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什么意思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7-22 0
  1. 抱朴是什么意思抱朴的意思是什么
  2. 含抱朴的成语?
  3. 《道德经新译》第十一章:三绝三弃?见素抱朴
  4. 见素抱朴是什么意思
  5. 能翻译出来就是大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究竟是什么意思?
  6. 《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少私寡欲意思是指仆人的欲望很小。

少私寡欲出自《庄子山木》:“南越有邑焉,名为建德之国,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示例是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忌盈恶满,赒穷血匮。

少私寡欲的近义词是清心寡欲qīng xīn guǎ yù,心无杂念xīn wú zá niàn,无思无虑wú sī wú lǜ,清心少欲qīng xīn shǎo yù。清心寡欲的反义词是欲壑难填yù hè nán tián,贪欲的沟壑难以填满。形容贪得的欲望极大,很难满足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什么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多多益善duō duō yì shàn,越多越好。《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韩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益:更加。

少私寡欲例句:

1、全真道祖师们的苦行生活,我们确实难以效仿,但少私寡欲、适度消费则是我们能够做到而且应该做到的。

2、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老子希望人们“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即减损欲望,过一种俭朴的生活。

4、静心超然,守一分宁静;少私寡欲,保一生平安

5、修行之径,在于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6、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7、男孩一生绝圣弃智、绝仁弃义、绝巧弃利、见素抱扑、少私寡欲。

抱朴是什么意思抱朴的意思是什么

抱朴的网络解释是:抱朴抱朴([bàopǔ])是一个道教术语。源见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抱朴即道家、道教思想中追求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的思想。

抱朴的网络解释是:抱朴抱朴([bàopǔ])是一个道教术语。源见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抱朴即道家、道教思想中追求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的思想。注音是:ㄅㄠ_ㄆ一ㄠ_。结构是:抱(左右结构)朴(左右结构)。拼音是:bàopǔ。

抱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详细内容

亦作'抱朴'。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抱朴”。⒉持守本真,不为外物所诱惑。引《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猥使良才抱朴而逃,_越山河,沉沦荆楚,所谓往而不反者也。”南朝宋谢灵运《过白岸亭诗》:“未若长_散,万事恒抱朴。”清谭献《明诗》:“有道术者,依仁据义,履中蹈和,则上合六义;怀才抱朴,言志永言,则旁通九流。”⒊抱住树皮。见“抱朴”。引《文选·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李善注引《苍颉篇》:“朴,木皮也。”

三、国语词典

守住本有质朴淡泊的天性。《老子.第一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也作「抱朴」。

关于抱朴的诗词

《浣溪沙·乙卯冬日同抱朴载酒过湖酹耕民殡宫作》《戊辰夏五过抱朴岩》《访抱朴庐·百转丹炉久已倾》

关于抱朴的诗句

戏抄抱朴全稿抱朴贵纯全抱朴乃常寻

关于抱朴的成语

斫雕为朴__为朴返朴还淳_雕为朴抱朴寡欲见素抱朴浇醇散朴抱朴含真朴讷诚笃还朴反古

关于抱朴的词语

无名之朴还朴反古还醇返朴见素抱朴_雕为朴__为朴抱素怀朴朴讷诚笃斫雕为朴

关于抱朴的造句

1、而世间流传的《抱朴子内篇》乃后人伪作,混以儒家纲常名教,变得不伦不类。

2、寒凌霜闻言立马闭上双眼,坐于地上,运起那能够平复心神的见素抱朴决,以抵抗形体和心神中传来的双重创痛。

3、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4、戴_遗听鹂之亭舍,葛抱朴之典坟。

5、胭脂峡清澈的甘泉、幽深的峡谷、奇丽壮观的瀑布、灵幻奇巧的怪石,让人无不沉醉流连,无不叹赏天地造化的抱朴守拙。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抱朴的详细信息

含抱朴的成语?

1、抱朴:是一个道教术语。源见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抱朴即道家、道教思想中追求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的思想。

2、出处

出自《老子·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朴作为道教教义,源于《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3、详细释义

朴,原是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又作本真、本性、质朴解。抱,是持守。

“抱朴”就是要求学道者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样才能与道合一。

《道德经新译》第十一章:三绝三弃?见素抱朴

1. 与见素抱朴意思相似的成语

抱朴含真?[bào pǔ hán zhēn]?

