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镇痛膏,神农镇痛膏一片贴多久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16 0
  1. 天麻有何作用?
  2. 补血和活血的中药有哪些?
  3. 流行性腮腺炎怎么用偏方治疗?
  4. 使用精油有什么好处,各种精油分别有什么作用.
  5. 江苏道地药材有哪些?急!急!!!!
  6.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的作品内容

蜈蚣的药用价值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经。

神农镇痛膏,神农镇痛膏一片贴多久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功效

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应用

1.用于痉挛抽搐。蜈蚣辛温,性善走窜,通达内外,有比全蝎更强的息内风及搜风通络作用,二者常相须为用,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痉挛抽搐,如止痉散。经适当配伍,亦可用于急、慢惊风、破伤风、风中经络口眼歪斜等证。

2.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本品以毒攻毒,味辛散结。以本品同雄黄、猪胆汁配伍制膏,外敷恶疮肿毒颇佳,如不二散,与茶叶共为细末,敷治瘰疬溃烂;若以本品焙黄,研细末,开水送服,或与黄连、大黄、生甘草等同用,又可治毒蛇咬伤。

3.用于风湿顽痹。本品亦有与全蝎相似的通络止痛作用,可与防风、独活、威灵仙等祛风、除湿、通络药物同用。

4.用于顽固性头痛。本品搜风通络止痛,可与天麻、川芎、白僵蚕等同用,治疗久治不愈之顽固性头痛或偏正头痛。

用法用意

煎服,1~3g。研末吞服,每次0.6~1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孕妇忌服。

备述:

1.《本经》:“敢诸蛇、虫、鱼毒……去三虫。”

《别录》:“主治心腹寒热结聚,堕胎,去恶血。”

《本草纲目》:“治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疬,便毒,痔漏,蛇瘕、蛇伤。”

2.本品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此外,尚含脂肪油、胆甾醇、蚁酸及组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等多氨基酸。蜈蚣对戊四氮、纯烟碱和士的宁等引起的小鼠惊厥均有对抗作。蜈水浸剂对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蜈蚣水蛭注射液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对网状内皮细胞机能有增强作用。

人不风流枉少年!贫僧这厢有礼了...^_^...

参考资料:

id="id1">天麻有何作用?

一、天麻的名称: 天麻,原名赤箭,始载《本经》,宋代《开宝本草》始收载天麻之名。明代《本草纲目》中将二者合并称“天麻赤箭”。别名明天麻,还有神草(吴普本草)、独摇芝(抱扑子)、定风草(药性论)、合离草、离母(图经本草)之称。日本人称之为鬼箭杆、盗人脚等。 二、我国古代医药文献对天麻的评价 天麻在我国一些古代医药文献中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把天麻列为上品。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历代书籍中关于天麻功效的论述作了总结归纳:天麻“辛,温,无毒。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消臃肿,下肢满,寒疝下血。主治风湿,四肢拘挛,瘫痪不遂;小儿风痛,惊气,助阳气,补五壤七伤;风虚眩晕头痛,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等”。 三、天麻的药用价值 在我国,天麻入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药物作用有: 1、镇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近年来,经一些医疗单位1000多例患者的临床试用,有效率达90%。 2、镇静作用:有的医疗单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人,有效率分别为89.44%和86.87%。且能抑制***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 3、抗惊厥作用: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的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4、降低血压作用: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5、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日本用天麻注射液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率达81%。在我国,天麻入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药物作用有: 1、镇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对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近年来,经一些医疗单位1000多例患者的临床试用,有效率达90%。 2、镇静作用:有的医疗单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人,有效率分别为89.44%和86.87%。且能抑制***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 3、抗惊厥作用: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的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4、降低血压作用: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5、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日本用天麻注射液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率达81%。 1、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偏正头痛,眩晕欲倒。 ——摘自《元·御药院方》 2、川芎天麻茶 ①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叶适量。 ②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 ③主治:具有熄风止痛功效。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 ——摘自《本草纲目》 3、天麻川芎茶 ①成份: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 ②用法:用白酒一碗,将上四味药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一碗,煎至半碗。合并煎汁,睡前以茶饮之。 ③主治:满头作痛。 ——摘自《元·御药医方》 4、天麻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水煎,洗之。 ③主治:前额头痛。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5、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补血和活血的中药有哪些?

天 麻 小 知 识

一、天麻的名称:

天麻,原名赤箭,始载《本经》,宋代《开宝本草》始收载天麻之名。明代《本草纲目》中将二者合并称“天麻赤箭”。别名明天麻,还有神草(吴普本草)、独摇芝(抱扑子)、定风草(药性论)、合离草、离母(图经本草)之称。日本人称之为鬼箭杆、盗人脚等。

二、我国古代医药文献对天麻的评价

天麻在我国一些古代医药文献中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早在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就把天麻列为上品。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历代书籍中关于天麻功效的论述作了总结归纳:天麻“辛,温,无毒。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消臃肿,下肢满,寒疝下血。主治风湿,四肢拘挛,瘫痪不遂;小儿风痛,惊气,助阳气,补五壤七伤;风虚眩晕头痛,通血脉,开窍。服食无忌等”。

三、天麻的药用价值

在我国,天麻入药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的药物作用有:

1、镇痛作用:用天麻制出的天麻注射液,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等,有明显的镇痛效果。近年来,经一些医疗单位1000多例患者的临床试用,有效率达90%。

