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送终之具也,孟子曰养生送死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6-05 0
  1. 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翻译
  2. “养生”一词最早出自哪句话?
  3. 岁制的网络解释岁制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4. 仅得一子送终什么意思
  5. 养老送终的意思
  6. 养生的结构养生的结构是什么
  7. 盐铁论的文言文

官神里的燕省的原型是河北省,别名燕赵。

因为据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地理著作《禹贡》载,“燕赵”在古时属冀州之地。春秋时为燕、晋诸国,战国时为燕、赵、中山以及魏、齐等国。秦置上谷、渔阳、右北平、代、巨鹿、邯郸、广阳、恒山等郡。自汉代开始,正式命名为幽、冀等州;隋置幽州总管;唐代始称河北道。

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召公之子于燕国,封周公之子于邢国,河北成为燕、邢之地,春秋时期河北省北部属于燕国。

养生送终之具也,孟子曰养生送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官神里的燕省的原型是河北省。

扩展资料:

河北省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丰富、独特的文化,成为名符其实的文化***大省。全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4046处,拥有长城、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庙宇、清东陵、清西陵等3项5处世界文化遗产;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8处,居全国第三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0处,居全国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7项,居全国第二位;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0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91人,居全国前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60人 ?。

百度百科-河北省

百度百科-官神

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翻译

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

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

邻居间发生了***,常到瓶庵请他判断是非,连市井无赖或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

id="id2">“养生”一词最早出自哪句话?

“养生丧死无憾也,王道之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是:平民百姓对供养活着的人、为死了人办丧事没有什么遗憾,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语出《孟子 梁惠王 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丧死:为死了的人办丧事。憾:遗憾、不满意。王道:以仁义治天下。这是儒家的政治主张,与当时诸侯奉行的以武力统一天下的“霸道”相对。始:开始、开端。

梁惠王问孟子怎样才能使自己国家的人多,孟子告诉他说: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密网不下到池塘里,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养生丧死没有什么不满了,人们就会聚集到你的国家来。实现了这个目标,就是王道的开始了。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具体体现。

岁制的网络解释岁制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养生”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养生主》中的“得养生焉。”

养生,读音:[yǎng shēng]

释义:保养身体

例句

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以修身自名,则配尧舜

温老的这些养生箴言堪称警世名言。

***足部则可调整脏腑、平衡阴阳、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之目的。

欢迎您来麻阳长寿乡,麻阳长寿公园养生旅游观光!

有句话叫“久病成良医”,身体变差了,她便开始关注起养生。

其他有关“养生”典故:

唐 韩愈 《与李翱书》:“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刼,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

陆游 《斋居纪事》:“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史记·日者列传》:“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

近义词

摄生

仅得一子送终什么意思

岁制的网络解释是:岁制词语释义(1).谓制棺。《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_。”孔颖达疏:“‘六十岁制’者,明老而预为送终之具也岁制,谓棺也,不易可成,故岁制。”(2).称年及六十为岁制。明李东阳《味泉钱处士墓表》:“处士年及岁制,乃自治寿藏於艮山之原。”。

岁制的网络解释是:岁制词语释义(1).谓制棺。《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_。”孔颖达疏:“‘六十岁制’者,明老而预为送终之具也岁制,谓棺也,不易可成,故岁制。”(2).称年及六十为岁制。明李东阳《味泉钱处士墓表》:“处士年及岁制,乃自治寿藏於艮山之原。”。注音是:ㄙㄨㄟ_ㄓ_。拼音是:suìzhì。结构是:岁(上下结构)制(左右结构)。

岁制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谓制棺。称年及六十为岁制。

二、引证解释

⒈谓制棺。引《礼记·王制》:“六十岁制,七十时制,八十月制,九十日_。”孔颖达疏:“‘六十岁制’者,明老而预为送终之具也岁制,谓棺也,不易可成,故岁制。”⒉称年及六十为岁制。引明李东阳《味泉钱处士墓表》:“处士年及岁制,乃自治寿藏於艮山之原。”

关于岁制的成语

如法泡制粗制滥造随事制宜先发制人犬牙相制后发制人年年岁岁临危制变

关于岁制的词语

先发制人临危制变帷墙之制因利制权一夕五制随事制宜诡形奇制犬牙相制如法泡制后发制人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岁制的详细信息

