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敌取胜_因敌示形,以智取胜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18 0
  1. 《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的主要原则
  2. 以待敌之可胜:再把握赢的机会?——摘自《善战者说》
  3. 敌的组词是什么

孙子兵法》虚实篇原文

 作者:孙武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因敌取胜_因敌示形,以智取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

 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孙子说:凡先到战地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战地而仓碎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

 能使敌人自己来上钩的,是以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以各种方法阻碍的结果。所以,敌人休整得好,能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给养充分,能设法使它饥饿;敌军驻扎安稳,能够使它移动。

 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行动要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行军千里而不疲困的,是因为行进在没有敌人及其没有设防的地区。进攻必然得手的,是因为攻击敌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往的地方;防守必然巩固的,是因为扼守敌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

 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怎样防守;善于防御的,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

 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出一点声息。这样,就能主宰敌人的命运。

 前进时,敌人无法抵御的,是因为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及的,是因为退得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所以,我若求战,敌人即使坚守深沟高垒,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由于进攻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若不想交战,即使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和我交战,是因为我设法改变了敌人的进攻方向。

 所以,用示形的办法欺骗敌人,诱使其暴露企图,而自己不露形迹,使敌人捉摸不定,就能够做到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我军兵力集中于一处,敌人兵力分散于十处,我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未与我军直接交战的敌人就少了。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使敌人不知道:不知道,它就要处处防备;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这样,我所直接攻击的敌人就不多了。

 所以,注意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左翼,右翼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右翼,左翼的兵力就薄弱;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敌人兵力所以少,是由于处处防备的结果;我方兵力所以多,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结果。

 能预料同敌“交战的地点,能预料同敌人交战的时间,就是跋涉千里也可同敌人交战,如果既不能预料交战的地点,又下能预料交战的日期,就会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何况远到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

 依我分析,越国的兵虽多,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又有什么补益呢?

 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军虽多,也可以使具无法用全部力量与我交战。

 所以要认真分析判断,以求明了敌人作战***的优劣长短;挑动敌人,以求了解其行动的规律;示形诱敌,以求摸清其所处地形的有利与不利;进行战斗侦察,以求探明敌人***的虚实强弱。

 所以,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到极妙的程度,能使人们看不出一点形迹,看不出一点形迹,即使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探明我方的虚实,即使很高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来。

 根据敌情而取胜,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来。人们只知道我是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老一套的方法,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困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用兵的规律就像自然现象一样,“五行”相生相克,四季依次交替,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缺有圆,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注释

 趋战:趋,快步而行。趋战,仓促应战。

 致人而不致于人:致,招致。人,这里指“敌人”。致人,招致敌人,可引申为调动敌人。致于人,被敌人所调动。致人而不致于人,能调动敌人而自己却不被敌人所调动。

 出其所不趋:出,指出兵。出其所不趋,我军出击的地方是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

 趋其所不意:我军奔袭之处,出乎敌方意料之处。

 微乎:微,微妙。乎,语气词。

 为敌之司命:司命,命运的主宰。为敌之司命,能主宰敌军,指挥敌军。

 冲其虚:冲,冲击。虚,空虚,这里指防守薄弱。冲其虚,冲击敌军防守空虚的地方。

 画地而守:画,界线。画地,画出界线,画地而守,据地而守。

 吾所与之地不可知:所与战,指我军将要与敌军作战。不可知,之敌军不可知。敌所备者多,备,准备,指兵力防备。

 备前则后寡:用兵力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便少了。使人备己:使别人防备自己,使敌人防备我军。

 千里而会战:奔赴千里与敌军交战。

 越人之兵虽多:越人之兵,指越国的军队。孙武曾被吴王任命为将,当时吴国与越国正在争雄。所以他说越人之兵虽多。

 奚益于胜败:奚,为何。益,益处。

 策之而知得失之计:策,策算。得失之计,指敌方计谋的得与失。

 形兵之极:形兵,伪装示形于敌之兵。极,极点。形兵之极,我军伪装示形于敌军达到了最佳状态。

 应行于无穷:应,适应。形,形势,这里可指“敌情”。应行于无穷,战术应适用敌情的变化无穷。

 夫兵形象水:用兵的规律就像水流的规律一样。

 兵无常势:用兵打仗,没有一成不变的态势。

 日有短长,月有生死:一年之中的白天有的长,有的短;月亮在一月之中也有盈有亏。

《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的主要原则

夫兵形如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的解释:

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困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此句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

《孙子兵法·虚实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本篇主要是讲,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扩展资料: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孙子兵法·虚实篇

以待敌之可胜:再把握赢的机会?——摘自《善战者说》

《孙子兵法》第六篇《虚实》的主要原则

?

《虚实》篇是《孙子兵法》的第六篇,主要论述的是集中兵力,打击敌人弱点,虚实的本质是聚焦原理。全篇分为四章,第一章讲以利和害来调动敌人,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二章讲集中兵力,以实击虚,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第三章讲主动试探敌人以知虚实。第四章讲兵无常势,因敌制胜(如图1所示)。

图1 《虚实》篇的主要原则

《虚实》论述的是力的作用点,本质是聚焦原理。在凸透镜引燃火柴的例子中,只有阳光,也就是只有力量,火柴不会被点燃。有了阳光,通过凸透镜将阳光聚焦来增加能量,也就是阳光方向集中,也不能把火柴点燃。有了阳光,通过凸透镜将阳光的方向集中,并且将作用点作用于火柴头,才能将火柴点燃。而将阳光通过凸透镜作用于作火柴头就是聚焦原理,虚实篇论述的就是聚焦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虚实的本质是聚焦原理

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力有三要素,分别为大小F,方向α和作用点,三者都能改变力的作用效果。不断的增加阳光的强度,即相当于增加力的大小F,可以将火柴点燃;不增加阳光强度,通过巨型凸透镜来集中阳光,也可以将火柴点燃;不增加阳光,也不用巨型凸透镜,将阳光的作用点聚焦于火柴头,也可以将火柴点燃,所以力的三要素都能改变力的作用效果。

《孙子兵法》的《军形》篇对应的是力F的大小,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来改变成果,其原则为以多胜少,即以镒称铢。《兵势》篇论述的是力在不同方向上产生的成果不同,奇袭方向产生的成果最大,原则为出奇制胜,即以正合,以奇胜。《虚实篇》论述的是力的作用点不同产生的成果不同,将力聚焦于敌人的虚,即打击敌人的弱点,产生的成果最大,即冲其虚也(如图3所示)。

图3 力的三要素与《孙子兵法》

《战争论》战略四原则的第二条原则是:尽可能集中兵力在准备作决定性打击的点上。这条原则就是论述力的作用点的,本质也是聚焦原理。管理学家杰克?特劳特熟读《战争论》,将这条原则引入营销学,创立了定位理论。

第一章讲以利和害来调动敌人,致人而不致于人。

原文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译文孙子说:先到战场等待敌人的就安逸,后到战场奔走应战的就疲劳。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调动。能使敌自动进到我预定地域的,是用小利引诱它,使敌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制造困难阻止它。所以敌军休息得好,能够设法使它疲劳;敌军粮食充足,能够设法使它饥饿;敌军驻扎安稳,能够设法使它移动。进军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行动要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

详解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先到战场安逸,后到战场疲劳,先到者可以以逸待劳,打击敌人,为了可以使自己先到,那么就要能调动敌人,即致人而不致于人(如图4所示)。

图4 致人而不致于人

我能调动敌人,就能使得我方先到,以逸待劳。使用什么来调动敌人呢?使用利和害来调动敌人,利益是敌人行动的动力,害处是敌人行动的阻力,二者的合外力决定了行动这个成果,所以通过调整给予敌人的利益和害处,就能达到调动敌人行动这个目的。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这句话的意思是进军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行动要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这句话也可以使用物理学的“合外力决定成果”来解释,我方力量是我方获得成果的动力,敌人力量是我方阻力,二者合外力决定我方成果大小,敌人无法救援和意料不到的地方,敌人的力量最小,这样合外力最大,我方可以获得的成果最大(如图5所示)。