2、镇静作用:有的医疗单位用合成天麻素(天麻甙)治疗神经衰弱和神经衰弱综合症病人,有效率分别为89.44%和86.87%。且能抑制***所致的中枢兴奋作用,还有加强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效应。

3、抗惊厥作用:天麻对面神经抽搐、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癫痫等的一定疗效。还有缓解平滑肌痉挛,缓解心绞痛、胆绞痛的作用。

4、降低血压作用:天麻能治疗高血压。久服可平肝益气、利腰膝、强筋骨,还可增加外周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5、明目、增智作用:天麻尚有明目和显著增强记忆力的作用。天麻对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保护和调节作用,能增强视神经的分辨能力,目前已用作高空飞行人员的脑保健食品或脑保健药物。日本用天麻注射液治疗老年痴呆症,有效率达81%。

四、人工栽培天麻与野生天麻质量比较研究

长期以来,对于人工栽培天麻与野生天麻的品质(药理作用)有不同看法。为此,南京中医学院庄毅作了专题比较试验研究(发表于《中国食用菌》第9卷第五期)。试验结果表明(摘抄):

1、药理作用

(1)家兔脑血流对比。耳静脉给药,0.24克/公斤,家兔脑血流图波幅度变化相同,都引起波幅降低,提示有收缩血管降低血流量的作用。栽培天麻的波幅下降更明显,比值几乎大一倍。

(2)小鼠腹腔给药,10克/公斤,与戊巴比妥纳有明显的协同作用,二种天麻间无明显差异。

(3)戊巴比妥纳影响小鼠睡眠,剂量5克/公斤,均能延长睡眠时间,效果无明显差异。

(4)二种天麻注射液,1克/公斤给药,对狗颈内动脉阻力有明显降低,降低血压,二者间无明显差异。

(5)对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影响,1克/公斤给药,均能扩大肠系膜微动脉管径,增加血流量,二种天麻间无明显差异。

以上证明二种天麻的药理作用相同,在家兔脑血流试验中人工栽培天麻作用较强。

2、临床疗效

(1)材料:二种天麻注射液;剂量:0.12克/2毫升;时间:每一疗程30天。

(2)方法及结果:

质量鉴别的根本在临床效果。经过四家医院临床验证共433例,证实栽培天麻对眩晕综合症、血管性头痛、中风后遗症、神经衰弱等疾病有良好疗效,总有效率达83.3%-74.5%,眩晕综合症疗效最高。各项试验都证实栽培天麻不亚于野生天麻。

通过一系列试验总的看来,人工栽培天麻在细胞内多糖颗粒含量、天麻甙(天麻素)含量及影响家兔脑血流波幅下降等方面较占优势,而在折干率及醇提取物含量方面野生天麻稍高。

天麻治头痛配方摘抄

1、天麻川芎丸

①成份:天麻15克,川芎60克。

②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次服9克,食后细嚼,茶酒任下。

③主治:偏正头痛,眩晕欲倒。

——摘自《元·御药院方》

2、川芎天麻茶

①成份:川芎500克,天麻200克,茶叶适量。

②用法: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日嚼一丸,清茶下。

③主治:具有熄风止痛功效。主治偏正头痛及首风眩晕。

——摘自《本草纲目》

3、天麻川芎茶

①成份:天麻3克,川芎10克,白芷3克,春茶3克。

②用法:用白酒一碗,将上四味药置酒中,煎至半碗,取渣再用酒一碗,煎至半碗。合并煎汁,睡前以茶饮之。

③主治:满头作痛。

——摘自《元·御药医方》

4、天麻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香白芷6克,防风4.5克,葛根4.5克,金银花6克,生石膏9克,川椒3克,乳香3克。

