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分缕析的分析是不是病句,条分缕析怎么读音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17 0
  1.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2. 如何解答高考语文选择题
  3. 条分缕析的意思
  4. 病句类型不合逻辑
  5. 病句指代不明
  6. 条分缕析与纲举目张的区别
  7. 10种不同语句类型的病句各2句,并指出病因改正

 修改病句是在不改变原句所表达的意思的前提下,修改有明显语病的词句,使语句通顺、正确,更加完善。不合逻辑的病句类型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不合逻辑的病句类型,欢迎欣赏

不合逻辑病句类型1

 1、自相矛盾

 ①、过了一会儿,汽车突然渐渐地停下来了。

条分缕析的分析是不是病句,条分缕析怎么读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解析:?突然?和?渐渐?矛盾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斗争的无比力量。

 解析: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③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解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拚命地向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解析:?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拚命向上爬,但是终不免跌落深渊。?

 3、强加因果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解析: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的?结果?呢?

 ②周古城先生早年积极投身?五四?运动,所以最终成为蜚声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和历史学家.

 解析: 两句之间无因果关系,不合逻辑.

 4、主客倒置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解析: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成绩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解析: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③我生在武汉,长在武汉,黄鹤楼的传说对我并不陌生.

 解析:主客倒置,应改为?我对黄鹤楼的传说并不陌生?.

 5、否定失当

 ①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 与 不可重复

 ② 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

 解析: 双重或多重否定造成不合逻辑

 6、不合事理

 ①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01`)

 解析:日前?是指几天以前,与?正在之中?矛盾

 ②地震发生之后,当地***及***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解析: ?余震再次发生?只能防备而无法防止.

 7、数词不当,确数与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1)有近20%左右的同学,在这次考试中没有及格。

 (2)本公司因业务发展,特向社会招聘五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20?22岁左右,男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8、两面对一面

 (1)是否解放思想,关系到国家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2)身体是否健康,取决于平时的体育锻炼。

 9、并列不当

 (1)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分析:?水产品?与?鱼、虾、甲鱼?等有包含关系,不能并列。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分析:?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并列不当,这三个概念的范围有交叉。

 (3)当地造纸厂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严重污染环境,导致鱼虾绝迹,各种水生作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分析:?减产和绝产?在此处不能并列使用,应改为?减产或绝产?,变为选择关系。

 (4)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分析:?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应删去。

不合逻辑病句类型2

 1.他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1992年)

 1.(前后矛盾)

 2.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1992年)

 2. ("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1992年)

 3.去年美国《福布斯》杂志把你排为国内第二首富,你觉得准确吗?(2002年成人高考)

 3. (?首富?与?第二?矛盾)

 4.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2001年)

 4.(?日前?与?正在?矛盾)

 5.我断定他大概能会。

 5.(前后矛盾)

 6.焦裕录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1991年?三南?)

 6.(主客颠倒)

 7.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的6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1992年?三南?)

 7.(?平均都以上?矛盾)

 8.考试开始后,大约过了半小时,就有人陆续交卷了。(1992年?三南?)

 8.(?有人?与?陆续?矛盾)

 9.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1993年)

 9.(否定不当)

 10.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1998年)

 10.(否定不当)

 11.在古代,这类音乐作品只有文字记载,没有乐谱资料,既无法演奏,也无法演唱。(1995年)

 11.(不合事理,应为?这类古代音乐作品现在只有文字记载)

 12.春节后,家电产品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有的品牌的价格甚至下降了1~2倍。(2000年成人考)

 12.(?下降?与?倍?矛盾,正确的句子:这些软件如果单卖共要1000元,可合在一起才340元,价钱便宜了近三分之二。)

 13、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

 13、 ("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14、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14、〈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15、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

 15、 ("都"表所有,而前已限定为叫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16、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6、〈"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7、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7、(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8、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18、 ("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19、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

 19、 (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20、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

 20、("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21、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

 21 (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22、这个问题你应该原原本本解释清楚,否则不可能让人产生怀疑

 22、(否定不当)

 23、我国江河湖则出产鱼、虾、蟹、盐、碱等水产。

 23、(分类列举不当)

 24、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重视。

 24、(分类列举不当)

 25、这个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据有关人士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六千万元以上。

 25、(这个句子的错误是?至少?与后面不搭配,?至少?一词要求后面搭配的是确数,而?在六千万元以上?是一个概数,应改为?至少有六千万元?。)

 26、这种由康伯软件公司研制的KM-Ⅲ型软盘,最高存储量为1.44兆以上个字符。

 26、(?最高存储量为1.44兆以上个字符?应改为?最高存储量为 1.44兆个字符?。)

 27、使用电焊时一定要戴上保护面罩,因为焊接点的温度超过6000摄氏度以上,它发出的弧光会伤害眼睛。

 27、(?超过6000摄氏充以上?应改为?超过6000摄氏度?,凡是?至少最多最低最高超过?这一类词语,它们后面搭配的应是确数,而不是概数,这一点应引起注意。)

 28、这个地方的百姓太穷,存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很少。

 28、(这个句子的错误是?甚至?前后的词语构成的递进不恰当,应把?几千元?与?上万元?位置对调,这里涉及一个方面问题,往穷或少里说,数目小的在?甚至?的后面,往富或多里说,数目大的在?甚至?的后面。类似的例子有:1)这个地方的百姓很富,存款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不少。(?百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应改为?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2)居民经济紧张,**票价几元甚至十几元都买不起。(?几元甚至十几元?应改为?十几元甚至几元?)第一例说富,第二例说穷,前后的大小数目位置摆放要正确,不要认为数目大的一定放在?甚至?后面,要进行具体分析,注意方向问题)。

