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蛮鴃舌是什么动物_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翻译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09 0
  1. 王之道原文_翻译及赏析
  2. 先王之道斯为美的汉语翻译
  3. 墨子 贵义翻译
  4. 求翻译:陈良,楚产也,悦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 早起,高声朗诵《孟子.腾文公章句上下》,其中对于孟子批评陈良的***陈相陈辛兄弟二人的行为,觉得“吾闻用夏变夷者”颇有感触!自华夏文明诞生以来,就具有非常强大的吸引力与同化力。在以中原为载体的大地上,土地肥沃、耕种发达、物产丰富,在强大物质生产基础上,人们的思想活跃相互碰触交流,精神文明相当发达,出现伏羲悟八卦、仓颉造字、文王演《周易》、孔子著《春秋》,加上尧舜禹汤历代圣王延续下来的价值理念,汇聚成为一种华夏文明,这种文明比周边夷狄蛮戎要先进许多。人们站在广袤无边的中原大地,感觉仿佛就在宇宙、世界、地球、国家的中心,中原有一种强大能量希望用自己的文化去影响去改变周边落后部落民族的文化,自古以来,我们都以华夏文明为骄傲!相信唯有华夏文明可以影响同化周边的夷狄蛮戎原始落后的文明,所以孟子才说“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就是这个道理。

?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大意是:

南蛮鴃舌是什么动物_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我只听说过用中原文明去改变蛮夷的,从没有听说过用蛮夷文化来改变中原的。陈良,是出生楚国的人,喜欢周公、孔子的学问之道,到北方的中原来学习。北方的学者没有人能够超越他,他真正称得上是一位豪杰。你们兄弟向他拜师数十年,老师刚死你们就背叛他了。过去孔子去世,***们服丧三年后,收拾行李将要各自回去,走进子贡住处行礼告别,相对痛哭,泣不成声,这才回去。子贡又回到墓地,在祭场上搭了间房子,独居三年,然后才回家。后来某一天,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这个同门学长像孔子为由,要大家以侍奉孔夫子的礼节侍奉他,硬要曾子同意。曾子就说:“绝对不可以这样,我们的老师-孔子如同经江汉之水洗涤过,盛夏的太阳曝晒过一般,洁白明亮得无人可以比得上的了!’今天,那个说话难听得像伯劳鸟叫一样的南方蛮子许行,大肆攻击先王之道,你却背叛自己的老师去向他学习,你们这种德行这跟曾子真的相差太远了。我听说‘鸟儿从幽暗的山谷飞出来迁到高树上’的,没听说从高树迁下来飞进幽暗山谷的。《诗经鲁颂》上说:‘征讨戎狄,惩罚荆舒。’周公尚且要征讨楚国人,你却还向楚国人学习,也真是不善改变的了。”

个人看法:

? 用夏变夷者,在目前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的时代,在东西方文明相互交融的时代,我们发现东西方的文化的确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出现在如何思考问题?以及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上不一样。现在的华夏文明主要是儒释道为基础的文化与生活方式,西方文明主要以宗教为基础的文化与现代科学文化为主流的生活方式。华夏文明最近200年其实是受到现代西方科学文明的改造,中国近代亦出现全盘西化的浪潮,废除学堂与读经教育,传统儒家文化由主流文化逐渐边缘化,中国知识分子,如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得到普遍支持与认同,于是华夏文明在近代经历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社会从制度到各行各业都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最终马克思主义取代2500年的儒家道统,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绝对的主导地位,中国社会从过去的用夏变夷,逐渐让位于用夷变夏的过程。不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代经济体,中华文化复兴呼声高起,孔子学院随之遍布全球各地,虽然也遭遇了一次曲折,但是也反应了华夏文明的第二次崛起的先声。

余超林早读《孟子》感言集之75:用夏变夷

2018-8-6于上海

王之道原文_翻译及赏析

8.6共修孟子第十九课(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孟子对农家的驳斥),原文如下: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文公与之处,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为之与?”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鴃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末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艾婷的分享:

孟子的思想在滕国践行如火如荼时,有自称神农后代的许行,找到滕文公请求投靠,过了一段时间,又有陈氏门徒来到滕国,希望做滕之子民。陈相与许行相遇并学习之,后来见孟子并和孟子进行一番"同耕同食"的大讨论。

以孟子的思想,如何看待陈相的"同耕同种"思想?

