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孝作忠哪个朝代,移孝作忠的具体表现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18 0
  1.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主要过程
  2. 卢象升为什么战死了?
  3. 历史上的姜维是怎么一个人
  4. 表示孝心的句子
  5. 220字的孝敬老人的文章

我的一家

我生活在一个四口之家里,这个家庭有我的奶奶.我的爸爸.我的

妈妈和我组成。我的家充满温馨,民主,也是我失意时的避风港。

移孝作忠哪个朝代,移孝作忠的具体表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的家充满温馨。 一天。妈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单位领导打来的,说是要让她参加普法知识大赛。爸爸立刻承担起买菜的任务,奶奶抢着做饭,我忙着收拾桌子又帮着拖地。全家人都帮着妈妈忙前忙后。“吃饭啦!”爸爸喊。全家人都望桌上端菜。就看爸爸脸上的汗珠顺着脖子往下淌。“真是热死哩!“ 爸爸埋怨。终于把今天的事忙活完了。全家人都进入了梦乡。

我的家充满民主。经全家人举手表决,奶奶必须晨练,讨论决定爸爸的“臭”脾气要改掉。讨论决定我每天可以看一个小时的电视。妈妈也要每天早晨打扫卫生。

我家是我失一时的避风港,使我重新拾起自信,努力奋斗。嗨!这回考试又没考好,回家怎么交代呀?本想回家是被爸爸臭骂一顿,可一想不到的是,竟没有骂我,而是给我自信。爸爸还说要我下回努力考好。全家人给我打气,鼓励我振作起来。我下定决心下回一定要考好,不辜负全家人对我的期望。

我的家充满温馨,民主,也是我失意时的避风港。这就是我的家,一个四口之家。

我的一家

我生活在一个和睦的三口之家——爸爸、妈妈和我。

我的家庭是一个“学习型家庭”,每一位成员都深刻的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上至家中的主任(爸爸)、书记(妈妈),下至基层干部(本人)。一回到家,“主任”同志就在上网查资料,用来备课;“书记”同志也马不停蹄的写着文章和报告;我呢,就在一旁的书桌上做作业。

我家的家规也不松啊!上次,领导派我去出差(买盐),我一去就是半个小时,“书记”发火了,又过了一会,我才慢慢地晃了回来。一到家,爸爸和妈妈一番质问,我就招了供:“我在回来的路上,看到一家VCD专卖店里正在放《灌篮高手》的卡通片,我没有忍住,在那里看了‘一会儿’!”爸爸妈妈不依不饶,将我***地克了一顿,对于我的年终奖金也打了五折(压岁钱少了一半)。

我的家庭是一个充满了欢声笑语的家庭。爸爸是一个网虫,常年上网,网上的笑话也看了不少,他常常在吃饭的时候发表自己的演说,笑的我喷饭。

……………………

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真幸福!

我的一家

我的爸爸在公证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性格十分温和, 很疼爱我。 我爸爸爱好看英文版的中国日报, 平时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 有一次, 爸爸在阁楼上读报, 我轻手轻脚地走上了楼梯, 可爸爸一点儿也没有察觉。 我又悄悄地碰了他一下, 他的身子一抖, 是乎吓了一跳。 爸爸回头一看, 是我, 便笑着对我说:“ 上来干嘛! 快下楼学英语去。” 瞧,我爸看英语报多认真! 怪不得老爸的英语水平那么高。 有时, 他还用英语和我们对话, 我们听了目瞪口呆, 爸爸便大笑起来, 我们也跟着哈哈大笑。

妈妈在一家外资企业工作, 有一个大嗓门。 她很有学问。 有一次期中考试前, 她给我复习功课, 我的语文、 数学总分居然位于全班第二。 中国对加入世界杯, 她就成了一个球迷, 几乎每场球赛, 她都看过了。 有一次, 妈妈正在干家务活, 忽然听到电视机里传出了“ 马上是英格兰队阿根廷对的比赛” 的声音,妈妈立即放下手中的家务活, 一***坐在沙发上, 聚精会神地看足球比赛, 她认为英格兰队一点儿也不厉害。 后来, 贝克汉姆一个点球射进了, 妈妈大喊大叫:“ 怎么让他们进球了!” 害得我睡也睡不着, 只好用被子蒙住头, 谁叫她是我妈妈呢!

我嘛, 爱好英语、 书法、 小提琴和电脑。 有时, 我在家拉小提琴, 爸爸妈妈永远是我忠实的听众。

这就是我温馨的一家。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主要过程

悟经

人处于世, 诱惑极多, 如不能做个驱除内心魔念的圣手, 势必要被恶欲所困;曾国藩历经世间沧桑, 已修得“ 心气合一, 天地自宽” 之境界, 图远谋之时,已先立好大志。

一 曾国藩的意悟明言:

“修身立志, 方成大事”悟经秘告忆自辛卯年改号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 生者, 取明袁了凡之言以前种种, 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 譬如今日生” 也。似我等学问才情平常之人, 万不可自恃, 凡事勤问多学, 不但不得错失, 抑且日增日进矣。

———引自曾国藩《悟经》之三

一个人的志向不是天生的, 都是在后天的生活中确立起来的, 尤其是在对平庸、琐细、放纵的生活的不满中形成的。

曾国藩也同样是在庸俗的环境中醒悟的。郑板桥说: “ 富贵足以愚人, 贫贱足以立志”。曾国藩能在安乐中自立自强实在令人感佩!

人活于世, 诱惑极多, 如不能做个驱除内心魔念的圣手, 势必要被恶欲所困;

曾国藩历经世间沧桑, 已修得“ 心气合一, 天地自宽” 之境界, 图远谋之时, 已先立好大志。

■ 悟经: 欲图远谋, 欲立卓志

———志者, 心之向也, 气之帅也。有志者, 事竟成, 要在躬行践履也。

做人是从哪里开始呢? 从立志开始。

没有志向的人和有志向的人绝对是不一样, 不仅是想象上的不一样, 而且也是事实上的不一样。立志则能把这两类人区别开来的。

悟经:曾国藩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得出: 克服心理方面的障碍应把“ 广大” 二字作为治心的必备良药。

二 曾国藩的警悟真言:

“广大”二字可作治心的必备药

悟经秘告 有道之君子, 受人赐, 中心藏之, 不以口舌云报也。如尚气悬揣, 则表为外观不雅, 只要自己信得及之言物可对天地禅明。小人之流言何妨也, 不必气量窄小了。———引自曾国藩《悟经》之三

决定一个人做事大小的关键, 是他的心胸狭隘还是广大? 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两种结果, 曾国藩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课出: 克服心理方面的障碍应把“ 广大” 二字作为冶心的必备良药。

■ 悟经: “ 忍” 功盖世

———君子持威重, 执坚忍, 临大难不惧, 视百刃若无也。

曾国藩尚坚忍年纪之人物, 而对富贵之人却持睥睨, 如同司马适一样。敬仰屈原、田光等坚忍行世的人物。因此, 曾国藩的一生也是靠“ 坚忍” 成事, 但由于身份、修养的不同, 还是有人不太理解的。譬如王 运作《湘军志》, 对国藩时有微辞, 主要的原因, 就是认为他太坚忍、太慎重了。

■ 悟经: 担在事须大气度———轻重之别, 高矮之分, 都不重要, 关键要看气度———一般冲击人生目标的内在魄力。

做大事要有一种开阔的胸襟! 俗话说“ 大人有大量”, “宰相肚里能撑船”, 说的是胸怀、气度。人的职位于痊越高, 气度应该越大, 二者是正比关系。曾国藩最爱读《资治通鉴》, 他十分钦佩唐代宰相, 认为都有胸襟, 所以国家气运旺盛。他总结了开国宰中兴宰相的不同, 认为前者必须见识远略, 有大胸襟、大气度。中兴宰相则侧重于具体事务, 一步一个脚印, 稳扎稳打。

曾国藩特别注意到: 古往今来的大失败者包括在那些英雄们, 也都败在不能“ 降龙伏虎” 上,即不能自我控制, 没以气度。

悟世经典:昔耿恭简公谓, 居官以坚忍为第一要义, 带勇者然。与官场交接, 吾兄弟患在略识世态而又怀肚皮不合时宜, 既不能硬, 又不能软, 所以到处寡合。迪安妙在全不识世态, 其腹中虽也怀些不合时宜, 却一味深含, 永不发露。我兄弟则时时发露, 终非载福之道。雪琴与我兄弟最相惟,亦所寡合也。弟当以我为戒, 一味浑厚, 绝不发露。将业养得纯熟, 身体也健旺, 子孙也受用,

悟经 曾国藩认为: “ 锋芒露杀气, 圆通显和气。” 当在失去主动之时应学会保全自己的要害部位, 然后趁对手疏忽的时候,转守为攻, 敲定胜局。

三 曾国藩的觉悟挚言:

不可偏执, 孤立为上 悟经秘告 不必怖畏, 只要你自信你及,便可信于已。任他人揭帖污枉, 设法排陷, 如何能摇动已心意丝毫?如现今就有多少闲言论吾之不是处, 然吾认为此皆浮言, 不可被人欺哄, 总言“ 他人若负我, 则人情天理俱无矣。”———引自曾国藩《悟经》之五

锋芒与圆通是做人的两大学问。它们就象一对矛和盾的关系, 一守一攻。曾国藩以为: “ 锋芒露杀气, 圆通显和气。” 为在失去主动之时应学会保全自己的要害部位, 然后趁对手疏忽的时候, 转守为攻, 敲定胜局。在经历了较长一段时期的自省自悟以后, 曾国藩在自我修身方面更加成熟, 处世更加圆融、通达。

