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锋争死_锥锋***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04 0
  1. 资治通鉴名言
  2. 带有锋和蓓的成语
  3. 带有锋字的成语
  4. 推锋的诗句推锋的诗句是什么
  5. 德出而福反文言文
  6. 资治通鉴名句佳句翻译
  7. 关于善良的小故事

1. 淳于髡献鹄的翻译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于楚。〔1〕出邑门,〔2〕道飞其鹄,徒揭空笼,〔3〕造诈成辞,〔4〕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5〕去我飞亡。〔6〕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杀也。〔7〕鹄,毛物,〔8〕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9〕欲赴佗国奔亡,〔10〕痛吾两主使不通。故来服过,叩头受罪大王。"〔11〕楚王曰:"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12〕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注释〔1〕“齐王”,指齐宣王。“淳于髡”,齐国稷下学士,被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著书立说,成家成派,对战国时的思想、文化有一定贡献。“鹄”,音hú,鸟名,即天鹅。〔2〕“邑门”,都城门。这里指齐国临淄的城门。〔3〕“徒揭空笼”,只举着空的鸟笼。“徒”,只。〔4〕“造诈成辞”,编造一套欺骗的话头。〔5〕“饮之”,给它喝水。“饮”,音yìn。〔6〕“去”,离开。“亡”,逃失。〔7〕“议”,议论,讥笑。〔8〕“毛物”,生羽毛的动物。〔9〕“信”,忠信。〔10〕“佗”,音tuò,通“他”。〔11〕“受罪”,领受惩罚。〔12〕“信士”,诚实的人。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竭,放出让它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既不诚实,又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

椎锋争死_锥锋小说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 淳于髡献鹄的题目

注释〔1〕“齐王”,指齐宣王。“淳于髡”,齐国稷下学士,被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著书立说,成家成派,对战国时的思想、文化有一定贡献。“鹄”,音hú,鸟名,即天鹅。〔2〕“邑门”,都城门。这里指齐国临淄的城门。〔3〕“徒揭空笼”,只举着空的鸟笼。“徒”,只。〔4〕“造诈成辞”,编造一套欺骗的话头。〔5〕“饮之”,给它喝水。“饮”,音yìn。〔6〕“去”,离开。“亡”,逃失。〔7〕“议”,议论,讥笑。〔8〕“毛物”,生羽毛的动物。〔9〕“信”,忠信。〔10〕“佗”,音tuò,通“他”。〔11〕“受罪”,领受惩罚。〔12〕“信士”,诚实的人。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话,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鹄干竭,放出让它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既不诚实,又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

战国时,齐王派淳于髡献鹄于楚王,以示友好。谁知,途中淳于髡不小心竟让鹄破笼而出,冲天而去。淳于髡思索再三,还是手提空笼去见楚王。淳于髡对楚王说:“齐王派我献鹄,不慎飞掉,本想***,又怕人说楚王因鸟伤了使臣;想另买一只来顶替,又觉得不妥;想逃之别国,又怕两国因我而伤了和气。所以前来道明实情,甘愿领罪。”

楚王见齐国使臣如此信义,不仅没有怪罪,反而重赏了淳于髡,还盛赞了齐国。

上述这则讲诚信的典故虽然年代远了点,但仍不失现实意义。

说真的,淳于髡能做到这一步,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为作为一个齐国向楚国敬献礼品的使臣,在途中却把礼品丢失了,这是一件多么严重的事!按那时的常情回齐国和去楚国都只有一条死路。在这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淳于髡确实有两条活路可走:一是逃之夭夭,从此隐姓埋名,这在当时也是行得通的。二是花钱另外买一只鹄献给楚王,尽管弄虚作***,还是能蒙混过关的。想必在当时,淳于髡是经过一番激烈思想斗争的,但最后淳于髡选择了诚信,实际上也就选择了死亡。把诚信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足见淳于髡的人品高尚

