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什么意思,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16 0
  1. 励志 对未来的期待的古诗 及赏析
  2.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来来来,喝了这杯,还有三杯
  3. 我醉欲眠君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是哪首歌的歌词
  4. 我醉欲眠卿且去
  5.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6. 关于饮酒的古诗

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以嗜酒著称的大诗人之一,陶渊明与酒,留给后世的印象,真是令人千般想象。

《宋书?陶潜传》记载“(陶)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意思是说他一喝多就给大家弹素琴。这素琴是个什么样呢?其实就是一根木头,素到一根弦都没有,当然弹这琴谁也听不见了。李白有一首诗说,“陶令去彭泽,茫然太古心。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抱一短木头也可以流淌出心中的音乐,天底下最大的音乐,天籁和鸣都在心里,他还用弹琴吗,这就是酒中滋养的性情。

陶渊明一喝多了,就说“我醉欲眠,卿可去。”就是说,我喝多了要睡觉,你们也都散了吧。其性情如此率真,连李白也把他这句话写入《山中与幽人对酌》一诗中,改为“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落笔时,一定是想起了陶渊明的那根木头,想起了陶渊明诗酒人生的率真与洒脱。肆意里有透着有意和无意。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什么意思,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表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陶渊明的五言诗《止酒》,,每句都有个“止”字。“坐止高荫下”,我要找个高大的树荫底下看会儿书,就够了。 “步止荜门里”,“荜门”指柴门,我散步在我们家柴门里就够了,也用不着去跋涉名山大川;“好味止园葵”,天下最好吃的下酒菜,是园子自己打理的蔬菜,随手摘一把,脆生生的,够了,这是天下最好的味道;第四句 “大欢止稚子”,天底下最大的欢乐就是看自己的孩子围在身边。因此,陶渊明生了一堆孩子,儿女绕膝,清贫却高兴。而“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这辈子什么都能“止”,唯独止了酒就没了欢喜。

陶渊明担任江州彭泽县令,是他仕途生活中的最后一任官职。他一到任,就令部下种糯米,为什么偏偏种糯米?因为糯米可以作成酒,他说:“我如果常常酒醉,就心满意足了!”他老婆坚持要种大米,于是,将二顷五十亩田种糯米,五十亩田种大米。

到了年底,官职才做了八十天,郡官派督邮来见他,县吏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把大印一扔,辞去了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辞》。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实思想,不仅于此。在《归园田居》诗里,讲得十分明白。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菊东篱立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的真意,是我们借着陶渊明的醉眼,读懂他那追求天真自然的人生。

陶渊明有《饮酒》诗20首,都是酒后所题。他有时一个人独饮,更多的是和乡亲父老对饮,从中取得某些安慰和乐趣。在饮酒中,可以自由自在,不用和官场同流合污

陶渊明穷困潦倒到没钱喝酒时,富贵的人就想接济他酒。东晋开国元老王导的孙子王弘,想给陶渊明送酒,但是不敢送,有顾虑,他觉得给一个名士送酒,折辱了人家怎么办。王弘很周折地找了陶渊明的朋友庞通之,让他设计一个跟陶渊明邂逅的机会。庞通之打听到陶渊明有一天要出门,就在路上专门摆了酒,坐在亭子里喝酒。等到陶渊明路过的时候,庞通之说,你今天有空出门,能不能坐下喝两杯?陶渊明坐下了,两个人正喝着的时候,在旁边的草丛里等了一个时辰的王弘,御去官服,穿了一身白衣,***装路过。庞通之也***装看到王弘,对陶渊明说,那边又过来一个朋友,你要是不介意的话,我把他也叫过来,咱们一起喝两杯啊?这样才把王弘叫过来。三人喝得熟了,王弘装作不经意地说,我们家有酒喝不完,你要是不嫌弃的话,我能不能给你送点酒?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衣送酒”。所以貌似古代文人名士的酒不是今天的喝法,人的尊严在酒里就有体现。

陶渊明喝酒的传说还有很多。如他每逢酒熟时,就取下头上的葛巾过滤酒,过滤完毕,仍把葛巾戴在头上。又如陶渊明所居的栗里,有块大石,陶渊明喝醉了,就躺在石上,故名醉石。再如九江境内有陶渊明埋藏的酒,据说有个农夫凿石到底,发现一只石盒,石盒内有个铜器,是扁平的酒壶。将盖揭开,壶内都是酒。壶旁边刻着十六个字:“语山花,切莫开,待予春酒熟,烦更抱琴来。”大家怀疑这酒不能喝,就全都倒在地上。结果是酒香扑鼻,经月不灭。

