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佛骂祖的典故_呵佛骂祖的由来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7-24 0
  1. 遇佛杀佛,遇魔杀魔,不知道这句话有几人懂得
  2. 超佛越祖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3. 骂佛祖的人,会下什么地狱?
  4. 佛教禅宗和密宗有什么不同?
  5. 佛能组什么四字成语

光宗耀祖、认祖归宗、数典忘祖、开山鼻祖、列祖列宗

一、光宗耀祖

解释:宗:宗族;祖:祖先。指子孙做了官出了名,使祖先和家族都荣耀。

呵佛骂祖的典故_呵佛骂祖的由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出自:元·石君宝《曲江池》第四折:“今幸得一举登科,荣宗耀祖。”

译文:“今天有幸能够一举登上科,荣宗耀祖。”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光前裕后、荣宗耀祖、显祖荣宗、耀祖光宗

反义词丧权辱国、羞辱门楣、奇耻大辱

二、认祖归宗

解释:寻认祖先,并归还本宗;喻指回归故土。

出自: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我只为认祖归宗,迟眠早起,登山涉水,甫能勾到庭帏。”

译文:“我只是被认祖归宗,迟睡早起,登山渡水,甫能勾到庭帏。”

三、数典忘祖

解释:数:数着说;典:指历来的制度、事迹。谈论历来的制度、事迹时,把自己祖先的职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出自:《左传·昭公十五年》:“籍父其无后乎!数典而忘其祖。”

译文:“籍父亲他没有后代吗!几典而忘记了祖宗。”

近义词邯郸学步、崇洋***、数礼忘文

反义词越鸟南栖、饮水思源、温故知新

四、开山鼻祖

解释: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出自:孙犁《关于中篇》:“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中国中篇的开山鼻祖。”

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开山老祖、开山祖师、开山始祖

五、列祖列宗

解释:指历代祖先。

出自:鲁迅《热风·随感录三十九》:“自然株连着化为妄想,理合不分首从,全踏在朝靴底下,以列祖列宗的成规。”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历代祖先

反义词子孙后代

遇佛杀佛,遇魔杀魔,不知道这句话有几人懂得

① 佛门天下是不是成语

佛门天下不是成语,只是四字词语。

希望帮到你。

② 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的四字成语(第一个字是青,第二个字是古)

青灯古佛

qīng dēng gǔ fó

青荧copy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想我智能年方二九,难道真将我的青春献给~不成? 欧阳予倩《馒头庵》第二场

③ 谜语:僧尼共谋脱佛门(打一成语) – 猜谜语

僧尼共谋脱佛门

(打一成语)(打一成语谜语)

谜底:约定俗成

④ 与佛门有关的成语

不看僧面看佛面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不念僧面念佛面 不看僧面看佛面。

长斋礼佛 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长斋绣佛 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成佛作祖 佛教语。指修成佛道,成为祖师。比喻获得杰出成就。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

佛高一尺,魔高一丈 原为佛家告诫修行者,要警惕外界诱惑。佛,指佛法;魔,指魔法。后用以比喻一方势力(多指正义的)增长,与之对立的另一方势力(多指非正义的)则加倍增长。

佛口蛇心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佛是金装,人是衣装 意为佛像的光彩要靠涂金,人样的俊俏要靠衣饰。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佛头加秽 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佛头著粪 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佛头着粪 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佛心蛇口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佛性禅心 指佛***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佛眼佛心 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佛眼相看 用佛的眼光去看。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诃佛诋巫 “诃”同“呵”。犹言诃佛骂祖。巫,巫师。

诃佛骂祖 佛教语,斥骂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缚。

呵佛骂祖 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

急来报佛脚 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拣佛烧香 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见性成佛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借花献佛 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立地成佛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临时抱佛脚 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纶音佛语 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泥多佛大 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 谚语。原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后多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

青灯古佛 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蛇心佛口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

极狠毒。

送佛送到西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送佛送到西天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万家生佛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无佛处称尊 在没有能手的地方逞强。

一佛出世 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

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佛家称生为“出世”,死为“涅盘”。指死去活来。

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死去活来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赞同1| 评论 2011-12-1 21:50 A_key_c3 | 一级

