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过饰非怎么读,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03 0
  1. 《西厢记》和《莺莺传》有什么不同
  2. 《西厢记》属于什么文学类型
  3. 《会真记》里写的是什么?
  4. 元稹文言文
  5. 莺莺传和西厢记故事情节有什么区别?

女生跟你说了这句话,到底想表达啥呢?

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元稹的《离思》,前面还有一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里巫山传说是楚王梦到山中神女两人交好的地方,后来便形容男欢女爱之事。连起来很好理解,看过了大海,其他的小水湾都称不上是水,经历过巫山云雨的,其他男女之情都不放在心上。单单看这两句,有海有山还有用典,大气磅礴,韵律优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寄托的情感无限缅怀,是不可多得的千古佳句。到了现在,一般形容经历了最刻骨铭心的感情之后,其他都看轻了。也可以说经历过大起大落之事,其他都不放在心上。

据说元稹写这个是为了纪念亡妻韦氏所做,似乎对妻子无比思念无比专一,妻子死后早已经看淡男女之事。但是古代诗人往往都是说一套做一套,实际上这元稹自身远不是他诗中写的那么长情,甚至有些渣。

文过饰非怎么读,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在与韦氏成亲之前,元稹就交往个一个女子,还编撰了《莺莺传》这部***来叙述这段风流往事。元稹有少数民族血统,容貌俊美,年轻时一表人材。这书写的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情节颇有点偶像剧的意思,在书里他化名张生,救过莺莺一家,一见到远亲表妹莺莺就挪不开眼了。这莺莺虽然家道中落,毕竟大家闺秀,是十分讲究礼节的,对他是不理不睬。张生见这样不行,就求助莺莺婢女红娘,红娘反问他,你既然喜欢我家**,干嘛不来提亲呢。张生却说自己从小就不近女色,小时候不能提的事情,现在也不会提。而且自己已经相思成疾啦,提亲什么手续麻烦,到成亲少说几个月,自己肯定忍不了,会害相思病病死的。看看这理由,也是绝了。

红娘看他可怜,就替他想了一个法子,诗文传情,张生也是有才,当即写道,?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莺莺看了这诗,果然见他,却是劈头盖脸一顿骂,搞得张生好不尴尬。就在他已经断了念想的时候,莺莺又来主动见他了,估计看他人俊才高,对自己有恩,已经芳心暗许了。元稹还作艳诗一首,描写这段?戏调初微拒,柔情已暗通,低鬟蝉影动,回步玉尘蒙; 转面流花雪,登床抱绮丛,鸳鸯交颈舞,翡翠合欢笼; 眉黛羞偏聚,朱唇暖更融,气清兰蕊馥,肤润玉肌丰; 无力慵移腕,多娇爱敛躬,汗光珠点点,发乱绿葱葱; 方喜千年会,俄闻五夜穷,留连时有恨,缱绻意难终; 慢脸含愁态,芳词誓素衷。赠环明运合,留结表心同。?整个亲热的过程加上海誓山盟都描写的淋漓尽致。按理说,这样已经有了夫妻之实,以后成亲就好了。但最后两人却没有在一起,张生最后还总结了这么一段话:?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天下僇笑。予之德不足以胜***,是用忍情。?在这里,他居然把莺莺比作祸国殃民的妲己褒姒,自己镇不住她。明明是自己挑逗在先,后来却说人家是非,元稹脸皮也是够厚的。难怪鲁迅先生评价:篇末文过饰非,遂坠恶趣。

***这么写了,实际上是元稹对莺莺始乱终弃,考取功名后,迎娶官宦之后韦氏。但是元稹娶了韦氏之后并不安分,遇见了大名鼎鼎的风月才女薛涛,估计韦氏大家闺秀,婚后两人中规中矩,而跟薛涛却如干柴烈火,***几个月后便分开了,亏得韦氏还不知道。而且后来元稹还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那样情真意切的诗句。元稹一生男女方面放荡不羁,并以此写了不少相关诗文。