 29、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29、(这个句子的错误是?能否?与后面不搭配,即两面对一面的问题,应去掉?否?或在?加速?前面加上?能否?。类似的例子很多,在此不另举,但一定要慎重,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a.不能误用?能否?,如?中国足球能否冲出亚洲,从而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这并不是异想天开?。由?不是异想天开?限定前面不能用?能否?,应去掉?否?b.前后要一一对应,如?接力赛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彼此能否配合好,以及每个人都有出色的发挥?。最后一句没有对应,应在?每个人?后面加?能否?c.后面虽然没有出现?能否?一词,但也包含两面的意思,不要判断是病句,如?一部戏剧能否好戏连台吸引观众,主要看编导的水平。?此处?水平?包含水平的高低两个方面d.不要误判为两面对一面,如?银行吸收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涨有重要的影响?。此句是不管?高低?都有重要影响,不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问题)

 30、谁也不会否认,鲁迅先生不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

 30、(否定不当)

 31、参加广交会的中国公司经理们得到共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否保证产品质量,是求得生存、获取发展的关键。

 31、(一面对应两面)

 32、今年成都球市出现"牛市"的火暴场面,套票发卖前一天晚上,绝大部分销售点均出现排队现象。

 32、(?绝大部分均?矛盾)

 33、科学没有终点,技术永在发展,因此标志竞技体育水平的世界记录也不会停滞不前,难道你们能否认这不是真理吗?

 33、(否定不当)

 34、"一模"时大家成绩并不理想;经过努力,到了"二模",全班同学平均成绩都超过了其他班,位居年级第一。

 34、(?全班同学平均成绩都超过了其他班?有误)

 35、为了防止美术博物馆内的珍贵油画免遭***,HTK公司研制的全息报警系统已广受馆方和展方的青睐。

 35、(?防止免遭***?不合事理)

 36、曾在橙红色跑道上出尽风头的王军霞,在这次城运会女子5000比赛中,竟比自己平时最好成绩慢了近30秒左右,似乎大失水准,让人百思不解。

 36、(前后矛盾)

 37、衡量够不够"佳作"资格的标准我想有两个:其一是创造性的如实反映生活,其二是能为广大读者欣然接受。

 37、(一面对应两面)

 38、上一学年全美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的933人中,非美国籍的华裔就有204人,充分展示了汉民族的数学天赋。

 38、(不合事理)

 39、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39、(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有误)

 40、棉花依靠纤维之间的空气层保暖,作用是双向的,既阻拦外界冷空气不能侵入,又阻止自身热量不致发散:因此寒冬穿棉衣觉得温暖。

 40、 (否定不当)

 41、本协议自1985年1月1日起至1990年12月31日止,有效期5年,其间如无特殊原因,双方均有恪守协议的义务。

 41、 (劝阻"有瘾"青少年戒烟不合事理)

 42、北京几座规模宏大的立交桥我都见过,特别是三元桥,我天天路过,称我"北京通"也当之无愧了。

 42、 (强加因果)

 43、同学在学习中遇到问题,自己当然要耐心给他们讲解;自己有问题,也要虚心向老师请教,不能死顾面子

 43、 (不合事理)

 44、社会具有监督和批评领袖人物的机制,是进步的标志,因为任何人都难免不犯错误,领袖人物也不例外。

 44、 (否定不当)

 45、精粹的语言是简洁的;就是铺陈、排比的语句,在意思上也不能无意义的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

 45、 (?将了?矛盾)

 46、在考场作文中,语言是重要的;可审题也一样不可小视,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

 46、 (一面对应两面)

 47、统计表明,目前社会上已有近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把储蓄视为未来的保险金,这对鼓励消费相当不利。

 47、 (?近百分之二十左右?矛盾)

 48、昨天下午,全校师生和我们全班同学都参观了航天工业展览会。

 48、 (分类列举不当)

 49、植树节那天,不少青年人,老年人和妇女儿童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49、 (分类列举不当)

 50、晚会上,他们演出了音乐、舞蹈、曲艺、体操、武术等文艺节目。

 50、 (分类列举不当)

 51、全校没有一个人不认为,今年能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不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

 51、 (否定不当)

 52、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问题不是不难解决的。

 52、 (否定不当)

 53、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53、 (?蜿蜒?是曲曲折折的,?而?离弦之 箭?是一直向前的,相互予盾。)

 54、他现在学习成绩还不错,但要考上大学,要看他以后能不能改进学习方法。

 54、 (一面对应两面)

 55、我店经过有关部门批准,招收6名女服务员,年龄在18-22岁左右,必须有本市户口。

 55、 (年龄在18-22岁左右矛盾)

 56、我们有一些同学,他们缺乏的是没有远大的理想。

 56、 (否定不当)

 57、科学家在对流行病进行分析和动物实验后指出,大量饮酒或饮用酒精配制的饮料与癌肿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57、 (关系颠倒)

 58、遭受了这样的挫折,大家都有点泄气,连一向沉得住气的车间主任也难免没有同样的情绪。

 58、 (否定不当)

 59、三年前,电脑?上网?对人们可能是陌生的,但对今天的小学生都是很熟悉的了。

 59、 (主客颠倒)

 60、这天,***某部六连官兵与往年一样,提着礼物,带上乐器,来到驻地村庄,为老人过一百零六岁生日。

 60、 (不合事理,106岁生日不可能与往年一样过)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病句类型表意不明,欢迎阅读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1

 1,指代不明

 我们认为,应该使用规范的简化字,不要再滥用繁体字,这样会给汉字规范化和青少年的学习增加困难。

 (?这样?指代不明,应把?这样?改为?否则?)

