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令至行,公正无私_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的翻译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8-02 0
  1. 成语: 公平无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2.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
  3. 描写法律的优美句子
  4. 陈寿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译文
  5. 找寻原著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
  6. 中国法律谚语

抱诚守真 抱:存在心里。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上述诸人,其为品性言行思惟,虽以种族有殊,外缘多别,因现种种状,而实统于一宗:无不刚健不挠,抱诚守真。”

秉公无私 秉公:主持公道。指做事公道不掺杂私念。

法令至行,公正无私_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畏强大赏不私亲近的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三回:“故特请诸公到此三曹对案,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生远近之别耳。”

秉正无私 主持正义,没有私念。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二回:“闻得包公秉正无私,不畏权势。”

诚心诚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开心见诚,无所隐伏。”

诚心实意 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出处:姚雪垠《长夜》二一:“刘老义是一个任性的人,他诚心实意地想要你跟他过日子。”

诚心正意 诚:真诚。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出处: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一折:“皇天有意为斯文,教人从诚心正意修根本,以至齐家治国为标准。”

赤诚相待 赤诚: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这所剩的数千饥饿疲惫之师因感学生一片忠君爱国之心和平日赤诚相待,暂时不忍离去,勉强可以一战。”

赤心相待 赤心:真诚的心。真心诚意对待别人。

出处:元·乔梦符《两世姻缘》第一折:“做了一程夫妻,彼此赤心相待,白首相期。”

聪明正直 头脑聪明,行为正直无私。形容词人的品质优秀。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

大公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出处:汉·马融《忠经·天地神明》:“忠者中也,至公无私。”

肺腑之言 肺腑:指内心。出于内心的真诚的话。

出处: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肺腑都无隔,形骸两不羁。”

公明正大 公正无私,光明磊落。

出处:清·陈确《翠薄山房帖》:“若一本于公明正大之心,则岂直如此而已。”

公平无私 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出处:《战国策·秦策》:“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公正无私 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出处:《荀子·赋》:“公正无私,反见纵横。”《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

古道热肠 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热肠:热心肠。指待人真诚、热情。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几个人当中,毕竟是老头子秦梅士古道热肠。”

兼爱无私 泛爱大众,对人没有私心。

出处:先秦·庄周《庄子·天道》:“中心物恺,兼爱无私,此仁义之情也。”

襟怀坦白 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出处:宋·黄榦《黄勉斋文集·七·祭李贯之》:“贯之性质粹美,襟怀坦夷,凝静有常。”

精诚所至 人的真诚的意志所到。

开诚布公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指以诚心待人,坦白无私。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评》:“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开诚相见 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开心见肠 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开心见诚 见:显现出。披露真心,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开心见胆 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同“开心见诚”。

沥胆抽肠 犹沥胆披肝。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沥胆隳肝 犹沥胆披肝。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沥胆披肝 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出处:唐·黄滔《启裴侍郎》:“沾巾堕睫,沥胆披肝,不在他门,誓于死节。”宋·司马光《体要疏》:“虽访问所不及,犹将披肝沥胆,以效其区区之忠。”

沥胆濯肝 犹沥胆披肝。比喻开诚相见。也形容非常忠诚。

破家为国 为了国家大业,不惜毁坏自己的家庭。比喻无私奉献。

剖肝沥胆 比喻开诚相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承变色而起曰:公乃汉朝皇叔,故剖肝沥胆以相告,公何诈也?”

祁奚之举 祁奚举荐贤人,不避亲仇,公正无私。

拳拳盛意 拳拳:恳切、忠诚的样子。发自内心的真诚而深厚的情谊。

出处:鲁迅《书信·致蒋抑卮》:“拳拳盛意,感莫可言。”

热肠古道 热肠:热心肠;古道: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形容厚道。指待人真诚、热情。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老哥热肠古道,我们是一向钦佩的。”

实心实意 指真诚实在的心意。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九回:“五儿听了,句句都是宝玉调戏之意,知这位呆爷却是真心实意的话。”

铁笔无私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

出处:《中国史略》第十八篇:“五个鬼齐齐的走上前去,照手一抢,把管笔夺将下来,说道,‘铁笔无私。’”

铁面无私 形容公正严明,不怕权势,不讲情面。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五回:“我想必得你去做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铁面御史 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出处:《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推诚布公 示人以诚,公正无私。

无私有弊 私:私心;弊:欺骗、蒙混的事情。因处在嫌疑之地,虽然没有私弊,但容易被人猜疑。

出处:清·李宝嘉《活地狱》第二十六回:“可是这个风声出去,人家一定说是无私无弊,况且以后,你们头儿们捉到了人,都来照顾小店里,小店还能开得下去么?”

无私有意 自己虽无私心,别人则将认为有意。意为要避嫌疑。

无私之光 比喻帝王的德泽。

出处:语本《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心虔志诚 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一秉至公 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以直抱怨 别人对自己有仇怨,自己以大公无私的态度对待之。

有心有意 犹言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语重情深 犹言语重心长

出处:严复《以〈渔洋精华录〉寄琥唐山春榆侍郎有诗见述率赋奉答》:“忽蒙佳什誉过庭,语重情深谁敢荷?”

