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气自若指啥生肖?_意气自若文言文翻译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7-11 0
  1. 表示吧的文言文
  2. 请问是否有谁可以帮助我翻译以下文段?这是一篇03年上海高考文言文选段。
  3. 文言文表示开心的词语
  4. 意的文言文
  5. 吕元膺文言文详解
  6. 古文翻译

“呆若木鸡”为贬义词,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的样子。接下来我搜集了呆若木鸡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呆若木鸡文言文及翻译 篇1

呆若木鸡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

意气自若指啥生肖?_意气自若文言文翻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

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

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注释

1、呆若木鸡:呆:傻,***的样子。呆得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的样子。

2、纪渻子:人名。姓纪,名渻,子是对其的尊称。

3、斗鸡:是一种比赛,供人们。中国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国家之一。

4、已:动词。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的`意思。

5、方虚憍而恃气: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方:正。骄,骄傲。恃:凭着,依靠。

6、响影(yǐng):影 影子。响 声响。这句话是说鸡听到声响,看到影子就回应。

7、疾视而盛气: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8、几:副词。可译为“几乎”、“差不多”。

9、似:好像。

10、德全:精神具备。全:备全。

11、应:应战。

12、反走:转身逃跑。

译文

纪渻先生替王养斗鸡,十天后王问:“鸡训练好了吗?”

他说:“没有,正在凭一股血气而骄傲。”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对其他鸡啼叫和接近有反应。”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没有,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

十天后王又问:“鸡训练好了吗?”他说:“差不多了,现在即使其他鸡啼叫,也没有反应了。”

看着它,好像木头鸡一样,精神全部收敛,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转身逃跑了。

成语解释

拼音:dai ruo mu ji

解释:呆:发傻;宛如木头做的鸡一样。不是骄气,不是盛气,而是把精神全部收敛。

出自:庄周《庄子·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古反义词: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呆头呆脑

今反义词:面不改色、神色自若、活泼可爱、大智若愚

今近义词:瞠目结舌、目瞪口呆、呆头呆脑

古近义词:大智若愚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补语;本意为褒义,现多用于贬义

正音:呆,不能读作“呆板”的“dài”

英译:stand like a log

呆若木鸡文言文及翻译 篇2

纪渻子(1)为王养(2)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3)?” 曰:“未(4)也,方虚骄而恃气(5)。”十日又问,曰:“未也, 犹应向影(6)。”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7)而盛气(8)。”十日又问,曰:“几(9)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10)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11)全(12)矣,异鸡(13)无敢应者,反走(14)矣。

翻译

纪渻子为宣王饲养斗鸡。十天后,宣王问道:“鸡训练完毕了吗?”纪渻子说:“还不行,它正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过了十日,宣王又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有所反应。”再过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还不行,仍然气势汹汹地看着(对方)。”又过了十天,宣王又问。纪渻子说:“差不多了,即使别的鸡叫,(斗鸡)已经没有任何反应了。”宣王去看斗鸡的情况,果然就像木头鸡了,可是它的精神全凝聚在内,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转身逃走了。

注释

(1)纪渻子:人名。

(2)养:驯养。

(3)鸡已乎:鸡训练好了吗?已,结束,完毕。

(4)未:还没有。

(5)方虚骄而恃气:还虚浮骄傲,而且凭着一股意气。方,还。 恃气,凭着意气。

(6)犹应向影:还对响声与影像有反应。犹,还。应,对……反 应。向,通“响”。

(7)疾视:目光犀利。

(8)盛气:骄傲蛮横的样子。

(9)几:几乎,差不多。

(10)无变:不变,指鸡不再惊慌失措

(11)德:精神。

(12)全:齐全。

(13)异鸡:其他的鸡。

(14)反走:返回逃走,指落荒而逃。反,同“返”,返回。走,逃跑。

表示吧的文言文

1. 文言文《文彦博》翻译

出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 原文 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

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少与张昪、高若讷从颍昌史炤学,炤母异之,曰:“贵人也。”

待之甚厚。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

西方用兵,偏校有监陈先退、望敌不进者,大将守著令皆申覆。彦博言:“此可施之平居无事时尔。

今拥兵数十万,而将权不专,兵法不峻,将何以济?”仁宗嘉纳之。黄德和之诬刘平降虏也,以金带赂平奴,使附己说以证。

平家二百口皆械系。诏彦博置狱于河中,鞫治得实。

德和党援盛,谋翻其狱,至遣他御史来。彦博拒不纳,曰:“朝廷虑狱不就,故遣君。

今案具矣,宜亟还,事或弗成,彦博执其咎。”德和并奴卒就诛。

以直史馆为河东转运副使。麟州饷道回远,银城河外有唐时故道,废弗治,彦博父洎为转运使日,将复之,未及而卒。

彦博嗣成父志,益储粟。元昊来寇,围城十日,知有备,解去。

迁天章阁待制、都转运使,连进龙图阁、枢密直学士、知秦州,改益州。尝击球钤辖廨,闻外喧甚,乃卒长杖一卒,不伏。

呼入问状,令引出与杖,又不受,复呼入斩之,竟球乃归。召拜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贝州王则反,明镐讨之,久不克。彦博请行,命为宣抚使,旬日贼溃,槛则送京师。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荐张环、韩维、王安石等恬退守道,乞褒劝以厉风俗。

与枢密使庞籍议省兵,凡汰为民及给半廪者合八万,论者纷然,谓必聚为盗,帝亦疑焉。彦博曰:“今公私困竭,正坐兵冗。

脱有难,臣请死之。”其策讫行,归兵亦无事。

进昭文馆大学士。御史唐介劾其在蜀日以奇锦结宫掖,因之登用。

介既贬,彦博亦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改忠武军节度使、知永兴军。至和二年,复以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与富弼同拜,士大夫皆以得人为庆,语见《弼传》。

三年正月,帝方受朝,疾暴作,扶入禁中。彦博呼内侍史志聪问状,对曰:“禁密不敢漏言。”

彦博叱之曰:“尔曹出入禁闼,不令宰相如天子起居,欲何为邪?自今疾势增损必以告,不尔,当行军法。”又与同列刘沆、富弼谋启醮大庆殿,因留宿殿庐。

志聪曰:“无故事。”彦博曰:“此岂论故事时邪?”知开封府王素夜叩宫门上变,不使入;明旦言,有禁卒告都虞候欲为乱。

沆欲捕治,彦博召都指挥使许怀德,问都虞候何如人,怀德称其愿可保。彦博曰:“然则卒有怨,诬之耳。

当亟诛之以靖众。”乃请沆判状尾,斩于军门。

先是,弼用朝士李仲昌策,自澶州商胡河穿六漯渠,入横垅故道。北京留守贾昌朝素恶弼,阴约内侍武继隆,令司天官二人俟执政聚时,于殿庭抗言国家不当穿河于北方,致上体不安。

