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史怎么读,稗史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09 0
  1. 稗官野史,稗是什么意思
  2. 靖康稗史笺证的来历
  3. 靖康稗史笺证的流传与版本
  4. 野史 正史 杂史 稗史 之间的评定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bài yě rì jì]

分词解释:

稗官野史

稗史怎么读,稗史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或***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稗?bài ㄅㄞ_

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实可酿酒、做饲料。

喻微小的,琐碎的: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稗稗野史”)。稗史(记载轶闻琐事的书)。

野?yě ㄧㄝˇ

郊外,村外:野外。野景。野游。野趣。野餐。野战。四野。郊野。

解释: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省览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野史之类。

出处:明 凌_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话说世间稗官野史中,多有记载那遇神、遇仙、遇鬼、遇怪,情欲相感之事。

近义词:稗官*** 奇文轶事。

反义词:官修正史。

稗官野史造句。

1.我们要时刻警惕稗官野史的人。

2.历史不光有正史,还有为正人君子所不屑的稗官野史。

3.那些有关隋朝的记载,虽出自稗官野史,但其真实性比有关正史似乎还要可靠。

4.稗官野史这个成语,指的是***野史。

5.这种稗官野史中记载的未必都是史实。

6.许多有趣的故事源自于稗官野史。

稗官野史,稗是什么意思

 王冕传·稗史集传阅读答案翻译

 王冕,字元章,绍兴诸暨人也。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少即好学,长七尺余,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尝一试进士举,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有当世大略。着高檐帽被绿蓑衣履长齿木履击木剑行歌会稽市或骑黄牛持汉书以读人或以为狂生。同里王公止善甚爱重之,为拜其母。王后为江浙检校,君往谒,衣敝,履不完,足指践地。王公深念,遗草履一,讽使就吏禄,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时高邮申屠公酮新任绍兴理官,过武林,问交于王公。公曰:“越多传先君子,非所敢知。吾里人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于俗。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至,即遣吏以自通。君曰:“我不识申屠公,所问者他王先生耳。”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我处士,宁与官府事!毋扰乃公为也。”君又善写梅花竹石,士大夫皆争走馆下,缣素山积。君援笔立挥,千花万蕊成于俄倾。每画竟,则自题其上,皆***图以见意。为歌诗,雄浑跌宕,以古豪杰自居久之。复游金陵,诸御史虽新贵,皆加敬待。遂北上燕蓟,纵观居庸、古北之塞。至正戊子南归,过吴中,谓予言:“黄河将北流,天下且大乱。吾亦南栖以遂志,子其勉之。”于是择会稽山九里买山一顷许,筑草堂,读书其中。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日“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好事者多载酒从之。岁己亥,君方昼卧,适外寇入,君大呼曰:“我王元章也。”寇大惊,重其名,与君至天章寺,其大帅置君上坐,再拜请事。君曰:“今四海鼎沸,尔不能进安生民,乃肆虏掠,灭亡无日矣。汝能为义,谁敢不服;汝为不义,谁则非敌?越人秉义,不可以犯,吾宁教汝与吾父兄子弟相杀乎?汝能听吾,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即速杀我。我不与若更言也。”大帅复再拜;终愿受教。明日,君疾,遂不起,数日以卒。众为之具棺服,敛之。葬山阴兰亭之侧,署曰“王先生墓”云。(选自《稗史集传》,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当世大略 当:掌管

 B.讽使就吏禄 讽:规劝

 C.公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就:前往

 D.我处士,宁与官府事 与:结交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冕“志行不求于俗”的一组是

 ①仪观甚伟,须髯若神,通《春秋》诸传

 ②不第,即焚所为文,益读古兵法

 ③君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④谢不与见,吏请不已。君斥曰……

 ⑤每画竞,则自题其上,皆***图以见意

 ⑥服古衣冠,或乘小扁舟曰“浮萍轩”,自放于鉴湖之曲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 萧颖士风节(容斋随笔)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高帽(俞樾)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齐书·卢文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史·魏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五代史·李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九(选节)阅读答案附翻译 归氏二贤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陈书·任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知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靖康稗史笺证的来历

稗官野史中稗的意思是:小的,微小的。

稗官野史[ bài guān yě shǐ ]

释义:古称专给帝王讲述风俗人情、街谈巷议的小官为稗官。后用作***或***家的代称。野史,原指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后与稗官连用,泛指闾巷风俗、遗闻旧事的记录。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回:“倘能遇一文士;把这事迹铺叙起来;做一部稗官野史;也是千秋佳话。”

稗拼音:bài

释义:

1、一年生草本植物,长在稻田里或低湿的地方,形状像稻,是稻田的害草。果实可酿酒、做饲料。

2、喻微小的,琐碎的: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市井传闻。后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为“稗稗野史”)。稗史(记载轶闻琐事的书)。

扩展资料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雀稗[què bài]?

多年生草本植物。秆丛生。叶线形。秋季开花,总状花序,绿色或紫色。生于荒野潮湿之处。可作饲料。也可作护堤植物。

2、稗秕[bài bǐ]?

稗,稻田杂草;秕,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比喻不良之物。

3、稗粝[bài lì]?

