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于星火的于的用法_急于星火的于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21 0
  1. 高一必修三语文陈情表的翻译及重要文言知识
  2. 急于星火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3. 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断句怎么断
  4.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答案
  5. 于文言文翻译
  6. 《介词“为”、“以”、“于”的用法》古汉语基础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

一、通***字

1、长乐王回深父。 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急于星火的于的用法_急于星火的于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词类活用

1、 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一词多义(扩展)

(一)虚词“乃”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2、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副词,竟,竟然,居然

3、良乃人,具告沛公 副词,于是

4、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副词,才

(二)实词“道”

1、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3、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名词,主张

4、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5、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

(三)实词“盖”

1、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2、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3、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动词,超过,胜过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助词,有“大概”的意思

(四)实词“文”

1、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名词,文字

2、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 名词,纹理

3、属予作文以记之 名词,文章

4、文过饰非 动词,掩饰

(五)实词“然”

1、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2、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3、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4、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连词,表转折,但、但是

(六)虚词“其”

1、用作代词,可以作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可以作指示代词(这,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第三人称代词,它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第一人称代词,自己

则或咎其欲出者。 指示代词,指代“欲出者”,译作“那”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指示代词,指代“好游者”,译作“那些”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指示代词,译作“这”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指示代词,译作“其中的”

2、用作副词

1)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我们还是回去吧)

2)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其是之谓乎!

3)加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其可怪也与?

3、固定用法“何其” ,译作“多么”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多么衰落啊!)

四、重点句式

(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 (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 (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如: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

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

3、请辞于军 “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

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表示“比星火……”

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

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 “(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

7、具告以事 “以事”表示“把事情……”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 “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

全面的很

高一必修三语文陈情表的翻译及重要文言知识

相信很多同学都不知道怎么学习语文文言文,也不知道怎么复习。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文言文,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陈情表文言文知识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归纳一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 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2.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3.词类活用

 (1) 形容词作动词。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离)/

 (2) 形容词作名词。 夙遭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猥以微贱(微贱的身份)/ 沐浴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凡在故老(年老之人)

 (3) 名词作动词。 且臣少仕伪朝(做官)/ 举臣秀才(做秀才,为秀才)/ 察臣孝廉(做孝廉,为孝廉)/ 少多疾病(患疾病)

 (4) 名词作状语。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一天天地)/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像犬马一样)

 (5) 动词的使动用法。 臣具以表闻(使?知道)

 (6) 动词作名词。 臣之进退(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4.一词多义

 (1)矜 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夙遭闵凶(名词,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2)悯 悯臣孤弱(动词,悲痛,怜惜)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归纳二

 二、文言虚词

 1.以

 (1) 连词,因为。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2) 连词,表目的。 谨拜表以闻

 (3) 介词,用。 臣具以表闻/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4) 介词,凭借。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2.于

 (1) 介词,比。 急于星火

 (2) 介词,对,向。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之

 (1) 助词,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臣之进退

陈情表文言文知识归纳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非?表否定判断)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

 2.倒装句

 (1)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3.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猜你喜欢:

1. 《逍遥游》课文知识点梳理

2.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陈情表翻译

3.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翻译

4.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梳理

5. 高三语文的课本文言文知识点分析

急于星火是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重点字词

(1)重点解释

1 臣以险衅:灾难祸患。险:艰险,祸患。衅:祸患。

2 夙遭闵凶:夙:早。

3 夙遭闵凶: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4 慈父见背:背弃我。见:助动词,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如:见告、见示、见教、见谅。

5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6 祖母刘愍臣孤弱:怜悯,爱怜。

7 躬亲抚养:亲自。

8 终鲜兄弟:少,没有。

9 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祚:福气,福分。

10 晚有儿息:子女。

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勉强。

12 茕茕孑立:孤单。

13 形影相吊:安慰。

14 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

15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 奉:承奉。

16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17 诏书特下:特地。

18 拜臣郎中:授予官职。

19 寻蒙国恩:不久。

20 除臣洗马:除旧官,任新官,受职。

21 猥以微贱:谦辞,表示自己的谦卑。

22 臣具以表闻:详尽。

23 诏书切峻:急切而严厉。

24 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慢:怠慢。

25 急于星火:比。

26 则刘病日笃:病重,沉重。

27 欲苟顺私情:姑且。

28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俯伏思量。(谦敬之辞)