养老送终的意思

送终的解释

(1) [attend upon a dying parent or other senior member of one's family]∶指 长辈 亲属临终前 晚辈 在身旁照料 赶 回去 给老 太太 送终 (2) [handle the funeral affairs of the senior]∶指为长辈亲属办理丧事 养老送终 而今 贵戚近戚,奢纵无度,嫁娶送终,尤为僭侈。? 《后汉书?章帝纪》 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 《汉书?货殖传》 详细解释 (1).为死者办理丧事。亦指亲属临终时在身旁照料。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 :“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 宋 司马 光 《论麦允言给卤簿状》 :“陛下念 允言 服勤 左右 ,生亦极其富贵,死又以三事之礼为之送终。” 清 姚世钰 《哭女》 诗:“绣得罗襦几回著,送终 犹是 嫁 衣裳 。” 李劼人 《 死水 微澜 》 第五部分十:“如像人临死时,不准自己的亲人送终,要等洋人来挖 眼睛 。” (2).指毁灭。断送。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 :“原文给了 《夜莺》 ,听说不久出版,我看是要被这篇 文章 送终的。”

词语分解

送的解释 送 ò 把 东西 从甲地运到乙地:送信。送审。输送。护送。呈送。 赠给:送礼。 赠送 。 雪中送炭 。 陪伴 人到某一地点:欢送。送别。送亲。 丢掉:断送。 收迎取接 部首 :辶; 终的解释 终 (终) ō 末了(僶 ),完了(僶 ),与“始” 相对 :年终。终场(末了一场)。终极。终审(司法部门对案件的最后判决)。终端。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人们做事无不有开头,而很少能 坚持 到底)。 从 开始 到末

养生的结构养生的结构是什么

养老送终的意思为:指子女对父母身前的赡养和死后的殡葬。

详细释义:指子女对父母身前的赡养和死后的殡葬。

示例:凤娇道:‘我母年老,要你~。’马迪道:‘你嫁了我,那养老送终之事,何须说得。’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四十四回。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又恐老来无倚,只得将奴招了一个女婿,养老送终。”

近义词:养生送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送终养老:指老人赡养、丧葬之事。

养老的解释:1、奉养老人养老送终。2、上年纪后闲居休息。

送终的解释:1、指长辈亲属临终前晚辈在身旁照料赶回去给老太太送终。

2、指为长辈亲属办理丧事养老送终而今贵戚近戚,奢纵无度,嫁娶送终,尤为僭侈。——后汉书·章帝纪所以养生送终之具,靡不皆育。——汉书·货殖传。

养老送终例句:

1、这孩子很孝顺,这辈子就指望他为我们两个老人养老送终了。

2、很多家庭都想要一个儿子来沿袭祖姓、继承财产和养老送终。

3、中国已进入老年社会,养老送终成为全社会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

4、以前,在中国,孩子是父母最后的安全网,为他们养老送终。

5、我还是留下,给爸爸养老送终,尽份孝心吧。

6、我就你一个儿子,至少,我不是还得要靠你给我养老送终的。

7、以后,你给霍重养老送终,你敢说一个不字,我今天就执行家法,打死你!

8、乞丐一般都会孤独终老,认徒弟基本上都是养老送终,要么就是继承“家业”。

9、自己的父母不在了,爷爷奶奶老了需要自己来养老送终。

10、师傅,我不走,我要在山上服侍您,给您养老送终,等您百年之后我再下山。

盐铁论的文言文

养生的结构是:养(上下结构)生(独体结构)。

养生的结构是:养(上下结构)生(独体结构)。拼音是:yǎngshēng。注音是:一ㄤˇㄕㄥ。词性是:动词。

养生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养生yǎngshēng。(1)保养身体。

二、引证解释

⒈保养生命;维持生计。引汉荀悦《申鉴·政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唐韩愈《与李翱书》:“_之家本穷空,重遇攻_,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田北湖《论文章源流》:“夫鸟兽杂处,角力以养生。”⒉摄养身心使长寿。引《庄子·养生主》:“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宋陆游《斋居纪事》:“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同年储梅夫宗丞,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⒊畜养生物。引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赵_道为人清素,好养生,知成都,独与一道人及大龟偕行。”⒋谓驻扎在物产丰富、便于生活之处。引《孙子·行军》:“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张预注:“养生,谓就善水草放牧也;处实,谓倚隆高之地以居也。”⒌生育。引《史记·日者列传》:“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养生’得太多了,就有人满之患。”⒍指奉养父母。引《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焦循正义:“孝子事亲致养,未足以为大事,送终加礼,则为能奉大事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送死养生,立后继_。”