彦博知其意有所在,然未有以制之,后数日,二人又上言,请皇后同听政,亦继隆所教也。史志聪以其状白执政。

彦博视而怀之,不以示同列,而有喜色,徐召二人诘之曰:“汝今日有所言乎?”曰:“然。” 彦博曰:“天文变异,汝职所当言也。

何得辄预国家大事?汝罪当族!”二人惧,色变。彦博曰:“观汝直狂愚耳,未忍治汝罪,自今无得复然。”

二人退,乃出状示同列。同列皆愤怒曰:“奴敢尔僣言,何不斩之?”彦博曰:“斩之,则事 彰灼,于中宫不安。”

众皆曰:“善。”既而议遣司天官定六漯方位,复使二人往。

继隆白请留之,彦博曰:“彼本不敢妄言,有教之者耳。”继隆默不敢对。

二人至六漯,恐治前罪,更言六漯在东北,非正北也。帝疾愈,彦博等始归第。

当是时,京师业业,赖彦博、弼持重,众心以安。沆密白帝曰:“陛下违豫时,彦博擅斩告反者。”

彦博闻之,以沆判呈,帝意乃解。御史吴中复乞召还唐介。

彦博因言,介顷为御史,言臣事多中臣病,其间虽有风闻之误,然当时责之太深,请如中复奏。时以彦博为厚德

久之,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封潞国公,改镇保平、判大名府。又改镇成德,迁尚书左仆射、判太原府。

俄复镇保平、判河南。丁母忧,英宗即位,起复成德军节度使,三上表乞终丧,许之。

初,仁宗之不豫也,彦博与富弼等乞立储嗣。仁宗许焉,而后宫将有就馆者,故其事缓。

已而彦博去位,其后弼亦以忧去。彦博既服阕,复以故官判河南,有诏入觐。

英宗曰:“朕之立,卿之力也。”彦博竦然对曰:“陛下入继大统,乃先帝圣意,皇太后协赞之力,臣何闻力之有?兼陛下登储纂极之时,臣方在外,皆韩琦等承圣志受顾命,臣无与焉。”

帝曰:“备闻始议,卿于朕有恩。”彦博逊避不敢当。

帝曰:“暂烦西行,即召还矣。”寻除侍中,徙镇淮南、判永兴军,入为枢密使、剑南西川节度使。

熙宁二年,相陈升之,诏:“彦博朝廷宗臣,其令升之位彦博下,以称遇贤之意。”彦博曰:“国朝枢密使,无位宰相上者,独曹利用尝在王曾、张知白上。

臣忝知礼义,不敢效利用所为,以紊朝著。”固辞乃止。

夏人犯大顺,庆帅李复圭以陈图方略授钤辖李信等,趣使出战。及败,乃妄奏信罪。

彦博暴其非,宰相王安石曲诛信等,秦人冤之。庆州兵乱,彦博言于帝曰:“朝廷行事,务合人心,宜兼***众论,以静重为先。

陛下厉精求治,。

2. 文言文《文彦博》的译文是什么

释义: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他的祖先本姓敬,因避晋高祖石敬塘和宋翼祖的名讳而改姓文。

少年时他和张、高若讷跟颍昌史火召学习,史火召的母亲觉得文彦博不同寻常,跟人说,文彦博有贵人气质。对他十分宽厚。

文彦博考中进士后,为翼城县知县,通判绛州,后被任命为监察御史,并升为殿中侍御史。出自:出自《宋史卷三百一十三列传第七十二》原文片段:文彦博,字宽夫,汾州介休人。

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及宋翼祖讳改焉。少与张昪、高若讷从颍昌史炤学,炤母异之,曰:“贵人也。”

待之甚厚。及进士第,知翼城县,通判绛州,为监察御史,转殿中侍御史。

文彦博详细介绍:1006年10月23日—10***年6月16日),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山西介休)人。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被誉为介休三贤之一。

人物评价:文彦博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声名闻于四夷。文彦博虽然官居高位,也很富裕,但他平常接待人谦逊下士,尊德乐善,生怕做得不好。

他执政于承平之时,史称:“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文彦博于***朝政,平雪冤狱,处处为百姓着想,多所建树,在北宋中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 . D (预,干预) 2 . A ( A 一是连词,表修饰;二是介词; B 连词,表顺承; C 代词,他的; D 连词,而且) 3 . D ( ② 写百姓得利; ④ 写唐介被皇帝改迁; ⑥ 写士大夫对唐介的敬仰。)

4 . B ( " 张尧佐突然让四个同党担任地方官的行为 " 的说法不对。见译文。)

5 、( 1 ) 沿边塘水岁溢 / 害民田 / 中人杨怀***之 / 欲割邑西十一村地潴涨潦 / 介筑堤阑之 / 民以为利。 ( 2 ) ① 唐介,字子方,是江陵人。

(唐介)任莫州任丘县知县。 ② 唐介慢慢地把他的奏疏读完,说: " 我被忠愤所激,即使对我处以烹刑我也不回避,贬谪远方又有什么可推脱的? 唐介,字子方,是江陵人。

(唐介)任莫州任丘县知县,当时辽使往来干道上,驿吏被辽使勒索以致无法维持生计,苦不堪言。唐介坐在驿站门口,下令说; " 不是规定所应该给的,一切都不给。

(只要)谁稍微毁坏我们的东西,就把他抓起来。 " (辽使)都顺从地离开了。

靠近边界的池塘每年泛滥,毁坏了民田,宦官杨怀敏负责处理这件事,想要划城西十一村的田地作为积水的地方,唐介(主持)筑了堤来拦住洪水,百姓都认为办得好。在德州当通判时,转运使崔峄拿府库里的绢配给百姓,但提高了价钱。

唐介扣留文牒不下发,而且交给安抚司指责崔峄。崔峄发怒,屡次发公文责问唐介,唐介不为所动。

不久果然不能实行。 (唐介)入朝担任监察御史里行,又转任殿中待御史。

张尧佐骤然之间被任为宣徽使、节度使、景灵使、群牧使四使,唐介与包拯、吴奎等极力争谏,又请中丞王举正纠合百官集体在朝廷上向皇上论争,削去了他的两个使职。没多久,又任命张尧往为宣徽使,兼任河阳知府。

唐介对同僚说: " 这是皇上要给张尧佐宣徽使这一职位,而借何阳知府这个虚名罢了,我们不能就此罢休啊。 " 同僚们都模棱两可,只有唐介上言抗争。

仁宗对他说: " 任命的提议出自于中书省。 " 唐介趁机弹劾宰相文彦博在蜀州做郡守时制造了一种镶金的绸缎,用这种绸缎通过宦官打通后宫,而得到执政要职;现在重用张尧佐,是用来加强自己的势力,请求皇上罢免文彦博的宰相职务而任命富弼为宰相。

又说谏官吴奎表里不一,看风行事。唐介的话都诚恳正直。

皇上大怒,推开他的奏疏不看,而且说要把他贬谪远方。唐介慢慢地把他的奏疏读完,说: " 我受忠愤所激,即使对我处以烹刑我也不回避,贬谪远方又有什么可推脱的? " 皇上连忙召来执政给他们看奏文说: " 唐介上疏谈论大事是他的责任。