所以一个女生对你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过是她当时的有感而发罢了,借此摆摆自己的文艺范。也许是心情低落怀念过去,也许是睹物思人。但是你要说她一辈子都沉浸在对前任的怀念中,那是肯定不可能的,原作者都只是写写罢了。她现在怀念过去,最大的可能还是因为没有遇到更好的,所以她说什么不必放在心上。

《西厢记》和《莺莺传》有什么不同

故事源于唐元稹《莺莺传》。写唐贞元中,书生张珙游于蒲州,寄宿普救寺。适逢崔相国夫人携女莺莺扶相国灵柩回家乡家葬,途经普救寺,借宿于此。一日。张生游殿,与莺莺相遇,两人一见倾心。相蒲州有孙飞虎起兵作乱,乱军包围了普救寺,欲夺莺莺为押寨夫人。老夫人危急中许下诺言,谁能破贼解围,就将莺莺嫁给他为妻。张生自愿为之,请镇守潼关的好友白马将军杜确率兵前来相救。杜确兵至,平定乱兵,解了普救寺之围。未料老夫人嫌张生是一白衣秀士,门不当户不对,便出尔反尔,只许张生与莺莺两人以兄妹相称。张生因不能与莺莺成亲,害了相思,经莺莺侍女红娘从中帮助传递书简,两人背着老夫人私下幽会。后两人来住之事被老夫人发现,便把红娘叫来拷问。红娘反责老夫人出尔反尔,忘恩负义,并称此事若张扬出去,于崔家名声不利,不若答应两人的婚事。老夫人无奈,只得答应了张生与莺莺的婚事。但老夫人又以崔家三代不招白衣秀士为由,逼张生赴京应试,待张生应试及第后,才允许他与莺莺成亲。后张生高中皇榜,归来求亲,有情人遂成眷属。

《西厢记》属于什么文学类型

《西厢记》和《莺莺传》有什么不同

自古以来,我们文学史上歌颂爱情的动人篇章有很多。在众多的作品中,《西厢记》被认为是最成功的一部,有“《西厢记》天下夺魁”的美誉。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相传,唐朝大诗人元稹在很早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被邻村崔庄一个大户人家收留。那家有一个女儿叫崔小迎,她和元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小迎十岁那年,父亲去烟粉作坊做工,举家搬迁。元稹也跟着一同前往,他们曾在竹林里拜过天地,亲密无间。元稹15岁的时候考中了明经,两人便私订终身。不久之后,元稹进京赶考,太子少保韦夏卿对其极为赏识,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元稹的妻子去世后,他曾经多次回家寻找小迎,但都没有下落。后来,元稹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便有了《莺莺传》,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作者却说莺莺是“尤物”、“***”。着名***史研究专家在《中国***史略》中对元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

着名戏曲***王实甫根据元稹的《莺莺传》写成了《西厢记》。不过,作者在创作时大力丰富了故事情节,并对莺莺的才气大力称赞,肯定和赞扬了她对于爱情的勇敢追求。这些,都是原作《莺莺传》无法匹敌的。王实甫对青年男女彼此间的爱慕和渴求非常肯定,在他的笔下,爱情中张生和崔莺莺所处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他们并肩共同对抗那些反对他们结合的势力。全剧以张生和莺莺团圆的美好结局收场,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国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心理

《西厢记》文辞华丽优美,富有诗意,每支曲子都是一首美妙的抒情诗。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和戏剧创作都影响深远

《会真记》里写的是什么?

