泣数行下的数_泣数行下最少多少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20 0
  1. 史记 细节描写,不虚美不隐恶,史文结合(结合语文必修写作文,每点不少于1000字)
  2. 有谁知道《楚汉之争》的文言文,和翻译
  3. 项王军壁垓下的译文
  4. 垓下之围最后一段翻译和注释

伤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伤的成语有哪些成语 :

有伤风化、

谷贱伤农、

泣数行下的数_泣数行下最少多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痨七伤、

虫龁鼠伤、

枯耘伤岁、

外感内伤、

再实之根必伤、

反裘伤皮、

触景伤心、

言多伤幸、

死伤相枕、

以养伤身、

吊古伤今、

楛耕伤稼,楛耘失岁、

伤言扎语、

伤时感事、

五劳七伤、

恐伤雅道、

哀而不伤、

伤化虐民、

操刀伤锦、

伤廉愆义、

忧能伤人、

乱俗伤风、

暗箭伤人、

散伤丑害、

触目伤心

暗箭伤人!

伤的成语有哪些

救死扶伤、

伤风败俗、

遍体鳞伤、

触目伤怀、

伤天害理、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恶意中伤、

无伤大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两败俱伤、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劳民伤财、

出口伤人、

构怨伤化、

恶语伤人、

伤夷折衄、

有伤风化、

养虎伤身、

物伤其类、

触目伤神、

霸陵伤别、

不伤脾胃、

再实之根必伤、

伤心蒿目、

五痨七伤、

死伤相枕、

伤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黯然伤神 沮丧的样子。情绪低沉,心神忧伤。

暗箭伤人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遍体鳞伤 浑身受伤,伤痕象鱼鳞一样密。形容受伤很重。

操刀伤锦 操刀和割锦本不是一回事,后人并而为一,比喻才能太低,不能胜任责任重大的事情

出口伤人 说出话来污辱人;说出的话有损人的尊严。

惙怛伤悴 惙怛:忧伤的样子;伤悴:悲愁。形容非常忧伤、悲愁。

吊古伤今 吊:凭吊。凭吊古迹,追忆往昔,对现今状况有所感伤。

睹景伤情 睹:看到。看到景物触发起伤感之情。

对景伤情 对景:对着眼前的景物。看见眼前熟悉的景物,因而联想到一些人和事,引起伤感。

恶语伤人 用恶毒的语言污蔑、伤害人。

恶语中伤 中伤:攻击和谄害别人。用恶毒的话污蔑、陷害人。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两只凶恶的老虎争斗起来,其中必有一只受伤。比喻敌对双方实力都很强,激烈斗争的结果,必有一方吃亏。

抚景伤情 接触到面前的景物而引起感情上的伤痛。

谷贱伤农 谷:粮食。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比喻纵容助长坏人坏事,到头来自己受害。

救死扶伤 抢救生命垂危的人,照顾受伤的人。现形容医务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劳民伤财 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现也指滥用人力物力。

两败俱伤 斗争双方都受到损伤,谁也没得到好处。

伤风败俗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

伤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

伤筋动骨 本指身受重伤。后比喻事物受到重大损害。

伤天害理 伤、害:损害;天:天道;理:***。形容做事凶恶残忍,丧尽天良。

伤心惨目 伤心:使人心痛;惨目:惨不忍睹。形容非常悲惨,使人不忍心看。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视民如伤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

无伤大体 伤:伤害;大体:指事物的主要方面。对于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什么妨害。

无伤大雅 大雅:《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这里指雅正、文雅大方。指虽有影响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五劳七伤 泛指虚弱多病。

物伤其类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有伤风化 指对社会风俗、教育有不好影响的言行(多指男女关系方面)。

再实之根必伤 一年之内再度结果的树,根必受伤。比喻过度***,反而招致灾祸。

造谣中伤 中伤:攻击和陷害别人。制造谣言,陷害别人。

黯然神伤 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败材伤锦 比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

败化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败俗伤风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败俗伤化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不伤脾胃 比喻无关痛痒。

触景伤怀 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

触景伤情 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伤:悲哀。

触景伤心 被眼前的景物所触动而引起伤感。

触目伤怀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触目伤心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触物伤情 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吊死扶伤 吊祭死者,扶救伤者。

睹物伤情 看到东西就因想起它的主人而伤感动情。形容深切的怀念。睹:看见。

恶意中伤 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反裘伤皮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徊肠伤气 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

回肠伤气 形容音乐、文章等缠绵悱恻,感人之极。

救急扶伤 救济危急,扶助伤病。

枯耘伤岁 耘:除草;岁:年谷成熟。耕作不细致,会影响到一年的收成。

无伤无臭 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七损八伤 形容损伤惨重

散伤丑害 形容不和谐的声音。

伤风败化 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同“伤风败俗”。

伤化败俗 指败坏教化和风俗。

伤教败俗 指败坏教化和风俗。同“伤化败俗”。

伤心蒿目 旧时指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

伤心疾首 痛心疾首,形容痛心之至。

伤言扎语 方言。指说讽刺话。

视人如伤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视下如伤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同“视民如伤”。

痛心伤臆 形容悲痛到极点。

外感内伤 ①中医指外感风邪,内有郁积而致病。②比喻内外煎迫。

言多伤行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言多伤幸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言多伤幸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同“言多伤行”。

养虎伤身 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

以养伤身 为了获得养育自己的条件,反而使身体受到损害。比喻得不偿失。

舆死扶伤 指抬运死者,扶持伤者。形容死伤之众。

累伤的成语有哪些

惨不忍睹——睹:看。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 伤痕累累——很多伤疤,也指物体损伤后留下的痕迹;形容人心理和身体受过很多伤。