至于说文彦博靠嫔妃的力量做了宰相,这是什么话呢?任用官员,她们怎么可参预呢? " 当时文彦博在面前,唐介责问他说: " 文彦博应当自己反省一下,如果有这回事,就不能隐瞒。 " 文彦博拜倒在地,不住地谢罪,皇上更加愤怒。

梁适呵斥唐介叫他下殿,修起居注蔡襄连忙向前替唐介开脱。结果,唐介被贬到春州。

王举正向皇上说这种处罚太重,皇上马上有所醒悟,第二天收回疏文,改贬英州,同时罢免了文彦博的宰相之职,吴奎也被贬京外。皇上又担心唐介可能在路上死去而使自己担了杀忠直大臣的名声,就叫近侍大臣护送唐介到任所。

梅尧臣、李师中都写诗赞美唐介,从此他的忠直声誉传遍天下,士大夫都称他是真正的御史,称呼他时一定称他唐子方而不敢直呼他的名。

4.

(某人,大概是指黄庭坚)在四京(指宋朝的北京真定,今河北保定;南京应天,今河南商丘;西京洛阳,东京开封)所有的学官中(“举”是所有,全部的意思,如“举国欢庆”),及第的文章为优等(“及第”通常是指科举考试被录取,如“进士及第”,我觉得这里大概是干部考评的意思),在北京(宋朝的北京真定,今河北保定)国子监任教(“教授”应该是一种官名,类似于教育局局长之类的),留守(官名,大概是行政长官之类的)文彦博(人名)认为他很有才华(“才之”的“才”为意动用法,就是“认为……有才”的意思),挽留他再次任职(就是继续做国子监教授).总结一下,大意就是:老黄这家伙在全国几个大都市的教育官员里面考评成绩很优秀,在真定的国子监担任教授这个官儿,当时的真定市***文彦博觉得他是个人才,就挽留他继续干这个差事了……(*^__^*) 嘻嘻……。

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本题可根据关键词“以”“皆”等断句.此句翻译为: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起”是“起任”的意思,应该承接下一句.“知舒州”译为“做…知州”,为一个短语,故选C.(2)A“左迁”必是升职错,应是降职.(3)A项中“指使心腹抓住《荆南承天院记》的问题”表述不当,一是《荆》文并非真有问题,二是陈举所为完全是出于迎合,谋在自己,并非赵挺之所指使;C项中“诗比杜甫”错,黄庭坚只是作诗向杜甫学习,并不是诗歌成就可与杜甫相提并论了;D项中“按时间的顺序”错,前三段按时间的顺序记叙其生平经历,第四段概述其文学成就.故选B.(4)①“尝”,曾经;“以为”,认为;“由是”,因此.译为: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②天成性得,天性生成的;为,模仿.译为: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诗.答案:(1)C (2)A(3)B(4)①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 ②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诗. 参考译文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年即机警聪明,读书数遍就能背诵.他舅舅李常到他家,取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李常非常奇怪,以为他是一日千里之才.后黄庭坚考中了进士,任叶县县尉.熙宁初参加四京学官的考试.由于应试的文章最优秀,担任了北京国子监教授,留守文彦博看中了他的诗文.留他再任教.苏轼有一次看到他的诗文,以为他的诗文超凡绝尘,屹然独立于千万诗文之中,世上好久已没有这样的佳作.由此他的名声开始震动四方.黄庭坚担任太和县知县,以平易治理该县.当时课颁各种税收,其他县都争着占多数,太和县独不这样,县吏们不高兴,可是该县的老百姓都喜欢. 哲宗即位后,召黄庭坚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过了一年,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实录》修成后,提拔为起居舍人.遭母丧.黄庭坚性情至孝,母亲病了一年,他日夜察看颜色,衣不解带,及死,筑室于墓旁守孝,哀伤成疾几乎丧命.丧服解除后,任秘书丞,提点明道宫,兼国史编修官.绍圣初,黄庭坚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与其党羽认为《实灵》多诬陷不实之辞,使前修史官都分别居于京城附近各处以备盘问,摘录了千余条内容宣示他们,说这些没有验证.不久,经院吏考察审阅,却都有事实根据,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黄庭坚在《实灵》中写有“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的话,于是首先盘问他.黄庭坚回答道:“庭坚当时在北都做官,曾亲眼看到这件事,当时的确如同儿戏.”凡是有所查问,他都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听到的人都称赞他胆气豪壮.黄庭坚因此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攻击他的人还认为他去的是好地方,诬他枉法.后因为亲属之嫌,于是移至戍州,黄庭坚对此像没事一样,毫不以贬谪介意.四川的士子都仰幕他,乐意和他亲近.他向他们讲学不倦,凡经他指点的文章都有可观之处. 徽宗即位,起任黄庭坚为监鄂州税,签书宁国军判官、舒州知州,又以吏部员外郎召用,他都推辞不就,请求为郡官,得任太平州知州,上任九天就被罢免,主管玉龙观.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秉承他的意向,呈上黄庭坚写的《荆南承天院记》,指斥他对灾祸庆幸,黄庭坚再一次被除名,送到宣州管制.三年后转到永州,黄庭坚未听到宣布命令就死了,终年六十岁. 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黄庭坚对于文章尤长于诗,四川和江西的有德君子都以黄庭坚配享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灊皖的山谷诗、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美,因而自号为山谷道人.。

