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翻译_横槊赋诗意思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21 0
  1. 整篇文言文
  2. 赤壁赋全文翻译是什么?
  3. 高中前赤壁赋文言文及翻译
  4. 苏轼前赤壁赋的翻译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这句话的意思是: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

出处前赤壁赋。

作者北宋文学家苏轼。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翻译_横槊赋诗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我的心怀悠远,想望***在天涯那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

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

(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

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客人高兴地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

(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扩展资料:

1、赏析

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

第一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兴之所至,信口吟诵《诗经·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把明月比喻成体态娇好的美人,期盼着她的冉冉升起。与《月出》诗相回应,“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并引出下文作者所自作的歌云:“望美人兮天一方”,情感、文气一贯。“徘徊”二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柔和的月光似对游人极为依恋和脉脉含情。

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

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这是此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作者饮酒乐极,扣舷而歌,以抒发其思“美人”而不得见的怅惘、失意的胸怀。这里所说的“美人”实际上乃是作者的理想和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这段歌词全是化用《楚辞·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意,并将上文“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内容具体化了。

由于想望美人而不得见,已流露了失意和哀伤情绪,加之客吹洞箫,依其歌而和之,箫的音调悲凉、幽怨,“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竟引得潜藏在沟壑里的蛟龙起舞,使独处在孤舟中的寡妇悲泣。

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

第三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此段由赋赤壁的自然景物,转而赋赤壁的历史古迹。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文理转折自然。但文章并不是直陈其事,而是连用了两个问句。首先以曹操的《短歌行》问道:“此非曹孟德之诗乎?”

又以眼前的山川形胜问道:“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两次发问使文章又泛起波澜。接着,追述了曹操破荆州、迫使刘琮投降的往事。当年,浩浩荡荡的曹军从江陵沿江而下,战船千里相连,战旗遮天蔽日。

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在船头对江饮酒,横槊赋诗,可谓“一世之雄”。如今他在哪里呢?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但那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所以才把悲伤愁苦“托遗响于悲风”,通过箫声传达出来。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

第四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客曾“羡长江之无穷”,愿“抱明月而长终”。苏轼即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认识。

如果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天地的存在不过是转瞬之间;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事物和人类都是无穷尽的,不必羡慕江水、明月和天地。自然也就不必“哀吾生之须臾”了。

这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他赞成从多角度看问题而不同意把问题绝对化,因此,他在身处逆境中也能保持豁达、超脱、乐观和随缘自适的精神状态,并能从人生无常的怅惘中解脱出来,理性地对待生活。

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此情此景乃缘于李白的《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进而深化之。

第五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2、?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人。北宋诗人、词人,宋代文学家,是豪放派词人的主要代表之一,“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其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存诗3900余首。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中秋》、《赤壁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记承天寺夜游》等

百度百科-前赤壁赋

整篇文言文

兰亭序》魏晋:王羲之(节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前赤壁赋》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像是怨恨,又像是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时候。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游褒禅山记》宋代:王安石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赤壁赋全文翻译是什么?

1. 整篇的文言文(原文)

:作者:三国时期魏国的华歆兵乱以来,过逾二纪。

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

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

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

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

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 :[释]:止:阻止.战:战争.疏:陈述.战争至今,已过两个世纪,魏国秉承天意,君王以爱民的德辉煌基业,弘扬盛世的治理,沿三王的足迹,虽然还有二贼苟延闯险,盛德归化日益降临,疏远的人感恩戴德,抱着婴儿来归.出兵平叛是不得已,虽刀枪时现,我诚惶诚恐求大王先施以理治,后兵勇相见.况且远途运粮,对用兵不利.越涉险深入,决无战胜敌人可能.比如今年征战,桑农业荒废.为国的应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让全国无饥寒的危害,百姓无离家出逃的顾虑.此乃国家***,二贼的惨败,指日可待.我身为重臣,旧病日深.残命将尽,恐怕不能再伺候大王左右.不敢不竭诚***,望大王体察裁决。.。

2. 整篇的文言文(原文)

:

作者:三国时期魏国的华歆

兵乱以来,过逾二纪。大魏承天受命,陛下以圣德当成康之隆,宜弘一代之治,绍三王之迹。虽有二贼负险延命,苟圣化日跻,远人怀德,将襁负而至。夫兵不得已而用之,故戢而时动。臣诚愿陛下先留心于治道,以征伐为后事。

且千里运粮,非用兵之利;越险深入,无独克之功。如闻今年征役,颇失农桑之业。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使中国无饥寒之患,百姓无离土之心,则天下幸甚,二贼之衅,可坐而待也。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恐不复奉望銮盖,不敢不竭臣子之怀,唯陛下裁察!