自作自受——佛家的因果关系 赞同0| 评论 2011-12-2 09:13 尼麦东珠 | 二级

轮回六道的正是这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这个十二因缘是轮回的机制,让轮回不断进行。透过念金刚上师咒的十二个字母,十二因缘就被净化,你就可以完全驱除和净化烦恼,从轮回中获得解脱。 赞同0| 评论 2011-12-2 09:52 名牌懒猫 | 五级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赞同1| 评论 2011-12-3 17:08 wuhan729 |

与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有关的成语:1.半路出家

2.大彻大悟

3.混世魔王

4.群魔乱舞

5.妖魔鬼怪

6.顶礼膜拜

7.善男信女

8.沿门托钵

9.无事不登三宝殿

10.不看僧面看佛面

11.五蕴皆空

12.邪魔外道

13.聚沙成塔

14.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15.象牙之塔

第二部分 与原始佛教的教义理论有关的成语

16.生老病死

17.愁眉苦脸

18.指点迷津

19.一佛出世,二佛涅盘

20.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21.一尘不染

22.勇猛精进

23.香象渡河

24.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5.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6.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27.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8.香火因缘

29.无明业火

30.一面之缘

31.痴心妄想

32.一生一世

33.三生有幸

34.两世为人

35.生生世世

36.恍如隔世

37.万劫不复

38.三灾八难

39.在劫难逃

40.生关死劫

41.劫后余生

42.拔舌地狱

43.人间地狱

44.牛头马面

45.牛鬼蛇神

46.笑面夜叉

47.刀山剑对

48.刀山火海

49.报应不爽

50.因果报应

51.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52.前因后果

53.如影随形

5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5.自作自受 附 加“生老病死”最早由佛教提出的,佛教认为这是人生所必须经历的四种痛苦,也称四相。《法华经》言:生老病死,四苦也。《百喻经》言:世间之人,亦复如是。为生老病死之所侵恼,欲求长生不死之处。现今,生老病死指生育、养老、医疗、殡葬等大事。“痴心妄想”来源于佛教,痴是佛教所说的三毒之一,三毒指贪、嗔、痴。痴又作无明讲,指心性迷暗,愚昧

⑤ 佛门 普度众生的成语

普济众生

成语解释

佛家语,认为大众营营扰扰,如溺海中,佛以慈悲为怀,施宏***力,尽力救济他们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众生”。

明 无名氏 《庆长生》第一折:“九幽拔苦消灾障,普济羣生佑下方。”

⑥ 带佛的成语有哪些

1、借花献佛意思是用别人的花进献给菩萨,比喻拿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2、送佛送到西 比喻做好事做到底。

3、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指的是遇事临时慌忙应付。

4、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教认为,人皆有佛性,作恶之人弃恶从善,即可成佛。后来发展成为劝导作恶之人停止作恶。

5、不看僧面看佛面出自《西游记》。形容宽容某人或某事。

(6)关于佛门的成语扩展阅读:

烧香礼佛是佛门的早晚常课,是平时积德修行的具体表现之一。如果平时恣意妄为,一旦到生死关头或大难临头,匆忙求佛,自然难以解脱了。据宋·张世南《游宦纪闻》载:“云南之南一番国专尚释教,有犯罪应诛者,捕之急,趋往寺中,抱佛脚悔过,便贳(赦)其罪。”佛教以大慈大悲、普渡众生为怀,虽是有罪而平时不烧香的人,只要他虔诚忏悔,止恶修善,还是可赦其罪,获得安慰和解脱。又据宋·刘敞《中山诗话》载:王安古曾与沙门道因戏对云:“投老欲依僧。”道因对云:“急来抱佛脚。”王曰:“投老欲依僧是古诗一句”,道因云:“急来抱佛脚是俗谚全语”。后来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补救。如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庭》。”又如《水浒传》第十六回:“正是急来抱佛脚,闲时不烧香。”

⑦ 有一本书是佛门的经书。(打一个成语)