■ 悟经: “ 藏锋” 之思———藏身是为了不被发现, 藏锋是为了不被磨钝。

曾国藩常用“ 厚藏匿锐, 身体则如鼎之镇” 这两句话教育僚属及家人, 这两句话可以作为座右铭来遵守。“ 藏” 是什么? 藏心是为了把锋芒掩饰下去, 不让别人察觉。即本来强, 却装弱, 本来大, 却装小, 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出击, 让别人防不胜防。曾国藩曰: “ 藏, 匿也, 蓄也; 锋, 尖也, 锐也。藏锋乃书家语, 言笔锋藏而不露也。吾谓言多招祸, 行多有辱。是故, 傲者人之殃, 慕者退邪兵。为君藏锋, 可以及远; 为臣藏锋, 也以至大。讷于言, 慎于行。乃吉凶安危之关, 成败存亡之键也”。

■ 悟经: 隐然退守———疆场驰骋, 易于战功赫赫; 名利场上的竞逐, 易于身败名裂。曾老爷叹然。曾国藩是在他的母亲病逝、在家守丧期间响应丰帝的号召, 办团练组建湘军的。不能为母亲守三年之丧, 这在儒家看来是不孝的。但由于时热紧迫, 他听从了好友郭嵩焘的劝说, “ 移孝作忠”, 为清王朝出山了。

■ 悟经: 柔非柔, 刚非刚, 内圆外方最为长———勿以为他人不如己, 实则己多不如人是经常之事, 曾国藩如是说。

从咸丰七年( 1857) 二月二十九日奔丧至家, 到咸丰八年( 1858) 六月七日再度出山由湘乡动身赴浙江, 是曾国藩居家的一段时间。在这一年半当中, 是曾国藩一生思想、为人处世的重大调整和转折的时刻。这段时光中, 他反复而痛苦地回忆、检查自己的前半生。

名家圈点: 顺也藏锋, 逆也藏锋

曾国藩藏锋的“ 龙蛇伸屈之道”, 是一种自我保持、自我实现价值的生存之道。实际上藏锋露拙与锋芒毕露, 是两种截然相反的处世方式。锋芒引伸拽人显露在外表的才干。有才干本是好事, 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在恰当的场合显露出来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带刺的玫瑰最容易伤人, 也会刺伤自己。露才一定要适时、适当。时时处处才华毕现只会招致嫉恨和打击, 导致做人及事业的失败, 不是智者的所作所为。有志于做大事业的人, 可能自认为才份很高, 但切记要含而不露, 该装傻的时候一定要装得彻底, 有了这把保护乎, 何愁事业不成功?

“ 人不知而愠, 不亦君子乎! ” 可见人不我知, 心里老大不高兴, 这是人之常情。于是有些些人便言语锋芒, 行动也露锋芒, 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但更有一些深藏不露的人, 好像他们都是庸材, 都胸无大志, 实际上只是他们不肯在言语上露锋芒, 在行动上露锋芒而已。因为他们的所顾忌, 言语露锋芒, 但要得罪旁人, 得罪旁人, 旁人便成为阻力, 成为破坏者; 行动露锋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忌, 旁人妒忌, 也会成为阻力, 成为破坏者。表现本领的机会, 不怕没有, 只怕把握不牢, 只怕做的成绩, 不能使人特别满意。易曰: “ 君子藏器于身, 待时而动”, 无此器最难, 而有此器, 却不思无此时, 则锋芒对于人, 只有害处, 不会有益处。额上生角, 必触伤别人, 不磨平触角, 别人必将力折, 角被折断, 其伤必多。锋芒就是额上的角, 既害人, 也作己!

杨修之死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第一, 才不可露尽。杨修是绝顶聪明的人, 也算爽快,且才华横溢, 其才盖主。这就犯了曹操的大忌。有些将帅帝王是不喜欢别人胜过自己的。一些资料说, 乾隆皇帝好卖弄才情, 好写诗, 写过数万首诗。全上朝时经常出些辞、联考问大臣。大臣们都很聪明, 明明知道那是很浅的学问或不通的对联, 也不说破, 故意苦思冥想, 并且求皇帝开恩“ 再思三日”。这意思无非是让乾隆自己说。果然喜孜孜的皇帝说了出来, 于是大臣一片礼赞之声, 把个皇帝喜得不得了。。杨修犯的正是这禁忌, 你处处出尽风头, 那魏王还能英明得了吗? 这不是叫人赞扬你而冷落了主人么? 这是他必死的原因之一。第二, 事不要点破, 譬如鸡肋, 曹操正苦思于此, 不知如何解脱, 你捅穿这层薄纸, 就是羞辱了他。这是杨修死因之二。

古语云: 木秀于林, 风必催之; 堆出于岸, 流必湍之; 行高于人, 众必非之。又俗语曰: 人怕出名猪握壮。猪养壮了, 必定是一刀的结局; 人出名了, 必必定是一刀的结局; 人出名了, 必会招人侧目而视, 是惹祸的根由。那么, 欲名而又好喜, 岂非自揽世人的怨毒吗? 所以, 善于处世的人应该懂得在名利两字上瞻前而顾后, 适可而止, 有所节制。

屈是为了伸, 藏心本是蓄志。不屈不以伸展, 不藏心志从何来? 曾国藩的“ 藏锋” 表现在他与君与僚属的共同处事上, 这种藏锋来自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认, 来自一种儒释道文化的综合。一般谈曾国藩的思想往往只谈他所受到的儒家文化的影响,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研究过的人, 曾国藩对道家文化也情有所钟, 尤其是在他晚年。他终身都喜读《老子》, 对爱道家文化影响很深的苏轼软佩不已, 而且周敦颐帮朱熹也是儒道兼通的人物。在政治上、为人上, 曾国藩是一个儒家; 在军事上, 在养生上, 曾国藩又是一个道家。

在中国的古代哲学思想中, 道学思想是最机智、最富有辩证因素的一种。也是藏然的重要理论依据。道家的思想特别强调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互相对立与互相转化, 如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曾说:大道废, 有仁义; 慧智出, 有大伪; 六亲不和, 有孝慈; 国家昏乱, 有忠臣。

一国之君虽然是在万人之上, 但若要稳居万人之上, 必须先学会能安处万人之一; “ 江河所以能为百谷王者, 以其善下之, 是以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 必以其言下之; 其欲先民也, 必以其身后之。” 一个人要求名求利, 立功立德, 必须首先要从不求名利做起, 不能自恃有德, 处处表现自己, 唯恐失去“ 善” 字, 那实则就已失去了德、名。

老子还告诫世人: “ 不自见, 故明; 不自是; 故彰; 不自伐, 故有功; 不自矜, 故长。” 这句话的大意是, 一具人不自我表现, 反而显得与众不同; 一个人自以为是的人, 会超出众人; 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 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相反, “ 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 自夸者不长。”

在名利问题上, 最能体现“ 全生保真” 精神的历史人和大概应推范蠡了, 范蠡在助越王勾践灭吴之后, “ 以为大名之下, 难以久居, 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 难以处安”, 就激流勇退, 放弃了上将军之大名和“ 分国而有之” 的大利, 退稳于齐, 改名换姓, 耕于海畔, 手啼胼胝, 父子共力, 后居然“ 致产十万”, 受齐人之尊。范蠡虽居相安荣, 但又以为“ 久受尊名, 不祥, ”乃归相犯, 尽散其财, “ 闲行以去, 止于陶”, 从事耕畜, 经营商贾, 又致货累矩万, 真至老死于陶。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范蠡三徒”。范蠡之所以辞官退隐, 就是考虑到是要让尊名大利级自己带来家性命之忧。事实上他的考虑是有道理的。与他共扶勾践的文种就因不听范蠡规劝接受了越国的尊荣大名, 结果死以勾践手下, 说到底, 像顺宗、曹丕、范蠡这样的处理各位的方式,都是为了在形式上的放弃之后, 更永久地保有它。

“ 功成身退” 的思想在今天对许多人来讲已经不太灵验。它会使人失去积极的进取心, 从而满足于现状,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其槽粕之处。事实上, 这里提出的“ 功成身退” 信是一种退守策略, 是指一个人能把握住机会, 获得一定成功后, 见好就收。

老子的知足哲学也包括了“ 功成身退” 的思想。所谓“ 持而盈之, 不如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 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 自遗其咎。功遂身退, 天之道也。” 其含义为, 过分自满, 不如适可而止; 锋芒太露, 势难保长久; 金主满堂, 往往无法永远拥有; 富贵而骄奢,必定自取灭亡。而功成名就, 激流勇退, 将一切名利都抛开, 这样才合乎自然法则。因为无论名

或利, 在达到顶身之后, 都会走向其反面。曾国藩做人、治军、皆以藏锋为要, 也以此告诫属下, 因而得到属下的景仰。

身处顺境要藏锋, 身处逆境也要藏锋, 这才是聪明人所应***取的生活态度

悟经 曾国藩门下食客、幕僚之多, 实属罕见, 他能与其乐观交往, 广泛接触, 以保最终为其所用。曾国藩说: “ 网结天下,雀无所逃。”

四 曾国藩的灵悟心言:

从天上觅人来用

悟经秘告

万莫恃才, 万莫自是, 以谦存心, 以和接物, 凡百

■要静, 过犹不及, 不可生事。凡振作更张, 兴利除弊之举, 且下皆且可不必, 者

■志之■。———引自曾国藩《悟经》之四

不仅应名晓大厦非一木所能支撑, 大业需靠众人之智而成, 同时要在实际中积极结匀有识之才, 懂得“ 未发迹善交人” 的这个道理。曾国藩门下食客、幕僚之多, 实属罕见, 他能与其乐观交往, 广泛接触, 以保最终为其所用。曾国藩说: “ 网结天下, 雀无所逃。”

■ 悟经: 结交关系乃一生成败所系———曾国藩十分重视关系的结交, 为此他提炼出来“ 未发迹时善交人” 与“ 识人于未发迹之时” 等十二项“ 悟经礼哲”。

悟经 曾国藩说: 就像《西铭》所讲的“ 没有地方可以躲避, 只有等着被烹死,必须勇敢地承认现实, 又顺从事物之规律, 方能求得生存。”

五 曾国藩的明悟忠言:

“碰境, 有恒之志需之, 无恒之志迁之”

悟经秘告

窃意居今之世, 要认言逊妙。有过人之行, 而口不自明, 有高世之功, 而心不自居。乃为君子自厚之道。———引自曾国藩《悟经》之三

人的一生, 往往逆境居多而顺境较少, 对待逆境, 曾国藩认为, 首先是承认现实, 保存自己, 不做认为卵击石的无谓牺牲。对身守逆境时应守的道理, 曾国藩说: “ 就像《西铭》所讲的“ 没有地方可以躲避, 只有等丰被烹死, 必须勇敢地承认现实, 又顺从事物之规律, 方能求和生存。

■ 悟经: 始终有前冲的欲望———不让脚步盲目徘徊于迷芒之地, 是因心中有种动力。曾国藩主张保持这种潜然的态势连续的攻击。

曾国藩十分主张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进取的热情。他的这种观点是从长期的处世居官中总结出来的。积极的心态是力量之源, 是成功的推进器。这种说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很多人的条件极好, 却与成功总是无缘, 而另一些人却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赢得事业的成功, 考察起来, 尽管有许多其他条件, 但最后总是发现, 成功者总是那引进积极的人, 即那引进抱有梦想并且不安分的人。他们或许没有那些四平八稳者的老成, 但也没有他们的怠惰与消沉。事物的发展, 就是如此, 只有犯者能够进取, 也只有犯者能够成功。

曾国藩特别注重“ 坚挺其志”, 反复向其***们解说其说。他说: “ 以志帅人, 必成大事; 以心养身, 终为圣人。”他的这一感悟之言以作为原则遗留至今。

六 曾国藩的感悟诚言:

“内心不死, 求生才有底气”

悟经秘告

当日一时之见孟是, 凡事不可固执, 今见众论, 来■ 外远他们,反生疑畏之论。我自当另有所见,若不过如此谨慎些, 可以不必也。诚一日不死, 便有所争, 势也。———引自曾国藩《悟经》之一

人活于世, 势在争气, 即所谓“ 人争一口气”。有许多人皆因缺乏志气, 而一事无成。曾国藩特别注重“ 坚挺其志”, 反复向其***们解说其说。他说: “ 认志帅人, 必成大事; 以心养身, 终为圣人。” 他的这一感悟之言以作为家训遗留至今。

■ 悟经: “ 倔强” 之气———***都有好胜之心, 因为都有血气。一旦冲撞, 有人立即软如一块软面, 望天叹然。曾国藩的信条是: “ 男儿自立必有倔强之气”。

曾国藩虽是一介文弱书生, 身材精瘦, 一对三角眼, 看起来也不十分精神。但他性格倔强,意志坚强, 正如他自己所说“ 吾兄弟皆秉承母体甚多”。曾的母亲江氏, 性格倔强, 不像他的丈夫曾竹亭, 竹亭公在其父星冈公的声色俱厉之下, 往往“ 起敬起孝, 屏气扶墙, 踌躇徐进愉色如初”, 性格是相当儒弱的。对于长募, 曾国藩最佩服的是冈公和自己的母亲。两位长辈刚强的性格, 坚强的意志给他以很大影响。在曾获高这的仍然认为自己实不如祖父。他说: “ 国藩与国荃遂以微功列封疆而膺高爵, 而高年及见吾祖者, 咸谓吾兄弟威重智略, 不逮府君( 指星冈公)远甚。” 他甚至为祖父深深委屈, 认为: “ 王考府君威仪言论, 实有雄伟非常之概, 而终老山林,曾无奇遇重事, 一发其意。”

曾国藩曾经豪迈地说过: “ 故男儿自立, 必有倔强之气。” 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不容忍一个人去为盗为匪, 为娼为妓, 但我们能接受并欣赏一个人成功成名, 立德立言。晚年的曾国藩在自律方面, 力戒名利心和俗见, 足见功禄至极之危害。

七 曾国藩的反悟实言:

“声闻之关, 可恃而不可恃

悟经秘告

凡与爱民争利之端万不可行,图利必招祸矣, 而同亲正财公赋之出入又不可■ 誉让利与爱民。名安其经常汾, 自屐无事中乎之道也。故世纷繁杂, 吾心独守恒, 以养天年。———引自曾国藩《悟经》之七

对每个人而言, 名利心过切, 必将损害他的人生境界及身体。我们不容忍一个人去为盗为匪, 为娼为妓, 但我们能接受并欣赏一个人成功成名, 立德立言。这势必造成只知为盗为娼之害, 则不晓成名成名之危。晚年的曾国藩在自律方面, 力戒名利心和欲见, 足见功禄至极之危害。

■ 悟经: 功名不是最终的宝贝———人的权职越大, 功名之心越高, 也越易狂妄自大, 而此时失败也越多。

过去的科举时代, 一般士子的欲望, 便是读书做官, 升官发财, 将读书做官发财, 并成一件事, 殊少例外。或是曾国藩自人翰苑以后, 即立誓不发财, 《悟经》曰:自三十几以来, 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 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 故私心立誓, 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 予不食言。又说:

吾入入官以来, 即思为曾氏置一载田, 以赡救孟学公以下贫民; 为本境置义田, 以赡救二十四都贫民。不料世道日苦, 予之外境未裕, 无论为京官者目前不暇, 即使外放, 或为学政, 或为督抚, 而如上三江两湖之大水灾, 几于鸿嗷半天下, 为大官者, 更何廉俸之外, 多取分文乎? 是义田之愿, 恐终不能偿, 然予之定计, 苟仕宦所入, 每年除供奉堂上某旨外, 或稍有赢余, 吾断不肯买一亩田, 积一文钱, 必皆留为义田之用。

曾国藩的个人成功就是在于选择了维护大厦将倾的晚清将山的基础上取得的,也许这种选择并不高明, 并不足取, 但是却能说明他勉力支持, 外人横斡旋之能力。

八 曾国藩的醒悟坦言:

“适时则贵, 失时则损”

悟经秘告

无欲速, 无见小利。益经费无出, 砖石难办故不欲速, 为数百年之计, 必经坚实周到, 故不可见小利。“ 无欲速, 无则利” 于治学,论事, 治军皆可有用, 用之必有益处。———引自曾国藩《悟经》之五

事物的发展变化总附带一些先兆, 人生应善于见微知著, 洞察时局, 把握事情的态势, 从而抓住机遇, 重新抉择。曾国藩个人成功就是在于选择了维护大厦将倾的晚清将山的基础上取得的也许这种选择并不高明, 并不足取, 但是却能说明他勉力支持, 纵横斡旋之能力。

■ 悟经: 物穷则变, 自古然也———曾国藩虽崇尚理学但并不迂腐, 这样, 他成为了这代文化的积极倡导者。

应变是为了生存。曾国藩的处世之道, 实际上是一种灵活辩证的处世态度和方法。因此, 虽然他处世中勤于功名,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恪守仁义的宗旨未改, 而在做事为人的“ 形” 上却是一生三变。正是这“ 三变” 蕴含了人们对他的褒毁。但不管臬样, 没有这适时的“ 三变”, 便不会有他的更大成功和名声。

曾国藩一味鼓吹“ 一心向仁”、“ 仁者无敌”、“ 杀身成仁” 等思想, 在其所施的“ 仁政” 背后乃是无情的杀戳。不管历史怎样评判, 他居官高职之时的侧悟, “ 面前面后, 黑白二人” 不得不让人产生更多的深思。

九 曾国藩的侧悟觉言:

“同前面后, 黑白二人”

悟经秘告

人前人后不可同一语, 不可同日而语, 不可同人而语; 面前谓之白, 称“ 白” 人, 百后谓之思, 称“ 黑” 人, 欲通达事理, 须做

“ 黑”“ 白” 二人。———引自曾国藩《悟经》之六

曾国藩以儒家***自居, 对儒家思想也推崇倍至。在封建官场上的曾国藩一味鼓吹“ 一心向仁”、“ 仁者无敌”、“ 杀身成仁” 等思想, 在共所施为的“ 仁政” 背后乃是无情的杀戮。总之, 不管历史怎样评判认“ 仁” 著称的曾国藩, 我们仍对他居***职之时的侧悟, “ 面前面后, 黑白二人” 不得不让人产生更多的深思。