29 犹蒙矜育:怜悯。

30 且臣少仕伪朝:再说了,而且。

31 不矜名节:顾惜。

32 至微至陋:极,其。

33 过蒙拔擢:提升。

34 宠命优渥:厚。

35 岂敢盘桓:犹豫不决的样子。

36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37 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38 更相为命:交互。

39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这是因为。区区:拳拳之情,形容自己的私情。

40 实所共鉴:明察。

41 矜悯愚诚:怜悯。

42 听臣微志:听任,请允许。

43 庶刘侥幸:或许。

44 保卒余年:终。

45 臣不胜犬马怖俱之情:禁不住。

(2)通***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3)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像犬马一样。

3. 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

4.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在家外。

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在家内。

6. 躬亲抚养。 躬:亲自。

(二)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闻,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终:使……终。

3. 保卒余年。 保:使……保全。

(三)形容词作名词

1. 夙遭闵凶。 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 猥以微贱。 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 凡在故老。 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四)形容词作动词

1.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远离。

2. 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五)名词作动词

1.臣少多疾病。 病:生病。

2.且臣少仕伪朝。 仕:做官。

3.历职郎署。 职:任职。

(4)成语

1.孤苦伶仃

2.茕茕孑立

3.形影相吊

4.急于星火

5.日薄西山

6.气息奄奄

7.人命危浅

8.朝不虑夕

9.结草衔环

10.乌鸟私情

11.皇天后土

(5) 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

1.急于星火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二)宾语前置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慈父见背

(三)被动句

1.而刘夙婴疾病

2.则告诉不许

(四)省略句

1.拜臣(为)郎中

2.且臣少仕(于)伪朝

3.但以刘日薄西山

(五)判断句

1.今臣亡国贱俘

2.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6)重点虚词

以:(1)臣以险衅 以:因为

(2)臣以供养无主 以:因为

(3)臣具以表闻 以:用

(4)猥以微贱 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5)无以至今日 无以:没有......的办法

(6)但以刘日薄西山 以:因为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是以:因此 以:因为

(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以:用

(9)谨拜表以闻 以:来

(7)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3、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太子随从

4、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5、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6、则告诉不许:申诉 

7、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兼言私爱

8 、至于成立:至于: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

9、急于星火:古义-流行的光,比喻急迫;今义-微小的光

(8)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③余嘉其能行古道(动词,施行)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夸耀)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介词,因为)

5、见:①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

②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③臣乘空间其余玩儿护照(被)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③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13、区区: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②何乃太区区(短浅的)

重点语段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引导:一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情。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也是对偶句,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都是对偶句。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的抒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岂能不打动人?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以狼狈比喻进退为难的情境,形象生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小结:

1四字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紧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断句怎么断