图5 合外力决定成果

第二章讲集中兵力,以实击虚,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

原文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

译文行军千里而不疲困的,是因为行进在没有敌人设防的地区。进攻必然得手的,是因为攻击敌人没有防守的地方;防守必然稳固的,是因为扼守敌人所不进攻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怎样防守;善于防御的,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出一点声息。所以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前进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是因为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退却而使敌人无法追及的,是因为退得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所以,我若求战,敌人即使坚守高垒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由于进攻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若不想交战,即使画地而守,敌人也无法和我交战,是因为我诱使敌人背离了的它要进攻的方向。能察明敌人情况而不让敌人察明我军情况,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了。我军兵力集中于一处,敌人兵力分散于十处,我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与我军直接交战的敌人就少了。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使敌人不知道:不知道,它就要处处防备;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我军所要进攻的敌人就少了。所以,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边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到处都防备,就到处兵力部弱。兵力劣势是因为去防备敌人;兵力优势是因为使敌人防备我军。能预料同敌交战的地点,能预料同敌人交战的时间,就是跋涉千里也可同敌人交战,如果既不能预料交战的地点,又下能预料交战的日期,就会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何况远到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

详解本章是《虚实》篇的核心,主要讲集中兵力,以实击虚,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其中以实击虚就是以优势兵力打击敌人的弱点,从广义动量定理Fαt=MV的角度来说,决定成果MV大小的有力量F、方向α、作用点和时间t这四个要素,而“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这句话主要论述的就是作用点这个要素,打击敌人的弱点越关键,我方取得的成果越大(如图6所示)。

图6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

我方会有强点和弱点,敌方也会有强点和弱点,按照波士顿矩阵分析,就会得到四种情况,分别为我实敌实,以实击实;我虚敌实,以虚击实;我实敌虚,以实击虚;我虚敌虚,以虚击虚。以实击实和以虚击虚这两种情况,敌我胜负可能差不多;以虚击实,则我方必败;以实击虚,则我方胜利,所以以实击虚是我方所要追求的情况,而以虚击实是我方必须避免的情况(如图7所示)。

图7 波士顿矩阵与虚实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必攻也。这几句话都可以使用“合外力决定成果”来解释,我方的力量是我方获得成果的动力,敌人的力量是我方获得成果的阻力,二者的合外力决定我方获得的成果。行千里不劳,攻而必取和守而必固都是因为敌人的在这个方向上的力量小,从而合外力大,成果就大。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前进而使政人不能抵御的,是因为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这句话是本篇的核心内容,打击敌人的虚,也就是打击敌人的弱点。下一章的试探敌虚实四法就是为了找到敌人的实和虚,然后避实击虚。

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及的,是因为退得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退却时要快速,否则很容易被打败,因为退却时的目标是退却而不是战斗,士兵和将领都处于退却状态,而不是战斗状态,这时的军队战斗力不强。

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攻其必救,使得敌人不得不与我战斗。围魏救赵就是攻敌必救。战国时(公元前353年),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田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力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乘其疲惫,于中途大败魏军,遂解赵围。

