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备位充数之臣是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6-06 0
  1. 文言文里具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2. 具文言文的意思
  3. 文言文备的意思
  4.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5. 位字开头的成语有什么

意思是所在或所占的地方,你知道哪些带有位的成语?接下来网我将带来位字成语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位的基本解释

1.所处的地方:座~。部~。~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于。 2.职务的高低:地~。职~。名~。 3.特指君主的地位:即~。篡~。 4.一个数中每个数码所占的位置:个~。百~数。 5.量词,常用于人,表尊重:诸~。各~。几~客人。 6.姓。

备位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备位充数之臣是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位字相关成语有:

素餐尸位 脱袍退位 篡位夺权 贪位慕禄 位极人臣 三位一体 高位厚禄 备位将相 不次之位 位不期骄 本位主义 备位充数 思不出位 高位重禄 各就各位 高自位置 虚位以待 位卑言高 尸位素餐 窃位素餐 不安于位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带有位字成语解释

1 高位厚禄:位:官职,官位;禄:俸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

2 高位重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同“高位厚禄”。

3 高自位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4 各就各位: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

5 窃位素餐:素:空;餐:吃饭,指俸禄。窃居高位,无功受禄。旧指高阶官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后也用作谦词。

6 三位一体:***教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常用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紧密不可分的整体。

7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著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8 思不出位:思:考虑;位:职位。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比喻规矩老实,守本分。也形容缺乏闯劲。

9 素餐尸位:素餐:白吃饭;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空占著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10 贪位慕禄:贪恋权位,羡慕俸禄。

位字有关成语意思

1 脱袍退位:比喻去职。

2 位卑言高: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3 位不期骄:指地位高了,就会骄傲。

4 位极人臣: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5 虚位以待:留着位置等待。

6 备位充数: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7 不安于位: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8 不次之位:次:顺序,等第。旧指对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

9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担任这个职务,就不去过问这个职务范围内的事情。

10 篡位夺权:篡:夺取,特指臣子夺取君位。夺取君主的位置及其权柄。

位字相关成语的人也喜欢:

文言文里具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11.24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何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原文解读: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是否称得上大臣?”孔子说:“我以为你要问别的事,哪知道竟是问仲由和冉求呀。

我们所说的大臣,应该能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宁可不干。

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呀,只算得上是备位充数的臣罢了。”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肯听话吗?”孔子说:“如果是杀父亲杀君主,他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个人感悟:

孔子强调君臣关系要以道和礼为准绳和行动原则。他认为,大臣和具臣有一定的区别。

大臣事君以道,出仕是为了推行仁政,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而具臣只是具备做官才能的人,寻求的是个人才能的发挥,尽忠职守,忠心服从国君。

所以季氏才有后面的一问,问具臣是否是唯命是从的。孔子很明确地告诉他,要是有弑父弑君的这种事,具臣也是绝不会顺从的。

具文言文的意思

1. 文言文具的意思

文言文具的意思有6种解释,具体如下:1.用具。

2.具有。3.备;办:~结。

谨~薄礼。4.才能;才干。

5.写出;陈述。6.量词。

拼音:jù,注音:ㄐㄨˋ,部首:八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8画,五笔:HWU仓颉:BMMC,郑码:LCO,四角:77801,结构:上下,电码:0367,区位:3063统***:5177,笔顺:丨フ一一一一ノ丶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玩具[wán jù] 专供玩儿的东西:儿童~。电动~。

益智~。2.工具[gōng jù] 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如锯、刨、犁、锄。

3.家具[jiā jù] 家庭用具,主要指床、柜、桌、椅等。4.具文[jù wén] 空文,指空有形式而无实际意义。

《汉书·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5.出具[chū jù] 开出;写出(证明、证件等):~介绍信。

~健康证明。

2. 具题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词目具题

拼音jù tí

释义

(1).谓题本上奏。《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由吏部缮履历清单具题,候旨定夺。”清 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九世枢(袁可立子),蒙本部堂官具题留任,随升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大梁兵巡道。”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自 天成 至 杀虎口 八站,每站应设马八十六匹……查 杀虎口 一站,先经臣部具题撤去,其馀七站,俱设额马五十匹在案。”

(2).指申报朝廷的题本。《红楼梦》第一百回:“且说 薛姨妈 为着 薛蟠 这件人命官司,各衙门内不知花了多少银钱,才定了误杀具题。”

3. 文言文具的意思

文言文“具”的意思: ① 酒肴;饮食。

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具。” ② 供应、备办酒食。

《肴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 置办;准备。

《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④ 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

⑤ 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赤壁之战》:“船、粮、战具俱办。” ⑥ 才能;才干。

