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兵粟马还是厉兵秣马_厉兵粟马 厉兵秣马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04 0
  1. 厉兵秣马成语
  2. 厉兵秣马的意思?
  3. 成语厉兵什么马?
  4. 厉兵秣马同义词

厉行节约: 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厉兵粟马: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厉精图治: 图:谋求,设法。厉:奋勉。治:治理。振奋精神,设法把国家治理好。亦作“励精图治”、“厉精求治”、“厉精为治”。

厉兵粟马还是厉兵秣马_厉兵粟马 厉兵秣马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厉精更始: 厉:振作,奋勉;更始:除旧布新。振奋精神,进行革新。

厉兵秣马: 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厉世摩钝: 厉:劝勉;钝:鲁钝。指磨砺世人,使笨拙的人奋发有为。

厉精为治: 厉:振作,振奋;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治理好国家

厉兵秣马成语

成语:厉兵粟马

拼音:lì bīng sù mǎ

简拼:lb***

解释: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出处:《新唐书?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近义词:厉兵秣马、励兵秣马、励戈秣马

反义词:马放南山

语法: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顺接:马七马八 马上功成 马上墙头 马上得之 马上房子 马上看花 马不停蹄 马不解鞍

顺接:北叟失马 弊车羸马 弊车驽马 敝车羸马 避世金马 伯乐相马 才高倚马 持戈试马

逆接:变本加厉 晨兢夕厉 发奋蹈厉 发愤自厉 发扬踔厉 发扬蹈厉 奋发踔厉 奋发蹈厉

逆接:厉世摩钝 厉世磨钝 厉兵秣马 厉兵粟马 厉志贞亮 厉浊激贪 厉精为治 厉精图治

厉兵秣马的意思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下面是我整理的厉兵秣马成语,欢迎阅览。

厉兵秣马成语1

成语:厉兵秣马

拼音:lì bīng m mǎ

简拼:lbmm

解释: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示例: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 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近义词:秣马厉兵、严阵以待

反义词:高枕无忧

语法:作谓语、定语;指准备战斗

英文:get ready for fight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国、晋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大臣烛之武单独与秦国结盟,按约秦国派杞子、逢孙和杨孙率军驻在郑国,秦国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国要秦穆公出兵,秦军就大举进攻,郑国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国,秦国只好攻打滑国

厉兵秣马 成语接龙

顺接:马七马八 马上功成 马上墙头 马上得之 马上房子 马上看花 马不停蹄 马不解鞍

顺接:北叟失马 弊车羸马 弊车驽马 敝车羸马 避世金马 伯乐相马 才高倚马 持戈试马

逆接:变本加厉 晨兢夕厉 发奋蹈厉 发愤自厉 发扬踔厉 发扬蹈厉 奋发踔厉 奋发蹈厉

逆接:厉世摩钝 厉世磨钝 厉兵秣马 厉兵粟马 厉志贞亮 厉浊激贪 厉精为治 厉精图治

厉兵秣马成语2

成语:厉兵秣马

释义

厉:同“砺”,磨。兵:兵器。

秣:喂。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磨好刀枪,喂好战马,准备战斗。

用法

原用于形容紧张的战备,后泛指事前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也作“秣马厉兵”。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成语故事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去,秦国欲乘机向东发展,此举引起了霸主晋国的不满。当时驻守在郑国的秦国大夫杞子,派人送密报给秦穆公,让他趁机来偷袭郑国。秦穆公以为这是个机会,就不顾大夫蹇叔劝阻,派孟明等三位将帅领兵远征郑国。蹇叔的儿子也被征兵入伍。临别时蹇叔抱住儿子痛哭道:“此次远征徒经晋国,到时,你们一定会在这个地方遭到晋军袭击,我军必将全军覆没。”秦穆公听说了这不吉利的话,大骂蹇叔该死。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了离郑国不远的'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做买卖经过滑国,得知秦军将进攻自己的国家,于是不动声色,***称自己是受郑穆公的派遣来送牲口犒劳秦军的。暂时稳住秦军后,弦高暗中派人把秦军进犯的消息告诉郑穆公。郑穆公接到密报,马上派人去杞子的驻地察看,见他们果然已磨好刀枪,喂好战马,准备作秦军的内应。于是郑穆公派人去告诉杞子:“很抱歉怠慢了你们,孟明要来了,你们可以跟他去了。”杞子等人见事情败露,慌忙择路而逃。孟明得到消息,知道伐郑没有希望了,便下令班师回国。途中经过,果然中了晋军埋伏,秦军全军覆没。

