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风而降拆羊祜还是贾充,望风而降是成语吗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09 0
  1. 三国志得一个问题
  2. 《三国演义》1到40回简介
  3. 三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事件?
  4. 三国演义内容概诉
  5. 三国是怎样统一的?

应该是杜预,当时杜预是征东吴的主帅,而亲自攻下建业的是龙骧将军王浚……有文为证:

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

晋主览表才罢,张华突然而起,推却棋枰,敛手奏曰:“陛下圣武,国富民

望风而降拆羊祜还是贾充,望风而降是成语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强;吴主*虐,民忧国敝。今若讨之,可不劳而定。愿勿以为疑。”晋主曰:

“卿言洞见利害,朕复何疑。”即出升殿,命镇南大将军杜预为大都督,引兵十

万出江陵;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大将军王浑出横江;建威将军

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各引兵五万,皆听预调用。又遣龙骧将军王

浚、广武将军唐彬,浮江东下:水陆兵二十余万,战船数万艘。又令冠军将军杨

济出屯襄阳,节制诸路人马。

早有消息报入东吴。吴主皓大惊,急召丞相张悌、司徒何植、司空滕循,计

议退兵之策。悌奏曰:“可令车骑将军伍延为都督,进兵江陵,迎敌杜预;骠骑

将军孙歆进兵拒夏口等处军马。臣敢为军师,领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引

兵十万,出兵牛渚,接应诸路军马。”皓从之,遂令张悌引兵去了。皓退入后宫,

不安忧色。幸臣中常侍岑昏问其故。皓曰:“晋兵大至,诸路已有兵迎之;争奈

王浚率兵数万,战船齐备,顺流而下,其锋甚锐:朕因此忧也。”昏曰:“臣有

一计,令王浚之丹,皆为齑粉矣。”皓大喜,遂问其计。岑昏奏曰:“江南多铁,

可打连环索百余条,长数百丈,每环重二三十斤,于沿江紧要去处横截之。再造

铁锥数万,长丈余,置于水中。若晋船乘风而来,逢锥则破,岂能渡江也?”皓

大喜,传令拨匠工于江边连夜造成铁索、铁锥,设立停当。

却说晋都督杜预,兵出江陵,令牙将周旨:引水手八百人,乘小舟暗渡长江

夜袭乐乡,多立旌旗于山林之处,日则放炮擂鼓,夜则各处举火。旨领命,引众

渡江,伏于巴山。次日,杜预领大军水陆并进。前哨报道:吴主遣伍延出陆路,

陆景出水路,孙歆为先锋:三路来迎。”杜预引兵前进,孙歆船早到。两兵初交,

杜预便退。歆引兵上岸,迤逦追时,不到二十里,一声炮响,四面晋兵大至。吴

兵急回,杜预乘势掩杀,吴兵死者不计其数。孙歆奔到城边,周旨八百军混杂于

中,就城上举火。歆大惊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急欲退时,被周旨大喝

一声,斩于马下。陆景在船上,望见江南岸上一片火起,巴山上风飘出一面大旗,

上书:“晋镇南大将军杜预”。陆景大惊,欲上岸逃命,被晋将张尚马到斩之。

伍延见各军皆败,乃弃城走,被伏兵捉住,缚见杜预。预曰:“留之无用!”叱

令武士斩之。遂得江陵。于是沅、湘一带,直抵广州诸郡,守令皆望风赍印而降。

预令人持节安抚,秋毫无犯。遂进兵攻武昌,武昌亦降,杜预军威大振,遂大会

诸将,共议取建业之策。胡奋曰:“百年之寇,未可尽服。方今春水泛涨,难以

久住。可俟来春,更为大举。”预曰:“昔乐毅济西一战而并强齐;今兵威大振,

如破竹之势,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有着手处也。”遂驰檄约会诸将,一

齐进兵,攻取建业。

时龙骧将军王浚率水兵顺流而下。前哨报说:“吴人造铁索,沿江横截;又

以铁锥置于水中为准备。”浚大笑,遂造大筏数十方,上缚草为人,披甲执杖,

立于周围,顺水放下。吴兵见之,以为活人,望风先走。暗锥着筏,尽提而去。

又于筏上作大炬,长十余丈,大十余围,以麻油灌之,但遇铁索,燃炬烧之,须

臾皆断。两路从大江而来。所到之处,无不克胜。

却说东吴丞相张悌,令左将军沈莹、右将军诸葛靓,来迎晋兵。莹谓靓曰:

“上流诸军不作提防,吾料晋军必至此,宜尽力以敌之。若幸得胜,江南自安。

今渡江与战,不幸而败,则大事去矣。”靓曰:“公言是也。”言未毕,人报晋

兵顺流而下,势不可当。二人大惊,慌来见张悌商议。靓谓悌曰:“东吴危矣,

何不遁去?”悌垂泣曰:“吴之将亡,贤愚共知;今若君臣皆降,无一人死于国

难,不亦辱乎!”诸葛靓亦垂泣而去。张悌与沈莹挥兵抵敌,晋兵一齐围之。周

旨首先杀入吴营。张悌独奋力搏战,死于乱军之中。沈莹被周旨所杀。吴兵四散

败走。后人有诗赞张悌曰:

“杜预”巴山见大旗,江东张悌死忠时。已拚王气南中尽,不忍偷生负所知。

却说晋兵克了牛渚,深入吴境。王浚遣人驰报捷音,晋主炎闻知大喜。贾充

奏曰:“吾兵久劳于外,不服水土,必生疾病。宜召军还,再作后图。”张华曰:

“今大兵已入其巢,吴人胆落,不出一月,孙皓必擒矣。若轻召还,前攻尽废,

诚可惜也。”晋主未及应,贾充叱华曰:“汝不省天时地利,欲妄邀功绩,困弊

士卒,虽斩汝不足以谢天下!”炎曰:“此是朕意,华但与朕同耳,何必争辩!”

忽报杜预驰表到。晋主视表,亦言宜急进兵之意。晋主遂不复疑,竟下征进之命。

王浚等奉了晋主之命,水陆并进,风雷鼓动,吴人望旗而降。吴主皓闻之,大惊

失色。诸臣告曰:“北兵日近,江南军民不战而降,将如之何?”皓曰:“何故

不战?”众对曰:“今日之祸,皆岑昏之罪,请陛下诛之。臣等出城决一死战。”

皓曰:“量一中贵,何能误国?”众大叫曰:“陛下岂不见蜀之黄皓乎!”遂不

待吴主之命,一齐拥入宫中,碎割岑昏,生啖其肉。陶浚奏曰:“臣领战船皆小,

愿得二万兵乘大船以战,自足破之。”皓从其言,遂拨御林诸军与陶浚上流迎敌。

前将军张象,率水兵下江迎敌。二人部兵正行,不想西北风大起,吴兵旗帜,皆

不能立,尽倒竖于舟中;兵卒不肯下船,四散奔走,只有张象数十军待敌。

却说晋将王浚,扬帆而行,过三山,舟师曰:“风波甚急,船不能行;且待

风势少息行之。”浚大怒,拔剑叱之曰:“吾目下欲取石头城,何言住耶!”遂

擂鼓大进。吴将张象引从军请降。浚曰:“若是真降,便为前部立功。”象回本

船,直至石头城下,叫开城门,接入晋兵。孙皓闻晋兵已入城,欲自刎。中书令

胡冲、光禄勋薛莹奏曰:“陛下何不效安乐公刘禅乎?”皓从之,亦舆榇自缚,

率诸文武,诣王浚军前归降。浚释其缚,焚其榇,以王礼待之。

三国志得一个问题

矛盾是为名利。

1、邓艾抢功引发矛盾:

灭蜀的过程,钟会率领十万大军势如破竹的攻占蜀地,与姜维主力对峙剑门雄关,一时进退维谷时,邓艾却另辟蹊径,从阴平小道奇袭蜀国大后方,致使战争态势急转直下,蜀国无力抵抗,刘禅举国投降,消息传来,绝望泄气的是姜维,气急败坏的是钟会,灭蜀第一功臣显然是邓艾,钟会此前所有的努力似乎都付之东流;

对于心高气傲且雄心勃勃的钟会来说,邓艾显然是贪天之功,阴谋取巧,原指望凭灭蜀之功,成为魏国第一人的钟会,隐藏着更大的野心,自然对于威望、能力远胜自己的邓艾充满了仇恨和愤怒,这种嫉恨的力量是巨大的,破坏力是超强的,做为主帅,也是主力,灭蜀的第一功被人窃取,而之前邓艾又不请示汇报,显然并没有把自己这个统帅放在眼里,欲成大事,必灭邓艾,钟会仇恨的***渐渐生根,发芽,成长。

2、钟会本有谋反心,姜维离间:

在蜀国灭亡后,蜀国名将姜维随之投降钟会,其知道钟会有谋反之心,于是离间劝说钟会设法魏将,钟会一方面陷害邓艾,(因为邓艾在蜀地有强大的势力,想谋反必须将邓艾除去),一方面准备起兵造反,但事情败露,姜维、钟会及蜀将张翼等都被,邓艾也被田续。

扩展资料

邓艾之死:

钟会见邓艾居功自恃,乘隙向司马昭诬告其谋反,说他作的事情悖逆不道,已经露出叛乱的苗头。于是,朝廷下诏书派监军卫瓘逮捕邓艾父子,用槛车将其送到京都来,? 邓艾仰天长叹:“我是忠臣啊,居然到这种地步,白起的境遇,于今又重现了。”?