②用法:水煎,洗之。

③主治:前额头痛。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5、天麻祛风清上洗药方

①成份:天麻3克,防风9克,川芎6克,白芷6克,薄荷3克,桑叶6克,甘菊4.5克。

②用法:用水熬透,洗之。

③主治:偏正头痛,头目昏重等。

——摘自《清·光绪皇帝医方》

天麻食疗菜谱

1、天麻炖鸡

〔原料〕鸡1只(500)克,天麻10克,调料适量。

〔制法〕

(1)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

(2)天麻洗净、切片。

(3)天麻置鸡腹内,鸡入锅加水清炖至熟烂,加调料入味后食用。

〔功效〕熄风、行气、活血。

〔应用〕治疗身体虚弱、产后血虚头昏。

2、天麻炖猪脑一

〔原料〕天麻15克,猪脑1具。

〔制法〕

(1)天麻洗净、切片。

(2)猪脑洗净。

(3)猪脑、天麻片放搪瓷盆内隔水炖熟。

〔功效〕祛风开窍,通血脉,镇静,滋补。

〔应用〕肝虚 型高血压、动脉 硬化、美尼尔氏综合症、神衰、头晕眼花及脑血管意外致半身不遂。

天麻炖猪脑二

天麻炖猪脑,是民间常用的滋补食品。

[功效] 祛风,开窍,通血脉,镇静,滋养。

[适应症] 高血压,眩晕,神经衰弱,脑血管意外后遗半身不遂及语言障碍等。

[分量和用法] 每次用天麻10克,猪脑一个(洗净),水适量,放入瓦盅内隔水炖熟服食。

[注意事项] 本方四季可用。猪脑必须新鲜,用时可每天或隔天一次,3-4次显效。

天麻蒸猪脑三

配方:天麻10克 猪脑2只 姜5克 大蒜10克 葱5克 盐5克 绍酒5克 鸡汤200毫升

制作:1.把天麻打成细粉9猪脑去红腺及膜洗净,姜、蒜洗净,切片,葱切花。

2.把猪脑放在蒸盆内,加入天麻粉、盐、姜、葱、蒜和鸡汤。

3.把盛有猪脑的蒸盆置蒸笼内,用武火大气蒸35分钟即成。

食法:每日1次,每次食猪脑1只。

功效:平肝熄风,降低血压。高血压风痰上逆型患者食用。

3、天麻鲤鱼

〔原料〕天麻25克,川芎10克,茯苓10克,鲜鲤鱼1尾(1.5千克),酱油、料酒、食盐、味 精、白糖、胡椒粉、香油、葱、姜、水豆粉适量。

〔制法〕

(1)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川芎、茯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置盆内,然后放入葱、姜,加入适量清水后,上笼蒸约30分钟。

(3)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和姜,另用水豆粉清汤、白糖、食盐、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成。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

〔应用〕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4、天麻烧牛尾

〔原料〕天麻10克,牛尾2条,母鸡、肘子、干贝、调料各适量。

〔制法〕

(1)将母鸡、肘子下锅煮汤,天麻洗净,放入罐内加清水上笼蒸透后切片,将牛尾按骨节缝剁开,放入锅内加清水、葱、姜、白酒煮开,去其异味。

(2)锅内放入 煮好的 母鸡、肘子及汤,再放入牛尾、火腿、干贝,调好色味,用文火煨2小时左右,待熟后将牛尾捞出去,骨留肉 整齐地码入盘中,再将 天麻片镶上,把原汁内的母鸡、肘子等料挑出,用淀粉勾芡,淋香油,浇入盘中即可。

〔功效〕祛风湿,止痛,行气活血。

〔应用〕治头晕、头痛、风湿痛

5、天麻炖乳鸽

药材:天麻(10克)、桂圆肉(5克)、无花果(2个)

材料:老母鸽肉(100克)、瘦猪肉片(50克)、老姜片(少许)

制作:1、将老母鸽肉、瘦肉片煮熟; 2、将所有材料放在一起文火炖制2-3小时。

天麻具有止头痛的功效,且效果极佳。

滋补程度:中等

菜名 天麻鱼头

所属菜系 浙江菜

特点 功效平肝熄风,定惊止痛,行气活血。适用于虚火头痛、眼黑肢 麻、神经衰弱、高血压头昏等症。

原料

天麻25克 川芎10克 茯苓10克 鲜鲤鱼1尾(1500克) 酱油料酒 食盐 味精 白糖 胡椒粉 香油 葱 生姜 水豆粉各适量

制作过程

1. 将鲜鲤鱼去鳞、鳃和内脏,洗净,装入盆内;将川芎、茯 苓切成大片,用第二次米泔水泡上,再将天麻放入泡过川芎,茯苓的 米泔水中浸泡4~6小时,捞出天麻置米饭上蒸透,切成片待用。 2. 将天麻片放入鱼头和鱼腹内,将鱼仍置盆内,然后加入葱、生姜和 适量清水,上笼蒸约30分钟。 3. 将鱼蒸好后,拣去葱和生姜。另用水豆粉、清汤、白糖、食盐、料 酒、酱油、味精、胡椒粉、香油烧开勾芡,浇在天麻鱼上即成。

用法佐餐食,每日2次。

半夏白术天麻汤

组成半夏9克,天麻9克,白术9克,茯苓9克,橘红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3枚。

功用健脾燥湿,化痰熄风。

主治痰饮上逆,痰多心悸,眩晕头痛等证。

古籍论本方是治疗内生风痰之剂。若痰因湿生,主要用白术燥湿化痰。晕由于风,辅以天麻平熄内风。脾为生痰之源,所以兼用半夏、茯苓、橘红、甘草补脾益气,化湿和中。并引用生姜、大枣调和营卫。

点评

1、本方是为风痰眩晕而设。以眩晕,呕恶,舌苔白腻为证治要点。对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导致眩晕,不宜服用。

2、若湿痰偏盛,舌苔白滑的患者,加泽泻、桂枝利湿化饮;若肝阳偏亢的患者,加钩藤、代赭石潜阳熄风。

3、耳源性眩晕、神经性眩晕属风痰而有上述证候的患者,均可随证加减服用本方。

总之,本方主要治疗由于水饮痰湿所致的头目眩晕证,并且收效较好,可谓良方。

另外,本方也是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在原方燥湿化痰的基础上,加入健脾燥湿的白术,平肝熄风的天麻,而组成化痰熄风方剂。

飞龙天麻

配方:

天麻30克,草鱼1尾(1000克左右),料酒30克,盐4克,味精3克,姜10克,葱15克,芹菜叶20克,萝卜雕花或玫瑰鲜花3朵。

功效:

息风,定惊。适用于头风头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

制作:

1、将天麻用二泔水(第二次淘米水)、川巨著10克、茯苓20克共同浸泡24小时,然后放到米饭上蒸熟,切片,除去川芎、茯苓不用。

2、将草鱼去肠肝、鳞、骨;鱼肉向外,切成花刀,用鳍做龙头,用鱼尾做龙尾,用胡萝卜做龙舌,用鱼肉做龙鱼、龙爪。将鱼肉用盐、味精、料酒、盐码味腌1小时,再放入姜、葱、天麻,用武火蒸9分钟,取出后,除去姜、葱,装盘即成。

天 麻 凤 翅

原料:

鸡翅 5只,天麻50克,胡萝卜,青椒、酱油、糖、绍酒、盐、味精、花椒葱、姜、蒜适量。

制法:

天麻用米泔水浸泡 4小时;将天麻放入米饭中蒸熟,切片;鸡翅洗切块,与天麻片一起红烧(红烧做法同普通烹调法一样)。

功效:

天麻有镇静、抗惊厥、抗癫痫和促进胆汁分泌等作用,可平肝息风、祛风定惊,用于头目眩、肢体麻木、小孩惊风、癫痫、高血病、耳源性眩晕等症。鸡翅甘温,入脾胃经,可温中益气、补精添髓。

参考资料:

中国天麻食品网

流行性腮腺炎怎么用偏方治疗?