词目

急于星火

发音

jí yú xīng huǒ

释义

星火:流星。象流星的光从空中急闪而过。形容非常急促紧迫。

引用

《晋书》卷八十八·列传第五十八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 《宋史》卷一百七十六·志第一百二十九·食货上四等 ...额,又困苛取,流离之余,口体不充,及遇水旱,收租不及,而催输 急于星火 ,民何以堪!其日前旧欠并除之,复催者以违制论。"... 《宋史》卷一百九十·志第一百四十三·兵四等 ...生事之人,唯以入社之民众多为功,厚诬朝廷而敛怨于民,督责州县 急于星火 ,取五等之籍甲乙而次之,家至户到,追胥迫胁。悉驱之入社... 《宋史》卷一百九十一·志第一百四十四·兵五等 ...银碗六千枚,其余细琐之物,不可胜数。动皆迫以军期,上下相驱, 急于星火 。官吏狼狈,下民惊疑,皆云国家将以来春大举六师,长驱深... 《金史》卷一百五·列传第四十三 ...备未撤,征调不休,州县长吏不知爱养其民,督责征科,鞭笞逼迫, 急于星火 ,文移重复,不胜其弊,宜敕有司务从简易。兵兴以来,忠臣... 《翠微先生北征录》卷十二 治安药石 ...,不知省、部倦于行移,而州、县视为常度。告命积于架阁,而支遣 急于星火 ;文榜遍于通衢,而投买几于绝迹。是何调度之劳,而成效之... 《翠微北征录》卷十二 ...,不知省、部倦于行移,而州、县视为常度。告命积于架阁,而支遣 急于星火 ;文榜遍于通衢,而投买几于绝迹。是何调度之劳,而成效之... 《全晋文》卷七十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 《宋史全文》宋史全文卷二十上 ...;丝蚕未生,已督供输,禾谷未秀,已催装发。州县困于转输,文移 急于星火 ,官吏愁叹,闾里怨咨,感动天心,旱灾复作。然则陛下欲销... 《淞隐漫录》李韵兰 ...可轻,余当预为汝地。”及对案质讯,盗具如孙旨。立即饬差往拘, 急于星火 ,莫知其由。继询知为臬署拘人,犹恃有孙在,谓必能为力。... 《华阳国志》卷十一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 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 《七剑十三侠》第八十九回 上密书元帅得消息 托疾病游击设奇谋 ...明日即可驰抵玉泉,仍以患疾为辞,托病不出。逆藩知某抱病,而又 急于星火 ,必使左右心腹前来问计。某当于彼时暗伏武士,先将其心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词语和句式答案

文言文断句是我们中考必考的一个题型,本文中,我为大家整理了《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的节奏划分以及初中文言文的断句方法,快来看看吧!

《陈太丘与友期行》全文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1、借助虚词断句法。

古人遣词造句习惯于用虚词表示停顿或语气,有些虚词实际上起到了某种标点的作用。留心这些虚词的位置和用法,也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参考。

例如常见的句首虚词有:夫、盖、其、唯、盍、凡、窃、敬、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有: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常见的句末语助词有:者、也、矣、乎、哉、焉、耶、耳(尔)、欤(与)、兮、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另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2、借助对话、引文断句法。

文言文中的“曰”“云”“言”等,是表示人物的对话和引文的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全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分别是谁,明辨句读。

3、参考句式断句法。

熟练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和固定格式,如判断句式(“……者……也”)、被动句式(“见”“……见……于”“为……所”)、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介词结构后置句(如“急于星火”)等等,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另外,对“有所”“无所”“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注意不要把它们拆散,也可减少断句的失误。

4、借助修辞技巧断句法。

中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文言文,大多数行文整齐(四六句多),音律和谐,对仗、对偶(称)、排比、顶真、重叠、反复等修辞格比比皆是。注意到这些修辞技巧,会给我们的断句带来诸多便利。

5、依据文体特点断句法。

文言文的骈体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声律,断句时,在韵脚处断开,然后依对仗、字数等特点逐句断开;韵文有严格的字数、句数、用韵、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可按其格律断开。叙事性文章可先将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结果先整体断开,然后再依据其意把握特点,斟酌断句。议论文应找到论点、论据,先划分开,再按其语言句式加以揣摩断句。

6、巧用句子成分关系断句法。

在文言文中,动宾结构、介词结构、兼语结构、定语、状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能用标点断开。连动式谓语之间如果没有“而”字连接,中间一般应加逗号,如果有“而”字连接,中间就不能用逗号隔开。总之,文言文句子各种成分之间关系较密切,一般不宜断开,只有在较长的主语和谓语之间,中间才用逗号。

文言文断句口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一划二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一想,总领词后漫步走。

古二今一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示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断句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文言文翻译

必修5文言基础知识复习

《陈情表》

一. 虚词

1. 以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连词,因为)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介词,凭借)

(3)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4)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

(5)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2. 于

(1)急于星火(介词,比)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介词,对,向)

3. 之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2)臣之进退(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二. 实词

1. 通***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5)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2. 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 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 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 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

(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 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 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 今义:中医医生

3. 词类活用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2)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

(3)且臣少仕伪朝(名词作动词,做官)

(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5)夙遭闵凶(形容词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6)臣之进退(动词作名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7)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做秀才,为秀才)

(8)察臣孝廉(名词作动词,做孝廉,为孝廉)

