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崩漏止血三法_最快止住***出血的药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5-31 0
  1. 月经崩漏吃什么止血,月经期间吃什么药活血化瘀
  2. 崩漏中医会怎么样止血
  3. 崩漏(宫血)的治疗
  4. 崩漏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崩漏是指妇女不在行经期间,***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下血不绝等症,一般以突然出血,来势急,血量多的称“崩”;淋漓下血,来势缓,血量少的称“漏”。但在临床上两者常互相转化。如血崩日久,气血耗伤,可变成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能成崩,故两者常常并称。其病因病机多因思虑过度,或饥饱劳役,损伤脾气,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而成;亦可因素体阳盛,或感热邪,或过食辛辣,或肝郁化火,以致火热内蕴,损伤冲任,迫血妄行而致。治疗首先以止血为要,再根据上述病因***用调理脾肾,使气血得复。

方一组成吴茱萸、杜仲、蛇床子、五味子、海桐皮各50克,木香、丁香各25克。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取药末25克,用纱布袋盛,以水3大碗煎数沸取汁,趁热熏会***,并用手淋洗。每日早、晚2次熏洗。

妇科崩漏止血三法_最快止住子宫出血的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功用温肾散寒,收涩固崩。

适应证下焦虚冷,脐腹疼痛,带下五色,月水崩漏,淋漓不断。

说明蛇床子、杜仲温阳补肾,固护冲任;吴茱萸温散下焦寒气;丁香、木香协助温阳散寒,理气行滞;海桐皮辛散祛风除湿;五味子收敛固崩。有温肾散寒、收涩固崩。

方二组成夹蛇龟适量。

用法上药煮汁,浴渍之。

功用补肝肾,固冲任。

适应证漏下赤白、崩中等。

说明夹蛇龟功主补肝肾,益精血,固护冲任。冲任固守,则漏下、崩中自止,主治女人漏下赤白崩中。

月经崩漏吃什么止血,月经期间吃什么药活血化瘀

概述崩漏是指妇女在非行经期间***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相当于西医的“功能不良性***出血”,简称“功血”,是最常见的月经疾病之一。本病系由内分泌失调所引起的***异常出血,由于诊查无器质***变,认为是功能性失调而得名。

崩与漏在症状及程度上有所不同。崩出血量多,来势急,病情重;漏则出血量少,淋漓不断,来势较缓,病情较轻,但二者在发病过程中可相互转化。因此,崩与漏是一种疾病的两种不同表现,“崩为漏之甚,漏为崩之渐”,故临床统称为之崩漏。

关于本病病机,《素问·阴阳别论》谓:“阴虚阳搏谓之崩”,《诸病源候论》概括其病机为损伤冲任,《血证论》则云“崩漏者,非经期而下血之谓也。少者名曰漏下,多则名曰血崩,……古为崩中,谓血乃中州脾土所统摄,脾不统血,是以崩溃,故曰崩中。示人治崩必治中州也。”提出崩漏论治当需重脾的见解。《丹溪心法附余》将治法归纳总结为塞流、澄源、复旧的治崩***。

治疗1.血热证(1)虚热证症状经血非时而下,量少淋漓,或量急,血色鲜红而质稠;心烦潮热,小便黄少,或大便结燥,苔薄黄,脉细数。方一保阴煎来源《景岳全书》组成生地15克,熟地12克,芍药12克,山药12克,续断12克,黄芩15克,黄柏12克。

功效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生地养阴凉血止血,熟地滋肾水益真阴,白芍配地黄养血敛阴,山药益肾固精,续断补肝肾固冲止血,黄柏制相火,退虚热,黄芩清热泻火止血,生甘草调和诸药。

按语本方可加生脉散益气滋阴敛血,阿胶养血止血;若血久不止,气血亏损,证见面色苍白,气短倦卧,心悸头昏,血色淡而质清者,为气血俱虚之象,方中加黄芪、枸杞、首乌。方二上下相资汤来源《石室秘录》组成人参9克,沙参12克,玄参12克,麦冬12克,玉竹9克,五味子9克,熟地12克,枣皮12克,车前子9克,牛膝9克。

