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鼓而攻之网络用语_鸣鼓而攻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19 0
  1. 鸣_的意思鸣_的意思是什么
  2. 鸣近义词是什么意思
  3. 鸣代表什么意思
  4. 暗箭的意思暗箭的意思是什么
  5. 出自论语的成语
  6. 孔子庭训文言文
  7. 飞鸣的意思 飞鸣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释义

金鼓:指金钲和战鼓。 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鸣鼓而攻之网络用语_鸣鼓而攻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金鼓以声气也。"

例句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三回:将台上传下将令,早把红旗招动。两边金鼓齐鸣。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枕地,一路都是火把。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轰门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

成语辨析

近义词:刀光剑影、金鼓连天

反义词:偃旗息鼓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成语故事

古代军队行军作战都离不开"金"与"鼓",命令军队行动与进攻就打鼓,即鸣鼓而攻,而命令军队停止或退回就击钲,即鸣金收兵。这种击鼓而攻、鸣金收兵的做法在各个朝代基本上是通行的,到了明朝时,有时也会金鼓齐鸣。?

鸣_的意思鸣_的意思是什么

鸣:撞击。钟:本义是古代打击乐器,青铜制。击:敲打。磬:古代的一种石制打击乐器,用石或玉雕成,悬挂于架上,击之而鸣。鸣钟击磬:指演奏乐器。造句: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第一个字为鸣的成语

鸣鼓而攻、鸣琴而治、鸣剑抵掌、鸣玉曳履、鸣雁直木、鸣金收兵、鸣鹤之应、鸣野食苹、鸣于乔木、鸣锣开道、鸣珂锵玉、鸣冤叫屈、鸣鼓而攻之、鸣谦接下、鸣钟列鼎、鸣凤朝阳、鸣玉曳组、鸣金收军、鸣锣喝道、鸣钟食鼎。

鸣近义词是什么意思

鸣_的词语解释是:1.伯劳鸣叫。谓天将寒。2.鸣叫的伯劳。

鸣_的词语解释是:1.伯劳鸣叫。谓天将寒。2.鸣叫的伯劳。结构是:鸣(左右结构)_(左右结构)。拼音是:míngjú。注音是:ㄇ一ㄥ_ㄐㄨ_。

鸣_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伯劳鸣叫。谓天将寒。_,一本作“_”。引《诗·豳风·七月》:“七月鸣_,八月载绩。”毛传:“_,伯劳也。”郑玄笺:“伯劳鸣,将寒之候也。”⒉鸣叫的伯劳。引汉王逸《九思·悼乱》:“左见兮鸣_,右睹兮呼_。”宋黄庭坚《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三:“更化思鸣_,遗书似获麟。”

二、网络解释

鸣_鸣_(鸣_)(1).伯劳鸣叫。谓天将寒。《诗·豳风·七月》:“七月鸣_,八月载绩。”毛传:“_,伯劳也。”郑玄笺:“伯劳鸣,将寒之候也。”_,一本作“_”。(2).鸣叫的伯劳。汉王逸《九思·悼乱》:“左见兮鸣_,右睹兮呼枭。”宋黄庭坚《司马文正公挽词》之三:“更化思鸣_,遗书似获麟。”

关于鸣_的诗句

关心听鸣_翩翩鸣_翔左见兮鸣_

关于鸣_的成语

漏尽锺鸣鸣琴而治牝鸡晨鸣鹤鸣之士长鸣都尉鸣鼓而攻鼋鸣鳖应鸣钟食鼎鸣雁直木鸡鸣犬吠

关于鸣_的词语

鹤鸣之士漏尽锺鸣鸡鸣犬吠牝鸡晨鸣一牛鸣鸣珂锵玉鸣雁直木鸣琴而治鸣鼓而攻人头畜鸣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鸣_的详细信息

代表什么意思

鸣是发出声响的意思。而鸣近义词则有很多种,如鸣叫、呼啸、吆喊、呐喊、吼叫等等。这些词语的共同点都是指发出声音。鸣叫常用来形容动物在发出自己的特有声音,如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它们的吼叫声就是一种鸣叫。而呼啸则常用来形容风声、汽车声等高音调的声音。

鸣也可以指发出某种特定的声音来警告或提醒。例如火车、汽车、警笛等发出的声音。此时,鸣近义词可以是警鸣、鸣响、鸣笛等。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词语的使用常常带有一种警示的意味,提醒人们要注意安全。