(9)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

(10)沐浴清化(形容词作名词,清明的政治教化)

(11)凡在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之人)

(12)少多疾病(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1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4. 一词多义

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小矜名节(动词,自夸)

夙遭闵凶(名词,通“悯”,指可忧患的事)

悯臣弧弱(动词,悲痛,怜惜)

(3)薄

门衰祚薄(形容词,浅薄)

日薄西山(动词,靠近)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用“非”表否定判断)

(2)今臣亡国贱俘(直接表判断)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非”表否定判断)

2. 变式句

(1)急于星火(于星火急,介宾后置)

(2)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于陛下尽节之日长,介宾后置)

3. 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动词“婴”本身具有被动语态)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译文: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

2.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译文:我进退两难,处境十分狼狈。

3.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文: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4.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译文: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5.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译文: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

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6.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7.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译文: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项脊轩志》

一. 虚词

1. 以

(1)娘以指叩门扉曰(介词,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连词,表承接,可译为“来”)

(3)能以足音辨人(介词,凭借,根据)

(4)以手阉门(介词,用)

2. 而

(1)而庭阶寂寂(连词,表并列)

(2)墙往往而是(连词,表修饰)

(3)客逾庖而宴(连词,表修饰)

(4)而母立于兹(代词,你,你的)

(5)呱呱而泣(连词,表修饰)

3. 之

(1)顷之,持一象笏至(语助词,调整音节)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语助词,调整音节)

(3)他日汝当用之(代词,代象笏)

(4)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助词,的)

二. 实词

1. 通***字

某所,而母立于兹(通“尔”,你的)

古今异义

(1)人至不去

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2)吾妻来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还给

(3)墙往往而是

古义:处处 今义:常常

(4)比去,以手阉门

古义:及、等到、并排的 今义:较量、紧靠

2. 一词多义

不能得日(动词,得到,获得)

得不焚(助动词,能,能够)

日过午已昏(动词,指时间超过)

不能得日(名词,阳光)

大母过余曰(动词,探望,看望)

人往,从轩前过(动词,经过)

吾妻来归(动词,女子出嫁)

吾妻归宁(动词,返回。归宁,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探望)

借书满架(名词,书,书籍

或凭几学书(名词,字,文字)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介词,自,由)

从余问古事(介词,向)

余自束发(介词,从,由)

自语曰(代词,自己)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安放)

内外多置小门(动词,设置)

以当南日(动词,挡住)

他日汝当用之(副词,理当,该当)

3. 词类活用

(1)前辟四窗(名词作状语,在……的前面)

(2)东犬西吠(名词作状语,向西,朝西)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名词作状语,亲手)

(4)垣墙周庭(名词作动词,砌上围墙)

(5)明月半墙(名词作动词,月儿明亮地照着)

(6)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名词作动词,上朝)

(7)垣墙周庭(形容词作动词,围绕着)

(8)亦遂增胜(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景致)

(9)时至轩中(名词作状语,时常)

(10)客逾庖而宴(名词作动词,吃饭)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项脊轩,旧南阁子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直接表示判断)

2. 省略句

(1)(余)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省去主语“余”)

(2)日过午(室内)已昏(省去主语“室内”)

(3)使(之)不上漏(省去动词宾语“之”)

(4)读书(于)轩中(省去介词“于”)

3. 变式句

(1)家有老妪,尝居于此(于此居,介宾后置)

(2)其制稍异于前(于前稍异,介宾后置)

4被动句

得不焚,殆有神护者(“不焚”,即不被焚毁)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枝影摇动,煞是可爱。

2.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译文: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动静)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3.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文: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成就功名)了。

4.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译文: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像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5.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译文:院中有一棵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的那一年亲手栽种的,今天已经是干直叶茂,像把打开的巨伞一样了。

《报任安书》

一. 虚词

1. 以

(1)及以至是(通“已”)

(2)仆以口语遇遭此祸(介词,因为)

(3)退论书策以舒其愤(连词,来)

(4)重为乡党所戮笑,以污辱先人(连词,以致)

(5)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介词,用)

(6)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以稍陵迟(连词,因而)