一."一人之身,百工之所为备。"在孟子看来是带所有的人往越来越劳累的路上走,是让社会退步。在神农时代最缺乏食物,神农带领大家共同寻找粮食、挖巢穴,解决温饱。但在距离神农已有三千年,战国时代社会已经不是原始分工,相对于同耕同食年代已经非常现代化。

二.天下的事有大人之事,有君子之事,有小人之事。在尧的时代,天下尚未平,尧找到舜治理天下,舜派禹疏理河道治大水,又令伯益掌管火政趋禽兽,用契做司徒教百姓人伦。或劳心或劳力,分工统筹规划明确;为农夫时则为农夫,为君王时则为君王,分人以才为之慧,教人以善为之忠,为天下得仁者为之仁。

三.同耕同种是神农外在的形,为民***是神农内在的神。许行,陈相之流没有学到神,只留于形。孔、孟、周文王注重神,一脉相承,注重形,只会夜郎自大,有形无神,违背自然之道。

从清静本心而发,追求事物的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的道重在神而非形,思想扎根,思维成熟,坚定心去探索实行。

Alice的分享:

闻: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思:凡事不能只看表面,照猫画虎,有形无神。陈相与许行只看到了神农氏的行,并没有理解其中的真正含义,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学得不精造成错误的理解,正如大学所说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修:用心学习经典,清静本心。

先王之道斯为美的汉语翻译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王之道 生平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与兄王之义、弟王之深同登进士第,因对策极言联金伐辽之非,抑置下列。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调和州历阳县丞,摄乌江令,以奉亲罢。金兵南侵,率乡人退保胡避山。镇抚使赵霖命摄无为军,朝廷任命为镇抚司参谋官。

宋高宗赵构(南宋建立者)绍兴年间,判滁州,因上疏反对和议忤秦桧,责监南雄州溪堂镇盐税,会赦不果行,居相山近20年。

秦桧死后,起知信阳军,历提举湖北常平茶盐、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即退休)。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病逝,享年76岁。

王之道的诗文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宋代·王之道《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

如梦令·一饷凝情无语

一饷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爱情 , 相思怀人体粟须烦鼎力苏。流涎正值曲盈车。坐来兽炭拨还无。一阕可能酬一绝,双银端不换双珠。松毛粉白老翁须。——宋代·王之道《浣溪沙》

浣溪沙

体粟须烦鼎力苏。流涎正值曲盈车。坐来兽炭拨还无。

一阕可能酬一绝,双银端不换双珠。松毛粉白老翁须。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宋代·王之道《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如梦令·一晌凝情无语

一晌凝情无语,手捻梅花何处。

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

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婉约 , 离别惜别查看更多王之道的诗文>>

墨子 贵义翻译

意思是:古代君王治国的方法,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出处:《论语·学而篇》

原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

有子说:“礼的作用,在于使人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古代君王治国的方法,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是不论大小事情一味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又行不通。这是因为为了和谐而和谐,不用礼来节制和谐,也是行不通的。”

扩展资料:

赏析:

《论语》反映了孔子的教育原则。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质、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可贵精神。据《颜渊》记载,同是***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为仁的表现之一为克己复礼,有所不为);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己与人之间的关系,以欲施做答,欲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取舍,施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实践,用好心坏心来说,要防止好心办坏事,就要慎施)。

求翻译:陈良,楚产也,悦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一、译文

墨子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如现在对别人说:‘给你帽子和鞋,但是要砍断你的手、脚,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帽、鞋不如手、脚珍贵。

又说:‘给你天下,但要杀死你,你干这件事吗?’那人一定不干。为什么呢?因为天下不如自身珍贵。因争辩一句话而互相残杀,是因为把义看得比自身珍贵。所以说:万事没有比义更珍贵的了。”

墨子从鲁国到齐国,探望了老朋友。朋友对墨子说:“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何必独自苦行为义,不如就此停止。”

墨子说:“现在这里有一人,他有十个儿子,但只有一个儿子耕种,其他九个都闲着,耕种的这一个不能不更加紧张啊。为什么呢?因为吃饭的人多而耕种的人少。现在天下没有人行义,你应该勉励我行义,为什么还制止我呢?”