三、国语词典

保养身体。

四、网络解释

养生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关于养生的近义词

摄生

关于养生的诗词

《困王孙·养生丧死妇女手》《居仁报李季言论养生之益》《读庄子·养生有主卫生经》

关于养生的诗句

杀生养生复养生只养生灵似养身只养生灵似养身

关于养生的单词

regime

关于养生的成语

养生丧死休养生息土生土养骄生惯养修生养息俭可养廉养生送终送死养生俭以养德养生之道

关于养生的词语

养虎伤身娇生惯养养生送终治气养生俭可养廉骄生惯养修生养息养生之道送死养生养生送死

关于养生的造句

1、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只谓也。

2、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穷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就会搞得精疲力竭,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疲困了。养生的人不做好事去追求名声,也不做坏事而触犯刑律,把顺着自然规律去做,做为处事的法则,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精神,享尽天年。

3、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的第一大补,人一个晚上不睡觉,损失一百天也难以恢复。

4、一以当十,才合养生之道。

5、静则制怒,静则除烦,静则除热,静则意定,静则养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养生的详细信息

1. 谁有关恒宽《盐铁论》文言文的翻译

本议第一 题解本,基本;议,讨论.“本议”就是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议题,指有关盐铁、均输、酒榷等官营事业而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问民间所疾苦. 注释惟,发语词.始元:汉昭帝刘弗陵的年号.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 诏书:古代帝王发布的文告.丞相:秦汉时***皇帝执掌国政的官员,官位最高.这里指田千秋.御史:御史大夫,皇帝的秘书长兼管监察,副丞相的职务.这里指桑弘羊.贤良、文学: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其中贤良是有功名的,但没有一定的官职.文学,统称读书人.语:讨论. 译文始元六年,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询问民间的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1),防*佚之原(2),广道德之端(3),抑末利而开仁义(4),毋示以利(5),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6),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7),成贪鄙之化(8).是以百姓就本者寡(9),趋末者众(10).夫文繁则质衰(11),末盛则本方.末修 *** *,本修 *** 悫(12).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13). 注释(1)窃闻:私下听说.谦词. (2)*佚(y@):放纵享乐.原:根源. (3)广:推广,发扬.端:开端,本源. (4)末利:经营工商业的利益. (5)毋:不要. (6)郡国:西汉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国.郡和国合称为“郡国”,统指地方.盐、铁:指盐、铁官营,始于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酒榷(qu8):指酒类专卖,官酿官卖,禁止私人酿酒,始于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均输:指均输法,即在全国各地设均输官,掌管运输、收购物资、调剂有无,防止私商获取暴利.始于元鼎二年,即公元前115年,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全面推广. (7)散:破坏.敦厚:忠厚,朴,本质. (8)贪鄙:贪婪卑鄙.化:指风气. (9)就:从事.本:农业. (10)趋:追求. (11)文:外表.质:本质. (12)悫(qu8):诚朴,诚实俭朴. (13)便:妥当. 译文文学回答说:我们听说治理人民的方法,应该防止产生放纵享乐的根源,发扬人们固有的道德因素,抑制工商之利而宣扬仁义,不要引导他们追求财利,这样,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的风俗才能改变.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民争利.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因此,老百姓务农的少了,热衷于工商业的多了.外表太华丽,就使本质衰败;工商业兴盛,就会使农业衰落.工商业发展,老百姓就奢侈,农业发展,老百姓就诚朴.老百姓诚朴,财用就富足,老百姓奢侈,饥寒就产生.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有利于发展农业,这才妥当.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1),数为寇暴于边鄙(2).备之则劳中国之士(3);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4),苦为虏所系获也(5),故修障塞(6),饬烽隧(7),屯戍以备之(8).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9),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10),使备塞乘城之士(11),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12)?罢之,不便也. 注释(1)匈奴:指西汉时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处在奴隶制社会阶段.这里指匈奴奴隶主统治者.不臣,不服从. (2)数(shu^):屡次.寇暴:侵扰.边鄙:边境. (3)中国:指中原地区. (4)先帝:指汉武帝刘彻.哀:怜悯. (5)虏:这里是对匈奴的轻蔑称呼.系获:俘虏,掠夺. (6)障塞,边境险要处的城堡、要塞. (7)饬:修整.烽燧(sh@):烽火燧烟.古代在边境上建筑高土台,发现敌情,白天放烟报警叫“燧”,晚上举火报警叫“烽”. (8)屯戍:屯田驻军以戍守边疆. (9)蕃:繁殖,增加.长(zhang),增加. (10)执:守.执备,守备. (11)备塞:守备边塞.乘城:在城上防守. (12)赡:供给. 译文大夫说:匈奴背叛不服,屡次侵扰边境.防备它,就会使中原士兵很劳苦;不防备,他们又进犯不止.先帝怜悯边境人民长期遭受祸害,苦于被匈奴虏掠,所以在边境建造城堡要塞,修整烽火台,屯田驻军来防御敌人.因为边防费用不足,所以才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现在你们想要废除它,对内则使国库空虚,对外则使边防费用缺乏,让守卫在边疆的战士挨冻受饿,国家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废除这些政策是很不妥当的. 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注释ǐ语见《论语·季氏篇》.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 这三句是《荀子·大略篇》语. 畜:通蓄,蓄积.风:作动词,教化的意思. 广:推广.怀:安抚. 这几句话引自《春秋》庄公八年《谷梁传》.《汉书·刑法志》亦有此文,但三处都大同小异. 这两句话见《吕氏春秋。