■ 悟经: “ 义” 不长存——— 官场老道的曾国藩当然不会一切以“ 义” 气用事, 他其实内心仍然清楚, “ 义” 当讲不当用, 世无常存之“ 义”。

对于义, 孔孟二圣都有精辟的论述。孔子主张重义轻利, “ 君子喻于义, 小人喻于利”。孟子则在也子思想的基础上更明确地提出了“ 舍生取义”。封建官场之中, 谁翥想让人以为自己是“ 重义” 的“ 君子”, 以便在斗争中添一分胜算, 以“ 重义” 之师伐“ 不义” 的异己, 师出有名, 自然旗开得胜。曾国藩曾言: “ 利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欲得而兼之, 则行***义之道也。”

一味败退, 势必造成敌方的乘虚而入。曾国藩为儒将, 也是军事家, 他认为, 较量会有胜负, 如若佯进实退, 明进暗退, 则便可悄然退身, 保全自己。

十 曾国藩的定悟变言:

“侧脸观无风景处”

悟经秘告

但凡谓之人者, 请取出良心来办事, 金银不如性命颜面要紧, 只此两句粗俗之语, 能行, 诸凡保己身协当也, 若不能此, 便批示千百言锦绣文章, 又有何益?———引自曾国藩《悟经》之五

人活于世, 讲求保面, 尤其是男子丈夫。因而更当懂得当退则退, 再谋良策的道理。这其中的“ 迅” 字, 便有其一定的讲求。一味败退, 势必造成敌高的乘虚而入。曾国藩为儒将, 也是军事家, 他认为, 较量会有胜负, 如若伴进实退, 明进暗退, 则便可情怨退身, 保全自己。

■ 悟经: 进退的步伐

———明进暗退, 悄然隐身。以他人之势, 全自己之事, 且不露破绽, 这便是曾国藩的进退步伐。曾国藩对进退之道别有体悟。他说: 身当时任, 首先应是造就自己进取的资本。如何造就,那就是靠一种坚忍和执著, 用知识和学问来武装自己的心灵。

卢象升为什么战死了?

蒋介石不仅为这场运动制定了思想纲领,还亲自出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简称文复会)会长。 他说:“中华文化之基础,一为***;故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其始也,固在‘***亲其亲,长其长’,且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二为民主;故日:‘民为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乃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三为科学,此即正德、利用、厚生之道,故孔子以为政之急者,莫大于使民富且寿。而致富且寿道,则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耳。余笃信***、民主、科学乃三民主义思想之本质,亦即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基石也。”

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有经有权,有常有变。孔孟荀所称道的三代礼乐文化,内圣与外王之道是统一的。但到宋明理学之后,二者渐趋分离,使儒学仅仅成为一种心性修养功夫。孙中山先生以革命先行者的胆识和气魄,勾勒出了孔子以仁爱为哲学基础,以大同为社会理想的新形象,为儒学在现代的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但是,作为其政治纲领的三民主义,最初只是三个十分具体的目标(驱除鞑虏;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缺少理论的超越性。稍后,将它们定义为民有(of the people)、民治(by the people)、民享(for the people),则又完全失去了中华文化自身的特征。

蒋介石的这一段讲话的意义即在于,在孙氏的三民主义思想框架里,把东方和西方的文化精华整合到一起,从而将张之洞“中体西用”的文化展模式落实为贯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思想纲领。蒋氏据此纲领,提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基本路线是“守经知常,创新应变”,表明复兴不是复古,一方面要发扬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吸收外来文化之积极因素。它的前途是“吸收中西文化的精髓,融合一种新型的第三种文化。” 由蒋氏亲自挂帅,党政要员担纲的文复会从“发扬***道德,培养法治观念,促进生产建设”三个层面展开工作。这里的***道德较之“三纲五常”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包括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孙中山尝谓,“有道德始有国家,有道德始成世界。”文复会秘书长谷凤翔则说,“要健全社会,必须以孝弟仁爱的精神维护家庭伦常关系”,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精神建设互助尽已的大同社会。所谓“促进生产建设”,也不只是单纯经济发展,而是指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即“实施充分就业,做到均富安和”。至于“培养法治观念”,主要是指促进社会由“训政”向“***”的过渡。 尽管***建设表现为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重头戏,但实际并不表现为“运动”形式的民生主义经济实践,才是这一运动更为本质的内容。 同是儒教资本主义,在日本,儒学是作为一种社会***,在民间促成了东方式的管理文化的形成;在台湾,却是通过三民主义而被最高当局当作社会发展的价值标准,自觉追求“东方式现代化”。这自然要“先立乎其大者”。在运动的领导者乃至孙中山先生看来,“大者”就是中庸之德,以大同社会为终极目标的民生主义经济。

中国历史上没有个体本位的自由主义传统。“均富安和”的文化理想决定了执政当局必然在市场经济的生产和分配过程扮演某种解色,来发挥协调和均衡的作用,而不可能象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所鼓吹的那样,放纵个人行为,相信物竞天择即可自然而然形成合理的制度格局。台湾官方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政策是根据民生主义而制定的,是***性自由经济”。所谓自由,是指允许民营经济的自由发展;所谓***则是指公营经济以社会责任为动作轴心,二者公私相协互补,共同促进。从均富安和的社会发展目标出发,对自由的民营经济并不完全放任。当局一方面节制个人资本,防止两极分化,一方面又平均地权,使“耕者有其田”。有学者将此民生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及社会主义经济进行对照,认为:资本主义偏于个体和自由,社会主义偏于群体和公平,民生主义则同时兼顾二者。换言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这背反之二律的问题上,民生主义是取其中道,超越了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

这种思想有着传统文化的背景依托。《易传·系辞》谓:“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及万民。”“富民”与“教民”是***的本分和义务。孙中山从“正德、利用、厚生”的人文主义出发,提出中国实业之开发应分两路进行:1)个人企业;2)国家经营。他特别强调,“要完全解决民生问题,不但要解决生产问题,分配问题也是要同时注意的”。毫无疑问,孙氏“实业***”中的“分配社会化”,必须以相当规模之分营经济的存在为前提。1958年,台湾分营企业产值为全部工业产值的50%。随着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这个比率逐渐下降,但是在70年代降至20%左右时,便稳定下来

蒋介石认为,“政治的内容,综合起来讲,就不外国计民生四个字”。但他并没据此即认为政治家即等于经济管理之专门人才。傅高义注意到,从表面上讲,***中央常务委员会是经济政策的最高决策机关。但在实际上,1949年后的几十年中,一部分受到技术训练的官员们被赋予极大的权力,指导工业的发展。在台湾经济起飞的年代,台湾的44位最高层经济***官员中,有43位是大学毕业;其中52%在美国取得学位,9%在欧洲取得学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官员中工程师的比例较经济学家为高。因为民生主义并不崇拜市场,而注重社会系统工程的协调,强调***在获得科技成果,为重点项目分配资金和指导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因此,有研究者将尹仲容、李国鼎这样的专家比作传统的儒家谋士。

正是由于这种儒家谋士的存在,才使***投资中公营事业的高投资比率得到维持,才使台湾经济的民生主义性质得到组织上的保证。在石油危机和世界范围内经济衰退的1***4年和1***5年,台湾经济大幅下跌,外贸出现巨额逆差。但十分注重协调就业增长率与收入增长率关系的台湾决策机构并没象一般资主本义国家那样,用裁减员工的手段以保证收入的增长,也没有通过压低工资以维持充分就业,而是通过由******取财政与金融措施,动用公营经济力量,保证老百姓在困难时期亦能争取就业率与收入的同步增加。

改革开放后,大陆主流典籍和辞书都以肯定的态度作诠释:“台湾当局开展的《中华文化复兴运动》实际结果是关注和思考中华历史文化作的行为,运动促进了台湾同胞越来越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与前途。”台湾文化人在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工作上是付出努力的,至少强调了一个完整的中国是不能分割的。 文复会设有众多专门机构,各司其职,如学术出版促进委员会负责整理出版古代思想典籍,向年轻一代普及学术精华。负责***道德之发扬工作的是国民生活辅导委员会。1967年,文复会即发起了“复兴中华文化青年实践运动,”制定出“青年生活规范”三十条。“规范”包括通则、食、衣、住、行五大部分,斟古酌今,均是按照可行性原则,以培养健全优秀的国民为目的。此后,文复会又制定了“国民生活须知”,对全体国民在食、衣、住、行、育、乐诸日常生活方面出了基本要求。1***0年,经过修订的“国民礼仪范例”正式颁行,把对青年的培养目标扩展为全社会的生活理想。

重视教育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台湾当局对教育实行经费保证和法律保证。1969年,义务教育从六年延长至九年。这不仅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同时也有助于中国文化在社会生根。孙中山认为语文教育是统一国家,团结民族的重要工具。蒋介石亦指示“国文是一国文化的根基,无论学习文科和理科的学生,都要特别注意”。亡国先亡史。日据时期,台湾的学校禁读中国史,光复以后,台湾教育部门为增强民族认同,培养民族自信心,坚持以“民族教育”和“道德教育”为重的政策,自小学至大专院校,均讲授《生活与***》、《中国文化基本教材》及《国民思想》等课程,冀使中国文化和道德“得以生根阐扬”。 台湾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后,1986年文复会又通过“现代国民生活纲要”,指出文化复兴运动推行的目标是;“提升现代化的国民素质,建立现代化的幸福家庭,缔造现代化的社会国家”。针对工商社会物质主义对人的精神生活的侵蚀,这场“现代国民生活运动”重点推行孝弟、勤俭、礼节、秩序与整洁诸德日,希望借此使人们确立生活准则,注意身心修持,重视家庭***,增进社会和谐。尤其是希望能通过发扬孝道,由孝亲而推广为爱人,以至于爱国爱民族,“使世界人类认识我们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鼓舞群伦,相与为善”。