厉兵秣马成语3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意思:比喻作好了战斗准备。厉:磨;秣:喂马料。

晋文公曾联合秦穆公出兵攻打郑国。郑文公在危急之中,请大夫烛之武到秦军营中,劝秦穆公不要损人不利己:牺牲郑国,便宜晋国,而削弱了自己。秦穆公觉得这话很有道理,于是撤回秦军,还派了杞子、逄(pang)孙、扬孙三人帮助郑国守卫国都。晋文公见秦军撤走,也只得收兵回晋国去了。

两年后,帮助郑国守城的杞子送密信给秦穆公说:“郑国派我‘掌其北门之管’,您要是秘密派兵来,我作内应,郑国马上就成咱们的了……”所谓“掌其北门之管”,就是负责管着一国的大门。当秦穆公向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不赞成。但穆公还是派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带领军队,去偷袭郑国。当时郑国的国都在新郑(今属河南省)。秦军经过洛阳,向东进发。洛阳是周朝的京城,即当时“天子”的所在地。秦军毫无顾忌地通过京城,到了滑国(在今河南偃师县)境内。离郑国已经不远了。

郑国有个商人,名叫弦高,正要到京城洛阳去做买卖。这一天,在滑国遇见了东进的秦军,他一看便料到是怎么回事了,急中生智,拿出四张熟牛皮,加上十二头牛,***托代表郑国慰劳秦军,说道:“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大军到来,十分欢迎。献给你们这一点点东西,略表心意。”弦高一面应付秦军,一面派人赶快向郑国国君报告。

郑国的国君是郑文公的儿子郑穆公。穆公得到报告,大吃一惊,连忙派人到北门去察看秦国驻军的动静,见他们个个都已扎束停当,“厉兵秣马”,只等动手了。穆公就派大夫皇武子去婉言辞退杞子等秦国将领。杞子等知道阴谋败露,无法立足,慌忙逃走。秦将孟明视等知道郑国已有准备,不可能偷袭了,也就停止东进,黯然回国。

厉兵秣马成语4

春秋时期,秦穆公为了当上霸主,不择手段。为了摸清郑国的虚实,派秦将杞子到郑国去帮助郑国设防。不久,杞子派人回来报告秦穆公,说是郑国已经让他掌握了郑国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穆公暗中发兵来偷袭郑国,他可以打开北门作为内应。秦穆公听了,非常高兴,立即派孟明视等三人领五万大军去偷袭郑国。秦国老臣蹇叔极力劝阻,认为秦郑二国相距太远,中间还隔着晋国,如果走漏了风声或遇到晋军的袭击,就非常危险。秦穆公没有听取蹇叔的劝告,坚持发兵。

秦军经过长途跋涉,在离郑国不远的地方碰到了一个贩牛的商人。这个商人叫弦高,是郑国人。他估计秦军是去袭击郑国的,非常着急。他灵机一动,一面派人赶回郑国去报告,一面挑了四张牛皮和十二头肥牛,送给秦军作犒劳品。弦高见到孟明视,对孟明视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带兵要到我们郑国去,特意派我送来这些东西慰劳你们,表示一点心意。孟明视见弦高送来慰劳品,又说了那样的话,就以为郑国真的已经知道秦军来偷袭的事,肯定作好了准备,就取消了攻打郑国的念头,改为攻打滑国去了。

郑国这边接到弦高派人送来的情报,马上派人去察看秦国将领杞子的动静,发现他们果然已收拾好了行装,磨好了兵器,喂饱了马,作好了战斗的准备。郑穆公于是就派人去暗示杞子,说郑国已经知道秦国要进攻郑国。杞子见机密已经泄露,赶紧带着他的人马逃走了。

后来,秦军在灭掉滑国回秦国的途中遭到了晋国军队的袭击,全军覆没,孟明视等将领被俘。“厉兵秣马”也作“秣马厉兵”。

厉兵秣马成语5

注音lì bīng mò mǎ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秦国、晋国联合围攻郑国,郑国派大臣烛之武单独与秦国结盟,按约秦国派杞子、逢孙和杨孙率军驻在郑国,秦国退兵。杞子派人偷偷回国要秦穆公出兵,秦军就大举进攻,郑国商人弦高冒充使臣警告秦国,秦国只好攻打滑国。

典故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解释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准备战斗

近义词秣马厉兵、严阵以待

反义词高枕无忧

其它使用

◎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军正厉兵秣马,杀向国统区,指日挥戈南下,解放大西南。

成语厉兵什么马?