伤的成语有哪些呢

伤的成语有哪些呢 :

救死扶伤、

伤风败俗、

遍体鳞伤、

触目伤怀、

伤天害理、

恶意中伤、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无伤大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两败俱伤、

出口伤人、

劳民伤财、

构怨伤化、

恶语伤人

情伤的成语有哪些

情伤的成语

万念俱灰。一厢情愿,藕断丝连,念念不忘。思之不得,拒之门外。心如死灰。万念俱灰,行尸走肉,一蹶不振,看破红尘

带伤的成语有哪些

救死扶伤、

伤风败俗、

遍体鳞伤、

触目伤怀、

伤天害理、

恶意中伤、

二虎相斗,必有一伤、

关门养虎,虎大伤人、

无伤大雅、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两败俱伤、

出口伤人、

劳民伤财、

构怨伤化、

恶语伤人、

物伤其类、

伤夷折衄、

不伤脾胃、

霸陵伤别、

养虎伤身、

伤心蒿目、

再实之根必伤、

痛心伤臆、

触目伤神、

败材伤锦、

枯耘伤岁、

黯然神伤

悲伤的成语有哪些?

人琴俱亡、

心如刀割、

如丧考妣、

一筹莫展、

多愁善感

痛定思痛、

惨淡经营、

惨绝人寰、

痛心疾首、

黯然失色、

黯然销魂、

忧心忡忡、

形容悲伤的成语 关于悲伤的成语 共收录描写悲伤的成语71条

成语标题 成语解释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哀感天地 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哀毁骨立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哀毁瘠立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瘠立,极尽半子之谊。”

哀天叫地 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平儿丰儿等哭的哀天叫地,贾政心中也着了忙。”

黯然魂销 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魂销: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心情极其沮丧、哀痛,以致心神无主的样子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授曲第三》:“悲者黯然魂销而不致反有喜色,欢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

黯然神伤 指心神悲沮的样子。

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女更黯然神伤,泫然流涕。”

黯然销魂 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悲不自胜 胜:能承受。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汉·荀悦《汉纪·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百万不自胜。”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燕歌》远别,悲不自胜。”

悲欢离合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出处:宋·苏轼《水调歌头》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阳缺,此事古难全。”

悲喜交集 交:共。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出处:《晋书·王廙传》:“当大明之盛,而守局遐外,不得奉瞻大礼,闻问之日,悲喜交集。”

踣地呼天 犹言呼天抢地。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清·周亮工《书影》卷四:“[童子]踣地呼天,声竭泣血,观者如堵,无不陨涕。”

楚囚相对 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相对无策,徒然悲伤。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周顗)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王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触目崩心 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出处:《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缅寻遗烈,触目崩心。”

触目恸心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出处: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触物伤情 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出处:晋·张载《七哀诗二首》:“哀人易感伤,触物增悲心。”

怆地呼天 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又延两日,夫妻相继而亡,二子呛地呼天,号啕痛哭。”

捶胸跌脚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出处: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不是我炒炒闹闹,痛伤情捶胸跌脚。”

捶胸跌足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出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老翁捶胸跌足道:‘眼面前错过了仙缘,悔之何及!’”

捶胸顿脚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何玉凤]拍着那棺材,捶胸顿脚,放声大哭。这场哭直哭得那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摧心剖肝 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出处:晋·潘岳《为任子咸妻作孤女泽兰哀辞》:“耳存遗响,目想余颜,寝度伏枕,摧心剖肝。”

悼心失图 悼:悲伤;图:谋划。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

出处:《左传·昭公七年》:“嘉惠未至,唯襄公之辱临我丧,孤与其二三臣悼心失图。”

夺眶而出 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出处: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那忍住了半天的酸泪夺眶而出,再也止不住了。”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风木之悲 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呼天叩地 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同“呼天抢地”。

出处:《警世通言·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今张浩忽背前约,使妾呼天叩地,无所告投。”

呼天抢地 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云仙呼天抢地,尽哀尽礼,治办丧事,十分尽心。”

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得独存?”

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

见哭兴悲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指产生同情心。

老泪纵横 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乐极哀来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悲来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八十三:“夫有死必有生,有生必形亏。亏盈盛衰,物之常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乐极悲来,物盛则衰。有生死是天地人之常数也。”

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乐极生哀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生悲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言不可极,极之而衰。”《淮南子·道应训》:“夫物盛而衰,乐极则悲。”

乐极则悲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乐尽哀生 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出处:唐·张鷟《游仙窟》:“有同必异,自昔攸然;乐尽哀生,古来常事。”

乐尽悲来 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泪流满面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言讫,以印绶付之,泪流满面。”

美人迟暮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鸟啼花怨 形容悲伤怨恨。

呕心抽肠 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那些呕心抽肠的鬼,更不知哭到几时,才是住手!”

剖肝泣血 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昼夜长吟,剖肝泣血。”

剖心泣血 形容非常悲伤。同“剖肝泣血”。

凄然泪下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五回:“玄德听罢,蓦然想起在吴繁华之事,不觉凄然泪下。”

凄入肝脾 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三国魏·繁休伯《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

泣不可仰 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泣数行下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出处:汉·班固《汉书·高帝纪》:“令儿皆和习之。上乃起舞,忼慨伤怀,泣数行下。”

泣涕如雨 泣:低声哭;涕:鼻涕。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诗经·邶风·燕燕》:“瞻泪弗及,泣涕如雨。”

泣下沾襟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出处:《尸子》卷下:“曾子每读《丧礼》,泣下沾襟。”

抢地呼天 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

情凄意切 指心境十分悲伤。

穷途之哭 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出处:《晋书·阮籍传》:“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唐王勃《滕王阁序》:“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热泪盈眶 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出处:邹韬奋《我的母亲》:“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人琴俱逝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出处:清·王鹏运《缰村词序》:“人琴俱逝,赏音阒然。”