著名社会学家金耀基先生指出:“中国文化传统之落根处在家,中国文化复兴之着力处亦必在家”。工商社会使人与人的关系日趋理性化,人文***日渐稀缺。东方式的现代社会应该具有经济与***二元合一的特征。文复会将蒋介石去世的四月定为“教孝月”,以促进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和谐,民族的团结,堪称为中华文化培根固本之举。文复会的具体措施有评选孝行楷模、编印《孝行传真》、鼓励三代同堂制度,建宗祠修族谱等等。八十年代,又会同教育部门推出了“加强家庭教育的五年***”。

当局重孝,确有“推此孝顺之心,扩大为民族感情,为民族尽大孝”的考虑和作用,但同时也包含有移孝作忠,为专制党国寻求社会基础的动机。在体制上,******与其它专制国家的差别只在程度上。但从其五十年代以来的实践看,却属于亨廷顿所谓的新权威主义,亦即传统文化所谓的贤人政治。从二个角度可以对这种新权威主义表示理解。其一是台岛孤悬海外,需要某种权威维持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其二是在现代化进程中极易发生的“发展病”,诸如通货膨胀、失业、分配不公和社会脱序等,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机构加以预防克服,为现代化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保障。

历史上的姜维是怎么一个人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卢象升率部在巨鹿贾庄被清军包围,高起潜拥兵不救,终因弹尽粮绝,战死疆场,年仅三十九岁。

卢象升,字建斗,又字斗瞻、介瞻,号九台,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人。明末杰出将领。自崇祯六年起,参与镇压李自成等农民军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总理河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后升任兵部侍郎,再迁兵部左侍郎,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

崇祯七年(1634年),击溃张献忠农民军。崇祯八年(1635年),击败高迎祥、李自成农民军。崇祯十一年(1638年),担任兵部尚书,力主抗清,守卫京师,连战皆捷,反被太监高起潜陷害,免去尚书职务,以侍郎视事。

扩展资料:

抗清斗争

卢象升少年时爱读兵书,喜习骑射。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后任大名知府。崇祯二年(1629年),后金军入关,兵逼京师(今北京),他募兵万人入卫。次年,进右参政,受命整治大名(今属河北)、广平(今河北永年)、顺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备,所部号称“天雄军”。

崇祯六年(1632年)起,参与镇压高迎祥、李自成等部农民起义军,直至崇祯九年(1636年)九月出任总督宣大、山西军务兼理粮饷,练兵御清。

十一年冬,清军三路大举南攻,卢象升主张坚决抵御,率诸将分道出击,与清军战于庆都、真定(今河北望都、正定)等地。因握有兵权的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杨嗣昌一意主和,事事掣肘,使卢象升屡战失利。但他誓死决战,激励将士奋杀。

百度百科-卢象升

表示孝心的句子

姜维(202-264年),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蜀汉大将军。少年时和母亲住在一起,喜欢儒家***郑玄的学说。因为父亲姜冏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

评价

后世对于姜维的评价,颇具争议。有史学家认为他出兵无度,导致国力疲弊,间接使蜀汉亡国;有另一些学者认为并不尽然。

蜀汉丞相诸葛亮:“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又说:“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此人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当遣诣宫,觐见主上。”

魏国司徒钟会:“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又说:“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太初不能胜也。”[7]

蜀汉官员郤正后在西晋官至太守,著论评论姜维,称:“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5](“位居上将之重位,处于群臣之首。屋宅院舍简陋,没有多余资财和妾室,家中没有声乐之物,穿衣、出行、日用及饮食上也有节制,薪水也都随手用光;姜维之所以这样,并非刻意表现清廉高尚,而是满足于这样的待遇,没有多余奢求。常人誉成毁败,扶高抑下,都认为姜维投降于蜀,最后死无葬身之地和家族灭亡是失败作为,而不复探索其他方面,这有异于春秋褒贬人物之本义。像姜维这样好学不倦,清廉朴素,节俭简约,可说是一时之模范。”)

东晋孙盛对姜维评价很差:“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于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于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8](“士大夫虽然有百种德行,做万种不一样作业,但忠孝义节是百行中最重要品德。姜维求功名于魏室,而外奔蜀汉,徇私利而违背主君,不可谓‘忠’;为不被杀死,舍弃年老母亲,不可谓‘孝’;加害于昔日祖国,不可谓‘义’;国亡而不死难,不可谓‘节’;且没有德政而驱驰疲累人民以逞强,身负抵御外侮之任务而使国土失守,不可谓‘智勇’。这六样美德,姜维一项也没有。实在有魏之叛臣,灭亡蜀汉之乱相,而说他一时仪表。纵使姜维好读书而节俭,岂不和强盗富贵了,才伪善之道理一样?”)

但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则不同意孙盛之批评:“臣松之以为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钟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于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闇哉!”[5](“孙盛对姜维的评价,不敢认同,姜维守剑阁,钟会寸不能进,早有退兵的想法,蜀本可保全,但邓艾行险计,兵进绵竹,大败诸葛瞻,成都自行投降。若姜维回师成都,必被前后夹击,如果这就批评姜维守备绵竹不力,不能保住蜀国,并没有道理,及后钟会谋反,企图尽杀魏将,并授大权与姜维,若魏将皆死,姜维杀钟会以复国之计大有可能成功,计谋胆量可称为奇,虽然最后失败,但却不能说姜维只是庸才一名,若当年田单复齐国不成,我们又要说田单只是庸人一名?”)

《傅子》:“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9]

陈寿于《三国志》中评论,称:“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10]

世说新语》:“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7]

清代史学家王鸣盛赞姜维“赤心千载如生”[11]。

近代史学家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中分析:“……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二十九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统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袆;后十年是姜维。蒋琬、费袆手里,都不甚出兵伐魏。姜维屡次想大举,费袆总裁制他,不肯多给他兵马。费袆死后,姜维做事才得放手些,然而亦无大功,而自己国里,反因此而有些疲弊。当时很有反对他的人。后来读史的人,亦有以蜀之亡归咎于姜维的用兵的,其实亦不尽然。”[12]又云:“从魏齐王芳之立,至高贵乡公的被弑,其间共计二十一年,即系入三国后之第二十一年至第四十一年,正是魏国多事之秋,蜀汉若要北伐,其机会断在此间,而其机会又是愈早愈妙,因为愈早则魏国的政局愈不安定。然此中强半的时间,都在蒋琬、费袆秉政之日,到姜维掌握兵权,已经失之太晚了。所以把蜀国的灭亡,归咎到姜维,实在是冤枉的。倒是蒋琬、费袆,应当负较大的责任。”[13]

曾任陈布雷秘书及台湾政治大学教授之蒋君章,钦敬姜维“明辨忠奸”、“移孝作忠”、“好学不倦”,从不灰心奋斗,“即在无可奈何中,他还是想办法达到光复社稷”,奋斗精神,值得佩服。

220字的孝敬老人的文章

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2、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3、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5、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6、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

7、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8、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

9、要用希望孩子对待你的方式去对待父母

10、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

11、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12、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13、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14、母爱乃世界上最伟大的势力。

15、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16、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

17、丑恶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儿女那样可怕。

18、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9、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20、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21、一个天生自然的人爱他的孩子,一个有教养的人定爱他的父母。

2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3、内睦者,家道昌。

24、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25、大孝终身慕父母。

26、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

27、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

28、长幼有序。

29、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恶的人。

30、祭而丰不如养之厚;悔之晚何若谨于前。

31、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

32、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33、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

34、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35、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36、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

37、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

38、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39、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40、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41、母爱胜于万爱。

42、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43、***入则孝,出则弟。意思是:少年***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

44、成为母亲之后,女性美像一朵盛开的鲜花焕发出全部的力量和美。

45、尊重他人的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46、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间谷。天地虽广大,难容忤逆族。

47、父母者,人之本也。

48、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

49、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50、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51、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52、重情轻物,厚养薄葬。

53、母亲在家事事顺。

54、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55、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56、我们为孩子的美丽和幸福感到极大的欢乐,这欢乐使我们的心灵博大到躯壳难以容纳的程度。

57、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58、我看见过挨饿的孩子。我看见过母亲和妻子们的悲痛。我痛恨战争。

59、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60、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61、就是在我们母亲的膝上,我们获得了我们的最高尚最真诚和最远大的理想,但是里面很少有任何金钱。

62、家贫出孝子,国乱识忠臣。

63、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穷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要有礼貌

64、黄昏,你把清晨驱散的一切收集回来;羊群归棚,孩子回到母亲身边。

65、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66、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

67、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68、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6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70、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

71、凡为父母的,莫不爱其子。

72、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7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4、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75、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

76、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

77、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

78、老年人犹如历史和戏剧,可供我们生活的参考。

79、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80、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

81、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82、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83、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84、诗书立业,孝悌做人。

85、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

86、孝子不谀其亲,忠臣不谄其君,臣子之盛也。

87、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88、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89、贤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恶之不可移。

90、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91、家庭的基础无疑是父母对其新生儿女具有特殊的情感。

92、礼者,断长续短,损有余,益不足,达爱敬之文,而滋成行义之美也。

9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感恩孩子孝心的句子大全

1、生活因为懂得感激而精彩,爱情因为懂得感激而美丽,人生因为懂得感激而幸福,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真心祝福你感恩节快乐!