后来开明的楚王重赏了诚信至上的淳于髡,这是淳于髡事先没有想到的。实事求是地说,以诚信为本的中华民族并不乏淳于髡式的诚信之士,他们都把讲真话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可惜的是,很多时候他们的诚信不仅没有获得像淳于髡那样的奖赏,反而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使诚信者遭殃,弄虚作***者吃香。

建立和谐社会,必须先建立起一种讲诚信、讲真话的环境。因此,有必要重温“淳于髡失鹄得赏”这则典故,从中体味诚信的真谛,使之能形成一个“讲诚”和“奖诚”的好环境。如此,事业兴焉。

3. 帮我翻译一下文言文中的 和 谢谢了马上要的

《穆公亡马》

秦穆公亡马,歧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秦穆公走失了一匹马,岐山脚下的农民捉得并分给三百个人一起吃了它。(秦穆公的)官吏追捕到了(食马的人),想按照法律来处置他们。秦穆公说:“有德才的人说不因为畜生而***。我听说吃马肉而不喝酒,就会伤及身体。”于是便给酒他们饮。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拿着锐利的武器以死相救,来报答给马肉吃的恩德。这次秦穆公擒获了晋侯班师回国。

“淳于髡献鹄”的故事。

战国时,齐王派淳于髡献鹄于楚王,以示友好。谁知,途中淳于髡不小心竟让鹄破笼飞走。淳于髡思索再三,还是手提空笼去见楚王。淳于髡对楚王说:“齐王派我献鹄,不慎飞掉,本想***,又怕别人说楚王因鸟伤了使臣;想另买一只来顶替,又觉得不妥;想逃亡别国,又怕两国因我而伤了和气。所以前来道明实情,甘愿领罪。”楚王见齐国使臣如此信义,不仅没有怪罪,反而重赏了淳于髡。

4. 文言文:不死之药阅读答案文: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

答案1.于是 吃 劝说 所以 2.翻译句子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 的药,传递人拿着药走入宫中.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7.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加括号词说明中射之士的意思是 中射之仕能吃么;而谒者的理解是这个东西可以吃吗?谒者回答:"可食".谒者的意思是可以给大王吃,而中射之士的理解是中射之士我可以吃.8.中射之士最终能逃过一死,除了他能言善变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哪一点打动了楚王的心,从而放过中射之士?杀了中射之士 就说明不死药是***的 会被人说成是糊涂的大王容易被人骗 影响自己的威严。

资治通鉴名言

译文一:秦穆公走失了一匹马,岐山脚下的三百多个农民捉得并一起吃了它。(秦穆公的)官吏追捕到了(食马的人),想按照法律来处置他们。秦穆公说:“有德有才的人不因为畜牲而***。我听说吃马肉而不喝酒,就会伤及身体。”

于是便给酒(西凤酒)让他们饮用。后来秦穆公攻打晋国,(那)三百人听说秦穆公被晋军围困,冲锋陷阵以死相救,来报答吃了马肉但未被处死的恩德。于是秦穆公擒获了晋侯班师回国。

译文二:秦穆公曾外出王宫,丢失了自己的骏马,亲自出去找,看见有人已经把自己的马杀掉了,正在一起吃肉。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马呀。”这些人都害怕惊恐的站起来。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喝酒会伤及身体。”

于是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惭愧的走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晋兵把秦穆公围困住了。以前那些杀马吃肉的人互相说:“咱们可以用出力为君王拼死作战,来报答穆公给我们马肉吃好酒喝的恩德。”于是冲散了包围,穆公终于幸免于难,并打败晋国,抓了晋惠公回来。这样的道德行为做出来,必然会有好事会来。

原文一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原文二

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扩展资料:

秦穆公亡马这个故事叙述了秦穆公对偷杀骏马吃肉的人们,不仅不追究责任,还请他们喝酒,最后得到了好的报答。从而赞扬了秦穆公宽容豁达的品格。

作为国君,对百姓宽容豁达,一旦国家有难的时候,百姓就会知恩图报,挺身而出,冒死献力;对百姓宽容豁达,是收拾民心的有效办法,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作为普通人,如果能做到对人宽容豁达,那么一旦遇到困难发时候,人们也同样会竭尽全力帮助你。

