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屑竹头文言文与解释,木屑竹头百度百科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12 0
  1. 木屑竹头是什么意思?
  2. 陶公性检厉文言文翻译
  3. 楚猎吹竹文言文翻译
  4. 《陶侃惜光阴》的全文翻译
  5. 木屑竹头文言文翻译和解释

带竹的成语有竹头木屑,青梅竹马,竹篮打水,胸有成竹,破竹之势。

一、竹头木屑[ zhú tóu mù xiè ]

1. 解释: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木屑竹头文言文与解释,木屑竹头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出自:《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3. 示例: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 ◎宋·陈亮《祭妹夫周英伯》

二、青梅竹马[ qīng méi zhú mǎ ]

1. 解释: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2. 出自:唐·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3. 示例:那少年时期的~,在他心灵里留下了多少难忘的记忆啊! ◎魏巍《东方》第一部第九章

三、竹篮打水[ zhú lán dá shuǐ ]

1. 解释:比喻白费气力,劳而无功。

2. 出自:唐·寒山《诗》之二○八:“我见瞒人汉,如篮盛水走,一气将归家,篮里何曾有?”

3.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四、胸有成竹[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1. 解释: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2. 出自: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3. 示例:毛委员~,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

五、破竹之势[ pò zhú zhī shì ]

1. 解释: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2. 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3. 示例:我军以~进逼武昌,今闻已进展到离武昌城仅中国里百五十里之地。

木屑竹头是什么意思?

1. 文言文《陶侃》阅读答案

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2. 小学文言文有哪些

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2人弈,其1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1人虽听之,1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1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外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1直认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虽然他同前1个人在1起学习,学习的效果却不如前面的人好。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干不如前1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始时远也。”1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6),及(7)日中,则(8)如盘盂(9),此不为(10)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11),及其日中如探汤(1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13)也。两小儿笑曰:“孰(14)为汝(15)多知乎?”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辩论,(就过去)问他们在辩甚么。

1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距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离人远。”(另)1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近。”

1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马车的车顶那末大。等到中午,就像盘子1样大,这不就是远的(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吗?”(另)1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很凉快,等到了中午的时候(感觉)就像进入了澡塘,这不就是越近(感觉)越热越远(感觉)越凉吗?”孔子也没法决断(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笑话孔子说:“谁说你知识渊博?”伯牙绝弦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毕生不复鼓。译文俞伯牙最善于弹琴,钟子期有很强的音乐鉴赏能力.俞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到:“好啊,我恍如看见了巍峨的泰山!”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就说:“好啊,我恍如看见了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俞伯牙心里想甚么,钟子期都能准确的理解出他的情意.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感到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因而他把心爱的琴摔碎,毕生不再弹琴。

3. 八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陶侃传》译文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4. 陶侃惜光阴,文言文翻译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

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

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

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

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

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5. 《唐临宽容待人》的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 坐:获罪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令:美好C.令因请***,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请***:请求休***D.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为狱:主掌讼事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B.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 西伯,伯也,拘于羑里C.令因请***,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D.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都自觉回到狱中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活俭朴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7。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0分)(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5分)答: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5分)答: 4。

C 5。A 6。

D7。文言文翻译:(1)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

(2)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参考译文唐临,是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瑾的孙子。

他的先祖是从北海迁移到关中的。他的伯父唐令则,开皇末年担任左庶子的职务,因为谄媚地侍奉太子勇而获罪被杀。

唐临和他的兄长唐皎都有好的名声。……他出仕担任万泉县的县丞。

万泉县关押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没有准许。唐临说:“明公如果有什么疑问,我请求自己来承担罪责。”

县令于是请唐临暂代县令一职,唐临召来轻罪囚犯,命令他们全部回家去耕地。与他们约定好(时间),(到时)要求他们回到监狱,轻罪囚犯们都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到了约定的时间,他们全部聚集回到了监狱,唐临因为这件事而出了名。

唐临又升迁为侍御史,奉命出使岭外,勘查交州刺史李道彦等关押三千多人的冤案的申诉。后来多次升迁,出任黄门侍郎,加授银青光禄大夫。

唐临性情俭朴清心寡欲,没有修筑宅第,服装用具都很简单朴素,对待事物要求很宽松。他曾经想要去吊丧,让家僮回家取白色的衣衫,家僮拿错了,心中害怕,不敢呈献给唐临。

唐临察觉了这种情况,就派人把家僮召来对他说:“今天感觉呼吸不畅,不适合哀伤哭泣,刚刚让你去取白色的衣衫,(就不要去了)暂且停止这件事吧。”又曾经让人煎药,那人没按程序煎(出了错),唐临暗中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因,说:“天气阴暗不适宜服药,应该马上把它丢弃。

”终究没有宣扬他的过错,唐临待人宽厚到了这种程度。 高宗即位,唐临任检校吏部侍郎。

那一年,又升迁为大理卿。高宗曾经问唐临在押囚犯的数目,唐临的回答很合皇帝的心意。

皇帝高兴地说:“我从前做东宫太子的时候,你已经在侍奉我,我承继皇位,你又担任近臣,因为从前对你的委重,所以让你担任这个职务。 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严酷,百姓就会受到伤害,刑律宽疏,就控制不住犯罪,一定要使(它)宽严适度,才合乎我的心意啊。”

