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生涯的意思_戎马生郊,日不暇给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07 0
  1.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2. k开头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3. 论北朝散文之特征
  4. 郊的四字成语
  5. 请问“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的意思和含义?

1、凡建立功业,以立品德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2、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担当大事业者,无不先从品行上立定脚跟。

3、凡建立功业,以立品为始基。从来有学问而能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

戎马生涯的意思_戎马生郊,日不暇给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4、在简单热身后开始基本素质的训练,先从压腿开始。

4、lishixinzhi-造句大全

几千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

5、归纳大量的设计实例,在女装原始基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二次基型的设计方法,并划分为合身基型、宽松基型和半合身基型予以介绍。

6、方法将项目县开始基线调查数据与2005、2006、2007、2008年专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评价项目县开展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生活技能教育效果。

7、“太史公著本纪

不能溯阳里始基;李斐知溯隋魏矣

不能溯隋魏以上;司马贞知溯刘累矣

不能溯刘累以上;惟罗长源探本穷源

知出帝尧。

8、我在上世纪80年代末于旧书肆购买一本沔阳卢氏慎始基斋本

上面有大量的绿笔批注与红笔圈点。

9、后周始基关右

外逼强邻

戎马生郊

日不暇给。

10、一开始基本上全部都是众口一词反对的言论

大有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意。

11、十五个月之抗战

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

虽顽寇尚未戢其凶锋

然胜利之始基

业已奠定

前途之光明

希望无穷。

12、兄卢靖合著《四邨库湖北先正遗书提要》

助兄收藏、编校、刊印《湖北先正遗书》、《沔阳丛刻》和《慎始基斋丛书》等。

13、人类胚胎在发育过程中

从腋窝到腹股沟有一对生乳线

在线上有6至8对*头状局部隆起

这些“隆起”被称为*房始基。

14、十五个月之抗战

愈挫愈奋

再接再厉

虽顽寇尚末戢其凶锋

然胜利之始基

业已奠定

前途之光明、希望无穷。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贩盐射潮都在海;

吃亏求安总为民。

*钱王祠,在杭州清波门北。始建于1077年,旧名表忠观,祀武肃王钱镠、文穆王元瓘、忠献王弘佐,忠逊王弘倧、忠懿王弘俶,今已改名聚景园。《北梦琐言》载:五代时钱塘江大潮一直上溯到罗刹石,海塘屡筑屡塌。钱镠大怒,令三千犀甲兵张弓搭箭,迎着潮头射去,他自己也以铁箭射之,潮退塘成,罗刹石一带成为陆地,变成米粮仓

十四州一剑霜寒,辟门天子,闭门节使;

三五夜群婓玉艳,陌上花开,江上潮来。

*金安清题钱王祠。 十四州:指吴越国的疆域。 辟:开启。 三五夜:十五月明之夜。 婓:即妃

启匣尚存归国诏;

解弢时拂射潮弓。

*刘墉题钱王祠。 弢:弓袋,解弢即解开弓袋

勋勒金书,纳土当年资保障;

业基石镜,筑塘奕祀庆安澜。

*乾隆题钱王祠。 安澜:即太平

力能分土,提乡兵杀宏诛昌,一十四州鸡犬桑麻,撑住东南半壁;

志在顺天,扶幼主迎周归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吴越一家。

*张岱题钱王祠。 杀宏诛昌:指钱镠平定刘汉宏、董昌叛乱。 迎周归宋:钱镠立吴越国九十八年,先扶世宗子后钱俶归宋。 篚:盛物的竹器。《书?禹贡》:“厥篚织文。”孔传:“织文,锦绮之属,盛之筐篚而贡焉”

功在生民,借传闻异辞,信史尚留曲笔;

德垂奕禩,怅播迁中叶,支流莫溯真源。

*裔孙泳题钱王祠。 曲笔:史官和史家编史、纪事有所顾忌或徇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的谓之曲笔。 奕禩:一代又一代

公独扫群雄,问当年讨汉诛昌,半壁河山谁整顿;

我来新庙貌,幸此日丹楹刻桷,千秋栋宇复观瞻。

*蒋益澧题钱王祠

捍海筑金堤,鲸浪长恬,累世共钦明德远;

射潮驱铁弩,鸟号宛在,余风犹想大王雄。

*杨叔怿题钱王祠。 鸟号:良弓名

湖山露真态;

功德说先王。

*钱王祠

五百功臣,肇兴北宋;

九重圣主,赐祀西湖。

*钱王祠

功勋合五百臣之多,一代规模创吴越;

德化被十四州而远,千秋坊表永湖山。

*钱王祠

有兴王定霸之才,追溯生平,开门节度,独能缮牧圉,修塘场,大利说农桑,综十四州齐萌,至今受赐;

抱保境安民之志,流传佳话,衣锦故乡,允宜崇庙堂,明飨祀,威灵弥海宇,诵千余年往史,私淑在兹。

*钱王祠。 私淑:未得身受其教而宗仰其人为私淑

斗牛分野,吴越一星,两浙荷帡幪,犹有国人怀旧德;

戎马生郊,风云万变,百灵通肸蚃,安得壮士挽天河。

*钱王祠。 帡幪:帷幄、帐幕,引申为托庇荫的意思。 肸蚃:散布、弥漫。指声响和气味的传播

黼黻仰庄严,对六桥浓澹,青光城郭依然,画栋珠帘思帝子;

风云乘际会,揽十国兴亡,遗迹旌旗想象,银涛铁弩壮军声。

*钱王祠。 黼黻:古代礼服上绘绣的花纹,泛指华贵。 际会:交际会合

保国境类窦融张轨,存汉家晋室遗黎,阅世历沧桑,良法所贻,犹足奠东南故壁;

视朱梁如獯鬻夫差,修太王勾践故事,敬天垂德业,斯民受赐,允宜隆俎豆千秋。

*高凤德题钱王祠。 窦融(前18-62):东汉初平陵人,字周公。累世仕宦河西,因战功卓著升任大司马。 张轨:晋乌氏人.字士彦。少有器望,初仕为征西军司,后迁凉州刺史,旋拜太尉凉州牧、西平公,政务爱民,恩威并著。 獯鬻: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夏曰獯鬻,周曰猃狁,汉曰匈奴。 夫差(前?-前473):春秋吴王阖闾子。阖闾为越王勾践所伤而死,夫差嗣位,誓报父仇,大败越于夫椒。勾践求和,后经越大夫范蠡、文种的筹划,十年生聚,终于灭吴复国,夫差***