景元五年(264年)正月十五,钟会抵达成都,将邓艾押往洛阳。这时,钟会麾下有魏、蜀军队二十余万。钟会排除了有灭蜀大功的邓艾,又掌握庞大的远征军,遂密谋反叛。司马昭对钟会怀有野心早有戒备,遣中护军贾充率一万步骑入蜀进占乐城,随即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使钟会措手不及。

钟会遂扣押魏军所有将领,并出示废黜司马昭的所谓太后遗诏,蜀降将姜维怂恿钟会诛杀被扣将领,预谋趁机杀掉钟会,恢复蜀汉。因钟会迟疑而消息泄露,十八日中午,护军胡烈之子胡渊率烈部众擂鼓呐喊而出,各营官兵为营救本部将领也一起响应,蜂拥杀入蜀宫,被拘宫内的将领们冲出与其部众会合。

双方在宫城内外展开激战,斩姜维、钟会及部众数百人,杀蜀汉太子刘璇和姜维妻儿。魏军大肆掠劫,后由监军卫瓘收拾稳定局势,因其参与诬谄邓艾,遂派护军田续追杀邓艾父子于绵竹(今四川德阳)西。邓艾在洛阳的余子也被诛杀。

百度百科-钟会之乱

百度百科-邓艾

百度百科-钟会

百度百科-姜维

《三国演义》1到40回简介

转引网文: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 只提到情若兄弟(年龄:关羽>刘备>张飞)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三演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白骨深感认同ing-.-”)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邮,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乌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5.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却是曹操的部下所为。

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 虚构的

10.连环计∶载有貂蝉之人 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 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三演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 此五关相距甚远 也无联系 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直接从许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刘备,并未发生过五关、斩六将之事。)

13.被斩的六将∶三演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4.孙坚之死∶孙坚死于砚山...由于单骑轻出,只带几名随从遭黄祖设伏以落死及流矢射死

15.孙策之死∶实乃遭刺客暗算伤重不治(在攻打陈登的途中亦是单骑轻出,不过更夸张…只有自己一个人去打猎...无巧不巧被许贡的三名家客给盯上(许贡死于孙策之手)即使孙策骁勇,但脸上一箭,受创极深虽有黄盖等人后来极力抢救但仍回天乏术)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太少。。。无名过客而已

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18.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 十分平淡(赵云只是三义写成 实则战功平平 五虎将?苦果苦吧- -凸)

21.怒吼长板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 是***的夸张手法..(人死 点解马又唔死牙)

23.舌战群儒∶无此事 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

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

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25.此诗(索二乔)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庞统连环∶记载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 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这是补充.. ^^)综合(20)(21)就变成草船借箭哩 一▽一

30.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 操劳过度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 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 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 -大家明架la~虽然我好爱马超)

41.取蜀攻略∶由*** 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44.貂蝉∶存在置疑…但王允的确有个导致董卓与吕布反目的侍女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而三演本末倒置, “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49.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关于貂蝉,正史上没有记载。

《三国演义》在吕布死了以后,也未对貂蝉作交代。关公月下斩貂蝉,大多史学家认为是虚构。如果是真事,关羽也太不配做男人了。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51.关羽亡命:《三国志?关羽传》说关羽“亡命奔涿郡(郡治涿县,今河北涿州市)”那么,他作为山西人,为什么亡命到了河北呢?史书并没有交待。三演中,关羽自述说∶“因本处势豪仗势凌人,被吾杀了。”

52.五虎将: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

53.《后出师表》:乃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55.八阵图石伏陆逊∶置疑

56.七擒孟获∶虚构 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 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 实伍次 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58.火烧上方谷∶即是孔明差点烧死司马懿和魏延那回,纯熟虚构

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60.木牛流马:其实,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61.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

当时在魏军 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 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64.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

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67.空城计 ∶虚构 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 (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68.魏延反叛∶其实魏延才是受害者

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70.黄忠战关羽∶纯虚构..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又怎会有「义释」。

71.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 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一些资料表明,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72.七星灯续命∶无需解释了。。。。。

73.周仓∶历史上没周仓之人…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74.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75.彝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多人,而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之所以能够取胜,不仅仅靠的是优良的战术。

76.青龙.蛇矛∶关羽不是用刀的…历史上关羽的兵刃是长矛…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方天画戟这样有个性的兵器对于塑造人物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77.赤兔马∶: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关羽跨下无赤兔,为表达勇武形象= =|| 更虚构赤兔马为了关羽的死..绝食亡 (要是要绝食..吕布死时、就该绝食哩= =a而且吕布死时和关羽死时相差很多年 马不绝食也老死了)

78.刘皇叔刘备∶实为无稽之谈..虚构刘备被献帝称「刘皇叔」..来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和曹操是「国贼」的***象= = 要是刘傋是刘皇叔..那刘表、刘璋哩?

79.孙尚香∶历史上并未提到名 只知姓孙

80.张翼德∶真名 张益德

81.粗人张飞∶其实张飞一手好书法 精通美工画 文武全才 高硕书生形象吧(所以火凰燎原修改他为桃园画家 也不为过)

82.关兴∶一介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

83.关兴复仇∶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载。

至于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 )

84.张苞∶早夭

85.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 野史中。。。。乃虚构人物

86.关平,关羽的亲生儿子,在里名字只出现两次的人~~ps:关羽还有一女,相传叫银屏,嫁与李恢之子。到了演义里,成了义子,还那么厉害?

87.刘备用牛血破张宝妖法:封建迷信

88.陈宫捉曹操:陈宫本来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捉放曹的事发生于中平六年(189年)…陈宫开始跟随曹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陈宫捉放曹是虚构滴

89.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

90.文丑中曹操之计被杀

91.无左慈戏曹操

92.无赵颜延寿

93.托孤∶刘备临终是扥孤与孔明和李严二人

94.张合∶张合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合….(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 (张合) 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合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满衰的。

95.史实无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96.水淹七军:此***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 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98.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99.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 饮醇醪,不觉自醉”, 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三国时期有哪些重要的***?

1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

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关张与朱[]孙坚打败黄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

李[],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离袁绍而去江东.

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

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

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

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

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

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

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

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听贾诩

李儒让董卓把貂婵赐与吕布,收买其心.卓告貂婵,婵哭诉不去.李儒叹曰:"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

董卓领貂婵去眉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卓,派李肃***传天子诏要禅位于卓,卓欣然以往.被杀.

蔡邕哭董卓,王允将他下狱缢死.

李 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从谋士贾诩计聚陕人反之,败吕布,围长安,杀王允,欲杀献帝谋大事.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李[]郭汜等向献帝求得官职,三次改葬卓尸.

西凉刺史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引兵伐李,郭,各有胜负.

曹操破黄巾军,将所获精锐俘虏兵编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兖州,招贤纳士.

操接父嵩由陈留郎琊往兖州,途中嵩被黄巾降将所杀,操为报父仇,亲讨降将新主陶谦.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北海孔融准备救陶谦,自己却被黄巾管亥打败包围.

太史慈与刘关张杀败黄巾.

玄德又借得公孙瓒兵二千并赵子龙一行往救陶谦,陶谦要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

操因吕布助张邈夺取兖州而退兵.

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屯小沛.

曹操被吕布战败,典韦救出.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曹操又被夏侯[忄+享]所救.

吕布用陈宫计,诱曹入濮阳城而大败之.

操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两家因粮不济而退兵.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

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打败黄巾何仪,黄邵.操使埋伏计俘计褚,褚降曹.

操复兖州,败吕布,取定陶,尽得山东之地.

●第十三回

李[]郭汜大交兵

扬奉董承双救驾

吕布投刘备,驻小沛.

太尉杨彪使反间计,李[],郭汜互相残杀.

张济与催,汜讲和,两人从之.

郭汜劫驾,董承等救驾.催,汜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

帝驾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

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洛阳,李乐串通 ,汜劫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都

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阳,满目蒿草.

杨彪奏帝召山东曹操保驾.

[],汜又来劫驾,帝起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

[],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汜与曹战败落荒而走.

董昭献计曹操,移驾幸许都,操从之.

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杨奉败走.

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

操惧刘备,吕布,从荀[]"二虎竟食"计,使刘,吕相杀,不成.

荀[]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便刘备攻袁术,刘备虽胜,却被吕布袭了徐州.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自虎

袁术使书与吕布让攻刘备,许以金帛,刘亩走,吕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术,陈宫劝阻,令叫刘备还屯小沛,再攻袁术,布从之.

玄德回徐州,吕布从陈宫计,让屯小沛,两相和好,

孙策以亡父玉玺作质当向袁术借兵往江东开创基业,招兵买马,战刘繇,袭曲阿,得秣陵,江东之民呼策为"孙郎".

孙策又破吴郡,在会稽,扫平江南.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流氵育水

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

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

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

张绣从贾怀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曹操败师氵育水;于禁打败张张锈.操赏封于禁,责夏侯忄享治兵不严之过.

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不痛子侄,感动上下.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袁术称帝.听说吕布结好曹操,领军征徐州.被吕布打败,向孙策求救,被斥.

曹操称赞刘备斩杀纵兵掠民的杨奉和韩暹,是为国除害.又到徐州安抚吕布.

曹操同刘备,吕布攻袁术.破寿春.

操回许都后又讨张绣,于路麦熟,操因马践麦田而割发代首.

张绣败于曹操,曹操攻南阳城.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候忄享拨矢啖睛

张绣从贾诩计打败曹操.

曹操出奇兵战胜张绣.

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

郭嘉称操十胜而绍十败,荀[],郭嘉献计攻吕布,操从之,陈宫得刘备结连曹操书信,吕布骂操攻备.刘备向曹操求救.

操出兵助备,夏侯忄享被曹性射中左目,忄享拨箭啖睛,赶杀曹性.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玄德被吕布打败,往许都 投曹操.中途猎户刘安杀妻供食.

曹操与陈登,陈[]父子为内应,败吕布,得徐州.

操攻下邳,布不听陈宫之计,听其妻与貂婵之言,不出战.

布从郭嘉之计,决沂,泗之水,淹下邳城,布恃其有赤免马,沉溺酒色.

布部下候成献赤免马给操;魏续,宋献绑 吕布迎操兵入城.

操泣杀陈宫,缢死吕布.在关羽劝阻下,不杀濮阳战败时已之将张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操班师回许都,徐州百姓请留刘备为牧.