(1)当归: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的根,又称千归。当归味甘辛,性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及润燥滑肠等功效。据药理研究证明,当归有降低血压、保护肝脏、镇静、镇痛、提高全身代谢功能、利尿及对***有兴奋和抑制的作用等。当归乃补血要药,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面色萎黄、眩晕身倦、心悸气短、手足痿弱等证。当归补血且能活血,血活则通,通则不痛,故当归可活血调经,行气止痛,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行经,腹痛、闭经不通、产后淤滞腹痛等证。并适于血淤阻络所致的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淤血、痈疽疮疡之血虚、血淤。还能润燥滑肠,治疗大便秘结,尤其适用于老年习惯性便秘。自古医家认为,当归可分成3部分,各自功效有异。当归头止血而上行,当归身养血而中守,当归尾破血而下流,当归全身则和血而不走。因此,当归历来被视为血中圣药。

(2)阿胶:阿胶为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古称傅致胶、盆覆胶。阿胶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及安胎等功效。药理成分多由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所组成,基本成分是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及钙、硫等物质。据药理研究,阿胶有加速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的作用。能改善体内钙平衡,促进钙吸收及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症等。《本草纲目》说:“阿胶,大要只是补血与液。”故其重在补血,适用于阴血不足所致的虚劳眩晕、心悸心烦及失眠多梦。阿胶性质粘腻,能凝固血络,适用于一切血症,如吐血、尿血、衄血、便血、咳血、崩漏、月经过多、妊娠下血、产后下血不止等证。阿胶养阴润燥,适用于虚劳咳喘、阴虚燥咳、咽干痰少、心烦口渴等证。因阿胶滋阴润肺,止咳止血,其性平和,故又为肺痨病之要药。服用阿胶时应以开水或黄酒化服,入汤剂应烊化冲服。因本品质粘有碍消化,脾胃虚弱或呕吐泄泻者忌服。

(3)熟地黄: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入肝肾经,具有滋阴养血,益肾生精的功效。据药理研究证明,地黄有强心、利尿、抗过敏、降低血糖、升高血压及小量收缩血管,大量反而有扩张血管的作用。熟地黄适用于一切阴虚、血少、精亏之证,是补益肝肾、滋阴养血的要药。精血乃人体的基本物质,所以,熟地能培补下元而固本。临床用于肝肾阴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暗、气短喘促、心慌心悸、潮热盗汗、遗精劳损等证。适用于月经不调、崩中漏下、月经过多、胎前产后血虚不足等妇产科疾病。亦适用于肾阴亏虚所致的耳鸣耳聋、须发早白以及消渴、吐血、衄血等阴虚血亏之症。

(4)鸡血藤:鸡血藤为豆科植物鸡血藤的干燥藤茎。鸡血藤味苦,微甘,性温,入肝肾经,具有补血活血、通经活络、强筋骨、升血红蛋白和白细胞的功效。由于鸡血藤重在补血而活血,故适用于血虚经闭、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鸡血藤可舒筋通络,又适用于肢体麻木、腰膝酸痛、风湿痹症及瘫痪等病。又因其活血而通络,故又适用于跌打损伤、淤血肿胀等外伤患。

据临床报道,鸡血藤对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贫血性神经麻痹症均有疗效。市售有一种鸡血藤膏,是用鸡血藤熬制浓缩成原膏,再取糯米、麦芽制成麦芽糖浆,另以红花、中滕、续断、黑豆煮成药液,将三者混合浓缩成膏。此膏味微甘,气香,功效同于鸡血藤而补血之力较强,可用黄酒化服,亦可烊化兑入汤剂中服用。

(5)紫河车:紫河车为健康人的干燥胎盘,古称胞衣、混元丹。紫河车味甘咸,性温,入肺、肝、肾经,具有峻补气血、益肾生精之功效。紫河车含有多量胶质、蛋白质、钙、磷及镁等成分。据药理研究,胎盘含有多种抗体、干扰素、***、催乳素及多种有应用价值的酶等成分,可以起到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和减轻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并有激素样作用。

紫河车补养气血,适用于身体羸弱、阴虚发热、骨蒸潮热、腰膝酸软、咳嗽、气喘、阳痿遗精以及妇女不孕、气血不足所致的习惯性流产、产后缺乳等疾病。紫河车大补气血与人参不同,它主要为峻补营阴,更适合于阴血不足、精气亏损所致的各类疾病。正如《折肱漫录》所说:“有人谓河车性热有火,此说最误人。河车乃是补血补阴之物,何尝性热,但以其力重,固似助火耳,配药缓服之,何能助火。”因此,需长期服用疗效才能显著。本品药力和缓持久,久服百益而无一害。