功效滋阴清热,固冲止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此方以熟地、枣皮补肾为君,元参滋水清热,佐以沙参、麦冬、玉竹滋阴润肺,使母子相资、上下相润。精生而液亦生,虚火除而血气宁。更有人参补气摄血,五味子宁心敛血,车前子引诸阴药,使滋而不腻,牛膝行血,宜去之。全方共具“资血之源,安血之室”的功效。

按语若出血似崩者,加仙鹤草、乌贼骨以增强止血之效。淋漓不断者,加蒲黄,三七以化瘀止血,以其久漏必瘀之故。若证见心烦少寐者,为心阴不足,加炒枣仁、柏子仁、夜交藤等养心安神。证见眩晕、轰热、易怒,为阴虚肝旺,可加龟板、龙骨育阴潜阳,白芍柔肝养血。

(2)实热证症状经血非时忽然大下,或淋漓忽又增多。血色深红或鲜红。质或稠,或有血块;口渴烦热,有发烧,或有小腹少腹疼痛,小便黄或大便干结,苔黄或黄腻、脉洪数。方一清热固经汤来源《简明中医妇科学》组成生黄芩12克,焦栀子9克,大生地12克,地骨皮12克,地榆12克,阿胶(烊化)11克,生藕节15克,陈棕炭12克,炙龟板9克,牡蛎9克,粉生甘草6克。

功效泻热凉血,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方以生黄芩、栀子泻火清热止血;地榆、藕节清热止血;生地、地骨皮清热凉血;阿胶养血止血;龟板、牡蛎育阴敛血;陈棕炭收涩止血;加沙参益气滋阴。全方泻热于滋阴之中,体现了实热崩漏的功效特点。

按语全方诸药各司其职,集清热、泻火、凉血、育阴、祛瘀、胶固、炭涩、镇潜、补任、固冲多种止血法于一方之中,能收清热凉血,固冲止血之功。方二滋水清肝饮来源《医宗已任篇》组成柴胡12克,当归9克,白芍12克,山栀9克,枣皮12克,茯苓12克,淮药12克,丹皮9克,泽泻9克,生地12克,大枣3个。

功效清肝泻火,固冲止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用于本证以方中寓六味地黄丸滋水以泻火;柴胡疏肝解热;栀子清热止血;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大枣补脾固气;当归性偏温而行血,出血期间不宜用。加仙鹤草清热止血,益母草化瘀止血。

按语全方滋水清肝泻火,适用于肝经郁热而致的实热崩漏证。

2.肾虚证(1)肾阳虚证症状经来无期,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清;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腰腿酸软,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方一右归丸来源《金匮要略》组成制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枸杞12克,菟丝子15克,鹿角胶12克,当归6克,杜仲12克。

功效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本证选此方以制附子温补命门之火以强壮肾气,杜仲、菟丝子温补肾阳,鹿角胶温肾气、养精血、固冲任,熟地、山萸肉、枸杞补养精血,山药补脾固气。

按语临床可加黄芪补气摄血、覆盆子、赤石脂固肾涩血。肉桂宣通血脉,当归辛温行血,出血期宜去之。方二通脉大生丸来源《中医妇科治疗学》组成杜仲12克,续断12克,菟丝子12克,艾叶15克,肉苁蓉12克,紫河车3克,鹿角霜9克,枸杞12克,炙首乌30克,当归6克,砂仁9克,茯苓12克,山药12克,台乌6克,车前子12克。

功效温肾调经,固冲止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用于肾虚崩漏以方中杜仲、续断、菟丝子、艾叶、肉苁蓉、紫河车、鹿角霜温补气,调固冲任;枸杞、首乌、当归养血益肝;砂仁、茯苓、山药调补脾胃;台乌温气理血;车前子、引诸药下行。