2. 谁有关恒宽《盐铁论》文言文的翻译

本议第一 题解本,基本;议,讨论。

“本议”就是这次会议所讨论的中心议题,指有关盐铁、均输、酒榷等官营事业而言。 惟始元六年,有诏书使丞相、御史与所举贤良、文学语。

问民间所疾苦。 注释惟,发语词。

始元:汉昭帝刘弗陵的年号。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

诏书:古代帝王发布的文告。丞相:秦汉时***皇帝执掌国政的官员,官位最高。

这里指田千秋。御史:御史大夫,皇帝的秘书长兼管监察,副丞相的职务。

这里指桑弘羊。贤良、文学:是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

其中贤良是有功名的,但没有一定的官职。文学,统称读书人。

语:讨论。 译文始元六年,汉昭帝发出诏书,让丞相、御史大夫和各地推选的贤良、文学讨论,询问民间的疾苦。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1),防*佚之原(2),广道德之端(3),抑末利而开仁义(4),毋示以利(5),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6),与民争利。

散敦厚之朴(7),成贪鄙之化(8)。是以百姓就本者寡(9),趋末者众(10)。

夫文繁则质衰(11),末盛则本方。末修 *** *,本修 *** 悫(12)。

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13)。

注释(1)窃闻:私下听说。谦词。

(2)*佚(y@):放纵享乐。原:根源。

(3)广:推广,发扬。端:开端,本源。

(4)末利:经营工商业的利益。 (5)毋:不要。

(6)郡国:西汉承袭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国。郡和国合称为“郡国”,统指地方。

盐、铁:指盐、铁官营,始于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酒榷(qu8):指酒类专卖,官酿官卖,禁止私人酿酒,始于天汉三年,即公元前98年。

均输:指均输法,即在全国各地设均输官,掌管运输、收购物资、调剂有无,防止私商获取暴利。始于元鼎二年,即公元前115年,元封元年,即公元前110年全面推广。

(7)散:破坏。敦厚:忠厚,朴,本质。

(8)贪鄙:贪婪卑鄙。化:指风气。

(9)就:从事。本:农业。

(10)趋:追求。 (11)文:外表。

质:本质。 (12)悫(qu8):诚朴,诚实俭朴。

(13)便:妥当。 译文文学回答说:我们听说治理人民的方法,应该防止产生放纵享乐的根源,发扬人们固有的道德因素,抑制工商之利而宣扬仁义,不要引导他们追求财利,这样,古代帝王的教化才能复兴,当今的风俗才能改变。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推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与民争利。破坏了忠厚的本质,形成了贪婪卑劣的风气。

