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为什么猖狂_阮籍为什么穷途之哭

tamoadmin 成语实例 2024-07-13 0
  1. 谈阮籍之哭
  2. 如何看待阮籍的穷途之哭
  3. 阮籍穷途的故事
  4. 书山揽胜‖魏晋风流之“阮籍三哭”
  5. 阮藉猖狂,岂笑穷途之哭。 什么意思
  6. 如何理解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7. 查找一个西晋人物,他爱驱车独游,车到不能之处痛哭而返

其一: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其二: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阮籍明地里是哭兵家女,暗地里哭的却是他自己。兵家之女既有才又有貌,还没等到慧眼识珠的情郎,便香消玉殁。而阮氏自己同样才德兼备,却等不到可以报效的明主。人生这东西就像春花般短暂,兵家女的夭折,不就是明例吗?阮籍感同身受,自然会号啕大哭。

阮籍为什么猖狂_阮籍为什么穷途之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阮籍“穷途之哭”的喻意更为明显,千古以来,失意文人每每吟咏此句,常惆怅满怀、清泪满面。

谈阮籍之哭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的来历:

猖狂吗?阮籍,当一个人独自驾着车,走着自己喜欢的路,忽然在某一天发现路的尽头没有路了,那应当是如何的绝望?游玩散步的路,到了无路可走的时候可以退回来重新选择方向,可是人生的路呢?走到尽头的时候没有办法再回头。“朝为媚少年,夕暮成老丑”,当他踏上那条路途的时候还是某个早晨一个意气奋发的俊美少年,然而在某一个暮色四合的傍晚,路的尽头,忽然就看见自己早已老态龙钟步履蹒跚。阮籍的猖狂和他的绝望大概是成正比例的。他用自己歇斯底里的疯狂掩饰着对于这个世界的仓皇与绝望。

如何看待阮籍的穷途之哭

谈阮籍之哭谢宗玉

《晋书?阮籍传》是现存记录阮籍事迹最早的专著,其中记述了阮籍的两次大哭,分别如下:

其一: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其二: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

兵家的女儿既有才华,又有美貌,但还没出嫁就死了。阮籍不认识她的父兄,却莫名其妙前往哭丧。《晋书》的作者房玄龄是这么评价的这件事的:“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可事实上,一个无论多坦荡真淳的人,也不会做出这种荒唐的举动来吧?那么阮籍这种狷狂的举动,除了千年之后贾宝玉似的痴情外,还有别的喻意吗?

当然有。阮籍为什么要为兵家之女而哭?一是此女有才貌,二是此女未嫁而亡。可以说,这两条理由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如果兵家之女有才貌,但已作人妇;或者兵家未嫁而亡,而才貌平平,都不会吸引阮籍前去哭丧。阮籍明地里是哭兵家女,暗地里哭的却是他自己。兵家之女既有才又有貌,还没等到慧眼识珠的情郎,便香消玉殁。而阮氏自己同样才德兼备,却等不到可以报效的明主。人生这东西就像春花般短暂,兵家女的夭折,不就是明例吗?阮籍感同身受,自然会号淘大哭。这哭一是可以“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二是也可以用这个事例来加强世人对自己“不拘礼法”的印象。

阮籍“穷途之哭”的喻意更为明显,千古以来,失意文人每每吟咏此句,常惆怅满怀、清泪满面。

但阮籍人生的真正悲剧在于:内心的高洁容不下当时社会的污秽。到了司马昭心意,辞让九赐之封的时候,公卿要他登帝位,请阮籍起草《劝进书》,阮籍看不惯这种伎俩,便把自己喝得酩酊大醉,以为可以逃过这一关。可是他错了,阮籍酒醒之时,见一批批使者站满了大厅,没有办法,他只好挥笔草就。由于太有才华了,违心之话也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劝进书》写得“辞甚清壮”,此文一出,便为司马昭谋取帝位扫清了舆论障碍,司马昭的阴谋很快就得逞了。