王实甫的《西厢记》属于元杂剧。

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又称“北西厢”,元代中国戏曲剧本,王实甫撰。《西厢记》中无不体现出素朴之美、追求自由的思想,它的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是我国古典戏剧的现实主义杰作,对后来以爱情为题材的***、戏剧创作影响很大。

《西厢记》共5本21折5楔子。作者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杂剧作家,河北省保定市定兴(今定兴县)人。他一生写作了14部剧本,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三种。《破窑记》写刘月娥和吕蒙正悲欢离合的故事,有人怀疑不是王实甫的手笔。另有《贩茶船》、《芙蓉亭》二种,各传有曲文一折。《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故事内容源于唐代元稹所作的唐***(文言***)《莺莺传》,其中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而作者却以借张生之口,反诬莺莺为“尤物”、“***”、“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甚至以“予之德不足以胜***,是用忍情”、“时人多许张为善补过者”美化张生***的行径,故有鲁迅《中国***史略》所说:“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其文比其人,元稹诸如此类言语,甚为后人诟病。

金代出现了董解元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诸宫词,也称诸宫调,是当时的一种说唱艺术,类似现代的评弹,用琵琶和筝伴奏,边说边唱。这本《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这部剧本作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关汉卿所作,也有人说是关作王续,或王作关续,但认为是王实甫所作的说法比较公认。

清朝金圣叹将王实甫的《西厢记》评为第六才子书, 中国灯谜常将王西厢里的句子作为底来猜射,谜目就叫六才。

元稹文言文

讲述贞元年间,书生张生在游蒲州是,居普救寺,巧遇暂住于此的表亲崔家母女。当时蒲州发生兵变,张生救下了崔氏母女。

崔夫人设宴答谢,并令女儿出来拜谢张生,张生惊艳其美艳,托丫鬟红娘转赠给崔莺莺《春词》两首以挑逗其心性,莺莺作《明月三五夜》相酬,并暗约张生见面。

之后再红娘帮助下,张生抱得佳人归。但最后张生赴京赶考,滞留不归,莺莺虽给张生寄去长书和信物,仍没有挽留住张生,终被抛弃。张生在给朋友谈论此事时斥责莺莺为“必妖于人”的“尤物”,并自诩为“善补过者”。

扩展资料:

另有道教典籍《西山群仙会真记》一书,由北宋道士施肩吾撰写,是具有理论系统的道教内丹著作,对研究宋元道教内丹学有重要参考价值。

施肩吾,一说为唐元和十年(815)进士,另一说为北宋道士,隐於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修道,道号华阳***。《四库提要》认为此书系金元间道士伪托,或云此书所出不晚于北宋。据自序说,全书从前圣后圣秘密参同,一集五卷,取五行正体之数,每卷五篇,应一气纯阳之义,演说***,发明钟吕太上至言。

此书与题施肩吾编撰的《钟吕传道集》内容基本相同。书中引《太上隐书》、《西山记》、《灵宝内观经》、《通玄经》等多种道经及葛仙翁、阴真君、吕***等语录,论说炼养内丹之法,主旨依据《参同契》,以明抽添之理,超脱之功。

卷一为《识道》、《识法》、《识人》、《识时》、《识物》。卷二为《养生》、《养形》、《养气》、《养心》、《养寿》。卷三为《补内》、《补气》、《补精》、《补益》、《补损》。卷四为《真水火》、《真龙虎》、《真丹药》、《真铅汞》、《真阴阳》。卷五为《炼法入道》、《炼形化气》、《炼气成神》、《炼神合道》、《炼道入圣》。

是具有理论系统的道教内丹著作,对研究宋元道教内丹学有重要参考价值。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

莺莺传和西厢记故事情节有什么区别?

1. 求:《旧唐书.元稹》(文言翻译)

元稹字微之,河南人。

稹八岁就死了父亲。他的母亲郑夫人是贤惠明理的妇人,家中贫穷,她亲自教元稹读书,并教他写字。

元稹九岁就能写文章。十五岁两经考试登第。

二十四岁调判入第四等,授官秘书省校书郎。二十八岁应考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考中的十八人中,元稹是第一,这是在元和元年四月。