语重心长 话深刻有力,情意深长。

语重心沉 言辞恳切,心情沉重。

出处:康濯《东方红》第五章二:“孟老汉可又自自然然地一忽晃火气全消,甚至还进一步责备自己似的,哑默了半天,才又脑袋一抬,愣着两只深窝大眼,语重心沉地说。”

真心诚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真心实意 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正心诚意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处:《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正直无私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出处:《左传·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正直无邪 公正而无私心。

出处:汉顺帝《会葬宋汉策》:“太中大夫宋汉清修雪白,正直无邪。”

执法不阿 阿:迎合。执行法律公正无私,不屈从权势。

成语: 公平无私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及故事?

含有办事的成语、表示描写办事的成语:213条关于办事的成语及解释。

安常习故——习:习惯;故:旧例。安于常规,习惯旧例。形容按照常规和老套办事,守旧而不思变革。

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按图索骥——索:找;骥:良马。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按图索骏——指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参见“按图索骥”。

百举百捷——做一百件事,成功一百件。指办事万无一失。同“百举百全”。

葆力之士——葆力:勤劳任力。指愿意出力而勤于办事的人。

本本主义——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闭门造车——关起门来造车子。比喻脱离实际,只凭主观办事。

兵无常势——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兵无常形——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秉公办理——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拨烦之才——拨烦:处理繁重的政务。办事利索,有处理繁重复杂事务的才能。

不败之地——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不分轻重——指人办事盲目,不分主次。

不分主次——指人办事不能分辨主要的和次要的。

不慌不忙——不慌张,不忙乱。形容态度镇定,或办事稳重、踏实。

不失时机——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不知轻重缓急——指人办事不知事情有主要的、次要的,急办的和可缓办的区别。

才能兼备——既有才智,又有办事能力,二者具备。

材优干济——指才能优异,有干练的办事能力。

操刀必割——操:持。手里拿着刀,一定要割物。比喻办事必须及时。

草率从事——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马马虎虎就处理了。形容办事不认真。

草率行事——草率: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形容办事不认真。

草率将事——指办事马虎不认真。

称身裁衣——称:适合。按照身材来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称体裁衣——称:适合。按照身材来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称体载衣——称:适合。按照身材剪载衣服。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办事。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不能把事情办好,反而把事情弄坏。多用来指斥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成事不足,坏事有余——成:成就;足:足够。指事情不但办不好,反而把事情弄坏。用于指责办事拙劣或故意不让事情办成的人。

持法有恒——坚持按法办事并有恒心。

川壅必溃——壅:堵塞。溃:决口,堤岸崩坏。堵塞河流,会招致决口之害。比喻办事要因势利导,否则就会导致不良后果。

措置裕如——措置:处理,安排;裕如:从容不迫,很有办法的样子。处理事情从容不迫。常用来称赞人有办事的才能和经验。

大刀阔斧——原指使用阔大的刀斧砍杀敌人。后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大公无私——指办事公正,没有私心。现多指从集体利益出发,毫无个人打算。

胆大心细——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胆大心小——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

倒裳索领——索:搜寻、寻求。把衣裳倒过来寻找领口。比喻办事抓不到要点。

蹈常习故——指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蹈常袭故——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袭:沿袭;故:老办法。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蹈故习常——指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同“蹈常习故”。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得到别人金钱等好处就得为别人办事。

滴水不漏——一滴水也不外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无懈可击。也形容钱财全部抓在手里,轻易不肯出手。

丁宁周至——丁宁:嘱咐,告诫;周至:周到,细致。再三细致地嘱咐。形容办事谨慎周到。

东差西误——指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池、错误。形容办事不得力。

东支西吾——指说话办事含糊敷衍。

独弦哀歌——独自弹著弦子,唱着悲哀的歌调。指故意不按通常规律办事,以示自己与众不同,从而借此沽名钓誉。

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

钝刀切物——钝刀不快,切东西费事。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就会事倍功半。

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奉公守法——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奉行故事——奉行:遵照办理;故事:老规矩、老章程。按照老规矩办事。

奉令承教——奉:遵从;承:接受。遵从命令,接受指教。指完全按照别人的命令、意图去办事。

夫随妇唱——丈夫顺从著妻子的说法来办事。形容夫妻和睦。

敷衍了事——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腹心股肱——腹心:心腹,比喻左右亲信;股肱:比喻帝王身边的得力臣子。形容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疙疙瘩瘩——不平滑很粗糙。比喻办事遇到一些麻烦。

隔山买老牛——比喻人办事冒失,没有弄清情况,就轻易决定。

各不相谋——谋:商量,计义。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思办事,不互相商量。

各自为政——为政:管理政事,泛指行事。各自按自己的主张办事,不互相配合。比喻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耕当问奴——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耕当问奴,织当访婢——耕:耕田种地;奴:男仆;织:纺织;访:询问;婢:女仆。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公平无私——办事公平,没有私心。

公正无私——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功德圆满——功德:佛教用语,指诵经、布施等。多指诵经等佛事结束。比喻举办事情圆满结束。

孤军作战——孤立无援的军队单独奋战。比喻单独办事,没有人支援。

股肱耳目——股:大腿;肱:手臂。旧时指鼎力辅佐帝王的大臣。现比喻十分亲近的办事得力的人。

管秃唇焦——管:笔管,指笔;焦:干燥。笔写秃,嘴唇说干。比喻办事交涉很费力。

规行矩步——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茍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规行矩止——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茍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行所无事——行:行动,办事。指人在紧急关头,态度镇定,毫不慌乱。有时也指对坏人坏事听之任之,满不在乎。