2. 为

(1)为十表,本纪十二(动词,写成)

(2)季布为朱家钳奴(动词,做了)

(3)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动词,当作)

(4)然此可为智者道(介词,给,替)

(5)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介词,因为)

(6)重为乡党所笑(介词,被)

3. 且

(1)且勇者不必死节(连词,况且)

(2)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副词,暂且,姑且)

(3)且西伯,伯也(连词,再说)

4. 于

(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介词,比)

(2)幽于圜墙之中(介词,在)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介词,被)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介词,对)

(5)无益于俗(介词,对)

5. 乃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副词,却,竟然)

(2)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副词,才)

(3)然后是非乃定(副词,才)

(4)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动词,是)

6. 然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代词,这样)

(2)然此可为智者道(连词,表示转折)

(3)阙然久不报(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 实词

1. 通***字

(1)及以至是(通“已”,已经)

(2)其次剔毛发(通“剃”,剃光)

(3)被棰楚受辱(通“棰”,木杖)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通“磨”,磨灭)

(5)见狱吏则头枪地(通“抢”,碰撞)

(6)幽于圜墙之中(通“圆”)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通“抵”)

(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通“佚”,散失)

(9)则仆偿前辱之责(通“债”,债务,指下狱受腐刑)

(10)及罪至罔加(同“网”,法网)

2. 古今异义

(1)所谓强颜耳

古义:厚颜*** 今义:勉强装出笑容

(2)下流多谤议

古义:负罪受辱的处境 今义:下游;卑鄙龌龊

(3)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立身处世

今义: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4)念父母,顾妻子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配偶

(5)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诚恳,恳切 今义:勤劳而踏实

(6)南面称孤

古义:面向南

今义:方位名词,与“北面”相对

(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落入,沉没

今义: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8)恨私心有所不尽

古义:自己的心愿 今义:为自己打算的念头

(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不一般

今义:程度副词,相当于“很”“十分”

(10)仆以口语遭遇此祸

古义:言论

今义:谈话时所用的语言,与“书面语”相对

3. 一词多义

卒就死耳(动词,接近,趋向)

草创未就(动词,完成)

而用流俗人之言(动词,***用,引申为“附和”)

用之所趋异也(介词,因为)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形容词,慎重)

重为乡党所笑(副词,更加)

通邑大都(动词,畅通,没有阻碍)

通古今之变(动词,通晓,精通)

通其狂惑(动词,达,这里指抒发)

4. 词类活用

(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2)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3)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名词作动词,这里指囚禁)

(4)太上不辱先(动词使动用,使……受辱)

(5)且勇者不必死节(动词为动用,为……而死)

(6)韩非囚秦(动词被动用,被……囚禁)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也”表判断)

(2)李斯,相也(“也”表示判断)

(3)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乃”表示判断)

(4)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所以……者,……也”,解释原因的判断)

2. 疑问句

(1)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疑问语气词“乎”,表疑问)

(2)与蝼蚁何以异(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在其不辱也(疑问代词“安”,表示疑问)

(4)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5)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宁”与疑问语气词“邪”,表反问)

(6)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无乃”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3. 省略句

(1)(书)草创未就(省去主语“书”)

(2)(先人职位)近乎卜祝之间(省去主语“先人职位”)

(3)今少卿乃教(之)以推贤进士(省去宾语“之”)

(4)声闻(于)邻国(省去介词“于”)

(5)韩非囚(于)秦(省去介词“于”)

4. 变式句

(1)不得通其道(其道不得通,主语后置)

(2)灌夫受辱于居室(于居室受辱,状语后置)

(3)无益于俗(于俗无益,状语后置)

5. 被动句

(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于”,表被动)

(2)重为乡党所笑(“为……所……”,表被动)

(3)韩非囚秦(“囚”,被囚之意

(4)文王拘而演《周易》(“拘”,被拘之意)

(5)流俗之所轻也(省去的“为”与“所”,表被动)

四. 重点语句翻译

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译文:人总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这是由于应用死节的地方不同的缘故。

2. 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阱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译文:猛虎在深山(的时候),所有的野兽都非常害怕它;待到被关进笼子里或落入陷阱之中,(却)摇尾(向人)讨吃的,这是(人)以威力逐步制服了它的结果。

3. 在尘埃之中,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译文:落入微尘一般轻贱的境地,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怎能不受侮辱呢?