高宗又曾经亲自审查***囚犯罪状,以前的大理卿裁断的死囚都号叫喊冤,唯独唐临裁断的死囚没有喊冤。皇帝很奇怪,向他询问原因,死囚说:“我确实犯了罪,唐大理卿的裁断既然不是冤枉我,所以我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皇帝叹息了很久说:“主掌诉讼事务的人不应当像这样吗!” 永徽元年,唐临任御史大夫。第二年,……不久升迁为刑部尚书,加授金紫光禄大夫,历任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

显庆四年,因事获罪被贬为潮州刺史,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岁。

6. 楚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楚人*** 原文: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

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译文: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方》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 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

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 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对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

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1。

楚人贫居②,读《淮南方》③,得“螳螂伺④蝉自鄣叶⑤可以***⑥”,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 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⑦?”妻始时恒⑧答言“见”,经日⑨,乃厌倦不堪,绐⑩云“不见”。嘿⑾然大喜,⑿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⒀。

吏⒁遂缚诣⒂县⒃。 ①选自《笑林》。

邯郸淳,姓邯郸,名淳,三国时人,做过给事中的官。楚人,楚国人。

楚国,现在的湖北省及其周围一带。②贫居过穷日子。

③《淮南方》一种讲医药的书,可能没有传下来。④伺侦察等候。

⑤自鄣叶遮蔽自己的树叶。鄣,同“障”。

⑥***隐藏形体,别人看不见。 ⑦不同“否”。

⑧恒常是,总是。⑨经日经过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

⑩绐(dài)哄骗。⑾嘿同“默”。

⑿赍(jī)携带。⒀对面取人物当面拿人家的东西。

⒁吏指县里的公差。⒂诣(yì)到……去。

⒃县指县衙门。 启示:楚人是一个妄想用一片树叶来掩盖自己的不正当行为的、贪婪而愚蠢的人。

7. 八年级语文阅读训练《陶侃传》译文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陶公性检厉文言文翻译

原文: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译文: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楚猎吹竹文言文翻译

“陶公性检厉”出自《世说新语:政事第三》文言文的翻译如下:

译文:

陶侃性情俭省而严厉,对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荆州刺史的官史时,命令建造船只的官员把锯木屑全部收集起来,不论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后来正月初一大会僚属,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台阶除雪后还很湿。这时陶公就让人用木屑覆盖在上面,人们出入一点都不受到妨碍。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总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来,(以至于)堆积得像山一样。后来桓温伐蜀,把战船组装起来的时候,都用这些竹头作钉。

又传说,陶侃曾征调当地竹篙,有一位官员把竹子连根取用,用竹根代替竹篙的铁箍,陶侃就把他提升两级加以重用。

原文:

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其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

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

《世说新语:政事第三》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444年)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幽明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陶公性俭厉

《陶侃惜光阴》的全文翻译

1. 竹头木屑文言文翻译

竹头木屑

zhú tóu mù xiè

解释: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处:《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示例: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 ◎宋·陈亮《祭妹夫周英伯》

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小东西。

反义词:鸡毛蒜皮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陶公性俭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又云:尝发所在竹篙,有一官长连根取之,仍当足,乃超两阶用之。”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故事

东晋时期江西官吏陶侃秉公执法,诚恳待人,在担任武昌太守期间,处处以百姓的利益放在首位。他十分注重节约,把造船剩下的木屑用作冬天铺在雪上垫路之用,把剩下的竹头做成战船的竹钉,把“废物”都变成了有用的东西;陶侃还曾经征发过竹篙,有一个官员很会办事,为了弄够竹篙的长度,把竹子都连根挖出,陶侃看他会办事,把他官升两级。人民纷纷称赞他是个能够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人。

2. 古文《罴说》怎么翻译

罴说·唐·柳宗元

鹿畏貙(貙chū:一种似狸而大的野兽),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像人一样)立,绝(极度,独特)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清静无声)持弓矢罂(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火种),而即之山。为鹿以感(感召,引诱)其类,伺(等候)其至,发(点燃)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zuó,揪住)搏(抓、扑)挽(拉)裂(撕开)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译文:

鹿怕貙 ,貙怕虎,虎又怕罴。罴的样子,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并且会吃人。湖南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吹出多种野兽的声音。有一次,他悄悄地拿着弓箭,用罐子装着火,来到山上。首先,他模仿鹿的叫声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点燃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叫声,很快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是害怕,就吹出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叫声也起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自己同类的叫声就出来寻找,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他,又抓又扯,最后把他撕成块吃掉了。现在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选自《柳河东集》)

●这则寓言含义深刻,它有力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述、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3. 古文翻译(全文翻译)

原文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从。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翻译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荒废了很长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家人,在外愧对邻里朋友。他考虑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想要条好狗,但家里穷没办法买狗。于是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

寓意

寓意这篇寓言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含义相同的谚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相关链接

成语:旷日持久

kuàng rì chí jiǔ

解释:旷:荒废,耽误。荒废时间,拖得很久

出处:《战国策·赵策四》:“今得强赵之兵,以杜燕将,旷日持久,数岁,令士大夫余子之力,尽于沟垒。”

示例:这厮们死守不出,便要~。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八回

近义词:经年累月、长此以往、长年累月

反义词:昙花一现、弹指之间、电光火石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给你了!