 2,句子某个词语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

 (1)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家长们都认识到不适当地管教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不适当地管教?可以理解管教的方法不正确,态度粗暴,也可以理解为管教的程度、次数不够,放任自流。)

 (2)刚才来的那几个演员,他们会不会表演?

 (?会不会?可以理解为?擅长不擅长?,也可以理解为?可能不可能?。)

 3,句中某个词语有不同用法,造成表意不明

 (1)他制订了五年的防护林规划,由于对这个地区复杂的气候水文和植被情况没有掌握清楚,最后还是失败了。

 (?五年?可以理解为?制订?的补语:他制订防护林规划花了五年时间;?五年?也可以理解为?防护林规划?的定语:他制订的是五年防护林规划。)

 (2)复旦大学演出的话剧《快乐的圣诞节》,邀请了日本、加拿大、德国和挪威等国留学生同台演出,形象地反映了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

 (?和?如果认为是连词,那么?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可以理解为?中外人民的友谊,中外大学生的友谊?;如果认为?和?是介词,那么?中外人民和大学生的友谊?意思就是?中外人民跟大学生二者之间的友谊?。)

 (3)对学生会提出的建议,我举双手赞成。

 (?对?的宾语是?学生会?还是?建议?是?向学生会提的建议?还是?对于学生会提出的建议?)

 4,短语、句子的结构有不同的理解,造成表意不明

 (1)大家不由地热烈鼓掌,望着慰问团走进会场。

 (?望着慰问团走进会场?,可以把?慰问团走进会场?这个主谓短语当作?望?的宾语,那么就是慰问团走进会场;也可以把?慰问团?当作?望?的宾语,那么这个句子是连谓句,是?大家一边望着慰问团一边走进会场?的意思。)

 (2)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这样你在路上就有个伴了。

 (谁和你一同去?我一定说服妈妈和你一同去?如果理解为兼语句,那就是?妈妈和你一同去?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连谓句,那就是?我和你一同去?的意思。)

 5,省略了不该省的成分,造成表意不明

 陶行知指定了生活教育社中的几个***员负责筹备建校,并担任学校领导工作,又请了一些进步人士当教师。

 (谁?担任?谁?请?是?陶行知?,还是?几个***员?应该补上不该省略的主语。)

  病句类型表意不明2

 1.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 ?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2.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 ?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

 3.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 ?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4.有人认为,不少**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指示代词?这?指代范围不明导致了这一语病。将?这?改为?这种状况?; 搭配不当,?**剧本是最大障碍?不能搭配,)

 5.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 ?同样的担心?指代不明)

 6.市***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严禁?的宾语是个联合结构,到底要不要捕杀野犬、狂犬呢?表意不明。)

 7.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

 8.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可理解为?江苏和浙江这两省各自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浙江的部分地区?。)

 9.?东北小品火起来了!?当全面了解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小品演技及其效果时,你才能把握这句话深刻而宽广的内涵。

 (由于语序不当导致表意不明小品演技及其效果?的?其?指代不明,应改为?赵本山,潘长江等辽宁喜剧演员的演技及其小品效果?,让?其?指代喜剧演员。)

 10.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最好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可改为?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或?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反驳?。)

 11.近日新区***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

 12.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14毫米的厚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并不像索尼公司的产品那样,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

 (?有一种比实际厚度稍薄的错觉?是指?松下公司这个新产品?还是?索尼公司的产品?)

 13.美国***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

 14.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确。)

 15.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各种?修饰?民族?还是?体育比赛?,表意不明。)

 16.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

 (人称代词?她?指代不明,是?三妹?,还是?葛姐?,还是另外的人?把第一个?她?改为?自己?,第二个?她?去掉。)

 17.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改为?我?。)

 18.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

 19.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是?晚上上来的人?呢,还是?迟上来的人?)

 20.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很高兴?的主语不明确,是?祁爱群?还是?***干部?,不清楚。可改为?看见组织部新来的***干部,祁爱群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21.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或?老师和你一起去?。)

 22.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很多?有歧义,是?文章中批评的人很多?,还是?批评这篇文章的人很多?。)

 23.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因患病住院?的主语不明确。可改为?患病住院的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有到场领奖?。)

 24.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

 (?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你?。)

 25.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主要问题在第二分句。其一,不是?早餐的营养?应提供?,而是?早餐?应提供营养?;其二,?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语序不当造成歧义,应该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全分句改为?早餐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的营养?。)

如何解答高考语文选择题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病句类型搭配不当,欢迎阅读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1

 (一)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例1:他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著经常浮现在我眼前。

 分析:

 例1中主语?他对科研事业的无限执著?是抽象事物,与?浮现?不能搭配,可改为?他执著于科研事业的情景

 例2:这个县的小麦生产,由于改良品种,合理种植,科学管理,长势一直不错。

 例2中主语?这个县的小麦生产?与谓语?长势一直不错?不能搭配。?长势良好?的应该是?小麦?,而不是?小麦生产?,可改为?这个县的小麦,由于改良品种。

 例3:虽然家境贫寒,父母多病,但是学习千万不能荒废。

 例3后一分句中主语?学习?与谓语动词?荒废?不能搭配,可改为学业千万不能荒废?。

 例4:这家电厂的发电量,除了满足本市用电需要外,还不断向周边地区输送。

 例4?电?可以?使用?,也可以?输送?;但是,?发电量?既不能?使用?,也不能?输送?。在汉语中,?量?只表示事物的?数量?属性,而不表示事物本身。本句可改为?这家电厂发的电,除了满足。

