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无边虫二出自哪,虫二与风月无边的典故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17 0
  1. 郭沫若解释“虫二”的故事
  2. 二虫(打一成语)
  3. 虫二:风月无边
  4. 风月无边虫二出自哪?

西湖边的“虫二”

最早听说“虫二”这事儿,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晚期,每天晚上在电视里追着听相声《金殿斗智》,说的是乾隆、刘墉、和珅君臣比赛抖机灵儿的事儿。那相声是长篇单口儿,说相声的是刘宝瑞先生的徒弟殷文硕。同样题材的相声,还有刘宝瑞先生的单口儿《君臣斗》,后来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很多情节都是从这两段相声中衍生出来的。

《金殿斗智》里面说,乾隆他们仨逛圆明园一百单八景,看到“方壶胜境”边的风、月二楼前戳着块牌坊,上面大书“虫二”俩字儿。乾隆不明白,走出六十步,方才琢磨出这是“风月无边”,忙对刘墉、和珅说了。刘墉闻听,说他早琢磨出来了,并在牌坊上写下了“风月无边”四个字。乾隆不信,走回去六十步,果然见刘墉所书墨迹未干。由此留下一话把儿,说“刘墉的学问比乾隆大六十步”。

风月无边虫二出自哪,虫二与风月无边的典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声里的掌故,当然确信不得。但是,毕竟有迹可寻,至少知道“虫二”这事儿和乾隆有关。

后来,游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乾隆手书之“虫二”。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万历后才称湖心亭。今亭于1953年重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制,金黄琉璃瓦屋顶。昔人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说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湖心平眺”为古时候西湖十八景之一。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风月”二字的中间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虫二”。

相声里还提到一个线索,说泰山上也有“虫二”石刻。后来,去泰山的时候也看到了。这块石刻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的,是泰山七十二景之一。刘廷桂,外号“刘十二”,因十二岁考中秀才而得此号。相传,当年刘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谈及杭州西湖的无边风月亭,刘廷桂受到启发,当即挥毫写下了“虫二”二字,并对朋友说:这里虽无无边风月之亭,但却有风月无边之意。据说当时刘廷桂想直接题“风月无边”,怎奈之前乾隆下江南时题过,因避讳,所以才灵机一动,题下“虫二”。这个说法,和西湖那边的说法以及湖心亭的“虫二”碑矛盾,由此可见传说的不确。风景名胜之处,总要编出一些有利于自家的故事来,其实很多是唬人的,就像京剧里的历史,绝不可轻信。刘廷桂在泰山留下的书法刻石大约有几十处,字写得不错,“虫二”是这些石刻里拔尖儿的。

郭沫若解释“虫二”的故事

话说,这两个字是乾隆皇帝的手笔,他一生中七下江南,六到杭州。西湖应该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不然他也不可能回到北京在颐和园内原样又造了一个西湖,把湖中三岛都原样照搬,而且,还画了许多西湖的画。《西湖图》即为乾隆十六年的首次南巡而作,虽然话画的像地图,但说他是西湖的却是不为过的。某一次乾隆又下江南,这次他来到了杭州,一日约纪晓岚夜游西湖,来到湖心亭。那晚皓月当空,清风徐动,水波滟潋。乾隆爷兴高彩烈,左右大臣陪伴,宫娥彩女蹁蹁起舞,面对水天一色的人间仙景,酒酣耳热之际,不作点什么似乎对不起此等美景,且乾隆爷平生最好的就是舞文弄墨,于是,大笔一挥书写下“虫二”两字。接着问随从是什么意思,陪侍的群臣都不解其意。又问纪晓岚也只应声:“四爷,让我好好想想”,此时,艄公在船头吟:“在下是水天一色”,纪晓岚顿悟曰:“此处乃风月无边”。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风月无边引申为人格高洁、胸怀洒脱。出自于朱熹《六先生画像赞.濂溪先生》:“书不尽言,图不尽意,风月无边,庭草交翠。”那时同行的“风”字的繁体写法是凡字头的里面加一个“虫”字。去掉边框那只剩虫二了。

二虫(打一成语)

虫二,其意何解?此前从颇知风雅的朋友那里听得传说:某次,超级才子郭沫若携友登泰山,众人观此石刻皆不得其解、不明其意。郭老略微沉吟,便运指为笔,在两字四周各加一边。众人再思,恍然大悟,尽服之。泰山的这幅石刻,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镌刻的。据说,明代名士唐寅(唐伯虎)在游览岳阳楼时,因陶醉于这里的秀丽风光,不禁提笔在墙壁题下“虫二”两字。人们最初不知是什么意思,后经解释,才知道“虫二”乃寄寓“风月无边”之意。原来,繁体字的“风”字,去掉里边的一撇和外面的边儿,就剩个“虫”字;“月”字去掉四周的边儿就剩下个“二”字。