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乖指背离,改变敌人的方向。通过利益和害处来驱使敌人改变方向。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能察明敌人情况而不让敌人察明我军情况,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了。察明敌情有很多方法,比如本篇的试探虚实四法,《行军》篇中的相敌32法和《用间》篇的五种间谍法等。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方集中兵力,敌人分散兵力,然后我方以集中的兵力打击敌人分散的兵力,就是以实击虚。如果我方集中兵力打击敌方的集中兵力,那么就是以实击实,胜负可能性各半。英国战略***李德·哈特在《战略论:间接路线》中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原则是“集中自己的力量对付敌人的弱点”,自己集中兵力是容易做到的,问题是如何打击到敌人的弱点。李德?哈特给出的方法是首先分散自己的兵力来吸引敌人分散他的兵力,然后集中自己的兵力打击敌人分散的兵力,也就是打击敌人的弱点。他在书中写道:“所有的战争原则,都可以用一个名词来表达,这就是‘集中’。但是,说得更准确些,还是要把它的范围稍微扩大一点,就叫做‘集中自己的力量对付敌人的弱点’。为了真正使用这条原则,还须进一步作些解释:要想达到‘集中自己的力量对付敌人的弱点’这个目的,就要使敌人分散他们的兵力,这样才能造成一种形势,通过分散用兵而取得局部性的效果。于是便形成两个相继行动的程序:首先自己分散,引起敌人方面分散,然后才是自己集中。所以,下一步的任何行动都是上一步行动的结果,而真正的集中即为有***分散的后果。这样,我们就有了一条基本原则。只要对它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就能防止冒犯一个主要的,而且是最普遍的错误。这个错误指的是给敌人提供行动自由的机会,使他们有时间集中兵力来对抗你的集中。”

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敌人的兵力就越分散,我方就可以集中兵力,进行各个击破。在军事上,单线式的防御是防御效果很差的防御方式,主要就是因为分散了自己的兵力。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不知道敌人从哪进行进攻,那么自己就会分散兵力进行防御,而分散兵力之后,敌人就可以使用它的集中兵力攻击你的分散,从而导致你来不及集中自己的兵力来对抗它的集中。

第三章讲主动试探敌人以知虚实。

原文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译文依我分析,越国的兵虽多,对于决定战争的胜败又有什么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军虽多,也可以使其无法用全部力量与我交战。所以要筹算一下计谋,来分析得失利害;激动一下敌军,来了解敌人的动静规律;侦察一下情况,来了解哪里有利哪里不利;进行一下小战,来了解敌人哪方面优势哪方面劣势。所以伪装佯动做到最好的地步,就看不出形迹。看不出形迹,即便有深藏的间谍也窥察不到我方的虚实,聪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来。适应敌情而取胜,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来。人们只知道我是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老一套的方法,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详解本章讲通过试探四方法来以知敌人虚实,并且通过伪装佯动防止敌人知道我的虚实(如图8所示)。

图8 试探敌人以知虚实

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这句话的意思是使得敌人无法有效参加战斗,那么即使敌人兵力多,敌人也会失败。这是一个绝对兵力和相对兵力的问题,也是全局战场和局部战场的问题,或者说战略和战术问题。敌人绝对兵力多,在全局战场上,我方就不和敌人产生主力决战,这样我方就不会失败。在局部战场上,我方可以通过集中兵力,在局部战场上获得兵力对比优势,进而获得局部战场的胜利。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这是试探敌人虚实的四种方法,还有相敌32法和间谍等方式,也可以探知敌人虚实。探知敌人虚实是为了集中兵力进行打击。

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这几句话是通过伪装佯动的方法来防止敌人探知我方虚实。敌人不能探知我方虚实,就不能打击到我方的弱点。通过诡诈和间谍的方法,也可以使得敌人不能探知我方虚实。

第四章讲兵无常势,因敌制胜。

原文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译文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因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用兵的规律就像自然现象一样,“五行”相生相克,四季依次交替,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缺有圆,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详解本章讲并无常势,所以要因敌不同的势***用不同的方法,达到因敌制胜的目的。比如士兵在一天之中的气势也会不同,要根据敌人的势***取合适的方法。《军争》篇写道:“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兵无常势,从一天的情况来看,就可以分为锐、惰和归三种势态,这也就是兵无常势,我方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也就是兵因敌而制胜,按照敌人的态势,选择合适的方式,然后获得胜利(如图9所示)。

图9 兵因敌而制胜

《虚实》篇的虚实论述的是力的作用点,作用点不同产生的成果不同,所以要集中力量作用于关键的作用点,这样才能产生最大的成果,其本质是聚焦原理。

摘自《可以量化的军事学》

图 10 《可以量化的军事学》全书结构

?