皇帝下令,授他右拾遗官职。元稹生性锋利急切,遇到事情雷厉风行。

(元稹)身居谏官官署之后,不想庸碌无为,凡事该说就说,当天就向皇帝上疏议论谏官应有的职责。又议论西北边防事宜,都是朝政的大事,宪宗召他回话,询问治理策略。

被当朝权臣忌恨,出京任河南县尉。母亲死后服丧,服除,授官监察御史。

元和四年,奉命出使东蜀,弹劾奏报已故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违反制度擅自收税,又登记没收涂山甫等八十八户官吏百姓的田宅一百一十一处、奴婢二十七人、饲草一千五百束、钱七千贯。当时严砺已死,七州的刺史都被责罚。

元稹虽然尽职,但是和严砺关系深厚的当朝权臣厌恶他。出使回京,让他分管东台事务。

浙西观察使韩皋封杖打湖州安吉县令孙澥,孙澥四天死亡。徐州监军使孟升死了,节度使王绍用驿车送孟升灵柩回京师,给凭证乘坐驿车,还在邮舍安放灵柩。

元稹一并依据法律弹劾奏报。河南尹房式做违法的事,元稹想要追究拘捕,擅自命令房式停止政务。

快速上表奏报皇上后,皇上罚房式一个月的俸禄,又召元稹回京。路上住在敷水驿舍,宦官刘士元后到,两人争住正厅。

士元发怒,推开正厅门,元稹只穿袜子就跑到厅堂后边。士元追赶他,后来用鞭子打伤了元稹的脸。

当朝权臣认为元稹是年轻小辈,作威作福,元稹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元稹聪明敏锐过人,年纪轻轻就有才名,和太原白居易交好。

擅长作诗,善于写景状风物,当时谈论诗的人称他们“元、白”。从官员读书人,到平民百姓,都传诵他们的诗作,号称“元和体”。

元稹因为才智出众爽直不被当朝容纳,流放到荆州蛮荒之地将近十年。不久白居易也被贬,作了江州司马。

虽然通州、江州相距遥远,但两人来往赠诗应答,凡是写的诗,有三十韵、五十韵乃至百韵。江南的人,传诵于路,流传到京师,街巷的人互相传抄,为此纸贵。

看到诗中流离放逐之情,都是凄凉委婉的。穆宗皇帝在东宫时,妃嫔侍从曾经诵读元稹诗作,把它作成乐曲,穆宗得知是元稹所写,曾经称赞它好,宫中称呼元稹“元才子”。

荆南监军崔潭峻对元稹礼遇有加,不把他作一般小吏看待,常常求取元稹的诗作诵读。长庆年初,崔潭峻回朝,拿出元稹所作连昌宫辞等百余篇献给皇帝,穆宗非常高兴,询问元稹现在何处,回答:“现在是南宫散郎。”