你是在玩看图猜成语吗?这样可不好猜,最好把图发上来,因为有可能很多条件你没描述到,比如颜色,位置等等细节

超佛越祖 是什么意思,佛学如何解释

遇魔杀魔,遇佛杀佛

德山宣鉴禅师(公元782年—公元865年),俗姓周,四川简阳县人,他20岁出家,爱具足戒,习北禅,精研律藏,对性相诸经,颇有研究,经常宣讲《金刚经》,被大家称之为“周金刚”。

一天,宣鉴禅师给大家讲佛,一位习佛者说,听了宣鉴禅师的教导,晚上做梦,梦见了我佛在天空中向他招手,在大家看来,这是一种福份,所以,很多人都向这位习佛者投来了羡慕的眼光。

这位习佛者问:“禅师,如果再次在梦中遇到佛,我应该怎么办?”

宣鉴禅师斩钉截铁地回答:“拿起戒刀,把佛杀掉。”

大家对宣鉴禅师的回答感到非常的不解,就向宣鉴禅师询问其中之意。

宣鉴禅师说:“我与先辈祖师的见解不一样,在我心中,无祖无佛,达摩祖师是一个老臊胡,释迎牟尼佛是干屎撅,文殊和普贤菩萨是担粪汉;等觉和妙觉是破除迷执的凡夫,菩提涅架是拴驴马的木桩,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擦脓疮的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坟的鬼,统统不能解救自己,唯一能解救自己的,还是自己。”

众人听了更是惊得发呆。

宣鉴禅师说:“无论你梦中梦到的是佛还是魔鬼,都是你心中的妄想和执著带来的,妄想和执著才是影响我们修行的魔鬼,杀之,对修行者来说,就是解脱。”

德山宣鉴这段话是典型的“呵佛骂祖”,在他的内心中是无祖无佛的,惟存本体心性的真实。因此,他骂达摩祖师是满身狐腥气的老蛮夷,骂释迦牟尼佛是拭粪的干木片,文殊、普贤菩萨是两个挑粪的汉子。“等觉”和“妙觉”本是大乘菩萨修行52位中的觉位,前者是第51位,等似之觉,即去佛的妙觉二等之位;后者是52位中的终极,即佛陀的觉位。这二者都被德山宣鉴说成是破除迷执的凡夫。

“菩提”,是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是通往涅架(不生不死的最高境界)之路,是佛***的终极关怀,而被德山宣鉴说成是路边拴驴马的木桩,即永久束缚。“十二分教”,即指十二部经(即佛教经典),而德山宣鉴把经典说成是阎罗殿的鬼神簿,是擦拭毒疮脓水的草纸。“四果”,是小乘佛教声闻乘的修行圣果;“三贤”,是大乘十住、十行、十回向的修行方法;“初心”,即未经深入修行

之心;“十地”,是大乘菩萨修行的十地,必须修十胜行、断十种障碍,证十种真如。以上四果、三贤、初心十地的修行方法,均被德山宣鉴骂作守古坟的鬼。进而认为佛、祖、经典、修行果位、法门等均不能解救自己。那什么才能解救自己呢?只有本心“无祖无佛”,直悟本体心性,才能任运无碍,达到真如佛性的境界。

临济义玄较之德山宣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在接引学人时,也常以“呵佛骂祖”的方法化导学人。

临济义玄禅师说:“佛教经典,不过是擦拭污垢的旧纸,佛是虚幻的化身,祖师是老和尚。你还是娘生的吗?你如果求佛,就会被佛魔束缚,你若求祖师,就会被祖师捆住。你如有所求都必然会陷入苦恼之中,不如无事。

有一些秃头和尚对学人说:佛是最高的真理,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修行,功德圆满后才能悟道成佛。各位参禅的学人,你们如果说佛是最高的真理的话,那为何释迎牟尼80岁时会在拘尸罗城双树间侧卧而死去呢?佛现在何处?显然同我们一样有生有死。”

进而,他又说:“各位参禅的学人,你们如果获得禅教***的义理,就不要受别人的迷惑,心里心外,遇到迷执便杀。遇佛杀佛,遇祖杀祖,遇罗汉杀罗汉,遇父母杀父母,遇亲眷杀亲眷。这样不拘泥于心外的物相,才能解脱,任运无碍。”

“呵佛骂祖”所包含的不迷信权威和经典的思想,对于中国佛教个性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对宋明理学给予了很大的影响,为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守仁、李贽等一大批思想家所吸取。

骂佛祖的人,会下什么地狱?