释义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回并蕴含朴素、纯答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出处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2. 书法含真抱朴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成语。出自《老子》第十九章,原话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回代·陶潜《劝农》完答善为:“傲然自足,抱朴含真。”大意是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这里是在褒奖你的书法。具体意思还要个人理解,这些道家引申出来的成语都是这样,就像“和光同尘”这个一样,可能每个人的理解都有一定差异

3. 类似抱扑守拙的成语有哪些

抱朴守拙出copy自《菜根谭》,抱朴一词,语自《老子》。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守拙”一词,语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大巧若拙

拼 音:dà qiǎo ruò zhuō

解 释:真正灵巧的人;不自炫耀;表面上却好像很笨拙.

出 处:《老子》:“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王弼注:“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

4. 请解释一个成语——见素抱朴

见素抱朴[ xiàn sù bào pǔ ]

释义

[ xiàn sù bào pǔ ]

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回实行法治答,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出 处

《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5. 成语抱朴守拙的相关资料 抱朴守拙的历史典故

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谭》,抱朴一词,语自《老子》。指纯朴自然,有道家意境。

历史典故:

庄子《达生篇》有一则寓言:纪消子为齐王养斗鸡,过了十天,齐王迫不及待地问:“我的鸡可以上战场了吗?”“不可!此鸡性情骄矜,相斗必败。”再过十天,齐王又催问,纪消子仍然说:“它听到外面声响,就格格回应;看到外面影子晃动,就心浮气躁,易受外境牵动,不宜打仗。”数十天过去了,齐王终于按捺不住。纪消子说:“据我近日观察,不管其他的斗鸡如何鸣叫挑衅,它都神闲气定,望之俨然呆若木鸡,群鸡一见就溃败逃窜,天下无敌矣!”

6. 带抱字的成语

抱头鼠窜

抱薪救火

打抱不平

左拥右抱

抱成一团

抱头大哭

恫瘝在抱

抱残守缺

尾生抱柱

7. 含含的成语有哪些

含薪的成语有:

抱火寝薪、救焚益薪、火尽薪传、曲突徙薪、负薪之病、坐薪悬胆、以荷析薪、坐薪尝胆、薪之患、然糠照薪、席薪枕块、犊牧薪、画卵雕薪、久束湿薪、绝薪止火、抱火厝薪、薪桂米珠、卧薪尝胆、救燎助薪、把薪助火、火传穷薪、负薪之忧、未焚徙薪、称薪量水、复酱烧薪、火引冰薪、称薪而爨、秤薪量水、负薪构堂、负薪之议。