当天就调任元稹任祠部郎中、知制诰。朝廷官员认为文书任命不从相府发出,很看不起他,但是元稹所写的辞诰,词旨深远和古人相同,于是在当时广泛流传,因此很受皇帝恩宠。

2. 古诗《元稹》全文

卷三百九十六卷396_1 「思归乐」元稹

山中思归乐,尽作思归鸣。尔是此山鸟,安得失乡名。

应缘此山路,自古离人征。阴愁感和气,俾尔从此生。

我虽失乡去,我无失乡情。惨舒在方寸,宠辱将何惊。

浮生居大块,寻丈可寄形。身安即形乐,岂独乐咸京。

命者道之本,死者天之平。安问远与近,何言殇与彭。

君看赵工部,八十支体轻。交州二十载,一到长安城。

长安不须臾,复作交州行。交州又累岁,移镇广与荆。

归朝新天子,济济为上卿。肌肤无瘴色,饮食康且宁。

长安一昼夜,死者如陨星。丧车四门出,何关炎瘴萦。

况我三十二,百年未半程。江陵道涂近,楚俗云水清。

遐想玉泉寺,久闻岘山亭。此去尽绵历,岂无心赏并。

红餐日充腹,碧涧朝析酲。开门待宾客,寄书安弟兄。

闲穷四声韵,闷阅九部经。身外皆委顺,眼前随所营。

此意久已定,谁能求苟荣。所以官甚小,不畏权势倾。

倾心岂不易,巧诈神之刑。万物有本性,况复人性灵。

金埋无土色,玉坠无瓦声。剑折有寸利,镜破有片明。

我可俘为囚,我可刃为兵。我心终不死,金石贯以诚。

此诚患不至,诚至道亦亨。微哉满山鸟,叫噪何足听。卷396_2 「春鸠」元稹

春鸠与百舌,音响讵同年。如何一时语,俱得春风怜。

犹知化工意,当春不生蝉。免教争叫噪,沸渭桃花前。卷396_3 「春蝉」元稹

我自东归日,厌苦春鸠声。作诗怜化工,不遣春蝉生。

及来商山道,山深气不平。春秋两相似,虫豸百种鸣。

风松不成韵,蜩螗沸如羹。岂无朝阳凤,羞与微物争。

安得天上雨,奔浑河海倾。荡涤反时气,然后好晴明。卷396_4 「兔丝」元稹

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兔丝蔓,依倚榛与荆。

荆榛易蒙密,百鸟撩乱鸣。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纵横。

樵童斫将去,柔蔓与之并。翳荟生可耻,束缚死无名。

桂树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鹘度海食,应龙升天行。

灵物本特达,不复相缠萦。缠萦竟何者,荆棘与飞茎。卷396_5 「古社」元稹

古社基址在,人散社不神。惟有空心树,妖狐藏魅人。

狐惑意颠倒,臊腥不复闻。丘坟变城郭,花草仍荆榛。

良田千万顷,占作天荒田。主人议芟斫,怪见不敢前。

那言空山烧,夜随风马奔。飞声鼓鼙震,高焰旗帜翻。

逡巡荆棘尽,狐兔无子孙。狐死魅人灭,烟消坛墠存。

绕坛旧田地,给授有等伦。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

社公千万岁,永保村中民。卷396_6 「松树」元稹

华山高幢幢,上有高高松。株株遥各各,叶叶相重重。

槐树夹道植,枝叶俱冥蒙。既无贞直干,复有罥挂虫。

何不种松树,使之摇清风。秦时已曾种,憔悴种不供。

可怜孤松意,不与槐树同。闲在高山顶,樛盘虬与龙。

屈为大厦栋,庇荫侯与公。不肯作行伍,俱在尘土中。卷3

3. 元稹《离思》的译文

离思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译文:Thought on the Diceased wifeby Yuan Zhen Hardly attracted by water for I've fared the azure sea,I do not deem Clouds elsewhere from Mount Wu as to be.I am Unwilling to linger whenwalking all flowers thru,Partly due to my firm Taoist belief and patly to you.

4. 谁能提供一下《旧唐书

元稹(779一831)字微之,别字威明。

河南洛阳人。其先世是鲜卑族拓跋氏,汉化后以“元”为姓,从北魏至隋,地位均极显赫,不过到元稹父、祖一辈时已渐趋没落。

元稹八岁丧父,由母亲携往舅家抚养,少年时代过的是寄人篱下的生活。但他因此早知发愤,十五岁应明经科考试,一举及第。

这以后,他益发“苦,心为文”“勇于为诗”,诗文创作渐得社会名流好评,并开始了最初的政治活动。 二十一岁时,元稹在河中府(治蒲州,在今山西永济县)任职。

就在那里,发生了他在《莺莺传》中所描述的爱情故事。那是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十二月,河中节度使浑瑊刚死,驻军骚动,蒲州大乱。

元稹请人保护了旅居此地的一门远亲,因此结识了这家的女儿——我们姑且也称她为“崔莺莺”吧。崔莺莺是个十七岁的少女,“颜色艳异,光辉动人”,元稹一见就热烈地爱上了她。