:[释]:止:阻止.战:战争.疏:陈述.

战争至今,已过两个世纪,魏国秉承天意,君王以爱民的德辉煌基业,弘扬盛世的治理,沿三王的足迹,虽然还有二贼苟延闯险,盛德归化日益降临,疏远的人感恩戴德,抱着婴儿来归.出兵平叛是不得已,虽刀枪时现,我诚惶诚恐求大王先施

以理治,后兵勇相见.况且远途运粮,对用兵不利.越涉险深入,决无战胜敌人可能.比如今年征战,桑农业荒废.为国的应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让全国无饥寒的危害,百姓无离家出逃的顾虑.此乃国家***,二贼的惨败,指日可待.我身为

重臣,旧病日深.残命将尽,恐怕不能再伺候大王左右.不敢不竭诚***,望大王

体察裁决.

3. 翻译整篇文言文

当初,张奉章要前往许昌,讨逆在相送的时候说:“如果北边的曹魏***挽留爱卿的

话,除了你还会有谁再与孤共谋平定天下?”张奉章曰:“估量臣下的才能,他们一

定会挽留我;可估量臣下的一颗忠心,他们必不可能留下我。”于是前往。到了之后,

曹公了解可以与张奉章商议国家大事,就非常优待尊崇他,继而把他留下来做了侍御

史。可张奉章内心依恋旧主,却在外表上与曹公交好,不时进献一些机谋,一天天被

曹公亲近信任。后来讨逆去世的时候,曹公想借着江东办理丧事的机会讨伐江东。张

奉章曰:“不可。借别人有丧事的机会去征讨人家,这已经不合古人的大义了;再者

若不能取胜,反而会丢掉良好的关系而解了仇怨。不如趁这个机会好好地对待他。”

曹公听从了他的话,上表给皇上为孙权求得了“讨虏将军”的称号,让他任会稽大守。

这时张奉章思归的心情更加急切,就向曹公进言说:“将军既然上表为孙权授予官职,

权一定感恩将军而爱戴天子。臣请求前往江东观察一下孙权,以天子的命令和将军的

高位,孙权必听从臣的话而内附与您。这样不折一兵,不费斗粮,而坐有三郡。将军

即使失去像我这样的几个臣子又有什么损失?而可以不费一点力气而拥有三郡的地盘。

将军为何怜惜我一人,而丢弃三郡的地盘呢?昔张仪向秦王请求外出到到楚国做相国,

秦王听从了他的计策,最终使楚国衰落。将军何不派我前往而让他们听命于将军呢?”

曹公认为有道理。就派他外出做会稽都尉。到达时吴主迎接他,拉着他的手曰:“子

纲你可以说是真的没有食言呀”

以上来自百度

个别语句翻译不到位

影响不大

4. 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

’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5. 求古文全整篇

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

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他人骑大马,我独跨驴子。

回顾担柴汉,心下较些子。 咱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

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热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歇。

遨游自取足,谁能奈我何? 他家笑吾贫,吾贫极快乐。无牛亦,不愁贼抄掠。

梵志死去来,魂魄见阎老。读尽百王尺,不免被捶拷。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若无自他见,何处有心偏?如斯不得道,从君更问天。 知足即是福,不***多财钱。

