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骄气盈的意思_志骄气溢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03 0
  1. 夏言的人物评价

唐龙(1477—1546),正德三年(1508)进士,为官38年,官声卓著。嘉靖十一年(1532),陕西大灾。数百万人受饥,且边境连连告急。唐龙临危授命,领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赈济,解救了数十万濒临死亡的饥民,并且绥靖三边。后任刑部尚书,彻查大猾刘东山构陷张延龄株连140人的大冤狱,正了刘东山的罪。六年届满,加太子少保,官居一品。后调南京刑部尚书,旋改吏部。嘉靖二十五年(1546),竟因一个小案“引疾不报”而被宰相夏言罢黜为民,出都门三十里,卒于馆,年70岁。“龙故与严嵩善,龙之罢,实夏言主之”(《明史·唐龙传》)。时严嵩与夏言同为首辅,夏言罢唐龙,严嵩连一句话也没有说。可见严嵩与唐龙的关系也仅此而已。

夏言何许人也?他是江西贵溪人,与严嵩(分宜人)同乡。嘉靖十五年拜相。前期“维新庶政”有称。后“以废弃久,务张权”,“志骄气溢”(据《明史·本传》)。他与严嵩(嘉靖二十一年拜相)是死对头。仅仅因为“龙故与严嵩善”,就把功勋卓著的一品大员、70岁的唐龙削职为民。可见为朋党之私多么心狠手辣。夏言亦因朋党之祸于嘉靖二十七年被“弃市”,下场可悲。

嘉靖三十一年(1552),皇帝直接下诏为唐龙***复职,赠太子少保,谥文襄,赐祭葬,彻底恢复名誉。二十多年后,隆庆皇帝还两次亲题匾额“学术精深”,“忠勤端亮”,赐与唐龙后代,悬于兰溪唐文襄祠中(均据《光绪兰溪县志·卷五》)。这与唐汝楫恢复名誉恐也不无关系

志骄气盈的意思_志骄气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夏言的人物评价

卒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年七十岁。少时师事章懋。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进士。授郯城知县。后历任陕西提学副使、山西按察使、太仆寺卿等职。嘉靖七年(1528),以右佥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诸府。任间奏罢淮西民户代养官马种牛,废寿州正阳关榷税,免通州、泰州虚田租及漕卒船料,民感其德。调任左副都御史。又先后任吏部左、右侍郎,总摄铨事,人不敢干以私。十一年,陕西大饥,蒙古吉囊、俺答二部拥众自河套入陕西,延绥告急。龙被任命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赈济。奏行救荒十四事,皆切时实惠。又用总兵官王效、梁震率兵击退入侵诸部。改任刑部尚书,任满加封太子少保,以母老请求归养。后又起用为南京刑部尚书,调吏部尚书,因有边警,改兵部尚书,到边设防缉奸,敌远徙,加太子太保转任吏部尚书。未几有病,三上章乞休,以言过激切失旨,又因劾而被罢黜为民,舆出都门30里卒于旅舍。数年后,诏追复原职,赠少保,谥文襄。

唐龙 1477—1546),正德三年(1508)进士,为官38年,官声卓著。嘉靖十一年(1532),陕西大灾。数百万人受饥,且边境连连告急。唐龙临危授命,领兵部尚书,总制三边军务,兼理赈济,解救了数十万濒临死亡的饥民,并且绥靖三边。后任刑部尚书,彻查大猾刘东山构陷张延龄株连140人的大冤狱,正了刘东山的罪。六年届满,加太子少保,官居一品。后调南京刑部尚书,旋改吏部。嘉靖二十五年(1546),竟因一个小案“引疾不报”而被宰相夏言罢黜为民,出都门三十里,卒于馆,年70岁。“龙故与严嵩善,龙之罢,实夏言主之”(《明史·唐龙传》)。时严嵩与夏言同为首辅,夏言罢唐龙,严嵩连一句话也没有说。可见严嵩与唐龙的关系也仅此而已。 夏言何许人也?他是江西贵溪人,与严嵩(分宜人)同乡。嘉靖十五年拜相。前期“维新庶政”有称。后“以废弃久,务张权”,“志骄气溢”(据《明史·本传》)。他与严嵩(嘉靖二十一年拜相)是死对头。仅仅因为“龙故与严嵩善”,就把功勋卓著的一品大员、70岁的唐龙削职为民。可见为朋党之私多么心狠手辣。夏言亦因朋党之祸于嘉靖二十七年被“弃市”,下场可悲。 嘉靖三十一年(1552),皇帝直接下诏为唐龙***复职,赠太子少保,谥文襄,赐祭葬,彻底恢复名誉。二十多年后,隆庆皇帝还两次亲题匾额“学术精深”,“忠勤端亮”,赐与唐龙后代,悬于兰溪唐文襄祠中(均据《光绪兰溪县志·卷五》)。这与唐汝楫恢复名誉恐也不无关系。