秦穆公的为人:胸怀宽广,能体恤百姓的国君。为人宽厚,不计得失,豪放阔达,能以德报怨,不为所失去的马迁怒于那些野人。

百度百科-秦穆公亡马

带有锋和蓓的成语

资治通鉴名言

1、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出处:资治通鉴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处:资治通鉴

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出处:资治通鉴

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

5、魏文侯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出处:资治通鉴

6、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出处:资治通鉴

7、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出处:资治通鉴

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出处:资治通鉴

9、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出处:资治通鉴

10、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出处:资治通鉴

11、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出处:资治通鉴

12、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出处:资治通鉴

13、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

14、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

15、秦穆公失马 秦穆公亡马,歧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出处:资治通鉴

16、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出处:资治通鉴

17、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出处:资治通鉴

18、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出处:资治通鉴

19、未亡人不幸罹此百忧,感念存没,心焉如割!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

20、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德,是才的统帅。作者: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

21、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作者:宋司马光 出处:资治通鉴

22、“阅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作者:房玄龄 出处:资治通鉴

23、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出处:资治通鉴

24、做之不止,乃成君子作者:孔斌 出处:资治通鉴

25、人欲自见其形,以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以待盅臣。出处:资治通鉴

26、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出处:资治通鉴

27、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出处:资治通鉴

28、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出处:资治通鉴

带有锋字的成语

蓓锁春寒 蓓蕾满枝 蓓蕾初绽 锋芒毕露、 冲锋陷阵、 针锋相对、 猬锋螗斧、 及锋而试、 口角锋芒、 蹈锋饮血、 砥锋挺锷、 不露锋芒、 初露锋芒、 小试锋芒、 临锋决敌、 推锋争死、 权变锋出、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登锋履刃、 舌锋如火

推锋的诗句推锋的诗句是什么

 锋可以作名词表示锋利的部位,你们知道带有锋字的成语吗?下面请欣赏我给大家带来的带有锋字的成语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带有锋字的解释

 fēng

 刀剑锐利的部分:刀锋。剑锋。交锋。锋利。锋芒。锋镝(泛指兵器;亦喻战争)。

 器物的尖锐部分:笔锋。针锋相对。

 形容语言的尖锐:话锋。谈锋。

 在前面带头的人:先锋。前锋。

带有锋字的成语

 锋芒毕露、冲锋陷阵、针锋相对、猬锋螗斧、及锋而试、口角锋芒、蹈锋饮血、砥锋挺锷、不露锋芒、

 初露锋芒、小试锋芒、临锋决敌、推锋争死、权变锋出、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登锋履刃、舌锋如火、

 锋发韵流、藏锋敛锷、锋芒逼人、锋镝余生、攒锋聚镝、锋芒所向、开路先锋、及锋一试

带有锋字的成语及解释

 [锋铓毕露] 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同?锋芒毕露?。

 [锋芒所向] 向:指向。指斗争中矛头所指的地方。

 [锋芒不露] 锋芒:刀剑的尖端,比喻显露出来的才干或心机;露:显露。有才干或心机却不外露。形容满腹才干或心机,表面上看不出来。

 [锋芒毕露] 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锋芒逼人] 锋芒: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比喻锋利。比喻言词锋利,使人感到有压力。