4.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不表于后世也。

译文:我之所以含垢忍辱,苟且偷生,情愿被囚禁在粪土一般的牢狱之中,是因为我的心愿尚未完全实现,耻于默默无闻而死,而文***不能显露给后世的人们。

5. 《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译文:《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

6.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译文:也想用来探究天道和人事的规律,弄清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成就一家的学说。

《渔父》

一. 虚词

1. 之

(1)渔父见而问之(代词,代屈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助词,的)

2. 于

(1)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对)

(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介词,在)

(3)何故至于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3. 而

(1)渔父见而问之(连词,表承接)

(2)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3)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二.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定判断)

2. 疑问句

(1)自令放为(疑问语气词“为”,表疑问)

(2)何故至于斯(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代词“安”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4)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疑问语气词“与”,表反问)

3. 省略句

(1)行吟(于)泽畔(省去介词“于”)

(2)(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

4. 被动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三. 重点语句翻译

1.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2.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相应地改变。

3.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却蒙上世俗的尘埃?

4.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

《逍遥游》

一. 虚词

1. 之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

(2)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3)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而莫之天阏者(代词,它)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往)

(8)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些)

(9)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代词,他,指宋荣子)

(10)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代词,他,指彭祖)

2. 而

(1)怒而飞(连词,表修饰)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连词,表修饰)

(3)决起而飞(连词,表修饰)

(4)而控于地而已矣(连词,就)

(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连词,表并列)

(6)而宋荣子犹然笑之(连词,表转折)

(7)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表转折)

(8)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连词,表转折)

3. 则

(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连词,就)

(2)时则不至(连词,或者)

(3)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连词,那么)

4. 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 以

(1)以五百岁为春(介词,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词,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词,凭)

6. 且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连词,而且)

(2)彼且恶乎待哉(连词,还)

(3)且适南冥也(副词,将要)

7. 于

(1)彼其于世(介词,对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词,在)

8. 其

(1)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2)其名为鹏(代词,它的)

(3)其负大舟也无力(代词,它,指水)

二. 实词

1. 通***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而徵一国(通“耐”,能)

(5)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 古今异义

(1)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用于上一个分句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连词,***设事实

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4)之二虫又何知

古义:泛指动物 今义:虫子

(5)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短的

今义:农历腊月;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

四日,旧俗就在这天祭灶。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农历十二月有30天的年份;春节

3. 一词多义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 词类活用

(1)彼于致福者(使动用法,使……到来)

(2)而后乃今将图南(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词用作动词,往南飞)

(4)德合一君(使动用法,使……投合,使……满意)

(5)而徵一国者(使动用法,使……信任)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 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 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 变式句

(1)而莫之夭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兰亭集序》

一. 虚词

1. 为

(1)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作为,当作)

(2)已为陈迹(动词,成为)

2. 于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2)当其欣于所遇(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3)暂得于己(介词,对或在)

(4)终期于尽(介词,到)

3. 以

(1)引以为流觞曲水(介词,把)

(2)亦足以畅叙幽情(连词,用来)

(3)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介词,因为)

4. 之

(1)暮春之初(结构助词,的)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结构助词,的)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结构助词,的)

(4)夫人之相与(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不知老之将至(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及其所之既倦(动词,到,往)

(7)感慨系之矣(代词,它)

(8)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代词,它)

(9)仰观宇宙之大(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5. 所

(1)或因寄所托(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2)当其欣于所遇(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3)及其所之既倦(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二. 实词

1. 通***字

(1)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2)趣舍万殊(通“取”)

2. 一词多义

修楔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4. 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形容词作名词,贤才)

(2)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作名词)

(3)所以游目骋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纵展;使……奔驰)

(4)所以兴怀(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6)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7)况修短随化(形容词作名词,寿命长;寿命短)

(8)死生亦大矣(形容词作名词,大事)

三.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3. 变式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介词“为”、“以”、“于”的用法》古汉语基础