除了以上两种情境外,鸣还可以用作成语中的一部分。譬如“鸣锣开道”“鸣鼓而攻之”等,这些成语常用来形容气势盛大、风光无限的场景。它们所传达的信息通常是:高声张扬、声势浩大,表现出一种强势和霸气。

暗箭的意思暗箭的意思是什么

鸣代表的意思是指鸟类鸣叫,后来引申为一般的鸣响,又用作人名或者地名。

带鸣的四字成语有:

一鸣惊人、百家争鸣、鸣金收兵、鸣金收军、鸣冤叫屈、鸣锣开道、鸣锣喝道、鸣凤朝阳、鸣于乔木、鸣玉曳履、鸣玉曳组、鸣钟列鼎、鸣雁直木、鸣珂锵玉、鸣鹤之应、鸣鼓而攻、鸣鼓而攻之、鸣野食苹、鸣琴而治、鸣钟食鼎、鸡鸣狗盗、山鸣谷应、耳鸣目眩、钟鸣鼎食。

自鸣得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龙鸣狮吼、狐鸣狗盗、狐鸣篝火、狐鸣鱼书、鸡鸣候旦、鸡鸣起舞、驴鸣狗吠、鸾鸣凤奏、东鸣西应、潮鸣电挚、狐鸣鱼出、长鸣都尉、鳌鸣鳖应、鸡鸣犬吠、鸡鸣狗吠、虫鸣螽跃、鼍鸣鳖应、鸮鸣鼠暴、蛙鸣狗吠、钟鸣鼎列、钟鸣鼎重。

与鸣有关的成语四字词语:

1、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

2、不平则鸣: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3、电闪雷鸣:闪电飞光,雷声轰鸣。比喻快速有力。也比喻轰轰烈烈。

4、飞遁鸣高: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

5、肥遁鸣高:退隐不做官,自以为清高。

6、风不鸣条: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7、凤鸣朝阳:朝阳:早晨的太阳。凤凰在早晨的阳光中鸣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发挥的机会。

8、篝火狐鸣:夜里把火放在笼里,使隐隐约约象磷火,同时又学狐叫。这是陈涉、吴广***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义的故事。后。

9、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比喻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出自论语的成语

暗箭的词语解释是:暗箭ànjiàn。(1)从暗地里射出的箭。(2)比喻暗中伤人的手段

暗箭的词语解释是:暗箭ànjiàn。(1)从暗地里射出的箭。(2)比喻暗中伤人的手段。 拼音是:àn jiàn。 注音是:ㄢ_ㄐ一ㄢ_。 结构是:暗(左右结构)箭(上下结构)。 词性是:名词。

暗箭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暗中射来的箭。常比喻暗中伤人的阴谋、行为。引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三十:“客问刘贡父曰:‘某人有隐过乎?中司将鸣鼓而攻之。’贡父曰:‘中司自可鸣鼓儿,老夫难为暗箭子。’客笑而去。”明唐顺之《叙广右战功》:“倘暗箭刺客杀金是贵王杀金,非关我事。”清黄遵宪《悲平壤》诗:“大东起舞小东怨,每每倒戈飞暗箭。”鲁迅《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我又愿中国青年都只是向上走,不必理会这冷笑和暗箭。”

二、国语词典

趁人不备,暗中射出的箭。如:「冷不防,一暗箭从背后呼啸擦身而过。」也作「冷箭」。词语翻译英语attackbyahiddenenemy,astabintheback德语PfeilausdemHinterhalt(S)_法语flèchelancéetra_treusement,coupentra_tre,attaqueperfide

