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恶痛绝的翻译和拼音,深恶痛绝的翻译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06 0
  1. 翻译初三上课文《杨修之死》
  2. 舐犊的成语
  3. 诫兄子严敦书里的翻译
  4. 周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5. 诫兄子严敦书的注释译文

咬牙切齿、怒目切齿、怒不可遏、令人发指、誓不两立

一、咬牙切齿 [ yǎo yá qiè chǐ ]

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深恶痛绝的翻译和拼音,深恶痛绝的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自: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译文:为什么事咬紧牙齿,吓得犯罪人面色如白纸一样。

二、怒目切齿 [ nù mù qiè chǐ ]

解释: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出自: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译文:我听到风声,讨论了所用,于是奋起抵抗衣襟,怒目咬牙切齿。

三、怒不可遏 [ nù bù kě è ]

解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自: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四、令人发指 [ lìng rén fà zhǐ ]

解释: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极为愤怒。使人头发都竖起来了。形容使人极度愤怒。

出自:战国 庄子《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

译文:盗跖听说后大怒,眼睛天上的星星一样亮,头发竖起来。

五、誓不两立 [ shì bù liǎng lì ]

解释:誓:发誓。发誓不与敌人并存。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出自:西汉 刘向《战国策·楚策一》:“秦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译文:秦国所害天下没有比楚国,楚国强大,那么秦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这是势不两立。

翻译初三上课文《杨修之死》

1. 文言文翻译7则

《魏武将见匈奴使》 原文: 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译文: 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来的使节,自己认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远方的国家,于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则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边。已经接见完毕,命令间谍问匈奴来的使节:“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节回答说:“魏王风***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

曹操听说这件事,连忙派人追赶,杀掉了那个使者。 《郑武公伐胡》 "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因问於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

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

'" 译文:从前郑武公想要攻打胡国,反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胡国的君主以使他快意。就问大臣们说:"我要用兵,可以攻打谁?"关其思回答说:"可以攻打胡国。

"郑武公大怒就把关其思杀了,并且说:"胡国,是我们兄弟之国,你说攻打它,什么居心?"胡国君主听到这件事,就认为郑国君主是自己的亲人而不防备他,郑国就趁机偷袭胡国,占领了它。 《蝜蝂传》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

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亦足哀夫!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

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译文: 蝜蝂是一种喜爱背东西的小虫。

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即使非常劳累也不停止。

它的背很不光滑,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

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以致跌倒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

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也不知接受教训。即使他们的外形看来庞大,他们的名字是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 《司马光好学》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 “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 《陈寔退盗》 原文: 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也。出于单微,少作县吏,常给事厮役,后为都亭佐。

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

后令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时有者,同县杨吏以疑寔,县遂逮系,考掠无实,而后得出。

及为督邮,乃密托许令,礼召杨吏。远近闻者,咸叹服之。

复再迁除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

邻县人户归附者,寔辄训导譬解,发遣各令还本司官行部。吏虑有讼者,白欲禁之。

寔曰:“讼以求直,禁之理将何申?其勿有所拘。”司官闻而叹息曰:“陈君所言若是,岂有怨于人乎?”亦竟无讼者。

及后逮捕党人,事亦连寔。余人多逃避求免,寔曰:“吾不就狱,众无所恃。”

乃请囚焉。遇赦得出。

灵帝初,大将军窦武辟以为掾属。时中常侍张让权倾天下。

让父死,归葬颍川,虽一郡毕至,而名土无往者,让甚耻之,寔乃独吊焉。及后复诛党人,让感寔,故多所全宥。

寔在乡闾,平心率物。其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

至乃叹曰:“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

2. 初中所有文言文中绝字的用法,要九种

文言文

①断,断开。《灵枢·禁服》:“近者编绝,久者简垢。” ②阻断。《灵枢·官针》:“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 ③遏止。《素问·宝命全形论》:“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 ④断绝。《素问·平人气象论》:“故人绝水谷则死。” ⑤竭绝。《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绝,精气乃绝。” ⑥止。《素问·气交变大论》:“冲阳止者死不治。” ⑦阻隔不通。《素问·通评虚实论》:“五脏绝闭,脉道不通。”⑧衰败,亡失。《灵枢·经脉》:“六阳气绝,则阴与阳相离。” ⑨尽,极。《素问·阴阳类论》:“一阴至绝,作朔晦。” ⑩灭,死亡。《串雅·序》:“昔欧阳子暴利几绝。”