谷深塞易满,心浅最难填。盛衰皆是一,生死亦同然。

无常意可见,何劳求百年? 千年与一年,终同一日活。驱驱劳你形,耳中常聒聒。

凡夫真可念,未达宿因缘。漫将愁自缚,浪捉寸心悬。

任生不得生,求眠不得眠。情中常切切,噭噭度百年。

人心不可识,善恶实难知。 贪痴不肯舍,徒劳断酒食。

天堂未有因,箭射入地狱。 来去不相知,苦乐何处是?唯见生人悲,未闻啼哭鬼。

以此好思量,未必生胜死。 君自未识真,余身恒快乐。

心中不了义,闻者尽不知。我今得开悟,先身已受持。

寻经醒无我,披卷悟无为。君神自寂灭,君身若死尸。

万事都无着,冷然无所之。心高鹄共驾,一举出天池。

如水流向东海,不知何时可休。 梵志与王生,密敦胶漆友。

共喜歌三乐,同欣咏五柳。适意叙诗书,清谈杯绿酒。

莫怪频追逐,只为相知久。 终归不免死,受苦无崖畔。

非但少衣食,王役偏差唤。不如早殡地,愁苦一时散。

世间何物亲?妻子贵于珍。一朝身命谢,万事不由人。

财钱任他用,眷属不随身。何须人器我?终是一聚尘。

不虑天堂远,非愁地狱虚。心中一种惧,唯怕土庵庐。

迥静丘荒外,寂寂远村墟。泉门一闭后,开日定知无。

壮年凡几日?死去入土庵。论情即今汉,各各悉痴憨。

王二与世人,俱来就梵志。非为贪与赏,共你论贤智。

凡夫累劫中,不解思量事。见善不肯为,见恶喜无睡。

昏昏似梦人,未饮恒如醉。 人生一世里,能得几时活?回心一念顷,万事即解脱。

纵使千乘君,终齐一个死。纵令万品食,终同一种屎。

终归一聚尘,何用深棺椁? 大丈夫,游荡出三途。荣名何足舍?妻子视如无。

埋着黄蒿中,犹成薄媚鬼。 多缘饶烦恼,省事得心安。

若能绝妄想,果成坚固林。无尘复无垢,何虑不成真? 我身若是我,死活应自由。

死既不由我,自外更何求?死生人本分,古来有去留。如能晓此者,知复更何忧? 夫妇相对坐,千年亦不足。

日理几千般,光景急迅速。丧车相勾牵,鬼仆还相哭。

永离台上镜,无心开衣服。平生歌舞处,无由更习曲。

琵琶绝巧声,琴弦断不续。花帐后人眠,前人自薄福。

天堂在目前,地狱非虚说。 沉沦三恶道,家内无人知。

有衣不能着,有马不能骑。有奴不能使,有婢不相随。

有食不能吃,向前恒受饥。冥冥地狱苦,难见出头时。

人生能几时?朝夕不可保。死讯今古传,何须愁此道?有酒但当饮,立即相看老。

兀兀信因缘,终归有一倒。 百年修善业,一念恶能烧。

高心难见佛,下意得生天。 共受虚***身,共禀太虚气。

死去虽更生,回来尽不记。以此好寻思,万事淡无味。

不如慰俗心,时时一倒醉。 若言余浪语,请君看即知。

回头面北卧,寸步更不移。终身不念食,永世不须衣。

此名无常住,谁人辄得知? 好事须相让,恶事莫相推。但能办此意,祸去福招来。

纵有些些理,无烦说短长。 有事须相问,平章莫自专。

耶娘绝年迈,不得离旁边。晓夜专看侍,仍须省睡眠。

立身行孝道,省事莫为愆。但使长无过,耶娘高枕眠。

无心造福田,有意事奴仆。只得暂时荣,匡身入苦毒。

吾家多有田,不善广平王。有钱惜不用,身死留何益?承闻七七斋,暂施鬼来吃。

永别生时盘,酒食无踪迹。配罪别受苦,隔命绝相觅。

佛殿原不识,损坏法家衣。常住无贮积,家人受寒饥。

众厨空安灶,粗饭当房炊。只求多财富,余事且随宜。

富者相过重,贫者往还稀。但知一日乐,忘却百年饥。

人生一代间,贫富不觉老。 心里无平等,尺寸不分明。

罪根渐渐深,命绝何人送?积金作宝山,气绝谁将用? 得钱自吃用,留着柜里重。埋向黄泉下,妻嫁别人用。

只见生人悲,不闻鬼唱祝。仔细审三思,慈母莫生我。

秋长夜甚明,长夜照众生。死者归长路,生者暂时行。

夜眠游鬼界,天晓即营生。两两相劫夺,分毫努眼争。

有钱惜不吃,身死由妻儿。只得纸钱送,欠少原不知。

门前空言语,还将纸作衣。除非梦里见,触体更何时?独守深泉下,冥冥长夜饥。

忆想平生日,悔不着罗衣。 世间日月明,皎皎照众生。

贵者乘车马,贱者膊担行。贫富有殊别,业报自相迎。

智者天上去,愚者入深坑。 一入恒沙劫,无由更得出。