三、网络解释

暗箭(汉语词语)暗箭,汉语词汇。拼音:ànjiàn释义:①暗中射出的箭。②比喻暗中伤人的行为或诡计。暗中射来的箭。常比喻暗中伤人的阴谋、行为。

关于暗箭的近义词

诡计阴谋冷箭

关于暗箭的反义词

公开

关于暗箭的诗句

不用深深埋暗箭施暗箭施暗箭

关于暗箭的成语

明枪暗箭挡箭牌暗气暗恼放冷箭暗箭伤人明_容易躲,暗箭最难防乱箭攒心暗箭明枪暗箭中人草船借箭

关于暗箭的词语

乱箭攒心明枪暗箭放冷箭暗箭伤人暗箭中人暗箭难防草船借箭挡箭牌暗箭明枪

关于暗箭的造句

1、他对对手实施了明枪暗箭的攻击。

2、陈先生是个暗箭伤人的人,所以他的朋友疏远他。

3、在同文人的斗争中,鲁迅懂得暗箭难防,所以时刻警惕来自背后的袭击。

4、这种暗箭伤人的做法给新闻界带来了很不好的名声。

5、造谣中伤,暗箭伤人,这是势力惯用的伎俩。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暗箭的详细信息

孔子庭训文言文

 《论语》中的成语及出处:

 1、 文质彬彬 《雍也》

 2、 先难后获 《雍也》

 3、 行不由径 《雍也》

 4、 一箪一瓢 《雍也》

 5、 衣轻乘肥 《雍也》

 6、 周贫济乏 《雍也》

 7、 善为我辞 《雍也》 中道而废 《雍也》

 8、 中庸之道 《雍也》

 9、 不悱不发 《述而》

 10、不愤不启 《述而》

 11、不知肉味 《述而》

 12、发愤忘食 《述而》

 13、浮云富贵 《述而》

 14、富贵浮云 《述而》

 15、怪力乱神 《述而》

 16、诲人不倦 《述而》

 17、举一反三 《述而》

 18、乐以忘忧 《述而》

 19、乐在其中 《述而》

 20、临事而惧 《述而》

 21、求仁得仁 《述而》

 22、三人行,必有我师 《述而》

 23、三月不知肉味 《述而》

 24、生而知之 《述而》

 25、述而不作 《述而》

 26、死而无悔 《述而》

 27、信而好古 《述而》

 28、学而不厌 《述而》

 29、一隅三反 《述而》

 30、饮水曲肱 《述而》

 31、用舍行藏 《述而》

 32、用行舍藏 《述而》

 33、择善而从 《述而》

 34、执鞭随蹬 《述而》

 35、暴虎冯河 《述而》

 36、一隅之见 《述而》

 37、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

 3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

 39、大节不夺 《泰伯》

 40、笃信好学 《泰伯》

 41、犯而不校 《泰伯》

 42、六尺之孤 《泰伯》

 43、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泰伯》

 44、任重道远 《泰伯》

 45、死而后已 《泰伯》

 46、一息尚存 《泰伯》

 47、不敢问津 《泰伯》

 48、战战兢兢 《泰伯》

 49、如临深渊 《泰伯》

 50、如履薄冰 《泰伯》

 51、而今而后 《泰伯》

 52、为之动容 《泰伯》

 53、学如不及 《泰伯》

 54、不舍昼夜 《子罕》

 55、待价而沽 《子罕》

 56、后生可畏 《子罕》

 57、空空如也 《子罕》

 58、喟然长叹 《子罕》

 59、苗而不秀 《子罕》

 60、年富力强 《子罕》

 61、善贾而沽 《子罕》

 62、逝者如斯 《子罕》

 63、斯文扫地 《子罕》

 64、松柏后凋 《子罕》

 65、岁寒知松柏 《子罕》

 66、秀而不实 《子罕》

 67、循循善诱 《子罕》

 68、仰之弥高 《子罕》

 69、勇者不惧 《子罕》

 70、欲罢不能 《子罕》

 71、韫椟而藏 《子罕》

 72、知过必改 《子罕》

 73、凤鸟不至 《子罕》

 74、河不出图 《子罕》

 75、喟然而叹 《子罕》

 76、博闻约礼 《子罕》

 77、卓尔不凡 《子罕》

 78、卓尔不群 《子罕》

 79、各得其所 《子罕》

 80、功亏一篑 《子罕》

 81、衣蔽蕴袍 《子罕》

 82、侃侃而谈 《乡党》

 83、敛容屏气 《乡党》

 84、屏气凝神 《乡党》

 85、屏声息气 《乡党》

 86、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乡党》

 87、适可而止 《乡党》

 88、鱼馁肉败 《乡党》

 89、每事问 《乡党》

 90、春风沂水 《先进》

 91、登堂入室 《先进》

 92、过犹不及 《先进》

 93、理屈词穷 《先进》

 94、鸣鼓而攻之 《先进》

 95、群起而攻之 《先进》

 96、三复斯言 《先进》

 ***、舍己为人 《先进》

 98、升堂入室 《先进》

 99、言必有中 《先进》

 《论语》中的成语及解释:

 《为政篇第一》

 1-1、学而时习之--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论语?学而》(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2、不亦乐乎--不是很高兴的吗?《论语?学而》(1?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3、犯上作乱--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论语?学而》(1?2):?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1-4、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讨好的表情。形容花言巧语,虚伪讨好。《论语?学而》(1?3):?巧言令色,鲜矣仁!?