酒是陶渊明人生中最大的慰藉,他的大多数诗里都有酒,即使是全篇没一个“酒”字,也可以在诗中感受到一股浓浓的醉意,那是陶渊明物我两忘境界的体现,他才是真隐士,真性情。

励志 对未来的期待的古诗 及赏析

意思是:我累了,想要睡觉休息了,你可以走了。与这句话近似的是李白的诗句“我醉欲眠卿且去”。

下面是“我醉欲眠卿且去”所在唐诗。

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 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作品译文

 在山花丛中,你我对酌,我们喝了一杯一杯又一杯。

我喝醉想要睡去,你可暂且离开,如果有意明天再抱琴再来。

参考资料:

1。。 id="id2">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来来来,喝了这杯,还有三杯

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是期待未来的励志古诗。

出处《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赏析李白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扩展资料

1、《行路难·其一》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2、《行路难·其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我醉欲眠君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是哪首歌的歌词

酒逢知己千杯少,遇到知己,喝一千杯酒都嫌少,这句俗语以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性情相投的人聚在一起不觉得厌倦的状态。豪放如李白,遇到知己,当然要豪饮千杯,不醉不休。他曾写下《山中与幽人对酌》,记录了这一状态。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两人对酌山花开” ,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在这里,诗人以“两人”点明人物,只有诗人和他的隐士朋友一起对饮,表明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对酌”点明人物的状态,两人对饮,却没有那么多酒桌规矩的束缚,在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下喝酒;以“山花开”点明环境,清幽的环境暗合两人的品格,表明他们都不是那种受世俗束缚的人。

“一杯一杯复一杯” ,喝了一杯又一杯。得遇知己,是人生一大快事,酒逢知己千杯少,于是,诗人和隐士朋友一杯又一杯地喝酒,以助快意。在这里,诗人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和朋友对饮的豪爽场面。随着一杯又一杯酒下肚,诗人飘飘然了,心中的快意也随之达到了顶点。

“我醉欲眠卿且去” ,我已经喝醉了,您可以自行离开。在这一句中,诗人化用了一个和陶渊明相关的典故:不论贵贱,只要来访,陶渊明就拿出酒来与之共饮。如果陶渊明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诗人便是化用陶渊明的这一句。从这里,我们可知诗人是主,隐士是客,他们都是豁达豪爽之人,不为世俗所束缚。

“明朝有意抱琴来” ,明天早晨一定要抱着琴再来。诗人虽然已经喝得昏昏欲睡,但他还不忘邀约,希望隐士朋友明天一早带着琴再来。到时候,一人抚琴,一人静听,像钟子期和俞伯牙一般,抚琴为知音。在分别之际,诗人又向隐士朋友发出邀约,希望明天还能相聚,足见两人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山林中,诗人找到了知音,他们志趣相投。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俗语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志趣是否相投,是两人能否成为知己的关键。所以,志趣相投也成为我们交朋友的一大原则。

我醉欲眠卿且去

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

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

明朝有意抱琴来。

李白爱喝酒,他与隐居山中的朋友对着山花,一杯又一杯地喝着,喝到后来,诗人醉了,想睡了,就对他的酒友说:我已喝醉,想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还觉得有意思的话,就请顺便抱只琴来! “我醉欲眠君且去”,用的是陶渊明的话。渊明与客喝酒,若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君可去!”李白这两句充分流露出诗人坦率憨直的可爱,不泥守俗套,不拘小节,率直天真,没有半点心机。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他爱酒。

只要以酒相邀,无论贵贱,都要去,去则必醉,醉则不管哪里躺倒即睡,还说,恨不逢刘伶,与闭门轰饮。

他一生三仕三隐,皆与酒相关,却毫无悔意,在给朋友的信中称:“每一甚醉,便觉神明安和,血脉通利,既无忤於物,而有乐於身,故常纵心以自适也。”

