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的完整句子,白驹过隙的完整句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20 0
  1. “时间如白驹过隙”那句原话是怎么说的?
  2.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什么意思
  3. 白驹过隙,下一句是什么
  4. 白驹过隙,下一句是什么?

时间飞逝,所有的人和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埋葬在时间里。

白马过隙

庄子·知北游》有:“人生天地之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史记·晋侯世家》也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汉书·魏豹传》中,也有类似这样的文句。

白驹过隙的完整句子,白驹过隙的完整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极快。隙,是非常狭小的空间;白驹,有人解释为白色的骏马。骏马驰过狭小的空间,当然极快,一闪就过去了。《礼·三年问》说:“若驷之过隙”。原注:“驷谓驷马,隙谓空隙。驷马骏疾,空隙狭小,以骏疾过狭小,言急速之甚。”这里所谓“驷马过隙”,意思和“白驹过隙”完全相同

但也有人说,“白驹”并不是马,而是日影的别名,“白驹过隙”是说日影移动的迅速。因此还有人称光阴为“驹光”,称日影为“驹影”。例如元朝袁桷(Jue)的诗:“琐窗驹影催”。不过,无论把“白驹”解释为白马或是日影和光阴,“白驹过隙”的原意不变,都是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时间如白驹过隙”那句原话是怎么说的?

多少时光

整句话的意思是,时间飞逝得非常快,无论是多少时光都像是一瞬间。强调了时间的短暂和宝贵,提醒人们要珍惜时间,抓住每一刻,不要虚度光阴。这句话也可以引申为人生的短暂和转瞬即逝。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时光如白驹般迅速流逝,我们应充实自己,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要浪费时间。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什么意思

1,原句: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隙),忽然而已。

2,出处:《庄子·知北游》?

3,原文: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弅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非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反于白水之南,登狐阕之上,而睹狂屈焉。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知不得问,反于帝,见黄帝而问焉。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知问黄帝曰:“我与若知之,彼与彼不知也,其孰是邪?”黄帝曰:“彼无为谓真是也,狂屈似之;我与汝终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德不可至。仁可为也,义可亏也,礼相伪也。故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者,道之华而乱之首也’。故曰,‘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之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也’。今已为物也,欲复归根,不亦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若死生之徒,吾又何患!故万物一也,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着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故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

知谓黄帝曰:“吾问无为谓,无为谓不我应。非不我应,不知应我也。吾问狂屈,狂屈中欲告我而不我告,非不我告,中欲告而忘之也。今予问乎若,若知之,奚故不近?”黄帝曰:“彼其真是也,以其不知也;此其似之也,以其忘之也;予与若终不近也,以其知之也”。

狂屈闻之,以黄帝为知言。

4,译文:

知向北游历来到玄水岸边,登上名叫隐弅的山丘,正巧在那里遇上了无为谓。知对无为谓说:“我想向你请教一些问题:怎样思索、怎样考虑才能懂得道?怎样居处、怎样行事才符合于道?依从什么、***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道?”问了好几次无为谓都不回答,不是不回答,而是不知道回答。知从无为谓那里得不到解答,便返回到白水的南岸,登上名叫狐阕的山丘,在那里见到了狂屈。知把先前的问话向狂屈提出请教,狂屈说:“唉,我知道怎样回答这些问题,我将告诉给你,可是心中正想说话却又忘记了那些想说的话”。知从狂屈那里也没有得到解答,便转回到黄帝的住所,见到黄帝向他再问。黄帝说:“没有思索、没有考虑方才能够懂得道,没有安处、没有行动方才能够符合于道,没有依从、没有方法方才能够获得道。”

知于是问黄帝:“我和你知道这些道理,无为谓和狂屈不知道这些道理,那么,谁是正确的呢?”黄帝说:“那无为谓是真正正确的,狂屈接近于正确;我和你则始终未能接近于道。知道的人不说,说的人不知道,所以圣人施行的是不用言传的教育。道不可能靠言传来获得,德不可能靠谈话来达到。没有偏爱是可以有所作为的,讲求道义是可以亏损残缺的,而礼仪的推行只是相互虚伪欺诈。所以说,‘失去了道而后能获得德,失去了德而后能获得仁,失去了仁而后能获得义,失去了义而后能获得礼。礼,乃是道的伪饰、乱的祸首’。所以说,‘体察道的人每天都得清除伪饰,清除而又再清除以至达到无为的境界,达到无所作为的境界也就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的了。’如今你已对外物有所作为,想要再返回根本,不是很困难吗!***如容易改变而回归根本,恐怕只有是得道的人啊!