《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具。” 又有才干的人。

《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⑦ 道理;方法。

《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 ⑧ 通“俱”,全,都,尽。

《鸿门宴》:“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桃花源记》:“问所从来,具答之。”。

4. "具“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具 jù

〈副〉

(1) 完备;详尽 [in detail]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具言(详细说明);具考(详细推问);具论(详细讨论);具告(详细上告)

……

参见:pletely] 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火烈具扬。

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莫怨具庆。

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

——《墨子·备梯》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具答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具以情告。

——《世说新语·自新》具对所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4)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具然(自足的样子) ◎ 具 jù 〈量〉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

如:一具尸体 都 dōu 副词义1、全部。2、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清· 林觉民《与妻书》都 dū 动词义1、建都。据天下之雄图,都***之上游。

——柳宗元《封建论》2、聚集。都,凡也。

——《广雅·释训》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演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

——《水经注·水文注》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3、率领。

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都dū 形容词义1、美好的样子 [elegant]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

——《三国志·孙韶传》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

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

——《战国策·齐策》2、大。军惊而怀都舍。

——《吕氏春秋·察今》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都 dū 副词义1、统统;完全。

都,凡也。——《广雅·释训》汇总:都 dū 1、古称建有宗庙的城邑。

2、国都,京都。3、建都。

4、大城市;著名城市。5、周代王子弟及三公的封地、***地。

6、古代行政区划名。(1)夏制,十邑为都。

《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处师,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郑玄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此葢虞夏之数也。”

(2)周制,四县为都。《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3)四乡为都。《管子·乘马》:“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都。

6. 古文中"具"有什么意思

古文中"具"有很多意思:

①酒肴;饮食.《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

②供应、备办酒食.《肴之战》:“居则~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置办;准备.《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④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情态.”等等。

古文,在我国包含两种含义:

一、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主要是《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二、是指在1954年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它是与骈文相对而言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7. “具”的文言文解释

jù① 酒肴;饮食。

《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② 供应、备办酒食。

《肴之战》:“居则~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③ 置办;准备。

《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④ 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情态。”

⑤ 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

《赤壁之战》:“船、粮、战~俱办。”⑥ 才能;才干。

《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又有才干的人。

《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也。”⑦ 道理;方法。

《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⑧ 通“俱”,全,都,尽。

《鸿门宴》:“私见张良,~告以事。”《陈情表》:“臣~以表闻,辞不就职。”

《桃花源记》:“问所从来,~答之。”具草拟稿。

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的臣子。具眼识别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见识。

具瞻为众人所瞻仰。

8. “具”的文言文解释

①<;名>;酒肴;饮食。《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

②<;动>;供应、备办酒食。《肴之战》:“居则~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动>;置办;准备。《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④<;动>;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情态。”

⑤<;名>;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赤壁之战》:“船、粮、战~俱办。”

⑥<;名>;才能;才干。《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又有才干的人。《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也。”

⑦<;名>;道理;方法。《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

⑧<;副>;通“俱”,全,都,尽。《鸿门宴》:“私见张良,~告以事。”《陈情表》:“臣~以表闻,辞不就职。”《桃花源记》:“问所从来,~答之。”

具草拟稿。

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的臣子。

具眼识别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见识。

具瞻为众人所瞻仰。

文言文备的意思

1. 文言文具的意思

文言文具的意思有6种解释,具体如下:1.用具。

2.具有。3.备;办:~结。

谨~薄礼。4.才能;才干。

5.写出;陈述。6.量词。

具拼音:jù,注音:ㄐㄨˋ,部首:八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8画,五笔:HWU仓颉:BMMC,郑码:LCO,四角:77801,结构:上下,电码:0367,区位:3063统***:5177,笔顺:丨フ一一一一ノ丶扩展资料汉字演变:相关组词:1.玩具[wán jù] 专供玩儿的东西:儿童~。电动~。

益智~。2.工具[gōng jù] 进行生产劳动时所使用的器具,如锯、刨、犁、锄。

3.家具[jiā jù] 家庭用具,主要指床、柜、桌、椅等。4.具文[jù wén] 空文,指空有形式而无实际意义。

《汉书·宣帝纪》:“上计簿,具文而已。”5.出具[chū jù] 开出;写出(证明、证件等):~介绍信。

~健康证明。

2. “具”的文言文解释

jù① 酒肴;饮食。

《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② 供应、备办酒食。

《肴之战》:“居则~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③ 置办;准备。

《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④ 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情态。”