自适,是他一生至高的追求。

有人笑他,有人劝他,他不屑一顾。听得烦了,笑着回一句:“汝辈不解,理正当然。”再不然,就给他们讲一个故事:从前蜚廉有两匹马,一匹朱鬣白毳,龙骼凤臆,跑起来像在飞舞,结果每天都被人骑,很快死掉了。另一匹重胫昂尾,驼颈貉膝,老尥蹶子,于是被抛弃在野外,却终年又肥又悠闲。

让人不禁想起庄子。但他姓王名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那是“丁壮尽于矢刃,女弱填于沟壑”的隋末乱世。风云激荡中,他一个小小的***县丞,满目皆是朝代更迭的丧乱和涂炭,只有酒入愁肠,方可万物不能萦心。隋大业十年,因嗜酒误事遭弹劾,他只长叹一声:“罗网高悬,去将安所?”将所领的俸禄放在县城门前,然后乘着小舟连夜归乡,并作《解***丞还》:“我家沧海白云边,还将别业对林泉。不用功名喧一世,直取烟霞送百年。彭泽有田惟种黍,步兵从宦岂论钱。但使百年相续醉,何辞夜夜瓮间眠。”不过二十多岁的王绩,已生出以隐存身之意。与他有着类似遭遇、性情和志向的竹林七贤和躬耕田园诗酒自娱的陶渊明,成为王绩效仿的对象。

因凭祖业,王绩可以悠哉自宁,可是三兄王通的一句责备,让他久久不能平静:“汝忘天下乎?纵心败矩,吾不与也。”他们王家,原是太原祁人,历宋魏迄于周隋,六世冠冕,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徙居绛州龙门后,亦是“地实儒素, 人多高烈”的世家,父亲王隆历任太仆国子博士,昌乐令,学问为儒林推崇,所撰《兴衰要论》深得隋文帝赞赏。其兄王度曾为隋朝御史、王凝贞观初年出任监察御史,三兄王通更是以“王孔子”闻名,设教西河,门人赫赫于初唐盛世,《三字经》中,将他与荀子、扬子、老子和庄子合称为五子。王绩深以王通为傲,曾说:“昔者吾家三兄,命世特起,光宅一德,续明六经。吾常好其遗书,以为匡扶之要略尽矣。”又说:“吾家三兄,生于隋末。伤世扰乱,有道无位。作《汾亭之操》,盖孔氏《龟山》之流也。吾尝亲受其调,颇谓曲尽。”崇敬之情,溢于言表。他当然愿意听从兄长的教诲,可他的天下,又在哪里呢?

隋炀帝大业中登孝悌廉洁科,被授予秘书省正字,后出为***县丞,这是王绩的第一次出仕。第二次是在唐高祖武德中,30多岁的他待诏门下省,一待就是八年。八年中的每一天都是那么漫长而无望,弟弟曾问他:”待诏可乐否?”王绩回答:“吾待诏禄俸,殊为萧瑟,但良酝三升,差可恋尔!”江国公陈叔达曾问学于王通,听说后特判每日给王待诏酒一斗,时人号为“斗酒学士”。从“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到“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候”,不就为了乘时立功彰明祖德吗?可王绩收获的,只有酒。当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兵变,王绩终于下了决心,托以足疾归隐。等到贞观朝“乱极则治,王途渐亨”,文人士子纷纷投身庙廊,不再年轻的王绩,在有心立业无力建功的痛苦中第三次出仕,却仍未得到重用,听说太乐府史焦革善酿酒,他索性自求去做一个非士职的太乐丞,有司不解,他说:“此中有深意”。深意的幽微无人洞察,王绩也不说,且端起美酒一饮而尽吧,他要大醉一场。但不过一年多,焦革夫妇相继去世,王绩叹曰:“天乃不令吾饱美酒!”遂挂冠归田。从此,躬耕东皋,贞观十八年卒于家中。