2、衷心地祝愿你在新的一年里,所有的期待都能出现,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

3、感谢那些关心我的朋友们,是你们让我知道我们彼此从未分开过,也是你们让我知道友谊是什么,对于你们的关心我不胜感激!

4、展开一张叫情感的纸,提起一支叫感激的笔,写写给我生命的父母,写写给我知识的老师,写写给我友谊的同学,写写我一颗热忱,感恩的心。

5、天上飘散的雨露滋润了干枯的大地,人间流转的关爱温暖了无数的心灵,人海中的你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爱,在这感恩的日子里祝你开心快乐!

6、人在困难的时候,一点点帮助都弥足珍贵;人在顺利的时候,一点点喜悦都让人陶醉;人在寂寞的时候,一小条都可以读到整夜不睡!谢谢你!

7、怀感恩之心,将爱传承。

8、用点滴的心去品味生活,用感恩的心去环视周遭。

9、我愿化作南飞的大雁,在飞过的天空中留下感激得痕迹,我愿化作大海中的鲸鱼,在波涛汹涌的浪花中留下对你的谢意。

10、感谢你的关怀,感谢你的帮助,感谢你对我做的一切,请接受我的祝愿,祝你健康幸福。

篇二

1、人生的路上感谢你为我遮风挡雨,情感的路上感谢你对我宽容包含,生活的路上感谢你对我的温暖呵护,感恩节的日子里献上我最真的谢意!

2、曾经坎坷的道路因你而变得平坦,曾经忧郁的人生因你而变得灿烂,曾经冷漠的我因你而懂得了温情,今天是感恩节,发自内心的向你说声谢谢!

3、大路走尽还有小路,只要不停地走,就有数不尽的风光。

4、如果我是诗人,我要用最美的语言表达对你的感谢,如果我是歌者,我要用最激昂的旋律为你祝福,感恩节快乐,我的朋友。

5、春暖花开,春回燕来。我寄清风入君怀:和平无价,爱心永在。千帆竞发展风***。小康在望,龙腾四海。宏伟蓝图写豪迈。

6、人,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接纳别人,也要学会认识自己。

7、你心底坦荡善良,呵护着我善感柔弱的心灵;你待人宽容真诚,谅解着我幼稚任性的举动;你态度亲切温和,融化着我冰冷淡漠的外表;你精神乐观向上,开导着我悲观厌世的思想!亲爱,真心真意谢谢你!

8、在忙碌交织的岁月里我会永远珍惜这份友情,轻轻地道一声,却道不尽心中的万语千言,只愿的帖子,捎去我衷心地祝福,我的空间因你而美丽,感谢一路上有你!

9、我用最真的心谱写了一首感恩的旋律,伴随着朗朗夜空中闪烁的星光整夜为你祈祷,祝愿天下所有爱我的人一生平安。

10、难忘您慈爱的微笑,常想您鼓励的眼神,牢记您谆谆的教诲,铭刻您无微不至的关心。亲爱的老师,发条短信祝您天天开心!

关于孝心的句子

关于孝心的句子

一、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二、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三、孝心是太阳,给人温暖;孝心是大山,给人依靠;孝心是水晶,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四、变为传统,世界将更美好。你会发现,自己很美,老人很美;你会知道,孝敬是满足,付出是快乐。选择孝敬老人吧!行动就是证明!

五、夫孝者,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

六、父母之间的严重争吵,往往是造成孩子神经错乱的原因,因此我们应该极力避免这种争吵。

七、孝道,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应该扩大范围了。也许真的要我们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是大了点,听起来也觉得十分困难,但是整个民族养育了你,你是应该尽孝的;是许多许多的人给了你一个爱的世界,所以你也是应该尽孝的;是一切的生灵给了你一个美丽的生存空间,所以你也应该尽孝的。

八、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九、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十、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十一、孝莫辞劳,转眼便为人父母;善勿望报,回头但看你儿孙。

十二、有人医治老人,千金散尽;有人赡养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为先;有人恪守一闯孝义生死关。有人选择善待老人,有人选择拒绝赡老。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

十三、真不公平,原谅青年人寻欢作乐,却禁止老年人追求享受。

十四、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十五、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公姑得一孝妇,胜如得一孝子;妇之孝不如导孙以为孝,孙能敬亲者,祖父得一孝孙,又增一辈孝子。

十六、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十七、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

十八、孝心,也许是一双袜子,或是一双摆放整齐的拖鞋,或是一个吻,或是一个微笑,或许是一桌为父母烧的菜,或是下雨时及时来到的那把伞,甚至可以是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温馨的祝福。

十九、在所有的人性品德当中,孝心是第一位,因为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没有我们的现在,所以说我们要拥有孝心,拥有孝心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二十、中国之道以孝为先,为君子者必懂孝,虽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可父母含辛茹苦的将你养大,孝顺他们是我们的基本品德,今生能成为一家人是前世修来的,珍惜现在,珍惜眼前人。

二十一、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你,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

二十二、孝子爱日孝子慈孙孝子顺孙孝子贤孙衣冠枭獍移孝为忠移孝作忠迎门请盗

二十三、割股疗亲割股之心割骨疗亲鸡骨支床老莱娱亲母慈子孝逆臣贼子逆子贼臣

二十四、互相赠送礼物的家庭习惯有助于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诚挚的友谊。其主要意义并不在于礼物的本身,而在于对亲人的关心,在于希望感谢亲人的关心。

二十五、那些博得了自己子女的热爱和尊敬的父亲和母亲是非常幸福的。

二十六、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

二十七、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二十八、孝心是什么?孝心就如童心未泯的孩子嘴下溜出给父母的半粒糖,亲切而又纯真。孝心是什么?孝心就如一杯回报父母的美酒,温馨而又甜美。孝心是什么?孝心就如心灵盛开的鲜花,它比大自然盛开的更为持久永恒,永远散发着清香。

二十九、孝心是春雨,润物细无声;孝心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孝心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三十、你,一个不愿失去人格,一个不甘平庸,不会腐蚀的你,就做个清纯无比的你,捧上如雪的孝心干净漂亮,抛开一切污秽,所有自私,学会孝敬老人,善待老人。

三十一、孝心是人间的美德。孝心是中国的美德。孝心是世界的美德。

三十二、父母所想做的事,我依照着去做;

三十三、不论我现在是怎样,或希望将来能怎样,都亏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亲。

三十四、孝心是一缕和煦的阳光,能消融凝结在人们心头的坚冰;孝心是一股轻柔的春风能把炎热带出干渴的心灵;孝心是一颗***,能让每一片心的土地四季常绿。

三十五、孝心是慎,朝夕伺候莫厌烦;孝心是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心是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三十六、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三十七、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三十八、雄鹰,就选择敬老;如果你是沙鸥,就懂得赡养;如果你是麻雀,就会自觉服侍长辈;如果你是一个人,就更应该懂得尊敬长辈,孝敬老人。

三十九、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四十、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交接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四十一、孟子曰:\***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四十二、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隐藏他们的一切快乐烦恼和恐惧。

四十三、孝心是一句温馨的话语,揉搓父母疲惫的心;孝心是一把亲切的唠叨,分担父母的痛楚;孝心是一首暖暖的小曲,解释父母的情怀。

四十四、披麻带索披麻带孝求忠出孝入孝出弟入孝出悌扇席温枕扇枕温衾扇枕温席

四十五、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四十六、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四十七、孝。不需要做出多么惊天动地的事;孝。也不需要说出多么感人的话语;孝。更不需要送出多么昂贵的礼物。他们只需要一个感恩他们的心。只要心里面有他们,爱他们。他们就会感到非常的满足。

四十八、我们中国人几千年以来都是以孝为先。***规上也说过: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快;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褥。

四十九、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孝却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地跟不上历史的步伐。虽然每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不乏至孝之人的身影,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孝已渐渐地游走到了主流之外,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五十、孝心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心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心是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往事;孝心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接的链条,一旦断链,永无连接。

五十一、先意承指先意承志先意希旨鸮鸟生翼小受大走孝思不匮孝悌力田孝悌忠信

五十二、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五十三、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五十四、孝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所追求的美德,古人曾教导我们百事孝为先意思是教导我们所有善事中孝是最重要的,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讨厌的东西,要谨慎的为他们去掉。

五十五、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五十六、父母所牵挂的人,我亲近厚待他。

五十七、令儿女们养成一种勤勉的习惯,胜于留给他们一大笔的财产。

五十八、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用行动传达孝的信息,让我们用行动将中华民族的这种美德传承下去;同学们,让我们用行动,为孝撑起一片新的蓝天,我们的孝心,绝不能被时代的潮流所冲走;我们的孝心,只能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坚固!

五十九、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就是教育我们要尽到做子女的责任,好好的孝敬父母,不要成为后人耻笑的对象。

六十、孝顺是什么?孝顺是太阳,给人带来温暖;孝顺是大山,给人带来依靠;孝顺是宝石,是一笔财富。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屹立在世界东方的一张名片。百善孝为先这句不知流传了多久的谚语,至今仍被人们所津津颂道。正如孟子所说的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充分说明了孝顺的重要性。

六十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就是母亲的呼唤。

六十二、孝心是,孝心是捶不完的背,孝心是一句真挚的话,孝心是一杯喝不尽的茶。

六十三、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六十四、大孝无痕。有一种爱,很小。孝,无须惊天动地,无须甜言蜜语,小处著精神,微处见真情,爱在细微处,一杯水一张相一个电话一个叮咛便是生活里点滴爱的流淌孝,贵在恒,敬茶九九茶意浓,理发廿载情更醇,爱像溪水绵绵不绝,不管四季变迁时空更迭,孝心当如空际月亮,将淡淡清辉洒向父母,生生不息!