3. 7篇文言文字词翻译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 虽乘奔御风(驾) (2) 林寒涧肃( 寂静) (3)属引凄异 (连续 延长) (4)不以疾也(认为 快) (5) 至于夏水襄陵(漫上) (6)飞漱(冲刷) (7)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 (8)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9)猿鸣三声泪沾裳(几) (10)有时朝发白帝(这个时候) (11)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 (12)清荣峻茂(水清, 树荣,山高,草盛) (13)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 2.区别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①自非亭***分 古义:如果 今义:自从 ②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通***字:略无阙处(同“缺”中断) 4.一词多义 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从,在) 自非亭***分(副词,如果) 沿溯阻绝(断) 绝巘多生怪柏(形容词,极,最) 哀转久绝(消失) 5.词类活用 (1)良多趣味(形容词作副词,实在,真)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作名词,奔驰的骏马) 6.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1)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 (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分,不见曦月。 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有时皇帝有命令必须火速传达,于是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能到达江陵,两地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风,也不会有这样快。 (4)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7.填空: (1)①《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市奉节和 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 学家。

②《三峡》一文中总写三峡地貌的句子是: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分,不见曦月。

③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 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文中写猿鸣突出了环境的悲凉凄清。 (3)由文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联想到李白《望天门山》中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文中的“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在描写水势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4)①描写夏季三峡景色的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描写三峡春冬之景的句子: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 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③描写秋季三峡景色的句子: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 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8.说说“自非亭***分,不见曦月”。一句在文中表达的作用是什么? 从侧面描写山高,以特定条件下的情景形象地综合表现三峡的特点。

9.第一段写出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10.结合第一段有关语句,说一说三峡两岸山有什么特点。

(试用两个字概括): 连和高 11.“重岩叠嶂”和“隐天蔽日”两句写景角度有什么不同? 重岩叠嶂,就山本身的状态写其高,是俯视所得;而隐天蔽日,以天和日衬其高,是仰视所见。 12.请用“四字短语”概括三峡四季景色的特色: 夏:水流湍急 春冬:清荣峻茂 秋:林寒涧肃 13.试分析一下第二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

先从正面落笔,后分两层来写:以“沿溯阻绝”概括水势险恶;以“王命急宣”的特例给人具体印象。又加上奔马和疾风的比喻,则给人的感受更加形象而深刻。

14.理清第三段作者的写作思路。 先写俯视江中所见,后写仰视所见,由峡底写到山上,最后作者总结,状写了四种景物。

15.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事物?突出了什么气氛? 抓住了有代表***物猿。突出了凄清肃杀的气氛。

16.讨论:作者写三峡四季景色时,为何没有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而先写夏季景色。 答案要点: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将“夏水”为首来写。

17.问答题: (1)本文中心: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

4. 古文中“绝”字的几种用法

绝绝 jué〈动〉(1) (会意。

从糸( mì),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

本义:把丝弄断)(2) 同本义 [break off]绝,断丝也。——《说文》冠缨索绝。

——《史记》(3)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4) 引申为断,断绝 [sever;cut off]绝,断也。

——《广雅》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必绝其谋。

——《战国策·秦策》楚诚能绝 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绝人以玦。

——《荀子·大略》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史记·刺客列传》绝其望。

——《韩非子·主道》即炉火烧绝。——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往来而不绝。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5) 又如:绝卖(出卖产权;卖掉后再也不许赎回);绝裙(扯断衣襟。指去意坚决,难以挽留);绝祀(断绝祖先的祭祀。

比喻国家灭亡,子嗣全无)(6) 割断;切断 [cut off]绝头刳服。——《韩非子·内储说上》今楚国虽小,绝长缩短,犹以数千里。

——《战国策·楚策》七曰绝祭。——《周礼·大祝》。

司农注:“不循其本直绝肺以祭也。”(7) 又如:绝亢(斩断脖子);绝脰(断颈);绝膑(折断膑骨);绝长补短(本指计量国土大小。

后常用为截取有余以补不足)(8) 气息中止;晕死 [die]抢呼欲绝。——《聊斋志异》(9) 又如:绝单(狱吏所填写的死亡单子);绝类(灭绝其种类);绝命辞(临死前写的文章)(10) 断根,无后代 [discontinue]子绝四。

——《论语》。皇疏:“无也。”

(11) 又如:绝业(已经中断的王业);绝绪(没有后代);绝户计(断绝别人子孙后代的计谋)(12) 横渡;穿越 [cross]绝江河,横渡过长江黄河。绝,断,横渡。