这篇《劝进书》可以说是阮籍人生中最大的污点,阮籍高洁的心灵容不下自己的这个污点,写完此文几个月后,便郁郁而死。而他的意味深长的哭声却在历史的横梁上久久缭绕,千百年来都没断绝

(节选自《阮籍三哭》,有删改)

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阮籍为颇具才色、未嫁而亡的兵家之女失声痛哭,与千年之后贾宝玉对大观园女子的痴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B.在对阮籍为兵家女痛哭原因的分析上,本文作者和房玄龄的看法不尽相同,这反映了历史人物评价的多面性,并无绝对的高下优劣之分。

C.无可奈何之下连《劝进书》里的违心话都能说得文斐然,让人敬服,这说明阮籍除了举世无双的才华,其心理也有潜在的两面性。

D.阮籍最后郁郁而死,一方面表现了他对自我人格的完美追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在向严酷现实妥协之后的愤懑和不甘。

16.阮籍的两次“哭”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6分)

17.作者说阮籍意味深长的哭声“千百年来都没断绝”,为什么?请分条概括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5.C(“心里也有潜在的两面性”于文无据。)

16.(1)相同点:

①都源自内心的感伤。(1分)②表面看来都荒诞不经,其实都是借他人他物哭自己,别有深意(1分)。

(2)不同点:

哭的对象和意义不同(1分):第一次“哭”既有对才貌双全的兵家女不幸早夭的多情伤感,又有对自己遭遇的感慨,有两重悲伤。(2分)而第二次“哭”则是面对“山道之穷”联想到“仕途之穷”、“命途之穷”而恸哭。 (1分)

17.(1)不拘礼法,内心高洁,深受灵魂高洁志士的推崇(3分)。(2)才华横溢,容不得精神上有一点污点,影响了许多不堪忍受现实的险恶和污浊的文人志士。(3分)

阮籍穷途的故事

对于历史人物,必须抱有理解之同情。

阮籍11岁时,魏主曹丕演了一出汉帝禅位、自己登基的戏,正式结束了两汉427年的历史。在他中年时期,看到的都是曹氏与司马氏的残酷政治斗争,因此,在53岁那一年,他求为步兵校尉,远离政治中心,也正是这一年,嵇康被司马昭。第二年冬,阮籍病死。他死前,魏禅位于晋的局面已定。他死两年后,魏主正式禅位于晋。也就是说,在阮籍的一生中,他亲眼目睹了两次禅代的残酷政治斗争,这让他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阮籍早年是有政治抱负的:

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他登广武古战场,观楚汉战争处,甚至慨叹道:

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然而在曹氏与司马氏的政治斗争中,司马氏先杀曹爽,再杀夏侯玄,正是这两件事,非常生动地表现出司马氏父子的奸诈、老谋深算与残酷无情。而且,他们杀曹爽与夏侯玄,不仅牵涉政界,而还涉及大批名士,司马氏在杀曹爽的同时,依附曹爽的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桓范等人也都被杀,史称天下名士去其半。这件事在阮籍心中激起了强烈反响。《咏怀诗(二十一)》说: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内心的抱负与现实的残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他应该怎么办?是如嵇康那样刚肠嫉恶,坚决不与司马氏和伪名士合作,还是如何曾那样投靠司马氏?他与嵇康交情颇好,要他依附司马氏,那是他不愿意的,然而像嵇康那样慷慨赴死,他也没那么激烈的性格,因此,他便只能依违于两可之间,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口不谈政治:

文帝初欲为武帝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皆以酣醉获免。

当然,还可以故为任诞:

邻家**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这不仅表现了他的真性情,还能以名士之任诞免去政治之追责。

现实政治既不可为,阮籍只有在虚幻的世界中得到寄托,因此他才有那么多描写虚幻世界的诗,而天下多故的现实,也让他不由得有了人生短促的悲哀和无人诉说的苦闷,如以下几首《咏怀诗》:

(十七)

独坐空堂上。谁可与欢者。

出门临永路。不见行车马。

登高望。悠悠分旷野。

孤鸟西北飞。离兽东南下。

日暮思亲友。晤言用自写。

 (十八)

