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私兼顾劳资两利重点调整什么关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方针重点调整什么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19 0
  1. 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政策是什么?
  2.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的经验有哪些?
  3. 新民主主义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方针
  4. 民法调整什么关系
  5.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发展国营经济,也为了发挥其他经济成分的重要作用,党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什么

***取了利用和限制政策,即利用它的积极作用,限制它的消极作用。但党在不同阶段,实施这一政策时,侧重点有所不同。建国初期,中国***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全面调整的原则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后来通过合作化道路,把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个体手工业是以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从事商品生产的一种个体经济,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一、私营企业是什么意思

私营企业是指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1998年8月28日,国统字〔1998〕200号)第九条规定,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包括按照《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私营企业暂行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的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

公私兼顾劳资两利重点调整什么关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方针重点调整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私营企业的类型有哪些

私营企业是指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

私营企业有三种类型:

(1)独资企业。指一人投资经营的企业。独资企业投资者对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

(2)合伙企业。是指二人以上按照协议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的企业。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连带无限责任。

(3)有限责任公司。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在私营企业的三种类型中,只有有限责任公司可以依法取得法人资格,而私营独资企业和私营合伙企业都不符合企业法人条件,不能取得法人资格。

三、私营企业的评估模式是什么

纳税评估模型是纳税人申报信息产生的涉税指标基础,实现行业指标和涉税指标有机结合,并互相制约的具体行业数据模型。通过行业代表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和经营特点,测算出企业单位产品耗能、***材料消耗量、计件工资等指标参数,再***用投入产出法、关键部件控制法、单位产品耗材耗能测算法、计件工资控制法等方法,推算出产品产量或销售额的线性公式或表格 ,由此分析企业生产经营规律和对各要素的依赖程度,全面准确的进行科学分析和行业指标监控。

作为国家税务骨干企业,航天信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通过选取具备生产经营规律的行业企业,选准计算产品产量或销售额的关键指标,建立纳税评估模型进行量化分析,进一步提高税源企业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税务会计进行纳税评估时,在企业实地***集电费、原材料耗用量等相关信息输入模型,准确计算出企业产品产量或销售额,避免重复无效劳动,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模型运用激发财税人员加强学习的积极性,随着生产工艺提高,评估模型有关参数将发生改变,这就要求税务会计不但学会应用模型分析,还要加强对数学、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学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修订模型参数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纳税评估的准确性。

四、私营工商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区别?

私营工商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非公有制的一种重要的组成部分.目的是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与非公有经济成分的比例.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 平稳的发展.最终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以获得最大利润为目的,充满着剥削和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条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

城镇中的手工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行业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家保护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鼓励、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

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政策是什么?

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确定的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为达到事业前进的方向和一定目标而确定的一个时期的指导原则。从1949-2009年的60年间,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在逐渐演变,这种演变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渐进。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和工作原则。

1949-1983年

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据1950年3月8日原劳动部部长李立三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民***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就是***所提出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民主主义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这个基本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由‘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来达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我们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劳动,如不***取保护劳动的措施,就不能实现‘兼顾’和‘两利’。因此,今天要注意保护劳动者利益,而要做到这件事情,首先要大家改变重视机器、轻视人的观点,要学会重视人,要懂得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本,是人制造机器,而不是机器造人。千百年来,旧社会都是看不起人,看不起劳动者,现在我们懂得了世界是劳动者创造的。但要真正做到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处的不利条件,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不是主观愿望所能决定,而是受着客观条件限制的。”

据《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一书介绍,1952年,当时的劳动部部长李立三根据***提出的“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这个指示精神,提出了“安全生产方针”这6个字。不过,当时仅限于这6个字,而没有确定其内涵。后来,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贾拓夫把安全生产方针这6个字丰富为“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