注音 ㄌ一ˋ ㄅ一ㄥ ㄇㄛˋ ㄇㄚˇ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词性 成语

基本释义

⒈ ?见“秣马厉兵”。

相似词

励兵秣马 严阵以待 秣马厉兵 盛食厉兵 披坚执锐 训兵秣马 练兵秣马 厉兵粟马 砺戈秣马

相反词

高枕而卧 高枕无忧 解甲归田 雨过张伞

国语辞典简编本

厉兵秣马「ㄌㄧˋ ㄅㄧㄥ ㄇㄛˋ ㄇㄚˇ」

厉,磨;秣,喂。厉兵秣马为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做好战斗前的准备工作。

造句国军厉兵秣马,已完成备战。

国语辞典修订本

厉兵秣马「ㄌ一ˋ ㄅ一ㄥ ㄇㄛˋ ㄇㄚˇ」

⒈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完成作战准备。也作「秣马利兵」、「秣马厉兵」、「厉兵粟马」、「励兵秣马」、「砺兵秣马」、「砺戈秣马」。

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明史·卷二七六·沈宸荃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厉兵秣马,以报国仇。」

近盛食厉兵 严阵以待

反解甲归田

引证解释

⒈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引《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 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宋 陈亮 《酌古论三·吕蒙》:“孙权 克仗先烈,雄据 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明史·沉宸荃传》:“都城既陷,守土臣宜皆厉兵秣马,以报国仇。”《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某( 李咸池 )等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归心,歃血同盟,誓清***;厉兵秣马,力扫腥羶。”鲁迅 《集外集拾遗·新的世故》:“于是啸聚义师,厉兵秣马,天戈直指,将以澄清天下也哉?”

厉兵秣马同义词

① 与秣马厉兵。 再接再厉。意思相近的成语

秣马厉兵的近义词:谷马砺兵、厉兵秣马、披坚执锐

再接再厉的近义词:矢志不移、坚定不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

一、厉兵秣马 [ lì bīng mò mǎ ]

解释: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翻译:郑穆公闻讯,立即派人去察看杞子、逢孙、杨孙等人的驻地,那么一年厉兵秣马了。

二、矢志不移 [ shǐ zhì bù yí ]

解释: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译文:多次劝说皇帝,邵氏立志不动摇。

三、坚定不移 [ jiān dìng bù yí ]

解释:移:改变,变动。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出自: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记·文宗开成五年》:“推心委任,坚定不移,则天下何忧不理哉!”

译文:推心置腹地信任,坚定不移,就不必忧虑天下不理呢。

四、百折不回 [ bǎi zhé bù huí ]

解释:折:挫折。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自: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译文:他的性格庄重,有高尚朴实,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改变的风

五、勇往直前 [ yǒng wǎng zhí qián ]

解释: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出自:宋·朱熹《朱子全书·道统一·周子书》:“不顾旁人是非,不计自己得失,勇往直前,说出人不敢说的道理。”

译文:不管别人是不是,不考虑自己得失,勇往向前,说出别人不敢说的道理。

② 什么兵什么马成语

厉兵秣马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招兵买马 旧时指组织或回扩充武装答力量。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历兵秣马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历兵粟马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厉兵粟马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励兵秣马 指磨好刀枪,喂饱战马,准备战斗。

练兵秣马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千兵万马 犹千军万马。

束兵秣马 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洗兵牧马 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悬兵束马 形容险阻。同“悬车束马”。

选兵秣马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如若,您对我的答复满意,请***纳,O(∩_∩)O谢谢~)

③ 几个成语填空 ( )马齐暗 ( )马厉兵 ( )马单枪 ( )戈铁马

( 万 )马齐暗、 ( 秣 )马厉兵、 (匹 )马单枪、 ( 金 )戈铁马。

万马齐喑

拼音: wàn mǎ qí yīn

解释: 喑: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出处: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清·龚自珍《己亥杂诗》:“***风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举例造句: 他的发言把会场上万马齐喑的沉闷空气打破了。