除非寒食节,子孙冢旁泣。 遥看世间人,村坊安社邑。

一家有死生,合村相就泣。张口哭他尸,不知身去急。

本是长眠鬼,暂来地上立。前死深埋却,后死续即入。

身如大店家,命如一宿客。忽起向前去,本不是吾宅。

吾宅在丘荒,园林出松柏。邻接千年冢,故路来长陌。

身卧空堂内,独坐令人怕。我今避头去,抛却空闲舍。

清贫常快乐,不用浊富贵。白日贯顶行,夜眠还作被。

窅窅黑暗眠,永别明灯烛。

6. 整篇文言文的意思

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

’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

’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

’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7. 含有人生哲理的文言文整篇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zhú lú)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8. 如图,请翻译整篇文言文,谢谢

《黄鲁直敬重苏轼》原文:

鲁直晚年县东坡像于室中,每蚤作,衣冠荐香,肃揖甚敬。或以同时声实相上下为问,则离席惊避曰:“庭坚望东坡,门***耳,安敢失其序哉?”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

全文翻译:

黄鲁直(黄庭坚)晚年把苏东坡的画像悬挂在家中,每天早晨起来,穿好衣服戴正帽子点上香,很供敬地作揖施礼。有人认为苏黄二人的声望其实不相上下,黄鲁直惊慌地离开座位说:“庭坚对于东坡而言,不过是学生罢了,我怎么敢搞错师生的次序呢?”现在江西诸君子称“苏黄”齐名,并非黄鲁直的本意。?

9. 求文言文全篇翻译 我要整篇文章

独不被兵。

山西大盗贺宗汉、刘浩然、高加计皆前巡抚戴君恩所抚。其冬,尚书杨嗣昌言边关***,乃纳贿行私,即命按陕西,一旅不发。

臣不如嗣昌,而良玉踞江、汉甚于曩时,臣节制不行,徒损威重,甡论救。”帝即敕议行。

户部请税间架,甡遍捕贼魁诛之,百方延缓,为委卸地?”既而曰:“朕虽言:“臣请兵,正为督、抚无兵耳,及议兵:“晋民有三苦:一苦凶荒,事乃止、议将、议饷,无策保全。由此悉为盗,请蠲最残破地十州县租,巡抚山西。

甡历陈防御、边寇、豫贼,连三岁,无一贼潜渡,以闲修筑边墙,缓言相慰者:“督师出,则督。天启二年征授御史

初入台,赵南星拟以年例出之,甡乃荐方震孺等,而追论崔文升,宜先定其罪,可往督湖广师。”甡具疏请得精兵三万,召对廷臣,陨涕谓甡曰:“卿向历岩疆。

将领利月饷,遣戍金齿。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驰疏救。

劾大将杜文焕冒功,置之法。数为民***,奏无不允,自金陵趋武昌,扼贼南下,即免死,猝难集,能得堪战者五万否,甡对、李可灼罪,遂得留。

后又谏内操宜罢,请召还邹元标,亦败走,有战将自有战兵。帝方念湖北。

迁大理寺丞、议用人四事。承平日久,发兵剿贼,甡对曰、晋江、潍县、刘光祚等图之,以次皆被歼。

甡行军树二白旗,胁从及老弱妇女跪其下,以五月辞朝,字鹿友。每岁暮扼河防秦。

及延儒语铨事,甡唯唯,退召户部尚书傅淑训,告以逆案不可翻,寝其疏不覆。延儒始悟为甡绐。

延儒欲起张捷为南京右都御史,甡力尼之,定襄县地震者再,甡遂得柄用,帝并纳之。十六年三月,帝以襄阳。

甡屡请,览疏不悦,留中,敕法司议罪,帝犹命中官赐银牌给赏,越宿忽下诏责其逗遛,命辍行入直。甡惶恐,两疏引罪,朕待延儒厚。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历知邵武,演及骆养 *** 构之,帝益怒。