6. 解释下面的词语成语的要造句拽,无垠,癫狂,凛冽,吞噬,销蚀,

德英《苦菜花》11章:转眼间,这堂堂的大客厅,就变成一个齐备的刑事房,令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2、巴金《春》:淑英看得~,淑华看得怒气冲天. 近义词 不寒而栗、胆战心惊 反义词 镇定自若、面无惧色 造句:最近学校发生的事情令我毛骨悚然.18耀武扬威 make a show of one's strength ;swagger around; flaunt one's strength( yào wǔ yáng wēi ) 解 释 耀:炫耀;武:武力;扬威:显***风.炫耀武力,显***风. 出 处 元·郑***《老君堂》第二折:“俺这唐兵人强马壮,耀武扬威,真个是将勇兵骁也.”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 例 郭沫若《一只手》:“现在是该他们~的时候了.” 近义词 张牙舞爪、飞扬跋扈、作威作福 反义词 弃甲曳兵、丢盔弃甲、平易近人19 洋洋得意 ( yáng yáng dé yì )[解 释 形容神气十足,非常得意.英文解释 1.to tread or walk on air; to look triumphant; to be immensely proud with success; to be self-satisfied出 处 宋·朱淑真《春上亭上观鱼》:“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选自《伟大的悲剧》(人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第21课)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 例 陈登科《风雷》第一部第48章:“黄三这些人更是~,东庄跑到西庄,编造谣言,互相传播.”近义词 得意洋洋 洋洋自得出处 《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事例 一席话说得夏作人~.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十六回20怏怏不乐 yàng yàng bú lè 出自《杨家将演义》第40回:“六郎谢恩而退,归至府中,思忆孟良、焦赞,怏怏不乐.” 解释心中因不满意而很不快乐或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近义词闷闷不乐,怏怏不悦.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造句我因为生病没能和同学去看**,而怏怏不乐21姗姗来迟 ( shān shān lái chí ) 解 释 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现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 出 处 东汉·班固《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表示迟到的意思 示 例1 黄远庸《虚***省制案之轮廓》:“蹉跎复蹉跎之省制案中,被以奇异之服色、~者,则所谓虚***省制案者也.” 2.不知你是何原因姗姗来迟啊!这么晚了. 近义词 缓不济急、蜗行牛步 反义词 争先恐后 、捷足先登22成 语: 忧心忡忡 英文: 1.depressed; disheartened; careworn; deeply worried 2.to be sick at heart; to be weighed down with cares 发 音: yōu xīn chōng chōng 解 释: 忡忡:非常忧虑不安的样子.忧愁得心情不能安静.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忧虑. 语 出:《诗经·召(shào)南·草虫》:“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举 例: 江南情形亦如此可怕吗?难道一班士大夫都不为国事忧心忡忡么?(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词 性:中性词 近义词:忧心如焚 反义词:无忧无虑、高枕无忧 23〖成语〗疲惫不堪 〖拼音〗pí bèi bù kān 〖英文〗whacked 〖解释〗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意思〗形容十分劳累,疲乏. 近义词精疲力尽 〖反义词〗精神焕发 出处选自《伟大的悲剧》(人教版初一上学期语文第21课) 造句;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把孩子从疾驰的车轮下救出来24词目 畏缩不前 发音 wèi suō bù qián 释义 畏惧退缩,不敢前进. 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唐介始弹张尧佐,谏官皆上疏,及弹文彦博,则吴奎畏缩不前,当时谓拽动阵脚.” 示例 尤其是她自己,起先虽然颇有~的心情,此时却已鼓起勇士临阵似的气概了.(叶圣陶《平常的故事》) 近义词:望而却步、停滞不前、缩手缩脚、望而生畏、畏葸不前、踌躇不前、踌躇不安、谨小慎微 反义词:勇往直前、挺身而出、无所畏惧、锐意进取、马不停蹄、奋勇向前、自告奋勇 词性:贬义词25成语:鲁莽大胆 拼音:lǔ mǎng dà dǎn 释意:说话做事不经过考虑,很轻率. 例句: 这里的自然界是冷酷无情的,千万年来积聚的力量能使它像精灵似的召唤来寒冷、冰冻、飞雪、风暴使用这一切足以毁灭人的法术来对付这五个鲁莽大胆的勇敢者. ——《伟大的悲剧》 鲁莽大胆英文翻译:effrontery confident 出处选自《伟大的悲剧》(人教版初一下学期语文第21课) 造句做事要三思而后行,不可鲁莽大胆26念念有词 发 音 niàn niàn yǒu cí 释 义 念念:连续不断地念叨;有词:有像歌诀一样的词语.旧指僧、道、方士等做法时默念经咒.现多用来形容自言自语地说个不停 出 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手里捻珠,口内念念有词,往那巽地上吹了一口气,忽的吹降去,便是一狂风.” 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有讽刺诙谐意味 示 例 柔石《为奴隶的母亲》:“他在廊沿下走来走去,口里~的,不知说什么.” 近义词 振振有词、涛涛不绝 反义词 默不做声、沉默寡言 造 句 他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27语无伦次 ( yǔ wú lún cì ) to talk nonsensibally解 释 伦次:条理. 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出 处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第七卷引《诗眼》:“古人律诗亦是一片文章,语或似无论次,而意若贯珠.”用 。

请问是否有谁可以帮助我翻译以下文段?这是一篇03年上海高考文言文选段。

1. 形容快乐的文言有哪些

有如下字可表此意。

“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善”——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嗜”——余幼时即嗜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好”——自幼好武术。——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悦”——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喜”——盖孔子晚而喜《易》。——《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佳”——佳,善也。——《说文》

“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唐·韩愈《师说》

“羡”——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乐”——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韩非子·十过》

“欢”——欢,喜乐也。——《说文》

“兴”——xìng,你瞧他兴的这样儿!——《红楼梦》

“愉”——心愉于内。——《史记·司马相如传》

“慕”——巨室之所慕。——《孟子·万章》

“赞”——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不找了,应该还有吧。

2. 形容友情的文言文

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

南北朝:刘义庆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

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后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地方!”于是调动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留。

3. 形容没文化的文言文

形容“没文化”的文言文:吴下阿蒙

吴下阿蒙,指三国吴之名将吕蒙 ,后亦以讥缺少学识、文才者。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结友而别” 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 蒙 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 ,过蒙言议,常欲受屈。 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於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

1.翻译:

吕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战斗,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让他回去,吕蒙不肯。回去后,邓当向吕蒙的母亲告状,吕蒙的母亲很生气,要惩罚吕蒙,吕蒙说:“贫困的生活,低贱的地位难以让人忍受,如果侥幸立功,就可以得到富贵功名。况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去探寻老虎的洞穴,怎么能捉得到老虎的儿子)。”母亲十分悲伤,放弃了劝阻儿子的念头。

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事务时,正当去陆口时,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轻视吕蒙的,传闻鲁肃曾对邓当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随即去拜访吕蒙。酒喝得正畅快时,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率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离开席子,坐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华谋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4. 有表示成语意思的文言文吗

差强人意 出自《后汉书?吴汉传》。

原文:「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励器械,激扬士吏。

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若一敌国矣!』 「差强人意」原意是说,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后人表示还能使人满意。

吴汉,字子颜,东汉初南阳宛县(今河南南阳)人,新莽年间,王莽为了笼络人才,於是开武科场比武,当时收了吴汉为将。 吴汉的父亲本是汉朝的臣子,因与刘秀计谋行刺王莽事败而身亡。

此事王莽并不知道,他只是看到吴汉勇而有谋,不但封其***,还把女儿王兰英嫁给他。后来吴汉在潼关,活捉刘秀。

这本是大功一件,可是,吴汉的母亲一听刘秀是刘邦的后代,且准备起兵反王莽,立刻命令儿子将媳妇王兰英杀死,跟刘秀一起造反。 吴汉依母亲的话行事,后来投奔刘秀,征伐渔阳等郡骑兵,因立战功,被任为大司马,率领骑兵作战,因屡立战功,刘秀即位后,被封为广平侯。

有一次,刘秀打了败仗,情绪烦躁不安。许多将领都为此而惊慌失措,吴汉却在兵营里和士兵们一起磨励武器,并且鼓励士兵们的勇气。

刘秀知道后,赞叹地说:「吴将军的所作所为还算叫人满意呀!」 亡羊补牢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