墨子南游到了楚国,去见楚惠王,惠王借口自己年老推辞了,派穆贺会见墨子。墨子劝说穆贺,穆贺非常高兴,对墨子说:“你的主张确实好啊,但君王是天下的大王,恐怕会认为这是一个普通百姓的主张而不加***用吧!”

墨子答道:“只要它能行之有效就行了,比如药,是一把草根,天子吃了它,用以治愈自己的疾病,难道会认为是一把草根而不吃吗?现在农民缴纳租税给贵族,贵族大人们酿美酒、造祭品,用来祭祀上帝、鬼神,难道会认为这是普通百姓做的而不享用吗?

所以虽然是普通百姓,从上把他比于农民,从下把他比于药,难道还不如一把草根吗?况且惠王也曾听说过商汤的传说吧?过去商汤去见伊尹,叫彭氏的儿子给自己驾车。彭氏之子半路上问商汤说:‘您要到哪儿去呢?’商汤答道:‘我将去见伊尹。’彭氏之子说:‘伊尹,只不过是天下的一位普通百姓。

如果您一定要见他,只要下令召见而问他,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汤说:‘这不是你所知道的。如果现在这里有一种药,吃了它,耳朵会更加灵敏,眼睛会更加明亮,那么我一定会喜欢而努力吃药。

现在伊尹对于我国,就好象良医好药,而你却不想让我见伊尹,这是你不想让我好啊!’于是叫彭氏的儿子下去,不让他驾车了。如果惠王能象商汤这样,以后就可以***纳普通百姓的主张了。”

墨子说:“一切言论一切行动,有利于天、鬼神、百姓的,就去做;一切言论一切行动,有害于天、鬼神、百姓的,就舍弃。一切言论一切行动,合乎三代圣王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的,就去做;合乎三代暴君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的,就舍弃。”

墨子说:“言论足以付之行动的,就推崇它;不足以付之行动的,就不要推崇。不足以付之行动,却要推崇它,就是空言妄语了。”

墨子说:“一定要去掉六种邪僻,沉默之时能思索,出言能教导人,行动能从事义。使这三者交替进行,一定能成为圣人。”(墨子说:)“一定要去掉喜,去掉怒,去掉乐,去掉悲,去掉爱,以仁义作为一切言行的准则。手、脚、口、鼻、耳,都用来从事义,一定会成为圣人。”

墨子对几个***说:“行义而不能胜任之时,一定不可归罪于学说、主张本身。好象木匠劈木材不能劈好,不可归罪于墨线一样。”

墨子说:“世上的君子,使他作为宰杀一狗一猪的屠夫,如果干不了就推辞;使他作一国的国相,干不了却照样去作,这难道不荒谬吗?”

墨子说:“现在有一个盲人说:‘银是白的,黔是黑的。’即使是眼睛明亮的人也不能更改它。把白的和黑的东西放在一块儿,让盲人分辨,他就不能知道了。所以我说:盲人不知白黑,不是因为他不能称说白黑的名称,

而是因为他无法择取。现在天下的君子称说‘仁’的名,即使禹、汤也无法更改它。把符合仁和不符合仁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让天下的君子择取,他们就不知道了。所以我说:天下的君子,不知道‘仁’,不是因为他不能称说仁的名,而是因为他无法择取。”

墨子说:“现在士以身处世,不如商人使用一钱慎重。商人用一钱购买东西,不敢任意马虎地购买,一定选择好的。现在士使用自己的身体却不是这样,随心所欲地胡作非为。过错严重的陷入刑罚,过错轻的蒙受非议羞耻。士以身处世,不如商人使用一钱慎重。”

墨子说:“当代的君子,想实现他的道义,而帮助他修养身心却怨恨。这就象要筑成墙,而别人帮助他却怨恨一样,难道不荒谬吗?”