通过她的一个侍婢,元稹以“艳诗”相试,竟深深打动了情窦初开的崔莺莺的心。他们的爱情艰难曲折然而不可遏止地发展起来,终于大胆冲破封建礼教自由结合了。

这是故事充满浪漫情味的前半截。后来元稹为谋求官职而进京应试。

这对情人只得匆匆分手。谁知元稹在长安一留数载,这其间他们曾互通书问,互致礼物,崔驾莺的书信婉曲地表现出对元稹的一片深情。

然而元稹还是变心了。贞元十九年(803)元稹二十五岁,因登书判拔萃科而被授秘书省校书郎。

不久以后,他便忍心地抛弃了痴等着他的崔莺莺,在长安做了朝廷显贵韦夏卿的东床。不但如此,元稹还在《莺莺传》中极力为自己辩解,称崔莺莺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尤物”,怀疑她在自己离蒲之后另有私爱(参元稹《古决绝词》),却把自己“始乱终弃”的行径说成是什么“善补过”云云。

鲁迅先生在《中国***史略》中这样评论《莺驾传》:“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虽文章尚非上乘,而时有情致,固亦可观,惟篇末文过饰非,遂堕恶趣。”这是十分严正而公允的。

《旧唐书·元稹传》说:“稹性锋锐,见事风生。”这话显然带有贬意,意思是说他为人聪颖敏锐,善观风色,一遇机会便要寻找事端以突出自己。

若按元稹一生表现,用这话加以概括并非全然无理,可是还应作些具体分析。凡从政之人,如能纯然无私,固然最为可贵;但历史评价的根本关键还在于其所作所为在当时是否具有进步性,是否于国于民有利。

如这样来看,那么元稹早期的政治活动就不可用“见事风生”一词轻轻否定,应该批判的主要是后期的表现。 元稹从政初期是以刚直闻名的。

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元稹应“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试,名列第一,被授为左拾遗。他一到职立刻接二连三地上疏献表,先论“教本”(重视给皇子选择保傅),再论“谏职”、“迁庙”,一直论到西北边事这样的大政,同时旗帜鲜明地支持裴度(时任监察御史)对朝中权幸的抨击,从而引起了宪宗的注意,很快受到召见。

元稹奉职勤恳,本应受到鼓励,可是因为锋芒太露,触犯权贵,反而引起了宰臣的不满,不久就遭到了贬谪。 过了几年,元稹被任为监察御史,受委去剑南东川按狱。

在出使过程中,他了解到许多民间的疾苦和官吏的不法行为。他写了《弹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状》,检举严砺“擅没管内将士、官吏、百姓及前资寄住等庄宅、奴婢,今于两税外加征钱、米及草等”,揭发了严砺总计数十万的赃罪。

这时严砺已死,与之牵连的七个刺史都因此受到处罚。这是一个轰动一时的大案,不管元稹有无借此出风头之意,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但却开罪了朝中与严砺相好的人们

接着,他又纠弹山南西道枉法贪赃,使该道观察使和各位刺史都受到罚俸的处分。这一来,他惹恼的人更多,被调离长安,派到洛阳“分务东台”,也就是给了他一个闲差,一个警告。

然而元稹在东台不但不思收敛,反而又一连弹奏数十事。虽然所纠的都不是大事,但其锋芒却是指向各地当权大僚的。

元稹如此敢于碰硬,需要很大的勇气。这可以说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一页。

但是打击终于来了。元和五年(810),河南尹房式不法事发,元稹一面向朝廷上表报告,一面命令房式暂停职务由其代摄。

这本是御史行使职权的惯例,却被忌恨元稹的人当作了把柄,攻击他“专达作威”,朝廷罚他俸料一季并立即调回西台。在回长安途中,元稹与宦官争宿,被打伤脸面。

回到朝廷后,宪宗不敢得罪宦官,几位宰相本来对元稹不快,于是加他一个“少年后辈,务作威福”的罪名,把他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元稹虽遭贬滴,却因此获得很大的声名。

朝中正直之士纷纷为他抱不平,如翰林学士李绛、崔群均当面向宪宗陈述曲直,他的好友白居易更是“累疏切谏”(参《旧唐书·白居易传》),还在诗中赞美道:“元稹为御史,以直立其身。其心如肺石,动必达穷民。”