***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乃绝漳水。

——《穆天子传》丈人渡之绝江。——《吕氏春秋·异宝》。

注:“过也。”(13) 又如:绝塞(横渡关塞;渡越边塞);绝漠(穿越沙漠);绝险(越过险阻)(14) 落 [fall]虽萎绝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楚辞》(15) 杜绝;摒弃 [pletely eradicate;wipe out]绝世于良。——《左传·哀公十五年》。

注:“犹言弃也。”(16) 又如:绝弦(断弃琴弦,不再使用);绝学(弃绝学问;抛开学业);绝仁弃义(抛弃世俗的仁义,回复到纯朴的本性)(17) 超过 [surpass]。

如:绝后光前(超越古今);绝俗(超出世俗之外);绝才(过人的才能);绝特(超出寻常)(18) 停止 [stop]嗜酒甘而不能绝于口。——《吕氏春秋·权勋》。

注:“止也。”胞之络脉绝也。

——《素问·奇病论》不能绝也。——《墨子·公输》夜久语声绝。

——唐· 杜甫《石壕吏》弱者先绝。——[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19) 又如:绝息(停止);绝脉(脉息停止)(20) 竭;尽 [exhaust]振乏绝。

——吕氏春秋·季春》。注:“居而无食曰绝。”

江河山川绝而不流。——《淮南子·本经》。

注:“竭也。”绝目尽平原。

——鲍照诗。注:“犹尽也。”

(21) 又如:绝力(用尽力气);绝目(极目。尽目力之所及);绝叫(大声呼叫);绝阴(阴气竭尽。

阴阳家称农历四月戊辰日为绝阴之日,百事不宜)词性变化--------------------------------------------------------------------------------◎ 绝绝 jué〈形〉(1) 才技特异,独一无二 [unique;superb;excellent]绝妙好辞。——《蔡邕题曹娥碑》(2) 又如:绝学(独到的学问);绝足奔放(喻千里马疾驰);绝才(过人的才能。

无人能及的才能);绝手(具有第一等才艺的高手)(3) 距离远、隔绝难通的 [distant]殊邻绝党之域。——扬雄《长杨赋》。

注:“远也。”(4) 又如:绝域(极远的地方);绝地(极远的地方);绝垠(极远的地方);绝国(僻远隔绝的邦国);绝徼(极为遥远的地方);绝郡(边远的郡县);绝区(极边远地区)(5) 缺乏;贫困 [poor]。

如:绝乏(缺乏。多指供应短缺)◎ 绝绝 jué〈副〉(1) 绝对;全然 [absolutely]——用在否定词前面绝无有者。

——清· 方苞《狱中杂记》绝无踪响。(绝,绝然,绝对,根本。)

——《聊斋志异·促织》(2) 又如:绝不可能;绝无此意;绝非偶然;绝异(全然不同);绝无(全然没有)(3) 极,最 [extremely]黄山绝胜处。——《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至险绝处。

(4) 又如:绝少(极少);绝早(极早);绝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顶(山的最高峰);绝足(最快的马。

喻千里马)◎ 绝绝 jué〈名〉(1) 绝句 [Chinese four-lined verse with five or seven characters to each line]。诗体名。

亦称“截句”、“断句”。律诗通常有八句,而绝句仅四句,是截取律诗一半而成。

如:五绝;七绝;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绝诗(即绝句) 王荆公绝句。—— 宋· 洪迈《容斋随笔》(2) 指食物断绝的穷困者 [hungry poor]务蓄积,以备乏绝。

——《盐铁论》◎ 绝绝 jué 罢了,了 [that's all]听言绝,我则沉默默腹内忧,都做了虚飘飘心上喜。——元· 孙仲章《勘头巾》。

5. 七步成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七步成诗》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七步成诗》文言文原文: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七步成诗》文言文翻译: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七步成诗》文言文注释: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魏文学家。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合称“三曹”。

东阿王:曹植,字子建,封为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大刑,重刑,这里指***。

应声:随着(命令的)声音,立即……。

煮豆持作羹:煮熟了豆子做豆羹。羹,有浓汁的食品。

漉菽以为汁:滤去豆渣做成豆羹汁。漉,过滤。菽,豆类的总称。

《七步成诗》创作背景:

曹操的长子曹丕死后继承了王位。曹丕担心他的一些弟弟会和他竞争,所以他认为最好先动手。他夺取了他的二兄弟曹彰的军事权力。这时,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恶痛绝。曹植奉命在殿上走七步,然后即兴创作了一首题为《兄弟》的诗。然而,“兄弟”这个词在这首诗中却没有出现。成则算了,如果不成,就要杀头。