好心不得好报——好心好意地为他人办事情,却得不到好的报答。

好心无好报——好心好意地为他人办事情,却得不到好的报答。

黑牛白角——形容办事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

怀刑自爱——刑:法度。指心中有法度,办事有分寸,不做违法的事,能够自重自爱。

黄道吉日——迷信的人认为可以办事的吉利日子。

急趋无善迹——比喻办事求快就不可能尽善尽美。

手旁人——: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手于人——:利用。借助别人来为自己办事。

艰苦创业——艰难困苦地创办事业。

见机而行——见机:看时机,看情况。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将陋就简——将:用;陋:简陋;就:将就。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著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

借篷使风——比喻借他人之力办事。

精明能干——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精明强干——机灵聪明,办事能力强。

井井有条——井井:形容有条理。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井然有条——犹言井井有条。形容说话办事有条有理。

酒酸不售——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

举步生风——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

举仇举子——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形容办事公正。

举纲持领——举:提出;纲:网的总绳;领:衣领。提起网的总绳,网眼就张开了;提起衣领一抖,衣服就顺了。比喻办事要抓住关键。

君唱臣和——唱:歌唱,吟咏;和:应和。形容臣子紧紧遵循君主的旨意办事。

开合自如——合:按照,适合;自如:不受阻碍和拘束。打开闭合不受拘束,形容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事。

看菜吃饭——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量体:用尺量身材的大小长短。裁:裁剪。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

看风使帆——看风向掌握船帆。比喻随机应变,看情况办事。亦作“看风使船”、“看风使舵”、“见风使舵”、“看风驶篷”、“看风转舵”、“随风使船”、“看风行事”。

看人说话——指不按规矩办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

老成持重——老成:阅历多而练达世事;持重:做事谨慎。办事老练稳重,不轻举妄动。

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

雷厉风行——厉:猛烈。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雷令风行——犹言雷厉风行。象雷那样猛烈,象风那样快。比喻执行政策法令严厉迅速。也形容办事声势猛烈,行动迅速。

连更彻夜——犹连夜。形容办事赶紧,毫不拖延。同“连更晓夜”。

连更晓夜——犹连夜。形容办事赶紧,毫不拖延。

连更星夜——犹连夜。形容办事赶紧,毫不拖延。同“连更晓夜”。

量枘制凿——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同“量凿正枘”。

( )( )

量凿正枘——指木工度量器物孔眼的大小方圆制作可与之相契合的榫头。比喻说话办事须从实际出发。

量体裁衣——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留后路——比喻办事时为防失败而预留退路。

留有余地——比喻说话办事留下可以回旋的地方。

漏洞百出——百:极言其多。有很多漏洞。形容文章、说话或办事,破绽很多。

吕端大事不糊涂——喻指办事坚持原则。亦指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

率由旧则——率:遵循;旧则:老法规。完全依循旧规办事。同“率由旧章”。

率由旧章——率:遵循;旧章:老法规。一切按照老规矩办事。

迈四方步——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走路。比喻办事缓慢。

敏于事,慎于言——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摸著石头过河——比喻办事谨慎,边干边摸索经验。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多指办事情已被别人抢先下手了。

囊中取物——囊:口袋。从口袋中取东西。比喻办事毫不费力就可以办到。

讷言敏行——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讷于言,敏于行——讷:语言迟钝;敏:敏捷。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怨——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举:推荐。举荐身边的人,即使是亲属也不回避;举荐外面的人,即使是仇敌也不躲开。形容办事公正无私。

拟规画圆——按照圆规画圆形。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黏黏糊糊——指两者关系暧昧不清或办事粘连。

弄性尚气——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

期月有成——期:整月、整年。形容办事见效迅速,一个月便功效显著。

恰如其分——恰:正好。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千篇一律——一千篇文章都一个样。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办事按一个格式,非常机械。

清如水,明如镜——形容官吏廉洁自守,办事明智无误。

求端讯末——求寻求;讯:询问;端:开始;末:结果。寻求事情的起源,询问事情的结果。形容办事态度十分严肃认真。

全始全终——全:完备,齐全;终:结束。从头到尾都很完善。形容办事认真,有头有尾。

缺头少尾——形容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热锅炒菜——比喻利用现成的条件办事。

热心肠——指对人热情、乐于替别人办事。

人熟理不熟——理:道理,规矩。人虽然相熟,但还应该按理办事。

仍陋袭简——因陋就简。指凭借原有的简陋条件办事。

善始令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同“善始善终”。

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

上得天时,下得地利——指作战既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又有优越的地理形势作依托。也形容办事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极为有利。

少头没尾——比喻事物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少头无尾——形容残缺不全或办事不周到。

审慎从事——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

审慎行事——说话办事周密而谨慎的。

升山珠——到山上去珍珠。比喻办事的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

生拉硬拽——按主观愿望办事而不管别人的意愿或客观的条件是否允许,比喻牵强附会。

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

事必躬亲——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事事躬亲——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事无三不成——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适材适所——指办事能力与所安排的工作位置或场所相当。

适如其分——犹言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属托不行——属:同“嘱”;托:托付。指托人办事行不通。形容为官清廉,不谋私利。