8. 带有含的成语有哪些

含冤受屈 含冤莫白 含垢忍辱 含情脉脉 含沙射影 含笑九泉 含糊其辞

含苞待放 含英咀华 含血喷人 含辛茹苦 含血潠人 负屈含冤 含糊不明

含牙戴角 含恨九泉 含商咀征 曜含光饴 戴眉含齿 含苞欲放 负气含灵

9. 含有“含”字的成语有哪些

含苞欲放、

含情脉脉、

茹痛含辛、

含含糊糊、

忍辱含羞、

孕大含深、

粉面含春、

含着骨头露着肉、

含糊不明、

含垢忍耻、

大含细入、

含垢包羞、

含霜履雪、

含饴弄孙、

束贝含犀、

饴含抱孙、

含明隐迹、

含沙射影、

口含天宪、

蠢动含灵、

抱柱含谤、

含仁怀义、

嫣然含笑、

吐珠于泽,谁能不含、

含齿戴发、

含笑入地

含辛茹苦、

含血喷人、

含笑九泉、

含笑九幽、

抱屈含冤、

含苞吐萼、

含恨九泉、

含英咀华、

负气含灵、

负重含污、

羹藜含糗、

含蓼问疾、

含牙戴角、

毫不含糊、

忍泪含悲、

含瑕积垢、

抱朴含真、

含章挺生、

含垢匿瑕、

百卉含英、

含商咀徵、

含荼茹毒、

含糊其辞、

含笑九原、

含章天挺、

含污纳垢、

韬曜含光、

含哺鼓腹

10. 抱朴守拙成语

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谭》原文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故君子与其练达,不若朴鲁;与其曲谨,不若疏狂。注释抱朴:纯朴自然,有道家意境。抱朴一词,语自《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魏晋时有位善练丹者葛洪号“抱朴子”,其所著《抱朴子》一书有老庄哲学的思想。朴鲁:朴实、粗鲁,此处指憨厚,老实。曲谨:曲意、谨慎。疏狂:放荡不羁,不拘一格。白居易诗“疏狂属少年。”译文对于一个小足世道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抱朴守拙,是中庸儒学的处世态度.其实,人的阅历一多,无法不变得事故圆滑,社会生活的巨大洪流里,人们之间的思想情感总难免磕碰,终会使人锋藏角秃,城府日深.难得明白,更难得糊涂;难得老成,更难得纯朴;难得谨慎,更难得疏狂.读书历事,我们从中获取什么?生活里,处处都有正面的,反面的教材.方正磊落为人,不见得比那些机关算尽的世故取巧懂得少,学得少.而是用醇厚善良真诚朴实的做人根本,踏踏实实地进步进取.大智若愚,往往是成功之道,机关算尽,反算了卿卿性命.然而,在现实生活里,当面临重要的难逢的机会,抱朴守拙的文人心态,又通常束缚了人的手脚.其实,真正的朴拙,仍然根本在于一种责任的承负,对社会负责,为大多数人造福,关键时刻,仍需当仁

见素抱朴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新译》第十一章(国篇第二章)

三绝三弃 见素抱朴

(原第19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注解

1、绝圣:中止把人标榜为圣人的行为,当把圣人之行视为常人之行。

2、弃智民:意为弃智于民。智,指法令,真正的智要支持和保护人民,而非限制或阻碍。意为应该放弃更多用于管理人民的法令。

3、绝仁:不标榜仁义。

4、弃义民:即弃义于民,不鼓励民众追求“仁义”名号。

5、绝巧:不追求巧利。

6、弃利盗:意为弃利于盗。

7、属:归属,这里指回归本心、本性。

8、见素抱朴: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见,同“现”,显现;素,未染色的丝;抱:坚守;朴,未雕琢的原木。素、朴是同义词,返璞归真。

9、少私寡欲:灭私心,弃私欲,融入集体意识。

10、绝学:弃绝仁义圣智之学。

释义

上德不德,古之善为道者,不把其行标为“圣行”,不把其人标为“圣人”,众自然有心效仿;一旦“圣人”名出,逐名违心之智民就随之出现,伪圣人大行其道;当人由心而发,全然绽放自己,社会将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不标榜“仁义”,人们就不会争当义民,就不会有仁义出现。同样,人们会把孝慈作为平常、本来应该的事情来做。少传播心计、计策、算计之思想,盗就无空可钻,贼也就失业了。这三条看似简单,但仅靠这几句话还是不足以说明白。但最终目的就是让人回归本心、本性,不人为造成彼此分裂、分离、人类集体浑然一体,井然有序,在集体意识下尽情绽放自我。

释意

众生平等。当通过仁义、智慧和忠孝将人们人为分开之后,会逐渐加大这个分离。对有道之人来讲,忠孝仁义是本来就应该具备的品质。当遇到问题都应该从自身上找原因,做到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老子不拒绝圣人,而是拒绝大伪的圣人、大伪的智慧。老子说的智,是用智支持好人做事,而非限制和阻碍。当一个人站在“利益我们”的角度做事时,仁义、智慧和忠孝都会自然生发出来。把浮华的东西去掉,做圣人之事,绝圣人之名。圣人会把所有人都当作家人。因此要用智慧做事,用道做人,杜绝仁义。

《道德经新译》第十章(国篇第一章)

道法自然 有为多乱

(原第18章)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解

1、大道:自然的法则。老子认为仁、义、礼、智、信等都是道、德沦丧后的产物,失道而后德,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2、智慧:聪明、智巧,这里引申为内在的知晓。智慧是用来做事的,做人真心就好。当智慧成为外观的“表现”,伪圣人就大行其道。