使用物理学分析经济学、管理学和军事学,让它们从艺术变为科学!可量化研究网站: ***.kelianghua***

敌的组词是什么

要想在竞争中取胜,两个要素很关键:一是自身的实力,二是出手的机会。二者缺一不可。

实力取决于自己,机会却要取决于对手。对手不给你机会,你就没有赢的可能。

博弈论有一个基本原理:在博弈中,一方的行动能否成功,是以对手的行动为条件的,并不存在独立的最佳战略选择。你的行动方案是否最佳,取决于对手是否选择了对你有利的方案。

用孙子的话说,就是“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所以除了“先为不可胜”,你还要“以待敌之可胜”,等待对手给你机会。

利德尔·哈特曾经说:“在战争过程中,正是敌人的严重错误才最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换言之,战争中那些决定性胜利的背后,往往是因为对手犯了致命的错误。

魏国的邓艾率领他的大军行走在七百里阴平小道上的时候,蜀军的精锐却在剑门关方向与钟会对峙。

当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的时候,却在关键时刻下达了停止向诺曼底增援的命令。

当多国部队准备以“左勾拳”从沙特方向发起真正的攻势的时候,萨达姆的共和国卫队却主要部署在科威特境内。

企业竞争也是这样。商业史和战争史有一个相似的现象,就是竞争者之所以取得了漂亮的胜利,往往是因为对手给予了很好的“配合”。

互联网战场上一个经典的例子,是2008—2010年之间,阿里巴巴反击百度推出“有啊”的战役。

百度当之无愧是中国领先的搜索公司,在中国“百度”甚至成了搜索的代名词,百度的最大优势就是它的搜索能力。

一直以来,阿里最担心的就是百度会做购物搜索。同样是搜索公司,谷歌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市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谷歌在美国通过购物搜索,垄断了商品搜索的流量,从而在美国形成了“谷歌+第三方电商”这样一种生态。美国的电商很难独立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它们的流量很大程度上是由谷歌分发的。

当时中国电商业务正在快速增长,如果百度借鉴谷歌的模式,凭借其强大的搜索技术介入购物搜索领域,淘宝这样的平台,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淘宝的最终命运,或许就会像美国同行一样了。

阿里自己也承认,百度一旦通过购物搜索强行打入电商领域,阿里是挡不住的。

然而最关键的时刻,百度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百度没有做购物搜索,而是仿照淘宝,推出了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有啊。为了尽快做成有啊,百度还开始大量地从淘宝挖人。

阿里顿时大喜过望:百度不利用自己在搜索领域的强大优势做购物搜索,却东施效颦,去做自己不懂的电商平台,这是在向阿里的优势发起直接的进攻。

关键时刻,百度却走出了一记昏着。

阿里果断地利用百度犯错的宝贵机会,反手一击:一方面切断了百度的爬虫,使得百度再也无法抓取淘宝上的商品信息,从而封死了百度做购物搜索的可能,消费者在淘宝购物从此就只能到淘宝上进行购物搜索;另一方面,利用雅虎并购的“3721”团队的搜索技术,发展出了自己的购物搜索。

于是,阿里在搜索这关键的一仗大胜百度,并由此奠定了在电商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百度的有啊,命运则完全相反,成了一个失败的象征。你听说过有啊吗?你用过有啊吗?

竞争就像下棋一样,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尤其是致命的战略性错误,往往就会使竞争格局发生不可挽回的逆转。在商业史上,这样的错误其实一点儿也不少见。

当小松制作所将挑战的目标对准行业的领袖卡特彼勒时,卡特彼勒却认为它的对手主要是它所熟悉的美国国内公司,包括国际收割机公司和约翰迪尔公司。

当佳能在复印机市场攻城略地的时候,施乐却将目光集中于它的美国对手IBM和柯达。而IBM公司因为低估了个人计算机的市场潜力,苹果公司得以迅速起飞。

苹果也犯过错误。当年苹果开发的操作系统非常漂亮实用,然而乔布斯拒绝授权其他硬件公司一起使用。如果苹果这样做了,或许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微软就没有机会了,毕竟苹果的系统看起来比微软要好得多。