十四州匕鬯无惊,保境安民,麟阁褒扬铭铁卷;

九省载威灵宛在,陈裳荐食,螭碑鼎峙镇钱塘。

*郭之江题钱王祠。 匕鬯:匕,指羹匙;鬯,秬黍酿的香酒,匕、鬯皆宗庙祭礼用物,因以指宗庙祭祀

金瓯固半壁,东南遗爱在湖上,祗今楹殿重新,玉座落衣,旷代雄姿严咫尺;

铁弩壮三军,决拾丰功昭简册,从此波澜底定,荷花桂子,千秋典祀荐馨香。

*刘宗纪题钱王祠 金瓯:喻疆土之完固

天地几沧桑,叹龙拏虎攫,四境驿骚,幸此邦民气太和,依然陌上花开,江中潮静;

湖山新殿宇,仰玉带金丸,千秋威肃,愿今后神保是格,再见仓多积粟,野献嘉禾。

*蔡朴题钱王祠

讨董歼刘,征诛比汤武;称藩纳土,揖让效唐虞。九八年保障一方,我祖宏规开自昔;

筑塘捍海,雄图拓吴越;课桑训农,东南兴水利。十四州楷模全国,生民受赐到于今。

*钱文选题钱王祠

庙貌壮湖山,崇德报功,隆千百年俎豆馨香,不独云礽钦列祖;

版图拓吴越,安民保境,树亿万载封疆模范,至今海宇颂前王。

*钱方轼题钱王祠。 礽:福

潮用铁弩射,功用铁卷铭,念先人铁石心肠,百世勋名高铁柱;

族以钱山称,县以钱塘著,愿我辈钱家子姓,千年祠墓守钱王。

*钱汝雯题钱王祠。 铁卷:帝王颁赐功臣,授以世代享受某种特权的铁契

藩镇痛恣横,独能半壁坚持,百载金瓯固吴越;

潮流趋险恶,安得先王复起,万弦铁弩障江山。

*钱宗翰题钱王祠

远系肇彭城,更五季吴越开疆,保境安民,用宏堂构,自是文章勋业,代有名流,南北衍云礽,数典无忘,于此处万派朝宗,群峰会极;

崇祀基故宛,历千载沧桑换劫,丰功伟烈,永壮湖山,迄今缔造经营,重新庙貌,春秋隆俎豆,孝思勿懈,愿后昆格遵遗训,丕显前谟。

*钱文选题钱王祠。 数典无忘:此反用“数典忘祖”之义。数典忘祖,本谓谈论祖上的典章制度或经历的事迹时,却忘掉了祖先的职守,后喻忘本,即忘记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杜预左癖;

道济长城。

*黄元秀题钱王祠。 杜预(222-284):晋京兆杜陵人,官河南尹,有政绩,多谋略,力赞伐吴,人称杜武库。 左癖:杜预自谓有《左传》之癖,曾著《春秋左氏传集解》,为流传至今最早的《左传》注解。 济:宋道高僧。天台李氏子,字湖隐,号方叟员。年十八削发灵隐。

k开头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等,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继承和发挥了先秦儒家的***思想,以整体性、相关性的视界看待社会与人生。《礼记》在有些方面有更细节的要求,主张共生性可转化并通过动态的“互生性”来实现。如提出人际间为防止个人中心主义的膨胀,和彼此以义相责,不以己之所能愧人之所不能。

北朝散文之特征

生k的四字成语

『包含有“生”字的成语』

“生”字开头的成语:(共49则) [s] 生不逢辰生不逢时生不遇时生搬硬套生齿日繁生财有道生财之道生栋覆屋生动活泼生而知之生发未燥生公说法生关死劫生花妙笔生花之笔生机勃勃生聚教训生寄死归生老病死生龙活虎生离死别生灵涂地生灵涂炭生拉硬扯生民涂炭生米煮成熟饭生米做成熟饭生气勃勃生荣死哀生荣死衰生生不息生生不已生死不渝生死存亡生死关头生死肉骨生生世世生生死死生死未卜生死相依生杀予夺生死予夺生死与共生死攸关生死之交生吞活剥生拖死拽生众食寡生张熟魏

第二个字是“生”的成语:(共121则) [a] 安生服业安生乐业爱生恶死[b] 变生不测不生不灭半生半熟半生不熟背生芒刺别生枝节变生肘腋[c] 村生泊长长生不老长生不死初生犊?重生父母长生久视初生牛犊不怕虎春生秋杀出生入死苍生涂炭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重生爷娘初生之犊初生之犊不惧虎初生之犊不畏虎[f] 冯生弹铗浮生切响浮生若梦[g] 根生土长[h] 后生可畏厚生利用回生起死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后生小子好生之德横生枝节祸生肘腋[j] 娇生惯养骄生惯养今生今世[l] 老生常谈龙生九种龙生九子犁生髐角[m] 民生凋敝民生国计门生故旧门生故吏民生涂炭民生在勤[p]蓬生麻中蓬生麻中,不扶自直[q] 求生害仁七生七死千生万劫千生万死轻生重义[r] 人生朝露人生何处不相逢人生路不熟人生面不熟人生七十古来稀人生如寄人生若寄人生如梦人生如朝露人生自古谁无死[s] 食生不化生生不息生生不已死生存亡十生九死舍生取义释生取义死生荣辱生生世世生生死死舍生忘死崧生岳降嵩生岳降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三生有幸书生之见事生肘腋[t] 天生地设贪生恶死同生共死天生丽质贪生怕死同生死,共存亡天生天化天生天杀土生土长贪生畏死天生尤物[w] 尾生抱柱妄生穿凿晚生后学温生绝裾忘生舍死尾生之信[x] 相生相成相生相克旋生旋灭偕生之疾[y] 杨生黄雀一生九死养生丧死养生送死养生送终一生一代一生一世永生永世养生之道[z] 再生父母庄生梦蝶醉生梦死朝生暮死捉生替死朝生夕死自生自灭