按语本方重在温补肾阳,兼顾肝脾,使肾中阳气得充,精血得养,冲任得固而经水自调。

(2)肾阴虚证症状经乱无期,出血淋漓不净或量多,色鲜红,质稍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心烦,舌质偏红、苔少、脉细数。方一左归丸合二至丸来源《景岳全书》组成熟地12克,山药12克,枸杞12克,山茱萸12克,川牛膝6克,菟丝子12克,鹿角胶6克,龟胶6克。

功效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熟地滋阴养血,龟胶益阴潜阳敛血,杞子、山萸、菟丝、山药补肝肾益冲任,鹿角胶温养精血。川牛膝引血下行,故不用。合二至丸滋养肝肾,全方有滋水益阴,止血调经之功。

按语若肾阴虚不能上济心火,或阴虚火旺,烦躁失眠,心悸,可加生脉散,加强益气养阴,宁心止血之功。方二补肾调经汤来源《新中医》组成熟地12克,制首乌12克,枸杞20克,黄精15克,桑寄生12克,鹿角霜12克,金樱子9克,菟丝子12克,续断12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甘草9克。

功效滋肾养血,固冲摄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熟地、制首乌、枸杞、黄精、桑寄生、鹿角霜滋肝肾、养精血、益冲任;金樱子、菟丝子,续断补肾气、固冲任;党参、白术、甘草补气摄血固冲。

按语若肝阴失养,症见咽干、眩晕者,加夏枯草、生牡蛎、元参;若心阴不足,症见心烦、眠差者,加五味子、夜交藤。

3.脾虚证症状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白光白,或面浮肢肿、手足不温,或饮食不佳。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沉弱。方一固本止崩汤来源《傅青主女科》组成人参9克,黄芪20克,白术15克,熟地12克,当归6克,黑姜6克。

功效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黄芪补气培元,固冲摄血;熟地滋阴养血;黑姜温中止血;当归药性温行,故暂不用。加升麻以升提气机;山药、大枣补中益气;乌贼骨涩血固冲。

按语全方气血两补,使气壮固本以摄血,血生配气以涵阳。气充而血沛,阳生而阴长,冲脉得固,血崩自止。气虚运血无力易于停留成瘀,常加田七、益母草或失笑散化瘀止血。方二济生归脾汤来源《济生方》组成人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黄芪18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24克,木香12克,炙甘草9克,生姜6克,大枣3个。

功效补脾益气,补气摄血。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固气健脾;当归、龙眼肉养血补脾;茯神、枣仁养心安神,宁血;木香宣畅三焦,调气健脾。

按语该方重在固气生血,归脾统之,则经调如期。

4.血瘀证症状经血非时而下,时下时止,或淋漓不尽,或停闭日久又突然崩中下血,继而淋漓不断,色紫黑有块。方一四物汤合失笑散加三七粉、茜草炭、乌贼骨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熟地12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芍药9克,蒲黄9克,(冲服)五灵脂9克,三七粉5克,(冲)、茜草炭12克,乌贼骨20克。

功效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四物养血和血调经,失笑散活血化瘀止血,三七粉、茜草炭化瘀止血,乌贼骨涩血而不滞瘀。共奏活血化瘀、止血调经之效。

按语若兼气滞者,症见胁腹胀甚,上方加炒川楝子、香附;久漏不净加桃仁、红花、益母草;崩下不止,去当归、川芎,加党参、仙鹤草、益母草;瘀而化热,症见口干苦,血色红而量多,苔薄者,加仙鹤草、地榆、茜草、夏枯草。方二红花桃仁煎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组成红花12克,桃仁12克,熟地12克,当归6克,川芎9克,白芍12克,丹参12克,延胡12克,香附9克,青皮12克。

功效活血化瘀,养血调经。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方解方中寓有桃红四物加丹参以活血祛瘀、养血调冲;香附、青皮调气开郁;延胡止痛化瘀;用于肝郁血瘀证尚宜。

按语气血虚而兼瘀滞证者,宜调补气血,化瘀生新,用八珍汤加益母草、鸡血藤、香附。

崩漏中医会怎么样止血

 月经崩漏,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问题,当我们产生月经崩漏的时候,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要及时吃一些东西止血,那么,月经崩漏吃什么止血?下面有我为你解答。

月经崩漏吃什么止血?