悬车在西南。羲和将欲倾。

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

朝为咸池晖。蒙汜受其荣。

岂知穷达士。一死不再生。

视彼桃李花。谁能久荧荧。

君子在何计。叹息未合幷。

瞻仰景山松。可以慰吾情。

(十九)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

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

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

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

寄颜云霄闲。挥袖凌虚翔。

飘飖恍惚中。流眄顾我傍。

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二十)

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

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

岂徒燕婉情。存亡诚有之。

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

赵女媚中山。谦柔愈见欺。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晋书阮籍传》说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大道不可期,人欲何之?人生道路早已崩坏,自己的价值观也无由实现,人生之“穷”,莫过于此。不于此时恸哭,还能如何?鲁迅先生说:“长歌当哭,必定是在痛定之后。”而阮籍的苦闷却是无穷无尽的,他的长歌,早在穷途之前已经歌过了,如今的局面如此逼仄,只能“忧伤以终老”了。王勃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他正是年轻时候,意气风发,加以一统,又怎能体会阮籍的悲苦内心呢?

在《阮籍传》的最后,他的儿子阮浑也想要模仿父亲的任诞行为,阮籍跟儿子说道:

仲容(阮咸)已预吾此流,汝不得复尔!

他是深知他走的这条路走得有多辛苦,他也不愿意他的儿子再重复他的老路,以至于一生沉闷,不得欢愉。爱子之心,于此可见。

书山揽胜‖魏晋风流之“阮籍三哭”

阮籍的大嫂有一次回娘家探亲,阮籍和她见面送别。有人讥笑他。阮籍说:“礼法难道是为我设的吗?”邻居**长得漂亮。在店铺卖酒。阮籍常常到**那喝酒。

醉了就躺在**身边。阮籍不觉得有什么要避嫌的。**的丈夫看见了也不怀疑什么。有户军人的女儿有才华也漂亮,没出嫁就去世了。阮籍不认识她父亲、兄长,却径直前去吊唁

哭够了才回家。他外表坦荡,品性真诚,所作所为都是这个样子。有时自己驾车,想去哪就去哪,不走正路,车没法走了,便痛苦返回。曾经登上广武,望楚汉争战的地方。

叹息说:“当时没有英雄,让小子成名了。”登武牢山,望着京城叹息。于是作《豪杰诗》。景元四年冬天阮籍去世,时年五十四岁。

扩展资料:

阮籍一生曾哭过三次,还不只是像普通人那般的哭,阮籍三哭一为母亲,二为兵家女,三为穷途。传闻,阮籍的那三声哭颇有传说中的神功隔山打牛的效果。

除了哭声与常人不同,阮籍的三次哭号还饱含着一定的意义,都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黑暗的不满与绝望。

阮籍的一哭的原因是他母亲的去世。阮籍在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是他的母亲独自一人将他抚养长大的,因此他特别孝敬爱戴他的母亲。