曹植不***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能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故事赞扬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时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黑暗场景。

百度百科—七步成诗

6. 文言文刘殷传翻译

刘殷字长盛,是新兴人。

高祖刘陵,是汉光禄大夫。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过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

曾祖母王氏,在隆冬时想吃堇菜而不说,有十天的时间吃不饱。刘殷感到奇怪而问她,王氏告诉他原因。

刘殷当时只有九岁,就到泽中恸哭,说:“刘殷我罪孽深重,自幼遭受丁艰之罚,王氏曾祖母在堂,没有旬月之间的奉养。刘殷我身为人子,而想要的东西得不到,皇天后土,希望降下哀怜。”

半天哭声不绝,这时忽然好像有人说:“停,停声。”刘殷停下哭声往地上看,就见地上长出了堇菜,于是挖了一斛多回家,吃了也不减少,这时节堇菜生长已尽。

有曾经夜里梦见有人对他说:“西篱下有粟米。”醒来后去挖,得到十五钟粟米,上面有字写到“七年有一百石粟米,赐给孝子刘殷。”

从这时起吃粟米,七年才吃完。当时的人嘉赏他的天***应神灵,竞相赠给他谷米丝帛。

刘殷都接受而不辞谢,只说等以后富贵了将要报答。 未成年,就博学精通经史,综合归纳各家之言,文章诗赋无不备览。

性情洒脱,有济世之志,节俭而不鄙陋,清约而不孤高,看上去恭顺而不可侵犯。乡人亲族无不称赞他。

郡中任命为主簿,州中征召为从事,都以家中无人供养为由,推辞不就任。司空、齐王司马攸征召任掾,征南将军羊祜征他任召参军事,都称病推辞。

同郡张宣子,是个识达之士,劝刘殷接受征召就任。刘殷说:“当今这二公,是晋朝的栋梁

我正希望成为架屋子承瓦的椽子,不依靠他们,那能成事呢!现在我家有曾祖母王氏在堂,一旦接受了别的使命,不由我不竭尽为臣之礼,就不能再亲自供养。子舆之所以推辞齐大夫,确实是因为家中无人和颜悦色的供养父母啊。”

张宣子说:“你所说的话,哪里使用人所能懂得的呢!从今之后,你将成为我的老师。”于是把女儿嫁给他。

张宣子,是并州的豪族大姓,家中富有财产,他妻子生气说:“我女儿年方十四。姿色才智如此,还担心不能做公侯的妃子吗?却急忙的把她嫁给刘殷!”张宣子说:“这不是你能考虑得到的事。”

告诫他女儿说:“刘殷至孝感动冥神,再加上才识超世,这人终将大大的发达,成为当世名公,你应当好好地伺候他。”张氏性情也很婉顺,侍奉婆母王氏以孝闻名,伺候刘殷如君父一般。

到王氏去世时,刘殷夫妇悲哀损毁身体,几乎丧命,当时王氏的灵柩停放在家中而西邻失火,风势很猛,刘殷夫妇在灵前叩头痛苦,于是火越过他家烧到东边的邻家。后来有两只白鸠在他家的庭中树上筑巢,从此名誉更加显著。

太傅杨骏辅政时,备礼聘请刘殷,刘殷以母老为由坚辞。杨骏于是上表,皇帝下褒奖嘉美的诏书成全他的高志,允许他完成奉养母亲的孝道,敕令地方上供给他衣食,免除他的赋役,赐帛二百匹,谷五百斛。

赵王司马伦纂位,孙秀向来崇重刘殷的名望,以散骑常侍之职征召他,刘殷逃奔到雁门。到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入任大司马军谘祭酒。

到任后,对刘殷说:“先王虚心的征召君,君不来。现在孤征召君,君何故能屈就呢?”刘殷说:“世祖凭着大圣顺应天命,先王以至高的德行辅国,就是尧舜为君,稷契为辅佐,所以刘殷希望以一匹夫抗绝千乘之使,达到不可改变的企求,幸遇唐虞圣世,因此不畏惧刑杀之罚。

现在陛下凭着神武聪慧,除暴复帝位,然而圣迹初具规模,严威更重,刘殷如果在像以前那样,恐怕要招致华士的诛罚,所以不敢不来。”司马冏认为他很奇特,改任他为新兴太守,刑罚明察表彰善美,很有政绩。