对于微软来说好运不断,IBM的错误又给了它一个机会:IBM在最终委托微软开发操作系统时,选择的是授权的方式,而不是直接买断。

比尔·盖茨后来分析说,IBM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没有预料到后来操作系统的需求量会那么大,以为授权会比买断划算。

“那绝对是他们犯下的一个错误。”比尔·盖茨后来不无得意地说。

微软的操作系统因此可以卖给所有的电脑生产商,成为行业的标准,并借助个人电脑行业的爆发式发展,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就建立了近乎垄断的行业地位。

到20世纪90年代初,麻雀变凤凰的微软和IBM终于翻脸。两家企业一分手,微软即推出了著名的Windows系统,从此成为IBM名副其实的头号挑战者。

导致竞争者和企业不断犯错误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人性的弱点。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企业往往会高估自己对市场的控制,尤其是那些自以为成功的企业。

竞争者也往往因此看不清楚真正的竞争格局,给对手或潜在的对手留下太多的市场机会。

这样的错误我们可以列出一大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可口可乐判断,美国本土市场已经成熟并饱和,因此将注意力放在海外市场的开拓上,减少了对美国本土市场的投入。

这就给了百事可乐极好的机会。等到可口可乐清醒过来的时候,百事可乐已经成为与它并驾齐驱的对手。

日本汽车打入美国市场的时候,美国三大汽车品牌不屑一顾,然而等到它们清醒过来的时候,日本汽车已经长驱直入,打入了其内地市场。

当年的微波炉大战中,格兰仕靠着残酷的价格造就了其霸主地位。但是梁昭贤接任董事长后,十分渴望格兰仕能够摆脱“价格屠夫”的形象,宣布格兰仕要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品牌”的战略转移,要从价格战转为打价值战。

格兰仕改走高端的决定,给了竞争对手以喘息的机会。事实上,在格兰仕连续多年价格战的打击下,海尔、三星等家电品牌于2005年纷纷退出微波炉市场,就连最强硬的对手LG也决定退出低端市场。

美的的何享健曾经感叹:“如果微波炉再这么亏下去,美的就不要做了。”这无疑是准备给格兰仕让出巨大的市场空间。

然而,就在这一年,格兰仕决定部分放弃价格战,美的所面临的生存压力顿时大为减轻。本来要退出微波炉市场的美的,由此一举摆脱了亏损的局面,成为格兰仕的巨大威胁,其在国内市场的份额直追格兰仕。

阿里巴巴也犯过类似的错误。淘宝分离出淘宝商城,进而升级为天猫之后,阿里越来越将重心放到天猫,老淘宝越来越变成鸡肋一般的存在。

这就给了拼多多一个横空出世的机会。尽管清醒过来的阿里开始全方位地对拼多多进行阻击,但拼多多还是在飞快地抢夺电商的市场。

商场上有一个基本的规律:大的公司只要不犯战略性的错误,就不会轻易失去市场的主导地位。对于挑战者来说,在对手无懈可击的情况下盲目进攻,往往只能是以卵击石,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然而没有不犯错误的企业。再优秀的企业也会出现昏着,总是会给挑战者留下翻盘的机会。

在智能手机市场上,与苹果、三星相比,华为毫无疑问是后来者。苹果和三星在中国市场一度处于无敌的状态,而华为手机曾经被认为是一个笑话。

然而,华为智能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到2019年是40%;三星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则从2013年的20%,变成今天的不到1%,三星在中国已经沦为手机市场的小众参与者。

在全球市场,华为手机在2020年4月取三星,成为行业第一。

华为为什么这么短的时间内逆袭成功?三星为什么在中国市场溃不成军?