 (二)述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1:市委和市***责成工作组,务必竭尽全力抢救事故,认真做好善后工作。

 例1中?抢救?与?事故?不能搭配,可改为务必竭尽全力抢救伤病员,认真。

 例2:《青春之歌》这部***出色地塑造了***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例2中?塑造?不能支配?英雄事迹?,错误在于逻辑语义关系违背常规,因为?英雄事迹?是英雄创造出来的,不是别人?塑造?出来的。本句可改为塑造了***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形象?。

 例3:中国队在比赛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水平和风格,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例3中?发挥?与?风格?不能搭配,?风格?一般只能与?发扬?搭配。本句的错误在于联合短语作中心语时,其中含有不能与定语配的词,可改为发挥了自身的水平。

 例4:根据客流量日益增加的实际情况,航空公司新近开辟了从上海直达旧金山的航班。

 分析:

 例4中?开辟?与?航班?不能搭配,可改为开辟了?航线?。

 (三)定语、状语、补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1:他本来有充沛的理由把事情推卸得一干二净,是他自己非负担起那一种责任感的。

 例1中定语?充沛?不能修饰?理由?,应将?充沛?改为?充分?。

 例2:小老头干干巴巴的,精致设计的头发,仍无法将头皮全部遮蔽。

 例2中状语?精致?不能修饰?设计?,应将?精致?改为?精心?。

 例3:我虽然比您年轻得很,却明白感情用事的严重危害性。

 例3中?比您年轻?与?很?不能搭配,应改为?我虽然比您年轻得多。

 例4:老师问清了原因,沉思了少许,慢慢地踱到我身旁。

 分析:

 例4中?少许?表示数量少,不能与?沉思?搭配,应改为沉思了片刻。

 (四)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1:中国***在入世谈判过程中以合法手段争取来的正当权利,是保护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宝贵机会。

 分析:

 例1?权利?与?机会?在意义上不能搭配,可改为是保护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有利条件?。

 例2: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例2?世界?与?过程?在意义上不能搭配,可改为?世界的发展是。

 例3: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阶段。

 例3?改革和发展?与?阶段?搭配不当,可将?却是?改为?却经历了?。

 例4:这个持续了百余年的国际争端至今得不到国际社会应有的、严厉而有效的支持。

 例4?争端?与?支持?搭配不当,可将?支持?改为?介入?。

 五)两面对一面

 两面词是指本身包含两个意义相反的词素的词语,如成败、升降、好坏、优劣、能否、是否、有没有

 因为他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所以他要求语句的上下文之间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两面词或者语意包含两面的词。

 例句 我们能不能培养?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前面有?能不能?表双提,后面与之对应的是单承,前后不一致,导致产生语病。

  病句类型搭配不当2

 1.自从家里有了游戏机,珍珍的学习明显下降了.

 ?学习?后加?成绩?.

 2.革命的意志越烧越旺了.

 ?意志?改为?热情?.

 3.山东的花生是我国出产最多的省份.

 改为?山东是我国出产花生最多的省份?.

 4.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改为?形象?.

 5.王老师教学已经积蓄了不少经验.

 ?教学?改为?在教学方面?.

 6.听了动员报告,同学们行动起来了,我也积极参加了冬季长跑运动的***.

 删除?的***?.

 7.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观点?改为?光芒?.

 8.这是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

 ?这是最后一天的劳动?改为?这是劳动的最后一天?.

 9.世界是一个永远不停地运动、变化和转化的过程.

 删除?过程?.

 10.王老师的个性是十分豪爽坦率的人.

 改为?王老师是个性十分豪爽坦率的人?.

 11.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

 ?很大?改为?很多?.

 12.中学时代打下的坚实的基础知识,为他进一步自学创造了条件.

 删除?知识?;或者将?打下?改为?积累?.

 13.石油工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辛勤的贡献.

 删除?辛勤的?.

 14.他渐渐地爬起来,吃力地走着.

 ?渐渐?改为?慢慢?.

 15.马明总是积极地听取同学们对她的批评.

 ?积极?改为?虚心?.

 16.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整整齐齐?改为?干干净净?.

 17.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布置?改为?打扫?.

 18.她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修改为:

 她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出席人员,并指出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19.在老师的教育下,方凯很快克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克服?改为?改正?.

 20.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不能是?培养失足青年?.删除.

 修改为: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21.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并倾听着张***的报告.

 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张***,并倾听张***的报告.

 22.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汽车和30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休***,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汽车?后面加?司机?

 23.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很丰富.

 删除?和见解?.

 24.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的***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改为?人?.

 25.在松亭往上,路更险了.

 ?在?改为?从?.

 26.我们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不能?改为?能不能?.

 27.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很大一部分只能靠进口来解决.

 ?棉花的生产?改为?生产的棉花?.

 28春天的淮安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春天的淮安?改为?淮安的春天?.