操领玄德见帝,帝排世谱,玄德为帝叔,刘皇叔于此得名.

荀[]谏操图备,操不从.程昱说操称帝,操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操遮天子前迎受群臣将校呼"万岁"之礼.关羽欲斩曹,备阻之.

献帝回宫谓伏后日:"先受董卓之殃,后遭[],汜之乱,再受曹之威慑"献帝与伏后父伏完董承设计图操.

董承与王子服,西凉太守马腾等密立义状,书名画字.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

董承边络刘备谋操.备恐操谋害,于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操青梅煮酒,请玄德于小亭畅饮,论天下英雄叭有刘备和他两个.

袁术使人归帝号于袁绍.刘备以截击袁术为名脱离曹操.

操听荀[]之计连合徐州刺史车胃欲杀刘备.陈登,陈[]又结连刘备杀了车胃.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兵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玄竿听陈登之计,得郑玄之书与绍.

刘备连袁绍;袁绍起 助备代操.令陈琳起草讨曹操.

操患头风,陈琳起草的讨操檄文使发其汗病愈,一面领兵杀备,一面领兵拒绍.

关公生擒王忠;张飞用计生擒刘岱,放其回报曹操言备不反.

刘备令云长守下邳,自己和张飞守小沛.以为犄角之势.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弄

操,绍皆欲招安张绣,绣从贾计而降操,操不记旧怨.

曹令祢正为鼓吏以辱之.祢正平擂鼓骂操.操撤祢往说刘表归降.

刘表不杀祢正,使见黄祖,黄祖斩祢衡.

董承病,和太医吉平密谋,董承家奴向操告密,操监禁董承,王子服等.曹操搜出了带诏并义状,欲献帝立新君.

吉平撞阶而死.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操欲废帝,程昱谏止.操将董承等 七百余人及董贵妃皆处死.

操从郭嘉计领二十万军分五路下徐州东征刘备.备使孙乾往河北见袁绍,绍因五子患疥疮而不愿趁操出兵入许昌.

张飞献计刘备劫操寨,中计,张飞败走至芒砀山上去了.刘备往青州投袁绍.

操爱云长武艺,欲计取之于下邳.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操从程昱计诱关公出下邳城厮杀,围关公于土山.突围不出.操使张辽前往说之.辽具说关公拼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关公亦有三约,操从其言.关公告廿,糜二夫人后降操.

操回许昌.关公秉烛达旦.操待关公甚厚,关公待二位嫂甚恭.

关公见帝,帝呼为:"美[]公."

操赠关公锦战袍,纱锦作囊护[],又送赤免马.关公告诉张辽一定立功后离操.

备劝袁绍出兵攻许都,绍将颜良连斩操将二员.操从程昱计使关公斩颜良;致袁绍欲斩玄备.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备言天下同貌者多,绍不镣备.河北将文丑要为颜良报仇.玄德随往.操表奏朝廷,封关公为汉寿亭候.

操使计击文丑,文丑射翻张辽马,关公斩文丑于马下.

孙乾见关公言玄德在袁绍处.关公为操除黄巾余部,黄巾部不战而败,愿让汝南现关公,提醒关公勿忘故主.

关公挂印封金,护二位夫人出北门往寻刘备.

操将蔡阳欲阻关公.

●第二十七回

美[]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候五关斩六将

操深敬关公不忘旧主.不让蔡阳关公,自领十骑相送.赠云长锦袍一领,黄金一称.

黄巾余部廖化降关公.

关公过东岭关斩孔秀;过洛阳斩太守韩非.牙将孟坦;过池水关斩将卞喜.

在荥阳斩太守王植;经滑州界到黄河渡口,斩夏候忄享部将秦琪;渡过黄河到袁绍地方.孙乾报说玄德离绍往汝南投刘辟去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关公欲斗追已之夏候忄享.,曹操连差二使及张辽,令放关公.

关公于卧山得黄巾张宝部下关西大汉周仓.来到古城,张飞误会关公降操,公斩操将蔡阳以释.

公与孙乾到汝南见刘辟,言刘备又回袁绍处.关公与孙乾往河北,与刘备以结连刘表为脱离袁绍之计.关公中途收关平为子,玄德,关公,周仓在卧山与赵云相见.

刘备领众往汝南;袁绍欲追备,郭图言大敌曹操,绍派陈震为使往结孙坚,抗拒曹操.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孙策在江东欲求大司马之职,操不许,策欲代操.

因向操告密而被杀的吴郡太守许贡三家箭策面,又用刀砍之.

袁绍派使陈震结连东吴拒操.策喜.

孙策怒斩于吉之后而亡.以印绶孙权.

周瑜向孙权荐鲁肃.鲁肃要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并荐琅琊南阳人诸葛瑾.权从肃计拒绍从操.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怯乌巢孟德烧粮

袁绍将七十万,敌操七万兵.绍不听田丰,沮授不宜速战的交战的意见.

第一次交锋,操军大败.两家在官渡对峙,各施攻术.

袁绍派性刚好酒的淳于琼守乌巢屯粮之所;不听许攸分军击许昌的建议,反疑责许攸,许攸弃绍曹操,献计曹操领兵烧乌巢,操从之.

沮授急谏袁绍派重兵守乌巢,绍不听.

操领张颌,高览败而投操.

操从许攸计,作速战起兵,大破绍军.获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而尽烧之,不予追究.

沮授不降;操杀而厚葬之.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袁绍悔不听田丰之言,致此败;却又忌杀田丰.

操引得胜之兵陈列河上,受到土人欢迎.操号令三军勿要扰民.

操从程昱"十面埋伏"之计,诱袁绍至河上,背水死战大败袁军于仓亭.

操因刘备犯许都,提大兵往汝南迎刘备.

穰山一仗,备胜操败;但接着操转败为胜.

刘备至汉江,从孙乾计归荆州刘表,刘表迎刘备入荆州.

绍不听谋士深沟高垒之计,往拒操兵.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袁绍三子袁尚在黎阳败于张辽.袁绍吐血数半而死.袁谭袁尚互斗.谭欲***操之手攻尚.操从程昱计助谭伐尚.

操打败尚,尚往中山而逃.操从攸计.决漳水淹冀.

操怜为袁绍起草讨曹檄的陈琳之长命为从事.

操破冀.

●第三十三回

曹丕趁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曹丕纳袁熙之妻甄氏为妻.操哭袁绍.尽免河北居民一年租赋.自领冀州牧.

许攸傲激许褚被杀.而后褚见曹操,操责之,厚葬攸.又访冀贤士,得崔琰.

袁谭被曹洪杀死.曹操得南皮,"安抚百姓".王修哭袁谭,操称其为"忠臣".

幽军马降操.操荀攸诈降计破并.操又从郭嘉计,远征沙漠,得柳城.郭嘉遗书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操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领兵回许都,养精蓄锐,分兵屯田.

蔡瑁与其姊蔡夫人献计刘表欲谋玄德.刘表让玄德往新野驻扎.

刘备不同意刘表废长立幼,蔡夫人和蔡瑁欲害刘备.刘备乘的卢马出襄阳西门,跃过檀溪而逃.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伏龙,凤雏.

刘表令刘琦到新野给刘备请罪,刘琦告之以继母蔡夫人不容之苦.

玄德得单福,为军师.单福计破曹军.

曹仁率兵杀奔新野.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单福识破曹仁"八门金锁阵",使赵云冲突而破.

曹仁劫寨,被单福设计击败,樊城亦被关公所占,只好回许昌.告操单福(徐庶)为备出谋画策.

玄德收寇封为义子,改名刘封,回新野.曹操召禁徐母,要其作书召子,徐母拒绝.程昱仿徐母笔迹,写信骗徐庶至.

徐庶行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并亲往卧龙冈向诸葛亮打招呼.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微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徐母见儿子来许都,骂后自缢.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 ".教训三军,准备南证.

司马微见刘备,比诸葛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玄德一请孔明不遇.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

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刘备于隆冬来至卧龙冈,遇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孔明岳父黄承彦.诸葛均孔明不在.刘备留书一封而去.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刘备不听云长,张飞劝阻,三请诸葛亮.

离草庐半里之外,下马步行.亮昼寝未起,备拱立阶下.张飞欲放火烧亮.云长劝住.孔明翻身向里而卧,刘备不让小童唤起,又立了一时辰,亮方起.玄德请亮助已,亮不去,备泪湿衣,亮乃从之下山去新野.

曹操讨孙权之子入朝,权不给,操有下江南之意.

孙权母丧,嘱以后事.黄祖部将甘宁投权,权从甘宁计,领十万大军破江夏.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甘宁射死黄祖,孙权弃江夏回江东.

刘表以荆州付刘备,刘备却之.孔明教刘琦屯兵江夏以避母蔡夫人之害.

操出兵博望坡,以窥新野,夏候忄享不听徐庶之言,要擒刘备,诸葛亮.孔明教练新野民兵,打败曹将夏候忄享.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为.

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

刘表死,蔡瑁与蔡夫人立刘琮为荆州主.刘琮投降曹操.

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荆州,愿走樊城避操兵.

操兵至,诸葛亮诱操兵入新野以火烧之,又用白河水淹之.