 [锋发韵流] 指文章笔锋犀利,情韵欲流。

 [锋镝余生] 锋:锋芒。镝:箭镞。指从刀箭下逃生或经过战乱后而活下来。

 [锋不可当] 锋:锋芒,指刀剑的刃和尖;当:阻挡、承受。锋芒纯利,没有东西可以承受。形容气势极盛,不可阻挡。

 [椎锋陷阵] 犹冲锋陷阵。

 [椎锋陷陈] 犹冲锋陷阵。形容作战勇猛。

 [争锋吃醋] 为争夺男女私情而互相嫉妒。同?争风吃醋?。

 [针锋相对] 针锋:针尖。针尖对针尖。比喻双方在策略、论点及行动方式等方面尖锐对立。

 [攒锋聚镝] 受到众多的刀箭围攻。比喻备受舆论斥责。

 [舌锋如火] 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及锋而试] 及:乘;锋:锋利,比喻士气高昂;试:试用。趁锋利的时候用它。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

 [砥锋挺锷] 磨刀拔剑。指以武力反抗。

 [登锋陷阵]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

 [登锋履刃] 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蹈锋饮血] 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摧锋陷阵] 摧:击溃;锋:锋芒,引伸为精锐;陷:攻入。攻入并摧毁敌军的阵地。

 [摧锋陷坚] 摧:摧毁;锋:锋利;陷:攻陷;坚:坚锐。破敌深入。

 [冲锋陷阵] 陷:攻破,深入。不顾一切,攻入敌人陈地。形容作战勇猛。

 [冲锋陷锐] 犹言冲锋陷阵。

 [冲锋陷坚] 犹言冲锋陷阵。

 [藏锋敛颖] 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藏锋敛锷] 锷:剑刃。比喻人不露锋芒。

 [小试锋芒] 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

 [权变锋出] 随机应变,锋芒毕露。形容言辞辩捷锐利。

 [急先锋] 比喻冲锋在前或积极领头的人。

 [初试锋芒] 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初露锋芒] 比喻刚开始显示出力量或才能。

 [不露锋铓] 比喻才干不外露。

德出而福反文言文

推锋的诗句有:推锋乃亦有卫霍,推锋平内侮。

推锋的诗句有:推锋乃亦有卫霍,推锋乃亦有卫霍。注音是:ㄊㄨㄟㄈㄥ。结构是:推(左右结构)锋(左右结构)。拼音是:tuīfēng。

推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摧挫敌人的兵刃。推,通"摧"。谓冲锋。泛指用兵_进兵。

二、引证解释

⒈摧挫敌人的兵刃。推,通“摧”。谓冲锋。泛指用兵、进兵。引《史记·秦本纪》:“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从而见_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汉桓宽《盐铁论·论勇》:“推锋拊_,穹庐扰乱,上下相遁,因以轻_随其后。匈奴必交臂不敢格也。”晋左思《魏都赋》:“推锋积纪,_气弥_。”《新唐书·王宰传》:“遂_宰以兵五千推锋,兼统河阳行营。”王_运《<衡阳县志>序》:“推锋芩岭,崇祀枫江。”

三、网络解释

推锋推锋,汉语词汇。拼音:tuīfēng释义:谓冲锋。泛指用兵、进兵。

关于推锋的成语

冲锋陷锐推锋争死椎锋陷阵推三推四藏锋敛锷登锋陷阵

关于推锋的词语

登锋陷阵初露锋芒锋芒毕露猬锋螗斧锋镝余生锋_毕露锋发韵流藏锋敛锷急先锋冲锋陷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推锋的详细信息

资治通鉴名句佳句翻译

1. 复恩此德出而福反也 译文

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②,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缪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③。”

即以次饮之酒④。杀马者皆惭而去。

居三年,晋攻秦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⑤。

缪公卒得以解难⑥,胜获惠公以归⑦,此德出而福反也。 —————————— [注释] ①本文选自《说苑·复恩》题目是编者所加。

②秦缪公:即秦穆公,名任好,春秋时秦国的国君,公元前进659年至前621年在位。亡:丢失。

③***:伤害人的性命,指吃马肉不如不饮酒会伤害自己的身体。④次:军队驻扎,这里指杀马人吃马肉的地方。

⑤溃围:解围。⑥卒:最终。

⑦惠公:晋惠公夷吾,晋国国君,公元前进650年至於637年在位。 [译文] 秦穆公曾在外出时走失了他的骏马,他亲自前去寻找它。

发现有人已经把它杀死了,正在一起吃马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骏马啊!”那些人都吓得站了起来。