第三个字是“生”的成语:(共103则) [b] 步步生莲花蚌病生珠鼻端生火百花生日别开生面饱暖生*欲笔头生花笔下生花不择生冷[c]彩笔生花触景生情齿颊生香出入生死触手生春沉灶生蛙[d] 得马生灾[e] 耳后生风[f] 丰屋生灾釜中生尘釜中生鱼[g] 各安生业顾盼生辉顾盼生姿[h] 活剥生吞和气生财[j] 举步生风借景生情即景生情见景生情惊肉生髀见事生风见世生苗节外生枝积习生常臼灶生蛙急中生智[k] 口齿生香枯骨生肉口角生风看景生情枯木生花枯树生花枯树生华口吻生花枯杨生稊[l] 老蚌生珠落地生根乐极生哀乐极生悲另开生面蓝田生玉[m] 梦笔生花蛮来生作满舌生花慢易生忧[p] 蓬荜生辉蓬筚生辉[q] 七孔生烟鸮鸟生翼七窍生烟[r]人地生疏如虎生翼戎马生郊戎马生涯惹事生非惹是生非[s] 死别生离素昧生平十年生聚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熟能生巧肃然生敬誓同生死熟魏生张[t] 荼毒生灵台阁生风谈吐生风涂炭生灵[w] 无端生事望而生畏无风生浪万家生佛剜肉生疮无事生非无事生事望文生训望文生义无中生有[x] 朽木生花虚室生白寻事生非休养生息[y]义不生财鸦巢生凤一室生春疑心生暗鬼一线生机[z] 枝末生根招是生非枝外生枝造谣生非造谣生事造言生事

“生”字结尾的成语:(共131则) [a] 爱之欲其生[b] 百弊丛生笔底超生北郭先生髀里肉生白面儒生白面书生髀肉复生半死半生百死一生笔下超生[c] 寸草不生超度众生出死入生[d] 东郭先生冬烘先生大人先生底死谩生抵死瞒生抵死谩生抵死漫生道学先生得意门生刀俎余生[e] 恩若再生恩甚怨生[f] 愤不欲生锋镝余生福过灾生风趣横生分烟析生[g] 国计民生苟且偷生广文先生[h] 祸从口生祸福相生好好先生虎口逃生虎口余生欢若平生虎啸风生含章挺生[j] 几不欲生绝处逢生劫后余生荆棘丛生绝路逢生见事风生九死一生钜学鸿生[k] 慷慨捐生枯木再生[l] 论辩风生乐尽哀生乐极悲生论议风生利用厚生蝼蚁贪生兰芝常生[m] 民不聊生妙趣横生卖文为生木朽蛀生满坐风生满座风生[n] 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南郭先生牛角书生[p] 普度群生普度众生普渡众生普济群生普济众生怕死贪生破死忘生[q] 情急智生起死回生七死七生[r] 人不聊生忍耻偷生忍垢偷生人极计生人急计生人急智生忍辱偷生入死出生[s] 死而复生死里求生死里逃生素昧平生视死如生视死若生舍死忘生十死一生虽死犹生[t] 痛不欲生谈论风生谈吐风生谈笑风生谈议风生[w] 物腐虫生文籍先生文弱书生万死一生乌有先生[x] 形具神生嘘枯吹生险象环生栩栩如生新学小生相因相生小子后生[y] 衣被群生眼高手生燕颔儒生燕颔书生一介书生议论风生言论风生逸趣横生一切众生一死一生逸态横生应运而生芸芸众生[z] 枝节横生自力更生重气轻生醉死梦生重义轻生置之死地而后生

“生”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10则) [a]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g] 狗口里生不出象牙[s] 虽死之日,犹生之年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死诸葛能走生仲达死诸葛吓走生仲达[w] 乌头白,马生角乌头白马生角[y]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K字打头的成语