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取献之琴弹之,久而不调,叹曰:‘呜呼子敬,人琴俱亡。’”

人琴两亡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出处:唐·张说《为人作祭弟文》:“予羸老矣,伤心几何。人琴两亡,命也命也。”

丧明之痛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出处:《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白居易《琵琶行》诗:“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涕泗横流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出处:《世说新语·言语》:“陶公疾笃”刘孝标注引王隐《晋书》:“临书振腕,涕泗横流。”

涕泗纵横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同“涕泗横流”。

出处:宋·王禹偁《谢加朝请大夫表》:“非小臣稽古之力,乃陛下好文之心,涕泗纵横,乱于縻绠。”

痛入骨髓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出处:《宋史·李全传》:“狐死兔泣,李氏灭,夏氏宁独存?”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今日油烹蒯彻,正所谓兔死狐悲,芝焚蕙叹。”

吞声忍泪 形容强忍悲伤。

物伤其类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一悲一喜 既悲伤又高兴。

出处:《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吁天呼地 呼天唤地。形容极度悲切。

出处:南朝陈徐陵《檄周文》:“翊从潇湘,空竭关陇,荆梁左右,汉沔东西。吁天呼地,望伫哀救。”

芝焚蕙叹 芝、蕙:同为香草名;焚:烧。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

出处:晋·陆机《叹逝赋》:“信松茂而柏悦,嗟芝焚而蕙叹。”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出处: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出处:《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史记 细节描写,不虚美不隐恶,史文结合(结合语文必修写作文,每点不少于1000字)

悲痛万分 痛不欲生 万念俱灰 黯然销魂 黯然失色 愁眉锁眼 捶胸顿足 呼天抢地 哀哀欲绝 哀毁骨立 哀思如潮 愁眉苦脸 垂头丧气 以泪洗面 闷闷不乐 心烦意乱 愁肠百结 痛心疾首 撕心裂肺 伤心欲绝 痛不欲生 悲痛欲绝 万念俱恢 黯然销魂 黯然失色 愁眉锁眼 捶胸顿足 多愁善感 呼天抢地 哀哀欲绝 哀毁骨立 哀思如潮 肝肠寸断 惨不忍睹 惨不忍闻 惨不忍言 惨淡经营 肝肠寸断 惨澹经营 愁红惨绿 惨绝人寰 惨绿愁红 玉惨花愁 惨绿年华 惨绿少年 惨然不乐 惨无人道 惨无人理 惨无天日 愁云惨淡 愁云惨雾 惨雨酸风 红愁绿惨 惊心惨目 多愁善感 绿惨红愁 绿惨红销 伤心惨目 天愁地惨 雾惨云愁 阴阳惨舒 曾不惨然 悲不自胜 悲从中来 悲愤填膺 悲歌击筑 悲歌慷慨 悲歌易水 悲观厌世 悲愁垂涕 悲声载道 悲痛欲绝 大放悲声 ***慈悲 风木含悲 风木之悲 狐兔之悲 见哭兴悲 惊心悲魄 击筑悲歌 慷慨悲歌 离合悲欢 乐极悲来 乐尽悲来 乐极则悲 泣麟悲凤 霜露之悲 衔悲茹恨 云悲海思 猿悲鹤怨 一悲一喜 引吭悲歌 燕市悲歌 痛不欲生 悲恸欲绝 伤心惨目 天愁地惨 雾惨云愁 玉惨花愁 阴阳惨舒 曾不惨然 悲不自胜 悲从中来 悲愤填膺 悲歌击筑 悲歌慷慨 悲歌易水 悲观厌世 悲愁垂涕 悲声载道 悲痛欲绝 愁眉苦脸

一筹莫展 日坐愁城 焦眉皱眼 愁眉锁眼 愁眉不展 百苦难咽 郁郁寡欢

闷闷不乐 悲痛欲绝

哀而不伤 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哀毁骨立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黯然销魂 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悲不自胜 胜:能承受。悲伤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极度悲伤。

悲欢离合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

悲喜交集 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触目恸心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怆地呼天 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摧心剖肝 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悼心失图 悼:悲伤;图:谋划。因悲痛而失去了主张。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呼天抢地 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狐兔之悲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乐极生悲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美人迟暮 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剖肝泣血 形容非常悲伤。

凄入肝脾 形容非常悲伤。

泣下沾襟 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穷途之哭 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热泪盈眶 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丧明之痛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司马青衫 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痛入骨髓 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狸感到悲伤。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物伤其类 指见到同类死亡,联想到自己将来的下场而感到悲伤。比喻见到情况与自己相似的人的遭遇而伤感。

芝焚蕙叹 芝、蕙:同为香草名;焚:烧。芝草被焚,蕙草伤叹。比喻因同类遭到不幸而悲伤。

哀毁瘠立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踣地呼天 犹言呼天抢地。形容极度悲伤。

楚囚相对 形容人们遭遇国难或其他变故,相对无策,徒然悲伤。

触目崩心 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触物伤情 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捶胸跌脚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捶胸跌足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捶胸顿脚 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夺眶而出 眶:眼眶。眼泪一下子从眼眶中涌出。形容人因极度悲伤或极度欢喜而落泪。

鸟啼花怨 形容悲伤怨恨。

风木之悲 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呼天叩地 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同“呼天抢地”。

见哭兴悲 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指产生同情心。

老泪纵横 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乐极哀来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悲来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乐极生哀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乐极则悲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乐尽哀生 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乐尽悲来 犹言乐极生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泪流满面 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呕心抽肠 形容极度悲伤。