3、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释义

大道无形,自然运行。当大道有形,仁义出现,恰恰说明自己失道;当智慧从内在演化到外在的表现,说明大伪已现;而把孝慈作为“标杆、榜样”,说明六亲已不亲不和;当“忠臣”成为标榜时,说明国已经乱了。当有道,一切俱足(天得一清,地得一宁,国得一安,家得一和)。

释意

在有道之人看来,仁义、智慧和忠孝是基本配置;当需要标榜时,意味着已经出问题了。

这一章的四条是对一个人、一个家庭和一个国家的体检。智慧是内在的,若拿出来标榜、用计,已经大伪。

能翻译出来就是大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究竟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见素抱朴的意思,有什么含义? 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激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

问题二:见素抱朴是什么意思 《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问题三: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什么意思 见素抱朴----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成语出处:《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所谓“素”与“朴”都是指人的自然本性。要使人们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找到自然的生活规律,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有了自然的生活规律,社会才能平稳发展,才能使人们安居乐业,这是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情况相吻合的,也是有利于早日实现“社会主义”和“四化”中国的。

问题四:抱朴见素 见素抱朴(xiàn sù bào pǔ)

“见素抱朴”语出《老子》。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

“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锭项具体措施。

见素抱朴意指推举圣人,实行法治,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绝圣弃智”。

《老子》曰:“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俗无忧。”

此章主要论述:“绝圣”、“绝仁”、“绝巧”的人,都是以面貌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用心,尽量文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以达到欺世盗名的目的。只有弃智、弃义、弃利,才能够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民众。

“大道废,有仁义”意思是说:自然之“天道”被忽视、抛弃之后出现了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所谓“智慧”指欺诈奸巧而言。意思是说:欺诈的思想抬头之后,就有欺国骗民的大奸人。

“六亲不和有孝慈”是指父母、兄弟、妻、子,意思是说:亲属之间不和睦的时候,这才看得出下孝、上慈的亲情。

“国家昏乱有忠臣”是说当朝政昏乱的时期,才看得出谁是忠贞的臣僚。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圣”是指最狡诈的“大伪”者,而不是指爱民的贤君。意思是说:若放弃狡诈、阴谋,反而君正、民安,对于民众来说有百倍的好处。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意思是说:已经没有了一己之仁慈,虽然以最高尚的“义”去行事,也得不到民众的普遍响应,因为这种行为还是有所图的,所以应当放弃“义”的欺骗性。当欺骗性已经不存在时,民众本来就有的孝道和仁慈的心态才得以恢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意思是说:精明伎巧之徒,若能够放弃贪财高利的思想,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至于相互窃夺。

“此三言,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全句的意思是说:以上这三句话还不能够完全、准确地表达,所以只能让大家有所熟悉,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也就是说要从思想意识上去求得解决。

“绝圣”、“绝仁”、“绝巧”的人,都是以面貌来掩盖自己的真实用心,尽量文饰自己的不足的地方,以达到欺世盗名的目的。只有弃智、弃义、弃利,才能够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民众。

“见素抱朴”是说思想纯真,抱定一个朴实的心态。

“少私寡欲”是说减少本来有的私心,去掉原来过多的欲念。

“绝俗无忧”是说应当放弃世俗观念,心灵才不至于受到世俗的困扰,心态平静,自然无忧无患,反而心有所属。

以上都是常人能够做到的。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放弃私心和贪念,从世俗中摆脱出来。不受世俗的陈旧观念所束缚,能够放弃争名、夺利的心态,就能够自然而然的超然自在。

问题五:见素抱朴"抱"是什么意思 见素抱朴

抱朴一词解释为:保持本有的纯真,不为外物所诱惑

抱:保持 朴:淳朴,这里解释为本有的纯真

baike.baidu.c埂m/view/6524

问题六:老子说过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是什么意思? 那要结合上下文来解释

[原文]

绝圣弃知,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注释]