口中蚤虱 苦中作乐 渴者易饮 恐遭物议 枯燥无味

刻足适屦 脍炙人口 刻舟求剑 开宗明义 困知勉行

苛政猛于虎 空中楼阁 康庄大道 口中雌黄 口燥唇干

看朱成碧 枯枝败叶 口诛笔伐 枯鱼之肆 枯鱼衔索

枯杨生稊 可有可无 刻意经营 ***见日 开源节流

堪以告慰 宽以待人 快意当前 抗颜为师 胯下之辱

口血未干 抠心挖肚 可心如意 孔席墨突 空穴来风

苦心经营 苦心积虑 开心见诚 枯形灰心 困心衡虑

苦心孤诣 款学寡闻 可想而知 亏心短行 开柙出虎

哭笑不得 慨然允诺 扣人心弦 姱容修态 口若悬河

看人眉眼 旷日弥久 快人快语 宽仁大度 岿然独存

溘然长往 喟然长叹 旷日持久 困而不学 岿然不动

筐箧中物 克勤克俭 空前绝后 狂犬吠日 揆情度理

铿镪顿挫 恇怯不前 馈贫之粮 扣盘扪烛 看破红尘

苦难深重 狂奴故态 控名责实 枯木再生 孔孟之道

开门揖盗 枯木朽株 宽猛相济 枯苗望雨 刻木为吏

枯木死灰 开门七件事 开门见山 快马加鞭 口蜜腹剑

枯木逢春 叩马而谏 开路先锋 伉俪情深 匡乱反正

苦乐不均 硁硁之愚 口口相传 空口无凭 口口声声

慷慨输将 空口说白话 空空如也 夸夸其谈 开科取士

苦口婆心 刻苦耐劳 苦口逆耳 苦口良药 慷慨激扬

慷慨解囊 慷慨激昂 慷慨赴义 款款而谈 侃侃而谈

慷慨陈词 慷慨悲歌 坎井之蛙 苛捐杂税 口讲指画

开卷有益 考绩幽明 苦尽甜来 窥间伺隙 克己慎行

匡救弥缝 开基立业 刻肌刻骨 克尽厥职 苦尽甘来

克己复礼 克己奉公 口角春风 渴骥奔泉 恐慌万状

刻画无盐 苦海无边 口含天宪 刻画入微 葵藿倾阳

刻鹄类鹜 空话连篇 开花结果 口惠而实不至 宽宏大量

开怀畅饮 空谷足音 开国元勋 开国元老 空谷幽兰

刻骨相思 旷古未有 旷古未闻 刻骨铭心 刻骨镂心

可歌可泣 旷古绝伦 开国功臣 空谷传声 刻骨仇恨

空谷白驹 开弓不放箭 狂风骤雨 夸父逐日 口腹之累

旷夫怨女 可发一噱 看风使舵 口沸目赤 空费词说

跨凤乘鸾 狂风暴雨 狂吠狴犴 口耳之学 困而学之

渴而掘井 口耳并重 宽打窄用 克敌制胜 昆弟之好

慨当以慷 空洞无物 宽大为怀 口多食寡 夸大其词

快犊破车 快刀斩乱麻 夸多斗靡 廓达大度 苦大仇深

扛鼎抃牛 旷达不羁 可乘之隙 抗尘走俗 可操左券

可乘之机 开诚相见 渴尘万斛 口齿生香 口齿伶俐

空城计 口出大言 看菜吃饭 口出不逊 糠菜半年粮

开诚布公 口碑载道 口不应心 窥豹一斑 悃愊无华

不容缓 跬步千里 快步流星 苦不堪言 阔步高谈

科班出身 溃不成军 狂妄自大 孔武有力 口吻生花

可望而不可即 开雾睹天 开物成务 愧天怍人 空头支票

口吐珠玑 科头跣足 慷他人之慨 磕头如捣 磕头碰脑

开天辟地 哭天抹泪 开台锣鼓 磕头礼拜 肯堂肯构

哭天喊地 口头禅 开山祖师 哭丧着脸 困兽犹斗

口诵心惟 口是心非 口说无凭 看杀卫玠 客死他乡

犒赏三军 枯树生花 口尚乳臭 空室清野 旷世奇才

昆山片玉 苦思冥想 叩石垦壤 匡时济俗 匡时济世

克绍箕裘 恪守成宪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恪守不渝

“给”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给事黄门

释义:古代官名。

成语以“给”开头的就这一个官名。成语中有“给”字的就多一些了。

凯开头的四字成语大全

第一个字是凯的成语只有凯风寒泉,凯旋而归不是成语

凯风内寒泉 (kǎi fēng hán quán)

解释:凯风:和风,比喻母爱容;寒泉:比喻劳苦、忧患。表示子女对母亲的深切思念。

出处:《诗经·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滩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示例:有光少不能事先孺人,迨外祖之春秋高,又不能养,至今每念外家,不胜~之思。 明·归有光《六母舅后江周翁寿序》

k打头的四字成语和解释,急急老师留的作

开诚布公开诚:敞开胸怀;表示诚意;布公:公正无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坦白无私、诚恳公正地亮出自己的见解。反义成语〖钩心斗角 尔虞我诈〗开诚相见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对人坦白直率;真诚相见。反义成语〖***仁***义 尔虞我诈〗

开合自如合:按照;适合;自如:不受阻碍;不受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或打开或关闭。

开花结果原指经播种耕耘后有了收获。比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开路先锋原指军队中的先行分队;他们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行的大部队创造行军作战条件。后泛指行动、事业的先行者、带头人。

开门见山打开门就看见山。喻指说话作文;一开始就入正题;不绕弯子。反义成语〖旁敲侧击 闪烁其辞〗

开门揖盗揖:打拱;表示欢迎。开门请强盗进来。比喻引进坏人;招来祸患。

开山祖师原为佛教用语;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

开天辟地辟:开辟。古代神话传说;***氏开天辟地;才开始了人类历史。用来指开创人类的历史或有史以来前所未有的。

开源节流开源:开辟水源;节流:节制水流。开辟收入的新来源;节制支出;减少消耗。比喻增收节支。反义成语〖大手大脚 铺张浪费 挥霍无度〗

开宗明义开:阐述;宗:主旨;明:说明;义:意思。本为《孝经》第一章篇名;它说明全书的主旨;后用来表示说话写文章一开头就说明主要意思。反义成语〖旁敲侧击 转弯抹角〗

坎坷不平坎坷:土地道路高高低低。道路高低不平。引申为前进道路上有很多困难。反义成语〖一帆风顺 康庄大道 阳关大道〗

k开头的成语 及例句

成语:快马加鞭,

例句:为了能够赶上考试,杨光快马加鞭向考场飞驰而去。

成语:开门见山,

例句:进屋后,杨光开门见山的跟王强说了关于集资的事情。

字母为“t”开头字母为"k"结尾的成语

你好抄一

同仇敌慨[tóng chóu dí kǎi]

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同“同仇敌忾”.

同甘共苦[tóng gān gòng kǔ]解释: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出自:《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示例:夫耕于前,妻耘于后,,相敬如宾.

◎明·李昌祺《剪灯余话·鸾鸾传》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第一个字开头字母T第四个字开头字母k是哪个成语

千变万化qiānbiànwànhuà

[释义] 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

[语出] 《庄子·田子内方》:“独有一丈夫;容儒服而立乎公门。公即召而问以国事;千变万化而不穷。”

[正音] 变;不能读作“piàn”。

[辨形] 化;不能写作“话”。

[近义] 变幻莫测 瞬息万变

[反义] 一成不变 依然如故

[用法] 多用于景物。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变化多端”都可形容“变化很多;很大”。但~偏重于变化的次数极多;而“变化多端”偏重变化多而没有头绪的规律。

[例句] 世界上各种事物的发展;虽然~;但都有它自己的规律;都是可以认识的。

[英译] unendingchanges

“定”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给”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没有,“给”字组成的成语如下:

1、日不暇给

拼音: rì bù xiá jǐ

解释: 暇:空闲;给:足够。指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

出处: 《汉书·高帝纪下》:“虽日不暇给,规摹宏远矣。”白话译文:《汉书·高帝纪下》:“虽然事情繁多,时间不够,来不及做完。但是规划还是很完备。”

举例造句: 谁知一个传十,十个传百,官幕两途拿轿子来接的渐渐有日不暇给之势。

2、自给自足

拼音: zì jǐ zì zú

解释: 给:供给。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出处: 《三国志·魏志·步隲传》:“种瓜自给。”白话译文:《三国志·魏志·步隲传》:“种瓜要依靠自己的生产,满足自己的需要。”

举例造句: 人民在党和 *** 的组织领导下,展开了自给自足的大生产运动

3、救过不给

拼音: jiù guò bù gěi

解释: 犹救过不赡。补救过失都来不及。

出处: 《史记·李斯列传》:“群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白话译文:《史记·李斯列传》:“群臣百姓补救过失都来不及。怎么会改变主意占为己有呢?”