阮籍的母亲去世时,阮籍正在和别人下围棋,当母亲去世的消息传来,他的对手要求停止,但是阮籍却铁青着脸不肯就此停下,一定要决出个胜负。

等到下完棋后,阮籍饮完两斗酒后才彻底放声大哭,并且还吐血数升。在他母亲下葬时,阮籍喝酒吃肉后才向母亲的遗体告别,并且痛哭吐血。

虽然阮籍的某些行为有些不合礼法,但是从他的痛哭与吐血中可以看出他对他母亲深深的爱,同时他也由母亲的死想到了自己理想无法实现。

一身才华却无法施展的人生状态,更加悲从中来。阮籍二哭是为兵家之女而哭。兵家之女既有才华,又有美貌,却在还未出嫁时就已身亡。

阮籍从兵家之女的情况联想到了自己。他自己身负极高的才华和学识,却得不到施展,无法实现自己胸中的抱负,只能任凭时光飞逝,虚无度过人生。

阮籍三哭是发生在他驾着马车四处游荡时,不论道路有多崎岖,阮籍一直驾车前行,直到行至路的尽头,他突然泪流满面,哭嚎出声,之后调转车头,换了一条路走。

但是又走到了尽头,再次嚎啕大哭。在这次哭中,阮籍从无论怎么走都会行至尽头的情况想到了当下穷途末路的知己,不由悲从中来。

百度百科-穷途之哭

阮藉猖狂,岂笑穷途之哭。 什么意思

吾酷爱“魏晋风流”。

记得上大学时,无论哪种版本的文学史,我都要最先看“魏晋南北朝”这部分文学史的介绍。游国恩、袁行霈、郭玉衡,把介绍“魏晋风流”这部分反复阅读。

最喜袁行霈版本的介绍。这个版本对“魏晋风流”的解释为“魏晋风度”,并且用“玄心、洞见、妙赏、深情”这样的词语来概括“魏晋风度”的核心精神,清峻的诗歌、高逸的精神、璀璨的思想、狷介的人格,是魏晋风度的代表。

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之一是著名的“竹林七贤”,而竹林七贤中以阮籍为首,围绕阮籍,史书上留下了很多他的处事随性,放浪形骸,不拘礼法、才华横溢又落拓不羁的故事,比如,他不说话,用眼睛做道具的“青白眼”;他的“礼法难道是为我辈设的?”振聋发聩的蔑视礼法的反问;他的为避皇帝亲的伶仃大醉;他的喝烈酒复弹琴又复长啸,得意时忽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可谓"我今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率性自然,……但最让我感兴趣的是“阮籍之哭”。

常言,男儿有泪不轻弹, 但唐人房玄龄所著的《晋书?阮籍传》却留下了阮籍著名的三哭。

这三哭分别是阮籍哭母,阮籍哭兵家女,阮籍穷途之哭。读书之时,觉得阮籍此人真是率性自然,想哭就哭,想止就止,没事乱转悠,任由马车跑,找不到路也哭。时序变迁,人到中年,今日再来体悟阮籍之哭,却发现年少时所认为阮籍的率性自然,貌似洒脱,实则另有深意,阮籍癫狂大哭的背后,都是深不见底的痛苦。

阮籍样貌清俊,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自小不仅天赋异禀,而且异常勤奋,好学不倦,饱读诗书,八岁能写文章,且精通音律,终日弹琴长啸。他成长的早期,受父辈及家族、社会影响,所受的教育是正统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教育,他曾经也是胸藏丘壑,心怀抱负的,是想人生有所作为的,所以,他“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登高临远,察形观势,胸怀山川,想有一番大事业。但是,他所生活的魏晋正始时期,是曹魏与司马氏党锢之争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贵族穷奢极欲,百姓水深火热,阮籍一直期盼一个明主,一方青天,但是生不逢时,时代不给他这样的机会,他一踏入政坛,就发现官场之黑暗***,政客之贪婪凶残,远非自己所能想象的,一个时期,他一直处于做官辞官,做官,辞官的怪圈之中,最终,现实让他绝了“入世”之心,作了“苟活性命于乱世”之想,他的思想逐渐的转入“老庄”思想之中,出现了“猖狂”的举动,怪异的行为,放浪形骸,“醉生梦死”……

阮籍三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和叔父辛苦将他拉扯大,所以,阮籍对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对母亲非常孝顺,“性至孝”,阮籍曾说过,“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之不若”,这样的阮籍,母亲就是自己头顶的一片天,是自己生活的支撑和动力。母亲去世,对于阮籍这样的孝子来说,定十分悲苦,悲恸,但他初闻母亲去世的消息时,正与人下棋,对方要求停止下棋,阮籍不肯,硬要留下把一盘棋下完才罢休。等到下完棋,饮酒二斗,长号一声,吐血数升,等到母亲下葬时,他喝酒吃肉后才向母亲遗体告别,并且又是号哭,又是痛苦吐血,以至于自己形销骨立,几近丧命。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昔父已去,已为孤儿;今母又去,何以为靠?纵泪飞如雨,血吐数升,形销骨立,奄奄一息,何日再见?其谆谆教诲之情,何日再闻?舐犊养育之恩,何以为报?人们说,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司马迁说:“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那就哭吧,呕出心血,呕出郁积,呕出块垒,哭个痛痛快快,哭个酣畅淋漓,哪怕哭个一命呜呼!