想当初,王绩15岁游历京都长安,拜见权倾朝野的大臣杨素,因英俊聪慧有卓识而被在座公卿呼为“神童仙子”。但前朝的湮灭,新政的勃兴,都不容他一展豪情。王绩仕途崚嶒,“历职皆以好酒不终”,他的好友、太常博士吕才为他作《东皋子后序》,释其原因说“君自著《无心子》以喻志”。翻开《无心子》,赫然一句:“嘻!子贤者,而以罪废!”有学者研究认为,贤者而以罪废,说的是其兄王凝弹劾侯君集,先后获罪长孙无忌、高士廉等朝廷重臣的事,因受此株连,王氏兄弟皆抑而不用难致高位。对此,王绩应心知肚明,他在《子推抱树死赞》、《项羽死乌江赞》、《蔺相如夺秦王璧赞》等赞诗中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抱木而死,谁明此心。”“八千子弟,今无一人。”“蔺生诡说,其心则贞。”难以捋清无法明辨的政治背景,兄长蒙冤无人援手的世态炎凉,不能说,只能忍。王绩不愿再纠缠不休了,当年责备过他的哥哥王通已去世多年,不会有人再追问属于他的天下,他可以安心地转身回家了。

家乡龙门是王绩的世外桃源:有先人故田十五六顷,庐舍十多间,奴婢数人,足以应役。回归田园,王绩弹琴、写诗、种田、酿酒、养雁、***药,闲时读读《周易》《庄子》《老子》,或寻访隐士小聚对饮,著文赏读,兴趣来了,帮着村人占占卜,算算卦,亦成一乐。他常常乘着牛车游山玩水,途经酒店必开怀畅饮,兀然而醉,数日不归,他还喜欢把诗题在酒店墙壁上以寄情抒怀。好事者的讽咏不绝如缕,但他早已习惯了,不屑再解释,也不屑放在心上,干脆自称“五斗先生”,并做《五斗先生传》:“天下大抵可见矣。生何足养,而嵇康著论;途何为穷,而阮籍痛哭。故昏昏默然,圣人之所居也。”他就这样“昏昏默然”地饮他的酒,写他的诗,在风云激荡英雄辈出的初唐,成为一个冷眼旁观的局外人。

有了酒,就有了逾越礼教规范的同道;有了诗,艰困不遇中的寂寞就有了陪伴。“世无钟子期,谁知心所属?”所以“不如山上草,离离保终吉”。同样是山间溪旁饮酒望世,同样是追求环境优美互相友爱的淳寂世界,王绩毕竟不是陶渊明。渊明是爱热闹的,他笔下的田园是“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王绩却是寂寞的:“月照山客,风吹俗人。琴声送泠,酒气迎春。闭门常乐,何须四邻!” 王绩笔下的“醉乡”也不同于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怎么看,都少了一点热腾腾的寻常烟火。他独游、独坐、独酌,不肯适人之适,而是“欲自适其适”。又说:“吾受性潦倒,不经世务。屏居独处,则萧然自得;接对宾客,则苶然思寝。”喜怒哀乐不愿诉诸于人,便写给自己,所以题歌赋诗无需雕饰,不屑伪装。翁方纲说:“王无功以真率疏浅之格,入初唐诸家中,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

王绩不像陶渊明那样穷的断酒、饿肚子甚至敲门乞食,也不像阮籍那样在政治漩涡中被迫醉酣不醒,他笔下的隐居生活少躬耕之苦,多闲情野趣。他写酒:“平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即便是刺史慕名登门拜谒,也不予理睬。请他去讲学,王绩挥挥手,婉言谢绝,我在家里酿酒呢,哪能“谈糟粕,弃醇醪”!他不仅酒量很大,几乎天天不离酒:“昨夜瓶始尽,今朝瓮即开”,而且在酒业上的钻研与投入不比诗歌少,品酒、酿制、立杜康祠,还根据杜康的名酒配制和焦革的制酒技艺,撰《酒经》、《酒谱》各一卷,太史令李淳风见而悦之,曰:“王君可为酒家之南董。”

他写田园山水:“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薇。”秋天的傍晚,落晖映照着山林,静静地看着牧人们驱赶着牛羊,猎人们带着猎物回家,却没有一个相识,无所归依的孤独和寂寞,不由使人怀想起首阳山上***薇而食的伯夷、叔齐兄弟,做人就要像他们一样“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保持高尚的气节和骄傲。这首《野望》,是王绩真率疏淡的夫子自道,剪裁锻炼、对偶音律十分讲究,被公认为唐代最早的五言律诗。