 1-5、一日三省--每天多次地自我反省。《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6、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论语?学而》(1?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1-7、入孝出悌入孝出弟--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论语?学而》(1?6):?子曰:'***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1-8、行有余力--做了事情以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和时间。《论语?学而》(1?6):?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9、贤贤易色--多指尊重贤德的人,不看重女色。《论语?学而》(1?7):?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1-10、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论语?学而》(1?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1-11、慎终追远--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论语?学而》(1?9):?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温良恭俭让--原意为温和、善良、恭敬、节俭、忍让这五种美德。这原是儒家提倡待人接物的准则。现也形容态度温和而缺乏斗争性。《论语?学而》(1?10):?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1-13、小大由之--指用途可大可小。《论语?学而》(1?12):?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1-14、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论语?学而》(1?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15、贫而乐道家境贫穷,却以获得知识、懂得道理为乐事。《论语?学而》(1?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16、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论语?学而》(1?15):?《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宋?朱熹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

 1-17、告往知来--告诉了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另一点。比喻能明了事物因果同异的关系,据此知彼。《论语?学而》(1?15):?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政篇第二》

 2-1、众星拱北--拱:环绕,拱卫;北:指北极星。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2、北辰星拱--北辰:北极星;拱:环绕。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论语?为政》(2?1):?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一言以蔽之--蔽:遮,引伸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论语?为政》(2?2):?《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2-4、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5、而立之年--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6、不惑之年--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7、知命之年--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8、耳顺之年--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指60岁的代称。《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9、从心所欲--按照自己的意思,想怎样便怎样。《论语?为政》(2?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2-10、犬马之养--供养父母的谦辞。《论语?为政》(2?7):?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2-11、因材施教--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论语?为政》?子游问孝?(2?7)、?子夏问孝?(2?8)。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2-12、温故知新--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论语?为政》(2?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13、君子不器--君子不应该成为像器皿一般只具有单一用途的人。《论语?为政》(2?12):?君子不器。?

 2-14、周而不比--周:亲和、调合;比:勾结。关系密切,但不勾结。指与众相合,但不做坏事。《论语?为政》(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

 2-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学习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论语?为政》(2?1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16、异端邪说--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论语?为政》(2?16):?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论语?为政》(2?1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8、多闻阙疑--闻:听;阙疑:有疑问的地方要保留。虽然见多识广,有不懂之处,还应存有疑问。指谦虚谨慎的治学态度。《论语?为政》(2?18):?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2-19、言寡尤,行寡悔--指说话做事很少犯错误。《论语?为政》(2?18):?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20、举直措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论语?为政》(2?19):?举枉错诸枉,***服;举枉错诸直,***不服。?

 2-2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论语?为政》(2?2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22、见义勇为--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论语?为政》(2?24):?见义不为,无勇也。?

 《八佾篇第三》

 3-1、是可忍,孰不可忍--是:这个;孰:那个。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论语?八佾》(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2、杞宋无征--指资料不足,不能证明。《论语?八佾》(3?9):?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3-3、了如指掌了若指掌如指诸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论语?八佾》(3?11):?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3-4、告(g?)朔饩(x?)羊--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

 3-5、爱礼存羊--由于爱惜古礼,不忍使它废弛,因而保留古礼所需要的祭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论语?八佾》(3?17):?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3-6、乐而不*--快乐而不过分。指表现的情感有节制。《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3-7、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论语?八佾》(3?20):?《关雎》,乐而不*,哀而不伤。?

 3-8、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3-9、既往不咎不咎既往--咎:责怪。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论语?八佾》(3?21):?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3-10、尽美尽善--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论语?八佾》(3?25):?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里仁篇第四》

 4-1、里仁为美--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论语?里仁》(4?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4-2、造次颠沛--流离失所,生活困顿。《论语?里仁》(4?5):?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4-3、观过知仁--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论语?里仁》(4?7):?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4-4、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论语?里仁》(4?8 ):?朝闻道,夕死可矣。?