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比喻办事缺乏好手,让能力一般的人出来负责。

鼠首偾事——坏了事情。比喻人办事没决断,就象胆小的老鼠,在出洞时头在洞口伸伸缩缩一样

顺风扯帆——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顺风驶船——比喻自己没有主意,跟着别人说话或办事。

顺水推船——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顺水推舟——顺着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顺着某个趋势或某种方便说话办事。

私心自用——单凭自己的心意办事。

随大流——顺着多数人说话或办事。

天视民视,天听民听——天视、天听: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天听: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指按人民的意愿和喜好办事。

条条大路通罗马——比喻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铁板钉钉——①犹言硬碰硬。比喻说话办事坚决、干脆。②比喻已成定论。

庭无留事——庭:公庭。官府衙门内没有积压下来的事情。形容办事及时,效率高,不拖拉。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举:推荐;避:避开;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举:推荐;弃:丢弃;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外举不隐仇,内举不隐子——举:推荐;隐:隐瞒;失:失掉;亲:亲属。推荐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不遗弃,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遗漏。形容办事公正。

稳坐***——不管外界有何变化,只照老规矩办事。非常镇静,沉得住气,稳居于自己的位置上。

袭故蹈常——袭:沿袭;故:老办法;蹈:踩,引伸为遵循;常:常规,老规矩。因循守旧,照老规矩办事。

袭故守常——按照成例、常规办事。

先小人后君子——先不讲客气,说明条件,按章办事,然后再讲礼貌。

相机行事——相:察看;机:机会。观察时机,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心小志大——办事小心,抱负远大。

雁过拨毛——①比喻武艺高强。②比喻经手办事便捞点好处。

一秉至公——秉:掌握、主持;至:极、最。办事一切都出于公心。形容大公无私。

一锅面——比喻办事糊涂。

一了百当——了:完成;当:适宜,恰当。指办事妥当、彻底。

一仍旧贯——一:都,全;仍:因袭,依照;贯:习惯的办法。执照老规矩办事,没有丝毫改变。

一手独拍——一只手单独地拍巴掌。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一手独拍,虽疾无声——疾:急速,猛烈。比喻一个人或单方面的力量难以办事。

一碗水往平处端——比喻办事公正不偏袒。

以往鉴来——用过去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办事的借鉴。

以义割恩——义:道义。用大义割断私恩。指秉公办事,不殉私情。

义以断恩——照大义办事,割断私欲间的恩情。指秉公处置,不徇私情。

易如破竹——像劈竹子那样容易。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意气用事——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用事:行事。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因陃就寡——因:因袭;陋:简陋;就:将就;寡:少。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著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

因陋就隘——因:因袭;陋:简陋;就:将就。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著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

因陋就简——因:因袭;陋:简陋;就:将就。原意是因循原来的的简陋,不求改进。后指就著原来简陋的条件办事。

因私枉法——因:因为;枉:歪曲,破坏。因为私人感情而破坏法律。指因私不能秉公办事。

用钱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指善于依据客观条件办事。

有头有尾——既有形状,又有结尾。形容结构很完整或办事有始有终。

逾庖而宴——逾:越过,穿过;庖:厨房。越过厨房去吃饭。指办事不合情理。

越分妄为——越:超越;分:本分;妄:胡乱。超越本分而胡作非为。形容不按一定的职责范围和规定办事。

越俎代谋——俎:古代祭祀时用的盛祭品的器具。管祭祀的人放下祭器去代替别人出谋划策。比喻越权办事或包办代替。

择主而事——事:侍奉。旧指选择明主,为他办事。

沾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

粘皮著骨——粘:粘贴,胶合。形容言行办事不干脆爽利,执著刻板。

瞻前忽后——瞻:向前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办事谨慎。

占风使帆——比喻随机应变,看风头办事。

正道直行——正道:正路。沿着直的道路走。比喻办事公正。

织当访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直道而行——直道:正路。沿着直的道路走。比喻办事公正。

指天射鱼——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比喻办事一定落空。

抓纲带目——纲:网的总绳,引申为事物的关健环节;目:网眼,引申为次要部分。比喻办事情、做工作的时候要抓住关健环节带动一般。

自作聪明——自以为聪明而乱作主张。指过高地估计自己,主观地办事。

走过场——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却不实干。

走回头路——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

坐以待旦——旦:天亮。坐着等天亮。比喻办事勤劳。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

成语: 公平无私 成语简解

编号 : 2492

成语 : 公平无私

注音 : ㄍㄨㄥ ㄆ|ㄥˊ ㄨˊ ㄙ

汉语拼音 : gōng píng wú sī

参考词语 : 大公无私

释义 : 义参「大公无私」。见「大公无私」条。

Emoji符号 :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公平无私”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成语详解

典故说明 : 此处所列为「大公无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大公无私」原作「至公无私」。管子,字仲,春秋齐国颍上人,为法家始祖。《管子.形势解》中提到,风、雨对人都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贵贱美恶,而有大小强弱的分别,所以说风雨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特定的喜好,因此是「至公无私」的。后来「大公无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秉公处理,毫无偏私。出现「大公无私」的书证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这种赌法,倒是大公无私,不能的。」

典源 : 此处所列为「大公无私」之典源,提供参考。《管子.形势解》风,漂1>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2>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3>,人虽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注解〕 (1)漂:吹动。 (2)濡:音ㄖㄨˊ,浸溼、沾溼。 (3)乡:通「向」,音ㄒ|ㄤˋ,方位、方向。