秦穆公却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饮酒的人会丧命。”马上依次赏给他们酒喝。

杀马的人都感到羞愧而离去。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并围困了他,从前吃马肉的那些人在一起说:“应该拼死报答吃马肉得酒的恩惠了。”

于是他们突破了围困,秦穆公终于能够解除危难战胜晋军,擒获了晋惠公后回师。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报啊。

2. 复恩此德出而福反也 译文

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②,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

缪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③。”

即以次饮之酒④。杀马者皆惭而去。

居三年,晋攻秦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⑤。

缪公卒得以解难⑥,胜获惠公以归⑦,此德出而福反也。 —————————— [注释] ①本文选自《说苑·复恩》题目是编者所加。

②秦缪公:即秦穆公,名任好,春秋时秦国的国君,公元前进659年至前621年在位。亡:丢失。

③***:伤害人的性命,指吃马肉不如不饮酒会伤害自己的身体。④次:军队驻扎,这里指杀马人吃马肉的地方。

⑤溃围:解围。⑥卒:最终。

⑦惠公:晋惠公夷吾,晋国国君,公元前进650年至於637年在位。 [译文] 秦穆公曾在外出时走失了他的骏马,他亲自前去寻找它。

发现有人已经把它杀死了,正在一起吃马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骏马啊!”那些人都吓得站了起来。

秦穆公却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饮酒的人会丧命。”马上依次赏给他们酒喝。

杀马的人都感到羞愧而离去。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并围困了他,从前吃马肉的那些人在一起说:“应该拼死报答吃马肉得酒的恩惠了。”

于是他们突破了围困,秦穆公终于能够解除危难战胜晋军,擒获了晋惠公后回师。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报啊。

3. 求一篇翻译,古文

秦穆公亡马(亡):走失闻穆公为晋所困(为):被岐下三百人为何“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用原文语句回答) 德出而福反秦缪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缪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即以次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缪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谓曰:“可以出死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缪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注释] ①本文选自《说苑·复恩》题目是编者所加。②秦缪公:即秦穆公,名任好,春秋时秦国的国君,公元前进659年至前621年在位。亡:丢失。③***:伤害人的性命,指吃马肉不如不饮酒会伤害自己的身体。④次:军队驻扎,这里指杀马人吃马肉的地方。⑤溃围:解围。⑥卒:最终。⑦惠公:晋惠公夷吾,晋国国君,公元前进650年至於637年在位。 [译文] 秦穆公曾在外出时走失了他的骏马,他亲自前去寻找它。发现有人已经把它杀死了,正在一起吃马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骏马啊!”那些人都吓得站了起来。秦穆公却说:“我听说吃骏马的肉不饮酒的人会丧命。”马上依次赏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都感到羞愧而离去。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并围困了他,从前吃马肉的那些人在一起说:“应该拼死报答吃马肉得酒的恩惠了。”于是他们突破了围困,秦穆公终于能够解除危难战胜晋军,擒获了晋惠公后回师。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的回报啊!

4. 文言文翻译

翻译:

秦穆公曾出巡而走失骏马,亲自去寻找,看到有人已杀了骏马,正一起在吃马肉。穆公就问他们:“这是我的骏马呀!”众人都吓得站起来。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肉而不饮酒的人会死。”于是吃马肉的人,依次饮了秦穆公赏给他们的酒。饮酒后,杀马者就都惭愧地离去了。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国,包围了秦穆公。以前偷马吃的人知道了,都说:「三年前穆公饶恕了我们一命,这个恩情欠得太久了。现在我们可以舍命来报答他了。」於是大家拿起武器,冲进晋军阵中,把穆公救了出来。穆公突围后,一举擒获晋惠公,打了一场胜仗。

你写的是不是这一套题目?