条分缕析的意思

一起学习 一起分享 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高考语文选择题的解答一般有如下4 种方法: 1.语感法。语感指人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语感敏锐的考生可在瞬间做出判断,快速答题选择,甚至可推测对方想说而没有说出来的话。这一解题方法适应范围很广,除判断病句外,还可以用于语气、语调、语势、语序、停顿、节奏、韵律、句式、语体、意蕴、色彩、分寸、风格等题目上。 2.语境法。语境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解释段落中词语,理解或翻译段落中句子时,都应根据段落甚至篇章(或前后文)的具体语言环境来考虑和判断。如果脱离具体上下文去答题,断章取义,将不着边际。 3.排除法。如果每个选项都有多个内容需要辨析,在分析过程中如发现了这个项中有错便可立即将整项排除,免得逐一分析浪费时间。 4.代入法。就是把选项分别代入题干相应的地方,进行分析比较。像填充题、标点符号、关联词、一词多解、文学常识配伍等类型的选择题都可用此法。 在实际做题时,很少单一地运用一种方法,往往是“语感法”、“语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例如我们在讲代入法时,实际上也用了语境法和排除法。 科技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一起学习 一起分享 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科技类作品的阅读一直是高考的主要测试内容,着重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筛选、提取、推断信息的能力。其解题技巧总结如下: 科技文第1 题通常重在检测对文中重要词语或概念的理解,含指代义的理解;重在检测对关键句子或判断的理解,为全面准确地理解科技***准备。解答此类题,要认真读好原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找到前后之间的内在联系,谨防望文生义一类的选择项的干扰。 科技文第2 题通常考查对文中局部信息的筛选、提取和辨别。题目的指向非常明确,有的虽然没有明示,但实际上仅是在某一段落内就可以找到答案。解答这类题,关键是依靠题干找准答题区间,着重研读某一段落,注意用词的肯定性、可能性、推测性便能解决问题。 科技文第3 题则主要侧重对全文范围内的关键信息、重要信息的筛选、辨别及判定上。从近几年高考情况来看,或者是对全文不同地方的内容进行提取,或者是对全文重要内容,如主旨、意图、意义等进行提取,或者是根据文章意思转换表述形式。解答此题,要先整体感知;然后再扣住关键语句,充分认识哪些信息是最重要的,是事关全局的,增强筛选和提取的自觉性;最后对照题目,逐一找准题干每一选项对应的区间,按需踩点,与原文进行对照比较,瞻前顾后找准联系。 科技文最后一道题重在检测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判断、推测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关键要根据文章已经提供的相关信息(内容)进行合乎事理、情理、逻辑的分析、综合、推演和测定。一是内容上要有着落,二是推断的过程要合乎思维规律,这样就能比较顺利地完成相关的题目。 一起学习 一起分享 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应对现代文阅读三步法 1.观其大略。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是***,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捷径:一看前端标题,二看文后注释。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如《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议论文的标题无非三种,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如《别了,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散文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关的关键性语句中,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如果文章的末尾还有注释,则这些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2.“剔肉存骨”。作家在写文章前都要先搭一个架子,然后组织材料。这个架子,体现了文章的整体思路。好的文章,材料附着在架子上,就像肉附着在骨头上。因此,要理清思路,就必须先将这些“肉”剔除。是说明文,则将涉及各种说明方法的材料剔除。如“举例子”,则将例子剔除;“列数字”,则将数字剔除;“作比较”,则将比较的 一起学习 一起分享 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另一方剔除。是议论文,则将各种论据剔除,包括事例论据,引用论据,比喻论据等。是散文,因为“形散神聚”,则将体现“神”的抒情议论性语段保留,其他部分剔除。材料一经剔除,文章的整体思路就水落石出了。常见做法:①舍偏取正法;②分层归纳法。舍偏取正法,就是将文章的信息分出主次来,只提取主要的信息。具体到文章中的某个段落,则是提取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处在段首或段末,不难判断。具体到段落中的某个句子,如果是单句,则提取主干;是复句,则提取分句中的主句。分层归纳法,就是概括段落大意,一般适用于散文阅读。 3.“定点扫描”。完成以上两步后,正式开始答题。首先“定点”,即找出每一题的出题点,将题干和文章对应起来。找到了出题点,就进入“扫描”阶段。以出题点为中心上下“扫描”,寻找答题点。一般地说,代词所指代的内容就在上文,比喻句所说明的事物也在它的上文;观点句的理解要看它的下句,材料所说明的观点要看它前面的议论句;散文的主旨句往往在抒情议论性语句中。找到了答题点,还要注意答题方式。多数情况下,可直接摘引原文中的语句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你“概括”“归纳”,则必须通观全段甚至全文,将要点整合,用流畅的个人语言来表达。 命题者拟题是从整体上来设计的,几道题由浅入深,题与题之间既彼此独立又互相联系。一般地说,应从第一题入手,循序渐进地答题。但有时也可前后参照,从题目之间的关联性上得到启发,从而更快捷地找到答案,或验证答案。 如何备考高考作文 “成也作文,败也作文”,语文试卷的一半命运是由作文来决定的,不可等闲视之,但复习起来却着实让一些同学头疼。谁都想在高考中写一篇内 一起学习 一起分享 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容新颖独到,语言有特色的精彩而规范的作文,但好的文章并不是在高考那一刻形成的,作文高分也不是靠心怀侥幸、临场发挥所得来的,在考前一定有一个扎扎实实的准备过程。建议同学们在复习阶段,可以有意识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自己。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做好素材储备,找出自己的特色。可从内容上、语言上、体裁上三方面着手。近年高考作文多为话题作文,它的最大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展示特色的空间。同学们可选择自己擅长写的某方面的内容,也可选择所擅长的某种文体,道德、亲情、成长;记叙、说明、议论、抒情,你擅长什么,就写什么,而大可不必为考试改变自己的一贯行文方式。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将自己读过的、看过的、构思过的、写过的、经历过的、或听过的让人心有所动的事重温一遍,关注时事,关心生活,按项分类归类,做好素材储备。在考场上,只要题目允许,你就可以尽量用己所长,用自己独有的题材,擅长驾驭的体裁,扬长避短,展示特色,才不至于看到作文题目无话可说,或说着别人重复过了无数次的话,毫无新意。 2.面对相同材料,从不同角度设计话题,进行训练,争取在任何文题下都写出自己的特色。这种训练有利于掌握切割分析材料的方法,培养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做好迎考准备,锤炼几篇好范文。最好能坚持一周一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有意识地推敲琢磨,实在没有时间也应该在脑中构思或写出清晰的大纲。 一起学习 一起分享 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4.求新求特的同时,要注意写作规范。文体不限并不等于没有体裁要求,每种文体都有每种文体的特征与路子,一旦选择了这种文体就要按这种文体的规则来写,还要做到中心立意明确,不要写成“四不像”。 高考作文七诀窍 作文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考生要想在高考中作文得高分,需要掌握以下7 个要领: 1.