 崩漏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属于月经病中的功能性疾患。其主要证型为阴虚或偏阴虚,但在出血阶段时以瘀结、血热为突出。治疗崩漏下血,可以***取以下的的中成药:

 1、 云南白药血多时,4小时1次,每次2~4克,血止停用。

 2、 十全大补丸、归脾丸或补中益气丸每日2次,每次5克,吞服。用于气血虚弱漏下不止战血止后调治。

 3、 新癀片每日3次,每次4片,饭后吞服。用于血热者。

 4、 三七粉血多时,4小时1次,每次3克,血止停用。对血瘀者更直。

 5、 震灵丹每日2~3次,每次6克,吞服。用于止血。

 6、 野山人参粉血多时,2~4小时1次,首次剂量1克,以后0.5克温水吞服。用于暴崩血脱者。

 有关崩漏的治疗必须根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掌握塞流、澄源、复旧三法。即在暴崩之际,急当止血防脱,用塞流止血法。血减后进一步求因治本,标本同治,止血和调理同时进行,即用澄源法。

 出血完全止后,脏腑气血尚未恢复正常功能,***用复旧法进行善后调理和调整月经周期。以上治法是古人治疗崩漏重要的经验总结,也是现在临床上用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由上面可以看出,崩漏治疗三法必须循序进行:塞流、澄源、复旧。如果不循此规律治疗,就会耽误病情。患者最好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治疗。

月经期间吃什么药活血化瘀?

 1、黑木耳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能

 2、洋葱辛温,归肺、肝经。洋葱有温阳活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洋葱含有的前列腺素A,是较强的血管扩张剂。它含有的葱蒜辣素,能抗血小板聚集,因而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与血液黏稠度,并降低血压。洋葱有温阳活血的作用

 3、生姜性温,味辛。姜有促进血液循环、健脾和胃、杀菌解毒的作用。研究表明,并且生姜能降低胆固醇、血糖、血液黏稠度,减少血小板凝集,预防心脑血管梗塞。生姜有促进血液循环、健脾和胃、杀菌解毒的作用4、大蒜据《本草纲目》记载,大蒜其气熏烈,能通五脏、达诸窍

 4、大蒜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还能降低坏胆固醇,升高好胆固醇。

 大蒜素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5、醋味酸苦、性温,归肝、胃经,有活血散淤、消食化积、消肿软坚、解毒疗疮的功效。据《本草求真》记载:醋主敛,故书多载散淤解毒,下气消食。用于淤血所致胃腹疼痛、食欲不振、吐血、便血。但外感者忌食,且不宜与茯苓同吃。

 单单吃活血药是解决不了月经不顺畅的。建议您去医院看中医,中医治病需要整体辨证的.经期吃什么活血化瘀比较好?还是建议从食物上来调养比较保险和靠谱。因此对于在经期中的女性朋友来说,想要活血化瘀可以试试上面的几种食物。这样我们不仅让我们的经期不再那么的痛苦,让我们可以更加舒服一点的度过那几天。

崩漏(宫血)的治疗

崩漏想要止血不止可以选择西医,中医也是可以的,那么崩漏中医会怎么样止血呢?

中医治疗崩漏出血的方法非常多,比如内服药物、针灸、艾灸等都是常用方法,治疗效果也非常显著,但是具体治疗时的个体化治疗要求较高。针灸快速止血方法有:针灸断红穴:找准穴位后先针后灸,在穴位上留针20分钟,这种治疗方法有明显减少出血量的作用。

崩漏中医还可以使用体针,可选穴位为神厥、隐白,每个穴位艾灸20分钟,可帮助患者快速减少血量。还有耳针:要选择的部位为内分泌、***穴、皮质下,治疗方法为***或埋针。

崩漏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中医之崩漏,西医称为宫血(功能性***出血),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如来势急,出血量多,称为“崩”;如来势缓,出血量少,而持续时间长,称为“漏”。