冯友兰说禅宗自以为他们所说的佛法,是“超佛越祖”之谈。因为他们认为佛教各宗都只是“教”,只有禅宗不但是“教外别传”,甚至是“教上别传”,所以是超越的。由于慧能不识文字,所以他不受佛教经论的限制,往往摆脱繁琐的旧解释,别出心裁地凭自己意作出新解。慧能曾说:

见闻读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修行是大乘。万法尽通、万法具备,一切无杂,且离法相,作无所得,是最上乘。

既然一切法相都该抛弃,因此连佛也该丢了。后代的禅师们便大力地发扬这种思想。例如慧能的六世***德山宣鉴(780-865),便有一段著名的“呵佛骂祖”的公案。他说:

我这里佛也无,祖(即达摩等祖师爷)也无。达摩是老臊胡,十地菩萨(文殊和普贤)是担屎汉,等妙二觉(即佛陀)是破戒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橛(即束缚);十二分教(即十二部佛教经典)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初心十地(即菩萨)是守古冢鬼,自救得也无;佛是老胡屎橛。

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论,在禅师口中是屡见不鲜的。另外一位同时代的阐释,也是临济宗的创始人临济义玄,也有一段惊人的话:

欲得如法见解,但莫受人惑。向里向外,逢着便杀。逢佛杀佛,逢祖杀祖,逢罗汉杀罗汉,逢父母杀父母,逢亲眷杀亲眷。使得解脱,不与物拘,透脱自在。……夫大善知识,始敢毁佛毁祖,是非天下,排斥三藏教。

虽然说只有高僧才敢呵佛骂祖,但是也造成后世的“狂禅”等类的混乱。因为依据如此说法,禅宗既不必拜佛,也就不需要念经了。在另外一段公案故事中,沩山灵佑曾问仰山慧寂说:“《涅槃经》四十卷,多少是佛说,多少是魔说?”仰山回答说:“尽是魔说”。

如此回答是因为禅师认为,如果把佛经执着为佛法本身,就为魔所蒙蔽。这也是为何禅师们会用如此激烈的言辞,来打破佛经、祖师甚至佛陀等一切的权威。换句话说,禅宗基本上是否定佛经本身具有任何独特神圣地位与价值的。

当然,佛教其他的宗派,甚至禅宗里的北宗,都未必认同某些南宗禅师的此种革命性观点。相反地,各宗都有自己偏好的经卷,如天台宗的《法华经》、《无量寿经》和《观普贤经》,净土宗的《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密宗的《大日经》、《苏悉地经》和《金刚顶经》等。然而他们虽然极为重视自己宗派的佛经,却未必认为所有其他佛经都有同样的价值与地位。

所以不可否认的是,佛教对佛经的态度,基本上与***教、犹太教与***教是大相径庭的。因为这三种宗教都强调他们的宗教经典(如《圣经》、《可兰经》、)是来自于神的启示,所以有绝对的权威性,也是不可擅自取舍添删的。也因此宗教学者将这三种宗教并列为“独一经典的宗教”(The religions of the Book),而将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等类宗教,称之为“众经典的宗教”(The religions book).前者强调经典是由神而来,是由上而下的“启示”;后者则强调经典只是人的作品,是个人由下而上的“领悟”。

佛教禅宗和密宗有什么不同?