剖心泣血 形容非常悲伤。同“剖肝泣血”。

凄然泪下 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泣不可仰 哭泣得抬不起头。形容极度悲伤。

泣数行下 眼泪接连不断的往下掉。形容非常悲伤。

泣涕如雨 泣:低声哭;涕:鼻涕。眼泪像雨一样。形容极度悲伤。

抢地呼天 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情凄意切 指心境十分悲伤。

人琴俱逝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人琴两亡 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涕泗横流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涕泗纵横 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同“涕泗横流”。

天若有情天亦老 天倘若有情意,也会因悲伤而衰老的。常用以形容强烈的伤感情绪。也指自然法则是坞的。

吞声忍泪 形容强忍悲伤。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比喻一方有意,一方无情(旧时指恋爱事)。

麻木不仁: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反应迟钝或情绪淡漠。

满面春风:满脸是和蔼愉快的表情(春风:春天的风,比喻喜悦舒畅)。

谩上不谩下:谩:蒙蔽,隐瞒。原指一种民间打击乐器,用皮蒙住上头,不蒙下头。后用以泛指官场上在上级面前隐瞒真情,对下则无所顾忌地公开做坏事。

眉高眼低:指脸上的表情、神色。形容从脸部表情上流露出来的待人好坏的态度

眉来眼去:用眉眼去传递达情意。

眉目传情: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参“眉来眼去”。

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妨害。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适中,没有过与不及之处。

哀感顽艳:顽:愚笨;艳:慧美。原来形容一个歌童唱的歌悲恻动人,使愚笨和慧美的人都为所感动。后来转用以评述某些抒情的文艺作品,意义也转为哀怨、感伤、古拙、绮丽同时具备。

爱莫能助:莫:没有谁,不。语出《诗经》“爱莫助之”。(爱:隐藏)原意是因为隐而不见,所以谁也不能帮助他。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爱:同情。

暗送秋波:指女以目传情(秋波:秋水清澈明净,比喻明亮的眼睛),喻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黯然神伤:情绪低落,精神沮丧,心情忧伤(黯然:心神沮丧的样子)。

黯然失色:暗淡地失去光泽(黯然:阴暗的样子),形容相形之下显得逊色,也形容神情沮丧,无精打***。

白头如新:白头:老年,这里形容时间很长;新:新近。相识已久,还同才认得的一样。形容交情不深。

百无聊赖:(思想感情)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有意思(聊赖:依赖,寄托)。

百爪挠心:一百只鸟兽的爪子在心里抓。喻指痛心,担心,伤心,心情不安。

班荆道故:班:铺开;荆:黄荆,一种落叶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不动声色:话音和表情不因外界的影响而有所变动。多形容冷静、镇定。

不分彼此:彼:那,对方;此:这, 方。不分 。形容关系密切,交情深厚。

不露声色:思想感情不从语音和脸色上流露出来。

不能自已:自己无法停止(已:停止)。多指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不情之请:不近人情的请求。常用作向人求助的客气话。

不上不下: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无着落,事情不好办。

不省人事:省:知道。昏迷,失去了知觉。也指不懂得人情世事。

不为已甚:为:做;已甚;过火的事。指不做过分的事情。

藏头露尾:形容遮遮掩掩怕暴露真情。

侧隐之心:同情遭受不幸的人而引起的怜悯的心理。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形容对人鄙视、憎恨或畏惧。

插科打诨:穿***一些逗趣的动作、表情或话语(科:古典戏曲中的表情和动作;诨:恢谐逗趣的话)。

缠绵悱恻:形容内心苦闷难以排遣,也指诗文等感情深沉,言辞婉转。

怅然若失:心中迷离恍惚,没有了主意。形容神志迷乱,心情忐忑的样子。

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表情。

痴男怨女:沉醉于情爱中的青年男女。

愁眉苦脸:皱着眉头,苦丧着脸(苦脸:愁苦的面容)。形容忧愁苦恼的脸部表情。

愁眉锁眼:双眉紧锁,眼皮下垂。形容忧愁苦恼的表情。

楚楚有致:整洁鲜明,富有情趣。

楚楚动人:鲜明整洁,洒脱出众,使人觉得生动可爱(楚楚:鲜明整洁,洒脱出众的样子)。

楚楚可怜:原指幼松丛生柔弱可爱,后形容姿态娇美妩媚,令人怜爱。

捶胸顿足:敲打胸口,跺着双脚。形容悲伤、悔恨的情态。

春风得意:旧时形容士子考中进士后的得意心情。现亦形容事成后心满意足的情态。

从一而终:始终如一。多指感情专一,不三心二意。封建社会还指一女不事二夫,夫死终身守寡的封建教条。

打情骂俏:相互***意打骂,借以调情。

大言不惭:说大话而不感到难为情(惭:害臊,惭愧)。

荡气回肠:形容文笔生动,表演动人,有时也形容感情强烈,情绪激昂。

抵足而眠:脚碰脚地睡眠。形容双方情谊深厚。

多愁善感:善:好(hào)经常忧愁,容易感伤。形容感情脆弱。

恩断义绝:恩爱、情义断绝。多指夫妻间感情破裂,而致离异。

恩重如山:恩情像山一样深重。

儿女情长:青年男女恋情缠绵,难分难舍。

耳鬓厮磨:鬓:面颊两旁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比喻声势或力量巨大,也比喻情绪、心思波动得厉害。