(《赠樊著作》)当时远在朗州贬所的刘禹锡特意给他寄去文石枕并赠诗“奖之”,后来为了酬谢元稹的回赠,又写了《酬元九侍御赠壁州鞭长句》,以“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之句,赞扬元稹的品节。 倘若元稹能够安于下位,矢志不渝,那他的形象也将象革新失败后屡遭贬逐而不肯屈服的。

1、情节不同。

《莺莺传》中莺莺是孀妇,区别与后来作品中的少女;对于张生,莺莺最终是“自荐枕席”主动示爱;张生曾几次赴长安,应为赶考;莺莺弹琴,张生窃听。

当张生再次赴京时,莺莺已预感自己与张生终是分别,预感悲剧;张生最终对莺莺是“始乱终弃”,当与友人谈及此事时,又斥莺莺为“必妖于人”的“尤物”,足见其薄情。

《西厢记》中张生对莺莺的感情是非常主动的,主动向红娘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张生与莺莺的初次正面接触是其偷听莺莺焚香祷告,张生吟诗试探,莺莺回之。

张生与莺莺初次交欢,是莺莺寄诗约定的;张生赴京赶考是因为崔老夫人不招白衣女婿,被迫去的;张生最终是中得状元。《西厢记》与《董西厢》都深入对人物的情态、心理活动进行了细致描写,《莺莺传》则不具备此特色。

2、结局不同。

《莺莺传》最终以张生的“始乱终弃”悲剧结尾,莺莺委身他人,张生另娶。《西厢记》张生中得状元,除授河中府尹,娶得莺莺,有情人终成眷属。

3、艺术特色不同

相较于《莺莺传》简单描述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西厢记》的情节无疑要丰富得多,人物形象也立体生动得多,更容易博取读者的好感。《莺莺传》里的张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不敢反抗崔夫人这种封建家长,甚至对莺莺始乱终弃,令人厌恶。但《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里的张生却勇于追求爱情,且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既可爱又感人。

扩展资料:

一、《西厢记》

1、创作背景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后来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于是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唐代元稹的******《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

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该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2、后世影响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被明代的李日华改编成南曲《西厢记》,清代以后昆曲、京剧等各种地方戏都在演出,而且对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词警芳心”即直接关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历代文人对《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尤为青睐,现传明、清刻本不下百种,为古典剧作之冠。拉丁文、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均有译本,影响所及,遍布全球。

一、《莺莺传》

1、创作背景

******名篇。元稹撰,原题《***》,《异闻集》载此篇,还保存原题,收入《太平广记》488卷,收录时改作《莺莺传》,沿用至今,又因传中有赋《会真诗》的内容,俗亦称《会真记》。

其篇末说:“贞元岁九月,执事〔友〕李公垂(李绅字)宿于予靖安里第,语及于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今考出是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元稹将故事讲给李绅听,李绅作《莺莺歌》,元稹写了这篇***。

2、后世影响

《莺莺传》在唐***的发展中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它之前***,如《离魂记》、《任氏传》、《柳毅传》等反映爱情生活的作品,都多少带有志怪的色彩。《莺莺传》写的则是现实世界中婚恋人情

自它开始,陆续出现了《李娃传》、《霍小玉传》,使唐人***中这类题材创作达到了顶峰。《莺莺传》是唐人***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故事广泛流传,北宋以降,士大夫“无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

当时,李绅就受其影响,写了《莺莺歌》,宋代有赵令畤《商调蝶恋花》鼓子词、《莺莺传》话本、《莺莺六幺》杂剧,金代有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元代有王实甫《西厢记》杂剧,明代有李日华《南调西厢记》、陆***《南西厢》,清代有查继祖《续西厢》杂剧、沈谦《翻西厢》***等。直到今天,活跃在**、电视以及各种剧目中的西厢故事,《莺莺传》仍是其源头。

百度百科-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百度百科-莺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