碰上永嘉之乱,落到刘聪手中。刘聪欣赏他的才能而提拔他,历任侍中、太保、录尚书事。

刘殷常告诫子孙说:“服侍君主之法,应注重婉言劝谏,凡人尚且不能当面斥责他的过失,何况万乘之君呢!冒犯圣颜的祸殃,在与张扬君主的过失,应当上思召公咨询商议的道理,下念鲍勋触犯龙颜的诛罚。”在刘聪朝廷中,与公卿恭敬相处,常常有把自己放在后面的表情。

士人不修养操行者,不能进他的门,然而积压冤情不能申诉,依靠刘殷而得以申雪的,也有上百人。 刘殷有七子,其中五子各教授一经。

一子教授《太史公》,一子教授《汉书》,一家之中,七门功课都很兴旺,北方的学业,以刘殷家为盛。最后他高寿而终。

7. 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司马温公(司马光)幼时患记忆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帏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常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⒈翻译:A.独下帏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B.用力多者收功远。

⒉解释句中的字:A.患记忆不若人 [患]: B.众兄弟既成诵 [既]: C.乃终身不忘也 [乃]: D.或在马上 [或]: ⒊在下列句中加一个逗号:司 马 温 公 幼 时 患 记 忆 不 若 人 ⒋能概括本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文中"独下帏绝编"是说司马光勤奋苦读的,有一个类似的成语是_________。

舐犊的成语

杨修之死

杨修之死 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作者:元末明初***家罗贯中。

原文:操屯兵日久,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

豫不决。适庖官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

,禀请夜间口号。操随口曰:“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

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

夏侯敦。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曰:“公何收拾行装?”修曰:“以今夜号令

,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

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

夏侯蔼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只见夏侯蔼寨内军士,各准

备行装。操大惊,急回帐召蔼问其故。蔼曰:“主簿杨德祖先知大王欲归之意。”

操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

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操往观之,

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晓其意。修曰:“门内添活字

,乃阔字也。丞相嫌园门阔耳。”于是再筑墙围,改造停当,又请操观之。操大喜

,问曰:“谁知吾意?”左右曰:“杨修也。”操虽称美,心甚忌之。又一日,塞

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写“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头。修入见之,竟取匙与众

分食讫。操问其故,修答曰:“盒上明书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操虽

喜笑,而心恶之。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梦中好;凡吾睡着

,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覆盖。操跃起拔剑斩

之,复上床睡;半晌而起,佯惊问:“何人杀吾近侍?”众以实对。操痛哭,命厚

葬之。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惟修知其意,临葬时指而叹曰:“丞相非在梦中,

君乃在梦中耳!”操闻而愈恶之。操第三子曹植,爱修之才,常邀修谈论,终夜不

息。操与众商议,欲立植为世子,曹丕知之,密请朝歌长吴质入内府商议;因恐有

人知觉,乃用大簏藏吴质于中,只说是绢匹在内,载入府中。修知其事,径来告操

。操令人于丕府门伺察之。丕慌告吴质,质曰:“无忧也:明日用大簏装绢再入以

惑之。”丕如其言,以大簏载绢入。使者搜看簏中,果绢也,回报曹操。操因疑修

谮害曹丕,愈恶之。操欲试曹丕、曹植之才干。一日,令各出邺城门;却密使人分

付门吏,令勿放出。曹丕先至,门吏阻之,丕只得退回。植闻之,问于修。修曰:

“君奉王命而出,如有阻当者,竟斩之可也。”植然其言。及至门,门吏阻住。植

叱曰:“吾奉王命,谁敢阻当!”立斩之。于是曹操以植为能。后有人告操曰:“

此乃杨修之所教也。”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

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操心中甚疑。后曹丕暗

买植左右,偷答教来告操。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

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修死年三十四岁。后人有诗曰:“聪明杨德祖,世

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

关欲退兵。”

曹操既杀杨修,佯怒夏侯蔼,亦欲斩之。众官告免。操乃叱退夏侯蔼,下令来

日进兵。次日,兵出斜谷界口,前面一军相迎,为首大将乃魏延也。操招魏延归降

,延大骂。操令庞德出战。二将正斗间,曹寨内火起。人报马超劫了中后二寨。操

拔剑在手曰:“诸将退后者斩!”众将努力向前,魏延诈败而走。操方麾军回战马

超,自立马于高阜处,看两军争战。忽一彪军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

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延弃弓绰刀,骤马上山坡来杀曹操。刺斜里闪出

一将,大叫:“休伤吾主!”视之,乃庞德也。德奋力向前,战退魏延,保操前行

。马超已退。操带伤归寨:原来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却门牙两个,急令医士调治。

方忆杨修之言,随将修尸收回厚葬,就令班师;却教庞德断后。操卧于毡车之中,

左右虎贲军护卫而行。忽报斜谷山上两边火起,伏兵赶来。曹兵***惊恐。正是:

依稀昔日潼关厄,仿佛当年赤壁危。未知曹操性命如何。

注释:

庖(pao)官:厨师

主簿:文书之类的官

号令:处刑后示众

恃才放旷:仪仗自己的才能而对自己的行为不加约束

讫:完毕

麓:竹器

谮:诬陷,中伤

麾:指挥

绰:抓取

敦:dūn

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困于斜谷界口,欲要进兵,又被马超拒守,欲收兵回朝,又恐被蜀兵耻笑,心中犹豫不决,正碰上厨师进鸡汤。操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正沉吟间,夏侯敦入帐,禀请夜间口号。曹操随口答道:“鸡肋!鸡肋!”敦传令众官,都称“鸡肋!”行军主簿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悖。敦大惊,遂请杨修至帐中问道:“公何收拾行装?”修说:“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故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敦说:“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装。于是寨中诸将,无不准备归计。曹操得知此情后,唤杨修问之,修以鸡肋之意对。操大怒说:“你怎敢造谣言,乱我军心!”喝刀斧手推出斩之,将首级号令于辕门外。

相传东汉末年,杨彪的儿子杨修,是个文学家,才思敏捷,灵巧机智,后来成为“一代奸雄”东汉相国曹操的谋士,官居主簿,替曹操典领文书,办理事务。有一次,曹操造了一所后花园。落成时,操去观看,在园中转了一圈,临走时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工匠们不了解其意,就去请教杨修。杨修对工匠们说,门内添活字,乃阔字也,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宽大了。工匠们恍然大悟,于是重新建造园门。完工后再请曹操验收。操大喜,问道:“谁领会了我的意思?”左右回答:“多亏杨主簿赐教!”曹操虽表面上称好,而心底却很忌讳。

有一天,塞北有人给曹操送了一盒精美的酥(奶酪),想巴结他。曹操尝了一口,突然灵机一动,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就在酥盒上竖写了“一合酥”3个字,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大臣们面对这盒酥,百思不得其解,就向杨修求教。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竟拿取餐具给大家分吃了。大家问他:“我们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杨修说:“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而后,操问其故,修从容回答说:“盒上明明写着‘一人一口酥’,岂敢违丞相之命乎?”曹操虽然喜笑,而心头却很妒嫉杨修。

曹操多猜疑,深怕人家暗中谋害自己,常吩咐左右说:“我梦中好,凡我睡着的时候,你们切勿近前!”有一天,曹操在帐中睡觉,故意落被于地,一近侍慌取被为他覆盖。曹操即刻跳起来拔剑把他杀了,复上床睡。睡了半天起来的时候,***装作梦,佯惊问:“何人杀我近侍?”大家都以实情相告。曹操痛哭,命厚葬近侍。人们都以为曹操果真是梦中,惟有杨修又识破了他的意图,临葬时指着近侍尸体而叹惜说:“丞相非在梦中,君乃在梦中耳!”曹操听到后更加厌恶杨修。

诫兄子严敦书里的翻译

牛舐犊

lǎo

niú

shì

注释

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出处

《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曹操进攻刘备,在斜谷界口驻扎,陷于进退两难境地,曹操随口说鸡肋。杨修认为是曹操退兵的意思,叫士兵打点行装,曹操借口杀了杨修。”

近义词

望子成龙、爱子心切

反义词

掩鼻而过、深恶痛绝

用法

主谓式;作主语、宾语,指父母怜爱子女

英文翻译

an

old

cow

licking

her

calf―parents

doting

on

their

children

历史故事

东汉末年;含褒义,部将夏侯淳询问夜间口令

周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诫兄子严敦书里的翻译如下。

我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

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原文:

援兄子严、敦,并喜讥议,而通轻侠客。援前在交趾,还书诫之曰:“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诫兄子严敦书的注释译文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就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就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就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就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就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就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就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阅读练习题与答案

 6.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 )

 A. 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 或以钱币乞之。

 B. 并皆暴犯百姓 。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C. 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D. 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7.下列加点的“以”字与“具以情告”中“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就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以光先帝遗德。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D.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就是( )