甘极如饴:像饴糖似的甜美。比喻甘心情愿受苦或就死。

甘心情愿:完全出于自愿。形容自愿作出某种牺牲。

甘之如饴:甘:甜,引申为情愿,乐意;饴:麦芽糖浆。像饴糖似的甜美。比喻甘心情愿受苦或就死。

肝脑涂地:形容人惨死的情景。也表示尽忠竭力,万死不辞。

高歌猛进:大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情绪高涨,斗志昂扬,大踏步地前进。

槁木死灰:槁:枯干。枯干的树木,冷了的炉灰。比喻毫无生气或心情极端消沉。

耿耿忠心:非常忠诚的思想感情。

古道热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形容待人真挚、热情。

归心似箭:形容返回的心情十分迫切。

海誓山盟:男女指山、海发誓,表示爱情要像山、海那样永恒不变。

含情脉脉:深沉的温情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多形容女子微含娇羞而又无限关切的情态。

含饴弄孙:嘴里含着饴糖逗小孙子(饴:麦芽糖)。形容老年人的闲情乐趣。

豪放不羁:形容人性情豪迈,不受拘束。

豪情壮志:豪壮的心情,雄伟的理想。

好景不常:景:光景,时机。好的光景不能永远存在。常用来表达感伤的心情,现多用于贬义。

好景不长:美丽的风景不能永远存在;表示对美好的光景消逝的感伤、惋惜。

呼天抢地:呼喊苍天,以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的情状。

忽忽不乐: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情态。

语重心长:话语恳切而有分量,情意深长。

患难之交:交:交情,朋友。指同在一起经历忧患、困难的朋友。

灰心丧气:丧失信心,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魂牵梦萦:在梦魂中还在牵挂萦绕。形容思念情切。

急不可耐:急得不能忍耐。形容形势紧急、心情急切

急不择言:急得来不及选择语句。形容心情急切或形势紧迫时没有把话说清或说对。

疾言厉色:言语急迫,神色严厉。多形容发怒或发窘的情态。

济济一堂:形容很多人情意融洽在聚集在一起(堂:大厅)。

交浅言深:言深:话说得恳切。指对交情不深的人恳切地加以劝说。

桀骜不驯:性情倔烈,不顺从人,不服管教(桀骜:性情倔烈)。

戒骄戒躁:警惕防止骄傲或急躁的情绪的产生(戒:防止,警惕)。

借花献佛: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金兰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金:喻坚固;兰:喻芬芳)。后也指结拜兄弟。

惊魂未定:受惊的灵魂没还有安定下来。形容受惊之后,心情尚未平静。

精神焕发:焕发:光彩四射的样子。形容精神振作,情绪高涨。

慷慨陈词:情绪很激动地发表意见。

慷慨激昂:精神振奋,正气凛然,情绪激动,意气昂扬(慷慨:精神振奋,充满正气;激昂:情绪激动,昂扬)。

口惠而实不至:惠:给以好处。口头上虚情***意地答应给别人好处,而在实际上却不兑现。

狂奴故态:狂:纵情任性,不受拘束;奴:这里是亲狎的称呼;故态:老样子,老脾气。指所谓狂士的老脾气。东汉隐士严光跟光武帝刘秀本来是同学。

老牛舔犊: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深情。

冷眼旁观: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在旁边看(冷眼:观察事物时的冷静或冷淡的神情)。

冷言冷语:从侧面或反面说含有讽刺意味的冷冰冰的话。讽刺讥笑的话语。

冷若冰霜:冷淡得跟冰霜一样。形容人不热情或不温和。也比喻态度严厉,不可接近。

礼轻人意重:礼品是很轻微,情意却很深厚。参“千里送鹅毛”。

两厢情愿:双方都出于本心地愿意。

六亲不认:六亲:指所有亲属。形容不通人情世故,跟任何亲属都不来往。有时指对谁也不讲情面。

略变原情:撇开表面的事实,从情理上加以原谅

伤心欲绝 痛不欲生 悲痛万分 垂头丧气 愁眉不展 哎声叹气 愁眉苦脸 黯然销魂 黯然失色 愁眉锁眼 肝肠寸断 悲痛欲绝 万念俱恢 捶胸顿足 兔死狐悲 撕心裂肺 痛心疾首 呼天抢地

哀哀欲绝 哀毁骨立 哀思如潮 缠绵悱恻 痛定思痛 泣不成声 心灰意冷 百爪挠心 愁眉脸 愁眉锁眼 捶胸顿足 生不如死 心如刀割 撕心裂肺

心如刀割 物伤其类 天若有情天亦老 吞声忍泪 涕泗横流 涕泗纵横 痛心入骨 兔死狐悲 痛入骨髓 司马青衫 生离死别 丧明之痛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热泪盈眶 人琴俱亡 泣数行下 凄然泪下 穷途之哭 情凄意切 抢地呼天 泣涕如雨 泣不可仰 泣下沾襟 凄入肝脾 剖肝泣血 鸟啼花怨 美人迟暮 泪流满面 乐极则悲 乐极悲生 乐极生悲 连绵不断 老泪纵横 泪下如雨 苦海茫茫 见哭兴悲 狐兔之悲 狐死兔泣 呼天抢地 鼓盆之戚 风木之悲 风木含悲