(6)白芍:白芍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根,又称金芍药。芍药味苦酸,性微寒;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补血调经;敛阴止汗、缓急止痛等功效。据药理研究证明,其主要有效成分为芍药甙,具有解痉、镇痛、抗惊厥、降低血压、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解热及消炎等多种作用。白芍酸寒入肝为养血柔肝之要药。适用于肝旺血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胸胁疼痛、四肢拘挛等证;补血调经适用于阴虚血亏所致的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及崩漏带下。敛阴止汗重、在治疗营阴不固的虚汗不止、夜寐盗汗、衄血咯血;肠风下血等证。

芍药之名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后分为白芍药、赤芍药两种。一般白芍药多取材于栽培品种,而赤芍药多为野生品种,二者同为一类,但功效有异。.白芍药重在补血养阴,赤芍药重在凉血活血。

(7)何首乌:何首乌为蓼科植物何首乌的块茎,古称地精、交藤、夜合。何首乌味甘苦,微涩,性微温,入肺肾经。其主要成分含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脂肪油、淀粉、糖类及卵磷脂等。具有养血益肝、补肾固精及滋阴润肠等功效。主治阴虚血枯所致的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腰膝酸软、肢体麻木、遗精崩漏诸证。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肾主发”。何首乌入肾滋阴,养肾柔肝。肾气足,肝血旺则毛发乌黑,皮肤润泽。故《开宝本草》说它“益血气,黑髭鬓,悦颜色”。因此,何首乌乃中药材中第一美容之品。在古方中有许多美容抗衰的名方均是以何首乌为主要成分的。据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何首乌还具有降低血月旨、减少胆甾醇的吸收、防止动脉硬化、降低血糖、强心,减少血栓形成等功效。故它又不失为补血、美容、抗衰之佳品。

(8)枸杞子:枸杞子为茄科植物枸杞的成熟果实,古称苟起子、甜菜子、枸棘、地骨。其处方用名为枸杞、枸杞子、甘枸杞。

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其所含成分为维生素A原、维生素B1、维生素B:、菸酸、维生素C、亚油酸、酸浆红素等,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抗衰老等功效。据药理实验证明,枸杞子具有降低血糖、降低血脂、降低血压、抗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脂肪在肝细胞内沉积、促进肝细胞新生及增强人体免疫力等作用。枸杞子适用于肾阴不足引起的虚劳羸弱、阳痿遗精、腰腿酸痛、足膝酸软、头晕耳鸣诸证。亦适用于肝阴血虚的目昏花、夜盲、视力下降、迎风流泪等眼疾。《延年方》中称枸杞子能“补虚,长肌肉,益颜色,肥健人”。说明枸杞为一种滋阴生精,而无寒热燥腻之弊的抗衰良药。枸杞子之补重在补阴,能滋阴补血,益精明目。因“味重而纯,故能辛嗍;阴中有阳,故能补气,所以滋阴而不致阴衰,助阳而能使阳旺”。枸杞子尚能明显地增强人体性机能,故古人谚云:“离家千里,勿食枸杞。”

使用精油有什么好处,各种精油分别有什么作用.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或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好发于冬春季节,儿童多见,也常感染青年。临床上以发热、腮腺肿胀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为特征。本病为全身性疾病,通常累及腮腺,也可侵犯各种腺组织、神经系统及肾、心等多种器官,引起胰腺炎、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等,预后良好。但并发严重的脑膜炎、脑炎、肾炎、心肌炎等,预后欠佳。患本病后一般可获终身免疫,用减毒活疫苗进行自动免疫,是预防腮腺炎的有效措施。中医称本病为“痄腮”、“虾蟆瘟”、“鸬鹚瘟”、“衬耳风”等,属温毒范畴。下列方剂大多具有清热解毒的功用,故每一方中不再重复论述。

方一普济消毒饮加减来源《病毒性疾病的中医治疗》组成黄连5克,夏枯草、黄芩、连翘、玄参、牛蒡子各10克,板蓝根、蒲公英各15克,桔梗6克,甘草3克,马勃3克(包),大黄6克(后下)

加减热毒较甚,加大青叶、银花各1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神志模糊或昏迷,加安宫牛黄丸1粒化服;痉厥者加服紫雪丹1.5克(另吞);睾丸肿痛者,加荔枝核10克,橘核10克,龙胆草6克;腮肿坚硬而色不红者,加昆布、海藻各10克。

功用清热解毒,软坚消肿。

主治热毒蕴结,高热头痛,腮腺肿痛明显,咀嚼吞服困难,口渴烦躁,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用法水煎服。

方二赤小豆鸡蛋清方来源《偏方大全》组成赤小豆70粒,鸡蛋清1个主治痄腮肿痛。

用法将赤小豆捣碎为末,用鸡蛋清(或白水)调和成糊状,敷于患处。

按赤小豆善利水除湿,解毒消肿。《神农本草经》云其“排痈肿脓血。”《小品方》记载“腮颊热肿,赤小豆末,和蜜涂之,一夜即消。或加芙蓉叶末尤妙”。

方三韭菜外敷方来源《民间偏方秘方精选》组成韭菜500克,盐少许主治急性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将韭菜捣烂,拧取汁加入盐,调和均匀,分成3份,抹在患处,干后再换,一二日即愈。

按韭菜为百合科植物韭菜的叶。又名壮阳草、起阳草、长生韭、扁菜、草钟乳。辛,温。入肝、胃、肾经。含硫化物、挥发油、甙类、蛋白质、维生素等。功能温中行气,解毒,散瘀,补虚益阳。