三国演义内容概诉

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继东汉而出现的时代称号,由于魏、蜀、吴三个国家鼎立而得名。三国始与220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为三国上限,以280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三国局面的形成

东汉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执政的何太后兄何进联络西园八校尉之一的袁绍,杀统领八校尉兵的宦官蹇硕。袁绍、何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当宦官杀何进,而袁绍又尽杀宦官之时,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他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激起了东汉朝臣和地方牧守的反对,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

董卓入洛后,袁绍出奔冀州,东郡太守桥瑁***东汉三公名义,要求州郡兴兵讨伐董卓,关东州郡纷纷响应。他们分屯要害,推袁绍为盟主,相机进攻董卓。初平元年(190),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关东联军本是乌合之众,彼此欺诈并吞,不久就分崩离析了。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经过激烈的混战以后,到建安元年(196)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见魏武帝曹操)。

董卓入洛后,曹操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今山东长清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又屯田积谷,以蓄军资。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依托于荆州的刘备向南奔逃。江东的鲁肃受孙权之命与刘备会晤,商讨对策,诸葛亮又受刘备之命,于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水师于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迫使曹军退回中原。这就是促使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战。曹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

建安十六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刘焉之子)的地盘。二十四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据守荆州的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军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隔三峡与刘备军相持。

汉延康元年(220)正月,曹***;十月,子曹丕称帝(即魏文帝曹丕),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即汉昭烈帝刘备),国号汉,世称蜀,又称蜀汉,建元章武。孙权于221年接受魏国封号,在武昌称吴王。222年,蜀军出峡与吴军相持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境),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退回蜀中。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即吴大帝孙权),后迁都建业(见建康),建立吴国。猇亭之战以后不久, 蜀、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

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 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蜀置益州,自秦岭至于南中(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和云南、贵州,因在巴、蜀之南,故名)。吴有扬、荆、交三州。三国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蜀有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吏四万,兵十万余;吴有户五十二万余,口二百三十万,吏三万余,兵二十三万。

魏 汉未社会中的世家大族,魏晋时称为士族,影响很大,名士多出于这个阶层,或者在政治上站在这个阶层一边。曹操由于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说来不为名士所尊重,不具备战胜出身于世家大族的割据者的政治优势。曹操杀戮讥议自己的名士边让,引起兖州士大夫的激烈反抗,其势力几乎覆没。东汉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袁绍,实力和影响远胜曹操,在讨曹檄文中曾辱骂曹操是“赘阉遗丑”。官渡之战时,曹操的文武官员多与袁绍通谋。曹操为了战胜强大的对手,不得不度外用人,即从较低的社会阶层中网罗有能力的人才。后来他一再发布“唯才是举”的教令,拔用那些不齿于名教但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但曹操选官的真正准则并不是“唯才是举”,而是“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曹操不但不曾笼统地否定世家大族素所强调的德行标准,而且很重视对名士的争取。在其帷幄中有许多名士。官渡战前,徐州混乱,他曾派出名士陈群、何夔等人出宰诸县,以图稳定 局势。曹操得邺城后,立即辟用袁绍原来辖区内的名士;破荆州,也尽力搜罗本地的和北方逃来的士人。曹燥越到晚年,越是以慎德为念。

曹***后数月,曹丕在尚未代汉称帝之时,***纳了陈群建议的九品官人之法,选择贤而有识鉴的员,兼任其本郡的中正。负责察访与他同籍而流散在外的士人,评列为九品,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这就是九品中正制。魏国齐王芳时,又增设州中正。九品中正制初行时,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的中正手里,中正***择舆论,按人才优劣评定品第高低,多少改变了东汉末年名士臧否人伦,操纵选举的局面,有利于***的稳定。但在士族阶层发展和易代纷纭的岁月中,此制并不能长久地超然于士族势力和政局之外而坚持其既定准则,西晋时已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巩固士族力量的工具。

为保持固定的兵源,曹魏建立了士家制。士家有特别的户籍,男丁世代当兵或服特定的徭役。士家身份低于平民,士逃亡,妻子没官为奴。冀州士家有十万户以上。

曹操势力得以不断壮大,经济上主要得力于屯田。曹操建安元年破汝南、颍川黄巾,夺得大批劳动人手和耕牛农具,在许昌附近开辟屯田区。接着,许多郡国都置田官,招募流亡者屯田。屯田区一般都在易垦或冲要地点,自成系统,不属郡县。屯田民是国家佃客,以四六分(用官牛的)或对分 (不用官牛的)向国家缴纳地租,但不负担另外的徭役。一部分屯田用军士屯垦,称为军屯。屯田者的生产有***保障,其劳动生产率比郡县的自耕农民高,在短期内屯田即能保证军粮的需要。齐王芳时,由寿春到洛阳一线,军士屯田取得很大的成果(见曹魏屯田)。

曹操进驻冀州后颁行租调制,对土地所有者(包括自耕农和地主),每亩土地征收田租谷四升。每户征收户调绢二匹、绵二斤。户调取代汉代沉重的人头税,对农民有好处,也有利于大族豪强庇荫佃客。曹操命令加重对豪强兼并行为的惩罚,但大族豪强兼并事实上难以阻止。

随着北方的统一和屯田制、租调制的施行,北方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生产逐渐恢复。***修整道路,兴建水利,便利了交通和槽运。恢复的冶铁业中,利用水力鼓风冶铸的水排得到推广,丝织业也兴盛起来。商品交换渐有起色,魏明帝时重新颁用钱币。洛阳、邺城都日趋繁华。魏国与日本境内的邪马台国保持着较频繁的交往。西域诸国也有使臣和商人往来。

文化方面,文学、哲学和科学技术都有重要成就。曹操、曹丕、曹植父子都是著名诗人;还有以王粲、陈琳为代表的所谓建安七子。三曹和建安七子在诗歌创作上形成 “建安风骨”,留下许多名篇。才华横溢的女诗人蔡琰(文姬)有《悲愤诗》传世,著名的乐府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也创作于建安时。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玄学的产生,是 哲学思想的突出成就。后世称为“医圣”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后人析为《伤寒论》及《金匾要略》二书),奠定了中国医学体系的基础。华佗则精于外科手术、首创用麻沸散作手术。数学家刘徽在圆周率计算上有重大贡献。马钧在机械上有多种发明,包括提水工具翻车。在宗教方面,道教由于黄巾起义和张鲁保据的失败,略 有沉寂,佛教则继续流传。洛阳有佛寺,西域僧人前来传法译经。颍川人朱士行远赴于阗求经,是第一个西行求法的汉僧。

魏国建立不久,***开始***。齐王芳在位时发生了辅政的宗室曹爽和太尉司马懿的权力之争。曹爽重用名士何晏、邓飏、李胜、毕轨、丁谥等人,改易朝典,排斥司马懿。司马氏是东汉以来的世家大族,司马懿本人又富于谋略,屡有军功。景初二年(238),他率军平定公孙渊,使辽东归入魏 国版图。正始十年(即嘉平元年,249),又乘曹爽奉齐王芳出洛阳城谒高平陵的机会发动***,逼迫曹爽屈服,并处死曹爽及其党羽,独揽朝政,史称高平陵***。后来,司马懿及子司马师、司马昭陆续压平了起自淮南的王凌(嘉平三年,25i)、毋丘俭(正元二年,255)、诸葛诞(甘露二年,257)的军事叛乱和其他朝臣的反抗,巩固了司马氏的统治。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玄学名士对 司马氏持消极反抗态度,其中的嵇康被司马氏以非毁名教和欲助毋丘俭为乱之罪名。他们之中的大部分在魏和西晋初都陆续归服于司马氏。

当反抗力量都被消灭以后,司马氏乘时立功,于魏景元四年(263)出兵灭蜀。两年后,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魏国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蜀 董卓入洛的前一年(中平五年,188),汉宗室刘焉出任益州牧。焉死,子璋继任。刘焉、刘瘴相继压平了益州豪强的反抗。建安十六年刘璋邀请暂驻荆州的刘备入蜀,使击保据汉中的张鲁。建安十九年,刘备占据益州;二十四年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是年,留守荆州的关羽被孙权军袭杀。刘备于221年称帝后,为争夺已失的荆州,于次年出峡,与吴军进行了夷陵之战,败退入蜀,病死。其子刘禅继立。

刘备在新野时,邀约客居隆中的诸葛亮为辅佐。诸葛亮看清了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荆州不可持久的形势,从战略上促成刘备进入益州,以图自保。刘备死,诸葛亮辅刘禅。小国弱民,处境困难。今川西和云、贵的一些少数民族,当时统称西南夷,接连发生叛乱。益州郡(今云南晋宁东)豪强雍闿执太守,求附于吴。牂柯太守朱褒、越嶲夷王高定元都响应雍闿,南中地区扩大。建兴三年(225),诸葛亮率军南征,大军分为三路,诸葛亮军西平越嶲,马忠军东平牂柯,然后他们与中路李恢所部共指益州郡。此时孟获已代雍闿据郡。诸葛亮败孟获,并按出军时马谡“攻心为上”的建议,对孟获七纵七擒,终于使孟获归心,南中平定。诸葛亮把夷人渠帅移置成都为官,把南中青羌编为军队,并允许大姓招引夷人作部曲;以南中的牛马特产充实蜀国军资。西南夷人地区的闭塞状态,从此有所改变。

南中战争结束,蜀吴结盟也取得圆满成果。诸葛亮于建兴五年率军进驻汉中,同魏国展开争夺关陇的激战。诸葛亮在益州疲惫情况下急于求战,一方面力图以北伐来巩固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正统地位;一方面则以攻为守,借以图存。建兴六年,诸葛亮命赵云据箕谷(今陕西褒城北)以为疑兵,自己率主力取西北方向进攻祁山(今甘肃礼县东北)。前锋马谡在街亭(今甘肃庄浪东南)败阵,蜀军撤回。以后三年,诸葛亮又屡次出兵,都由于军粮不济,没有成果。建兴十二年再次北伐,进军至渭水南面的五丈原(今陕西眉县西南),病死军中,蜀军撤回,北伐停顿。