拼音代码: wmqy

近义词:万籁俱寂、死气沉沉

反义词:万马奔腾、龙腾虎跃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死气沉沉的局面

英文: ten thousand horses standing mute

故事: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的清 *** ,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金戈铁马

拼音: jīn gē tiě mǎ

解释: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出处: 《新五代史·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举例造句: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拼音代码: jgtm

近义词: 雄姿英才、大动干戈

反义词:轻歌曼舞、天下太平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描写战争

英文: shining spears and armored horses

④ 什么马厉兵

厉兵秣马厉兵秣马_搜狗汉语

[拼音]

lì bīng mò mǎ

[释义]

见〖秣马厉兵〗。

[出处]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⑤ 成语厉兵秣马是什么意思

厉兵秣马

lì bīng mò mǎ

注释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处

《左传·僖公专三十三年》:“郑穆属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举例

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英文翻译

get ready for fight

⑥ 厉兵秣马 成语

厉兵秣马lì bīng mò mǎ

厉兵秣马的中文解释

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磨好兵版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出权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示例: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以伺中国之变.◎宋·陈亮《酌古论·吕蒙》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准备战斗

⑦ 成语填空 ()马厉兵 ()人瞎马 ()困马乏 ()马找马

秣马厉兵

盲人瞎马

人困马乏

骑马找马

⑧ 秣马厉兵的成语

秣马厉兵:磨刀霍霍、跃跃欲试 秣马厉兵:韬光养晦;卧薪尝胆;常备不懈;蓄势待回发 再接再厉:永不答言败、锲而不舍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哦

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再接再砺 “秣马厉兵”的近义词有:秣马砺兵 严阵以待 厉兵秣马 谷马砺兵 秣马利兵 厉兵秣马 披坚执锐 “再接再厉”的近义词有:变化莫测 马不停蹄 夜以继日 奋发图强 力争上游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变化多端 快马加鞭 马不停蹄 再接再砺 知难而进

⑨ 成语什么兵什么马

厉兵秣马,汉语成语,拼音;lì bīng mò mǎ释义: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版也比喻事前权做好准备工作。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厉兵秣马,招兵买马,励兵秣马,历兵秣马,练兵秣马,厉兵粟马,千兵万马,历兵粟马,束兵秣马,洗兵牧马,选兵秣马,悬兵束马,

厉(li 第四声)兵秣(mo第四声)马。

厉兵秣马: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详情可参考在线新华词典的具体解释

⑩ 秣马厉兵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喂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厉兵秣马的同义词有:严阵以待、枕戈待旦、盛食厉兵、披坚执锐、训兵秣马、练兵秣马、厉兵粟马。

1、厉兵秣马[ lì bīng mò mǎ ]

释义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厉:同“砺”,磨;兵:兵器;秣:喂牲口。

出处先秦·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句孙权克仗先烈,雄据江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2、严阵以待[ yán zhèn yǐ dài ]

释义指做好充分战斗准备,等待着敌人。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亲勒六军;严阵以待之。”

例句这次期末考我们都应该严阵以待,不能马虎。

3、枕戈待旦[ zhěn gē dài dàn ]

释义意思是立志杀敌,枕着武器睡觉等天亮。形容时刻准备作战。

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例句为了踢好这场球赛,队员们纷纷摩拳擦掌,枕戈待旦。

4、盛食厉兵[ shèng shí lì bīng ]

释义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出处《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例句自开战以来,我军日日盛食厉兵,准备迎敌。

5、披坚执锐[ pī jiān zhí ruì ]

释义穿着铁甲,拿着武器。形容全副武装。

出处《战国策·楚策》:“吾被坚执锐;赴强敌而死;此犹一卒也;不若奔诸候。”

例句?附近兵营的一个老兵在铁栅栏门外望着说:“这是一个披坚执锐全副戎装的春天。”。

6、[ xùn bīng mò mǎ ]

释义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周书·文帝纪》:“臣自奉诏总平凉之师,责重忧深,不遑启处。训兵秣民,唯思竭力。”

例句且金人新造之势,难与争锋。宜训兵秣马,保疆而已,俟十年乃可议战。”

7、练兵秣马[ liàn bīng mò mǎ ]

释义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出处宋·苏洵《几策·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例句战士们练兵秣马,热血沸腾。

8、厉兵粟马[ lì bīng sù mǎ ]

释义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出处《新唐书·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例句这场惨案,直接改变了中州大陆的格局,在其后的十年里,是各方势力厉兵粟马、积攒实力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