“生是死的同类,死是生的开始,谁能知道它们的端绪!人的诞生,是气的聚合,气的聚合形成生命,气的离散便是死亡。如果死与生是同类相属的,那么对于死亡我又忧患什么呢?所以,万物说到底是同一的。这样,把那些所谓美好的东西看作是神奇,把那些所谓讨厌的东西看作是臭腐,而臭腐的东西可以再转化为神奇,神奇的东西可以再转化为臭腐。所以说,‘整个天下只不过同是气罢了’。圣人也因此看重万物同一的特点。”

知又对黄帝说:“我问无为谓,无为谓不回答我,不是不回答我,是不知道回答我。我问狂屈,狂屈内心里正想告诉我却没有告诉我,不是不告诉我,是心里正想告诉我又忘掉了怎样告诉我。现在我想再次请教你,你懂得我所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又说回答了我便不是接近于道呢?”黄帝说:“无为谓他是真正了解大道的,因为他什么也不知道;狂屈他是接近于道的,因为他忘记了;我和你终究不能接近于道,因为我们什么都知道。”

狂屈听说了这件事,认为黄帝的话是最了解道的谈论。

白驹过隙,下一句是什么

意思是: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

出处:战国时期庄周的《知北游》。

原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

译文: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

白驹:白色骏马,也比喻太阳;隙:比作郤( xì) 郤:同“隙”,指缝隙。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扩展资料:

《知北游》在具有重要地位,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篇文所说的“道”,是指对于宇宙万物的本原和本性的基本认识。篇文认为宇宙万物源于“气”,包括人的生死也是出于气的聚散。

生与死、长寿与短命、光明与幽暗……都具有相对性,既是对立的,又是相生、相互转化的。但基于宇宙万物的整体性和同一性认识,篇文又认为“道”是不可知的,“知”反而不成其为“道”,于是又滑向了不可知论,主张无为,顺其自然,一切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改变。

庄子的散文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百度百科-庄子·外篇·知北游

白驹过隙,下一句是什么?

的下一句是:忽然而已。

原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韬,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

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译文: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骏马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业已变化而生长于世间,又会变化而死离人世,活着的东西为之哀叹,人们为之悲悯。

可是人的死亡,也只是解脱了自然的捆束,毁坏了自然的拘括,纷纷绕绕地,魂魄必将消逝,于是身形也将随之而去,这就是最终归向宗本啊!不具有形体变化而为有了形体,具有形体再变化而为消失形体,这是人们所共同了解的,绝不是体察大道的人所追求的道理,也是人们所共同谈论的话题。

体悟大道的人就不会去议论,议论的人就没有真正体悟大道。显明昭露地寻找不会真正有所体察,宏辞巧辩不如闭口不言。道不可能通过传言而听到,希望传闻不如塞耳不听,这就称作是真正懂得了玄妙之道。”

本句选自《庄子·知北游》-东周战国·庄子

扩展资料:

《知北游》是《庄子·外篇》中的最后一篇,也是具有重要地位的一篇,对于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体系也较为重要。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的毕生精华之作,到了汉代以后,尊庄子为南华***,因此《庄子》亦称《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汉族。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又说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民权县境内)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同时也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庄子》

时间飞逝,人情多变。

时间过得很快就像一个快马跨过一条小溪一般的迅速流逝;人们的感情就像漂浮的云彩一样的不确定不可靠。

宋朝的吴儆写的西江月白驹过隙:白色骏马在缝隙间飞快地越过,***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原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韬,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

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译文:

“人生在天地之间,如马驹过隙,瞬息即逝。”所有自然蓬勃发展;自然,它们都会随着变化而消亡。它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改变和成长,它也将改变和死亡。众生为它悲叹,人们为它惋惜。

然而,人类的死亡只是解放和破坏了自然的束缚。一个接一个,灵魂必然会消失,身体也会随之消失。这是最终的回归。这是男人的共识。它并不是那些追求有自知之明的人的伟大之路,但它也是大家共同讨论的话题。

懂路的人不谈路,谈路的人不真懂路。与其明目张睹,不如沉默寡言。道听途说是听不到的。听道听途说,不如闭上耳朵。这就是所谓的对形而上学的道的真正理解。”

本句选自《庄子·知北游》-东周战国·庄子

扩展资料:

知识之北之旅是庄子的最后一程,对理解庄子的哲学体系也具有重要意义。

《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庄周一生的精华。汉代以后,庄子被尊为真正的南华人。因此,《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他的著作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主要体现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美学等。其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宇宙形成等诸多方面。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是汉族。周,字子休(称子牧),后称“南华***”,战国时期宋孟(今安徽蒙城县,称今商丘县,今河南东北民泉县境内)。他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道教的代表人物。

他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也是中国古代道家思想的集成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奠基人。他的理论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其基本精神仍以老子的哲学为基础。后人把他和老子合称为“老庄”,把他们的哲学称为“老庄哲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