举例造句: 时会计法严,钱粮完欠,每项各限十分定考成,条例繁赜,有司救过不给。

4、家给人足

拼音: jiā jǐ rén zú

解释: 家家衣食充裕,***生活富足。

出处: 《淮南子·本经训》:“衣食有余,家给人足。”白话译文:《淮南子·本经训》:“家家衣食充裕,***生活富足。”

举例造句: 五谷丰登,家给人足,一连十余年都是丰收年岁。

5、人给家足

拼音: rén jǐ jiā zú

解释: 给:富裕,充足。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白话译文: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准书》:“汉朝繁荣昌盛了七十多年,国家没有出大事,也不是灾害的年份,家家户户丰衣足食。”

举例造句: 土宜姜芋,水多蛙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

郊的四字成语

论北朝散文之特征

 本文提出北朝散文的总体特征,并侧重于其表现及其成因两个方面加以探讨。北朝散文与南朝散文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总体特征。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第一,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第二,以政治功利为中心的实用性。这两大特征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

 [关键词] 北朝散文;质朴刚健;实用性

 关于北朝散文的特征,一些文学史家对之虽有概括,但他们的观点基本上都脱胎于唐代魏征的说法,而且对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和表现缺乏探讨。本文提出北朝散文的总体特征,并侧重于其表现及其成因两个方面加以讨论。北朝散文与南朝散文相比,有着自己鲜明的总体特征。概括说来,有两个方面:第一,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第二,以政治功利为中心的实用性。

 一、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

 关于北朝散文的文风,最早加以明确概括的是唐初的魏征。他比较南北朝文学最繁荣时期的南北文风差异曰:?暨永明、天监之际,太和、天保之间,洛阳、江左,文雅尤盛。于时作者,济阳江淹、吴郡沈约、乐安任昉、济阴温子升、河间邢子才、钜鹿魏伯起等,并学穷书圃,思极人文,缛彩郁于云霞,逸响振于金石。?然彼此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1]魏征指出了这一时期北朝文学具有?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的特征,也就是质朴刚健的风格特色,这也适用于整个北朝散文。

 今天的许多研究者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如郭预衡在《中国散文史》中得出结论说:?从散文来看,北朝尚质,亦甚明显,贞刚之气,时有可观。?[2]谭家健在《中国古代散文史稿》中对比南北散文风格之异时说:?北朝文章以散体为主,求实、尚质,风格刚健清新;与南朝文章崇骈、尚文,风格柔和绮靡有明显区别。?[3]王钟陵先生比较南北朝文学的优长说:?文学艺术的发展中往往存在着这样的情况:一个落后的民族的许多创作,往往并非一个远为先进的民族所能及得上。南朝在刻画描写、声律对偶等方面的精致,无疑是艺术上的进步,北朝文学在这方面远不及南朝,但它质朴浑厚的气韵又远超于这些小巧的精致之上。?[4]无疑,王先生实际上肯定了北朝质朴浑厚的文风。

 在北魏前期的一百年里,散文基本处于沉寂状态,散文语言总体说来质木少文,甚至谈不上文***。直到孝文帝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以后,帝王好尚文学,文士们向南朝学习创作技巧,追求审美化,散文发展才获得转机,但直到孝明帝时才出现?综***繁缛?之文。但北朝散文的文***、声律等形式,与南朝的精美化、雕琢化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西魏时期和隋初的散文,由于西魏宇文泰、隋朝杨坚改革浮华文风,凿雕为朴,导致这两个阶段的文风重返质朴,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弱。就是在东魏北齐时期,在散文创作技巧上虽与南朝不相上下,但还比不上南朝文的精巧流转。因此,王锺陵先生指出:?南朝文风在讲究文字之美上是远超于北朝了。?[5]

 质朴刚健也表现在创作构思等技巧上,就拿赋作为例:?抒情言志较少依傍外物,而是直抒胸臆,在十六国和北朝赋中表现尤为显著?这是北朝文风直质朴实的表现,也反映了北朝赋的总体艺术水平不高。?[6]曹道衡指出:?北朝文人?在作品中往往能直率地表露自己的观点,很少使用隐晦曲折的手法。?[7]曹氏所论也是再说明北朝散文质朴刚健的文风。

 质朴刚健也表现在北朝散文的内容上。整个北朝散文反映的社会生活始终是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很难发现像南朝那些纯粹?吟风雪,弄花草?,甚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8]的作品,更没有低级的成分。即使有人偶尔为之,也会被指责而加以矫正,如北齐的王昕?好咏轻薄之篇?、隋初司马幼之?文表华艳?都被治罪。遑论那些以治国为宗旨的军国公文、宫廷诏诰以及大臣章表等应用文字,就是一些抒情文字和山水文字也充满贞刚之气。北朝山水文总是突出山水雄奇之壮美,而南方山水文则多表现山明水秀之优美;?南朝作家对山水的描绘没有停留在微观上,而是力求形成意境,以意境涵盖全篇;而北魏山水文由于初起,手法上还显得嫩稚,于山水的描写上偏重于客观描写,意境构成不足?[9]。就抒情文而言,北朝散文多感情真挚、感荡心灵之作,特别是那些书信散文如《为阎姬与子宇文护书》、《阎姬母书》,在形式上实无?文?可言,但千载之下读之,无不为其情真而折服。相反,?终南朝之世,并没有出现强烈地激动人心或者深刻地感染人心的作品,作家所追求和创造的,大抵是那种精致、华丽和轻柔之美?[10]。相对于北朝散文的质朴刚健,南朝散文显得浮靡而柔弱