一:王幸福老师的崩漏(西医宫血)方

黄芪30g,当归30g,生地30g,霜桑叶30g,三七粉9g(现可用云南白药胶囊代替),生地榆60g,生贯众60g,白头翁60g,桑白皮30g,益母草120g,

出血严重时加红参30g和龟板30g 多年运用疗效在90%以上。

方证体悟:此方来源于《傅青主女科》一书,我是早年读《医学衷中参西录》时看到的,但并未引起注意。引起我重视此方的是四川乐山名医余国俊先生,其多次发表文章推荐此方治崩漏证,并言乃高效专方也。因此,我在临床开始有意大量验证该方。

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对于轻症宫血还可以,基本上是高效的,但对重症虚证疗效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在看到山东名医张志远先生的文章《地榆贯众白头翁汤治崩漏》,感觉效果亦很好,考虑可以把二方合用。

在读《李凤翔临证经验集》时,我又发现了治疗宫血的验方:益母草120g,当归12g,白芍9g,甘草6g,木香3g,据云屡用不爽,疗效超过一般的所谓引血归经及补血药。至此,从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出发,将三方合在一起,并根据青年多热,中年多瘀,老年多虚的原则加减用药,在治疗崩漏症时,几无失手,百打百中,也成为了我自已的秘方。现公布于众,希望同道一用。

二:可选用中成药:宫血停颗粒或宫血宁胶囊。

宫血停和宫血宁的区别在于其所主治的病症不同。

宫血停为补益脾肾、活瘀、止血,常用于治疗脾肾两虚,气虚血瘀所引起的月经过多。

宫血宁则起到凉血、收涩止血的作用,主治因血热所导致的出血,如崩漏下血、月经过多、产后以及流产后***收缩不良的出血,***功能性出血属于血热妄行证者。

两者均属于中成药,用药需要经过医师诊查辨证之后,查明出血原因再根据个人具体病情,合理选择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异常出血症状最好及时就医,不建议盲目自行用药。

三:针灸方

病因:

1由于思虑伤脾,或操劳过度,或郁怒伤肝,以致肝失藏血,脾失统血而致。

2受寒、热邪气,内伤胞宫,冲任失调而引起。

辩证:血崩:经血忽然大小不止。 血漏:经血持续不断。

症状:有头晕,眩晕,目眩,面色苍白,精神疲惫,畏冷,腰酸,四肢无力等。

症型:热证、虚寒、瘀血三种。

1热证:

症状:经色鲜红,有秽气,脉数,苔黄。

治法:清热止泻。***泻法为主。

处方:气海,关元,中极,肝腧,脾腧,肾俞。大墩(艾灸),隐白(艾灸)。行间,然谷。

2虚寒:

症状:经色黯淡,少腹冷,脉象沉迟,舌苔薄白。

治法:固摄冲任。***补法并配艾灸。

处方:处方:气海,关元,中极,肝腧,脾腧,肾俞。大墩(艾灸),隐白(艾灸)。三阴交,交信。

3瘀血:

症状:经色紫黑,腹痛拒按。

治法:调气化瘀。***以泻法为主。

处方:处方:气海,关元,中极,肝腧,脾腧,肾俞。大墩(艾灸),隐白(艾灸)。太冲、三阴交。

方解:

气海、关元、中极,三阴交,四个穴位调整冲任,大补真阴与元阳。

肝腧,脾腧,肾俞能掌握统血,藏血的源泉。

大墩(艾灸),隐白(艾灸),为肝经、脾经的井穴,用灸法能统治崩漏。

行间,然谷,可以清肝经,肾经之热,止血妄行。

三阴交、交信,太冲,三穴是肝脾肾的调经血,化瘀血,止崩漏的要穴。

卵巢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出血,而妇科检查未发现器质***变者,称功能失调性***出血。多发生于卵巢功能初熟或趋于衰竭时,故患者大多数为青春期或近绝经期的妇女。