明了高考作文的特性。高考作文不同于自由作文或文学创作。它在题目设置、形式内容、卷面字数等方面都有些特殊的要求。虽不可太受这些要求的限制,但也不能随心所欲。比如字数方面,要求字数不少于800 字,有的考生只写三五百字,导致因内容单薄、字数不足而被扣去5 分。而有的考生写得兴起,2000 字还刹不住车,且不说文章写长了谋篇立意更难驾驭,光是时间安排上就失利了。 2.把握话题作文的特点。对于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异同,一定要心中有数。既不能天马行空,导致跑题,也不能把话题作文当命题作文或材料作文来写而只局限于某点发散不开。 3.有明确的体裁倾向。现在的高考作文,不限制考生一定要写哪一种体裁,但并不是在体裁上不作要求,千万不能写成四不像的文章。体裁上还是有要求的,或***或散文或小品或日记或记叙文等等。 4.要有一个好的题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什么样的题目是好的呢?美的、诗意的、有哲理的乃至诙谐俏皮的题目,都是好的,当然题目一定要 一起学习 一起分享 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与作文密切相关。例如《21 世纪,你美吗?》、《一花一世界》、《赤兔之死》等高考满分作文,首先题目就抓住了阅卷老师的心。 5.要有集中而明确的主旨。主旨即中心意思。高考作文是限时限字作文,其主旨不可太复杂隐晦,必须让阅卷老师能快速抓住作文的主旨,切勿犯多中心的错误。 6.构思要巧妙。构思即打腹稿。胸有成竹,方可一气呵成;边想边写,往往胸无全局,只能强凑字数。要多想几个思路,比较比较,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根据立意深浅,根据你头脑里所储备的材料,根据自身作文的优势和缺点,选择一个较能发挥出高水平的思路。 7.要有征服人心的亮点。好作文一定要有“亮点”。这个亮点,或者是一条分析无懈可击的论证,或者是一段精彩动人的描绘,或者是出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或者是令人热血沸腾的***,或者是令人顿悟的哲思……这样的作文才能征服人心,才有望得高分。 高考语文十忌讳 每次语文考试都会有令人恼火的事情发生——不是不会,而是没想到、没看清。下次一定注意!平时还有机会,但是高考却一年一次。所以,在大家上考场之前,要克服以下常犯的几个毛病。 1.“瞻前顾后”。有些同学在考试中不能够专心于一个题目,做着近义词辨析题,却想着字形题甚至语音题的答案是否正确;还不时地看几眼成语题甚至病句题,这不但会分散你的精力甚至会诱发心理紧张。拿到试卷后进行整体浏览是非常重要的,但 一起学习 一起分享 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是一旦开始做题,你的眼里、心里就只能有眼前这一道题,这一点在做高考语文前六题时尤为重要。 2.“熟视无睹”。语文考试中因审读题目错误而造成丢分是常有的事情,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思维的转换也是非常重要的。有过这种感受吗:连续两三个选出“不恰当的一项”,很容易造成下一题“恰当的一项”被看错;成语题的解题思路会影响病句题的解题思路,而病句题的解题思路又会影响衔接、排序题的解答。所以,还要有“一题一清”的意识,注意考试的节奏感。 3.“斤斤计较”。大家可能都见过一个作文话题,叫“学会放弃”,现在真的要实际运用它了,在语文考试中出现一时的记忆“短路”,是常有的事情。不懂得放弃几乎就等于承认失败!但是,这种放弃是建立在对整张试卷全盘分析和根据以往经验对自己语文考试期望值的确定基础上的。你要知道试卷中“芝麻”和“西瓜”的轻重问题。 4.“自以为是”。这个问题经常在阅读中出现。阅读是要读出作者的主旨、意图,文章的中心、内容,而考生在答题的时候,草草地看一遍文章,就想当然地答了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答语文试卷时都感觉良好,而估语文分时最难把握的原因。因此,答阅读题的时候,一定要准确把握住作者的意图,切忌望文生义。 5.“目光短浅”。这个问题在语文考试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比如近义实词、成语、病句辨析中对所给语境整体的忽视,文言阅读中实词含义的判断,句间关系的确定是对前后语境的忽视。现代文阅读也会有这样的错误产生。因此在考试中必须有“前后看一句”的意识,具体讲就是要从关键概念出现的那一句话的前一个句号,看到下一个句号出现。 一起学习 一起分享 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6.“一叶障目”。诗歌鉴赏练习中很多同学接触过白居易的《暮江吟》与苏轼的《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其中分别有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和“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枝看玉蕤”,很多同学一下子被诗中的“残阳”、“瑟瑟”,“寒雀”、“寒枝”所引导,误以为全诗描写的是一种凄凉的景物,并沿着这样的思路去理解全诗,进而导致对诗歌情感倾向认识的彻底偏差。静下心来,加强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认真体会某一细节在特定语境当中的特定含义,会有助于避免这种错误的出现。 7.“添油加醋”。这种错误经常出现在文言阅读的第四、五两题,以及现代文阅读题中。其表现就是把文章当中的只言片语按照自己的臆断没有根据地“丰富”起来,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判断。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一定要记住六个字:“有没有,是不是”,即确切地把握原文中有这样的话吗,是这样说的吗? 8.“杂乱无章”。这毛病主要出现在主观表述题上。在考后估分时,一些人认为参考答案中的东西自己都写了,就认为可以得分,而实际分数又证明这些题目没有得分。究其原因,表述没有条理是最重要的一点。所以主观表述题一定要注意条分缕析,能分条表述的就要分条表述,不能分条表述也要注意段落层次,给阅卷人创造良好的给分条件。 9.“生搬硬套”。没有任何素材准备而上场写作文很困难,可是有很多同学却是因为有准备,但缺乏灵活的变化而适得其反。大家要记住:一件事可以说明很多问题,表现许多观点;很多事可以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个主题;但是作文时,显示中的任何一件事多不可能与你要说明的问题、要表现的中心完全吻合。因此我们使用贮备好的东西时一定要重新组织。 一起学习 一起分享 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10.“见异思迁”、“不能自已”。作文到一半,新的灵感产生,使你文思如泉涌,而当文章写好后,却发现前后的中心不统一。这是很可怕的事情。它还容易导致俗话说的“刹不住闸”。其实,这都是由于下笔前没有好好的构思造成的,所以请大家记住:想清楚才能写清楚,想的是什么就要写什么;灵感可以丰富构思,却不能另起炉灶。 应试作文有哪些类型 1.命题作文。就是试卷给定作文题目,学生根据题目去定体、立意、选材、作文。 2.半命题作文。就是试卷给定作文题目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由学生自己去补充。 3.条件作文。就是有条件限制的作文形式,它常常是给学生一定的限制条件,如时间、内容、主题、体裁等,使学生在作文时受到限制,然后在条件后面附有要求,让学生按条件和要求作文。 4.供料作文。就是试卷给出一定的材料,学生根据材料写文章。它的立意又是与命题作文很不一样的。命题作文的立意要求对所给题目认真审题、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和知识,从而产生文章主题。而供料作文面对的是卷面提供的材料和要求,文章的立意必须从所提供的材料中来。它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卷面的标准,只要正确地把握住了所供材料的中心,文章的立意就容易得出了。 5.读后感。就是阅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把自己的心得体会、感受和感想用文字记录下来。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阅读、欣赏水平,深入领会书中 一起学习 一起分享 祝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的内容,掌握文章的要点,还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看图作文。就是学生根据命题人所提供的画面意境及相关的要求写出文章。 7.续写。它是一种想像作文,是一种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文章的内容、故事,继续写下去,使原文能够合理发展的一种作文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想像和文字表达能力。 此外,不定期有改写、扩写、缩写等作文类型。