1952年12月,原劳动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着重传达、讨论了******对劳动部1952年下半年工作***的批示。劳动部部长李立三根据这一批示,提出了“安全与生产要同时搞好”的指导思想。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安全生产方针,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安全生产统一的方针。会议还提出了“要从思想上、设备上、制度上和组织上加强劳动保护工作,达到劳动保护工作的***化、制度化、群众化和纪律化”的目标和任务。这次会议,明确了劳动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对以后工作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1954年7月13日,李立三部长在全国劳动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中指出:“在国家进入***经济建设时期,一切工作要求***化,因此在企业管理上正在推行与加强***管理、技术管理和建立责任制。劳动保护工作也必须加强***性,逐步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必须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继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正确掌握通过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逐步改善劳动条件的原则,从组织领导上、***上、制度上进行建设工作,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基本建设、重工业和伤亡事故与职业病较多的厂矿工地企业。”

“第一,必须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安全生产统一的方针。在企业领导方面,必须把安全生产的方针贯彻到生产管理工作中去,继续批判那些单纯生产任务观点,忽视安全,把安全和生产对立起来等错误思想和***的作风。另一方面,劳动部门、工会、企业劳动保护部门的干部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树立为生产服务,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的思想观点。为此,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各地党委的指示,学习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知识,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克服急躁冒进和消极等待等情绪。第二,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原则之一,必须明确管生产的管安全,确立安全生产的一长负责制,负责生产的同时负责安全,负责工程技术的人员负责技术工的安全,把安全生产工作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

1958年9月15日,劳动部副部长毛齐华在第三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的总结中强调劳动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时指出:必须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

他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方针是完全正确的。生产是社会发展中决定性的因素,安全是指生产中的安全,做保护工作是为了搞好生产而讲安全的,不是脱离生产去讲安全。所以,做劳动保护工作应以生产为主体,要对生产起积极作用。对于这一点,过去在思想上还不大明确,因而在进行劳动保护工作中,对生产所起的效果,有时总结不够。……今后做劳动保护工作,不仅要注意安全效果,同时一定要注意生产效果。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是为着全体人民的利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革的经验有哪些?

新民主主义经济工作的政策是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

中国***和人民***在领导和组织经济工作中,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从而保证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顺利发展。时期,随着解放区的扩大和中小城市的解放,这一方针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提出:“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这一方针在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对保证多种经济成份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起了重要作用。

扩展资料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国家和资本家联合经营的工商企业,是国家利用私人资本主义的一种形式,它要接受国家的管理和***制约,同时国家又要使资本家获得一定的利益。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五种成份不是一成不变的。

从量上看,一定时期各种经济成份都有所发展;从质上看,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要不断发展和完善,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则逐步变为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是为社会主义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准备必要的前提。

新民主主义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方针

1、坚决贯彻“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和扶持为主的政策

由于中国经济的极端落后,建国初期的任务只能是休养生息,发展生产,调整经济,允许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经济形式存在,而不能把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完全消灭掉。***在《论联合***》中强调说:“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①只有经过新民主主义,表明了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我们只有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全国人民的共同参与下,才能达到目标,如果没有这些保障,“想要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中,个体经济在数量上占到绝大多数,这在活跃城乡经济、吸收一部分人就业等方面,极大地弥补了国营企业的不足,这个时期如果要消灭中国的私有经济,是不可能的事情,那样做无异于对本国经济的自我封锁。因而,***主张在巩固和发展国营经济的同时,既要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积极的一面,又要***取措施限制其消极的作用。