母丧,阮籍号哭吐血,是哭母恩,哭亲情,哭生离死别,哭“子欲养而亲不在”,更是哭群丑当道,普天之下,竟找不到可以效忠的明主。

兵家之女,与自己没有任何干系,只是因为有才色,未嫁而死,阮籍就径直去奔丧,哭的泪雨滂沱,哭的淋漓尽致,把自己心里的哀伤哭完以后才回家。阮籍的泪水是为年轻美好生命的流逝而流,人生在世,所有的繁华终将憔悴,所有的美丽终将黯淡,所有的生命终将凋零,阮籍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为美好生命的失去而悲恸一场。另一方面,兵家之女,有才有貌,还没有遇到慧眼识珠的情郎,便香消玉殒,而自己一直才德兼备,却一直流光空耗,等不到可以报效的明主,而光阴飞逝,韶华飞渡,人生这东西就像春花般短暂,兵家女的夭折,不就是明例吗?阮籍感同身受,号淘大哭,也许,阮籍在为兵家女痛苦的时候,他就已经知道自己的才华一生只能注定在岁月的幽炉里空焚。

阮籍平生最喜欢做的一件,就是驾着一辆马车,车上装着一坛酒,一手拽着缰绳,一手拿着酒坛,也不去把控方向,任由马车前行,马车摇摇晃晃,坛里的酒也洒了出来,阮籍半醉半醒,仰天长啸,当路走到尽头,前方再也无路可走之时,阮籍开始放声大哭,哭完了,就驾着马车原路返回。过了几天,他又驾着马车出发了……如此,回环往复。王勃《滕王阁序》中说;“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年少轻狂,雄姿英发的王勃言语之间对阮籍有歧视的意味,却忽视了阮籍深入骨髓的悲凉。

阮籍自己曾说“杨朱泣歧路,墨子悲染丝”,战国时期的杨朱,走到岔路口,不知该走那条路,由此想到人生中很多选择,有些选择失误而差之千里,有些一念之差可能会导致生死,因此掩面哭泣。墨子看到白色的丝投入染缸,随它进入染缸的颜料不同,颜色随之改变,人生不也是如此吗,受太多环境的影响制约,自我不能自主。

阮籍是有路的,他可以走仕途;阮籍又是无路的,他隐在竹林。竹林是暂时的净土,七贤马上风流云散。路在哪儿?在官场?不是去过东平吗?封过侯吗?在黑暗?不是有所守吗?在酒盅醉乡?“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在归途?人生忧患识字始,最是文人不自由。天下汹汹,黑云纵横,觅渡,觅渡,觅何处?何处是归途?唯有号哭,号哭……驾车出门,不管东南西北,总有无路之时,他哭;到了最后,还是要回头,他不想回头,他哭;他知道,回头等待的是黑暗,是幻灭,是绝望,但又不能不回头,只能原路返回,撕心裂肺,却又无从排遣,唯有号哭,号哭,这种伤痛,无人明了……

那日暮途穷的哭声,在八荒之中穿越历史的夹缝,一直有遥远的回响。那回响中,有一群文人的铮铮铁骨,掷地作金石声。

如何理解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出自《晋书·阮籍传》: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阮籍借此宣泄对现实不满的苦闷心情。 本意是因车无路可行而悲伤,后也指处于困境所发的绝望的哀伤。

查找一个西晋人物,他爱驱车独游,车到不能之处痛哭而返

阮籍的猖狂是对黑暗社会不满的无奈选择,在那个黑暗社会,张华虽著《博物志》,才华横溢却难逃一死,潘岳虽相貌、文出众亦死于非命,陆机、陆云兄弟,郭象、谢灵运,刘琨、范晔等都是这个黑暗血腥时代的牺牲品。特别是好友何晏、夏侯玄和嵇康的被杀,使阮籍的理想在现实面前又一次低头。正如《晋书·阮籍传》所言:“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 在那个社会,太清醒的人是活不长久的,只能佯狂,这是他抒发不满和逃避现实的渠道,而他哭穷途则是对自己的放逐!爱酒,嗜酒如命是阮籍的一大特征,而他喝酒其实是为了自保和宣泄自己内心的苦闷。“他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则痛哭而返。”虽是率性而为的事,但又何尝不是他内心苦痛的体现——穷其一生为自己寻找出路。