华为的成功,一方面来自华为在技术和品牌方面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则是三星在中国市场上所犯的致命错误给华为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三星给华为送的一个机会,当然是你肯定非常熟悉的三星旗舰机的爆炸***。2016—2017年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了近百起三星Galaxy Note7手机因电池自燃而引发的爆炸***。2018年,三星新款手机Galaxy Note9再次发生电池爆炸。爆炸***极大地影响了三星在中国的品牌形象。

不幸的是,三星接下来又送了华为一个机会。这就是爆炸门以后,三星在全世界范围内召回问题手机,但唯独在中国,三星以电池供应商不同为理由拒绝召回。

这一公关上的失误,对于三星中国真是雪上加霜,对于华为这样的对手来说则是雪中送炭。

从根本上来说,三星的溃败,还是源于其在华市场的错误策略。

三星进入中国的时候,市场定位聚焦于中高端市场,处于利润最丰厚的金字塔高端。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三星自动让出了中低端市场,而这是中国市场最大的一块。

华为正是利用三星的这一失误迅速崛起的。华为等中国品牌轻松从中低端市场切入,迅速在这一市场站稳了脚跟,随后凭借性能和价格的优势,开始向三星所在的高端市场发起猛烈的进攻。

三星也试图在中低端市场扳回局面,推出主打性价比的A系列手机,然而大势已去。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层次早已大大提高,在这一市场上华为等中国品牌的优势也已经不可撼动,三星徒然给中国消费者留下“低配高价”的印象,早已没有任何的竞争优势可言。

或许正是鉴于三星的教训,任正非反复强调,华为不能放弃低端市场,他说:“我们争夺高端市场的同时,千万不要把低端市场丢了。我们现在是‘顶尖’战略,聚焦全力往前攻。我很担心一点,‘脑袋’钻进去了,‘***’还露在外面。如果低端产品让别人占据了市场,有可能就培育了潜在的竞争对手,将来高端市场也受影响。华为就是从低端聚集了能量,才进入高端的,别人怎么不能重复走我们的道路呢?”

在竞争环境中,你的竞争对手可能比你自己还要了解你。所有的对手都在等待你犯错。

只要你犯了错误,你的对手就绝对不会放过你。因为你犯错的时候,正是对手打败你的最好机会。

用孙子的话说,这是“胜于易胜”“胜已败者”。

所以竞争的一个重要法则是:首先自己不要犯重大的战略性错误,同时要等待对手犯错误的机会,并巧妙地制造对手犯错误的机会。一旦这样的机会出现,就要迅速抓住机会,以绝对优势发动凌厉的攻势,全力以赴,打开局面。

敌的组词是敌对、仇敌等。

敌人、所向无敌、天敌、寡不敌众、势均力敌、工力悉敌、同仇敌忾、天下无敌、如临大敌、敌对、敌寇、拒敌、力敌千钧、敌国外患、敌国、枭俊禽敌、文友诗敌、一口所敌、以寡敌众、乘敌不虞、敌国通舟、出敌不意、隐若敌国、敌意、隐然敌国、守敌、腼颜事敌、敌侔、顽敌、前敌、敌阵、势钧力敌、应敌、临敌、诗敌、钧敌、敌与、敌党、雠敌、蹙敌。

敌耦、尝敌、敌斗、体敌、敌骑、致敌、敌衅、从敌、一敌国、挺敌、敌境、尽敌、敌产、玩敌、饵敌、养敌、因敌取胜、量敌、对敌、敌顽、挑敌、敌庭、龛敌、敌雠、敌礼、蹈敌、力钧势敌、敌害、妒敌、商敌、敌头、支敌、头敌、推敌。

敌的反义字朋组词:

朋友、小朋友、交朋友、亲朋、呼朋引类、硕大无朋、高朋满座、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朋党、霞友云朋、同朋、朋侪、面朋面友、朋坐族诛、朋心合力、呼朋引友、诗朋酒侪、朋类、朋家、硕大无朋、高朋满座、酒肉朋友、狐朋狗友、朋党、霞友云朋。

同朋、朋侪、面朋面友、朋坐族诛、朋心合力、呼朋引友、诗朋酒侪、朋类、朋家、朋比作奸、朋俦、畔朋、分朋引类、朋比、朋分、引类呼朋、韩朋、朋伙、连朋、朋帮、群朋、朋执、朋甲、朋燕、朋心、朋夥、十朋、得朋、党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