至七月,亲鞫吴昌时,作色曰:“两辅臣负朕。甡奏:“左良玉跋扈甚,督师嗣昌九檄征兵:“京营边勇营万二千专练骑射,不从。

明年,无计糊口;一苦追呼。八年四月上疏言,进左通政。

七年九月。帝命姑俟之,弗听。

其秋,五万非难。但法忌纷更,不必别立战营也。”

帝顾兵部尚书陈新甲:“京营兵合堪战。七年二月削其籍。”

大学士陈演言,超擢右佥都御史。甡镌五级,嗣昌及大同巡抚叶廷桂镌***,俱戴罪视事。

先是。使臣束手待贼,事机一失,试之耳,技精者。

甡居江北,延儒居江南,各树党。延儒引用锦衣都督骆养性,甡持不可。”

甡卒迟回不肯行。部所拨唐通兵,延儒拟优旨下户部。

公议大沸,归营则本军复充伍。今练兵法要在选将。

宜行分练法,落职闲住。十三年冬起故官,明年命协理戎政。

帝尝问京营军何以使练者尽精,汰者不哗。南京隔远,不必退守。

崇祯改元,起故官。温体仁讦钱谦益,周延儒助之。

甡恐帝即用二人,言枚卜大典当就廷推中简用。总督杨嗣昌遣副将自代州往侦,赦还,复故秩。

吏部尚书张慎言议召用甡,为勋臣刘孔昭等所阻。国变后,久之,拥众自恣。

甡阳为抚慰,而密令参将虎大威、抚兵皆其兵,锦衣卫可宣甡候旨。”甡入都,延儒默援之,甡力争,壮丁二万专练火器,廪给厚而技与散兵无异,帝曰:“徐之,敌退兵自集,卿独往何益?”逾月,延儒出督师,朝受命,夕启行。

蒋德璟谓倪元璐曰。南京从襄阳顺流下,窥伺甚易,扬州兴化人。

时大治忠贤党,又值京察,乃积与魏忠贤忤,延儒患之。冯元飙为甡谋,罔知国法。

命甡督师:“上欲吴公速行。”帝乃令兵部速议发兵。

尚书张国维请以总兵唐通、马科及京营兵共一万畀甡,又言此兵方北征,俟敌退始可调,观首辅疾趋可见,壮丁亦然。老弱者汰补,革弊当以渐,不可使知有汰兵意,全活甚众。

在晋四年,辄沿途雇充。十一月,军民戴若慈母。

谢病归。十一年二月,起兵部左侍郎,令速选将,而谕甡具疏以闻。

赐果饵,拜谢出。十五年六月,擢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周延儒再相,冯铨力为多,延儒许复其冠带。铨果以捐资振饥属抚按题叙,甡言锦衣尤甚,延儒亦言缇骑之害,毋混察典。

御史任赞化以劾体仁谪、冯从吾,遂许致仕。既行,无力输租;一苦杀掠。

后帝论诸司弊窦,宜兼顾。延儒被纠,甡何独无,游民利剽敚。”

帝然之。又问别立战营、文震孟。

妖人聚徒劫村落,有不忍言者,说延儒引甡共为铨地,行次南康,闻都城变。未几,福王立于南京。”

甡言,而力诋王永光媚珰,请罢黜。皆不纳。

出按河南,甡言此辈罪恶非考***所能尽,散兵拔为边勇,否则边勇降为散兵,我大清平察哈尔国,旋师略朔州,直抵忻、代,守将屡败吴甡。奉命振延绥饥,因谕散贼党。

帝闻,终必无纠者、荆州、承天连陷,甡及添注侍郎惠世杨久不至,请改推。帝怒、练兵、恤民四难,卒于家,演又请留,云关门不可无备。

甡不得已,非退守,甡曰:“此必有东师也。”饬有司缮守具,已而果入。

甡请面对,帝御昭文阁,谕以所需兵多。定襄以有备。

先一日出劳从骑。

高中前赤壁赋文言文及翻译

赤壁赋

苏轼?〔宋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打着节拍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贤明的君主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上面这些想法不能一下子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注释

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卷一(《四部丛刊》本),这篇散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在此之前苏轼因乌台诗案(元丰二年)被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不是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音近亦称之为赤壁,苏轼知道这一点,将错就错,借景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徐:舒缓地。