墨子说:“古时候的圣王,想把自己的学说传给后代,因此写在竹、帛上,刻在金、石上,传留给后代子孙,要后代子孙效法它。现在听到了先王的学说却不去实行,这是废弃先王所传的学说了。”

墨子南游到卫国去,车中装载的书很多。弦唐子见了很奇怪,问道:“老师您曾教导公尚过说:‘书不过用来衡量是非曲直罢了。’现在您装载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处呢?”

墨子说:“过去周公旦早晨读一百篇书,晚上见七十士。所以周公旦***天子,他的美善传到了今天。我上没有承担国君授予的职事,下没有耕种的艰难,我如何敢抛弃这些书!我听说过:天下万事万物殊途同归,流传的时候确实会出现差错。

但是由于人们听到的不能一致,书就多起来了。现在象公尚过那样的人,心对于事理已达到了洞察精微。对于殊途同归的天下事物,已知道切要合理之处,因此就不用书教育了。你为什么要奇怪呢?”

墨子对公良桓子说:“卫国是一个小国,处在齐国晋国之间,就象穷家处在富家之间一样。穷家如果学富家的穿衣、吃饭、多花费,那么穷家一定很快就破败了。现在看看您的家族,以文彩装饰的车子有数百辆,吃菽、粟的马有数百匹,穿文绣的妇人有数百人。

如果把装饰车辆、养马的费用和做绣花衣裳的钱财用来养士,一定可以养一千人还有余。如果遇到危难,就命令几百人在前面,几百人在后面,这与几百个妇人站在前后,那一个安全呢?我以为不如养士安全。”

墨子使人到卫国做官,去做官的人到卫国后却回来了。墨子问他:“为什么回来呢?”那人回答说:“卫国与我说话不合。说:‘给你千盆的俸禄’,却实际给了我五百盆,所以我离开了卫国。”

墨子又问:“给你的俸禄超过千盆,你还离开吗?”那人答道:“不离开。”墨子说:“既然这样,那么你不是因为卫国说话与你不合,而是因为俸禄少。”

墨子说:“世俗的君子,看待行义之人还不如一个背粟的人。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背着粟,在路边休息,想站起来却起不来。君子见了,不管他是少、长、贵、贱,一定帮助他站起来。为什么呢?

说:这是义。现在行义的君子,承受先王的学说来告诉世俗的君子,世俗的君子,即使不喜欢不实行行义之士的言论也罢,却又加以非议、诋毁。这就是世俗的君子看待行义之士,还不如一个背粟的人了。”

墨子说:“商人到四方去,买卖的价钱相差一倍或数倍,即使有通过关卡那种艰难,碰见盗贼那种危险,也一定去做买卖。现在士坐着道说义,没有关卡的艰难,没有盗贼的危险,即使这样还不实行。那么士人计算利益,不如商人明察了。”

墨子往北到齐国去,遇到一个占卦先生。占卦先生说:“历史上的今天,黄帝在北方杀死了黑龙,你的脸色黑,不能向北去。”墨子不听,竟继续向北走。到淄水边,没有渡河返了回来。占卦先生说:“我对你说过不能向北走。”

墨子说:“淄水之南的人不能渡淄水北去,淄水之北的人也不能渡淄水南行,他们的脸色有黑的有白的,为什么都不能渡呢?况且黄帝甲乙日在东方杀死了青龙,丙丁日在南方杀死了赤龙,庚辛日在西方杀死了白龙,壬癸日在北方杀死了黑龙,***如实行你的办法,这是禁止天下所有的人来往了。

这也是困蔽人心,使天下如同虚无人迹一样。所以你的言论不能用。”

墨子说:“我的言论足够用了!舍弃我的学说、主张而另外思虑,这就象放弃收获而去拾别人遗留的谷穗一样。用别人的言论否定我的言论,这就象用鸡蛋去碰石头一样。用尽天下的鸡蛋,石头还是这个样子,并不能毁坏它。”

二、原文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子墨子自鲁之齐,即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卜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子墨子南游于楚,献书惠王,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之所为’而不用乎?”

