纶羽扇纶巾_纶巾羽扇指的是谁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6-02 0
  1. “羽扇纶巾”诸葛亮

指的是“诸葛亮”。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其实只出现了一次“羽扇纶巾”。在第九十回《驱巨善六破蛮兵 烧藤甲七擒孟获》中写道:

孔明乃请孟获上帐,设宴庆贺,就令永为洞主。所夺之地,尽皆退还。孟获宗党及诸蛮兵,无不感戴,皆欣然跳跃而去。后人有诗赞孔明曰:

纶羽扇纶巾_纶巾羽扇指的是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羽扇纶巾拥碧幢,七擒妙策制蛮王。至今溪洞传威德,为选高原立庙堂。”

关于诸葛亮的典故

1、三顾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诸葛亮***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

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2、火烧新野

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大火迅速烧起来。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羽扇纶巾”诸葛亮

“羽扇纶巾”指的是周瑜。

“羽扇纶巾”在三国之时,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羽扇,羽毛制成的扇子。纶巾,青丝制成的头巾。

出处: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原文节选: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译文: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扩展资料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五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

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

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1057年(嘉祐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

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

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等。

诸君记不记得《三国演义》是怎样描写诸葛亮的外部形象的呢?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飘飘然有神仙之概。(38回)

只见对阵中,一簇黄旗出。旗开处, 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中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 用扇招刑道荣曰:“吾乃南阳诸葛孔明也。”(52回)

孔明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 ,乘驷马车,左右众将簇拥而出。(89回)

孔明乃 执羽扇,戴纶巾 ,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95回)

《三国演义》中还有若干处类似的描写,诸君喜不喜欢“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的诸葛亮呢?看到“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执羽扇”的诸葛亮,诸君有没有好奇地想过《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什么要把诸葛亮写成这样一幅样子呢?在此,略陈一下自己的愚陋之见,供各位开心一笑。

1、“羽扇”

?“羽扇”,是用鸟的羽毛做成的,可以遮阳隔暑。晋代《语林》一书描写诸葛亮“持白毛扇,指靡三军”。于是,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羽扇”除了消除暑热的实用价值外,又被赋予了闲适、超脱、旷达等文化意蕴。如孟浩然《白云先生王迥见访》诗中说:“ 手持白羽扇,脚步青芒履 。闻道鹤书征,临流还洗耳。”

2、“纶巾”

“纶巾”是用青丝带编织的头巾。“纶巾”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意味着闲适、超脱与旷达。如白居易《题玉泉寺》:“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心,清净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 ”

3、“鹤氅”

“鹤氅”是用鹤的羽毛做成的衣服或上面绣有云鹤的袍子。陆游《南唐书·史虚白传》载:“元宗南游豫章,次鑫泽, 虚白鹤裘黎杖,迎谒道旁 。”史虚白,南唐时人。曾屡次向李升(注:南唐开国君主)建言献策,不被***纳,遂辞官隐居九江落星湾。其“鹤裘黎杖”的装扮宣示的是他隐士的身份和脱略世事的态度。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鹤氅”也是和风流、旷达之意趣相联的。《世说新语·企羡》记载:孟昶未达时,家在京口,尝见王恭乘高舆, 披鹤髦裘 。于时微雪,昶於篱间窥之,叹曰:`“此真神仙中人!”

综上可见,“羽扇”“纶巾”“鹤氅”作为文化意象,皆有闲适、超脱、旷达之意。因此,当罗贯中把三者组合在一起,并与“四轮车”相连时,他笔下的诸葛亮便有了一种疏淡闲雅、潇洒飘逸、从容不迫的精神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