有谁知道《楚汉之争》的文言文,和翻译

史文结合1.项羽本纪A. 同中求异的手法 同中求异的手法最精彩的还是表现在垓下之围中。作者写项羽前后四次被围,有详有略,有同有异。同是写双方力量对比的悬殊,第一、二次都明确交待双方士兵数目,第三次只说项羽“亡其两骑耳”,第四次因其悬殊更加厉害,反而不提。同是写斩将杀敌的经过,第一次突围是夜里潜行,未和敌方发生正面冲突,就只一笔带过,并未展开。第二次是马上作战,实际上是项羽第一次同汉军正面厮杀,士气正旺,因而“大呼驰下”,杀得“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多么轻而易举;尤其是面对追兵,“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又照应了前文中项羽与楼烦的交战。楼烦“善骑射”,“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但项王一出场,连出手都不用,只“瞋目叱之”,正要射项王的楼烦就“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而入壁,不敢复出”——真是神勇无比啊!除了《三国演义》中在长坂坡“睁圆环眼”,“厉声大喝”,就使得“曹操见如此气概,颇有退心”,而“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的猛张飞之外,恐怕再也没有人可以与之相比了。第三次也是马上作战,“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已稍显疲劳。第四次是“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一次比一次更加艰难费力,更加像临死前的绝望挣扎。 在四次突围中都插入了项羽与他人的对话, 也各不同。第一次详写别姬时慷慨悲歌, 第四次详写赠马, 既情深意长, 又充满英雄末路的悲哀, 共同完成了对项羽这个悲剧英雄充满人情味的另一个性格侧面的刻画。但虞姬是他深爱的女人, 在即将永别的关头, 项羽这个盖世英雄再也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闸门, 只放任感情自由奔淌。而赠马时面对的却是一个并不熟悉的第三者,失败的结局已然清晰, 因而他显得温情脉脉的同时又冷静而克制。第二次详写项王对手下人发表“ 最后一次演讲”, 其中出现了一组对仗句“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 “ 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反复两次,“诸君”反复三次,浓烈地渲染出项羽对自己骁勇善战的绝对自信和骄傲。第三次只写项王问其骑曰: “ 何如? ”得意之态清晰可见。前后照应的两段话表现出人物同样的心理性格, 详略却如此悬殊, 别有一种奇峭美。第四次写项羽与亭长的对话, 再一次强调“ 天之亡我”,并因此拒绝了亭长渡他过江的要求, 最后下定了必死的决心。三段对话, 都既可见项羽至死不悟自己失败的原因, 一味逞强争胜, 又可见其虽一开始就“ 自度不得

脱”, 但又有一个从想侥幸逃脱到最终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二次被围之前插入田父绐项羽, 第四次插入亭长接应项羽, 不仅可见不同的人对项羽的不同态度,也使故事情节增加了变数, 更加曲折动人。这种同中有异, 异中又有同的情节, 一般人写来最容易失之简略, 或流于雷同, 而作者写来却详略有度, 变化多端, 显得从容不迫, 游刃有余, 表现出来的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功力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 B.对比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羽的泣是最真的。一生英雄, 最终却败给了无赖刘邦, 他想不通; 他清楚地意识到败得如此彻底, 连心爱的女人也得抛下了, 他心不甘, 然而又绝望。司马迁为这三人用的词分别是“泣”、“流涕”、“泣数行下”, 字数的多少就显示了情感的真伪程度。在项王之泣后又加上“ 左右皆泣, 莫能仰视”,进一步渲染悲剧气氛, 我们从中就能体会出他心中汹涌的对这个人物浓烈的同情。汉王为发哀, 泣之而去。同样是哭, 用语并不相同,而由这不同便透露出人物泣时的不同心理。三者之中, 刘邦最***, 打了八年仗的强大对手终于不可思议地被自己消灭了, 恐怕梦里都会笑醒的, 怎么还会泣?

只是为了给公众一个仁爱的形象而秀罢了! C.细节描写细节来刻划人物,如钜鹿之战后,原作“壁上观”的诸侯将“无面膝行而前,莫敢仰视”这一细节,烘托出项羽雄风慑人、威震三军。在“垓下之围”一节的激战前夜,作者又以细腻的笔墨来描摹“霸王别姬”的场面。以“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一细节给末路英雄添上悲壮抒情的一笔,令人同情,更发人深思。D.语言描写最后要说的是《项羽本纪》在语言方面的艺术成就。在对话语言中,司马迁有时直录口语,如项羽年轻位微时说“彼可取而代也”等,表现了项羽的神情性格;有时大段陈词,如项羽斩杀宋义前的一番话,说得慷慨激昂、雄辩有力;霸王别姬的悲歌又是那么的缠绵悱恻、香软温柔,儿女情长、爱意无限;与乌江亭长诀别,则又显得仗义非常、愧悔交加,体现出了对话语言与人物性格、环境、地位、心理状态的关联。在纵横议论、抒发感慨时,又饱含着真挚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如“太史公曰”这一段在议论项羽的功过、策略上的失误及个人的品行上可以见出。所以,读《项羽本纪》如直接当事人,亲睹当时事,亲闻其语,使人乍喜乍愕、乍惧乍泣,不能自已。这种叙事如神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司马迁精湛的语言技巧。 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二)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去刻画人物形象。(三)通过还原历史现场,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加入作者必要的艺术想象和虚构,进一步丰富主要人物的形象内涵。在“垓下之围”中,司马迁运用想象的笔法艺术地还原了四面楚歌的历史现场。作者饱含着感情,让这位失路的英雄在敌军的重围中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痛楚和悲凉,人性的脆弱和柔美在这位盖世英雄的慷慨悲歌、数行泣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战争的悲壮氛围中顿时凭添了几分感伤的情调。项羽自刎乌江之前,司马迁用大量的笔墨渲染项羽率随从杀出重围,在楚汉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仍能在数千楚军中取其上将首级的英雄之举:“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精炼的笔墨凸现了激烈而又壮观的战争场面,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同时汉军的披靡,又从侧面衬托了项羽纵横驰骋、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如果说这是从宏观的视角来刻写项羽的勇猛,那么“赤泉候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候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一句则是从宏观的场面中提炼出典型的对峙情景,表现项羽的威风凛凛,无所畏惧。项羽“瞋目而叱”的神情以及赤泉候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的狼狈模样让人读来怦然心动,仰慕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的铺写就为接下来英雄的自刎增添了光彩的一笔,让人感到项羽虽死,其勇尚在!  “自刎乌江”一节写的最为动人,也最为悲壮。司马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紧张的战争环境下,虚构出项羽和乌江亭长的对话这样一个典型的场景,来表现项羽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最后一刻,那种缅怀过去、不甘心失败的委婉心曲。面对亭长从长计议、东山再起的劝告,项羽断然拒绝,“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毕竟是项羽,他不能学苟且偷生的刘邦,活着是功盖一世的西楚霸王,即便是死,也要战死沙场,轰轰烈烈。所以项羽在生命的最后表现的是那样的从容不迫、视死如归。“若非吾故人乎?……吾为若得。”当那些爪牙,那些小人,在项羽的尸体上争相蹂践时,他们表现出的只能是自身的卑鄙与龌龊,而英雄的遭遇得到的将是世代的崇敬和景仰。司马迁杰出的创作才能,使我们忘记了这是作者的艺术虚构,历史的实录在司马迁饱含感情的笔端下退居了次要地位。司马迁正是通过对英雄的褒扬和歌颂来寄托自己的“英雄史观”,发泄郁结。 2.魏公子列传A.烘托对比 司马迁在这篇传记中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信陵君礼贤下士的品德,与侯赢、朱亥等人“士为知己者死”的精神相互烘托,相得益彰。特色:本篇在情节结构的安排上,根据突出主题的需要,有详有略。有时还***用设置悬念、前后呼应的手法。 魏公子列传〉写信陵君的经过: 魏有隐士曰侯赢,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之财。”公子于是召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5虚左,6自迎夷门侯生。候生摄敞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这里通过对信陵君亲自迎侯生的情节进行细致入微地描述,从而就把信陵君“仁而下士”和侯生傲岸的性格鲜明突出地表现了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 的印象。“候生下见其客朱亥,俾睨,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合”这个情节生动传神,富有戏剧性。除了正面描写信陵君和侯生的言行,神情之外,还描写了其他认为对这件事的反映,从侧面烘托出信陵君的谦虚下士的性格。 B.设置悬念C.前呼后应.