兴:起,作。

属:通“嘱(zhǔ ),致意,此处引申为“劝请”的意思。

少焉:一会儿。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江:笼罩江面。横,横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去。凌:越过。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御(驭)。

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溯:逆流而上。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渺渺,悠远的样子。化用目眇眇兮愁予__《湘夫人》怀,心中的情思。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用美人代指君主。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hè)之:合着节拍应和。倚:随,循 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怨:哀怨。慕:眷恋。

余音:尾声。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赏析

这篇赋在艺术手法上有如下特点:

“情、景、理”融合。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形成了情、景、理的融合。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融的程度。

“以文为赋”的体裁形式。此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意象连贯,结构严谨。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愀然”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

创作背景

《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苏轼前赤壁赋的翻译

前赤壁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下面我们来看看高中前赤壁赋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借鉴。

前赤壁赋

宋代: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

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飘荡,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

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逆着流水的泛光。我的心怀悠远,想望***在天涯那方”。有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好像是怨恨,又好像是思慕,好像是哭泣,又好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够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够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同伴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好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苏轼说:“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好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好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享用这些也不会有竭尽时。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

于是同伴高兴的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前赤壁赋

〔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翻译]壬戌(详见天干地支纪年相关资料链接)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客人泛舟赤壁游玩赏景。清凉的微风徐徐的吹来,令人心旷神怡,江面平静没有兴起分毫的波浪。我高举酒杯劝客共饮,我高声朗诵《月出》之诗,客吟唱以和之。一会儿,明月从东山缓缓升起,高悬于斗宿和牛宿之间。月光下水雾弥漫着整个江面,水天一色。放任小船如同一片苇叶般在茫茫的浩瀚江面上浮游,风声吹过耳旁,竟似凌空在乘风而行,不知道将往何方;飘飘然神清气爽我们几欲脱离尘世,羽化飞升而成仙。

注:

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里面的《月出》篇,这首诗是月下怀人的。一说指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之句。

窈窕之章:《月出》第一章,有“月出皎兮,皎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俏兮”。窈纠,即窈窕,所以称这一章为“窈窕之章”。一说《诗经"周南"关雎》篇第一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依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翻译:这时酒喝得十分欢畅,我敲着船边唱歌:“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划开清澈澄明的江水,迎着江面浮动的月光。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怀念这我思慕的人啊,在那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而以箫声相和。那箫声呜呜地响,似乎在怨恨,又像是在怀念,似乎是在抽泣,又像是在倾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若断若续象细长的丝线般延绵不断,几乎能使得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使得孤独小船上的寡妇落泪痛哭。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翻译:我听完箫声不胜伤感,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你的箫声为什么这样悲凉啊?”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赤壁之地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里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这不正是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顺江而东下,战船连绵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长江饮酒,横握长矛吟诗,那是当世的英雄豪杰啊,可如今又在哪里呢?可我和您在江中小洲上***打柴,把鱼虾当伴侣,把麋鹿当朋友,驾着一片叶子似的小船,拿着如此简陋的葫芦酒杯互相劝酒。我们就象水边蜉蝣一样,在天地之间惨淡的活着,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真希望我们能与神仙为伴飞升遨游,和明月一起永世长存。明知道这种想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只好把感慨寄托在箫声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翻译:我对客人说:“您也了解那江水和明月吗?江水总是象这样昼夜不定的西来东来不断地流去,但始终没有消失,月亮时圆时缺,却也最终并没有消损或增长。那么从变化的一面去看这一切,那么天地万物,连一瞬间的功夫都不曾保持过原状。而从那不变的一面看,那么天地万物和我们都是无穷无尽的,还有什么可羡慕的呢?再说,天地之间,事物都各自有其主宰,如果不是我所有的东西,虽然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取用。只有这江上的清风,耳朵听到它就成为音乐,山间的明月眼睛看到它就成为景色;取用它们没有人禁止,享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的宝藏,这才是你我可以共同享用的啊。”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翻译:客人高兴地笑了,洗了酒杯,重新斟酒畅饮。不知几时菜肴和果品都吃完了,空杯、空盘都散乱地放着,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在船中睡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天快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