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乐,不管国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北)一定要危险啦!” 襄王听了,很不高与,气骂道:“你老糊涂了吗?故意说这些险恶的话惑乱人心吗?”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说:“我实在感觉事情一定要到这个地步的,不敢故意说楚国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宠信这个人,楚国一定要灭亡的。

你既然不信我的话,请允许我到赵国躲一躲,看事情究竟会怎样。” 庄辛到赵国才住了五个月,秦国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阳城(今河南息县西北)。

这才觉得庄辛的话不错,赶紧派人把庄辛找回来,问他有什么办法;庄辛很诚恳地说:“我听说过,看见兔子牙想起猎犬,这还不晚;羊跑掉了才补羊圈,也还不迟。……” 是一则很有意义的故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结果必然是遭到悲惨的失败无疑。

“亡羊补牢”这句成语,便是根据上面约两句话而来的,表达处理事情发生错误以后,如果赶紧去挽救,还不为迟的意思。例如一个事业家,因估计事情的发展犯了错误,轻举冒进,陷入失败的境地。

但他并不气馁,耐心地将事情再想了一遍,从这次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认为“亡羊补牢”,从头做起,还不算晚呢! 朝三暮四 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 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 与春秋战国相关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

文言文表示开心的词语

沂州山峻险,故多猛虎,邑宰时令猎户扑之,往往反为所噬。有焦奇者,陕人,投亲不值,流寓于沂。素神勇,曾挟千佛寺前石鼎,飞腾大雄殿左脊,故人呼为“焦石鼎”云。

知沂岭多虎,日徒步入山,遇虎辄手格毙之,负以归,如是为常。一日入山遇两虎,帅一小虎至,焦性起,连毙两虎,左右肩负之,而以小虎生擒而返。众皆辟易,焦笑语自若。

富家某,钦其勇,设筵款之。焦于座上,自述其平生缚虎状,听者俱色变,而焦亦张大其词,口讲指画,意气自豪。倏有一猫,登筵攫食,腥汁淋漓满座上,焦以为主人之猫也,听其大嚼而去。主人曰:“邻家孳畜,可厌乃尔!”亡何,猫又来,焦急起奋拳击之,座上肴核尽倾碎,而猫已跃伏窗隅,焦怒,又逐击之,窗棂尽裂,猫一跃登屋角,目眈眈视焦。焦愈怒,张臂作擒缚状,而猫嗥然一声,曳尾徐步,过邻墙而去。焦计无所施,面墙呆望而已。主人抚掌笑,焦大惭而退。

夫能缚虎,而不能缚猫,岂真大敌勇,小敌怯哉?亦分量不相当耳。函牛之鼎,不可以烹小鲜;千斤之弩,不可以中鼷鼠。怀才者宜知,用才者亦宜知也。

译文

沂州的山很险峻,所以有猛虎出没。县官经常派猎人捕捉老虎,(猎人却)常常被猛虎吃掉。有个姓焦的奇人,陕西人,投亲不成,流落到沂州。他向来勇猛,曾经挟着千佛寺前的石鼎,飞上大雄殿左边的屋脊,所以别人称他为“焦石鼎”。

他知道沂州的山岭有很多猛虎,(他)每天步行到山中,遇见老虎就赤手将它杀死,扛着老虎回家。每天都这样。一天入山,遇到了两只老虎,还带着一只小虎,他一时性起,连续杀了两只老虎。左右肩膀各放一只老虎,还把小虎生擒了回来。别人都因为害怕而避开,而他却笑然自若。

有某个富人,钦佩他勇猛,于设宴来款待他。他在席上,讲述自己平时缚虎时的情况,听的人都觉得十分害怕,而他又夸大其辞,边说边比划,十分得意的样子。突然有一只猫跳上桌子吃东西,搞得满桌都乱七八糟,焦以为这是主人的猫,就随它吃完然后离去。主人说:“这是隔壁的畜生,真是讨厌!”过了一会,那猫又来了,焦马上站起一拳挥过去,桌上的菜肴盘碟都碎了,而猫已经跳到窗边,焦大怒,又过去打它,窗棂都碎了,猫一跳,跳上屋角,用眼直直的望着焦。焦就更怒了,张开双擘准备上前去捉它,但猫却叫了一声,拖着尾巴慢慢地翻过墙过去了。焦没有办法了 只好望着墙发呆。主人拍掌笑了笑。焦感到十分惭愧而离席走了。

焦他能够捉到猛虎,但却奈何不了猫,难道真的是对付大的强大的敌人时才勇猛,而对付弱小的敌人就害怕了?只是用力不当而已。煮牛用的鼎,不能用来烹饪小菜;有千斤力的,不能射中鼷鼠。怀有技能的人应该知道,任用别人的人也应该知道。

参考资料:

自己译的,弄了好久才弄好……

意的文言文

1. 古文中表示“高兴、快乐”的词有哪些

1.成语名字:得意忘形 成语发音:dé yì wàng xíng 成语解释: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

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成语出处:《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 *** 彩:贬义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也不能读作“de”。

近义词:忘乎所以 自鸣得意 得意洋洋 趾高气扬 反义词:怅然若失 心灰意冷 成语例句: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得意忘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 2.成语名字:抚掌大笑 成语发音:fǔ zhǎng dà xiào 成语解释:抚掌:拍手。

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谲》:“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分句;表示内心高兴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抚,不能读作“wú”。 近义词:欢天喜地 欢呼雀跃 反义词:悲痛欲绝 成语例句:他高兴得不得了,不由得抚掌大笑。

3.成语名字:欢呼雀跃 成语发音:huān hū què yuè 成语解释: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 成语繁体:欢嘑雀跃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 *** 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跃,不能读作“yào”。

近义词:欢喜若狂 欢欣鼓舞 兴高***烈 反义词:愁眉苦脸 肝肠寸断 黯然销魂 成语例句:我国女排又夺取了世界冠军的消息传来,同学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 4.成语名字:冁然而笑 成语发音:chǎn rán ér xiào 成语解释:冁然:笑的样子。

高兴地笑起来。 成语出处:《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

成语繁体:冁然而笑 感 *** 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作谓语;指笑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冁然一笑 成语例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桓公冁然而笑,不觉起立曰:‘此正寡人之所见也!’” 5.成语名字:欢天喜地 成语发音:huān tiān xǐ dì 成语解释:形容非常高兴、快乐。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成语繁体:欢天喜地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 *** 彩:褒义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地,不能读作“de”。 近义词:欢欣鼓舞 反义词:切肤之痛 哀痛欲绝 愁眉苦脸 成语例句: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出来,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叫了平儿,唧唧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扩展资料:

文言文中表示快乐高兴的字词 1.“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齐策》 2.“善”——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左传》 3.“嗜”——余幼时即嗜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4.“好”——自幼好武术。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5.“悦”——士为知己者用,女为悦己者容。——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6.“喜”——盖孔子晚而喜《易》。

——《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7.“佳”——佳,善也。——《说文》 8.“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

2. 开心在古文里怎么说

1.成语名字:得意忘形成语发音:dé yì wàng xíng成语解释: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