病句类型不合逻辑

条分缕析的意思是:形容分析得条理分明,极为严谨。

解释缕:线;析:剖析。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五:“说经之书甚多,以及文集说部,皆有可***。窃欲析缕分条,加以翦截。”

示例凡译此类书,宜悉仿内典分析之例,~,庶易晓畅,省读者心力。 ◎清·《变法通议》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

条分缕析造句

1、而人类心灵的奥秘是难以用科学来简单地加以条分缕析的,其根源可以回溯到远古洪荒时代,这可以说是荣格原型研究的立足点。

2、如果我可以给人们以帮助的话,我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提供自助的机会;如果我能使之振奋、使之鼓舞,那就要以身作则、条分缕析、提出建议,而不是强制命令、颐指气使。

3、他将外国援助对于一国国防的重要性讲得条分缕析。

4、我们后来的发展,不论大小,都没有超越佛洛伊德条分缕析的范围,也就是无意识的途径。虽然他原先的发现的.功劳被人淡忘。

5、论述了《中学生》、《国文月刊》为代表的开明杂志的特色,通过开明杂志撰稿作者群、撰稿内容的条分缕析,阐发了开明同人对文学、教育两者并重的旨趣。

6、学界对陈氏史学思想的研究,以条分缕析其思想内容为主,多注意其中学思想的西学渊源而少顾及其经学背景。

病句指代不明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 病句类型不合逻辑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病句类型不合逻辑,欢迎阅读

  病句类型不合逻辑1

 一 自相矛盾 在同一句话中,前面已经说出了某个意思,后面又说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意思,前后句缺乏一定的照应,从而造成前后不一、互相矛盾的错误。例如:

 1.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2.我断定他大概会考上大学。

 3.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二不合事理 整个句子意思的表达与客观现实或事理明显地相违背,给人以不真实、不可信的感觉,让人无法想象、无法感知、无法推断。例如:

 1.桂林确实山清水秀,壮族的民俗风情,使我像置身于画卷之中,心旷神怡。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指南针,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在航海事业中也很有实用的价值。

 路上飞驶着。

 3.《水浒》写人物,用的就是这样的由远渐近的方法,故能引人入胜,非常生动。

 4.(2007年辽宁卷)早上出门的时候,他看到建筑工地的挖掘机、装卸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正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