书证 : 01.《战国策.秦策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02.《南史.卷三六.江夷列传》:「在选职颇有刻覈之讥,而公平无私,不受请谒,论者以此称焉。」

成语接龙

“公”字结尾的成语

开诚布公

涓滴归公

枵腹从公

推诚布公

“公”字开头的成语

公正无私

公平无私

“私”字结尾的成语

公济私

大公无私

铁面无私

至公无私

借公济私

因公私

公正无私

公平无私

公营私

因公行私

托公报私

参考《国语大辞典》中成语“公平无私”分成的单字详解:

公, 平, 无, 私。

描写法律的优美句子

在中国古代,法家的?法治论?与儒家的?人治论?在本质上都是?人治?。很多关于法治的名言蕴含了很快以下是我为你分享的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推荐

 1) 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无。

 2) 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

 3) 君子所以尊者,令。令不行,是无君也,故明君慎令。

 4) 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5) 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

 6) 历法禁,自大更始,篇小臣不犯矣。

 7) 立法设禁而无刑以待之,篇令而不行。

 8) 立法之业,益为政治上第一关键,觇国家之盛衰强弱者,皆于此焉。

 9) 立善法于天下,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篇一国治。

 10) 立宪利于国,利于君,利于民。

 11) 吏不良,篇有法而莫守;法不善,篇有财而莫理。

 12) 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

 13) 民不举官不究。

 14) 明慎所职,毋以身试法。

 15) 宁正以逆众意执法而违私志。

 16) 其身正,不令篇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7) 驱天下之人而从善远罪,是刑之所以措,而化之所以成也。

 18)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 人能胜乎天者,法也。?法大行:篇是为公是,非为公非。

 20) 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精选

 1) 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2) 治大国而数变法,篇民苦之。

 3) 治国无法篇乱,守法而弗变篇悖,悖乱不可以持国。

 4) 治国无其法篇乱,守法而不变篇衰。

 5)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6) 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举事不私,听狱不阿。

 7) 诛恶不避亲爱,举善不避仇仇。

 8)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9)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10) 爱多者篇法不立,威寡者篇下侵上。

 11) 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12) 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常,法度制度,各因其宜。

 13) 不可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公法以报私德。

 14) 不为重宝轻号令,不为亲戚后社稷,不为爱民枉法律,不为爵禄分威权。

 15)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6) 不以私害法,篇治。

 17) 当公法篇不阿亲戚。

 18) 当事而立法,因时而制礼。

 19) 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20)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摘抄

 1)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篇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2) 法令明具,而用之至密,举天下惟法之知。

 3) 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

 4) 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5) 法平篇吏无奸。

 6) 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7) 法施于人,虽小必慎。号令不虚出,赏罚不滥行。

 8)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耳。

 9) 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10) 法者,编着之国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

 11) 法者,定分止争也。

 12) 法者,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

 13) 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

 14) 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

 15)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

 16) 法者,..天下之仪也。

 17)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18) 凡法令更,篇利害易,利害易,篇民务变。

 19) 非法不言,非道不行。

 20) 夫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看了古代关于法治的名言还看:

1. 古代法治的名言警句

2. 古代法治名人名言

3. 中国古代法制名人名言大全

4. 有关法律的古代名言

5. 古代法制名言警句

陈寿 《三国志·诸葛亮传》 译文

法律之前,平等。关于法律方面有哪些好的语句呢? 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发现法律好句,欢迎大家阅读!

法律好句

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

法律是一切人类智慧聪明的结晶,包括一切社会思想和道德。——柏拉图

立法者三句修改的话,全部藏书就会变成废纸。——基希曼

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容忽视的。——爱献生

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像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贝卡利亚

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适用的宪法,甚至一条永远适用的法律。——杰斐逊

法律不可能给每个人以方便,如果它有益于全体和大多数人,我们就该满足了。——李维

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刑罚的威慑力不在于刑罚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贝卡利亚

法律解释者都希望在法律中寻获其时代问题的答案。——拉伦茨

法律吸吮穷人的膏血,而富人却掌握着权柄。——哥尔德斯密斯

法治意味着,除非实施众所周知的规则,否则不得对个人实施强制。——哈耶克

法发展的重心不在立法不在法学,也不在司法判决,而在社会本身。——埃利希

尽量大可能把关于他们的意志的知识散布在人民中间,这就是立法机关的义务。——边沁

法律好句

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托马斯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别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

法律的基本原则是:为人诚实,不损害他人,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查士丁尼

宪法是一个无穷尽的一个国家的世代人都参与对话的流动的话语。——劳伦·却伯

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爱。——英国

一项法律越是在它的接受者那里以恶行为前提,那么它本身就越好。——拉德布鲁赫

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情。——弗劳德

法律是一种不断完善的实践,虽然可能因其缺陷而失效,甚至根本失效,但它绝不是一种荒.唐的玩笑。——德沃金

自由是一种必须有其自己的权威纪律以及制约性的生活方式。——李普曼

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罚才能使犯罪得到偿还。——达雷尔

法律不负的责任,也就像这责任不应该使枪刀担负一个样。――沈从文

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卡尔。马克思

法律的真理知识,来自于立法者的教养。——黑格尔

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中国是距离法治最为遥远的一种,甚至与欧洲形成了两极相对的反差。——滋贺秀兰