秦穆公①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穆公谓曰:“是吾骏马也。”诸人皆惧而起,穆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②。”即以次③饮之酒,杀马者皆惭而去。居三年,晋攻秦穆公,围之。往时食马肉者相皆曰:“可以出死④,报食马得酒之恩矣。”遂溃围,穆公卒得以解难,胜晋,获惠公⑤以归。此德出而福反也。

(选自《说苑》卷六《复恩》)

注释①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②不饮酒者***:不喝酒会死人的。③次:次序。④出死:出力(为国君)拼死作战。⑤惠公:晋国国君。

2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共3处)。(2分)

秦 穆 公 尝 出 而 亡 其 骏 马 自 往 求 之 见 人 已 杀 其 马 方 共 食 其 肉 。

23、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亡其骏马(死亡) B、是吾骏马也(这)

C、杀马者皆惭而去(离开) D、遂溃围(冲破)

24、下列句中加△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方共食其肉 方七百里

B、即以次饮之酒 必以分人

C、晋攻秦穆公,围之 何陋之有

D、此德出而福反也 温故而知新

25、文章最后用“德出而富反”一句,对秦穆公作了评论,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秦穆公是怎样施恩于人的,又获得了怎样的回报。(2分)

答案:

22秦穆公尝出而亡其骏马/自往求之/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2分。划对一处不得分,划对两处得1分,划对三处得2分。)

23、A(2分) 24、D(2分)

25、骏马被人宰杀后,秦穆公不但不治罪,反而怕众人食马肉致死,亲手给他们斟酒喝;后秦穆公遭晋国围攻,得到食马人的救援,解除危难,并战胜了晋国。(2分。施恩与回报各1分,大致意思对即可。)

关于善良的小故事

1.资治通鉴语段翻译

我就简单的意译一下,重在领会精神。(德指品德,才指才能)

德才兼备的叫做圣人,德才都无的是愚人,德比才高的,叫做君子,才比德高的叫小人。所以选取人才的技巧,如果得不到圣人或者君子的话,在小人和愚人之间还是选愚人把。为什么呢?君子有才做好事,小人有才就做坏事,有才做好事的,好事就做得大,有才做坏事,坏事也是做的大了。。蠢人虽然想做坏事,但是实在是智商很抱歉,没那个技术,就像让小狗想咬人,谁都咬不了。小人的智商高了就更奸诈,小人勇力足了就更暴力,这些就像给小人这只老虎长了翅膀一样,让他做坏事越来越多。所以有品德的人大家虽然都很尊重但也敬畏,有才能的能大家都容易亲近,也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有品德的人反而疏远了,所以选拔者经常因为才能而忽视了品德的重要性。

2.资治通鉴好词好句

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2、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3、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4、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5、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6、秤砣虽小压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7、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8、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9、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10、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11、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谁人不亲? 12、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13、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14、秦穆公失马秦穆公亡马,歧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

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

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

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15、魏文侯期猎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16、“阅库甲兵,远胜隋世。”

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阙;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3.资治通鉴语段翻译

一切才德都具备的人是圣人,一切才德都泯灭的人是愚人;品德胜于才能的人是君子,才能胜于品德的人是小人。

凡是选取人(帮你做事)的方法,如果得不到可以胜任此位的圣人、君子,与其选用小人,还不如选用愚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君子凭借他的才能做善事,小人凭借他的才能做坏事,凭借才能做善事的人,所做善事没有不周到的地方;凭借才能做坏事的人,所做坏事也没有不周到的地方。

愚人即使想要做坏事,但他愚笨的才能不能周全他的想法,微小的实力不能承受他的行动,就像一只幼狗要与人搏斗,别人完全可以把他制服。小人的才智足以让他实现他的奸计,勇气足以决定他的暴行,(如果重用他),使他如虎添翼,那他做的坏事难道不会多吗?德是人们要求甚严的,而才能使人们所喜爱的;人们往往亲近他所喜爱的人(指有才能的人),而疏远他严格要求的人(指有德的人),这就是说选举者往往会被人的才能蒙蔽了双眼,而忽视了人最基本的品德。