项王军壁垓下的译文

夏,四月,楚围汉王于荥阳,急;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大牢具。举进,见楚使,即佯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下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五月,将军纪信言于汉王曰:“事急矣!臣请诳楚,王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去,令韩王信与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汉高帝四年八月,项羽自知少助;食尽,韩信又进兵击楚,羽患之。汉遣侯公说羽请太公。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洪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九月,楚归太公、吕后,引兵解而东归。汉王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楚兵疲食尽,此天亡之时也。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汉王从之。

高帝五年冬,十月,汉王追项羽至固陵,与齐王信、魏相国越期会击楚;信、越不至,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坚壁自守,谓张良曰:“诸侯不从,奈何?”对曰:“楚兵且破,二人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可立致也。齐王信之立,非君王意,信亦不自坚;彭越本定梁地,始,君王以魏豹故拜越为相国,今豹死,越亦望王,而君王不早定。今能取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越,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信家在楚,其意欲复得故邑。能出捐此地以许两人,使各自为战,则楚易破也。”汉王从之。于是韩信、彭越皆引兵来。

十二月,项王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战不胜,入壁;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项王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则夜起,饮帐中,悲歌慷慨,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乘其骏马名骓,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才百余人。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译文:

汉太祖高皇帝三年(公元前204年)

汉王对陈平说:“纷乱的天下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陈平说:“项王身边正直忠心的臣子不过是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这些人,只几个人而已。大王如果能拿出数万斤金,行反间计,就能离间他们君臣关系,让他们互生疑心。项王的为人,易于猜忌,偏听偏信,君臣之间起了疑心,必定内部互相残杀。我们借机举兵进攻,一定能够打败项王。”汉王说:“好!”拿出黄金四万斤交给陈平,任由他自己掌握,不再过问支出。陈平用钱在楚军中施行反间,传播谣言:“钟离昧将军他们跟着项王立了那么多功劳,然而总是不能裂土封王,现在要跟汉联合,消灭项氏取得土地称王。”流言传布,项王果真开始怀疑钟离昧等人了。

(公元前204年)夏四月,汉王在荥阳陷入了楚的包围,情形危急;汉王求和,准备仅保留荥阳以西为汉地。亚父范增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十分担心。项羽派使者到汉地来,陈平准备了丰盛的酒食款待来宾,一见楚使就***装吃惊地说:“我还以为是亚父的使者,原来是项王派来的!”让人把东西端走,重新准备了比较粗陋草率的酒食进奉楚使。楚使回去后如实禀报给项王,项王果然对亚父起了很重的疑心。亚父急着要攻下荥阳城,项王不相信他,不肯听他的意见。亚父发现了项王对自己的怀疑,怒道:“天下大局已定,君王好自为之,请让老臣告老还乡吧。”他在前往彭城的途中,背上的毒疮发作而死。

五月,将军纪信对汉王说:“局势紧急!请让臣用计策引开楚军,汉王可以趁机离开。”于是陈平在夜里将二千余女子放出东门,引来楚军四面围击她们。纪信乘汉王的车,车上张黄盖,左边竖立着汉王的旗帜,叫道:“食尽粮绝,汉王降楚。”楚人高呼万岁,都聚集到城东来围观。汉王则趁此机会带了数十骑出西门逃走,令韩王信与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项羽见到是纪信,问:“汉王在哪里?”纪信回答道:“已经离开了。”项羽烧死了纪信。