因此,老百姓务农的少了,热衷于工商业的多了。外表太华丽,就使本质衰败;工商业兴盛,就会使农业衰落。

工商业发展,老百姓就奢侈,农业发展,老百姓就诚朴。老百姓诚朴,财用就富足,老百姓奢侈,饥寒就产生。

希望废除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以便促进农业,限制工商业,有利于发展农业,这才妥当。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1),数为寇暴于边鄙(2)。

备之则劳中国之士(3);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4),苦为虏所系获也(5),故修障塞(6),饬烽隧(7),屯戍以备之(8)。

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9),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10),使备塞乘城之士(11),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12)?罢之,不便也。

注释(1)匈奴:指西汉时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处在奴隶制社会阶段。这里指匈奴奴隶主统治者。

不臣,不服从。 (2)数(shu^):屡次。

寇暴:侵扰。边鄙:边境。

(3)中国:指中原地区。 (4)先帝:指汉武帝刘彻。

哀:怜悯。 (5)虏:这里是对匈奴的轻蔑称呼。

系获:俘虏,掠夺。 (6)障塞,边境险要处的城堡、要塞。

(7)饬:修整。烽燧(sh@):烽火燧烟。

古代在边境上建筑高土台,发现敌情,白天放烟报警叫“燧”,晚上举火报警叫“烽”。 (8)屯戍:屯田驻军以戍守边疆。

(9)蕃:繁殖,增加。长(zhang),增加。

(10)执:守。执备,守备。

(11)备塞:守备边塞。乘城:在城上防守。

(12)赡:供给。 译文大夫说:匈奴背叛不服,屡次侵扰边境。

防备它,就会使中原士兵很劳苦;不防备,他们又进犯不止。先帝怜悯边境人民长期遭受祸害,苦于被匈奴虏掠,所以在边境建造城堡要塞,修整烽火台,屯田驻军来防御敌人。

因为边防费用不足,所以才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和均输法,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以补充边防经费。现在你们想要废除它,对内则使国库空虚,对外则使边防费用缺乏,让守卫在边疆的战士挨冻受饿,国家用什么去供给他们呢?废除这些政策是很不妥当的。

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

畜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

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还师。

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注释ǐ语见《论语·季氏篇》。诸侯的封地称国,大夫的封地称家。

这三句是《荀子·大略。

3. 求高手文言文翻译《盐铁论》中一段话

昔日汉文帝执政的时候,( *** )没有***盐、炼铁的收入但是老百姓都很富足;如今( *** )有***盐炼铁的收入了百姓却反而贫困了,(真是)没有看到这种收入带来什么好处,反而见到它带来了危害。

并且收入不是从天上来的,也不是从地上出来的,都从民间收取而来,数量是从前的百倍,这就是政策的失误啊。(这种政策)无异于一个愚蠢的人把自己的皮大衣翻过来穿,然后再背上柴,知道珍爱喝保护皮大衣上的毛,却不知道翻过来穿会把皮损坏。

那些结果很多的李子树、梅子树,来年就会因此(前一年结果太多)而衰败;新的谷子成熟了旧的谷子就卖得便宜了。连天地双方都无法同时圆满(总有一方得到而一方失去),何况是人世间的事情呢?所以让彼方获利了就必然消耗此方,这就如同阴阳双方无法同时兴旺,白昼和黑夜总有长短一样啊(昼长夜就短,昼短夜就长) 这段话之处当时的 *** 税收盘剥太重,造成国富民穷。

用了一些比喻,说明国家税收与百姓的财富就如同阴阳、昼夜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且百姓的财富才是富足之本,不能盘剥无度。 我自己翻译的,不足之处楼主指出,再讨论。

4. 桓宽《盐铁论》译文

《盐铁论》全书分为10卷60篇。

前41篇是写盐铁会议上的正式辩论,自第42篇至59篇是写会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杂论”是作者写的后序。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当时的辩论情景,保存了不少西汉中叶的经济史料和丰富的经济思想资料。

书中记述,在汉昭帝下诏调集的这次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 均输和平准是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8年),其最初目的是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和调剂物价的两种措施,均输就是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征收、买卖和运输货物,地方应交纳的贡物,折合成钱交给均输官,均输官再在各地之间贱买贵卖,调节物价,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收入。