1. 10篇文言文和翻译

5.掩耳盗铃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6.请君入瓮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 原 文 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 文 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 来俊臣。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了许多 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 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武则天大怒,责令 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 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 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这可怎 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两个人你 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死不认罪,不知老 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 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进到瓮里,你 想想,还有什么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 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对不起,现在就请老兄自己钻 进瓮里吧。”

周兴一听,手里的酒杯啪哒掉在地上,跟着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说:“我有罪, 我有罪,我招供。” 7.高山流水 出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翻译:音乐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音乐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音乐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8.唇亡齿寒 出 处 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 原文(《左传?僖公五年》)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 (肙力)在王室,藏于盟府。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

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

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晋侯复***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者,其虞、虢之谓也。”

3.望梅止渴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谲》: 原文: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有一次,曹操率领部队行军时一时没有找到水源,士兵们都干渴难忍。于是曹操传下命令说:“前面有一篇大梅林,梅子结满枝头,既甜又酸,可以解渴。”

士兵们听了这话,。

2. 文言文翻译

原文: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译文: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没有县令,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解狐可以。 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他回答说:您是问我谁能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仇人。

晋平公说:好。就用他做县令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过了些日子,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太尉,你认为谁可以胜任?”祁黄羊说:午可以。晋平公说: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说:您是问谁可以胜任而不是谁是我的儿子,晋文公说好。

又任用了。全国的百姓都称赞祁黄羊。

孔子听说后,感叹道:“唉,祁黄羊做的是对的,他荐举别人,大公无私啊!” 原文:孟子曰:“舜发于畎亩①之中,傅说②举于版筑③之间,胶鬲(4)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⑤,孙叔敖举于海(6),百里奚举于市(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8)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9)于虑,而后作;征(10)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孟子说:“舜从田间劳动中成长起来,傅说从筑墙的工作中被 选 *** ,胶鬲被选拔于鱼盐的买卖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孙叔敖从海边被发现,百里奚从市场上被选拔。

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练,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的才能。

人总是要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心气郁结,殚思极虑,然后才能奋发而起;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

一个国家,内没有守法的大臣和辅佐的贤士,外没有敌对国家的忧患,往往容易亡国。由此可以知道, 忧患使人生存,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狼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才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 *** 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原文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②。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③,二儿可得全不。”

儿徐④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⑤?”寻亦收至⑥。 注释 ①孔融被收,中外惶怖:这里叙述孔融被曹操逮捕一事。

收:捉捕。中外:指朝廷内外。

惶怖:指惊恐 ②琢钉戏:一种小孩玩的游戏。了:完全。

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③冀:希望 。

只:通“只”。 ④徐:慢慢的,缓慢的 ⑤大人:对父亲的敬称。

完:完整,按:这句话比喻主体倾覆,依附的东西不能幸免,必受株连。 ⑥寻亦收至:不久(来拘捕两个儿子的)差役也到了。

寻:不久。收:差役。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

3. 举例10个带于的文言文句子并翻译句子

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

于:介词,引出动作对象,不译。

2、长于臣:比我大。

于:比。

3、无伤也,请辞于军:有关系!让我到郭晞军营中去说理。

于:到。

4,至于成立:到了成人自立。

于:到。

5,急于星火:比流星的坠落还要急迫。

于:比。

6、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真太难攀简直难于上青天。

于:比。

7、寡人之于国也:我对于国家。

于:介词,对。

8、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于:比。

9、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

于:为。

10、苛政猛于虎也:苛政比老虎还厉害。

于:比。

4. 文言文翻译

1、觉得自满的人就会容易受到损害,谦卑的人就容易获得福报

贪满者多损,谦卑者多福,鬼神吾不知其心,吾见其祸福之被人者矣。若人则可知其情者也。故天地鬼神不可知其心,而见其迹之在物者,则据其迹曰亏盈,曰变流,曰害福。若人则可知者,故直言其情曰好恶。故曰其意深而言谨也。

欧阳修

2、君子看见小利就会想到贪图便宜的后果,看到不好的事情就会想到这些事情对品德的污染,如果纵欲就会觉得耻辱,要发怒的时候就会想到因此对身体的不利,君子就是非常谨慎地遵守这这些一辈子。