在中国古代的文人当中,刘伶、李白的酒量是众所周知的,即便东坡、放翁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唯一能与他俩并驾齐驱的,恐怕只有魏晋时期的阮籍。阮籍的酒量有多大?《晋书》上有他一口气“饮酒二斗”的记录;阮籍醉酒的时间有多长?《晋书》上说他曾经“醉六十日”没醒。

关于阮籍喝酒,《晋书》上还记载有两则这样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说阮籍隔壁有家酒店,开酒店的女子长得很是漂亮,阮籍经常去那儿喝酒,喝醉了就睡在那个女子的脚边。在那个男女授受不亲、就是嫂子掉到水里也不能直接用手拉的封建年代,阮籍却偏偏不信这个邪,脱掉封建礼教的外衣,一点也不避嫌。奇怪的是那个女子的丈夫竟然也毫不怀疑!

第二个故事则是说有一回阮籍从司马昭主持的宴会上回来,突然心血来潮,特意邀来一群猪一起喝酒,并且闹得不亦乐乎!在“文士风流”得玄乎其玄的魏晋时代,身为大学者的阮籍却作出这么荒唐、甚至可以说有伤风化的事情来,可想而知他该会遭来多少的非议!

然而这就是阮籍,个性鲜明又独立特行的阮籍。从这两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洒脱与坦荡,也可以看出他的辛辣和深刻!在思想上、政治上被司马氏禁锢得太死、压抑得太久的时候,阮籍却以这种玩世的方式诠释着自己对自由的热切与渴望。

阮籍不想当官,更不愿与司马氏为伍,然而统治者却屡屡想让他出仕,以便在装点门面的同时又可以加强对士人的控制。万般无奈之下,阮籍只得“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晋书·阮籍传》)而在当官之后,阮籍却一头扎进了酒库,“纵酒昏酣,遗落世事”(《魏氏春秋》)。

就这样,阮籍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浸泡在酒里,他的诗文、他的叹息、他的眼泪都散发着酒的气息。然而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他醉后的恸哭!

阮籍酒后动不动就哭,并且哭得非常伤心,看上去神经兮兮疯疯癫癫的,甚至还有几分孩子气。《晋书·阮籍传》中记载有这样一个场面:“(阮籍)时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返。”这哪是在哭前途无路啊,这分明是在哭士人的无奈,哭历史的困惑,哭时代的悲凉! 他的这一声嚎啕,哭出了当时黑暗社会里万千士人的心声。

阮籍酒后哭母更是催人泪下,《晋书·阮籍传》记载说,阮籍在母亲去世后和下葬前两次“饮酒二斗”,然后“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差点昏死过去。这两声哭,更是哭倒了天下所有的儿女!

《晋书》评价阮籍,说他“外坦荡而内淳至”,确实精辟,大忠大孝的往往不是卫道士而是叛逆者!

公元263年,司马昭封晋公、加九锡,可这位阴谋家却偏要惺惺地谦让,于是阮籍被指定撰写“劝进书”——这其实是一个阴谋,它是想借“劝进书”昭告天下,司马昭深得人心,连阮籍现在都很拥戴他。阮籍想借酒推脱,于是喝得酩酊大醉,趴在桌上睡着了。可这种雕虫小技他怎么瞒得过司马昭?在来人的一再催逼下,阮籍万般无奈,只得“乘醉挥毫”。后来,《晋书》说这篇文章“辞甚清壮,为时所重”,阮籍又愧又悔,数月之后便在自责和忧郁中死去。这一次,哭的不再是阮籍自己,倒是让天下士人都为他掬上了一掊悲伤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