⑤ 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

《赤壁之战》:“船、粮、战~俱办。”⑥ 才能;才干。

《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又有才干的人。

《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也。”⑦ 道理;方法。

《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⑧ 通“俱”,全,都,尽。

《鸿门宴》:“私见张良,~告以事。”《陈情表》:“臣~以表闻,辞不就职。”

《桃花源记》:“问所从来,~答之。”具草拟稿。

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的臣子。具眼识别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见识。

具瞻为众人所瞻仰。

3. “具”的文言文解释

①<;名>;酒肴;饮食。《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

②<;动>;供应、备办酒食。《肴之战》:“居则~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动>;置办;准备。《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

④<;动>;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情态。”

⑤<;名>;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赤壁之战》:“船、粮、战~俱办。”

⑥<;名>;才能;才干。《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又有才干的人。《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也。”

⑦<;名>;道理;方法。《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

⑧<;副>;通“俱”,全,都,尽。《鸿门宴》:“私见张良,~告以事。”《陈情表》:“臣~以表闻,辞不就职。”《桃花源记》:“问所从来,~答之。”

具草拟稿。

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的臣子。

具眼识别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见识。

具瞻为众人所瞻仰。

4. 文言文具的意思

文言文“具”的意思: ① 酒肴;饮食。

《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具。” ② 供应、备办酒食。

《肴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 置办;准备。

《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④ 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

⑤ 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赤壁之战》:“船、粮、战具俱办。” ⑥ 才能;才干。

《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具。” 又有才干的人。

《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⑦ 道理;方法。

《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 ⑧ 通“俱”,全,都,尽。

《鸿门宴》:“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桃花源记》:“问所从来,具答之。”。

5. "具“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 具 jù

〈副〉

(1) 完备;详尽 [in detail]

项伯乃夜驰之 沛公军,私见 张良,具告以事。欲呼 张良与俱去,曰:“无从俱死也。”——《史记·项羽本纪》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具述(详细叙述);具言(详细说明);具考(详细推问);具论(详细讨论);具告(详细上告)

……

参见:pletely] 火烈具举。——《诗·郑风·大叔于田》火烈具扬。

神具醉止。——《诗·小雅·楚茨》莫怨具庆。

具馔于西塾。——《仪礼·士冠礼》皆立而待鼓而然火,即具发之。

——《墨子·备梯》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荀子·修身》具答之。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范仲淹《岳阳楼记》具以情告。

——《世说新语·自新》具对所得。——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4) 又如:具悉(完全了解);具然(自足的样子) ◎ 具 jù 〈量〉 用于表示尸体和某些器物的数量。

如:一具尸体 都 dōu 副词义1、全部。2、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姜夔《扬州慢》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清· 林觉民《与妻书》都 dū 动词义1、建都。据天下之雄图,都***之上游。

——柳宗元《封建论》2、聚集。都,凡也。

——《广雅·释训》都部者,都统其众也。——《后汉书·齐武王演传》注 水泽所聚谓之都。

——《水经注·水文注》顷择其遗文,都为一集。——《文选·与吴质书》3、率领。

如: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都dū 形容词义1、美好的样子 [elegant] 身长八尺,仪貌都雅。

——《三国志·孙韶传》不见于子都。——《诗·郑风·山有扶苏》。

传:“世之美好者也。” 妻子衣服丽都。

——《战国策·齐策》2、大。军惊而怀都舍。

——《吕氏春秋·察今》中有都柱,傍行八道。——《后汉书·张衡传》(4) 又如: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都 dū 副词义1、统统;完全。

都,凡也。——《广雅·释训》汇总:都 dū 1、古称建有宗庙的城邑。

2、国都,京都。3、建都。

4、大城市;著名城市。5、周代王子弟及三公的封地、***地。

6、古代行政区划名。(1)夏制,十邑为都。

《尚书大传》卷二:“古者处师,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郑玄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此葢虞夏之数也。”

(2)周制,四县为都。《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

(3)四乡为都。《管子·乘马》:“官成而立邑:五家而伍,十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都。

7. 具题在文言文中是什么意思

词目具题

拼音jù tí

释义

(1).谓题本上奏。《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由吏部缮履历清单具题,候旨定夺。”清 袁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九世枢(袁可立子),蒙本部堂官具题留任,随升河南布政司右参政、大梁兵巡道。”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自 天成 至 杀虎口 八站,每站应设马八十六匹……查 杀虎口 一站,先经臣部具题撤去,其馀七站,俱设额马五十匹在案。”

(2).指申报朝廷的题本。《红楼梦》第一百回:“且说 薛姨妈 为着 薛蟠 这件人命官司,各衙门内不知花了多少银钱,才定了误杀具题。”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1. 初中文言文中“安”“备”的意思有哪些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