法律好句

法律是显露的道德,道德是隐藏的法律。——林肯

人类对于不公正的行为加以指责,并非因为他们愿意做出这种行为,而是惟恐自己会成为这种行为的牺牲者。——柏拉图

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夏,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高尔斯华绥

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付给律师的费用不应据其在法庭上陈述时间的长短,而应据其辩护质量的优劣。——克莱门凯

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间再长,也还是没有制约力的。——爱·科克

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

没有绝对的平等,也没有绝对的权力。人在天性上类同,就法律而言不平等,在上不平等,又不同类。——巴尔扎克

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那么法律作为一件无用之物自己就会消灭。——洛克

如果法律没有恐惧支撑,它绝不能生效。——索福克勒斯

法律是社会的习惯和思想的结晶。——托·伍·威尔逊

解释法律系法律学之开端,并为其基础,系一项科学性工作,但又为一种艺术。——萨维尼

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是丝毫没有力量的。——菲力普斯

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定颓败。——塞内加

法律好句

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神灵,而不是殚精竭虑将神灵揉进宪法,总体上来说,法律就会更好。——马克·吐温

由于有法律才能保障良好的举止,所以也要有良好的举止才能维***律。——马基雅弗利

有多少罪孽就会有多少法律。——弥尔顿

人民应该为法律而战斗,就像为了城墙而战斗一样。——赫拉克利特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威·厄尔

法治概念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信念,相信一切法律的基础,应该是对于人的价值的尊重。——陈弘毅

法律总是把全民的安全置于个人的安全之上。——西塞罗

一个细小的瞬息即逝的期望可以经常地从纯自然的环境中产生出来,而一个强烈而持久的期望,则只能来自于法律。——边沁

自由就是做法律许可范围内的事情的权利。——西塞罗

宪法创制者给我们的是一个罗盘,而不是一张蓝图。——波斯纳

在个人的案件中或是他所看到的案件中不能有疏忽,因此执法从来不能疏忽。——马克·吐温

人们嘴上挂着的法律,其真实含义是财富。——爱献生

无论何人,如为他人制定法律,应将同一法律应用于自己身上。——阿奎那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不是为了束缚他的才能。——罗伯斯庇尔

没有信仰的法律将退化成为僵死的教条,而没有法律的信仰将蜕变成为狂信。——伯尔曼

法律好句

赏不避仇仇,诛不择骨肉。

可行必守,有弊必除。

治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唯奉三尺之律,以绳四海之人。

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务变。

为法,必使之明白易知。

法立于上,教弘于下。

如平直必以准绳。

治国无其法则乱,守法而不变则衰。

言行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

不以私害法,则治。

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圣人立法以导民之心,各使自然。使生者无德,死者无怨。

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惟行而不返。

国不可无法,有法而不善与无法等。

欲着其罪于后世,在乎不没其实。

夫刑赏之本,在乎劝善而惩恶,帝王所与天下划一,不以亲疏贵贱,而轻重者也。

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

国无常治,又无常乱,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诛禁不当,反受其央。

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

设而不犯,犯而必诛。

而正方圆;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以治国。

找寻原著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

诸葛亮,字叫做孔明,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人;汉元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父亲是诸葛圭,字叫做君贡,在汉朝末年担任过太山郡的郡丞。诸葛亮小时候父亲就过世了;叔父诸葛玄被袁术推荐去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玄就带着诸葛亮及亮的弟弟诸葛均前去上任。

正好遇到汉朝改选朱皓代替诸葛玄,诸葛玄平常和荆州太守刘表有交情,就前去投靠他。诸葛玄过世以后,诸葛亮亲自在田地里耕种,平常喜欢唱着《梁父吟》的曲调。

亮身高八尺,每每把自己比喻成管仲,乐毅,当时没人相信。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颖州的徐庶(字元直)和诸葛亮交情不错,认为他真的具有管仲,乐毅般的才华。

史官评论说:“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

坦诚认罪,传布真情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开释;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也必定会杀戮。无论多么小的善行,没有不奖赏的,无论多么细的恶行,没有不贬抑的。处理事务非常精明干练,管理事情着重在它的根本,依照官名来要求他尽到实职,对于虚伪的人不予录用。

最后全国的百姓,大家都敬畏他,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厉,却没有人怨恨他,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明白。他真可以称得上是明白治道的好人才,和管仲,萧何是同一类的人。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作大将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

原文: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 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高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 ,谓为信然。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 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出处: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百度百科-诸葛亮

中国法律谚语

诸葛亮依法治蜀经验谈

千古贤相诸葛亮励精图志治蜀二十年,使得“国贫民虚,地处孤绝”的蜀汉上下“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如此卓越的政绩与他“科教严明,厉行法治”的治政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一、诸葛亮依法治蜀的历史背景

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成都后,封诸葛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管理益州政务。原益州牧刘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三国志·蜀书·刘璋传》),一直奉行汉末以来的腐朽政治,所辖境内刑法律令松弛倾废,豪强士族肆虐妄为,黎民百姓怨声载道。

诸葛亮入蜀后厉行法治,取以严济宽、以猛纠弘的强硬手段,严厉打击豪强士族势力,坚决维***令律制的权威。使益州的官风民气大为改观,社会秩序迅速稳定,但这同时也招来了一些守旧势力的非议和责难。为此当时的蜀郡太守***劝告诸葛亮说:“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三国志·蜀书·***传》),***欲以汉高祖刘邦入关后刑法宽简使秦人感恩的史例,劝说他降低要求放宽刑法,以安定民心。