鲁迅先生在1933年6月20日夜致林语堂的信中也提到“虫二”:“不准人开一开口,则《论语》虽专谈虫二,恐亦难,盖虫二亦有谈得讨厌与否之别也。”他也是借了“虫二”的典故来讽刺林语堂所编《论语》杂志里只有谈风月的无聊小品文。

风月无边,无边风月……十数年来时时令我玩味不已。而“虫二”之典,也因独具雅趣而别有韵味。

形、音、义合一的汉字有趣,汉语有味。与文字、文化有关的奇闻轶事、佳话佳联多不胜数。阡陌、街巷,寺观、亭台皆有故事,皆有风月……

虫二:风月无边

风月无边

风繁体风没边是虫字,月无边是“二”字。

“虫二”刻石,这实际是个拆字游戏,是“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所得,隐喻“风月无边”之意,用来形容这里风景幽美,吸引游人驻足观赏猜度字谜奥妙。

风月无边是泰山登山路旁的一块摩崖刻石,位于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这是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的。这实际是个拆字游戏,是“风月”二字拆去边框所得,隐喻“风月无边”之意,用来形容这里风景幽美,吸引游人驻足观赏猜度字谜奥妙。

扩展资料

成语出处

宋·朱熹《六先生画像·濂溪先生》:“风月无边,庭草交翠。”

西湖风月无边景,都在诗翁杖履中。——金·侯克中《过友生新居》

宋·邵雍《世上吟》:“光阴有限同归老,风月无涯可慰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风月无边

风月无边虫二出自哪?

虫二:风月无边

文/小曦笔墨

? 泰山上有一摩崖石刻,镌刻着好似“虫二”的两字,让人费解。其实这两字真的很美。

? 这块刻石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是清光绪二十五年才子刘廷桂题镌的。最初使用者无从确认,后来传到民间,因没有“虫上加一撇”这个字,便口口相传为“虫二”。其实这两字是繁体字“风月”两字的内部,寓意“风月无边”。相传,当年刘廷珪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谈及杭州西湖的无边风月亭,刘廷珪受到启发,当即挥毫写下了“虫二”二字,并对朋友说:“这里虽无无边风月之亭,但却有风月无边之意。”

? 关于“虫二”的传说有很多,杭州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清乾隆手书之“虫二”。此处不谈及这些,单说说“虫二”二字。

? 1961年郭沫若先生登泰山,专门请他看了这块碑刻。郭沫若看了这两个字,沉思片刻,用手在“虫二”的外边各加两笔,“虫二”变成了“风月”。郭沫若笑道:“这两个字应该读作”风月无边“,不过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戏罢了。

有很多学书法的人爱写这两个字的横幅,自以为寓意深刻,又很有趣且神秘。在人跟前解释一番,甚是满足。当初我也不懂,无意间才得知,一阵恍然大悟。朋友昵称就是这二字,当初让我费解好久,是我见识浅了。对文字敏感是学书法的 “职业病”吧,也是还是,文字本身就蕴藏深意,这是汉字同其他语言不同的地方,也是汉字成为文化的一个基础。

风月无边虫二出自泰山盘道刘廷桂摩崖石刻。虫二即繁体字“风月”去除外框,取近似字所得,意即风月无边,用来形容风光美好宜人或一种由外部环境引起的无边无际的舒适感觉。

最初使用者无从确认,后来流传到民间,因没有“虫上加一撇”这个字,便口口相传为“虫二”。虫二来源素有争议,一说是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清乾隆手书之“虫二”。

二说则是泰山一摩崖石刻,这块刻石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的。其实,“虫二”两字本无意,且被文人雅士演绎得如此意蕴丰厚,从中,华夏文字文化之博大精深可见一斑。

风月无边的意思是形容景色非常美,值得流连忘返的美景:

西湖湖心亭的“虫二”二字是乾隆皇帝题写的,乾隆皇帝可以称得上旅游皇帝,六下江南,还四处留有“墨宝”,这两个字就是在西湖湖心岛上夜宿,为美景所吸引题写的字。

其实在西湖边上到处都是“虫二”二字,不仔细看,根本就分不清哪个是乾隆皇帝题词的,哪个是其他人写的。

杨角风随便数了一数,至少有五六处写有虫二的地方,甚至连茶馆前面也树个虫二的石刻,看来西湖边上处处都是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