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成语出处:《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 *** 彩:贬义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得,不能读作“dě”;也不能读作“de”。

近义词:忘乎所以 自鸣得意 得意洋洋 趾高气扬 反义词:怅然若失 心灰意冷 成语例句:他把科长看成有天那么大,把他和科长连在一块,他没法不得意忘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二)2.成语名字:抚掌大笑成语发音:fǔ zhǎng dà xiào成语解释:抚掌:拍手。

拍手大笑。形容非常高兴。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谲》:“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 *** 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分句;表示内心高兴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抚,不能读作“wú”。近义词:欢天喜地 欢呼雀跃 反义词:悲痛欲绝 成语例句:他高兴得不得了,不由得抚掌大笑。

3.成语名字:欢呼雀跃成语发音:huān hū què yuè成语解释:高兴得像麻雀一样跳跃。形容非常欢乐。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在宥》:“鸿蒙方将拊髀雀跃而游。”成语繁体:欢嘑雀跃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 *** 彩:褒义成语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跃,不能读作“yào”。

近义词:欢喜若狂 欢欣鼓舞 兴高***烈 反义词:愁眉苦脸 肝肠寸断 黯然销魂 成语例句:我国女排又夺取了世界冠军的消息传来,同学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4.成语名字:冁然而笑成语发音:chǎn rán ér xiào成语解释:冁然:笑的样子。

高兴地笑起来。成语出处:《庄子·达生》:“桓公……冁然而笑。”

成语繁体:冁然而笑感 *** 彩:中性成语成语用法:作谓语;指笑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近义词:冁然一笑 成语例句: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1回:“桓公冁然而笑,不觉起立曰:‘此正寡人之所见也!’”5.成语名字:欢天喜地成语发音:huān tiān xǐ dì成语解释:形容非常高兴、快乐。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则见他欢天喜地,谨依来命。”

成语繁体:欢天喜地常用程度:常用成语感 *** 彩:褒义成语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产生年代:古代成语成语正音:地,不能读作“de”。近义词:欢欣鼓舞 反义词:切肤之痛 哀痛欲绝 愁眉苦脸 成语例句: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出来,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叫了平儿,唧唧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3. 古代表示“开心”的词语有哪些

1、欢欣鼓舞拼音:huān xīn gǔ wǔ解释:欢欣:欣喜;鼓舞:振奋。

形容高兴而振奋。2、不亦乐乎拼音:bú yì lè hū解释: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

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3、乐不可支拼音:lè bú kě zhī解释: 支:撑住。

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4、乐不可言拼音: lè bú kě yán解释:快乐到了极点,没法用语言来表达。5、兴高***烈拼音: xìng gāo cǎi liè 、解释:兴:原指志趣,后指兴致;***:原指神***,后指精神;烈:旺盛。

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6、喜出望外拼音:xǐ chū wàng wài解释:望:希望,意料。 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7、喜形于色拼音:xǐ xíng yú sè解释:表现;色:脸色。 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

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8、喜上眉梢拼音:xǐ shàng méi shāo解释: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4. 表示开心的成语

兴高***烈 大喜过望 大喜若狂 得意忘形 怫然不悦

抚掌大笑 鼓舞欢忻 鼓舞欢欣 忽忽不乐 欢呼雀跃

横眉吐气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含笑九泉 欢欣若狂

欢喜若狂 皆大欢喜 酒酣耳热 惊喜欲狂 近悦远来

开眉笑眼 开眉展眼 哭丧着脸 乐极悲生 乐嗟苦咄

乐极生悲 利灾乐祸 眉飞眼笑 眉花眼笑 眉欢眼笑

眉开眼笑 亲痛仇快 人莫予毒 受宠若惊 杀风景

手舞足蹈 谈笑风生 他乡遇故知 闻宠若惊 闻过则喜

无精嗒彩 无精打彩 无情无彩 喜不自胜 喜出望外

心花怒放 心花怒发 喜眉笑眼 喜怒不形于色 喜怒无常

欣喜若狂 喜笑颜开 喜行于色 心悦诚服 心痒难挠

幸灾乐祸 笑逐颜开 一悲一喜 宜嗔宜喜 眼开眉展

扬眉吐气 悦目娱心 一嚬一笑 怡情悦性 怡然自得

兴高***烈、喜出望外、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胜、喜不自禁、喜眉笑眼、喜气洋洋、喜笑颜开、笑逐颜开、心旷神怡、心满意足、心情舒畅、心醉神迷、心花怒放、乐乐陶陶、其乐融融、乐以忘忧、乐不可支、欣喜若狂

怡然自乐 〖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眼笑眉飞 〖解释〗形容极度高兴。

眼开眉展 〖解释〗形容极度高兴。

喜怒不形于色 〖解释〗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

他乡遇故知 〖解释〗在远里家乡的地方碰到了老朋友。指使人高兴的事。

悦目娱心 使眼睛高兴,使心里快乐。形容使人感到美好快乐。

一嚬一笑 谓不高兴或喜悦的表情。嚬,皱眉。

宜嗔宜喜 意思是不论生气,还是高兴,总是很美的。

一悲一喜 既悲伤又高兴。《平妖传》二回:“表公单单一身,不胜凄惨,且喜有了性命,又得了两件至宝,正所谓一悲一喜。”

笑逐颜开 逐:驱使;颜:脸面。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喜行于色 高兴显现在脸上

无精打彩 形容不高兴,提不起劲儿。

闻过则喜 过:过失、错误。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就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利灾乐祸 见到别人遭受灾祸反而高兴。

乐嗟苦咄 高兴时招唤,不高兴时责骂。形容对人态度恶劣。

乐极悲生 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开眉展眼 高兴愉快的样子。

欢欣若狂 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忽忽不乐 忽忽:心中空虚恍惚的情态。形容若有所失而不高兴的样子。

大喜若狂 高兴得几乎发狂

横眉吐气 〖解释〗犹言扬眉吐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怡情悦性 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抑郁寡欢 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一方面高兴,一方面又害怕。

怡然自得 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扬眉吐气 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心痒难挠 形容高兴得不知如何才好。

幸灾乐祸 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

欣喜若狂 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心悦诚服 悦:愉快,高兴;诚:硬实。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心地服气或服从。

喜笑颜开 颜开:脸面舒开,指笑容。形容心里高兴,满面笑容。

喜怒无常 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形容态度多变。

5. 古文中表达快乐和开心的词或字有哪些

喜,狂,纵等。看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得意。看李白的《将进酒》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孟郊《登科后》诗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突然就想起了那句"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呵呵!