 A.周处与山中的白额虎、水中的蛟龙被义兴的人称作三个祸害,家乡的人劝说他杀虎斩蛟,想用借刀之计,就是希望他在除害过程中被虎蛟吃掉。

 B.周处杀死蛟龙后,从家乡人庆祝他已死的举动中,才明白自己被乡人讨厌,因此下决心改正错误,后来成为了一名忠臣。

 C.周处知道乡人厌恶他,就想改正自己的错误,但就是又担心太迟了,因此去找了当时的名人陆机、陆云,经过清河的开导,他才开始改过自新。

 D.周处自新的故事告诉大家:人有过错并不可怕,关键要有改正错误的决心和行动。

 参考答案:

 6.B; 7.D; 8.B;

 注释

 凶强侠气:凶强,凶暴强悍。侠气,原意是侠客气概,这里有不顾一切,爱用武力同人争斗的意思。

 为乡里所患:被地方上的人认为祸害。为,被。患,忧虑,这里指认为祸害。

 蛟(jiāo):传说是一种能发洪水的动物。

 白额虎:老虎。相传最凶的老虎额上生着白毛,所以称为“白额虎”。

 暴犯:侵害。

 三横(hèng):三害。横,横暴的家伙,祸害。

 而处尤剧:(比起蛟和虎来,)周处更厉害。剧,厉害。

 或说(shuì)处:有人劝说周处。或,有的人。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实际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害。冀,希望。唯,只。其一,其中之一。

 或浮或没(mò):有时浮起来,有时沉下去。

 与之俱:同蛟一起(浮沉)。俱,一起。

 更(gēng)相庆:互相庆贺。更相,互相。

 竟:竟然。

 人情:众人的感情。

 二陆:陆机、陆云兄弟,吴郡人,都是著名的文学家。

 平原:指陆机。他曾经作过平原内史(官名),人们称他为陆平原。

 清河:指陆云。他曾经作过清河内史,人们称他为陆清河。

 具以情告:完全把(自己的)实情告诉了(陆云)。具,完全。

 年已蹉跎(cuōtuó):时光已经错过了。蹉跎,原意是失足跌倒,借指虚度光阴,把时间白白耽误了。

 朝(zhāo)闻夕死:《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说,早晨知道了真理,当晚死去都值得。

 尚可:还很有希望。尚,还。

 何忧令名不彰(zhāng)邪(yé):何必担心好名声不能显扬呢?

 令名:美名。彰,显著。邪,通“耶”,用在句子末尾,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呢”。

 改励:改过自勉。

 终为忠臣:后来周处在晋朝任御史中丞,朝廷派他到边境作战,英勇战死。

 赏析

 《周处》选自《世说新语·自新》。《世说新语》原名《世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佚事***。全书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主要记录了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阶层的遗闻佚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放诞生活和清谈风气。据《晋书·周处传》记载,周处,字子隐,晋代义兴(今江苏宜兴县)人。在任御史中丞时,曾上书弹劾王亲国戚,不避权势。后来奉命征讨氐人齐万年,以少敌众,犹斩首万计,临危不惧,力战而死。这篇文章是写周处少年时代改恶从善的故事,表明一个人只要勇于改正错误,定会成为有用之人。

 全文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写周处少年时代的为人。作品先点出他的性格,“凶强侠气”,成为乡里的祸害。《晋书·周处传》中有较为具体的记载:“处少孤,……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意思是说,周处少年时代,父母双亡因而无人管束,喜好游猎,不注意自己的品行,肆意横暴,乡里百姓都厌恶他,畏惧他。这篇作品却没有具体地写周处对乡里的危害,而只是把他与蛟、虎合称“三横”。这里是虚写,虽然十分简略,却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蛟、虎危害百姓,百姓畏惧它们,憎恨它们,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可是义兴百姓却把周处与它们相提并论,而且认为周处“尤剧”可见周处对乡里的危害之大,乡人对周处憎恨的感情又是何等强烈。同时也为下文写乡人对周处为民除害一事的反应作了铺垫。