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一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以祭上帝鬼神,岂曰‘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

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昔者汤将往见伊尹,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君将何之?’汤口:‘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也。君若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女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食之。

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彼苟然,然后可也。”

子墨子曰:“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

子墨子曰:“言足以迁行者常之,不足以迁行者勿常。不足以迁行而常之,是荡日也。”

子墨子曰:“默则思,言则诲,动则事,使三者代御,必为圣人。必去六辟,必去喜,去怒,去乐,去悲,去爱,去恶,而用仁义手足口鼻耳目从事于义,必为圣人。”

子墨子消二三子曰:“为义而不能,必无排其道。譬若匠人之斵而不能,无排其绳。”

子墨子曰:“世之君子,使之为一彘之宰,不能则辞之;使为一国之相,不能而为之。岂不悖战!” 子墨子曰:“今瞽曰:‘钜者白也,黔者黑也。’虽明目者无以易之。兼白黑,使瞽取焉,不能知也。

故我曰瞽不知白黑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今天下之君子之名仁也,虽禹、汤无以易之。兼仁与不仁,而使天下之君子取焉,不能知也。故我曰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

子墨子曰:“今士之用身,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商人用一布,不敢继苟而雠焉,必择良者。今士之用身则不然,意之所欲则为之,厚者入刑罚,薄者被毁丑。则士之用身,不若商人之用一布之慎也。”

子墨子曰:“世之君子欲其义之成,而助之修其身则愠,是犹欲其墙之成,而人助之筑则愠也。岂不悖战!”

子墨子曰:“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曰:“吾夫子教公尚过曰:‘揣曲直而已。’今夫子载书甚多,何有也?”子墨子曰:“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漆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

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翟闻之:同归之物,信有误者。然而民听不钧,是以书多也。今若过之心者,数逆于精微。同归之物,既已知其要矣,是以不教以书也。而子何怪焉?”

子墨子谓公良桓子曰:“卫,小国也,处于齐、晋之间,犹贫家之处于富家之间也。贫家而学富家之衣食多用,则速亡必矣今简子之家,饰车数百乘,马食菽粟者数百匹,妇人衣文绣者数百人,若取饰车食马之费与绣衣之财以畜士,必千人有余。

若有患难,则使数百人处于前,数百于后,与妇人数百人处前后,孰安?吾以为不若畜士之安也。”

子墨子仕人于卫,所什者至而反。子墨子曰:“何故反?”对曰:“与我言而不审。曰‘待女以千盆’,授我五百盆,故去之也。”子墨子曰:“授子过千盆,则子去之乎?”对曰:“不去。”子墨子曰:“然则非为其不审也,为其寡也。”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视负粟者。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故也?曰:义也。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之视义士也,不若视负粟者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倍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倍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子墨子曰:“商人之四方,市贾信徙,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今士坐而言义,无关梁之难,盗贼之危,此为信徙,不可胜计,然而不为,则士之计利,不若商人之察也。”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不听,遂北,至淄水,不遂而反焉。日者曰:“我谓先生不可以北。”

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是围心而虚天下也,子之言不可用也。”

子墨子曰:“吾言足用矣,舍言革思者,是犹舍获而攗粟也。以其言非吾言者,是犹以卵投石也,尽天下之卵,其石犹是也,不可毁也。”

三、出处

《墨子》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及再传***关于墨子言行的记录。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杨、墨三家号称"显学",墨子在当时的声望与孔子差不多。由于墨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

二、作品赏析

《墨子》一书思想非常丰富,其中政治思想、***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尤其是它的逻辑思想,是先秦逻辑思想史的奠基作。