粗粮。

4、稗官[bài guān]?

小官。***家出于稗官,后因称野史***为稗官。

5、稗贩[bài fàn]?

小贩;买贱卖贵以取利的人。

6、艿稗[nǎi bài]?

泛指杂草。亦以喻芜杂的事物。

靖康稗史笺证的流传与版本

南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确庵编订《同愤录》,其中下帙本包括《开封府状》、《南征录汇》、《宋俘记》、《青宫译语》和《***语》各一卷。到了宋度宗咸淳三年(1267年),耐庵于临安顾氏家发现这个《同愤录》稿本时,其上帙已经散佚无存。在书的序中,耐庵由下帙的内容推知“上帙当是靖康闰(十一)月前事”,也就是汴京在靖康元年闰十一月陷落以前的事。因此耐庵在《同愤录》下帙的基础上,又补了《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和《瓮中人语》各一卷,以图“靖康祸乱始末备已”。所以这本书是耐庵在确庵的《同愤录》下帙的基础上增订而成的。

野史 正史 杂史 稗史 之间的评定标准是什么?有什么区别?

本书自南宋咸淳丁卯(即咸淳三年、公元一二六七年)编定之后,似没有刻本、流传甚少,至自宋以后诸家书目皆未着录。但本书却很快传到了高丽 。

辛巳三月(即明惠帝建文三年、公元一四0一年)朝鲜李朝国王遗德在本书上写有一个题跋,跋云:

中土祸患,至宋徽、钦而极,子息蕃衍,耻辱亦大,前史未有也。是编久存大藏,朕微时见转钞本于同年家,差脱不可句读。践祚后,检诸故府,得此,有先「忠烈王」图印,是百年前传写来。披览事变,终始咸悉。宋金所为,皆有国者金鉴。正史隔越两朝,卷帙繁博,无此融会贯通。暇当考征芟补,命儒臣泐为一书,为万世子孙戒。辛巳三月上巳,遗德笔。

考高丽史卷***忠烈王世家:「忠烈王讳昛,古讳谌(按元史作「愖」)、又賰,元宗长子,母曰顺敬太后金氏。高宗二十三年丙午二月癸丑生。四十六年,高宗薨,元宗以太子入觐于元,王时为太孙,受遗诏,权监国事。元宗元年八月,册为太子。十三年入元,十五年,尚元世祖女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六月癸亥,元宗薨。甲子,百官会于本阙,遥尊为王。秋七月,元遣同知上都留守事张焕册为王。」元史卷八世祖纪亦云:至元十一年秋七月「癸巳,高丽国王王植薨,遣使以遗表来上,且言世子愖孝谨,可付后事。敕同知上京留守司事张焕册愖为高丽国王。」与高丽史所记完全吻合。这就是说,忠烈王于至元十一年(即宋咸淳十年、公元一二七四年)即位。又据高丽史卷三二忠烈王世家,其人死于戊申三十四年秋七月己巳,即元武宗至大元年(公元一三0八年)。即然朝鲜李朝内府所藏靖康稗史有「忠烈王」图印,那么就可以肯定,这本书至晚在公元一三0八年之前,就已传到了高丽。又考东藩记事,遗德即芳远,于明惠帝建文二年(公元一四00年)嗣位,第二年,他便写了这个书跋,其云「当是百年前传写来」,亦与史完全吻合。由于朝鲜国王如此重视这本书,把它视为「有国者金鉴」,故其书在朝鲜一直保存并流传。

我国最先得到这个朝鲜传钞本的是苏州学人谢家福(绥之),时间是在清光绪十八年(公元一八九二年)。随即,他又请人过录了个副本,送给他的朋友——著名藏书家丁丙,现在藏在南京图书馆的钞本靖康稗史,就是这个本子。

靖康稗史最通行的本子是民国二十八年(公元一九三九年)王大隆刊印的己卯丛编本,这个本子是丁炳恒在江南图书馆(按即后来的南京图书馆)据丁丙藏本钞出的。可惜,丁秉衡先生的钞本除一两篇外,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脱漏,而王大隆在刊印时,又没有去复校一次,致使这个本子一直流传至今。

"正史"一名,到唐修<<隋书.经籍志>>时才正式设立.是历朝历代从维护统治者的利益.巩固封建***的立场出发,依据规定而著的史书.包括24种纪传体史书,诸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

"别史"是正史的别支.即官定正史以外的史书.其实正史与别史并无性质上和价值上的区别,只是正史是经过命令规定,而别史是未经命令规定而已.

"杂史"起源很早,但正式列有杂史这一门,是跟正史正式设立同时期的.所谓杂史是指其体例,内容都不如正史.别史那样严谨完整的史书.它与纪.传.表.志俱全的正史和关系一代大政的别史都有不同.它是异体杂记,是不受体例拘束的又一种体裁的史书.

"野史"是指私人撰述的史书,如<<唐.艺文志>>所栽的<<大和野史>>宋郑樵<<通志>>所载的龙衮的<<江南野史>>等.

"稗史"也就是***,如元人仇远的<<稗史>>.<<汉武帝内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