诸葛亮并未纳***的意见而宽刑省法,他在《答***书》中依理反驳道:“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己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诸葛亮认为:理政治国不可滥施小恩小惠,用职位去恩宠下级,等到无高位可给时他们就会渐生轻视;用恩惠去笼络下级,等到无恩可施时他们就会滋生慢怠,此乃为弊政症结之所在。如果用严峻的刑法去震慑下级,待法令贯彻之后,他们就会知道什么是恩德;严格限制封赏官爵,一旦加官晋爵,他们就会懂得什么是荣耀。恩荣并用,互为补充,上级与下级之间就有了秩序,治理国家的要领就体现于此。所以他坚持“治乱世用重典” (《礼记·周礼》),取严刑峻法、恩威并济的措施来革新政治、纠正时弊。

二、诸葛亮依法治蜀的措施及影响

为确保有法可依,诸葛亮与***、刘巴、伊籍等人共同制定《蜀科》,作为一国的法度,坚决实行由“人治”过渡到“法治”的方略,通过一系列法律条文来规范社会秩序、约束道德行为,达到震慑人心、劝善规恶的目的。此外他还反复对官吏进行教导,“作八务、七戒、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励臣子”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魏氏春秋》),要求执法者居官守法、“慎独”其身、执法尚严、除恶务尽,以期实现长治久安。

诸葛亮强调“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而不讲封建王朝“刑不上大夫”之类偏袒贵官的“传统”。与诸葛亮同为托孤重臣的中都护李严,恣意矫旨殆误战机,诸葛亮立即上书请将其废黜流放梓潼郡。出身名门又是东宫旧臣的将军来敏,年老狂勃口出不逊,诸葛亮毫不避讳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闭门思愆”(《三国志·蜀书·来敏传》)。

对于人民大众,诸葛亮一改施法者的强硬面孔,取“用心平而劝戒明”的施法策略。“用心平”是指诸葛亮人品公正亮直,“心如秤,不能为人轻重” (《诸葛亮集·杂言》),坚持法律面前平等,“赏不遗远,刑不阿贵”,执法公允无私,使民众心悦诚服。“劝戒明”则是说诸葛亮不过分崇拜法律,视之为万能,而只将法律当作一种维护社会秩序的手段。他反复强调“教令为先,诛罚为后”(《诸葛亮集·便宜十六策·教令第十三》),竭力反对不教而诛,声明不是为法加于人而法,而是注重防患于未然。他“示仪轨,从权制”,积极对民众进行普法宣传教育,鼓励并引导臣民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以避免犯罪。

为增强法制观念,诸葛亮特地亲自为后主刘禅抄写《申子》、《韩非子》、《管子》等法家经典。并在《出师表》中说:“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规谏刘禅执法应客观公允,奖惩须一视同仁,不得循私枉法。另指出倘若“以私为公”、赏罚不均,就会使“人有二心”威胁到国家。

诸葛亮虽位极人臣、功高如山,仍守身甚正、律已甚严。他对亲属故旧毫无偏袒、一视同仁,知道侄儿诸葛恪禀性疏陋难担大任,主动要求将其调离;至交马谡违反节度,造成街亭之失,他力排众议,指出“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诸葛亮集· 论斩马谡》),依法将其处斩。他为官清廉,不贪不奢,生前“资仰于官,不自冶生”,“蓄财无余,妾无副服”;及卒,遗命葬定军山,丧事从俭。他每欲责人者,即躬为表率,街亭战后,他除斩马谡、杀李盛、废黄袭外,更上《街亭自贬疏》,检查自已做主帅“不能训章明法”、“授任无才”、“明不知人、恤事多暗” 的过错,自请贬官,并将之公布于天下。襟怀坦荡、不矜己过之高风亮节令人肃然起敬。

诸葛亮虽责人以严但仍待人以诚,对家属绝不施行牵连,不带有任何歧视。前文提到的李严被罢黜后,他的儿子李丰仍留在丞相府作官,继续受到信任和重用。诸葛亮还经常教育他,希望他能够正确对待他父亲的问题,积极进取,努力工作。

对犯过违法的人,诸葛亮也非全加严惩,而是结合其认罪态度和悔改表现妥为论处。如在李严的问题上他曾就对李丰说:“若都护思负一意,君可与公琰推心从事者,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诸葛亮集·与李丰教》载),表示李严若诚恳服罪改过,允许其重新复职。又如车骑将军刘琰与前军师魏延不和,言语虚诞,诸葛亮责罚他,琰向亮谢罪,亮见琰有悔改之意便马上派他回成都,恢复他的官职。还有江阳太守彭羕因私下悖语而入狱,此后写信给诸葛亮说:自己由于“一朝狂悖”(《三国志·蜀书·彭羕传》,下同)失言,“负我慈父,罪有百死”,但仍是“尽心於主公之业”的,“贵使足下明仆本心”请求诸葛亮宽恕。因诸葛亮责自己严、责别人公平,所以被他责罚过的人都无怨无悔、诚心改过,而这又正是他“法加于人而无怨者”的原因之一。后来李严听到诸葛亮病逝的消息,悲叹自己从此失去了改过后重新被起用的机会,遂激愤而死。因游散被诸葛亮弹劾的长水校尉廖立听说亮病卒,垂泣难曰:“吾终为左衽矣!”(《三国志·蜀书·廖立传》)卒死徙所。