挟:凭借 乳狗:幼狗 周:周全。

4.《资治通鉴》的一小段话以及翻译

原文:楚昭奚恤为相,江乙言与楚王曰:"人有爱其狗者,狗尝溺井,其邻人见,欲入言之,狗当门噬之.今昭奚恤常恶臣之见,亦犹是也.且人有好扬人之善者,王曰:"此君子也,近之;好扬人之恶者,王曰:"此小人也'远之.然则且有子弑其父,臣弑其主者,而王终已不知也.何者?以王好闻人之善而恶闻人之恶也."王曰:"善!寡人愿两闻之."翻译:楚国任用昭奚恤为国相。

江乙对楚王说:“有个宠爱自己狗的人,狗向井里撒尿,邻居看见了,想到他家里去告诉他,却被狗堵住门咬。现在昭奚恤常常阻挠我来见您,就像恶狗堵门一样。

况且一有专说别人好话的人,您就说:‘这是君子啊!’便亲近他;而对爱指出别人缺点的人,您总是说:‘这是个小人。’便疏远他。

然而人世间有儿子杀父亲、臣下杀君主的恶人,您却始终不知道。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您只爱听对别人的称颂,不爱听对别人的指责呀!”楚王听后说:“你说得对,今后我要听取两方面的言论。

5.出自《资治通鉴》的名言警句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1)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2)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这是公孙鞅与秦孝公议论变法时说的话,当时他没有得到秦国贵族的赞同)

(3)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商鞅在秦国为相时,制法?

1.顾荣施炙 (世说新语)

原文: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①。觉行炙人有欲炙②之色,因辍③已施焉④。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已问其所以,乃受人也。

翻译:

顾荣在洛阳时,应别人的邀请去赴宴。(在宴席上)他发觉烤肉的下人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很想吃几块。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下人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说:“一个人每天都烤肉,怎么能让他连烤肉的滋味都尝不到呢?”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大批人渡长江南流,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在顾荣左右保护他,于是顾荣感激的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端送烤肉的仆人。

思想:

赞扬了顾荣推己及人的善良,肯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俗语: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或好人有好报。

2.秦穆公亡马,

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从此可以看出秦有一颗仁心,为他留下好名声,使更多的贤士归附了他.

3.荀巨伯远⑨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⑩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④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⑤?"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 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⑥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释:

①值:适逢。②郡:这里指城。③相视:看望你。④一:整个。⑤独止:一个人留下。⑥无义:不懂道义。⑦ 语:对……说。⑧班:撤退。⑨千里迢迢⑩已经

译文:

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 “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他,我愿意用我的命来抵换。”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还有很多啊

1.孙叔敖杀蛇

2.楚惠王恩及厨师

3.屈原背米

4.荀巨伯探望朋友

5.闵子骞情感后母

6.子罕为邻居着想

7.张良拾鞋

8.黄香沮席

9.孔融让梨

10.郭林宗与人为善

11.骆统送米

12.心地善良的戴封

13.陈窄教育小偷

14.王烈感化盗牛人

15.庾亮不卖“的卢”马

16.朱冲送牛

17.郭翻让车

18.朱晖助友

19.仁医孙思邈

20.李勋燎须

27.韦嗣立替兄受鞭

22.柳宗元照顾朋友

23.董助教荒年赈济

24.张知常为人宽厚

25.沈道虔乐于助人

26.徐湛之爱护弟弟

27.宋仁宗体憧臣子

28.韩琦不惜宝碎

29.苏东坡爱民

30.东坡助人偿债

31.少年思忠赋性宽厚

32.孙秀实待人以善

33.贤母义救裁缝

34.杜环敬老

35.夏原吉宽厚待人

36.袁衷母宽容化世仇

37.毛聚保护后母

38.朱德念母

39.***收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