他写日常生活:“小池聊养鹤,闲田且牧猪。草生元亮径,花暗子云居。倚杖看妇织,登垅课儿锄。回头寻仙事,并是一空虚。”萧瑟的独处给予他内心的自由和丰富的安静,能以真性情享天伦,是比神仙都快乐的事啊。他不仅是一个多情的父亲,也是一位浪漫的丈夫,他的《未婚山中叙志》,被认为是一则题材新颖的征婚启事:“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在《春庄酒后》中更是戏称妻子为“野妻”:“野妻临瓮倚,村竖捧瓶来。”扑面而来的是活泼泼的乡野气息。他个性中的浪漫自由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就是淳朴自然,无视一切藩篱,《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遂以为问》中,诗人偶然遇到多年不见的乡人,情不自禁地询问起故乡的人和事:“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柳行疏密布,茅斋宽窄裁。经移何处竹,别种几株梅。渠当无绝水,石计总生苔。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从亲朋好友到旧居、渠水、果蔬等等,一连十二个问句,句句皆故园之思,简朴动人,这样出人意表的大胆构思,即使在盛唐诗坛,也是罕见的。

作为一个出身儒学世家的隐逸诗人,王绩的一生充满矛盾和挣扎,在生前为自己撰写的墓志铭中,他说:“以生为附赘悬疣,以死为决疣溃痈”,仿佛心如静物,无减无增,有生死度外的通达。但回想自己一生“起家以禄位,历数职而进一阶。才高位下,免责而己。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仍有不能释怀的不甘和犹疑:“自有居常乐, 谁知我世忧?”历史的狂澜危局面前,王绩没有像他的名字一样实现建功立业的期望,而是如同自己取字 “无功” 一样,试图去寻找人生的另一种出路。

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王无功,隋人,入唐,隐节既高,诗律又盛,盖王、杨、卢、骆之滥觞,陈、杜、沈、宋之先鞭也,而人罕知之。”***的第一位隐逸诗人王绩,孤独地行走在初唐的田野,面对的是一壶酒、一张琴,和寂寞来袭时奋笔疾书的一叠诗。他隐逸得如此之深,看不见同道,也听不到回响,只有酒是他的知己,只能一杯一杯复一杯。他一生都在等,也许不会介意再等一等,等盛唐那位诗仙,替他豪迈道出:“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关于饮酒的古诗

还记得杜甫的那首名篇《饮中八仙歌》吗?其中的四句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几句诗写的淋漓、写的痛快、也写出了李白嗜酒后,才思更敏捷,诗文更狂放的性格

正是李白的这种放荡不羁和洒脱,他的诗够豪放、大气,而且在他的诗中,差不多都是能够看到酒的。

后人对于李白,还有过这样的评价,那就是“斗酒诗百篇”,也就是李白只要一喝醉了酒,那么便是下笔如神,能够写出无数优美的诗作来。

李白写饮酒的诗很多,而且都成了经典名篇佳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伴我身。”,想象新奇独特,把那种“独酌无相亲”的情境、那种怀抱表露无遗。

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七绝《山中与幽人对酌》,和其他的诗却并不相同,这里没有什么奇思妙想,也没有华丽绚烂的辞藻,只是一种直白的表达,但在这朴实无华的表达中却表现了浓浓的诗情画意。

据《宿松县志》记载,唐天宝14年,安禄山举兵叛乱,李白为避战乱,经过长途跋涉到了安庆宿松境内。他久闻为官清廉的宿松县令闾邱大名,便主动拜访了他,而闾邱久慕李白诗才,两人一见如故。

于是,闾邱安排李白在南台山上的南台寺居住。南台山在县城南,这里风景秀丽,东有孚玉山映衬,西与河西山相望,山上茂林修竹,曲径通幽,清溪环流,碧波荡漾。

见此,李白有意在这里暂住,闾丘便为他建造了“读书台”和“对酌亭”。让诗人在此,啸傲风月,饱吟山水,以满足他“浪迹天涯仍读书”的嗜好。闾邱也常来与李白弹琴赋诗,对酒放歌。

某日,李白在山中遇到一位隐士高人,用李白的话说是“幽人”,也就是隐居世外桃源的高人!