 4-5、恶衣恶食--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论语?里仁》(4?9 ):?士之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6、无适无莫--适:厚;莫:薄。待人处事不分厚薄,没有偏向。《论语?里仁》(4?10):?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于比。?

 4-7、一以贯之--贯:贯穿。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论语?里仁》(4?15):?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4-8、见贤思齐--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论语?里仁》(4?1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9、游必有方--要是出游,必须要告知去处。《论语?里仁》(4?1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10、一则以喜,一则以惧--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论语?里仁》(4?2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4-11、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论语?里仁》(4?2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公冶长篇第五》

 5-1、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论语?公冶长》(5?4):?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5-2、闻一知二--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5?9):?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5-3、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5?9):?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5-4、朽木不雕朽木难雕朽木不可雕--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可造就或事物和局势败坏而不可救药。《论语?公冶长》(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5-5、朽木粪土朽木粪墙--朽木:烂木头;粪土:脏土臭泥。比喻不堪造就、对社会没有用处的人。《论语?公冶长》(5?10):?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5-6、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论语?公冶长》(5?10):?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5-7、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论语?公冶长》(5?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8、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论语?公冶长》(5?1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9、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论语?公冶长》(5?17):?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5-10、三思而行三思而后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论语?公冶长》(5?20):?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5-11、愚不可及--愚:傻,笨,及:比得上。愚蠢得别人比不上。形容极其愚笨。《论语?公冶长》(5?21):?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12、斐然成章--斐、章:文***。形容文章富有文***,很值得看。《论语?公冶长》(5?22):?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5-13、不念旧恶--念:记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论语?公冶长》(5?23):?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5-14、安老怀少--安:安顿;怀:关怀。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论语?公冶长》(5?26):?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5-15、计过自讼--检讨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责。《论语?公冶长》(5?27):?已矣乎,吾未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飞鸣的意思 飞鸣的意思是什么

1. 《庭训格言》原文

训曰:曩者三孽作乱①,朕料理军务,日昃不遑②,持心坚定,而外则示以暇豫③,每日出游景山骑射。彼时,满洲兵俱已出征,余者尽系老弱。遂有不法之人投帖于景山路旁④,云:“今三孽及察哈尔叛乱⑤,诸路征讨,当此危殆之时,何心每日出游景山?”如此造言生事,朕置若罔闻。不久,三孽及察哈尔俱已剿灭。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意,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此皆上天垂佑,祖宗神明加护⑥,令朕能坚心筹画,成此大功,国已至甚危而获复安也。自古帝王如朕自幼阅历艰难者甚少。今海内承平,迥思前者,数年之间如何阅历,转觉悚然可惧矣⑦!古人云:“居安思危。”正此之谓也。

注解

①曩(nǎnɡ):过去,从前。孽(niè):。三孽,指发动叛乱的吴三桂等“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明降将先后反清;因其降清后封藩称王,故称“三藩”之乱。②昃(zè):日偏西。遑:闲暇。③暇豫:悠闲逸乐。

④景山:即今北京景山公园。⑤察哈尔叛乱:指察哈尔布尔尼叛乱。康熙十四年(1675年),蒙古的察哈尔部头目布尔尼举兵叛清,失败身死。

⑥垂佑:对下边的护佑。加护:加意保护。⑦悚然:恐惧的样子。

译文

以前,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叛乱,我处理军国事务,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时间,但我保持着内心的坚定,表面上给人以悠闲逸乐的样子,每天都到景山骑马、射箭。那时,我们满洲八旗兵都离开京城奔赴前线,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者。在此情况下,便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景山的路旁扔下一些书帖,上面写道:“现今正有‘三藩’和察哈尔布尔尼的叛乱,各路大军忙于征讨,在此危急之时,为何还有心思到景山去游玩呢?”对这种造谣生事的现象,我就像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似的。

不久,“三藩”之乱和察哈尔叛乱都先后剿灭。当时,倘若我稍稍表现出惊疑、害怕的意思,那么人心就会动摇,或许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之事。这都是上天保佑,祖宗神明加意保护,使我能够坚定信心,认真谋划,终于成就此功业,使已面临危亡的国势重获安定。