方四威灵仙食醋方来源《实用单方验方大全》组成威灵仙20克,食醋80克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煎沸后倒出一半,待冷后外涂患处,其余另加水200克,再煎沸后分2次内服。

疗效般用药1~3次即可痊愈。

按现代药理研究威灵仙有镇痛、抗菌等作用。

方五蒲蓝煎来源《土、单、验方选编》组成板蓝根、蒲公英各30克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水煎三次分服。每日1剂,连服三日。

方六泥鳅外敷方来源民间。

组成泥鳅2~3条,白砂糖适量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取活泥鳅洗净泥沙,放入干净的盆内,加白糖撒满泥鳅全身,待渗出粘液后,取其粘液,外涂患处,一日数次。或浸泡3小时后,捣烂外敷,一日三次。

疗效一般当即病止肿消,不出3日即愈。

按泥鳅为鳅科动物泥鳅的肉或全体。甘,平;入脾、肺经。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烟酸等,有补中壮阳,清热利湿的功效。

方七赤豆黄黛膏来源《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组成赤小豆30克,大黄15克,青黛30克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先将赤小豆、大黄研为细末,再与青黛粉混匀,分成5包(每包约15克)备用。取上药1包与鸡蛋清2个调成稀糊状,用鸡毛(翅羽)蘸药涂两腮部,干后再涂,不拘次数。

方八紫菜箩卜汤来源《百病中医自我疗养丛书》组成白萝卜250克,紫菜15克,陈橘皮2小片主治痄腮热退,食欲不振,腮肿未消,睾丸肿胀,坠痛等症。

用法将白萝卜洗净、切丝,紫菜、陈橘皮剪碎,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出锅前可酌加食盐、调料少许,吃萝卜、紫菜,喝汤,每日2次。

按白萝卜消食化痰,下气宽中,生津解毒。紫菜化痰软坚,利水除湿,利咽止咳。陈橘皮开胃理气。

方九大黄膏来源中医杂志,1989,30(3):58。

组成生大黄适量主治痄腮。

用法将生大黄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大黄粉1.5~3克,加适量生理盐水调成软膏状,涂敷在纱布上,厚2~3毫米,面积与肿胀范围同,敷于患处,用胶布固定。

注意事项若伴全身发热,可予解热镇痛药。

按大黄泻下攻积,清热解毒,泻火祛瘀。大黄抗病原微生物,抗菌谱广。

江苏道地药材有哪些?急!急!!!!

薰衣草纯精油 主要作用:怡神、静心、助睡眠。舒缓压力、平和心情。对心脏有镇静效果,可降低高血压,安抚心悸、止痛。促进细胞再生,平衡皮脂分泌,治疗烫伤及蚊虫叮咬。预防及改善脱发。 茶树纯精油 主要作用:提神、调心境、杀菌消炎,治疗粉刺。可收缩毛孔,平衡油脂分泌,洁净皮肤。 薄荷纯精油 主要作用:清凉醒脑,安抚心灵,缓解疲劳。益于呼吸道疾病,镇痛,缓解肢体肿胀,帮助消化,排毒去污。清除黑头粉刺,可调节皮脂分泌,适用于油性肌肤。 迷迭香纯精油 主要作用:调节心身,醒脑,增强记忆力。改善充血、浮肿。抗菌、抗风湿、止痛。紧缩肌肤,***毛发生长。 尤加利纯精油 主要作用:醒脑、提神,集中注意力,增进活力。能缓解关节炎和风湿痛。具有祛痰、降血糖、解热、排毒等作用。促进伤口愈合,治疗皮肤感染,改善阻塞的皮肤 天竺葵纯精油 主要作用:静心、舒解压力、抗忧郁、抗菌、抗氧化。调节内分泌,强身补身。适用于所有肌肤,改善阻塞、松弛皮肤,平衡皮脂分泌,收敛毛孔,增强细胞防御功能。 百里香纯精油 主要作用:强化神经、活化脑细胞,可提高记忆力和注意力。***白血球的再生,提高免疫力。可治疗细菌感染、尿道炎、呼吸道疾病。强化肠脏功能。促结疤,抑制头屑和落发。 柠檬纯精油 主要作用:消除紧张、焦虑,振奋精神。强心、降血压、治疗关节炎、神经衰弱、各种感染。促进血液循环杀菌止痛。平衡油脂分泌,收缩毛孔,淡化斑痕印,缓解肌肤老化。滋养头发。 玫瑰纯精油 主要作用:缓解焦虑、压力和抑郁,愉悦心情。治疗各种血液循环问题,调节内分泌。解除更年期障碍,抗衰老。治疗各种皮肤问题。适合干性、敏感及缺水皮肤,可淡化细纹,促进细胞再生 丁香纯精油 主要作用:安抚心情,镇定情绪。防腐、抗菌,预防疾病和炎症。缓解牙痛、肌肉疼痛、鼻窦炎及消化不良。调节皮脂分泌,治疗粉刺,美洁皮肤 注意事项: 1、未稀释精油不宜直接接触肌肤。 2、孕妇、癫痫病患者、儿童或皮肤过敏者不宜使用。 3、精油不可内服。 4、紧闭瓶盖,放置于通风、阴凉、避光处。