1、绝:断绝、杜绝、弃绝、灭绝。圣:通达。知:同“智”。

2、仁:仁爱。义:由礼而生义。

3、巧:奇技海巧。利:货物之利。

4、文:写在纸面上的具体言辞。

5、属:归属、归类。

6、见:同“现”,呈现、表现、推举。素:没有染色的生丝。朴:本意指未经加工的木材,文中指保持事物未加修饰,朴素无华的原始状态。

7、忧:干扰。

[译文]

杜绝背“道”而驰的政治理念,放弃以“智”治国的政治权谋,百姓反而能获得百倍的好处。杜绝和放弃所谓的仁爱、礼义等说教,黎民百姓就能重新恢复尊老爱幼的天性。杜绝和放弃对奇技异巧、珍稀财物追求,盗贼自然就会消失了。以上所说的三个方面-圣智、仁义、巧利,都是人为巧饰的繁文缛节,不能用来教化百姓,所以要让人们的思想有所归属。一让人们只看到事物原始状态,以保持人们朴素无华的天性;二让人们减少利己的私心,以削弱人们对巧利的欲望;三是放弃欺人的仁爱礼义的说教,那么就没有什么扰患了。

问题七:抱素怀朴是什么意思 您好,

成语解释

词 目 抱朴含真

发 音 bào pǔ hán zhēn

释 义 抱:保;朴:朴素;真:纯真、自然。道家主张人应保持并蕴含朴素、纯真的自然天性,不要沾染虚伪、狡诈而玷污、损伤人的天性。

成语典故

出 处 《老子》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晋?陶潜《劝农》:“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词语辨析

拼音代码: bphz

近义词:抱素怀朴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常用程度:一般

感 *** 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问题八:抱朴守一是什么意思 道教术语。源见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抱朴即道家、道教思想中追求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的思想。

抱朴一词解释为:保持本有的纯真,不为外物所诱惑

抱:保持 朴:淳朴,这里解释为本有的纯真

出自《老子?十九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朴作为道教教义,源于《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偿是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又作本真、本性、质朴解。抱,是持守。“抱朴”就是要求学

道者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样才能与道合一。

守一:坚守一样东西――道

问题九:见素抱扑是什么意思 见素抱朴(见素抱朴):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谓不为外物所牵。语出《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释 义:

1.现其本真,守其纯朴。谓不为外物所牵。《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一本作“ 朴 ”。

2.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之一。是说要推举圣人,实行法治,即用“无为之治”取代“有为之治”。对应于“绝圣弃智”。

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自《道德经》十九章,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需要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原文还有一句“绝学无忧”,意思就是“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简单可以理解是 抛弃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保持纯洁朴实,减少私欲才能避免祸患

一、原文

经典本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楚简本

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季子。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二、各家之解评析及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为政者)弃绝智谋算计和巧言令色,对百姓是有百倍之利;弃绝投机取巧和功利之心,那么也就没有盗贼之行;弃绝虚伪和焦虑,百姓方能复归于孩童般真实。当然,仅仅以这三个方面作为规定条文还不够,还要经常有师来耳提面命地嘱托为政者:要内怀纯朴、表里如一,要减少自己私欲清静为政。

*十九章系后学者借老子之名攻击儒家之语,属于窜入,故按楚简本重新梳理,正本清源。

2、南怀瑾《老子他说》

(1)“王”“贼”并列的烂账

由这一章的反证,更可以看出老子的精神,不是如后代所说的反对仁义、反对孝慈。他只是指出当时社会不对劲的地方,希望当时的人慎重处理,将之归导于正途。实际上老子、孔子都是同一精神,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老子对那个时代,深深感到痛苦和不满,因此便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人们如果不卖弄聪明才智,本来还会有和平安静的生活,却被一些标榜圣人、标榜智慧的才智之士搅乱了。

仁义的道理也是一样,那时不只是孔子提倡,孔子综合了仁义的精华,传给后代。在春秋、战国时候,各国之间,相互争战,彼此攻城掠地,都以仁义的美名作口号。等于一些极权政体,也是标榜民主、标榜自由及。他们所谓,是你听命于我的,我要你怎样,你便乖乖地怎样。