 5.(2007年宁夏卷)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三 范围不清 在一个句子里,常常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并列在一起,使得部分与全体、特殊与一般、小范围与大范围之间界线不明,从而导致句意的模糊。例如:

 1.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2.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3.我们要坚决反对***、受贿、***和各种***行为。

 4.(2007年湖北卷)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 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四 主客倒置 在一句话中,同时说到一个人或一件事、几个人或几件事时,将主要的和次要的混淆倒置,从而造成对象不明,主客关系不清。例如:

 1.我们对?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2.他去年的学习精神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3.一个平时不为人注意的医生治好了我多年没治好的胃病,这件事对我的感受很深。

 五 分类不明 在语言的表达过程中,由于没有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事物进行界定,将几种不同标准混杂在一起,对事物或概念进行并列述说,因而造成费解。例如:

 1.去年冬天,村里办起了农业技术培训班,许多青年、妇女和老人报名参加学习。

 2.我观赏过的戏剧的种类很多,有悲剧、话剧、歌剧、喜剧

  病句类型不合逻辑2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解析: ?防止?和 ?不再?保留一个

 2、很多人利用长***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解析: ?避免?和 ?不? 保留一个

 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解析: ?缺乏?和?不高?不足?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

 4、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解析: ?各类用品?已经包括?服装、文具、家电?等

 5、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解析: ?近?与?左右?矛盾

 6、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解析: 数字?减少、降低、下降?等不能用倍数

 7、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解析:不合逻辑,或者说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应该删除?伪?字

 8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解析: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应去掉?不足?和?不当?

 9、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解析: ?能否?的与后面照应不周全

 10、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 新人的重大问题。

 解析: ?全面贯彻执行 ?与?能不能?照应不周全

 11、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版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不合逻辑,改为?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禁用服务忌语?。)12、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和武器物资。(并列不当,??就是武器。将?武器物资?改为?及其他军用物资 )

 13、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并列不当,?基础能源?包括石油、铁矿石。改为?石油、铁矿石等基础能源)

条分缕析与纲举目张的区别

病句指代不明

简介:

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前者叫语法错误,后者叫逻辑错误。

常见种类:

(1)词序有误;

(2)前后矛盾;

(3)成分残缺;

(4)表意不明;

(5)标点错误;

(6)搭配不当;

(7)语义重复;

(8)归类有误;

(9)成分赘余;

(10)不合逻辑;

定义:

所谓病句,就是有问题的句子。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语法错误)或客观事理(逻辑错误)的句子都是病句。辨别时应注意先后顺序。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使人不容易了解或不止一种解释,即指代不明、费解(指一句话不知怎么讲)和歧义(指一句话有两种***,表意不明白)。

1.指代不明

例1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06年浙江卷第4题c项)

〖析〗句中的“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对象不明,既可以理解为“我”,也可以理解为“你”,应在该分句前补上主语“我”或“你”。

例2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05年全国卷Ⅱ4b)

〖析〗“自己”指代不明,是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清楚,应改为“我”。

10种不同语句类型的病句各2句,并指出病因改正

条分缕析与纲举目张的区别是,所谓纲举目张,就是指议论文在展开论证时,应确立准确、鲜明的中心论点。并能根据论证的角度与重心,将中心论点分解为若干分论点,进行论证。所谓条分缕析,就是指议论文在进行说理时,应扣紧论点,展开有序的分析,做到条理清晰,结构完整,逻辑严密。论点是论证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着议论展开的方向和途径,是组织结构的中心线索,表示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判断与主张。

(一)语序不当

1,关联词的位置不当

例句我不但信任他,而且以前反对过他的人,现在也信任他了。

要是一篇作品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分析如果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那么关联词放在主语后面,如果两句话的主语不同,关联词则放在主语的前面。

2,多重定语的语序不当

例句他是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省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

分析正确顺序:他是省重点中学(领属性的)的一位(数量)有20 多年教学经验(动词短语)的优秀的(形容词)语文(名词)老师。

3,多重状语语序不当

例句在新闻发布中心许多记者昨天都同米卢热情的交谈。

分析 状语应改在主语前面,否则为无主语。

4,分句的次序不当

例句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四小时惊心动魄的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湃的激流,保住了大坝,战胜了洪水。

分析分句应该按时空,逻辑等顺序排列。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句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分析例句中的主语“生产”不能与谓语搭配,“长期不能自给”的主语应该是“棉花”,所以第一个分句应该调整为“我国生产的棉花”。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句他的家乡是广西桂林人。

分析主语“家乡”与宾语中心语“人”不搭配。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句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分析动词“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4,修饰成分与中心词搭配不当

例句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分析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该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5,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句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分析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句子成分残缺

例句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他就主动参加与社会灾害***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细菌是有害的。

分析第一句缺主语,第二句缺谓语,第三句缺宾语,第四句缺必要的限定语。

2,句子成分赘余

例句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的打比赛。

其实这是多虑的想法。

分析第一句谓语重复,应删去“打”。第二句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四)结构混乱

例句我们向***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

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

分析第一句把“我们向***提意见”和“向***提意见是人们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删去“我们”。第二句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句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分析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句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分析不同的标点分隔有三重意思。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句他是众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分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很多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句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分析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个其他人才。

3,主客倒置

例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

分析主体是人,客体是物即作品,应是人对物不陌生。

4,否定不当

例句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分析“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5,一面对两面

例句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分析“会不会”“能不能”是两个方面,后面提高是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