 形成北朝散文特有的文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文学、文化上的,也有民族风尚上的,又有地理上的等等。

 首先,北朝散文乃至整个北朝文学发展的基础极差,起点很低,几乎是在文学的沙漠上开始发展的。由于历史的原因,西晋末大批中原士人南渡,十六国时期连年干戈扰攘,致使北魏散文和一直向前发展的魏晋文学断裂开来,致使北朝失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积累。而南朝则不同,上承魏晋深厚的文学积累,沿着魏晋以来重形式美的方向,踵事增华,变本加厉。

 第二,整个北朝的藏书很少,这使文士失去了丰富学识和借鉴前人创作经验以提高写作技巧的机会。《隋书》对整个北朝藏书情况统计说:?后魏始都燕、代,南略中原,粗收经史,未能全具。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秘府之中,稍以充实。暨于尔朱之乱,散落人间。后齐迁邺,颇更搜聚,迄于天统、武平,校写不辍。后周始基关右,外逼强邻,戎马生郊,日不暇给。保定之始,书止八千,后稍加增,方盈万卷。周武平齐,先封书府,所加旧本,才至五千。?[11]可见,北朝藏书的总数才达一万五千卷。而南人私人藏书往往上万,有的甚至比北朝藏书的总量还多。如沈约?好坟籍,聚书至二万卷,都下莫比?[12],任昉?于书无所不见,家虽贫,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13],王僧孺?好坟籍,聚书至万余卷,率多异本,与沈约、任昉家书埒?[14]。

 第三,北方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以及与此相伴的崇尚朴素节俭的生活风尚也是形成质朴刚健文风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如果她是积极向上日益强盛的,那么她的生活态度一般是勤奋节俭的;如果她是从繁荣走向衰落的,那么她的生活态度一般是享受的奢华的。北朝人大都尚俭节用,体现出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北朝由于多有战乱,致使经济远落后于南朝,又加之特有的?聚族而居?生活方式,要求北朝士人崇尚节俭又积极进取。《颜氏家训?治家》:?今北土风俗率能躬俭节用,以赡衣食。江南奢侈,多不逮焉。?[15]即使是位居最上层的统治者,他们绝大多数也以节俭为美,身体力行。而且北方的帝王多有励精图治、统一天下的宏远抱负,如北魏道武帝、太武帝和孝文帝,北齐的高欢、文襄帝以及北周宇文泰、周武帝,还有隋文帝等等,而在南朝却很难找到这类怀有宏图大志的帝王,相反,?统治集团很少有宏图远略,惟以保持一时的安定承平为治国的根本方针?[16],?士大夫们的奢侈*逸,大约也不是个别现象?[17]。仔细考察一下北朝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从北魏至隋朝,北朝经历着一个不断强大直至统一南北的过程,而南朝则是经历了一个不断被削弱被蚕食直至灭亡的过程。南北间不同的生活风尚和民族精神,产生了不同的审美取向,反映在作品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文风。

 第四,南北人的民族情愫刚柔不同,也会对文风产生影响。《颜氏家训?风操》:?别易会难,古人所重;江南饯送,下泣言离。?[18]?北间风俗,不屑此事,歧路言离,欢笑分首。?[19]北朝人的性格粗犷、豪放,和长期与少数族融合以及战乱频生的社会环境有关。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指出:?南方的情感是柔弱的,偏于个人的享乐,北方的情感是雄壮的。?[20]南人情感脆弱,北人情感则刚强,反映在文风上则南朝文柔弱,北朝文则刚健。

 第五,质朴的文风也受北朝的学风和宗教的影响。无论北朝的儒学,还是北朝的佛学和道教都有素朴、重实用的特点,与南朝重义理探寻的学风不同。《隋书?儒林传序》指出了南北学风的差异:?南北所治,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大抵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21]这种学风的差异和南北朝玄学的发展不无关系。北朝几乎没有玄学,只有个别人感兴趣而已,如北魏末期的卢元明、北齐的杜弼、阳烈,终整个北朝都没能形成风气。而南朝则不同,南人继承了魏晋以来对玄理的好尚之风,以致对玄理的追求发展为士人高贵身份的象征,这样崇尚玄学便成了风靡南朝的社会风尚。许杭生在《魏晋玄学史》中指出:?北方的学风趋向朴实,带上了汉代经学的遗风。南朝则继承中朝清谈玄风,崇尚玄理之学。与之相应,南北朝的佛教文化也有着明显的不同:北方佛教重行业修行求取福田,如大规模的建寺造像和开凿佛教石窟等等;南方则较多地受玄谈的影响,侧重于探求佛教的玄理。?[22]汤用彤也指出北朝佛教重实用的特点说:?自孝文帝提倡义学以还,至宣武孝明之世,而译经讲论之事颇盛。然朝廷上下之奉佛,仍首在建功德求福田饶益。故造像立寺,穷土木之功,为北朝佛法之特征。?[23]南北道教也明显不同,?南方的道***不论其主张有多大的不同,但中心思想都是求个人的修炼成仙,长生不死,和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说似很少直接联系?;而北朝?寇谦之则要辅佐?太平真君?,?兼修儒教?,两者显然不同?[24]。

 第六,北朝散文质朴刚健的风格与北方特有的地理环境也有一定关系。颜之推在其《颜氏家训?音辞》中曰:?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失在浮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讹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25]北方特有的深厚的地理环境,一方面会影响特定的审美心理的形成,另一方面北方的风物经过作家审美观照后形成作品,也就表现出雄壮刚健的文风。