 第二层写周处杀虎斩蛟为民除害的经过重点突出了乡人对此事的反应。这里是实写,有详有略。由于周处好勇斗狠,争强好胜,所以乡里有人鼓动他杀虎斩蛟。实际上乡人是想利用他除掉二害,使三害“惟余其一”。这足以说明人们对周处的憎恨之情了。可是作者觉得渲染得还不够充分,因此接着写他为民除害后乡人的反应。先写周处杀虎,一笔带过,再写他“入水斩蛟”。作者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这几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处与蛟激烈搏斗的情景。与凶恶的蛟搏斗,是十分危险的,可是周处毫不畏惧,在水中上下翻腾,一直漂流了数十里,仍然紧追不舍,这就有力地突出了周处的过人之勇。然后写乡人对此事的反应。过了三天三夜,乡人还不见周处回来,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以为三害皆除,于是更相庆”,作者把人们对周处深恶痛绝的感情强化到了几乎不近情理的地步。这样写,就为下文写周处的思想转变作了有力的铺垫。

 第三层写周处决心改过自新,这是全文的重点。先写周处的思想转变。周处斩蛟归来,听说乡人以为他已死而互相庆贺,这才知道自己被人们所憎恨,于是有了改过的念头。可以想见,乡人的态度给他心灵上的震动是多么强烈。象周处这样一个“凶强”成性的人,光是好言相劝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对他当头棒喝,才能使他猛然醒悟。当然周处的醒悟还必须有内在的因素为基础。他不仅有“凶强”的一面,也还有“侠义”的一面,即争强好胜。这说明他的良知还没有完全泯灭。他自以为是个抑强扶弱,见义勇为的好汉,理应受到乡人的尊敬。岂知人们对他竟如此深恶痛绝,这不能不引起他内心的强烈震动,于是“有自改意”。作者这样写,合情合理,深入地揭示了周处改过目新的内在动力。接着作者写他改过前的思想矛盾。周处想改过自新,但又心存疑虑:担心自己年岁已大,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了。他带着这样的想法,去请教当时有名的“二陆”(陆机、陆云)。他详细地向陆云谈了自己的情况和思想上的顾虑。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前提。因此陆云就以“朝闻夕死”相勉,并针对他思想上的顾虑,从正面鼓励他:一个人应该忧虑的`是自己的志向有没有树立,又何必去担心自己的美名能不能远扬呢?于是周处翻然改过,终成忠臣。作者写周处与陆云的谈话,详细具体,而写他改过的经过却极为简略,真是惜墨如金。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突出周处改过自新的思想基础。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作者是按照封建的道德标准表彰周处的,这是作者阶级局限性的表现,但赞扬周处勇于改过的精神是应该肯定的。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周处的形象,既写了他与虎、蛟并列,为害乡里的可恶可怕的一面,也写了他为民除害、勇于改过的可敬可爱的一面。这个形象使我们认识到,青年人容易犯错误,但这并不可怕,难得的是立志改正,尤为可贵的是不易初志,抱守终生。

 这篇短文在结构上颇具特色,作者精于剪裁,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突出了周处改过自新的内在的思想基础。作者虚写周处横暴乡里的事实,而实写他为民除害的过程,是为了揭示他改过自新的内在动力。详细具体地写了周处与陆云的谈话,而对他改过自新的过程却一笔带过,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他痛改前非的思想基础。作者***用虚实结合的写法,不仅使读者感到周处改过自新的行为合情合理,真实可信,而且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另外,作品的语言也极为简练生动。全文只用了一百九十一个字,却把周处的形象刻划得栩栩如生,其简约与生动令人拍案称绝,无怪乎鲁迅先生称赞《世说新语》“记言则玄远冷峻,记行则高简瑰奇”(《中国***史略》)。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年 - 444年),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朝宋宗室、文学家。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南郡公,永初元年(420年)封临川王,征为侍中。文帝元嘉时,历仕秘书监、丹阳尹、尚书左仆射、中书令、荆州刺史等。著有《后汉书》、《徐州先贤传》、《江左名士传》、《世说新语》。

1.讥议:讥讽,谈论。

2.通轻侠客:通,交往;轻,轻佻;与侠士轻佻之人交好。

3.交趾:汉郡,在今越南北部。

4.汝曹:你等,尔辈。

5.是非:评论、褒贬。

6.正法:正当的法制。

7.大恶:深恶痛绝。

8.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衿:佩带。缡:佩巾。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9.龙伯高敦厚周慎: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龙伯高:东汉名士,史书上记载其““在郡四年,甚有治效”,“孝悌于家,忠贞于国,公明莅临,威廉赫赫”。周慎:周密,谨慎。

10.口无择言:说出来的话没有败坏的,意为所言皆善。 择:通“殬(dù)”,败坏。

11.杜季良:杜季良,东汉时期人,官至越骑司马。

12.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

13.数郡毕至:很多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

14.谨敕:谨敕:谨慎。

15.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

16.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

17.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

18.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内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