4. 胸有成竹文言文的翻译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

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 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

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

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5. 楚之南有猎者 翻译

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甚害人焉。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持弓、矢、罂、火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豸区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豸区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搏挽裂而食之。——柳宗元《柳河东集·罴说》

鹿怕貙,貙畏虎,虎又怕罴。罴披头散发,就像人一样站立,气力特别大,又最能伤害人。

楚国南方有个猎人,能用竹管吹出各种野兽的叫声。有一天,他带着弓箭、罐子和灯火到深山里去。起初他模仿鹿叫,用来引诱鹿群;等鹿一到,便举起灯火发箭射它们。貙听到鹿的叫声,赶快跑了过来。这人非常害怕,就模仿老虎的叫声来恐吓

貙。貙被吓跑了,却招来一只老虎。这个更害怕了,连忙又模仿罴叫,老虎也吓跑了。罴听到叫声,就来寻找它的伙伴。

罴跑来了一看,却是一个人,于是就一把抓住他,把他撕成碎片吃掉了。

6. 帮我翻译文言文

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为空虚的心灵。

罴说·唐·柳宗元

原文:

鹿畏貙(貙chū:一种似狸而大的野兽),貙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像人一样)立,绝(极度,独特)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今湖南、湖北一带)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清静无声)持弓矢罂(一种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火种),而即之山。为鹿以感(感召,引诱)其类,伺(等候)其至,发(点燃)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zuó,揪住)搏(抓、扑)挽(拉)裂(撕开)而食之。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译文:

鹿怕貙 ,貙怕虎,虎又怕罴。罴的样子,头上披着长发,好像人一样站着,非常有力并且会吃人。湖南南部有个打猎的人,能用竹笛吹出多种野兽的声音。有一次,他悄悄地拿着弓箭,用罐子装着火,来到山上。首先,他模仿鹿的叫声引诱鹿出来,等到鹿一出来,就点燃火种向它射去。貙听到了鹿叫声,很快地跑过来了,猎人见到貙,很是害怕,就吹出虎的叫声来吓唬它。貙被吓跑了,虎听到了叫声也起来了,猎人更加惊恐,就又吹出罴的叫声来,虎又被吓跑了。这时,罴听到了自己同类的叫声就出来寻找,找到的却是人。罴就揪住他,又抓又扯,最后把他撕成块吃掉了。现在那些没有真正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不被罴吃掉的。(选自《柳河东集》)

●这则寓言含义深刻,它有力地讽刺了社会上那些不学无述、缺少真本领的人。这种人虽然能依靠欺骗手段蒙混一时,但在紧要关头,难免原形毕露,以致害了自己。

木屑竹头文言文翻译和解释

原文:

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老耳”……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佃,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作,家给人足。尝造船,其木屑竹头,侃皆令籍而掌之,人咸不解所以。后正会,积雪始晴,听事前馀雪犹湿,乃以木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译文:

陶侃在广州,没有事的时候总是早朝把白砖运到书房的外边,傍晚又把它们运回书房里。别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他回答说:“我正在致力于收复中原失地,过分的悠闲安逸,唯恐不能承担大事,所以才使自己辛劳罢了。”陶侃生性聪慧敏捷,恭敬有礼,为官勤恳,整天严肃端坐。军中府中众多的事情,自上而下去检查管理,没有遗漏,不曾有片刻清闲。招待或送行有序,门前没有停留或等待之人。他常对人说:“大禹是圣人,还十分珍惜时间;至于普通人则更应该珍惜分分秒秒的时间,怎么能够游乐纵酒?活着的时候对人没有益处,死了也不被后人记起,这是自己毁灭自己啊!”有一次,陶侃外出,看见一个人手拿一把未熟稻谷,陶侃问:“你拿它做什么?”那人回答:“在路上看见的,就随意拿来罢了。”陶侃大怒说:“你既不种田,又拿别人的稻子戏耍!”陶侃抓住他鞭打他,因此百姓勤于农事,家中充足。造船的时候,陶侃命人把木屑和竹头都登记后收藏起来,人们都不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后来大年初一聚会时,地面积雪,太阳刚放晴,厅堂前积雪,地面还潮湿,陶侃于是用木屑铺散地面。等到桓温伐蜀时,又用陶侃保存的竹头作钉装船。陶侃综合料理事物极其细密,都是这样。

竹头木屑?[ zhú tóu mù xi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详细释义?

[ zhú tóu mù xiè ]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出 处

宋·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例 句

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