(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

(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

(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

(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

(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

(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

2. 文言文 学备古今翻译

1. 2. 译文 自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

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诗》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年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著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

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

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

公家或私人***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

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

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

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我看见有的人只凭藉强弓长戟,就去讨伐叛逆,安抚民众,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时代,使国家富强,以取得卿相的官职。而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

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 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

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埋头读书,传扬道德文章的人,劳而无益的,少如日蚀;追求名利,耽於享乐的人,多如秋草。

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下来不学就会的人,是天才;经过学习才会的人,就差了一等。因而,学习是使人增长知识,明白通达道理。

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武、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着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人们看到乡邻亲戚中有称心的好榜样,叫子弟去仰慕学习,而不知道叫去学习古人,为什么这样糊涂?世人只知道骑马披甲,长矛强弓,就说我能为将,却不知道要有明察天道,辨识地利,考虑是否顺乎时势人心、审察通晓兴亡的能耐。只知道承上接下,积财聚谷,就说我能为相,却不知道要有敬神事鬼,移风易俗,调节阴阳,推荐选举贤圣之人的水平。

只知道不谋私财,早办公事,就说我能治理百姓,却不知道要有诚己正人,治理有条理,救灾灭祸,教化百姓的本领。只知道执行律令,早判晚赦,就说我能平狱,却不知道侦察、取证、审讯、推断等种种技巧。

在古代,不管是务农的、做工的、经商的、当仆人的、做奴隶的,还是钓鱼的、杀猪的、喂牛牧羊的人们中,都有显达贤明的先辈,可以作为学习的榜样,博学寻求,没有不利於成就事业啊!所以要读书做学问,本意在於使心胸开阔使眼睛明亮,以有利於做实事。不懂得奉养双亲的,要他看到古人的探知父母的心意,顺受父母的脸色,和声下气,不怕劳苦,弄来甜美软和的东西,於是谨慎戒惧,起而照办。

不懂得服侍君主的,要他看到古人的守职不越权,见到危难不惜生命,不忘对君主忠谏,以利国家,於是凄恻自忠,要想效法。一贯骄傲奢侈的,要他看到古人。

3. 归洞不设备中的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归洞不设备:回到驻扎的溪洞没有布置防备。

洞,亦称“ 溪峒 ”。 古代桂州俚人(旧族名,在两广一带,后分别与汉、壮等族同化,其一部或为黎祖先)聚居地,并非指“山洞”。各溪洞的首领称为“洞主”。

据《太平御览》记载,隋朝开皇末年,桂州俚的主帅李光仕反叛,朝廷遣派何稠率军平息。大军到达衡岭,遣使者告谕该地的重要渠帅洞主莫崇投降。桂州长史王文同捆缚莫崇到何稠住所。何稠诈言说:“州县不能抚养百姓,不是莫崇的罪过。”让人释放他,拉他同坐,加上随从四个人,设酒宴款待后放他们回去。莫崇非常高兴,回溪洞后不设防备。何稠到五更天,奇兵掩袭莫崇的驻地,发动全部俚兵包围残敌。

4. 边备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边备在古文中是边疆戒备的意思。

古文是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古文是指春秋战国及其以前古书上的文字。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周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把古文与大篆相提并论,说古文是史籀以前的文字的通称。

由于古人无笔墨,于是就用竹签点漆,在竹筒上写字,称为书契文,亦叫竹简书。因竹硬漆腻,书写不流利,写出的字头粗尾细,象蝌蚪之形,故叫蝌蚪书或蝌蚪文。凡是竹简漆书,都可以叫蝌蚪文,不一定非仓颉所书不是蝌蚪文。

古文主要是指《易经》《论语》《春秋》《尚书》《周礼》《吕氏春秋》《孝经》等等古书上的文字,是比较早的笔书文字。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汉代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做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5. 文言文具的意思

文言文“具”的意思: ① 酒肴;饮食。

《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具。” ② 供应、备办酒食。

《肴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 置办;准备。

《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④ 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

⑤ 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赤壁之战》:“船、粮、战具俱办。” ⑥ 才能;才干。

《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具。” 又有才干的人。

《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⑦ 道理;方法。

《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 ⑧ 通“俱”,全,都,尽。

《鸿门宴》:“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桃花源记》:“问所从来,具答之。”。

6. 文言文中“具”的意思

①酒肴;饮食。《史记·项羽本纪》:“为太牢具。”

②供应、备办酒食。《肴之战》:“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③置办;准备。《郑伯克段于鄢》:“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活板》:“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④具有;具备。《核舟记》:“罔不因势像形,各具情态。”

