的.意义,最重要的,还在于约定俗成的用法。既然人们普遍地把?走为上计?理解为?逃跑是最高明的计策?,那就说明,这个词已经有了这样一个含义。平常讲话论事,这样用是没有问题的。唯独在两种情况下需要分别:讲三十六计的时候,不能歪曲它的本意;编成语词典的时候,需要把这两种意义区别开来。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犯不着这么大费唇舌。只是最近看李零先生的《兵以诈立》,好像他也有一点类似的误会。他说?走为上计?是?兵法中的第一计?,又批评这是?以上策为下策?(p172)。这样理解,似乎是有些误会。想必有此误会的人不少,才啰嗦这么几句。

顺便说一句,李零教授的《兵以诈立》写得非常好,这是我见过的讲《孙子》的书里讲得最清楚最明白的一本,提供了很多准确的、清晰的知识,难懂的词句都有深入浅出的解释;而且,是最好读的一本,比用语简略而语意模棱的古注读起来要舒服得多。推荐有兴趣的朋友一读。

更多关于三十六计的歇后语

刽子手冷笑?笑里藏刀

小偷进牧场?顺手牵羊

房子着了枪东西?趁火打劫

对着桑树骂槐树?指桑骂槐

荞麦皮榨油?无中生有

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何意·出自于哪?

我们通常都听过“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但你知道“走为上”到底是什么吗?我们现在来看看它的内容。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保存军队实力就要避开敌人。根据实际情况,让部队撤退,这么做没有错。以退为进,也不失为常道。

“走为上”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的一计,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待整顿士气重新规划部署的时候,可以卷土重来!对付敌人,能打就打,打不过就先撤退,保存实力以便后期有机会继续去讨伐他们。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意思是指在战争中,敌我力量相差悬殊,自己处于劣势,只有撤走才是最好的办法。

此典出自《资治通鉴·齐纪七》:“是时上疾已笃,敬则仓猝东起,朝廷震惧。太子宝卷使人上屋,望见征虏亭失火,谓敬则至,急装欲起。敬则闻之,喜曰:“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策,计汝父子唯有走耳!”盖时人讥檀道济避魏之语也。敬则之来,声势甚盛,裁少日而败。”

王敬则为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取得皇位立下汗马功劳,受到众人的敬重。萧道成死后,武帝继位,武帝死后昭业继位。不久,萧鸾***取阴谋手段杀死昭业和他的弟弟昭文,自己篡得帝位,号称明帝。萧鸾登上皇帝宝座,担心兄弟和后辈要推翻他,便残忍地杀掉了萧道成的二三十个儿孙。一些老臣旧将也被他除掉。王敬则也是被猜忌的对象。萧鸾虽然表面上对王敬则很尊敬,给他优厚的待遇,内心却处处防备他,派人监视他。当时王敬则任会稽太守,离朝廷远,萧鸾极不放心。

一天,萧鸾把王敬则在京都的儿子王仲雄叫来,递给他一把焦尾琴,说:“我听说你琴弹得好,请你试一下吧!”

王仲雄调准琴弦,边弹边唱,唱了一首民歌,歌词是:“常叹负情依,郎今果行许……君行不净心,那得恶人题!”

萧鸾听了这个曲子,心里更加怀疑,忙派张瑰为平东将军、吴郡太守,领兵秘密监视着王敬则。王敬则听到这个消息,恼羞成怒,当即起兵叛变,领兵向京都建康进发。王敬则的一万兵马渡过钱塘江,打败张瑰的两千守兵,张瑰吓得逃跑了。跟随王敬则的百姓有十几万人,他们手拿铁锹、锄头,占领沿途各县,杀掉县令,直逼京口。

萧鸾正生病卧床,听说王敬则起兵反叛朝廷,非常惊骇,满朝文武大臣全都吓得失魂落魄。萧鸾的儿子萧宝卷叫人爬上房顶了望,看见征虏亭上火光冲天,以为叛军已经到来,萧宝卷吓得连衣服都顾不上换就要逃跑。这件事传到王敬则耳朵里,他得意地说:“嘿嘿,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我料他萧鸾父子唯有逃跑这条路啦……”

可是不久,王敬则因寡不敌众,军队又被河水所阻,遭到失败,他自己也被守军杀死。

古代兵法所说的三十六计,是:

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先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途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偷梁换柱、指桑骂槐、***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敌计: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