 二、以政治功利为中心的实用性

 北朝散文的另一特征是以政治功利为中心的实用性。?北方人对政治盛衰的关心则远远超过南方?[26],?北朝文以笔札之文为主,文士创作重视经史之文及军国实用文体?[27]。严可均所辑《全后魏文》共收录散文一千三百余篇,而纯文学的赋作包括存目在内约四十篇,还不到总数的3%(其中还有一部分歌功颂德一类的政治功利性的文字),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实用性的章表奏议书檄碑志颂启等文章。正如周建江所指出的:?贯穿北朝始终的关于对文章的看法是偏向于文章的实用性,即以表现儒家思想、研究儒家典籍的文章和军国文翰为文章之首。?[28]这些文章毫无疑问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甚至就连表现心性的赋作也不能例外。北魏后期,由于政治混乱、***,便产生了一些反映黑暗的社会现实、表达作家不满情绪的赋作,如李骞的《述身赋》、《释情赋》、阳固的《演赜赋》,元顺的《蝇赋》等。北朝四部散体文著作,代表了北朝散文的最高成就,都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正如范文澜所指出的:?北朝重要著作多切实用。?[29]如郦道元的《水经注》本是地理著作,由于其描写山水相当出色,因而又是山水游记散文;杨炫之《洛阳伽蓝记》是记录北魏洛阳佛寺兴衰历史的史传散文;《魏书》本身就是史书,同时也是优秀的史传散文;颜之推《颜氏家训》是家诫类文字,是为教育子孙如何?安身立命?而作。北魏初中期、西魏以及隋初是北朝散文表现政治性、实用性最为突出的时期,占据了北朝历史的一大半的时间。北朝散文虽然随着南朝文风影响的加深,以及北朝作家审美意识的逐渐自觉,其审美化程度也随之提升,但始终没有忽视文章的实用价值。

 形成这一特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北朝以儒学治天下,而儒学的精义在于经世致用,要求文学具有很强的政治功利性和实用性。正如前面在北朝散文发展的动因一节所述,儒学在北朝一直兴盛不衰,帝王们大多好尚儒学,士人们也多治经。《隋书?儒林传》指出了北朝儒学兴盛的情状:?暨夫太和之后,盛修文教,搢绅硕学,济济盈朝,缝掖巨儒,往往杰出,其雅诰奥义,宋及齐、梁不能尚也。?[30]赵翼指出:?六朝人虽以辞藻相尚,然北朝治经者,尚多专门名家。?[31]?北朝偏安窃据之国,亦知以经学为重。在上者既以此取士,士亦争务于此,以应上之求。故北朝经学较南朝稍胜,实上之人有以作兴之也。?[32]

 其次,北朝经济落后,不允许文士创作不切实际、不关现实的文章。由于北魏经济落后,以致百官无禄。例如,高允虽在朝廷为官,但?时百官无禄,允恒使诸子樵***自给?[33],至太和八年才准备颁禄。北朝这种艰苦的生存环境,?是不允许北方民族脱离生存的现实,作玄思冥想和浮光蹈世之举的客观基础?[34]。颇有见地地指出:?北地苦寒硗瘠,谋生不易,其民族销磨精神日力,以奔走衣食,维持社会,犹恐不给,无余裕以驰骛于玄妙之哲理。 故其学术思想,常务实际,切人事、贵力行、重经验,而修身齐家治国利群之道术,最发达焉。?[35]

 第三,北朝人在文学观念上,重视文学的实用性,反对不关实用、浮靡空洞的文风。颜之推对实用性的文字大加肯定,代表了北朝人重实用的文学观:?朝廷 *** ,军旅誓诰,敷显仁义,发明功德,牧民建国,施用多途。?[36]相反,他反对尚虚谈、重的文字,曰:?至于陶冶性灵,从容讽谏,入其滋味,亦乐事也。行有余力,则可习之。?[37]又曰:?士君子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38]隋开皇四年,隋文帝杨坚改革文风,主张?公私文翰,并宜实录?[39]。接着,李谔又批评那些不关风教之文,说它们是?良由弃大圣之轨模,构无用以为用?[40],显然他们也是持政治功利性的实用文学观。

 北朝人虽然也重视审美,随着散文的发展,审美性不断增强,但一味追求形式、忽视内容的文章会遭到强烈反对。例如,北齐的王昕因咏南朝轻薄之篇而被文宣帝高洋免官。《北史?王宪传附昕传》:?帝愈怒,乃下诏曰:?(王昕)伪赏宾郎之味,好咏轻薄之篇。自谓模拟伧楚,曲尽风制。推此为长,余何足取。此而不绳,后将焉肃?在身官爵,宜从削夺。?[41]无独有偶,隋初的?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42]。

 第四,北朝人看重治国功业,而视文学为小道。实际上,一些上层贵族往往看不起文学,动辄以?刀笔?、?雕虫?、?小道?之类轻视意味的字眼对待文学之士。这种现象在南朝是绝少见的。北魏末,为胡太后父谥号一事引发一场辩论,颇有文才的袁翻受到轻视:?(张)普惠厉声诃(袁)翻曰:?礼有下卿上士,何止大夫与公!但今所行,以太加上,二名双举,不得非极。雕虫小艺,微或相许,至于此处,岂卿所及!?翻甚有惭色,默不复言。?[43]北齐文宣帝时,朝臣议《麟趾格》,太子少保李浑尝谓魏收曰:?雕虫小技,我不如卿;国典朝章,卿不如我。?[44]窦泰违反军令而败亡之后,高欢责问杜弼为什么不阻止窦泰,?弼对曰:?刀笔小生,唯文墨薄技,便宜之事,议所不及。?[45]又如《颜氏家训》载席毗嗤鄙文学事:?齐世有席毗者,清干之士,官至行台尚书,嗤鄙文学,嘲刘逖云:?君辈辞藻,譬若荣华,须臾之玩,非宏才也;岂比吾徒千丈松树,常有风霜,不可凋悴矣!?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席笑曰:?可哉!?[46]席毗意思是功业是第一位的,可流传千古,然后才是须臾之玩的文学。北周的李昶也持如此观点:?昶于太祖世已当枢要,兵马处分,专以委之,诏册文笔,皆昶所作也。及晋公护执政,委任如旧。昶常曰 :?文章之事,不足流于后世,经邦致治,庶及古人。?故所作文笔,了无稿草。唯留心政事而已。?[47]这样,北朝文学始终没有取得独立的地位,文学就只能成为政治的附庸而服务于政治。

 第五,北朝重?理?的文学观也是形成散文实用性的因素。北朝文重?理?,?理深者便于时用?[48]。北朝人常把?文?与?理?相对,或?辞?与?理?并举,?理?指文章的内容,?文?或?辞?指文章的形式。如:

 八月甲辰,(孝文帝)诏曰:?务令辞无烦华,理从简实。?[49]

 (宣武帝)诏曰:?辞理恳至,邈然难夺。?[50]

 (邢颖)中遇沈疴,赋诗以讯,忠显于辞,理出于韵[51]。

 (刘昶)自陈家国灭亡,蒙朝廷慈覆,辞理切至,声气激扬[52]?