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的作品内容

一、茅苍术(Aeractylodes Iancea DC.)为菊科植物

苍术是术的,最古的本草中并没有白术和苍术之分,在张仲景的《伤寒论》所用皆为白术,而《金匮要略》中皆为赤术,赤术也就是苍术,在宋代《本草图经》中已有“术,处处有之,以嵩山、茅山者为佳,春生苗,青色无桎,……茎作篙杆状,青赤色,长2、3尺以来,夏开花,紫碧色,亦似紫蓟花或黄白色者,入伏后佳、至秋而苗枯,根似姜,而傍有细根,及黑,心黄白色,中有膏液、紫色”。在宋《本草衍义》中已有苍术单列的名称,这说明了茅苍术作为药用的道地产品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并说其品质为最佳,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茅苍术根茎内挥发油的含量在3.25%,比白苍术A. Iancea DC. Vor chinensis (Bge) Kitom 根茎中挥发油的含量为1.5%要高出很多。据药理研究报导,表明其对于抗消化性溃烂,促进胃肠运动,降低血糖,抗氧化都有明显的作用,在中医药中临床认为其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湿,明目的功能,特别看重治疗胃部疾患,茅苍术是一种传统药物。茅苍术应是一种常用药材。但是在勾容茅山地区都很少见到,沦为濒危种类之一,为什么呢?据我们分析具有一下原因:

1.茅苍术在茅山地区长期处于衍生状态,蔬于管理,每年不断***挖(虽然每年***挖量不大)而不知保护,因而***已逐年减少(它与一般毁灭性的***挖不同,是逐年减少的)。还有零星分布。

2.对茅苍术的开发应用不够,长期以来作为配伍药,不像人参、黄芪那么重要,市场并不兴旺,所以没有人来重视这种药材***的保护。

3.很少有人对茅山地区的茅苍术进行研究,自生自灭,其质量不断下降,失去了市场的竞争力。据了解,与湖北武当山的茅苍术相比,其质量有较大的悬殊。

二、明党参(Changium ***grhioides Wolff)为伞形科植物,又名土人参、红党、南沙参、粉沙参等

明党参始载于《本草从析》称其为土人参,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较祥,云:“土人参,各地皆产,钱塘西湖南山尤多,春2、3月发苗如篙艾,而叶细小,本长2、3寸,作为绿色,映日有光,以期夏日***其根,入药,俗名粉沙参,……”从《证治准绳》却瘴消毒散用之,呼百丈光。 在20世纪50、60年代,江苏南京已经成为明党参的主要产地,以南京紫金山为主的周边地区均有野生的明党参分布。

明党参根内含有多种脂肪酸和氨基酸以及多糖,据药理研究认为它有提高人体免疫力功能及抗氧化,并能提高应激能力,也能提高胃肠蠕动的能力,中医临床上认为它有润肺化痰、养阴和胃,解毒的功能。在民间常用作滋补品,与仙药草和大枣通用,就可以治疗头痛。东南亚华侨、香港和澳门的居民也特别喜欢它,常以其作为礼品馈赠给亲友,由于20世纪,市场的大量需求,而造成了无***的对野生***的***挖,目前在其产地很难找到它们的踪迹了,市场虽然还有这需要,但是这种植物已经处于濒危,很难满足需求。

三、北沙参(Glehnia Littoralis F.schmidl . ex. Miq),又名莱阳沙参,珊瑚菜等,伞形科植物

古代并没有南北沙参之分,所指沙参应为桔梗科Adenopnora 多科植物。《药品化仪》一书记载:“北地沙土所产,故名沙参,皮微黄,内中白,条者佳。”这里所说的应是本种,可见此种植物被视为北沙参已经有了100多年的历史。本品以莱阳沙参为最佳。但是长期以来,我省连云港海滨沙滩地区有丰富的北沙参***,并成为我国北沙参的主要产区之一,根据科学分析表明,其根内含有多种香豆糖类化合物以及北沙参多糖、磷脂,其中卵磷脂占磷脂的51%,在中医临床上认为其有养阴清肺,益胃固精,特别在治疗阴虚咳嗽方面,疗效更佳。北沙参在连云港海滩地区,本来是一种常见沙生植物,但由于多年以前连云港地区进行围海造田,对海沙地进行了改良,这样一来,北沙参的生长条件和生态环境有了改变,因而大批的北沙参逐渐消失,很难找到它们的踪迹。

四、单叶蔓荆 (Vitextrifolia L.vor simplicifolia cham) 又名蔓荆子,为马鞭木科植物

本品在我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其应用历史已有2000多年,以果入药,故称蔓荆实。这种药物也属于常用药物,常生于海滩沙滩,与同属的牡荆生长于低山丘陵有所不同,根据科学分析,其叶和果实中含有牡荆子素,有关药性报导云其有较好的镇痛、抗炎和降压、抗氧化作用,在中医药临床上认为其有疏散风热,清醒头目、止痛的功能,其治头痛尤妙,连云港的海滨沙滩地区曾经遍布这种沙生植物,因此就很自然的成为我国单叶蔓荆的主产区,但它与北沙参一样,由于围海造田的缘故,也使原来沙生单叶蔓荆失去了生存的余地,而成为濒危植物。

上面我们谈到了这四种药材,在江苏曾经有过灿烂的过去,而且已成为江苏的道地药材,并得到全国的公认,但由于不同的原因,目前均已难找到它们的踪迹,不久的将来,它们将在江苏消失。