诸葛亮死后,蜀国以蒋碗、费祎、董允等人相继为相,因循守成而已。景耀元年(258)以后,宦官擅权,政治***。大将军姜维北伐,劳而无功。景耀六年,魏军三路攻蜀,姜维在剑阁抗拒魏钟会大军,而魏邓艾则轻军出阴平(今甘肃文县西)险道南下,于这年冬灭蜀。蜀国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吴 汉未黄中起义时,孙坚随会稽朱俊到中原镇压黄巾,以后又转战于凉州和荆州江南诸郡。董卓之乱时,孙坚参加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隶属于袁术,在淮南活动,孙坚死,子孙策统领部众,约于兴平元年(194)开始向江东发展。他得到周瑜等人的助力,驱逐暂驻曲阿的扬州刺史刘繇,逼降会稽太守王朗。建安元年献帝都许以后,孙策拒袁术而联曹操,受封为吴侯。建安四年,孙策击破袁术庐江太守刘勋,吞并其部曲,并取得豫章郡地。建安五年孙策死,策弟孙权统众。建安十三年孙权由吴徒治京城(今江苏镇江)。筹划赤壁之战,势力达于荆州;十五年招附保据岭南的士夑兄弟,取得东南半壁。建安十六年孙权徒治秣陵,次年,改秣陵为建业。建安二十四年孙权破关羽,占有荆州全境。三年以后(222)又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限制了蜀国出峡发展的可能。孙权尚存的困难,一是对付山越的不宁,一是在淮南巢湖地区抗拒曹魏的压力。

散布在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孙权与山越进行过多次战争,屡获胜利,嘉禾三年(234)诸葛格率军进攻丹阳山越,经三年围困,山越十万人出山投降,其中四万丁壮补兵,余下的成为编户。孙吴统治的几十年中,山越人大体与***趋于融合。东晋南朝史籍中,关于山越的记载只偶尔一见。

孙权主要的军事活动在淮南。赤壁战后,曹操军屡攻合肥地区,双方互有胜负。江北居民多渡江,濒江数郡成为空虚地带。 诸葛亮死,魏蜀战争停止后,魏国加强了在淮南对吴国的进攻。吴军除沿江设督驻军、遍置烽燧以外,还在巢湖南口筑濡须坞,严密防守。魏军水师有限,进攻难于奏效,所以魏吴相持有年。

孙权统治时,江东经济有显著发展。北人南来,山越出居平地,劳动力增多。长江两岸地区都设有屯田区,其中毗陵屯田区(今江苏常州、镇江、无锡一带)最大。会稽郡农业生产比较发达。历代陆续修成的浙东运河和江南运河在孙吴时发挥了通航效益。江南运河云阳至京口(今江苏丹阳至镇 江)一段流经山间,不便通航,吴未得到修整。云阳以西开辟破冈渎,使秦淮河和江南运河联通,为三吴至建业的便捷水道。丝织业开始在江南兴起,但织造技术还不高,所以蜀锦成为重要的输入物资。铜铁冶铸继承东汉规模而有发展规律,青瓷业也在东汉釉陶制造基础上走向成熟。由于河海交通的需要,造船业很兴旺,海船经常北航辽东,南通南海诸国。黄龙二年(230)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即今台湾省,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吴国使臣朱应、康泰泛海至林邑(在今越南南部)、扶南(在今柬埔寨境)诸国。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建业。

经济的发展,与外界交往的增加,促进了攻江南文化的提高,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经学家和文史之士,如虞翻、陆绩、韦昭。佛教开始在江南传播,居士支谦从洛阳南来,世居天竺的西域僧康僧会稍晚从交趾北上。他们在建康译经传法,影响颇大。道教在南方民间继续流传。

孙吴诸将以私兵随孙氏征战,孙吴屡以国家佃客赐给功臣,功臣往往拥有多至于数县的俸邑,因而逐渐形成吴国武将世袭领兵的制度。同时,江南也出现了象吴郡的顾、陆、朱、张那样的占有大量土地和童仆,而且各有门风,世居高位的大族。他们和世袭领兵的武将同是孙吴***的主要支柱。

孙权死(252)后吴国日趋衰弱,而魏国则在司马氏消灭淮南地区三次军事叛乱后日趋强大。由于司马氏以先灭蜀后取吴作为国策,而在灭蜀(263)、代魏(265)后又忙于新朝定制,吴国***暂得延续。晋泰始五年(269),羊祜命王浚在益州筹建水师,并预定攻吴的军事方略。咸宁五年(279)冬,晋军出兵自长江以北、江陵至建业之间五道攻吴,而以益州水师为奇兵出峡顺流,于太康元年(280)三月攻下建业,吴帝孙皓降,吴国亡。吴国历四帝,共五十二年。东汉初平元年(190)后出现的全国分裂局面,经过魏、蜀、吴三个区域的局部统一和相持后,至此又归于全国的统一。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是历史演义***的经典之作。***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在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上,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全书出现以前,中国各类***一般都篇幅短小,有些甚至只有几十个字。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中国***如何由短篇发展至长篇,这点我们要注意。原来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纷繁,正是敷演故事的最好素材。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到辗转加工,***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在形态上有所不同,很值得我们注意。这种源出众手的***,后来还有神魔***《西游记》和另一讲史***《水浒传》。三国演义对后来的***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讲史文学的源流,这部巨著本身的文学价值,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讨论。

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

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三国演义》带来我国历史***创作的热潮,它所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我国已家喻户晓,妇而皆知。

《三国演义》的版本很多,主要有:明弘治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平易;《三国志演义》,清毛宗岗增删评点本,约成书于康熙初年,该本在社会上流传最为广泛。人民文学出版社多次重印出版。

梗概

《三国演义》以各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为内容;以蜀和魏的矛盾为主要线索开展全书情节,塑造了一大批王侯将相和政治、军事、外交上的英杰人物。其中主要的人物是诸葛亮、曹操和关羽。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在民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有这样一句俗话:“三个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足见他影响之深广。自诸葛亮初出茅庐之始,便立刻成为蜀汉——刘备集团中的核心人物。刘备曾说,得到诸葛亮“如鱼得水”,不仅对他言听计从,而且付以几乎全部的军中大事,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实际上上成为蜀国的最高决策人。诸葛亮为报答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身上,集聚了许多政治家的美德和超人的智慧。他的智多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像博望坡用兵,草船借箭。不仅如此,他还能随机应变,如“空城计”的运用。总之,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喜爱的人物。

《三国演义》全书通过错综复杂的预选斗争,提示了宫迁内部、集团与集团之间,同一集团的不同势力之间,以权术和机变为手段的政治斗争,以利欲和霸权为目标的军事争夺,再现了三国时期动荡不安的现实。书中描写了数百次大大小小的战争,描写的特点是侧重于表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战略战术的运用。赤壁之战是该书描写的十分出色的一次战争。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诸葛亮等人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形势,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的行动、,将己方的优势予以充分发挥,同时又巧妙而正确地确定和运用火力攻等战术,最终以弱胜强击败了强大之敌。反观曹操一方,自恃兵力雄厚,目空一切,骄代表性自大,盲目轻敌,决策指挥一错再错,使自己的优势逐步丧失,最终遭致惨败。

《三国演义》还描写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不同集团和派别,为达到一己私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使尽阴谋诡计,广泛地运用谋略权术,进行了激烈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这,贯穿全书的始终。

孙权为从刘备手中取回荆州,不惜以自己的亲妹妹为诱饵,使用“招亲”把戏,企图将刘备“赚来南徐……幽囚于狱中,却使人去讨荆州抽刘备”。此计被识破后,又谎称“国太病重”,欺骗孙夫人携带刘备幼子阿斗返回东吴,企图以阿斗为人质交换荆州。在关羽失荆州死亡之后,孙刘联盟破裂,孙权惟恐刘备起兵报复,遂派使臣送一封信给曹操,孙权在信中奉承曹操说:“臣孙权久知天命已归王上,伏望早正大位,遣将剿灭刘备,扫平两川,臣即率群下纳土归降矣。”孙权劝曹操废汉称帝的企图有二:一是可以引起刘备及其他拥护汉室势力群起反对曹操;二是转移刘备对东吴夺荆州、杀关羽一事的注意,用心十分险恶。难怪曹操说:“这小子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烧烤吗?”却使以仁义取天下的刘备也极善于玩弄谋略,当吕布被曹操俘获时,曹操询问刘备如何处置,刘备帮作沉思,随后提醒曹操说:“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致使刘关张三人合力方可击败的吕布顿时殒命。曹操煮酒论英雄时,他***托闻雷失箸,以掩饰自己的失态,竟然瞒过了一代奸雄曹操。赵子龙大战长坂坡,奋力救回幼主阿斗,刘备竟当赵子龙面掷阿斗于地,正如民间歇后语所说:“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鉴赏与评析

《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的最高成就。******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力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如曹操的奸诈,一举一动都似隐伏着阴谋诡计;张飞心直口快,无外不带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诸葛亮神机妙算,临事总可以得心应手,从容不迫。著名的关羽“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张飞“威震长坂桥”、“赵云”单骑救幼主”、诸葛亮“七擒孟获”、“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等更是流传极广的篇章。

本文指中国的三国时期。关于本条目名称之其他意思,详见“三国 (消歧义)”。

参考资料:

id="id5">三国是怎样统一的?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汉末十常侍为奸,朝政日非,人心思乱.

张角兄弟起事.百姓拥护,官军望风而靡,

刘备不甚读书,性宽和,寡言事,喜怒不形于色;其父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为汉室宗亲.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一败黄巾于郡,二败黄巾于青州.

曹操幼时,用计谋使父不听叔父责已之言.何曰:"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说操为"治世之奸雄."操除洛阳北部尉时,不辟豪贵,威名颇震,因黄巾起拜骑都尉,引兵征剿.

玄德兄弟三人救出被张角打败的董卓.卓见玄德为白身,不为礼,张飞欲斩之.

●第二回

张翼德怒鞭督邮

何国舅谋诛宦竖

刘关张与朱[]孙坚打败黄巾,朱[]诏封车骑将军,河南尹;孙坚除别郡司马上任,唯刘备听候日久,不得除授,后被封为定州中山府安喜县尉.署县事一月,与民无犯,民皆感化;与关张情同手足.

督邮至县索贿,张飞鞭督邮后三兄弟离去.