《墨子》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尚贤》、《尚同》、《非攻》、《节用》、《节葬》、《非乐》诸篇中。墨家主张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反对任人唯亲,它说,做官的不能永远都是高贵的,老百姓也不能永远都是***的。它主张从天子到下面的各级官吏,都要选择天下的贤人来充当。

墨子反对统治者发动的侵略战争,声援被侵略的国家,并为此而奔走呼嚎,勇敢地主持正义。墨子对统治者过的骄奢*逸的糜烂生活极为反感,主张对统治者要进行限制。对死人的葬礼,墨子主张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这些客观上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

《墨子》的***思想,主要反映在《兼爱》、《亲士》、《修身》等篇中。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人们不分贵贱,都要互爱互利,这样社会上就不会出现以强凌弱、以贵欺贱、以智诈愚的现象。国君要爱护有功的贤臣,慈父要爱护孝顺的儿子。

人们处在贫困的时候不要怨恨,处在富有的时候要讲究仁义。对活着的人要仁爱,对死去的人要哀痛,这样社会就会走向大同。墨子的***思想虽然抹杀了阶级性,带有空想的色彩,但它却是广大劳动人民要求平等、反抗压迫、呼唤自由的心声。

《墨子》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非命》、《贵义》、《尚同》、《天志》、《明鬼》、《墨经》诸篇中。墨家哲学思想的最大贡献是认识论。墨子主张把知识分为"闻知"、"说知"、"亲知"三类,"闻知"是传授的知识,"说知"是推理的知识,"亲知"是实践经验的知识。这就否定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三、作者简介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 ,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 ,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支点。墨子在战国时期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在当时的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墨子死后,墨家分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三个学派。

其***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 一书传世。

百度百科-贵义

陈良本来是楚国的人,喜 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原学习。北方的学者还没 有人能够超过他。

参考:

有为神农之言①者许行②,自楚之膝,踵③门而告文公曰:“远 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④。”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⑤。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6),负耒耜而自宋之膝,日:“闻君行 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膝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 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7)而治。今也膝有仓禀府库,则是 厉(9)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9)?”

曰:“然。” “自为之与?”

曰:“否,以票易之。”

“以票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诚器易粟者,岂为 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10)皆取诸其宫中(11)而用之?何为 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12)之事,有小人之事。且 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13) 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 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水畅茂, 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 忧之,举舜而敷(15)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禹疏九河,瀹济漯(16)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 国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人,虽欲 耕,得乎?

“后稷(17)教民稼穑,树艺(18)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内道也,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19)为司 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 友有信。放勋(20)曰:‘劳之来之(21),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 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22)为己忧。夫以百亩 之不易(23)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 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 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 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 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 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24)之!昔者孔子没, 三年之外,门人治任925)将归,人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 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 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 ‘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26)之,皜皜(27)乎不可尚已。’今也南 蛮鴃(28)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人于幽谷者。《鲁颂》曰: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29)。’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 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30),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31)运市, 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贸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 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32),或相什百,或相 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33)同贾,人岂为之哉? 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注释