王世贞:① 夏文愍如登小丘,展足见平野,然是疏议耳。 ②少师袭伟遘躐,要阶祻起几望,终作僇人才,长于奏牍,他诗如武库矛戈,种种出间,殊少利器,又如夏候鼎,古意荡然。

丰坊: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斯为下矣。”永、宣之后,人趋时尚,于是效宋仲温、宋昌裔、解大绅、沈民则、姜伯振、张汝弼、李宾之、陈公甫、庄孔旸、李献吉、何仲默、金元玉、詹仲和、张君玉、夏公谨、王履吉者,靡然成风。古法无余,浊俗满纸。

何乔远:嘉靖中年以后相者,夏贵溪、严分宜两人。贵溪始为给事,赫然见才,誓不奔走权贵间,至分宜亦挹挹有送,岂不皆君子哉。不保其身同,及于祸患生,以主宠为巳,私物也。贵溪峻而渐于不逊,分宜卑而沦于不忠,上怒下愤所繇来矣。

沈德符:至嘉靖间,夏言以少詹事与张孚敬互讦,下狱赦出,未几拜相,后三逐三召还,再下狱即死西市。本朝二百余年,宰相蒙殊眷又罹极法者,惟夏一人而已。

黄道周:自古宰相,生值明时,无大故而伏斧鑕者,唯汉刘屈氂及先朝夏言耳。汉武帝决意空汉南,心疑丞相坠北伐之师,故一旦破法而戮屈氂。世宗决意弃河套,心疑开衅挠玄修之事,故一旦破法而诛夏言。

谷应泰:①桂洲胎祸于香冠,分宜追思乎召鹤。 ②独惜世宗自负非常,而明杀辅臣,始于夏言;明杀谏官,始于继盛。

张廷玉:言所奏定典礼,亦多可***。而志骄气溢,卒为嵩所挤。究观诸人立身本末与所言是非,固两不相掩云。

纪昀:言初以才器受知世宗,而柄用之后,志骄气溢,傲愎自专,卒以致败,其事业殊无可称。特学问淹博,於故事夙所留意。又值世宗锐意改制之时,故於一朝典礼,多所酌定。如南北郊分祀、更定文庙祀典及大禘礼仪、立先蚕坛之类,悉言所赞成。迨帝擢掌礼部,益力举其职。前后奏牍,亦多有可***。

蔡东藩:①世宗与夏言,皆以好刚失之,世宗惟好刚故,几罹弑逆之变,夏言惟好刚故,屡遭构陷之冤,独严嵩阴柔险诈,象恭滔天,世宗不能烛其恶,夏言反欲凌以威,此皆为柔术所牢笼,堕其术中而不之悟,无惑乎为所播弄也。 ②复套之议,曾铣创之于先,夏言赞之于后,固筹边之胜算也...世宗初从铣议,后入嵩言,杀道济而自坏长城,死得臣而遂亡晋毒,一误再误,何其昏愦若此?

明朝那些事》:夏言起自微寒,豪迈而有俊才,纵横驳辩,人莫能屈,虽身处宦海,仍心系天下,胸怀万民,然终为严嵩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