从古至今的皇帝,像我这样从小就经历了不少艰难的,实在不多啊!而今,四海之内又是太平盛世,但回想起往事,在几年的时间里我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反而有些后怕。古人说:“居安思危。”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评语

吴三桂、察哈尔布尔尼发动叛乱,清廷边关军情紧急,康熙帝却每天照常骑马出行、射箭游乐,“暇豫”之状,成了一些人攻讦他的口实。但不久叛乱迅速被平定,国势转危为安。很显然,康熙悠闲逸乐是一种安定人心的策略,是优秀政治家的良好素质及杰出才干的体现。作为帝王韬略,安定人心,在必要时不得不示人以闲适快乐的***象。当决定命运的大事突然发生时,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很难,这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丰富的人生历炼的经验作为基础。生活中,我们很钦佩那种在危急关头临阵不慌、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敬服那些喜怒哀乐不露于形的强人。当然,这种风度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后天的修持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志向决定的。

2. 孔子训子 译文

原文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注释

(1)陈亢:亢,音gāng,即陈子禽。

(2)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3)远:音yuàn,不亲近,不偏爱。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3. 孔子之教文言文翻译

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 “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他们都需要你去照顾,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 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先生!我从您这里听到的那些仁义之道,就应该立即去实行吗?” 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这下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 “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不何以马上就行。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

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冉有的懦弱在《论语》中也记载,冉有曾在权臣季氏的手下做事,季氏为人聚敛暴虐,作为孔子的***冉有,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不但不敢去劝上司季氏,反而顺从季氏的意愿,为他“聚敛而附益之”,气得孔子大骂冉有“非吾徒也”!并发动学生“鸣鼓而攻之”!如果冉有能够听从孔子的教导,坚持仁义之道,那就不会做出助纣为虐的事来了。

4. 孔子的文言文

《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孔子学琴文言文阅读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司马迁史记记载)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1〕,十日不进〔2〕.师襄子曰:"可以益〔3〕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4〕也."有间〔5〕,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6〕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7〕也."有间,有所穆然〔8〕深思焉,有所怡然〔9〕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10〕而黑,几然〔11〕而长,眼如望羊〔12〕,如王四国〔13〕,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14〕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15〕也."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史记 · 孔子世家》)2.2 注释 〔1〕鼓琴:弹琴."师襄子":卫国乐师. 〔2〕进:前进,此指不再学习新的曲子. 〔3〕益:加,增加,此意同"进". 〔4〕数:规律,这里指演奏的技巧. 〔5〕有间:过了一段时间. 〔6〕志:志趣,意旨. 〔7〕为人:作曲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穆然:默然,沉静深思的样子. 〔9〕怡然:和悦的样子."怡",高远的样子. 〔10〕黯:深黑. 〔11〕几:通"颀",颀长. 〔12〕望羊:亦作"望洋",远视的样子. 〔13〕四国:四方,天 下. 〔14〕辟:通"避".辟席:即避席.古人席地而坐,离座而起,表示敬意. 〔15〕《文王操》:周文王作的琴曲名.2.3 译文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学了十天仍没有学习新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已经熟悉乐曲的形式,但还没有掌握方法.”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会弹奏的技巧了,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没有领会曲子的意境.”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领会了曲子的意境,可以增加学习内容了.”孔子说:“我还不了解作者.”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孔子说:“我知道他是谁了:那人皮肤深黑,体形颀长,眼光明亮远大,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若不是周文王还有谁能撰作这首乐曲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的确是《文王操》.” 这个故事在《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一段附后),《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列子》上都有记载,它不仅给后人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学习音乐的榜样,也反映出身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己的好学、善学的精神和品质.“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韩诗外传》 -卷五),也再次涉及前面提过的“知音”的问题.。

6. 孔子劝学文言文

孔子劝学

子路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益哉也?”孔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御狂马不释策, 御狂马者不得释棰策也操弓不反檠. 弓不反于檠然后可持也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哉.毁仁恶仕,必近于刑. 谤毁仁者憎怒士人必主于刑也君子不可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译文

孔子对子路说:「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树木如果以墨绳来牵引就能长得笔直,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没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7. 孔子文言文