描写孝心的句子

1、夫孝者,百行之冠,众善之始也。

2、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

3、首孝弟,次谨信。

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

5、孝子事亲,不可使其亲有冷淡心,烦恼心,惊怖心,愁闷心,难言心,愧恨心。

6、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

7、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8、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9、仁爱和***都先自家中开始。

10、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11、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爱国主义则是放大了的孝心。

12、一个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倾倒了一座博物馆。

13、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

14、父亲,应该是一个气度宽大的朋友。

15、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16、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

17、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18、建立和巩固家庭的力量是爱情,是父亲和母亲父亲和孩子母亲和孩子相互之间的忠诚的纯真的爱情。

19、智慧之子使父亲欢乐,愚昧之子使母亲蒙羞。

2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21、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22、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苦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23、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

24、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25、百善孝为先,万恶*为首。

26、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27、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

28、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29、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30、慈母的心灵早在怀孕的时候就同婴儿交织在一起了。

31、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

3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33、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34、爷娘惜儿女,好比长江水。

35、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36、天下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看不起自己的家。

37、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38、没有和平的家庭,就没有和平的社会。

39、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

40、母羊要是听不见她自己小羊的啼声,她决不会回答一头小牛的叫喊。

41、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42、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界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坚强正直。

43、一个高尚的人,如果有一个像他自己一样的儿子,其乐一定不亚于他自己生命的延续。

44、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45、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46、忤逆不孝矣,三世果报然。

47、***入则孝,出则弟。

48、再没有什么能比人的母亲更为伟大。

49、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

50、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

51、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52、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53、深恩未报惭为子,浅薄不消羞作人。

54、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55、母子之情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情感。

56、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57、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5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59、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60、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61、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62、子孝父心宽。

63、亲人不睦家必败。

64、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欢笑,就是使父母认识统一能得到巩固的伟大精神动力。

65、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

66、慈乌尚反哺,羔羊犹跪足。人不孝其亲,不如草与木。

67、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

6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69、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70、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

71、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72、谁拒绝父母对自己的训导,谁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机会。

73、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

74、有的儿女使我们感到此生不虚,有的儿女为我们留下了终身遗憾。

75、母亲的安宁和幸福取决于她的孩子们。母亲的幸福要靠孩子少年儿童去创造。

76、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

77、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母亲伤心,无论他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78、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79、事亲以敬,美过三牲。

80、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81、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8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83、父母天地心,大小无厚薄。

84、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85、重情轻物,厚养薄葬。

86、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87、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88、母亲,我祝福您,因为您知道怎样把您的儿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他将在人生的战斗中获得胜利。

89、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9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91、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92、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

93、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1.亲情是一个人善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

《新三字经》里有一句:能温席,小黄香,爱父母,意深长。其中提到的小黄香是汉代湖北省一位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他九岁时,不幸丧母,小小年纪便懂得孝敬父亲。每当夏天炎热时,他就把父亲睡的枕席扇凉,赶走蚊子,放好帐子,让父亲能睡的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席冰冷如铁,他就先睡在父亲的床席上,用自己的体温把被子暖热,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小黄香不仅以孝心闻名,而且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最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吮着母亲的乳汁离开襁褓;揪着父母的心迈开人生的第一步;在甜甜的儿歌声中入睡,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成长;灾灾病病使父母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读书升学费花去父母多少心血;立业成家铺垫着父母多少艰辛。可以说,父母为养育自己的儿女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这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应该有爱,那么首先爱自己的父母,其次才能谈到爱他人,爱集体,爱社会,爱祖国……孝敬父母,不但要很好地承担对父母应尽的赡养义务,而且要尽心尽力满足父母在精神生活,感情方面的需求。特别对年迈的父母,更要精心照顾,耐心安慰。就说现在城市里的大多数老人,虽然儿孙满堂,在生活上不愁吃穿,不缺钱花,但是孩子以为工作的缘故几乎都不在身边,平时恐怕很少见面,所以,在他们的感情上最渴望的是能与所有的亲人团聚。不是有首歌中唱道:“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求子女为家做多大贡献,只求个平平安安,团团圆圆”。所以将来不管我们走到哪里,都要记着爸爸、妈妈;而且更要趁现在在他们身边的时候,多孝敬他们。

2.传统孝道之现代转换

中国传统***道德中十分强调反映亲子***关系以及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孝道”, 认为其是儒家***道德之首, 是几千年来为社会普遍宣扬、普遍奉

行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从效果上看, 孝是一种管理手段, 它将礼法的外在约束与道德的内在约束相统一, 为“修齐治平”的目的服务。在当前我们进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之家庭美德建设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 种种事实表明, 传统孝道仍有保留和发扬光大的价值, 实现其现代转换势在必然。 一传统孝道荡漾着二重性的色彩。正是这一色彩使得传统孝道历经各个朝代、各种意识形态而不衰,使得对它的批判继承发掘成为可能。它既表现了人民大众敬老养老的优良道德传统, 又被统治阶级所利用, 作为欺骗、愚弄人民大众的精神***。首先, 从道德范畴上看, 孝具有二重性。在阶级社会里, 任何一种道德范畴或道德行为准则的提出, 都有它的阶级利益基础。正如恩格斯说的:“一切以往的道德归根到底都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 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当然我们在强调道德的阶级性时, 并不否定道德具有全民性的成分和因素。道德不可能只具有阶级性而无全民性; 或相反, 只具有全民性而无阶级性。这是由道德的最深层本质决定的。一切阶级社会的道德都是具体的阶级意义与一般意义的统一, 孝亦不例外。从阶级意义上看孝。例如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即所谓孝, 就是不要违背“周礼”。这是具有明显的阶级性的, 完全压抑了子女的进取精神与创造能力, 是对子女自我意识和人身价值的根本否定。如果今天再提倡“无违”, 显然不合时宜。又如子曰:“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在经济横向发展的今日社会, 不可能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的人都已是社会的人,而不只是家庭的人。他们不仅要对父母尽责, 更要对国家尽责。再如封建社会某些孝子典型的树立,包含着许多愚昧残忍的东西, 背离了人的正常心理,在社会上培植起一股愚孝的风气, 带有浓厚的宗法性、阶级性。诸如此类, 均属概念的特殊意义, 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等级性, 成为压抑青年人之独立性、创造性的工具, 是传统孝道发展的异化状态。首先从一般意义上看孝。传统孝道中包含着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内容, 即其不仅仅适用于一个社会、一个阶级或一个时代。例如传统孝道中的养亲、尊亲、敬亲思想不论哪个阶级、哪个时代都需要。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演讲中说:“现在世界中最文明的国家, 讲到孝字, 还没有像中国讲得这么完全。所以孝字更是不能不要的。”***同志在1959年回故乡韶山时曾深有感慨地说:“***人是唯物

主义者, 不信神鬼。但生我者父母, 这还是要讲的”。又如“陆绩怀橘以孝母”、“李密陈情报母”等折射其对父母恭敬有加, 眷爱情深。再如木兰代父戍边等, 则反映了奋不顾身救父辈于危难的孝行, 千百年来为人们所颂扬。如此等等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仍有裨益,我们要创造性地加以继承发扬。

其次, 从孝的功能与作用上看, 亦具有二重性。一方面, 封建孝道体现了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关系的地主阶级道德原则, 是为封建专制服务的。自西汉始, 统治阶级就把孝道扩大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以孝治天下, 形成系统的孝道。不仅认为“君子之事亲孝, 故忠可移于君。”即所谓移孝作忠, 忠孝合一,而且提出“三纲”即“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归纲”。在宋明时期有所谓“天下无不是底父母”,“天下无不是底君主”。君臣、父子、夫妇之间完全是一种统治与服从的关系, 毫无原初平等、民主意味。这是封建等级制度强化在***道德关系上的反映, 把忠君、孝亲引向愚忠愚孝的歧路。传统孝道成为统治阶级捍卫本阶级利益的道德武器, 成为麻痹劳动人民的精神***。然而我们又必须看到, 孝作为一种家庭或社会***规范, 其功能与作用有值得肯定的东西。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只有家庭稳定才会社会安定, 而孝道在维系、稳定家庭方面具有任何其它道德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植根于亲子间的血缘亲情, 不仅调节父子关系, 也调节兄弟关系, 成为维系家庭的凝聚力。传统孝道还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推己及人的社会之爱, 提倡关心和爱护全社会的老人。这对于培养人民大众的群体意识、责任意识, 稳定社会秩序, 治理国家等有着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我们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对传统孝道做出正确评价, 并使之古为今用。

二孝敬父母, 是人类相生相养的自然情感。从以上传统孝道的二重性分析可知, 传统孝道既有糟粕, 又有予以保留并且发扬光大的价值。我们既不能沿袭传统孝道来进行现代家庭美德建设, 也不能割断家庭***发展的历史凭空去创造什么新规范, 而要既深入批判、坚决破除封建宗法制、等级制的内容, 又继承发扬、充分利用中华民族尊老敬长等优良传统,使传统孝道创造性地转换为社会主义的新型孝道。具体说来:第一、批判继承传统孝道养亲的合理内核, 让赡养父母成为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养亲是传统孝道的基本内容之一, 是子女对父母的物质赡养。赡养父母, 早在西周就是孝的主要因