曾子立事

3、淡泊名利的人就会被追逐名利的人所怀疑;

行为检点的人就会被行为放纵的人所怀疑;

所以说君子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既不能改变自己的操守,还不能暴露自己的品德

4、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则必须前后考虑他不好的地方,见到有利益驱使的东西,则必须前后考虑他不好的地方,而两方面比较权衡,好好决定,这样之后再确定自己的取舍,就是该不该做,该不该拿。如果这样经常避免犯错误。

《荀子》

5、君子按照中庸来做,小人反着中庸来做。

君子按照中庸来做,君子时时都能做到中庸。

小人反着中庸来做,结果就是行为放肆。

论语

5. 文言文 翻译

原文节选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请为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齐其闻之矣。”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译文

冯谖说:“狡猾机灵的兔子有三个洞才能免遭死患,现在您只有一个洞,还不能高枕无忧,请让我再去为您挖两个洞吧。”孟尝君应允了,就给了五十辆车子,五百斤黄金。冯谖往西到了魏国,他对惠王说:“现在齐国把他的大臣孟尝君放逐到国外去,哪位诸侯先迎住他,就可使自己的国家富庶强盛。”于是惠王把相位空出来,把原来的相国调为上将军,并派使者带着千斤黄金,百辆车子去聘请孟尝君。冯谖先赶车回去,告诫孟尝君说:“黄金千斤,这是很重的聘礼了;百辆车子,这算显贵的使臣了。齐国君臣大概听说这事了吧。”魏国的使臣往返了三次,孟尝君坚决推辞而不去魏国。

齐闵王果然听到这一消息,君臣上下十分惊恐。于是连忙派太傅拿着千斤黄金,驾着两辆四匹马拉的绘有文***的车子,带上一把佩剑,并向孟尝君致书谢罪说:“由于我不好,遭到祖宗降下的灾祸,又被身边阿谀逢迎的臣下包围,所以得罪了您。我是不值得您帮助的,但希望您顾念齐国先王的宗庙,暂且回国都来治理国事吧。”冯谖又告诫孟尝君道:“希望你向齐王请求先王传下来的祭器,在薛建立宗庙。”(齐王果然照办。)宗庙建成后,冯谖回报孟尝君:“现在三个洞已经营造好,您可以高枕无忧了。”

一、介词“为”的用法

 1、介词“为”念wèi时,用法主要有四种:

  (1)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相当于“给”、“对”、“替”。如: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引进施加动作行为的原因,相当于“由于”或“因为”。如:

  臣请为王言乐。《庄暴见孟子》

  (3)引进施加动作行为的动机,相当于“为着”或“为了”。如: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贫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

  舍己为人 (成语)

  为国捐躯 (成语)

  (4)与“于”通用,相当于“在”或“当”。如:

  为其来,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2、介词“为”念wéi时,用于被动句,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二、介词“以”的用法

“以"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充当动词的状语或补语,表示与动词有关的各种关系:

 1、引进动作行为所使用的工具或凭借的条件,相当于“用”、“把”或“凭”。如: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愚公移山》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2、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资格或情况,相当于“凭借”、“依靠”。如:

  故虽有名马……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何以战?《曹刿论战》

  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促织》

 3、引进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犹不能以之兴怀。《兰亭集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陈情表》

  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

 4、引进动作行为***用的标准,相当于“按照”或“以……而论。”如: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捕蛇者说》。

 5、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或地点,相当于“在”。如: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三、介词“于”的用法(介词“乎”用法同“于”)

 古文中介词“于(乎)”的使用频率很高,用法也较灵活:

 1、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如: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征于色,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

 2、由上述用法引申而来,表示“在……中”、“在……方面”等。如:

  荆国固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说》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相当于“在”、“到”。如: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4、引进动作行为或叙述的对象,相当于“向”或“对”。如:

  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出师表》

  告之于帝。《愚公移山》

  何有于我哉?《论语》

  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

 5、引进表示比较的对象,放在形容词之前,相当于“比”。如:

  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

  师不必贤于***。《师说》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报任安书》

 6、用于被动句,引进主动者,相当于“被”。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师说》

  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