庄暴①见孟子,曰:“暴见于王②,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③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④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⒁?” 王变乎色⑤,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⑥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⑦,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⑧之音,举⑨疾首蹩頞⑩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⑾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⑨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⑿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⒀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释字义 ①暴:齐国大臣。

②见(xian现)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③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

《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 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

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 和谐境界的途径。

④庶几: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

⑤变乎色:改变了脸色。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

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 子。 ⑥直:不过、仅仅。

⑦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前一个“乐(yuè )”欣赏音乐 名词 后一个快乐作动词用,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⑧管龠(yue月):赵注云:“管,笙;龠,萧。”笙是一种簧管乐器,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记载;这里的萧是指排萧,与 现在所称类似笛的萧不同。

⑨举:皆、都。 ⑩疾首蹙頞(cù è):疾,《说文》:“病也。”

蹙,《说文新附》:“迫也。”引申为聚也。

赵注云:“疾首,头痛 也;蹙 ,愁貌。”王夫之《四书稗疏》云:“疾首者蓬头不理,低垂丧气,若病之容耳。”

頞,《说文》:“鼻茎也。” ⑾极:《说文》:“栋也。”

《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

⑿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

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 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 ⒀旄:旄,《说文》:“幢也。”

通“毛”。古代用牦尾装饰的旗子,这种旗子为前军所持,故曰“前旄”。

⒁诸:相当于“之乎”,“之”是代词,代之前的“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释经义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朝见大王,大王和我谈论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进见宣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暴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宣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宜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孟子说:“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不如与他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和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宣王说:“不如与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孟子说,“那就让我来为大王讲讲欣赏音乐的道理吧!***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旗帜的华丽,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

’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的缘故。“***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的缘故。

君王若能仁慈无私,所喜欢的音乐必然日渐和雅,如和风细雨润人心田。礼乐天然,出自心田,民之乐即王之乐,天下同此乐,王之有也即。

8. 过庭之训的意思

这讲的是孔子和他儿子孔鲤的故事,说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你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原文:(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对曰:“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

飞鸣的词语解释是:1.边飞边鸣。2.比喻显身扬名。语本《韩非子.喻老》:"_鸟_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飞鸣的词语解释是:1.边飞边鸣。2.比喻显身扬名。语本《韩非子.喻老》:"_鸟_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拼音是:fēi míng。 结构是:飞(独体结构)鸣(左右结构)。 注音是:ㄈㄟㄇ一ㄥ_。

飞鸣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⒈边飞边鸣。引晋潘岳《射雉赋》:“越壑凌岑,飞鸣薄_。”宋苏轼《后赤壁赋》:“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⒉比喻显身扬名。引语本《韩非子·喻老》:“_鸟_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五:“嗟我摈南海,无由助飞鸣。”宋曾巩《杂诗》之一:“三季已千载,古道久荒榛,纷纷东汉士,飞鸣不当辰。”

二、网络解释

飞鸣飞鸣,音fēimíng,意思为边飞边鸣、比喻显身扬名,也记载于《史记·滑稽列传》,“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关于飞鸣的诗词

《白水寺·飞鸣屋上乌》《黄雀_·黄雀飞鸣处》《飞鸣·飞鸣一雁带秋回》

关于飞鸣的诗句

飞鸣失其所飞飞鸣枭啄金屋飞鸣失其所

关于飞鸣的成语

人头畜鸣鸣琴而治鹤鸣之士鸣珂锵玉鸣雁直木鸡鸣犬吠鸣鼓而攻鸿雁哀鸣长鸣都尉漏尽锺鸣

关于飞鸣的词语

鸿雁哀鸣鸣鼓而攻一牛鸣鸣钟食鼎鸣珂锵玉漏尽锺鸣飞遁鸣高人头畜鸣鸣琴而治鸡鸣犬吠

关于飞鸣的造句

1、雨燕还在柔和的暮色里飞鸣。

2、性既驯扰,常纵其饮啄飞鸣,然亦不离屏帏间。

3、平谷有别方才冰天雪窖之景,春意盎然,鸟语花香,海鸟飞鸣。

4、一时间仿佛置身寥落的深秋之中,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孤雁天际飞鸣,戚戚然哀而不伤。

5、酒肉上来,徐飞鸣直接提壶灌了一口,拔出匕首切了块只有七分熟的牛肉放到嘴里大快朵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飞鸣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