素。《尚书·酒诰》中周公说:“姝土嗣尔股肱, 纯其艺黍稷, 奔走事厥长上。肇牵车牛远服贾用, 孝养厥父母。”指出为养父母, 应尽力农事、商务活动。孔子把养亲作为庶人的重要孝道, 指出:“用人之道, 分地之利, 谨身节用, 以养父母, 此庶人之孝也。”而且要求“事父母, 能竭其力”,“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孟子也把物质上侍奉父母作为孝的重要内容。在他看来,“惰其四肢, 不顾父母之养, 一不孝也; 博奕好饮酒, 不顾父母之养, 二不孝也; 好货财, 私妻子, 不顾父母之养, 三不孝也”。扬弃古之养亲其维护宗法制度的目的, 养亲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要根据时代需要赋予其新内涵, 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一些家庭中, 有的成年子女以反对封建为借口, 虐待父母, 遗弃父母, 这是极端错误的。封建社会曾把赡养父母涂上一些神秘色彩,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剥去“孝”字上的虚伪的外衣, 发扬亲子间真诚的爱。谢觉哉同志在《爱父母》一文中曾尖锐地指出:“必须严厉地斥责那些把反封建反资产阶级思想做不养父母借口的人是无良心和***。要告诉青年们: 侍奉父母不是封建, 不是资产阶级思想, 而是人类的美德。”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时至今日, 养亲不仅成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家庭美德, 更是每个公民应尽义务。第二, 尊亲敬亲, 让父母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传统美德强调必养且敬, 认为作为子女, 不仅要给父母以衣食供奉的物质之爱, 更要给之以尊重、关怀使其心情愉快的精神之爱。“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不敬, 何以别乎?”[2]赡养父母和尊重父母是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 二者缺一不可。对待父母, 只敬不养不为敬, 只养不敬伤其心。孔子认为要以敬的态度赡养父母, 关心父母的健康, 以敬爱的心情和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父母。其学生曾参进一步发挥老师敬亲的观点, 指出“孝有三, 大孝尊亲,其次弗辱, 其下能养。”敬亲是子女对父母的内心感情的自然流露, 体现了人的文明和教养程度, 是孝道中比养要求更高的一种孝行, 随着当前我国现代家庭格局的核心化、小型化发展趋势, 以及空巢家庭的日益增多, 养老敬老问题更加突出。敬亲并非顺亲。敬和顺看似一字之差, 却反映了两个时代不同的道德观念。虽然传统孝道也并非不辨是非而被动地一味依从, 主张父子有争君臣有争,“事父母, 几谏”, 然而“见志不从”, 也只能“又敬而不违”,“劳而无怨”而已。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子女无条件地顺从父母意志仍成为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可动摇的法则, 违背之即为不敬不孝。这应

该说是中国道德传统中的糟粕。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父( 母) 子( 女) 关系亦不例外。我们今天讲尊亲敬亲是以平等为前提的, 相互尊重, 彼此信任。作为晚辈, 不是绝对服从长辈意志, 而是尊重他们的人格, 尊重他们的感情。一位83 岁老人在手记中这样写道:“晚辈和长辈之间, 真正的赠予机会似乎不多, 却每天都有。这种赠予可能只是一句和善的话语, 或者是一封问候的信函。但最重要的是将自己的真诚融汇进去。”社会主义社***提倡的正是这种注重情感性的新型孝道, 与偏重角色性、权威性的传统孝道有着根本差异。为人子者不仅要在物质上自愿地赡养父母, 更应注意精神上的赡养, 给予父母更多的关心和敬重, 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慰藉与满足。第三、树立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和为父母争光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孝道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义务, 而且还要求他们要立德、立言、立功, 以达到“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的目的。显亲扬亲、光宗耀祖是传统孝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子女们跻身仕途, 努力求取功名, 以承父志, 实现父母亲对儿女的殷切希望, 从而为父母祖宗争得荣誉, 进而张扬父母、祖宗的生命。传统孝道认为孝虽自小家( 庭) 始, 却不能于小家( 庭) 终, 而要进一步扩展到整个国家。尽孝忠君被视为封建社会男子的最高德行。孝道在中国封建社会具有超出家庭***范畴的广泛社会和政治意义。今天重新审视“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及移为忠等, 固然不可否认其带有功利色彩的尊老敬宗观念,及“以孝治天下”以至塑造孝忠于君的顺民从而保证封建王朝安然无恙的目的, 但是它把对父母的爱同对国家的忠相统一, 主张一个人要在社会上建功立业, 为社会做贡献, 这是值得我们继承的。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子女必须为父母争光, 但能否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是其能否为父母争光的关键, 也是孝与不孝的标准。我们反对借孝敬之名而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行为, 也反对借为国家为集体之名不赡养父母、甚至虐待父母的行为。养亲、尊老敬老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 也不单纯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而是社会主义家庭领域中的公德, 是全体公民应尽的义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成年子女应自觉树立起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和为父母添光彩相统一的道德价值观。这也是社会主义社***要大力提倡的新型孝道。第四、实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的和

谐统一在封建社会中, 所谓孝子, 必须遵守所有的封建道德; 同样地, 今天的孝子也毫不例外地要遵守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道德, 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机地统一起来。一般说来, 一个从小在家庭中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人会比较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会比较容易地培养起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一个人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逐步提高的社会公德水平, 以及在长期职业生涯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又会为其全面履行家庭美德奠定坚实的基础。难以设想, 一个置社会公德于不顾者, 一个毫无职业道德的***者, 在家会是一个尽心尽力养亲尊亲的孝子。反之也难以设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养不敬的人会尊重别人, 会遵守社会公德, 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尽管社会公德, 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存在差别与矛盾, 但应力争达到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

三 孝敬父母是全球性的永恒的主题。邓颖超同志在《尊老敬贤是时代的风尚》一文中说:“古往今来,那些尊老敬贤、爱老养老的贤人君子, 为世人所传颂, 成为道德的楷模。今天我们不仅要继承这些优良传统, 而且应该发扬光大, 从而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让全社会的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批判继承传统孝道, 倡导孝敬父母, 对调节代际关系, 实现家庭和睦, 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第一、倡导孝敬父母不是怀古倒退, 而是对封建传统孝道的扬弃由于传统孝道的许多内容悖逆人性, 违反历史进步的规律, 扼的独立人格与自由意志, 因此自“五四”以来遭到许多青年知识分子的强烈批判, 这是进步的表现。但是在批判过程中又把孝的合理部份给否定了。例如已故学术界老前辈杨伯峻先生就对《孝经》***取了全面否定的态度, 认为这部书内容陈腐、文字简陋, 实在不值得一读。这与“左”的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有人惯于把孝与封建社会联在一起, 把孝与封建混为一谈, 视孝为一切愚味落后的根源。这就造成了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以为倡导孝即是复辟封建专制制度,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固然学术界一度视孝为禁区, 不少人怕抓辫子、打棍子、戴帽子而不敢涉足, 但铸成民族性格的孝道思想并不因此而窒息。它作为人类的***道德, 会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 只不过会因历史的发展、变迁而相应地在内容上有所增减, 但敬亲尊亲的思想永远不会变。今天提倡的“孝”, 是对传统的扬弃和超越, 它是建立在父( 母) 子( 女) 人格平等前提下子女对父母的道德责任, 是现代家庭中调节父( 母) 子( 女) 关系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也是老人们得以安享天伦之乐的***保障。第二、倡导孝敬父母, 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必要的,目前, 中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一点四五亿, 超过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一, 且每年以百分之三点三的速度增长。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权威性预测,到2025 年, 中国老年人口将占世界老年人口总数的1/5, 居世界之首。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 新旧体制交替。尽管社会养老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不断发展, 然而, 市场经济的波动性以及新体制的不稳定性使社会养老将难以取代家庭养老, 预计在今后半世纪, 家庭养老将继续发挥作用。尤其在农村, 依靠家庭养老更是老年保障的重要形式。赡养、尊敬自己的父母, 而且推己及人, 关心和爱护全社会的老人,大力发展老年人社会保障事业, 这是每个青年人必须回答的试卷, 也将有效地解决目前家庭美德建设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有效地解决中国进入老年化社会面临的社会问题。第三、倡导孝敬父母, 是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建设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当然也还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表现在亲子关系上, 随着社会的发展, 家庭的变化, 传统孝道中的许多积极因素遭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与破坏, 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扭曲现象, 如长幼地位颠倒, 小辈依赖父辈,“养儿不防老”等。这些现象与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相悖, 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对立。虽为少数, 却不仅使做长辈的感到精神上的痛苦, 使不少家庭缺少友爱和睦的气氛, 也破坏了社会风气。鉴于此, 在***取法律手段的同时, 还要从道德观念出发, 大力弘扬孝敬父母的美德。“孝”有能力把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家庭精神文明水平提高了, 必然能进一步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改观, 从而进一步切实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看, 大力弘扬孝敬父母并用法律把“孝”这一传统美德肯定下来, 培养敬老爱老的良好风尚, 建立平等、文明、和谐的现代家庭关系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秩序道德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反过来, 它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为养亲敬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另一方面, 敬老爱老风气盛行又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秩序。一个孝子, 他不仅要遵守家庭美德, 而且要遵守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 把为祖国效力、为人民服务与为父母添光彩相统一。试想, 一个社会诸如此类的孝子多了, 整个民族的道德素质也就提高了, 从而带来社会环境的安定祥和、社会秩序的稳定。这必然能够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