 刘景安书规(崔)亮曰:?而朝廷贡才,止求其文,不取其理。?[53]

 (裴景融)虽才不称学,而缉缀无倦,文词泛滥,理会处寡[54]。

 孔璠等学官四十五人上书曰:?故处士赵郡李谧:?不苟言以违经,弗饰辞而背理。?[55]

 (献文帝)诏曰:?高丽奏请频烦,辞理俱诣。?[56]

 (孝文帝)曰:?朕躬览《尚书》之文,称?肆类上帝,禋于六宗?,文相连属,理似一事。?[57]

 (隋文帝)劳之曰:?我读卿判数遍,词理惬当,意所不能及也。?[58]

 (李谔)于是上书曰:?遂复遗理存异,寻虚逐微,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59]

 《颜氏家训?文章》:?辞与理竞,辞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60]

 与北朝文重?理?相对,南朝文则重?情?,所以,南北所重不同,文风则异。

 其实,以上所论两大特征又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后者决定前者,前者反映后者。

 总而言之,北朝散文表现出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和以政治功利为中心的实用性的特征,和南朝散文重抒情尚词***的绮靡柔弱文风大异其趣。这主要是由南北之间文化上多方面的差异决定的。

 [参考文献]

 [1][8][11][21][30][39][40][42][唐]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3。 p1729?1730,p1730,p907?908,p1705?1706,

 p1705, p1545, p1545,p1545。

 [2]郭预衡。中国散文史(上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p530。

 [3]谭家健。中国古代散文史稿[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p270。

 [4] [5]王钟陵。中国中古诗歌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p531,p532。

 [6]程章灿。魏晋南北朝赋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p322。

 [7][10][16][26]曹道衡,沈玉成。南北朝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p351,p16,p16,p522。

 [9]周建江。北朝文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p110。

 [12][13][14][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5。 p1412,p1455,p1462。

 []15[18][19][25][36][37][38][46][60][北齐]颜之推著,王利器集解。颜氏家训集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p55 ,p91,p91,p473,p221,p221,p290,p247,p249。

 [17][24]曹道衡。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p139,p233。

 [20]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3。 p245。

 [22]许杭生。魏晋玄学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p486。

 [23]汤用彤。汉魏晋南北朝佛教史[M]。上海:上海书店,1991。 p507?508。

 [27]黄金明。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p362。

 [28]周建江。北朝文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 p37。

 [29]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修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9。 p528。

 [31][32]赵翼。二十二史札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3。p283,p285。

 [33][41][43][44][48][唐]李延寿。北史[M]。北京:中华书局,1***4。p1124,p884,p1694,p1206,p2782。

 [34]吴先宁。北朝文学研究[M]。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 p142。

 [35]。论中国学术思想史变迁之大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p19。

 [45][唐]李百药。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2。 p347。

 [47][唐]令孤德棻。周书?李昶传[M]。北京:中华书局,1***1。p687。

 [49][北齐]魏收。魏书?高祖纪[M]。北京:中华书局,1***4。 p154。

 [50][北齐]魏收。魏书?献文六王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4。 p538。

 [51][北齐]魏收。魏书?高允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4。 p1083。

 [52][北齐]魏收。魏书?刘昶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4。 p1308。

 [53][北齐]魏收。魏书?崔亮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4。 p1479。

 [54][北齐]魏收。魏书?裴延俊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4。 p1534。

 [55][北齐]魏收。魏书?逸士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4。 p1938。

 [56][北齐]魏收。魏书?勿吉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4。 p2219。

 [57][北齐]魏收。魏书?礼志[M]。北京:中华书局,1***4。 p2744。

 [58][唐]魏征。隋书?高构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3。p2617。

?

 [59][唐]魏征。隋书?李谔列传[M]。北京:中华书局,1***3。p1544。

请问“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的意思和含义?

郊的四字成语有:郊寒岛瘦、荒郊野外、四郊多垒、戎马生郊、岛瘦郊寒、宋郊渡蚁等。

1、郊寒岛瘦:郊寒岛瘦,汉语成语,拼音是jiāo hán dǎo shòu,意思是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

2、荒郊野外:荒郊野外,汉语词汇。拼音:huāng jiāo yě wài,释义:没有人类居住的荒山野岭,很少有人去的地方。指人迹罕至,空旷荒凉的郊外。

3、四郊多垒:四郊多垒,汉语成语,拼音是sì jiāo duō lěi,意思是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出自《礼记·曲礼上》。

4、戎马生郊:戎马生郊,汉语成语,拼音是róng mǎ shēng jiāo,意思是指战乱起于近旁,兵祸大作。出自《老子》。

5、岛瘦郊寒:岛瘦郊寒,汉语成语,拼音是dǎo shòu jiāo hán,唐代诗人贾岛和孟郊。贾岛、孟郊的诗中多凄苦哀婉之词,故以此指他们的诗歌和风格。亦形容与贾孟相类似诗文的风格语意。出自宋·朱熹《次韵谢刘仲行惠笋》。

赞同陈鼓应的翻译

国家政治上轨道,把运载的战马还给农夫用来耕种。国家政治不上轨道,便大兴戎马于郊野而发动征战。

“天下有道”,指国家治理井然有序;“却走马以粪”,这里的“粪”应该当种田的肥料解,意指“用马拉肥料”,即指战马用于耕地;“天下无道”,指国家治理无序,民怨四起;“戎马生於郊”,这里的“戎马”实是指“战争”,意即发生战争战乱。理解为“母马在郊外产子”肯定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