决定一个人的业报,心理状态比行为更重要。骂佛祖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因强烈嫉妒心、憎恨心骂佛祖,罪过极大,必下无间地狱,然后十八地狱辗转受报。如果是无知之人,无心随意而骂,旁听者当成疯话玩笑,罪过可能略轻,但是以后还是要下地狱的。下地狱的原因是非常多的,一般贪心重的都会下地狱。

但是有一种例外。在中国禅宗鼎盛时期,有一些祖师为了开导***不要追求外像,有过“呵佛骂祖”的阶段。未成就者千万不可模仿

佛能组什么四字成语

佛教禅宗和密宗同属大乘佛教,都以普渡众生为目标。

佛教密宗起源于印度,八世纪时由善无畏、金刚智、不空等宗派祖师传入中国,并传唐僧一行。僧一行从此修习传授形成中国密宗。

密宗在汉地也叫“真言宗”,最突出的特点是念六字真言,就是“唵嘛呢叭咪吽(OM MA ?I PAD ME HUM)”,是大慈大悲***菩萨咒,源于梵文,象征一切诸菩萨的慈悲与加持。密宗以密法奥秘,不经上师亲自灌顶,不经上师亲自授三昧耶戒,并持执不怠,不经传授不得互相传习及显示非密宗信众,因此称为“密宗”。密宗以十善业为根本戒,以慈悲为发心的基础,以深发大悲平等普度一切众生为修行的无上法。以成就圆满佛果,能度一切众生皆成佛道为修行的目标。

佛教禅宗则是产生于中国本土的佛教宗派。虽然禅宗以来自印度的菩提达摩为东土初祖,并以菩提达摩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但真正为禅宗开宗立派的是禅宗六祖惠能,因此,禅宗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教派。

“禅”的本意是“思维修”,即通过一定形式(主要是坐禅)的修行,以达到领悟或觉悟的境界,即见性成佛。禅宗虽然以“禅”为名,但并不拘泥于坐禅,认为佛性是众生本就具有的,不是外来的。修行的目的只是明了本源,领悟佛性,就是佛了。至于修行的方式则不是关键。如南岳怀让教导马祖道一:“汝为学坐禅,为学坐佛?若学坐禅,禅非坐卧。若学坐佛,佛非定相。于无住法,不应取舍。汝若 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坐相,非达其理。”因而其修行与启发徒众的方式灵活多样,自由自在,“呵佛骂祖”、“当头棒喝”都是修行。一念迷即众生,一念悟即佛陀。

同时,早期的禅宗不念经,也不拜佛,“不立佛殿,唯树法堂”。到宋代时,禅宗与净土宗结合,禅宗和尚也拜佛、念佛了。

1. 佛能组什么四字成语

借花献佛、

立地成佛、

阿弥陀佛

见佛不拜、

佛口蛇心、

佛眼佛心、

青灯古佛、

绣佛长斋、

诃佛诋巫、

长斋绣佛、

佛头着粪、

佛眼相看、

佛头著粪、

拣佛烧香、

万家生佛、

呵佛骂祖、

开佛光明、

见性成佛、

佛口圣心、

纶音佛语、

泥多佛大、

成佛作祖、

佛性禅心、

求神拜佛、

佛心蛇口、

佛头加秽、

一佛出世

2. 佛(fu)字能组什么四字词语或成语

长斋礼佛 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长斋绣佛 长斋:终年吃素;绣佛:刺绣的佛像。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佛口蛇心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佛头加秽 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佛头着粪 着:放置。原指佛性慈善,在他头上放粪也不计较。后多比喻不好的东西放在好东西上面,玷污的好的东西。

佛眼相看 比喻好意对待,不加伤害。

呵佛骂祖 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

拣佛烧香 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

见性成佛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借花献佛 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立地成佛 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纶音佛语 比喻不由得不服从的话。

泥多佛大 泥土越多,佛像就塑得越大。比喻底子厚或增加进来的多成就就大。

万家生佛 旧时指受百姓爱戴的地方官。

阿弥陀佛 佛教语,信佛的人用作口头诵颂的佛号,表示祈祷祝福或感谢神灵的意思。

成佛作祖 佛教语。指修成佛道,成为祖师。比喻获得杰出成就。

佛头著粪 往佛像的头上拉粪。比喻美好的事物被亵渎、玷污。

佛心蛇口 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佛性禅心 指佛***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佛眼佛心 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诃佛诋巫 “诃”同“呵”。犹言诃佛骂祖。巫,巫师。