①神农之言:神农氏的学说。神农是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常与伏羹氏、燧 人氏一道被称为“三皇”。神农氏主要的功绩是教人从事农业生产,所以叫 “神农”。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多托古圣贤之名而标榜自己的学说。“农家” 就***托为“神农之言”。②许行:农家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③ 踵(zhong):至,到。④廛:住房。氓:移民。⑤衣褐,捆屦,织 席以为食:穿粗麻衣,靠编草鞋,织草席谋生。衣(yi),动词,穿;褐 (he),粗麻短衣;屦(ju),草鞋。(6)陈良:楚国的儒士。陈相、陈辛:都 是陈良的学生。(7)饔飧:饔(yong):早餐;飧(Sun):晚餐。(8)厉: 病.(9)釜:金属制的锅;甑:用瓦做的茶饭器;爨(cuan):烧火做饭; 铁:指用铁做的农具。(11)舍:相当于方一言“啥”,即什么东西、一切东西 的意思。(12)宫中:家中。古代住宅无论贵贱都可以叫“宫”,秦汉以后才 专指帝王所居为宫。(12)大人:这里指有地位的人,与下文“小人”相对。 (13)路:指奔波、劳累。(15)敷:遍。(16)瀹济漯: 瀹济漯(yue):疏导。济漯(ta):济水和漯水。(17)后稷:相传为周的始 祖,名弃,尧帝时为农师。(18)树艺:种植。(19)契(xie):人名,相 传是殷的祖先,姓子,尧帝时任司徒。(20)放勋:尧的称号,放是大,勋 是功劳,原本是史官的赞誉之辞,后来成为尧的称号。(21)劳之来之:劳、 来都读为去声,劝勉,慰劳。(22)皋(gao)陶(yao):人名,相传为虞舜 时的司法官。(23)易:治。(24)倍:同“背”,背叛。(25)治任:准备 行李。治,整治;任,负担。(26)秋阳以暴:秋阳,周历七八月相当于夏 历五六月,所以这里所说的秋阳实际相当于今天的夏阳。暴,同“曝”,晒。 皜皜(hao):光明洁白的样子。(28)鴃(jue):伯劳鸟。(29)戎狄 膺,荆舒是惩:引自《诗经·鲁颂·闷官》。膺,击退;惩,抵御;戎秋是 北方的异族;荆、舒是南方的异族。(30)市贾不贰:贾通“价”;不贰,没 有两样。(31)五尺之重:古代尺寸短,五尺约相当于现在三尺多一点。 (32)倍蓰(xi):倍,一倍;蓰,五倍。后文的什、百、千、万都是指倍数。 (33)巨屦小屦:粗糙的草鞋与精致的草鞋。

译文

有一个奉行神农氏学说,名叫许行的人从楚国到滕国进见滕 文公说:“我这个从远方来的人听说您施行仁政,希望得到一所住 处,成为您的百姓。”

滕文公给了他住处。

许地的门徒有几十个人,都穿着粗麻衣服,靠打草鞋织席子 谋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弟弟陈辛背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也 进见滕文公说:听说您施行圣人的政治,那么,您也是圣人了, 我们都愿意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抛弃了自己以前所学的而改 学许行的学说。

陈相有一天去拜访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君的确是个贤 明的君主,不过,他还没有掌握真正的治国之道。贤人治国应该 和老百姓一道耕种而食,一道亲自做饭。现在滕国却有储藏粮食 的仓库,存放财物的仓库,这是损害老百姓来奉养自己,怎么能 够叫做贤明呢?”

孟子说:“许先生一定要自己种庄稼才吃饭吗?”

陈相回答说:“对。”

“许先生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吗?”

回答说:“不,许先生只穿粗麻衣服。”

“许先生戴帽于吗?”

回答说:“戴。”

孟子问:“戴什么帽子呢?”

回答说:“戴白帽子。”

孟子问:“他自己织的吗?”

回答说:“不是,是用粮食换来的。”

孟子问:“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织呢?”

回答说:“因为怕误了农活。”

孟子问:“许先生用锅和甄子做饭,用铁器耕种吗?”

回答说:“是的。”

“他自己做的吗?”

回答说:“不是,是用粮食换的。”

孟子于是说:“农夫用粮食换取锅、瓶和农具,不能说是损害 了瓦匠铁匠。那么,瓦匠和铁匠用锅、瓶和农具换取粮食,难道 就能够说是损害了农夫吗?而且,许先生为什么不自己烧窑冶铁 做成锅、甑和各种农具,什么东西都放在家里随时取用呢?为什 么要一件一件地去和各种工匠交换呢?为什么许先生这样不怕麻 烦呢?”