古文中一般用“悦、欢”等等,和现代文差不多的…没多少变化、只是有些许通***字

6. 表示开心的成语

乐不可支,乐不思蜀,春山如笑 冁然而笑 打情卖笑 哄堂大笑

抚掌大笑 付之一笑 付诸一笑 回眸一笑

轰堂大笑 烘堂大笑 含笑入地 见笑大方

开眉笑眼 哭笑不得 眉飞眼笑 眉花眼笑 眉欢眼笑

眉开眼笑 买笑寻欢 买笑迎欢 买笑追欢 卖笑追欢

眉语目笑 拈花微笑 拈花一笑 破愁为笑 捧腹大笑

破涕成笑 破涕为笑 破颜微笑 遣愁索笑 语笑喧呼

千金买笑 千金一笑 鹊笑鸠舞 强颜欢笑

声音笑貌 投壶电笑 谈笑封侯 谈笑风生

啼笑皆非 谈笑自若 谈笑自如 莞尔而笑

笑傲风月 笑比河清 笑不可仰 笑而不答

胁肩谄笑 笑里藏刀 谑浪笑敖 喜眉笑眼

笑面夜叉 嬉皮笑脸 嘻皮笑脸 笑容可掬

相视而笑 相视而笑 莫逆于心 先笑后号

嬉笑怒骂 嘻笑怒骂 喜笑颜开 笑逐颜开

以宫笑角 掩口而笑 依门卖笑 倚门献笑

一颦一笑 一嚬一笑 嫣然一笑 哑然失笑

音容笑貌 有说有笑 言笑不苟 一笑百媚

贻笑大方 遗笑大方 贻笑后人 一笑了事

一笑了之 眼笑眉飞 一笑倾城 一笑千金

7. 表示开心的成语

乘兴而来 大快人心 大喜过望 欢天喜地 欢欣鼓舞 欢声雷动 回嗔作喜 皆大欢喜 惊喜若狂 举国若狂 乐不可支 眉开眼笑 拍手称快 人莫予毒 手舞足蹈 弹冠相庆 天伦之乐 痛饮黄龙 喜不自胜 喜跃抃舞 喜出望外 喜逐颜开 喜从天降 笑逐颜开 笑容可掬 心花怒放 新婚宴尔 兴会淋漓 兴高***烈 兴高彩烈 扬眉吐气 欣喜若狂 称心如意 踌躇满志 春风得意 得意洋洋 得意忘形 满面春风 眉飞色舞 拍案叫绝 其乐无穷 求仁得仁 如释重负 如愿以偿 陶情适性 为善最乐 无忧无虑 无思无虑 无官一身轻 喜气洋洋 闲云野鹤 闲情逸致 逍遥自在 心旷神怡 心广体胖 兴致勃勃 轩轩甚得 洋洋得意 怡情悦性 怡然自得 意气扬扬 悠然自得 优哉游哉 娱心悦目 沾沾自喜 正中下怀 自鸣得意 自我陶醉 自由自在 自得其乐 左顾右盼。

吕元膺文言文详解

1. “意”古文中的解释

名词:

1.(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同本义 [meaning;idea]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desire;intention;will]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胸怀;内心 [heart]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情意;感情 [affection;emotion]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意气; 气势 [will and spirit]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意图 [intention]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神情、态度 [expression;manner]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思念;放在心上 [miss]。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意料;猜测 [anticipate;expect]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怀疑 [dou***]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2. "意"在古文中的意思

意(清愚) 拼音:yì 郑码:SUKW 编码U:610F 国标GBK:D2E2 笔画数:13 部首:心 笔顺编号:4143125114544 英文:expect、intention、meaning、suggestion、wish 释义: 1、心思:~思。

~见。~义。

~味。~念。

~志(为了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心理状态)。注~。

同~。~在笔先。

~在言外。 2、心愿,愿望:~愿。

愿~。~向。

~图。~皆。

好~。“醉翁之~不在酒”。

3、人或事物流露的情态:春~。诗~。

惬~。情~。

~境。 4、料想,猜想:~料。

~想。~外。

组词: (1)意思 (2)意想不到 (3)意见 (4)意外 (5)意境 详细注解 [名〕 (1) (会意。从心从音。

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meaning;idea] 意,志也。

——《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

——晋·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

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

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desire;intention;will]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

——《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heart]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

——《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affection;emotion]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will and spirit]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intention]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expression;manner]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 (1) 思念;放在心上 [miss]。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anticipate;expect]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

——《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

——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dou***]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

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常用词组: 意表 yìbiǎo [what one expects] 意料之外 意会 yìhuì [sense by insight] 不明说而领会 意会到她不喜欢 意见 yìjian (1) [view;suggestion;opinion;idea;]∶见解;主张 各陈意见 (2) [objection;differing opinion;paint]∶对人对事不满意的想法 有意见就提嘛 (3) [idea;view]∶识见;看法或想法 交换意见 意匠 yìjiàng [artistic conception ] 诗文、绘画等的构思布局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杜甫《丹青引》 别具意匠 意境 yìjìng [artistic conception] 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境界 意料 yìliào [anticipate;expect] 事先对情况、结果等的估计、推测 出乎意料 意马心猿 yìmǎ-xīnyuán [in a capricious and jumpy wood;be fanciful and fickle] 见“心猿意马” 意念 yìniàn [idea;thought] 观念;念头;想法 意气 yìqì (1) [will and spirit]∶志向与气概 意气风发 意气扬扬。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pirit;expression]∶精神;神色 意气自若。——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意气之盛。

——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3) [interest]∶志趣 意气投合 (4) [personal prejudice]∶偏激、任性的情绪 意气用事 意气风发 yìqì-fēngfā [be daring and energetic;militant]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意气风发光华四射的形象 意气用事 yìqì-yòngshì [act on impulse;be swayed by personal feelings]∶意气:主观、偏激的情绪。指完全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 。

3. 文言文《钟离意》的翻译

[译文]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少年时做过郡督邮.当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的,府下登记在案考察.钟离意封还记载时,进去对太守说:“《春秋》说先内后外,《诗经》说‘在家做妻的榜样,推广到治家治国’.就是说,明晓政令教化的根本,由身边的人推广到远处的人.现今应该先清理府内,暂且把考察远县细微的过失放松一些.”太守认为他很贤能,就委任他管县里的事.建武十四年(公元39年)会稽发生大瘟疫,死了的人用万来计算,钟离意亲自隐恤,经营供给医药,所属地区的百姓绝大多数受到了他的救济.钟离意被单荐为孝廉,再次升迁,征召到大司徒侯霸幕府.朝廷下诏要送囚徒到河内,时值隆冬天寒,囚徒患病不能行走.路过弘农县时,钟离意就让县里替囚徒制做棉衣,县里不得已给了他,但上书朝廷报告,钟离意也将全部情况上报.光武帝得到奏章,给侯霸看,并说:“你所派的掾吏良心竟这么好啊,的确是个好官吏.”钟离意在路上解除囚徒的枷锁,听任他们随便走动,但规定了到目的地的日期,囚徒们按期到达,没有一个违背的.回来后,以病免职.。