所以老子非常讨厌,又主张“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社会上不需以仁义作宣传口号,越是特别强调仁义,越是尔虞我诈,毛病百出。

(2)唯大英雄能本色

并且,人也需抛弃自己引以为傲的聪明——“巧”,抛弃自私自“利”的贪图之心,那么自然不会有盗贼作奸犯科。这是“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那么,把这些绝圣弃智的观念,归纳到怎样的生命理想呢?——“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社会人类真能以此为生活的态度,天下自然太平。乃至个人拥有这种修养,一辈子便是最大的幸福。其实,这正是大圣人超凡脱俗的生命情操。

“见素”,“见”指见地,观念、思想谓之见;“素”乃纯洁、干净。

而“抱朴”,“朴”是未经雕刻、质地优良的原始木头。有些书用“璞”字,“璞”与“朴”通用,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外壳为璞。“朴”与“璞”,表面看来粗糙不显眼,其实佳质深藏,光华内敛,一切本自天成,没有后天人工的刻意造作。我们的心地胸襟,应该随时怀抱这种原始天然的朴素,以此态度来待人接物,处理事务。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1)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道德经》一书中,圣人主要有两种指谓。一个是指事天道之人,行不言之教的圣人。另一种是指无道之人,行伪巧之智的圣人。本句中的圣,是后一种。民利百倍,说明如果统治者不妄为,百姓依循天道而自然而然地生产生活,他们只会更富足,更加幸福。

(2)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禁绝这些人为的社会行为准则,让百姓摒弃它们,这样百姓就能恢复自己的淳朴天性,亲爱自己的家人,这才是最纯净的亲情,而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伪装出来的亲情。

(3)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而机巧滋生,则百姓被从天伦中抛了出来,去追逐更先进的机巧和私利,这是个没有尽头的事情。这样最后就会形成阶级分化,竞争失败的人,只能图谋***那些赢得竞争的人。《道德经》认为,可以的,只要百姓可以放弃追逐机巧和私利就行了。如何让百姓放弃追逐呢?《道德经》给君王的方案是:绝弃那些机巧和私利,让人们重新和自然融为一体。

(4)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此三者,指圣智、仁义、巧利三者。文,是指礼义之文。儒家以文隆礼,以礼隆人。以为文,把这三者立为礼义来教化百姓,不足以教化百姓。这样做,会以文胜质,破坏百姓淳朴的本性。老子所批判的三者,实际上都是儒家所推崇的。

(5)故令有所属。

令,有美好、美善之意。这里是指善为道者的意思。属,从属不离的意思。故令有所属,所以善为道者,应该从属不离于天道。

(6)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一个人,他的本性没有被后天人为的思想熏染过,也没有被后天的伪巧雕琢加工过。见素抱朴,回归自己的自然本性为见素,抱一而不散,为抱朴。

君王不以文胜质,不离素朴。那么百姓自然就会见素抱朴。见素抱朴,自然就会少私寡欲。在文质之辨中,质,并不是野蛮的意思,而是质朴天真的意思。

三、我之体悟——抱朴永续

这一章又出现了一个我们经常提及的概念“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现在在农业生态系统设计中,有一种概念叫做“朴门永续设计(Permaculture)”。朴门这个词虽然是音译,但却很有《道德经》里“抱朴”的意味。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翻译者有意借用。

朴门永续设计的核心理念,也正是提倡通过效法自然的方式,在满足人类的食物、能源、住所等各种物质与非物质的需求同时,彰显出人与大自然的协调统一,开发出可持续的生活系统。

我自己是学环境保护的,现在从事环境工程方面的工作。不了解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人会以为,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可以让环境变的更好,但实际并不是,环境保护只能防止环境变得更差,而环境治理也不过是将人们不需要的东西,集中收集起来,再运到另一个地方处理掉而已。而所谓的处理,也并不能让这些污染物消失,物质是不灭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是通过转化,将它们对人类的危害降到最低,而且有些还可能是饮鸩止渴。所以,我们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保护环境,而真正可以保护环境的方式只有一个,就是回归自然,降低消耗,少加工制造才能少制造污染——即所谓的“抱朴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