高帝四年八月,项羽自知身边缺少帮手,粮草即将用尽,韩信又进兵击楚,心中非常忧虑。汉王派了侯公来劝说项羽放回太公、吕后。于是项羽和汉王约定平分天下,以洪沟为界,以西归汉,以东归楚。九月,项羽放还了太公和吕后,带兵解了荥阳之围而东归。汉王也打算西归关中,张良、陈平劝阻说:“汉已拥有大半天下,各地诸侯也都前来归附,而楚兵已疲惫不堪,粮草将尽,这是上天赐予的灭楚的最好时机。如果就此放过楚人,这就是所谓的养虎遗患。”汉王听从了他们的意见。[1]

高帝五年(前202年)冬,十月,汉王追击项羽到固陵,和齐王韩信、魏相国彭越约好共同出击楚国。可是韩信、彭越二人失期不至,楚大败汉军。汉王只好重新坚壁自守,对张良说:“韩信、彭越这些手下不听我的,我该怎么办?”张良说:“楚兵就快要败了,而韩信、彭越二人未有明确分封到土地,所以他们不来也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您能和他们共享天下,他们立刻就会来。齐王韩信的封爵并非汉王的意思,他自己也觉得不安心;彭越平定了梁地,原来您因为魏豹是魏王的缘故所以拜彭越为相国,现在魏豹死了,彭越也在等着您能封他为王,您却没有早些决定。如果您能把睢阳以北至毂城的土地都封给彭越,把从陈以东沿海一带都给韩信。韩信的家在楚地,他想要的封地包括他的故乡。***如您答应分割这些土地给他们二人,让他们各自为战,则打败楚军轻而易举。”汉王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韩信、彭越都带了军队来会合。

十二月,项王撤兵至垓下,兵少食尽,与汉军作战不顺利,退守营垒,陷入了汉军和诸侯兵的重重包围之中。项王夜里听见汉军阵营中到处传唱楚歌,大惊问道:“汉军已得到所有的楚地了吗?怎么有这么多的楚人?”半夜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流下数行眼泪;身边的人也都流泪哭泣,不敢抬头看他。于是项王乘上叫做骓的骏马,带领八百余壮士骑从,趁夜深突破重围向南快马奔驰。天亮时分,汉军才发觉,骑将灌婴带了五千骑兵追击。项王渡过淮河的时候,跟随他的只有百余骑兵了。到阴陵时迷了路,向一农夫询问,农夫骗他们说“向左”。他们向左走,结果陷入大泽中,因此被汉军追上来。

垓下之围最后一段翻译和注释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地,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刘邦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

有美人名虞,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骏马名乌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眼泪一道道流下来,左右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

于是项王骑上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在后面,趁夜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快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命令骑将灌婴带领五千骑兵去追赶。项王渡过淮河,部下壮士能跟上的只剩下一百多人了。

项王到达阴陵,迷了路,去问一个农夫,农夫骗他说:“向左边走。”项王带人向左,陷进了大沼泽地中。因此,汉兵追上了他们。项王又带着骑兵向东,到达东城,这时就只剩下二十八人。汉军骑兵追赶上来的有几千人。

项王自己估计不能逃脱了,对他的骑兵说:“我带兵起义至今已经八年,亲自打了七十多仗,我所抵挡的敌人都被打垮,我所攻击的敌人无不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因而能够称霸,据有天下。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今天肯定得决心战死了,我愿意给诸位打个痛痛快快的仗,一定胜它三回,给诸位冲破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军旗,让诸位知道的确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于是把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把他们包围起几层。项王对骑兵们说:“我来给你们拿下一员汉将!”命令四面骑士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冲到山的东边,分作三处***。于是项王高声呼喊着冲了下去,汉军像草木随风倒伏一样溃败了,项王杀掉了一名汉将。

这时,赤泉侯杨喜为汉军骑将,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呵叱他,赤泉侯连人带马都吓坏了,倒退了好几里。项王与他的骑兵在三处会合了 。汉军不知项王的去向,就把部队分为三路,再次包围上来。项王驱马冲了上去,又斩了一名汉军都尉,杀死有百八十人,聚拢骑兵,仅仅损失了两个人。项王问骑兵们道:“怎么样?”骑兵们都敬服地说:“正像大王说的那样。”

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纵横各有一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纵使江东父老兄弟爱戴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于是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位忠厚长者,我骑着这匹马征战了五年,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送给您吧。”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兵器与追兵交战。光项籍一个人就杀掉汉军几百人。项王身上也有十几处负伤。

项王回头看见汉军骑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旧相识吗?”马童这时才跟项王打了个对脸儿,于是指给王翳说:“这就是项王。”项王说:“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黄金,封邑万户悬赏征求我的脑袋,我给你这个恩惠吧!”于是,自刎而死。

项羽,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宴会,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秦军的领袖项羽及刘邦。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皆发生重要影响,被认为是间接促成项羽败亡以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的原因。

项羽有一美人叫虞姬,常常陪伴项羽左右,但项羽要率领精骑准备突围,不得已作歌与虞姬诀别,虞姬也作歌附和,表必死之心,与项羽泪别。形容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群众,最终垮台。

虞姬,是楚汉之争时期西楚霸王项羽的美人,名虞,生卒年、出生地、结局等均无定论,曾在定四面楚歌的困境下一直陪伴在项羽身边,项羽为其作《垓下歌》。

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臆想她的结局是在楚营内自刎。

垓下之围的最后一段内容是,太史公日:吾闻之周生日:“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吃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本段释义是,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瞳子,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为什么会发迹得这样突然呢?秦朝失去了能治国的正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趁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之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称王称候,一切大政有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自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念楚地,放逐义帝而自立为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己,这样想成大事就难了。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傲自满,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学习古代,认为霸王的天下就要靠武力征服而治理天下,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身死东城,仍然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能自省,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他却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当做借口,这难道不是非常荒谬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