今日得见高人,幸甚至哉,欲与之痛饮,相约在城外山丘上。

李白兴冲冲奔到胡姬酒肆中,买了几坛美酒陈酿,骑马直奔城外而去。

山丘之上,一老者神***奕奕,精神矍铄,飘飘然宛若一仙人。

老者席地而坐,环顾四周,山花烂漫,鸟鸣山间,清香袭人,虽是一身麻衣粗布,却风***依然。

李白和“幽人”二话不说,坐下就对饮。酒至微醺,已是日渐西垂,李白喝醉了,醉眼惺忪之际才想起来问:“先生何人?家住何地?”

“我本山间一隐人,名字不足道,我家门前种了五棵柳树,就唤我五柳吧!”老者已然站起身了,竟是比李白还能喝。

“好,好,好,我喝醉了想睡觉,五柳先生可自行离开,若还未能尽兴,明朝可以抱着琴再来。”

李白的仙气爆棚,居然让“幽人”自己回去。如果明天还想再来对酌,也可以,请把你的琴带来!真是一个傲气与仙气十足的李太白。

大家知道了这位隐士高人是谁了吧?大名鼎鼎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两位诗人都是酒中仙,都是无酒不欢,都写过许多饮酒的诗。

***使他们出生在同一个年代,同一个时期,应该会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那种。所以臆测这样的高人类似陶渊明一般的隐士。

诗中也写到“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其实就是关于陶渊明的典故:陶渊明不懂的音乐,但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每当先喝醉了,就会说“我醉欲眠卿且去”。

为此李白还写了首诗,就是这首《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中塑造了一个不拘小节、悠情纵饮的诗人自我形象,刻画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天真烂漫,诗意盎然。

赏析

该诗首句点明作者与朋友喝酒的地点与环境;次句以反复手法渲染开怀畅饮的场面;三句运用陶渊明的典故,写自己喝醉请对方自便;末句婉订后约,相邀改日再饮。

此诗表现了一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的人生态度,展现出一个具有高度个性化、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全诗在语言上词气飞扬,体现出歌行的风格。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

对酌:相对饮酒。复:又。

这首诗李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诗前二句极写痛饮之际,第三句忽然一转说到醉。

从两人对酌到请卿自便,是诗情的一顿宕;在遣“卿且去”之际,最后一句又婉订后约,相邀改日再饮,又是一顿宕。如此便造成擒纵之致,所以能于***率的举止谈吐中,将一种深情曲曲表达出来,自然有味。

此诗前两句就写当筵情景。“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

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次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用词语的重复,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

最后两句意思是我已喝得昏昏欲睡您可自行离开,明天早晨定要抱着琴再来。

欲:想? 卿:您? 明朝:明天早上

后两句诗人打发朋友先走,“我醉欲眠卿且去”,由于贪杯,诗人许是酩酊大醉了,玉山将崩,话很直率,却活画出饮者酒酣耳热的情态,也表现出对酌的双方是“忘形到尔汝”的知交。

尽管颓然醉倒,诗人还余兴未尽,还不忘招呼朋友“明朝有意抱琴来”呢。

此诗表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狂士与“幽人”间的感情,诗中那种随心所欲、恣情纵饮的神情,挥之即去、招则须来的声口,不拘礼节、自由随便的态度,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个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形象。展现出一个具有高度个性化、超凡脱俗的艺术形象。全诗在语言上词气飞扬,体现出歌行的风格。  

诗的艺术表现也有独特之处。盛唐绝句已经律化,且多含蓄不露、回环婉曲之作,与古诗歌行全然不同。

而此诗却不就声律,又词气飞扬,一开始就有一往无前不可羁勒之势,纯是歌行作风。惟其如此,才将那种极快意之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这与通常的绝句不同,但它又不违乎绝句艺术的法则,即虽豪放却非一味发露,仍有波澜,有曲折,或者说直中有曲意。

关于饮酒的古诗:

1,山中与幽人对酌

唐代: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译文:

我们两人在盛开的山花丛中对饮,酒兴颇浓,一杯又一杯,真是乐开怀。

我喝醉想要睡觉,您可自行离开,如果余兴未尽,明天早晨抱着琴再来。

2,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代: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3,问刘十九

唐代: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

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4,九日送别

唐代: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译文:

在此风声呼啸之地熟人故交已是很少了,那里可以找一登高远望之处送别归去的友人呢?

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般匆匆离去了。

5,题袁氏别业 / 偶游主人

唐代:贺知章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译文:

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

主人哪,不要发愁去买酒,口袋鼓囊囊,不缺打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