我们认为这四种药材形成了江苏道地药材,不是一个偶然的,而是一个积累发展的过程,是很多人的血,和广大人民的劳动所形成的,如果不是种种人为因素的干扰,它们会发展的更好,所以目前这种情况不能不说是江苏省经济的一个损失。我们大声地呼吁应该尽快恢复这四种江苏道地药材***、它还是我省特种药材发展的一个基础。据我们所知,目前要恢复还不是太困难,但需要有关方面的重视。首先要立项,然后寻找基地,搜******,加速繁殖,并按照现代中药的要求,将这四种濒危道地药材重新振作起来是为期不远的。

野马追是江苏省著名的道地药材之一,全草入药,是祛痰、止咳、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的天然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市场上该药材的需求量很大,目前主要依靠人工栽培来满足市场的需求.通过对江苏省野马追主要生产地区的生长环境与野马追生物量之间相关性的分析,探讨了土壤氮钾含量、pH、间种等环境因素都对野马追生物量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野马追适宜在微酸环境中生长,以pH6.0左右为最佳,不适与其他作物间种,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为28~30 mg/kg,速效钾含量230~240mg/kg时有利于其生物量增加.人工栽培过程中应尽量满足野马追生物量增加的最适条件,提高野马追引种驯化成功率,确保人工栽培野马追的药材品质和产量.

《五十二病方》所记载的方剂大多是由二味以上药物组成的复方。例如治“疽”病方中,有白敛、黄芪、芍药、桂、姜、椒、茱萸七味药。根据疽病的不同类型,调整主药的剂量,提出“骨疽倍白敛,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体现了早期的辨证论治思想。据对书中283首医方的药物配伍、剂型、方剂用法的分析,认为该书已初具方剂学的基本内容,反映了有理论指导、有实践意义的方剂学体系在先秦已初步形成。《五十二病方》中记载的方剂虽仅明确提及丸剂,但实际上已根据疾病的情况及病人的体质,分别使用了丸、饼、曲、酒、油膏、药浆、汤、散等多种剂型,并对方剂的煎煮法、服药时间、次数、禁忌等作了一定的记载。

《五十二病方》书中除外用内服法外,尚有灸、砭、熨、薰等多种外治法。书中有关创伤的16种疗法(止血、镇痛、清创、消毒、包扎等)以及烧灼结扎术、结扎摘除术、瘘管清除术等痔疮手术的记载,反映了当时先进的外科技术。

《五十二病方》保存着远古时期传流下来的若干方药,是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书中对一种疾病有不同的疗法,同一种药物有不同的名称,甚至一个字的写法前后不统一,又如不少的方后注明尝试,已验,令(即善)字样,充分证明是劳动人民群众经实践而积累成的,充分反映了西汉以前我国医药学的发展情况。

《五十二病方》这类文字较多见;而隶书也是从周秦篆书演变来的,字体已接近楷书,由于隶书结构简省,书写方便,所以在汉初已取代篆书,由此可证《五十二病方》文字是汉以前的文字。 据考证,帛书书法字体,颇与《秦金文录》、《诅楚文》等秦铭文相仿,基本属秦系小篆文字,其中有些文字结构类似战国早期的楚国文字,由此可以推论,出土帛书中《五十二病方》的字体算是较早的一种。其篆书年代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六-四世纪春秋末至战国之际,甚至更早,其抄录年代则不晚于公元前三世纪末秦代或秦汉之际,并于汉文帝十二年随葬于墓,无疑它比《黄帝内经》还要早一个较长历史阶段,是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集著。

《五十二病方》提到的病名有103个,涉及面较广,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外科内容突出。使用的药物虽然比较简单,但也有药名247个,大约是《神农本草经》的三分之二,可是有一半是《神农本草经》中所未见的,有些药物用了很古老的名称,如“答”就是小豆,还有“啻牛”已不知为何物。对于方剂也是由单味药到药物的配伍使用,全书283方中,除祝由方31方,残缺不可辩认者46方,纯属灸法,熨法,不用药物者9方,其余1***方中用单味药78方,两味上者119方,从这里可以看出,先秦时期以一二味药物组成方剂为多见。此时中药理论刚刚产生,正在由单味药应用向多味药配伍的过渡。

辨证论治在《五十二病方》开始有了初步体现,如疽病方这一记载:“治白蔹、黄芪、芍药、桂、姜、椒、茱萸,凡七物。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同一疽病,症候因有骨疽、肉疽、肾疽的不同,治疗也就有倍白蔹、黄芪、芍药的区别,根据症候的变化改变方剂比例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祖国医学早期的辨证论治思想的依据。又如“牡痔、牝痔”的治疗共有12方,而每方的主治证候都不一样,治疗则又有外敷、熨法、角法及外科手术等。从这些方法中不难看出,《五十二病方》中的辨证论治思想在当时已初步形成、

与现存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照,可以发现《五十二病方》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有着更为原始、古朴的特色,还看不出《内经》中已经出现的五行学说的痕迹,阴阳学说也几乎没有反映,难得提到脏腑,没有各个腧穴(即穴位)的名称,只提到过“泰阴”、“泰阳”两个脉名,书中的治疗方法有灸法、砭法而没有针法。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书里记载的某种疾病往往有几种不同的疗法,同一药物也常常几个不同的名称,甚至字的写法前后也不统一,这些可以证明283个医方是长期搜集和积累的成果,其中不少医方后面注明“已验”、“尝试”、“令”(灵验的意思)说明它们曾在医疗实践中经历反复的验证,里面可能保存着不少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原方。因此《五十二病方》的成书年代无疑早于《内经》和《神农本草经》,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古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