玄德助刘虞平黄巾,刘虞,公孙瓒奏备功,荐为别郡司马,守平原县令.

宫中何进与十常侍周旋.

●第三回

议温明董卓叱丁原

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何进不听曹操之劝,从袁绍计,欲召四方之士除宦官.西凉刺史董卓得诏进发,何进中十常侍之计入宫被斩,袁绍,曹操入宫杀宦官,宦官劫少帝和陈留王,去北邙山,闵贡找回,半路遇董卓.卓引兵横行就都,欲废少帝立陈留王,遭荆州刺史丁原等反对,丁原领义儿吕布讨卓,李肃为卓说吕布投卓为子.

●第四回

废汉帝陈留践位

谋董卓孟德献刀

董卓废少帝立陈留王为献帝(九岁),强迫蔡邕为侍中.

少帝作怨诗,李儒奉卓命以鸩酒毒害之.

董卓摄君害民.

曹操持王允之宝刀刺卓,不成,骑卓所赐之马而逃.被中牟县令陈宫抓住,弃官同逃.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操因多疑而杀吕后奢全家.并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视操卓为一路人.

●第五回

发矫诏诸镇应曹公

破关兵三英战吕布

操到陈留招天下士,立袁绍为盟主,讨卓.公孙瓒荐玄德,关,张.吕布部将华雄连斩数将,关公出斩华雄,曹操抚慰,袁术歧视.

八路诸侯战吕布而败,刘关张战吕布,吕布逃至虎牢关上.

●第六回

焚金阙董卓行凶

匿玉玺孙坚背约

董卓听李儒计要从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说:"吾为天下计,岂惜小民哉! "

李[],郭汜驱洛阳之民数百万口往长安,死者不可胜数.又纵军士*女,夺人粮食;啼哭之声,震动天地.卓临行,教人放火烧居民房屋.

孙坚飞奔洛阳救火,于井中得玉玺,离袁绍而去江东.

曹操领兵讨董卓,被吕布打败后埋怨袁绍"迟疑不进,大失天下之望",投扬州去.,公孙瓒与刘,关,张,亦离袁而去,袁自投关东.

荆州刺史刘表截孙坚讨玉玺.

●第七回

袁绍磐河战公孙

孙坚跨江击刘表

袁绍与公孙瓒战于磐河,公孙瓒败,被赵云所救,赵云因绍无忠君救民之心,弃之而投奔公孙奔公孙瓒.公孙瓒不重用赵云.

刘,关,张前来助公孙瓒,与赵云相见,甚敬重,不忍相离.

袁术向袁绍要马不得,向刘表借粮不能,使书叫孙坚伐刘表,已伐乃兄袁绍.

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

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

●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

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

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

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

●第九回

除暴凶吕布助司徒

犯长安李[]听贾诩

李儒让董卓把貂婵赐与吕布,收买其心.卓告貂婵,婵哭诉不去.李儒叹曰:"我等皆死于女人之手矣."

董卓领貂婵去眉坞,王允与吕布计议杀卓,派李肃***传天子诏要禅位于卓,卓欣然以往.被杀.

蔡邕哭董卓,王允将他下狱缢死.

李 郭求汜王允赦罪不得,从谋士贾诩计聚陕人反之,败吕布,围长安,杀王允,欲杀献帝谋大事.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李[]郭汜等向献帝求得官职,三次改葬卓尸.

西凉刺史马腾,并州刺史韩遂引兵伐李,郭,各有胜负.

曹操破黄巾军,将所获精锐俘虏兵编为"青州兵"."其余尽令归农",自此威名日重.

操在兖州,招贤纳士.

操接父嵩由陈留郎琊往兖州,途中嵩被黄巾降将所杀,操为报父仇,亲讨降将新主陶谦.

●第十一回

刘皇叔北海救孔融

吕温侯濮阳破曹操

北海孔融准备救陶谦,自己却被黄巾管亥打败包围.

太史慈与刘关张杀败黄巾.

玄德又借得公孙瓒兵二千并赵子龙一行往救陶谦,陶谦要让徐州与刘备,刘备不受.

操因吕布助张邈夺取兖州而退兵.

陶谦二让徐州与刘备,刘力求不肯,从陶谦而屯小沛.

曹操被吕布战败,典韦救出.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曹操又被夏侯[忄+享]所救.

吕布用陈宫计,诱曹入濮阳城而大败之.

操诈言被烧死,诱吕布入寨,大败之.两家因粮不济而退兵.

陶谦病危,三让徐州于刘备,备不受,陶谦指心而死,刘备于是暂领徐州.

操东略陈地,次及汝,颖.打败黄巾何仪,黄邵.操使埋伏计俘计褚,褚降曹.

操复兖州,败吕布,取定陶,尽得山东之地.

●第十三回

李[]郭汜大交兵

扬奉董承双救驾

吕布投刘备,驻小沛.

太尉杨彪使反间计,李[],郭汜互相残杀.

张济与催,汜讲和,两人从之.

郭汜劫驾,董承等救驾.催,汜又商量杀帝分天下,李乐护驾守黄河.

帝驾至大阳,李乐专权,全不成体统.

杨奉董承要弃安邑同帝归洛阳,李乐串通 ,汜劫驾.

●第十四回

曹孟德移驾幸许都

吕奉先乘夜袭徐都

李乐追帝时被徐晃砍死.帝入洛阳,满目蒿草.

杨彪奏帝召山东曹操保驾.

[],汜又来劫驾,帝起驾欲去山江,适曹操至,保驾还洛阳.

[],汜不听贾诩降曹之计,诩单马走乡里;[],汜与曹战败落荒而走.

董昭献计曹操,移驾幸许都,操从之.

操护驾移许都,杨奉等领兵拦路,曹操谋士满宠说动杨奉部将徐晃来降.杨奉败走.

操移驾许都,封赏部下,大权独揽.

操惧刘备,吕布,从荀[]"二虎竟食"计,使刘,吕相杀,不成.

荀[]又献"驱虎吞狼"之计,便刘备攻袁术,刘备虽胜,却被吕布袭了徐州.

●第十五回

太史慈酣斗小霸王

孙伯符大战严自虎

袁术使书与吕布让攻刘备,许以金帛,刘亩走,吕布索取金帛不得,欲伐术,陈宫劝阻,令叫刘备还屯小沛,再攻袁术,布从之.

玄德回徐州,吕布从陈宫计,让屯小沛,两相和好,

孙策以亡父玉玺作质当向袁术借兵往江东开创基业,招兵买马,战刘繇,袭曲阿,得秣陵,江东之民呼策为"孙郎".

孙策又破吴郡,在会稽,扫平江南.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流氵育水

吕布辕门射戟,使袁术部将纪灵不攻刘备.

张飞夺去吕布从山东买的好马一百五十匹,吕布出兵讨备,备欲送马讲和,吕布听陈宫之计,不允,备冲出重围往许都投曹操.

曹操不杀刘备,送给兵,粮,使领豫州牧,屯小沛.

张绣从贾怀计降操,又因操霸占叔父张济妻邹氏而与反目.曹操败师氵育水;于禁打败张张锈.操赏封于禁,责夏侯忄享治兵不严之过.

操痛哭为保他而死的典韦,不痛子侄,感动上下.

●第十七回

袁公路大起七军

曹孟德会合三将

袁术称帝.听说吕布结好曹操,领军征徐州.被吕布打败,向孙策求救,被斥.

曹操称赞刘备斩杀纵兵掠民的杨奉和韩暹,是为国除害.又到徐州安抚吕布.

曹操同刘备,吕布攻袁术.破寿春.

操回许都后又讨张绣,于路麦熟,操因马践麦田而割发代首.

张绣败于曹操,曹操攻南阳城.

●第十八回

贾文和料敌决胜

夏候忄享拨矢啖睛

张绣从贾诩计打败曹操.

曹操出奇兵战胜张绣.

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

郭嘉称操十胜而绍十败,荀[],郭嘉献计攻吕布,操从之,陈宫得刘备结连曹操书信,吕布骂操攻备.刘备向曹操求救.

操出兵助备,夏侯忄享被曹性射中左目,忄享拨箭啖睛,赶杀曹性.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玄德被吕布打败,往许都 投曹操.中途猎户刘安杀妻供食.

曹操与陈登,陈[]父子为内应,败吕布,得徐州.

操攻下邳,布不听陈宫之计,听其妻与貂婵之言,不出战.

布从郭嘉之计,决沂,泗之水,淹下邳城,布恃其有赤免马,沉溺酒色.

布部下候成献赤免马给操;魏续,宋献绑 吕布迎操兵入城.

操泣杀陈宫,缢死吕布.在关羽劝阻下,不杀濮阳战败时已之将张辽.

●第二十回

曹阿瞒许田打围

董国舅内阁受诏

操班师回许都,徐州百姓请留刘备为牧.

操领玄德见帝,帝排世谱,玄德为帝叔,刘皇叔于此得名.

荀[]谏操图备,操不从.程昱说操称帝,操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操遮天子前迎受群臣将校呼"万岁"之礼.关羽欲斩曹,备阻之.

献帝回宫谓伏后日:"先受董卓之殃,后遭[],汜之乱,再受曹之威慑"献帝与伏后父伏完董承设计图操.

董承与王子服,西凉太守马腾等密立义状,书名画字.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

董承边络刘备谋操.备恐操谋害,于后园种菜,以为韬晦之计.

操青梅煮酒,请玄德于小亭畅饮,论天下英雄叭有刘备和他两个.

袁术使人归帝号于袁绍.刘备以截击袁术为名脱离曹操.

操听荀[]之计连合徐州刺史车胃欲杀刘备.陈登,陈[]又结连刘备杀了车胃.

●第二十二回

袁曹各起马兵三军

关张共擒王刘二将

玄竿听陈登之计,得郑玄之书与绍.

刘备连袁绍;袁绍起 助备代操.令陈琳起草讨曹操.