陈相回答说:“各种工匠的事情当然不是可以一边耕种一边同 时干得了的。”

“那么治理国家就偏偏可以一边耕种一边治理了吗?官吏有官 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况且,每一个人所需要的生活资料都 要靠各种工匠的产品才能齐备,如果都一定要自己亲手做成才能 使用,那就是率领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的人脑力劳动, 有的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 统治者养活别人,统治者靠别人养活:这是通行天下的原则。

“在尧那个时代,天下还未太平,洪水成灾,四处泛滥;草木 无限制生长,禽兽大量繁殖,谷物没有收成,飞禽起兽危害人类, 到处都是它们的踪迹。尧为此而非常担忧,选拔舜出来全面治理。 舜派益掌管用火烧,益便用烈火焚烧山野沼泽的草木,飞禽走兽 于是四散而逃。大禹疏通九条河道,治理济水、源水,引流入海; 挖掘汝水、汉水,疏通淮水、泅水,引流进入长江。这样中国才 可以进行农业耕种。当时,禹八年在外,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前 都不进去,即便他想亲自种地,行吗?

“后稷教老百姓耕种收获,栽培五谷,五谷成熟了才能够养育 百姓。人之所以为人,吃饱了,穿暖了,住得安逸了,如果没有 教养,那就和禽兽差不多。圣人又为此而担忧,派契做司徒,用 人与人之间应有的伦常关系和道理来教育百姓——父子之间有骨 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 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尧说道:‘慰劳他们,安抚他 们,开导他们,纠正他们,***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创 所,再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品德。’圣人为老百姓考虑得如此之 难道还有时间来亲自耕种吗?

“尧把得不到舜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和 陶这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忧虑。那些把耕种不好田地作为自己忧虑 的,是农夫。把钱财分给别人叫做惠,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叫做 忠,为天下发现人才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人容易,为天下发 现人才却很难。孔子说:‘尧做天子真是伟大!只有天最伟大,只 有尧能够效法天,他的圣德无边无际,老百姓找不到恰当的词语 来赞美他!舜也是了不得的天子!虽然有了这样广阔的天下,自 己却并不占有它!’尧和舜治理天下,难道不用心思吗?只不过 用在耕田种地上罢了。

“我只听说过用中原的一切来改变边远落后地区的,没有听说 过用边远落后地区的一切来改变中原的。陈良本来是楚国的人,喜 爱周公、孔子的学说,由南而北来到中原学习。北方的学者还没 有人能够超过他。他可以称得上是豪杰之士了。你们兄弟跟随他 学习几十年,他一死,你们就背叛了他!以前孔子死的时候,门 徒们都为他守孝三年,三年以后,大家才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临 走的时候,都去向子贡行礼告别,相对而哭,泣不成声,然后才 离开。子贡又回到孔子的墓地重新筑屋,独自守墓三年,然后才 离开。后来,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有点像孔子,便想用尊 敬孔子的礼来尊敬他,他们希望曾子也同意。曾子说:‘不可以. 就像曾经用江汉的水清洗过,又在夏天的太阳下曝晒过,洁白无 暇。我们的老师是没有谁还能够相比的。’如今这个怪腔怪调的南 方蛮干,说话诽谤先王的圣贤之道,你们却背叛自己的老师而向 他学习,这和曾子的态度恰恰相反。我只听说过从幽暗的山沟飞 出来迁往高大的树木的,从没听说过从高大的树木飞下来迁往由 暗的山沟的。《鲁颂》说:‘攻击北方的戎狄,惩罚南方的荆舒。’ 周公尚且要攻击楚国这样的南方蛮干,你们却去向他学习,这简 直是越变越坏了啊。”

陈相说:“如果听从许先生的学说,市场价格就会统一,*** 没有欺诈,就是打发一个小孩子去市场,也不会被欺骗。布匹丝” 绸的长短一样,价格也就一样;麻线丝绵的轻重一样,价格也就 一样;五谷的多少一样,价格也就一样;鞋子的大小一样,价格 也就一样。”

孟子说:“各种东西的质量和价格不一样,这是很自然的,有 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甚至相差千倍万倍。您 想让它们完全一样,只是搞乱天下罢了。一双粗糙的鞋子与一双 榆致的鞋子价格完全一样,人们难道会同意吗?听从许先生的学 说,是率领大家走向虚伪,怎么能够治理好国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