本病属于中医的“崩漏”范畴,是妇科常见病,亦是疑难重证。

妇女经血非时而下,***突然大量出血,或持续下血淋漓不断,称为崩漏,亦称崩中漏下。一般突然出血,血量颇多,来势猛急者,称之为“崩”;出血量少,淋漓不净者,谓之“漏”。但在发病过程中,两者常易相互转化。如久崩不止,气血耗伤可变为漏;久漏不止,病势日进,亦能转成崩,故在临床上常以崩漏并称。

一、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是脾肾气虚、冲任血热和瘀血停滞等原因导致冲任损伤,不能固摄经血而发生崩漏。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崩漏的临床特点可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增多或不规则***出血。出血时间长短不一,可达数月或仅数日。此类患者排卵功能障碍,无黄体形成,故西医称为无排卵型功能性***出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及更年期的妇女。就崩漏而言,可包括多种原因引起的***不正常出血,如流产、产后出血、女性生殖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引起的***出血,也可见到“崩”和“漏”的表现,但不是经血来潮,故不列于其中。

卵巢功能障碍可以发生在卵泡发育过程的各个不同阶段,临床上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两类。

(1)无排卵型功能性***出血(***内膜增殖症),多发生于卵巢功能初熟或趋于衰竭时,故患者大多数为青春期或绝经期的妇女。这一类虽有卵的成熟或不全成熟,但无排卵,无黄体形成,***内膜无分泌期变化。主要通过雌激素水平波动来控制***内膜的增长和萎缩,因此失去正常月经的规律性。

多数患者先有短期停经,但出血量的多少和出血时间长短不一,有出血达数周,亦有中止一段时间后又复出血。患者常表现贫血。

(2)有排卵型功能性***出血(***内膜不规则剥脱),月经周期尚正常,经期延长,经血量多。一般见于生育年龄妇女。卵巢仍排卵,但由于黄体机能障碍,***内膜出血孕酮不下降,故***内膜不能如期剥脱。此型较少见。

2.诊断

(1)询问病史:了解月经周期及月经量的改变情况。

(2)体征:有排卵型功能性***出血,无***改变体征,无排卵型功能性出血,则***因受卵泡激素的影响可略大,稍软。

(3)基础体温测量:无排卵型功能性***出血,无排卵体温呈单相曲线,有排卵型则基础体温呈双相曲线。

(4)诊断性刮宫:如疑为无排卵型功能性***出血,诊断性刮宫时间应选择在月经来潮前2~3天;或月经来潮24小时内,刮出内膜做病理检查;***内膜仅有增生而无分泌现象,即可诊断(正常内膜应为分泌期)。如疑有排卵型功能性***出血,诊断应选择在月经来潮后5天,内膜病理检查增生和分泌现象同时存在,或呈分泌不足现象。

在诊断功能性***出血时,必须排除生殖系统的器质***变,如宫颈癌、***肌瘤、流产以及全身血液病凝血机制障碍等。

三、辨证施治

1.血热型

(1)实热型

辨证经血不时忽然大下,漏红淋漓,日久不净,色深红质稠或夹小血块,口渴烦热或有发热,小便黄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或黄腻、干燥,脉洪数或滑数。

施治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清热固经汤:龟版24g,地骨皮、牡蛎、阿胶、生地各15g,山栀子、棕榈炭、黄芩各9g,地榆、藕节各15g,甘草3g,沙参10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2)虚热型

辨证经血不时而下,量多势急或量少淋漓,日久不净,血色鲜红而质正常或稍稠,心烦潮热,面色潮红,头晕耳鸣,虚烦不寐,甚则盗汗,或小便黄少,或大便干结。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

施治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方药生地黄、白芍、续断各10g,熟地黄12g,黄芩、黄柏、山药各8g,甘草6g。

加减若出血量多加龙骨20g,牡蛎20g,仙鹤草10g;淋漓不断者,加生蒲黄10g,三七粉(吞)3g;眩晕,烘热易怒,加龟版20g,白芍10g。

2.肾虚型

(1)偏肾阳虚型

辨证经来无定期,经量或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面色晦暗,形寒肢冷,腰膝酸冷,或阴冷不育。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而两尺部为甚。