操患头风,陈琳起草的讨操檄文使发其汗病愈,一面领兵杀备,一面领兵拒绍.

关公生擒王忠;张飞用计生擒刘岱,放其回报曹操言备不反.

刘备令云长守下邳,自己和张飞守小沛.以为犄角之势.

●第二十三回

祢正平裸衣骂贼

吉太医下毒遭弄

操,绍皆欲招安张绣,绣从贾计而降操,操不记旧怨.

曹令祢正为鼓吏以辱之.祢正平擂鼓骂操.操撤祢往说刘表归降.

刘表不杀祢正,使见黄祖,黄祖斩祢衡.

董承病,和太医吉平密谋,董承家奴向操告密,操监禁董承,王子服等.曹操搜出了带诏并义状,欲献帝立新君.

吉平撞阶而死.

●第二十四回

国贼行凶杀贵妃

皇叔败走投袁绍

操欲废帝,程昱谏止.操将董承等 七百余人及董贵妃皆处死.

操从郭嘉计领二十万军分五路下徐州东征刘备.备使孙乾往河北见袁绍,绍因五子患疥疮而不愿趁操出兵入许昌.

张飞献计刘备劫操寨,中计,张飞败走至芒砀山上去了.刘备往青州投袁绍.

操爱云长武艺,欲计取之于下邳.

●第二十五回

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

操从程昱计诱关公出下邳城厮杀,围关公于土山.突围不出.操使张辽前往说之.辽具说关公拼死有三罪,降操有三利;关公亦有三约,操从其言.关公告廿,糜二夫人后降操.

操回许昌.关公秉烛达旦.操待关公甚厚,关公待二位嫂甚恭.

关公见帝,帝呼为:"美[]公."

操赠关公锦战袍,纱锦作囊护[],又送赤免马.关公告诉张辽一定立功后离操.

备劝袁绍出兵攻许都,绍将颜良连斩操将二员.操从程昱计使关公斩颜良;致袁绍欲斩玄备.

●第二十六回

袁本初败兵折将

关云长挂印封金

备言天下同貌者多,绍不镣备.河北将文丑要为颜良报仇.玄德随往.操表奏朝廷,封关公为汉寿亭候.

操使计击文丑,文丑射翻张辽马,关公斩文丑于马下.

孙乾见关公言玄德在袁绍处.关公为操除黄巾余部,黄巾部不战而败,愿让汝南现关公,提醒关公勿忘故主.

关公挂印封金,护二位夫人出北门往寻刘备.

操将蔡阳欲阻关公.

●第二十七回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候五关斩六将

操深敬关公不忘旧主.不让蔡阳关公,自领十骑相送.赠云长锦袍一领,黄金一称.

黄巾余部廖化降关公.

关公过东岭关斩孔秀;过洛阳斩太守韩非.牙将孟坦;过池水关斩将卞喜.

在荥阳斩太守王植;经滑州界到黄河渡口,斩夏候忄享部将秦琪;渡过黄河到袁绍地方.孙乾报说玄德离绍往汝南投刘辟去了.

●第二十八回

斩蔡阳兄弟释疑

会古城主臣聚义

关公欲斗追已之夏候忄享.,曹操连差二使及张辽,令放关公.

关公于卧山得黄巾张宝部下关西大汉周仓.来到古城,张飞误会关公降操,公斩操将蔡阳以释.

公与孙乾到汝南见刘辟,言刘备又回袁绍处.关公与孙乾往河北,与刘备以结连刘表为脱离袁绍之计.关公中途收关平为子,玄德,关公,周仓在卧山与赵云相见.

刘备领众往汝南;袁绍欲追备,郭图言大敌曹操,绍派陈震为使往结孙坚,抗拒曹操.

●第二十九回

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

孙策在江东欲求大司马之职,操不许,策欲代操.

因向操告密而被杀的吴郡太守许贡三家箭策面,又用刀砍之.

袁绍派使陈震结连东吴拒操.策喜.

孙策怒斩于吉之后而亡.以印绶孙权.

周瑜向孙权荐鲁肃.鲁肃要孙权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并荐琅琊南阳人诸葛瑾.权从肃计拒绍从操.

●第三十回

战官渡本初败绩

怯乌巢孟德烧粮

袁绍将七十万,敌操七万兵.绍不听田丰,沮授不宜速战的交战的意见.

第一次交锋,操军大败.两家在官渡对峙,各施攻术.

袁绍派性刚好酒的淳于琼守乌巢屯粮之所;不听许攸分军击许昌的建议,反疑责许攸,许攸弃绍曹操,献计曹操领兵烧乌巢,操从之.

沮授急谏袁绍派重兵守乌巢,绍不听.

操领张颌,高览败而投操.

操从许攸计,作速战起兵,大破绍军.获许都及军中诸人与绍暗通之书而尽烧之,不予追究.

沮授不降;操杀而厚葬之.

●第三十一回

曹操仓亭破本初

玄德荆州依刘表

袁绍悔不听田丰之言,致此败;却又忌杀田丰.

操引得胜之兵陈列河上,受到土人欢迎.操号令三军勿要扰民.

操从程昱"十面埋伏"之计,诱袁绍至河上,背水死战大败袁军于仓亭.

操因刘备犯许都,提大兵往汝南迎刘备.

穰山一仗,备胜操败;但接着操转败为胜.

刘备至汉江,从孙乾计归荆州刘表,刘表迎刘备入荆州.

绍不听谋士深沟高垒之计,往拒操兵.

●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袁绍三子袁尚在黎阳败于张辽.袁绍吐血数半而死.袁谭袁尚互斗.谭欲***操之手攻尚.操从程昱计助谭伐尚.

操打败尚,尚往中山而逃.操从攸计.决漳水淹冀.

操怜为袁绍起草讨曹檄的陈琳之长命为从事.

操破冀.

●第三十三回

曹丕趁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曹丕纳袁熙之妻甄氏为妻.操哭袁绍.尽免河北居民一年租赋.自领冀州牧.

许攸傲激许褚被杀.而后褚见曹操,操责之,厚葬攸.又访冀贤士,得崔琰.

袁谭被曹洪杀死.曹操得南皮,"安抚百姓".王修哭袁谭,操称其为"忠臣".

幽军马降操.操荀攸诈降计破并.操又从郭嘉计,远征沙漠,得柳城.郭嘉遗书定辽东.

●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操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领兵回许都,养精蓄锐,分兵屯田.

蔡瑁与其姊蔡夫人献计刘表欲谋玄德.刘表让玄德往新野驻扎.

刘备不同意刘表废长立幼,蔡夫人和蔡瑁欲害刘备.刘备乘的卢马出襄阳西门,跃过檀溪而逃.

●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沦

单福新野遇英主

水镜先生向刘备举荐伏龙,凤雏.

刘表令刘琦到新野给刘备请罪,刘琦告之以继母蔡夫人不容之苦.

玄德得单福,为军师.单福计破曹军.

曹仁率兵杀奔新野.

●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单福识破曹仁"八门金锁阵",使赵云冲突而破.

曹仁劫寨,被单福设计击败,樊城亦被关公所占,只好回许昌.告操单福(徐庶)为备出谋画策.

玄德收寇封为义子,改名刘封,回新野.曹操召禁徐母,要其作书召子,徐母拒绝.程昱仿徐母笔迹,写信骗徐庶至.

徐庶行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并亲往卧龙冈向诸葛亮打招呼.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微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徐母见儿子来许都,骂后自缢.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 ".教训三军,准备南证.

司马微见刘备,比诸葛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玄德一请孔明不遇.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

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刘备于隆冬来至卧龙冈,遇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孔明岳父黄承彦.诸葛均孔明不在.刘备留书一封而去.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刘备不听云长,张飞劝阻,三请诸葛亮.

离草庐半里之外,下马步行.亮昼寝未起,备拱立阶下.张飞欲放火烧亮.云长劝住.孔明翻身向里而卧,刘备不让小童唤起,又立了一时辰,亮方起.玄德请亮助已,亮不去,备泪湿衣,亮乃从之下山去新野.

曹操讨孙权之子入朝,权不给,操有下江南之意.

孙权母丧,嘱以后事.黄祖部将甘宁投权,权从甘宁计,领十万大军破江夏.

●第三十九回

荆州城公子三求计

博望坡军师初用兵

甘宁射死黄祖,孙权弃江夏回江东.

刘表以荆州付刘备,刘备却之.孔明教刘琦屯兵江夏以避母蔡夫人之害.

操出兵博望坡,以窥新野,夏候忄享不听徐庶之言,要擒刘备,诸葛亮.孔明教练新野民兵,打败曹将夏候忄享.

●第四十回

蔡夫人议献荆州

诸葛亮火烧新野

孔明建议刘备趁刘表病危,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以拒操,备不为.

孔融劝阻曹操伐刘备,操杀孔融并其二子.

刘表死,蔡瑁与蔡夫人立刘琮为荆州主.刘琮投降曹操.

刘备不愿诱杀刘琮以夺荆州,愿走樊城避操兵.

操兵至,诸葛亮诱操兵入新野以火烧之,又用白河水淹之.

●第四十一回

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求主

操令徐庶为使召降玄德不得.

刘备弃樊城往襄阳,与民同行.刘琮不开城门,玄德准备先取江陵安家.从人劝他弃民先行,备不忍为.

操至襄阳,蔡瑁,张充被加之厚爵,杀蔡夫人及刘琮.

刘备***军冲散.赵云单骑求阿斗.

●第四十二回

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江津口

张飞在长坂桥一声巨吼吓死夏候杰,喝退曹操百万兵.

关公,孔明,刘琦接应刘备投江夏.荆州军民投降曹操.曹操点马步水军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水陆并进,沿江而来.

东吴孙权商议御操之策,鲁肃请往江夏说备共搞曹操.诸葛亮同鲁肃离江夏往柴桑郡.