诸葛亮将历史的经验与现实的实践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法制思想。这种思想不同于汉代的“外儒内法”,也不同于不教而诛、以律令为准的酷法,更不同于不限制帝王作为、只责于臣民的“独制天下而无所制”的“王法”。其特色是:用法无私,执法必严,“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强调执法者是“人之所瞻”(《诸葛亮集· 便宜十六策·教令第十三》,下同),务须做到“非法不言,非道不行”,“正己以教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倡导“循名责实,虚伪不齿”,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量刑要看认罪态度,“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既强调“明法”“法治”又讲求“德治”“仁政”,主张“德主刑辅” “科”与“教”相辅而行。

正因为诸葛亮极力推行依法治国的治政主张,坚决贯彻“科”“教”并举的思想路线,方使得豪强专权、法无权威的蜀国实现了臣服民悦、政通人和的开明政治,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了安定团结。诸葛亮依法治蜀政绩之佳,冠绝古代。与亮并时的蜀臣张裔赞曰:“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三国志·蜀书·张裔传》);《三国志》作者蜀汉遗臣陈寿评曰:“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西晋史家袁凖称曰:“亮法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此所以能斗也”(《诸葛亮集·附录· 诸葛公论》);东晋史家习凿齿云:“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水镜之所以能穷物而无怨者,以其无私也。水镜无私,犹以免谤,况大人君子怀乐生之心,流矜恕之德,法行於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诛之而不怒,天下有不服者乎!诸葛亮於是可谓能用刑矣,自秦、汉以来未之有也”(《汉晋春秋》);唐代名相裴度评曰:“法加于人也,虽从死而无怨;德及于人也,虽奕叶而见思”(《诸葛亮集·附录·蜀丞相诸葛***堂碑铭》);清代学者张澍评曰:“称心无轻重之倚,峻法泯秋毫之怨,此贤愚咸忘其身,仇敌亦仰其治”(《诸葛亮集·编辑诸葛忠武侯文集自序》);而我国当代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也称诸葛亮是“标准的法家学说的实行者”(见《中国通史·第二卷》,下同),而“他所治理的蜀国,在三国中却是最有条理的一个”。

三、诸葛亮依法治蜀于今之启示

法律是反映并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量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古往今来,凡如诸葛亮一般有远见、有作为的领导者,无不将严明法纪作为治政理国的重要手段。他们从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明确地宣布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同时撷取好的范例捕捉坏的典型,褒此贬彼,赏此罚彼。让人们从正反两方面的对比中吸取教益,或起而效尤,或慎之戒之。我们应当从前人的史例中借鉴经验,为我们开创新的历史服务。健全法制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保证。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治理国家的重要主张,是国家的一项战略方针。现在改革开放了,资本主义对我们有益的经验我们要借鉴、吸收,但由此一些腐朽的东西也随之而来,我国的一些地方出现如、、、***、***等丑恶现象,这就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先贤诸葛亮那种厉行法治的顽强信念、公正无私的执法态度,坚决对此予以取缔和打击。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得以健康稳定的发展,我们的人民才能得以正常有序的生活。否则社会“风气如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贿赂横行的世界”(《文选》第3卷)。

目前我国正处在从旧的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时期。从一定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要实现这一经济体制的转轨,就需要制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建立起相应的法律制度来推动和保障。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这就决定了市场是多种主体的,各种市场主体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需要由法律来确认。市场经济是一种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竞争性需要我们运用法制功能保证公平竞争的秩序,需要我们将市场主体的行为、市场运行的秩序和市场的宏观调控纳入法制的轨道,使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要做到上述所有这些,我们就必须具备强烈的法制意识和丰富的法律知识,就有必要发扬诸葛亮那种积极引导、深入宣扬的普法精神,号召全社会都来学法、知法、懂法、用法,营造浓厚热烈的法制氛围。

进一步加快我国的法制化进程,造就良好的法律秩序和社会环境,全体公民皆应有责,试想生活一千多年前封建社会的古人尚能有如此“训章明法”,今天的我们理当不会逊色的罢

1、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

2、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

3、执法如山,守身如玉。 清、金缨《格言联壁、从政》

4、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 欧阳修《纵恶论》

5、按善恶见闻之实,断是非去取之疑。 王安石《范镇加修撰》

6、历法禁,自大更始,则小臣不犯矣。 苏轼《策别第六》

7、法行于贱而屈于贵,天下将不服。 苏辙《上皇帝书》

8、不可公法以报私仇,不可公法以报私德。 明、薛宣

9、法不殉情。 《三国演义》

0、言出为箭,执法如山。 清、李绿园《歧路灯》

中国法律谚语格言名言

1、宥过无大,刑故无小。 《尚书、大禹谟》

2、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尚书、大禹谟》

3、有事不避难,有罪不避刑。 《国语、晋语七》

4、私情行而公法毁。 《管子、八观》

5、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上不行法不从彼。 《管子、法法》。

6、为人上者释法而行私,则人臣者援私以为公。《管子、君臣上》

7、省刑之要在禁文巧。 《管子、牧民》

8、法令至行,公正无私。 《战国策、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