施治温肾扶阳,固冲止血。

方药制附子8g,熟地12g,山药、覆盆子、山茱萸、枸杞、菟丝子、杜仲各10g,鹿角霜3g,黄芪、赤石脂各15g。

加减患者若为年少肾气不足,加仙茅、仙灵脾各10g;兼见浮肿、纳差、四肢欠温者,加茯苓10g,砂仁10g,炮姜8g。证见出血量多,色暗红有块,小腹疼痛者,为寒凝致瘀,加乳香、没药、五灵脂各10g。

(2)偏肾阴虚型

辨证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少不一,下时淋漓,日久不止,血色鲜红,腰腿酸软,头晕耳鸣,失眠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施治滋水益阴,止血调经。

方药左归丸合二至丸:熟地、淮山药各15g,山茱萸、枸杞各10g,甘草6g,女贞子、旱莲草各15g,茯苓6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血崩不止者加乌贼骨、阿胶珠各10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各10g;腰酸者加杜仲10g。

3.脾虚型

辨证经血非时而至,下血淋漓不止,或见暴崩,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肢倦乏力,面色白光白;或面浮肢肿,四肢不温,胸闷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或腻,脉细弱或沉弱,虚大无力。

施治健脾益气,固冲摄血。

方药举元煎:人参、白术各10g,黄芪15g,炙甘草6g,升麻3g。

加减若失血过多者加阿胶、焦艾叶、血余炭;若失血多生内热者,加生地炭、地榆炭、贯众炭、仙鹤草;若兼寒者加焦艾叶、炮姜;若挟瘀者加茜草根、三七。

4.血瘀型

辨证经血非时而下,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停闭日久又突然暴崩下血,继而淋漓不断,色质紫黑,有块,小腹疼痛或胀痛,拒按,瘀下痛减。舌质紫黯,边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或沉涩,或弦紧。

施治化瘀止血,理气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味:柴胡6g,赤芍12g,当归、川芎、元胡、炒蒲黄、五灵脂、香附各10g,甘草6g,益母草15g。日1剂,水煎,3次分服。

加减血崩带黑色者加茜草、乌贼骨各10g;腹痛甚者加佛手、青木香各10g。

四、***治疗

1.成药方

(1)固经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二至丸、崩漏丸、四红丹、荷叶丸、十灰丸(适用于肝肾阴虚型)。

(2)右归丸、金匮肾气丸、苁蓉补肾丸、全鹿丸(适用于脾肾阳虚型)。

(3)丹栀逍遥丸、七制香附丸、乌金丸、柴胡疏肝丸(适用于肝郁气滞型)。

(4)震灵丸、失笑散、四物益母丸、益母丸、益母草膏(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2.验方

(1)过江龙(土老虎眼)种仁6~9g,烧存性研末,开水冲服,每日1次(一般用药1~2次血止)。

(2)益母草30g。水煎服(适用血瘀型)。

(3)仙鹤草、血见愁、旱莲草各30g。水煎服(适用于血热型)。

(4)白芍15g,香附12g,生、熟蒲黄各10g。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瘀型)。

(5)旱莲草、女贞子各15g,山萸肉、贯众、地榆、生地各12g。

水煎服(适用于肾阴不足型)。

(6)赤石脂、补骨脂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服3g,日服3次(适用于肾气虚寒型)。

(7)槐米、白术各20g,黄芪、旱莲草、乌贼骨各30g,甘草10g。水煎服(适用于脾虚失摄型)。

(8)鹿角霜15g,炮姜炭10g,三七6g。共为细末,每服3g,日服3次(适用于脾肾阳虚型)。

五、调护

(1)卧床休息,出血量多者取头低足高位。

(2)劳逸适度,应避免过度劳累及剧烈活动。

(3)使用垫纸质地要柔软,消毒。

(4)对长期出血淋漓不尽者,应嘱其增加营养,补充铁剂。

(5)要经常保持外***清洁,宜温水洗涤,勤换***,若湿毒致外阴瘙痒,严禁搔抓及热水洗烫。

(6)流血多者,应住院治疗观察,避免不良***。

(7)禁食辛辣***食物,以防生热助阳。禁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