●第四十三回

诸葛亮舌战群儒

鲁子敬力排众议

东吴张昭等力主投降,鲁肃不同意,权倾向于鲁肃.

诸葛亮辩倒群儒.

东吴粮官黄盖和鲁肃引孔明见孙权.

诸葛亮用言语激孙权,孙权变色入后堂.亮怪孙权不门已破曹之策.肃又引出堂孔明入后堂叙话.

孔明向孙权说明操兵弱点孙权联合可破敌曹操的道理.孙权信其言.

张昭等人又力主投降,提醒孙权不可中刘备之计,孙权犹豫不定.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周瑜从鄱阳湖回柴桑议事.

孔明以献二乔可退操兵激周瑜,瑜决计抗操.

权听瑜言,以剑赐瑜,使其兵抗曹.

瑜向亮问破操之策,亮言权惧操兵多,未决绝;瑜入见权,权果惧操兵多,瑜为之开解.瑜于是嫉妒诸葛.

周瑜叫诸葛谨以兄弟之情说亮事吴.反被亮以骨肉之情说其事备.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会蒋干中计

瑜欲杀亮,调亮领兵劫操屯粮之所聚铁山.亮言瑜不能陆战,瑜怒欲自往.亮点破劫粮必被擒,教鲁肃谏周瑜以拒曹为重,不要相互谋害.

周瑜赚刘备来中军账,见云长立于备侧,瑜大惊,未敢加害.

瑜于三江口败操兵.瑜欲除水军都督蔡瑁,张允.

操幕宾蒋干往说周瑜来降.

周瑜晚与干同榻,干偷观蔡瑁,张允给瑜降书.蒋干跑回操寨,操斩蔡,张.

●第四十六回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亮在鲁肃 前揭穿周瑜使蒋干 中计之事,瑜欲斩亮,令亮十日内造箭真十万枝.

诸葛亮于大雾之日草船借箭.

亮与瑜各写破操策于手心,皆"火"字.

操派蔡瑁族弟蔡中,蔡和诈降东吴,瑜将计就计.

黄盖夜见周瑜,愿为诈降之人,献苦肉计.瑜打黄盖.

●第四十七回

阚泽密献诈降书

庞统巧授连环计

东吴参谋阚泽献诈降书.

二蔡使人密告黄盖受刑之事,操不疑泽,令还东吴.

操对甘宁,黄盖之降持疑,蒋干愿往东吴探听虚实.

庞统受周瑜之命随蒋干见操,献连环计后回东吴.

●第四十八回

宴长江曹操赋诗

锁战船北军用武

庞统告徐庶以脱身之计.

操于大船之上置酒设乐,大会诸将,持槊作歌,刺死刘馥.

操试调遣.西北风起,大喜,程昱,荀攸提醒曹操防备火攻,操言隆冬只有西北风不会有东风南风,不能为意.

周瑜见操军中旗被风吹倒,旗角于瑜脸上拂过,想起一事,口吐鲜血昏倒.

●第四十九回

七星坛诸葛祭风

三江口周瑜纵火

亮为瑜医病,愿为借风,瑜派人于南屏山筑七星坛.

孔明祭风,周瑜见风派丁奉,徐盛往杀孔明,赵云已接之去.

周瑜调军有方,亮亦调兵遣将.

黄盖出发往赤壁,程昱提醒操防诈防火,文聘往阻黄盖而不得中旗被风吹倒南船俱下, 火烧北船,操被张辽救 下小船,黄盖追之,被张辽射中肩窝,翻身落水.

●第五十回

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

韩当救被射落水的黄盖回大寨医治.

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操败逃.

关云长义释曹操,亮欲斩之.

春秋末期,曾经上演了韩赵魏三家分晋的大戏,开启了七雄争霸的战国序幕。而在三国末期,则是蜀魏吴三国归晋,华夏重获一统。

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从地盘、人口上而言,曹魏拥有优势

蜀汉

原本流浪四方的刘备,趁赤壁之战魏吴鏖战之机,夺取了荆州四郡。之后,又从孙权那里换得了南郡,有了立足之地。接着,刘备夺益州,取汉中,正式建立了蜀汉***。虽然关羽后来大意失荆州,蜀汉还是以益州、汉中,外加一个并不稳定的南中荒蛮之地,以区区百余万人口,一直坚持抗衡曹魏。

东吴

东吴则自孙坚、孙策,到孙权,经过三代的努力,控制了扬州、荆州、交州,以及时臣服时叛乱的南方广州山越地区。东吴的地盘虽然很大,但当时的江浙、山越地区,在东晋衣冠南渡,经济重心南移之前,还是欠发达地区,总人口仅250余万,实力非常有限。

曹魏

曹魏则是三国中绝对的实力第一。传统的华夏核心区域,绝大部分都掌握在曹魏手中,而且多数都是富庶的产粮区。曹魏当时控制着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凉州8州,外加司隶地区(长安、洛阳的京畿地区)。曹魏的总人口比蜀吴之和还要多,有440余万之众。

魏国占据优势

如果蜀吴不持续对曹魏用兵,破坏曹魏的发展节奏,很明显,单纯拼发展的话,曹魏会发展的越来越快,而蜀吴则会与曹魏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但是,蜀吴持续用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自己的发展节奏。小国真的是生存不易呀。

从君主上而言,明显曹魏的君主要比蜀吴的更加贤明,而早有簒逆之心的司马氏则个个都是谋略、武功不凡之辈

魏蜀吴三国,都不缺乏文治武功的能臣良将,他们之间区别最大的就是君主的能力。

蜀后主刘禅

蜀国的刘禅,以“乐不思蜀”的典故,成了中国古代昏君的典范。虽然现代有无数人替刘禅洗白,但是,刘禅的治国能力是无论如何也洗不白的。当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等蜀汉四大名相在世之时,蜀国还能苦苦支撑。而四相一亡,刘禅就开始宠幸黄皓等奸佞,逼的姜维只能远走沓中屯田。在钟会伐蜀之时,刘禅又听信益州投降派之言,仅仅被邓艾一个偷渡阴平的奇袭,就亡了国。不能不说,刘禅作为君主而言,就是一个比汉献帝还悲剧的悲剧。

吴后主孙皓

吴国,虽然在孙权去世之后,同样是内部争斗不断。吴主之位,先传孙亮,再传孙休,最后落到了吴后主孙皓的手中。孙皓虽然残暴噬杀,却也是一位有志向的君主,曾经一度在对晋朝作战中,占了优势。

不过,孙皓除了暴虐噬杀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非常迷信,对谶语深信不疑。他从大臣刁玄那里听到了一段谶语:“黄旗紫盖,见于东南,终有天下者,荆、扬之君!”然后,孙皓就深信自己是天命所归,觉得只要自己御驾亲征,定能一举歼灭晋朝。

于是,孙皓在晋泰始七年(271年),直接带着自己的老妈、妻子、孩子,还有后宫佳丽、太监、宫女上千人,浩浩荡荡的亲率大军伐晋。孙皓天真的认为,此次北伐一定可以一举灭晋。然后,他直接定都洛阳就好了,就不用再麻烦搬迁家人了。

梦想很美好,现实很骨感,大军走到一半,天降大雪,士兵们苦不堪言,军心纷乱。孙皓败给了一场大雪,只能悻悻而归。此战,东吴名将丁奉病逝,万彧被毒死,留平郁闷而亡。

在孙皓这么一位君主的统治之下,吴国的灭亡是迟早之事。在晋朝的持续打击之下,最终晋朝大将杜预率十万大军伐吴,兵临建业(南京)城下。孙皓无奈,效仿当年蜀后主刘禅的典故,向晋军投降。

不过孙皓可不像刘禅那么懦弱。晋武帝第一次召进孙皓,说:“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孙皓则毫不客气的回答:“臣于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贾充也想趁机刁难孙皓,说听闻孙皓爱剥人脸皮。孙皓直接答:“人臣有弑其君及奸回不忠者,则加此刑耳。”说的贾充面红耳赤,羞愧不已。因为贾充曾噬杀魏帝曹髦。

而在晋武帝司马炎的宴席之上,孙皓则直呼司马炎为“汝”,硬气的很。好在晋武帝司马炎并非度量狭隘之人,还是让孙皓在洛阳得了善终。

悲催的魏国

至于魏国,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皆为贤君明主,而司马懿也已经开始往权臣之路转变。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氏除掉了曹爽、夏侯玄等曹氏宗亲,完全掌控了曹魏***。自此之后,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控朝政。

司马师掌权之后,先废了23岁的魏帝曹芳,立了年仅12岁的曹髦为帝。

魏帝曹髦,曾被钟会评价为:“文同陈思,武类太祖”。陈思即陈思王曹植,太祖即魏武帝曹操,一看这曹髦就本非平凡之辈。只是可惜,司马昭更是人精,早有察觉。

甘露五年(260年),曹髦因为不满司马昭的专权,说出了举世名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然后亲登战车,率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中护军贾充率军迎战曹髦,其部下成济一剑穿胸,当场刺死了魏帝。

不能不特别提一下这位贾充,生了一个极丑的女儿,就是后来西晋有名的丑皇后贾南风。而司马昭的孙子、晋武帝司马炎的儿子司马衷,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最后,西晋八王之乱,司马家族内斗不止,最终引发了五胡乱华,***不得已衣冠南渡。也许,这就是天理昭彰,循环有报吧。而司马氏的内斗,差点导致***绝种,司马懿家族对***而言,绝对是千古罪人。

三国归晋,天下一统

司马昭在杀死魏帝曹髦之后,立曹奂为帝,并派钟会、邓艾于263年伐灭了蜀国。

司马昭灭蜀后不久去世,司马炎接任。

265年,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朝建立。

280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晋武帝司马炎,在汉末的纷繁乱世之后,重新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大业,三国最终归入晋朝。不过,司马懿的后人真的都是人才呀,这位晋武帝司马炎“羊车望幸”的典故,也是千年经典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