平准则是官府负责京师和大城市的平抑物价工作,贱时国家收买,贵时国家抛售,抑制奸商的投机倒把行为,稳定物价。但是由于理论的过于理想化,造成了百姓买什么什么贵的恶性循环。

书中的御史大夫即桑弘羊,站在封建中央 *** 的立场,强调法治,崇尚功利,坚持国家干涉经济的政策,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重大政策措施***取坚决维护的态度,认为它“有益于国,无害于人”,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佐助边费”,又有发展农业生产,“离朋党,禁*侈,绝并兼之路”的作用,因而决不可废止。他在为盐铁官营等政策辩护时,全面地提出了他对工商业的看法。

他接受了范蠡、白圭的重商思想和《管子》中有关国家经营工商业的思想,认为工商业在人民经济生活中是不可少的,人民生活所需的“养生送终之具”均“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所以,他主张“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农商交易,以利本末”。但他认为工商业应该由 *** 控制,发展官营工商业。

这样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可以“排富商大贾”,抑制他们的兼并掠夺,有利于“使民务本,不营于末”,有利于“建本抑末”。[。

5. 《盐铁论非鞅》译文

贾谊之后,儒生们继续散布法家导致秦国灭亡的历史谎言。在公元前81年汉昭帝召集的盐铁会议上,那些儒生们指出是“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他们当面质问桑弘羊:“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吴起长兵攻取,楚人搔动,相与泣悼王。其后楚日以危,秦日以弱。”桑弘羊当时反驳说,是赵高亡秦,而非商鞅:“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及二世之时,邪臣擅断,公道不行,诸侯叛弛,宗庙隳亡。《春秋》曰:‘末言尔,祭仲亡也。’夫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作者使人绍其功。椎车之蝉攫,负子之教也。周道之成,周公之力也。虽有裨谌之草创,无子产之润色,有文、武之规矩,而无周、吕之凿枘,则功业不成。今以赵高之亡秦而非商鞅,犹以崇虎乱殷而非伊尹也。”(《盐铁论 ·非鞅第七》,译文:秦国任用商鞅,国家因而富强,后来终于兼并六国而完成了帝王的统一事业。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由于奸臣独断专行,合理的法律制度得不到实行,旧贵族叛离,使得秦朝灭亡。正如《春秋》上说的:“不说这个了,因为祭仲已经死了。”善于唱歌的人能使别人接续他的歌声,善于制作的人能使别人继承他的事业。原始的椎车变成有轮辋的车子,是相土的继续改良发展而成的。周朝的建国事业能完成,是周公出力的结果。虽然有裨谌为郑国起草政令,而没有子产来修改润色,虽然有周文王、周武王制定的规章制度,而没有周公和吕望的配合,他们的功业都是不能成功的。现在你们用赵高篡权而使秦国灭亡这件事来攻击商鞅,就好像用崇侯虎扰乱殷政这件事来指斥伊尹一样啊。)

客观地说,贾谊也看到了秦始皇时代严重的社会问题的,那就是财政政策的极度膨胀。司马迁也说秦始皇“轻民力”。贾谊“轻赋少事,以佐百姓之急”的主张在汉初也得到了认真贯彻。汉家改变秦始皇过度膨胀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又恢复了法家——祖龙(秦始皇)是死了,但祖龙的治国理念一直延续到汉宣帝时代(公元前49年)。

6. 古人对爱惜水的古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

▲丘山积卑以不高,江河合水而为大. ——《庄子·则阳》

▲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 ——《荀子·君道》

▲远水不救近火. ——《韩非子·说林上》

▲土敝则草木不长,水烦则鱼鳖不大. ——《礼记·乐记》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吕氏春秋·尽数》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循流而下易以至,顺风而驰易以远.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 ——汉·刘安《淮南子·说山训》

▲坎井之蛙,不知江海之大. ——汉·桓宽《盐铁论·复古》

▲行远道者***于车,济江海者因于舟. ——汉·桓宽《盐铁论·贫富》

▲衣缺不补则日以甚,防漏不塞则日以滋. ——汉·桓宽《盐铁论·申韩》

▲反水不收,后悔何及. ——《后汉书· 光武帝纪》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后汉书·董卓传》

▲金以刚折,水以柔成. ——晋·葛洪《抱朴子·广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