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从其性_各从其志也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12 0
  1.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下一句怎么说
  2. “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的出处
  3. 史记.《伯夷列传》--《道不同,不相为谋》 的 翻译

道不同不相为谋下一句是:亦各从其志也。意思是: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

出处

西汉.司马迁《伯夷列传》

各从其性_各从其志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文(节选)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译文

孔子说过,“道德见解不同是不能共同谋划事情的”,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说,“富贵如能追求到手,那么,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岁月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品行高洁的人才显现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年—?),夏阳(在今陕西韩城西南)人。出身史学世家,父亲司马谈官至太史令。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先后求学于董仲舒和孔安国门下。二十岁开始游历名山大川,所到之处均考察风俗,***集史迹传说。继承父亲太史令的职位后,司马迁得以饱览朝廷藏书,又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增长了见识;他同时开始着手整理史料,以完成父亲写一部“名主贤君、忠臣死义之事”的通史的遗愿。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出征匈奴时因友军接应不力身陷重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司马迁因上疏为李陵辩护触怒武帝,被处以宫刑。受此大辱,司马迁愤不欲生,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决心“隐忍苟活”。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百度百科-伯夷列传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下一句怎么说

应该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下一句是“亦各从其志也”。

这句话出自《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意思是指两个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只能从事各自目的的事情。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道:指志向上的道路;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不相为谋: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扩展资料:

孔子说过:“三个人在路上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荀况也说过:“看到品德高的人,就想着和他一样,看到品德差的人,就反省自己(不要和他一样)。”朋友的作用,就是一面镜子,用它来参照,来观察自己,周密的说话谨慎的行事,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就会有进步。

相同的东西或者相同的人总是聚集在一起,这是以静态的眼光看的,如果以动态的眼光看,就有“接近好***就变好,接近坏***就变坏”之说。因此交朋友的原则,是上等品格的优先选择,差等品格的人次要选择。

想品质变好,就要引进君子做朋友,想品质变坏,就要引进小人做朋友。但是所有的事物都没有亘古不变的原理和形态,世上的东西,人们的品质,不是用好和坏就能区别的。

“志不同,道不合,不相为谋.”的出处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下一句是“亦各从其志也”。

这句话出自《史记·伯夷列传》,是孔子的名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是,走在不同道路上的人,不能一起谋划未来。而亦各从其志也则表示,他们只能各自按照自己的意志来行事。这里主要指的是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这句话在现代多用来指出,人生价值观不同,不能走同一条道路。这句话强调了尊重个体差异,各自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的重要性。

史记.《伯夷列传》--《道不同,不相为谋》 的 翻译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

作者:佚名 时间:2005-3-22 来自中国孔子网

字体:小 大

孔子名言.

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史记·伯夷传》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老庄申韩传》曰:“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耶?”近人钱穆之释有两说,一为“君子亦有意见行迹之不同,然同于道则可相与谋.惟小人贼道者,有善恶邪正之分,斯难于相谋矣.”一为“道指术业,如射与御,各精其重,不相为谋也.”(《论语新解》)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趋舍有时,若此类名湮灭而不称,悲夫。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哉!

孔子说“主义不同的人,不互相商议谋划”,都各自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事。孔子又说:“富贵如果能够求得,就是要干手拿鞭子的卑贱的职务,我也愿意去干;如果不能求得,那还是按照我自己的喜好去干吧!”“天气寒冷以后,才知道松树、柏树是最后落叶的。”世间到处混浊龌龊,那清白高洁的人就显得格外突出。这岂不是因为他们是如此重视道德和品行,又是那样鄙薄富贵与苟活啊!“君子感到痛心的是到死而名声不被大家所称颂。”贾谊说:“贪得无厌的人为追求钱财而不惜一死,胸怀大志的人为追求名节而不惜一死,作威作福的人为追求权势而不惜一死,芸芸众生只顾惜自己的生命。”“同是明灯,方能相互辉照;同是一类,方能相互亲近。”“飞龙腾空而起,总有祥云相随;猛虎纵身一跃,总有狂风相随;圣人一出现,万物的本来面目便都被揭示得清清楚楚。”伯夷、叔齐虽然贤明,由于得到了孔子的赞扬,名声才更加响亮;颜渊虽然好学,由于追随孔子,品德的高尚才更加明显。那些居住在深山洞穴之中的隐士们,他们出仕与退隐也都很注重原则,有一定的时机,而他们的名字(由于没有圣人的表彰),就大都被埋没了,不被人们所传颂,真可悲啊!一个下层的平民,要想磨练品行,成名成家,如果不依靠德高望重的贤人,怎么可能让自己的名声流传于后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