诃佛骂祖 佛教语,斥骂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缚。

青灯古佛 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蛇心佛口 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一佛出世 犹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3. 佛字可以组什么词语

佛心 [fó xī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佛教语。谓佛的大慈大悲之心。

百科释义

佛,:即觉悟之心。其义有三:(一)指如来充满慈爱(大慈悲)之心。观无量寿经(大一二·三四三下):‘以观佛身故,亦见佛心。诸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二)指不执着于任何事、理之心。顿悟入道要门论(卍续一一○·四二二上):‘不住一切处心者,即是佛心,亦名解脱心,亦名菩提心,亦名无生心。’(三)指心中本来具足之清净真如心。

4. 包含“佛”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包含“佛”字的四字成语有:青灯古佛,佛眼佛心,生佛万家,佛头着粪,佛口圣心,佛口蛇心,拣佛烧香,泥多佛大,立地成佛,蛇心佛口,佛性禅心,借花献佛,长斋绣佛,呵佛骂祖,求神拜佛,绣佛长斋,佛头加秽,皈依佛法……

相关成语具体解释如下:

1. 佛眼佛心:[拼音]fó yǎn fó xīn

[释义]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出处]孙梨《白洋淀纪事·光荣》:“你还是佛眼佛心,把人全当成好人。”

2. 青灯古佛 :[拼音]qīng dēng gǔ fó

[释义]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借指佛门寂寞的生涯。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例句]可怜朱门绣户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3. 佛性禅心:[拼音]fó xìng chán xīn

[释义]指佛***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

[出处]《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4. 诃佛诋巫:[拼音]hē fó dǐ wū[释义]“诃”同“呵”。犹言诃佛骂祖。巫,巫师。

[出处]宋·朱熹《祭魏元履国录文》:“兄实高明,卒监此心,顾托警励,琅琅其音。诃佛诋巫,考礼正俗,奉承靡他,葬又得卜。”

5. 皈依佛法 :[拼音]guī yī fó fǎ

[释义]佛教用语。皈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门乃佛***之根基入门。所谓内道、外道之区别在于有无皈依三宝。

6. 借花献佛 :[拼音]jiè huā xiàn fó[释义]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出处]《过去现在因果经》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

[例句]今天只好借花献佛,用他们送来的东西款待他们。

5. 包含“佛”字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包含“佛”字的四字成语有:青灯古佛,佛眼佛心,生佛万家,佛头着粪,佛口圣心,佛口蛇心,拣佛烧香,泥多佛大,立地成佛,蛇心佛口,佛性禅心,借花献佛,长斋绣佛,呵佛骂祖,求神拜佛,绣佛长斋,佛头加秽,皈依佛法…… 相关成语具体解释如下:佛眼佛心:[拼音]fó yǎn fó xīn[释义]比喻善意看待别人。

[出处]孙梨《白洋淀纪事·光荣》:“你还是佛眼佛心,把人全当成好人。”青灯古佛 :[拼音]qīng dēng gǔ fó[释义]青荧的油灯和年代久远的佛像。

借指佛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96331门寂寞的生涯。[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例句]可怜朱门绣户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佛性禅心:[拼音]fó xìng chán xīn[释义]指佛***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出处]《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禅心,拴不定心猿意马。”

诃佛诋巫:[拼音]hē fó dǐ wū[释义]“诃”同“呵”。犹言诃佛骂祖。

巫,巫师。[出处]宋·朱熹《祭魏元履国录文》:“兄实高明,卒监此心,顾托警励,琅琅其音。

诃佛诋巫,考礼正俗,奉承靡他,葬又得卜。”皈依佛法 :[拼音]guī yī fó fǎ[释义]佛教用语。

皈依的意思是:身心归向它、依附它。皈依佛门乃佛***之根基入门。

所谓内道、外道之区别在于有无皈依三宝。借花献佛 :[拼音]jiè huā xiàn fó[释义]比喻用别人的东西做人情。

[出处]《过去现在因果经》一:“今我女弱不能得前,请寄二花以献于佛。”[例句]今天只好借花献佛,用他们送来的东西款待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