2、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为了使满目疮痍、奄奄一息的国民经济尽快得到恢复,人民的生活得到切实改善,新生的人民***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努力发展国家经济。如通过从国外进口了一批工业原料,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封锁,解决企业原材料匮乏生产停产的问题;针对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少、原料供应紧张和企业***困难等问题,实行工业产品的国家收购和加工订货,此外还扩大对企业的贷款,解决了他们缺少资金的问题;由于战争的破坏,建国初期的交通状况极端恶化,城乡不通对城乡物资的交流带来极大的阻碍,各级***在中央人民***的领导下大力开展剿匪反霸,恢复交通,一系列得力措施的实行,不仅解决了产品的销售问题,同时也活跃了城乡经济,为以后经济的发展也奠定了基础。这些政策的出台对正在发展中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无疑是春霖雨露,经过三年的经济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与此同时,党和人民***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作用进行了限制。“对于私人资本主义***取限制政策,是必然要受到资产阶级在各种程度和各种方式上的反抗的,特别是私人企业中的大企业主,即大资本家。限制和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认为可以抛弃‘节制资本’的口号这是完全错误的。”@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将是长期的,也必然是艰巨的。限制,是要把资本主引导到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轨道上来,并且尽量的避免其消极的影响。“损人利己,唯利是图,投机取巧,这三句话概括了资产阶级的本质,他们是按照这个方向发展的,因此,必须进行长期的斗争’’。圆因此,1949年至1950年初,进行了稳定市场物价的斗争,反对资本家扰乱金融、囤积居奇、投机倒把等的活动;1952年,在资本主义工商业者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这就涉及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劳资两利的过程中,如何把握两利的度?公私兼顾,如何兼顾到双方都心悦诚服?这个度又该如何把握呢?周恩来对此作了回答,“在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第一,不能孤立地讲公私兼顾,而一定要在服从国家经济领导的条件下讲公私兼顾;第二,不能抽象地讲劳资两利,而一定要在承认工人阶级领导的前提下讲劳资两利,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第三,不能盲目提倡生产,而一定要逐步实现国家生产总***的领导;第四,不容许谋取暴利,而只能在国家规定的限度和议定的价格内取得合法的利润;第五,不能容许行贿、欺诈、偷税漏税、***、引诱等犯法行为继续发生,听其侵蚀人民***损害国家财产,腐蚀国家工作人员。"限制资本主义的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为了限制,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国民经济,限制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因此,在利用资本主义经济的积极作用、限制

其消极作用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并且利用资本主义的有益成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所在。

现实启示:对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意义

民法调整什么关系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简称“四面八方”政策,这是处理国内各阶层之间的准则,它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利于发挥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使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因而是完全正确的。

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有五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

与经济成分相对应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新中国成立头三年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派残余的矛盾。在解决土地问题之后,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已经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发展国营经济,也为了发挥其他经济成分的重要作用,党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什么

我国民法通则第二条规定,我国民法调整范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指平等主体间基于人格或身份而发生的,与人身不可分离,不具有直接财产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

一、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

1、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是具体的经济关系。经济关系是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2、具体的经济关系是人们有意识的经济活动形成的,法律可以对人们的经济活动进行调整。

3、民法通过对财产关系的调整,保护当事人的财产权利,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经济。民法调整财产归属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

二、财产归属关系

1、财产归属关系主要是财产所有关系,其经济性质属于所有制范畴。

2、财产流转关系是指财产由一人包括组织向另一人转移而发生的关系,其经济性质属于商品交换关系,典型表现是商品买卖关系,还包括货币借贷、货物运输、货物保管、知识产权转让,此外也包括财产的借用关系、赠与关系等。

三、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

1、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是与人身不可分离、以人身利益为内容、不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社会关系。

2、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两类。

3、人格关系是基于人格利益而发生的社会关系,包括一般人格利益和具体人格利益,这些利益通过法律确认就分别成为一般人格权和具体人格权。

4、身份关系是以特定的身份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如配偶关系、父母子女关系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三条 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发展国营经济,也为了发挥其他经济成分的重要作用,党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的新中国经济工作方针:

1、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

2、国家应调剂国营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扩展资料: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中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工作重点。是兴国之要,立邦之本,是党和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八大鉴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指出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一论断,已含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但不久就为***所否定,直至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在1***5年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强调: 全党讲大局,把国民经济搞上去。1980年1月16日在中央召集的干部会议上正式指出: 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