⑤器具;器械。《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赤壁之战》:“船、粮、战具俱办。”

⑥才能;才干。《晋书·王羲之传》:“吾素无廊庙具。”

又有才干的人。《卖柑者言》:“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⑦道理;方法。《东方朔》:“十九岁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

⑧通“俱”,全,都,尽。《鸿门宴》:“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陈情表》:“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桃花源记》:“问所从来,具答之。”

具草拟稿。

具臣备位充数,不称职的臣子。

具眼识别事物的眼力,高明的见识。

具瞻为众人所瞻仰。

7. 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1.定义: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

2.特点: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3.结构: (1)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

如: ①"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陈涉世家》)--陈胜是阳城人。

②"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 ③羿,古之善射者也。

(《管子·形势解第六十四》) ④"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⑤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2).***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 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 ①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②即今之傫然在墓者。

③梁父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 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 ①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②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 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2)."为""为……所"表被动。 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倒装句 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

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

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3).状语后置 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

4).主谓倒装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

""快哉,此风。" "美哉,我少年中国。

" [练习]判断下列各句中的句式。 ①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②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③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④ 何由知吾可也? 省略句 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

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

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

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

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lè)?'(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

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

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

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

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固定结构 1)、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 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 ③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位字开头的成语有什么

原文

11.24 季子然问①:“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zēng)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②。"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注释

①季子然:鲁国大夫季孙氏的同族人。因为当时仲由、冉求都是季氏的家臣,故问。

②具臣:备位充数的属。《史记.仲尼***列传》集解引孔安国说:“言备数而已。”朱熹注同

翻译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是否称得上大臣?”孔子说:“我以为你要问别的事,哪知道竟是问仲由和冉求呀。我们所说的大臣,应该能以合于仁道的方式去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便宁可不干。现在由和求这两个人呀,只算得上是备位充数的臣罢了。”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肯听话吗?”孔子说:“如果是杀父亲杀君主,他们也是不会听从的。”

解读

本章中孔子强调君臣关系要以道和礼为准绳和行动原则。孔子认为,大臣和具臣有一定的区别。大臣事君以道,出仕是为了推行仁政,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而具臣只是具备做官才能的人,寻求的是个人才能的发挥,尽忠职守,忠心服从国君。故季氏有后一问,问具臣是否是唯命是从的。孔子正告他,有弑父弑君的,具臣也是绝不会顺从的。

位的意思是占据其应有的位置,位开头的 成语 有什么呢?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位字开头成语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学习借鉴。

 位字开头成语

 位卑言高 位不期骄 位极人臣

 以位开头的 成语接龙

 位卑言高 ? 高山流水 ? 水落石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 河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清水秀 ? 秀水明山 ? 山明水秀 ? 秀出班行 ? 行云流水 ?水落石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 河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命关天

 位字开头成语意思

 1) 位卑言高:指职位低的人议论职位高的人主持的政务。

 2) 位不期骄:指地位高了,就会骄傲。

 3) 位极人臣:君主时代指大臣中地位最高的人。

 位字相关成语解释

 1) 高位厚禄:位:官职,官位;禄:俸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

 2) 三位一体: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常用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紧密不可分的整体。

 3) 高位重禄:官职高贵,俸禄丰厚。同“高位厚禄”。

 4) 窃位素餐:素:空;餐:吃饭,指俸禄。窃居高位,无功受禄。旧指高级官员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后也用作谦词。

 5) 尸位素餐: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素餐:白吃饭。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6) 贪位慕禄:贪恋权位,羡慕俸禄。

 7) 虚位以待:留着位置等待。

 8) 备位充数:备位:如同尸位,意即徒在其位,不能尽职;充数:用不够格的人来凑足数额。是自谦不能做事的话。

 9) 篡位夺权:篡:夺取,特指臣子夺取君位。夺取君主的位置及其权柄。

 10) 高自位置:比喻自己把自己看得很了不起。

 11) 不安于位:指不喜欢自己的职业,不安心工作。

 12) 不次之位:次:顺序,等第。旧指对于有才干的人不拘等级授予重要职位。

 13) 各就各位:各自到自己的岗位上。

 14) 思不出位:思:考虑;位:职位。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比喻规矩老实,守本分。也形容缺乏闯劲。

 15) 素餐尸位:素餐:白吃饭;尸位:空占职位,不尽职守。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

 16) 脱袍退位:比喻去职。

看了位开头成语的人还看:

1. 共开头成语

2. 以下开头的成语大全

3. 以内开头的成语大全

4. 选字开头四字成语大全

5. 亲字开头的成语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