古文翻译

1. 《旧唐书·卷八十七》(吕元膺)原文及翻译

列传第三十三擞催○郭孝恪 张俭 苏定方 薛仁贵 程务挺 张士贵 赵道兴有志郭孝恪,许州阳翟人也,少有志节。

隋末,率乡曲数百人附于李密,密大悦之,谓曰:“昔称汝颍多奇士,故非谬也。”令与徐绩守黎阳。

后密败,绩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令与徐绩经营武牢已东,所得州县,委以选补。

其后,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太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

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太宗然其计。

及破建德,平世充,太宗于洛阳置酒高会诸将曰:“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王长先龙门下米之功,皆出诸人之右也。”历迁贝、赵、江、泾四州刺史,所在有能名。

入为太府少卿,转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

其地高昌旧都,士流与流配及镇兵杂处,又限以沙碛,与中国隔绝。孝恪推诚抚御,大获其欢心。

初,王师之灭高昌也,制以高昌所虏焉耆生口七百尽还之。焉耆王寻叛归欲谷可汗,朝贡稀至。

令孝恪伺其机便,因表请击之。以孝恪为安西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出银山道以伐焉耆。

孝恪夜袭其城,虏其王龙突骑支。太宗大悦,玺书劳之曰:“卿破焉耆,虏其伪王,功立威行,深副所委。

但焉耆绝域,地阻天山,恃远凭深,敢怀叛逆。卿望崇位重,报效情深,远涉沙场,龚行罚罪。

取其坚壁,曾不崇朝;再廓游魂,遂无遗寇。纟面思竭力,必大艰辛。

超险成功,深足嘉尚。”俄又以孝恪为昆丘道副大总管以讨龟兹,破其都城。

孝恪自留守之,余军分道别进,龟兹国相那利率众遁逃。孝恪以城外未宾,乃出营于外,有龟兹人来谓孝恪曰:“那利为相,人心素归,今亡在野,必思为变。

城中之人,颇有异志,公宜备之。”孝恪不以为虞。

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

城中人复应那利,攻孝恪。孝恪力战而入,至其王所居,旋复出,战于城门,中流矢而死,孝恪子待诏亦同死于阵。

贼竟退走,将军曹继叔复拔其城。太宗闻之,初责孝恪不加警备,以致颠覆;后又怜之,为其家举哀。

高宗即位,追赠安西都护、阳翟郡公,待诏赠游击将军,仍赙物三百段。孝恪性奢侈,仆妾器玩,务极鲜华,虽在军中,床帐完具。

尝以遗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社尔一无所受。太宗闻之曰:“三将优劣之不同也。

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次子待封,高宗时,官至左豹韬卫将军。

咸亨中,与薛仁贵率兵讨吐蕃,于大非川战败,减死除名。少子待聘,长安中官至宋州刺史。

8钢张俭,雍州新丰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孙也。父植,车骑将军、连城县公。

俭即高祖之从甥也。贞观初,以军功累迁朔州刺史。

时颉利可汗自恃强盛,每有所求,辄遣书称敕。缘边诸州,递相承禀。

及俭至,遂拒不受,太宗闻而嘉之。俭又广营屯田,岁致谷十万斛,边粮益饶。

及遭霜旱,劝百姓相赡,遂免饥馁,州境独安。后检校胜州都督,以母忧去职。

俭前在朔州,属李靖平突厥之后,有思结部落,贫穷离散,俭招慰安集之。其不来者,或居碛北,既亲属分住,私相往还,俭并不拘责,但存纲纪,羁縻而已。

及俭移任,州司谓其将叛,遽以奏闻。朝廷议发兵进讨,仍起俭为使,就观动静。

俭单马推诚,入其部落,召诸首领,布以腹心,咸匍匐启颡而至,便移就代州。即令检校代州都督。

俭遂劝其营田,每年丰熟。虑其私蓄富实,易生骄侈,表请和籴,拟充贮备,蕃人喜悦。

边军大收其利。迁营州都督,兼护东夷校尉。

太宗将征辽东,遣俭率蕃兵先行抄掠。俭军至辽西,为辽水汛涨,久而未渡,太宗以为畏懦,召还。

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时有获高丽候者,称莫离支将至辽东,诏俭率兵自新城路邀击之,莫离支竟不敢出。

俭因进兵渡辽,趋建安城,贼徒大溃,斩首数千级。以功累封皖城郡公,赏赐甚厚。

其后,改东夷校尉为东夷都护,仍以俭为之。永徽初,加金紫光禄大夫。

四年,卒于官,年六十,谥曰密。俭兄***,累以军功仕至太仆卿、华州刺史、武功县男。

俭弟延师,永徽初,累授左卫大将军,封范阳郡公。延师廉谨周慎,典羽林屯兵前后三十余年,未尝有过,朝廷以此称之。

龙朔三年,卒官,赠荆州都督,谥曰敬,陪葬昭陵。唐制三品已上,门列棨戟,俭兄弟三院,门皆立戟,时人荣之,号为“三戟张家”。

2. 《旧唐书·卷八十七》(吕元膺)原文及翻译

列传第三十三

擞催○郭孝恪 张俭 苏定方 薛仁贵 程务挺 张士贵 赵道兴

有志郭孝恪,许州阳翟人也,少有志节。隋末,率乡曲数百人附于李密,密大悦之,谓曰:“昔称汝颍多奇士,故非谬也。”令与徐绩守黎阳。后密败,绩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阳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令与徐绩经营武牢已东,所得州县,委以选补。其后,窦建德率众来援王世充,孝恪于青城宫进策于太宗曰:“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汜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太宗然其计。及破建德,平世充,太宗于洛阳置酒高会诸将曰:“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王长先龙门下米之功,皆出诸人之右也。”历迁贝、赵、江、泾四州刺史,所在有能名。入为太府少卿,转左骁卫将军。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其地高昌旧都,士流与流配及镇兵杂处,又限以沙碛,与中国隔绝。孝恪推诚抚御,大获其欢心。初,王师之灭高昌也,制以高昌所虏焉耆生口七百尽还之。焉耆王寻叛归欲谷可汗,朝贡稀至。令孝恪伺其机便,因表请击之。以孝恪为安西道行军总管,率步骑三千出银山道以伐焉耆。孝恪夜袭其城,虏其王龙突骑支。太宗大悦,玺书劳之曰:“卿破焉耆,虏其伪王,功立威行,深副所委。但焉耆绝域,地阻天山,恃远凭深,敢怀叛逆。卿望崇位重,报效情深,远涉沙场,龚行罚罪。取其坚壁,曾不崇朝;再廓游魂,遂无遗寇。纟面思竭力,必大艰辛。超险成功,深足嘉尚。”俄又以孝恪为昆丘道副大总管以讨龟兹,破其都城。孝恪自留守之,余军分道别进,龟兹国相那利率众遁逃。孝恪以城外未宾,乃出营于外,有龟兹人来谓孝恪曰:“那利为相,人心素归,今亡在野,必思为变。城中之人,颇有异志,公宜备之。”孝恪不以为虞。那利等果率众万余,阴与城内降胡表里为应。孝恪失于警候,贼将入城鼓噪,孝恪始觉之,乃率部下千余人入城,与贼合战。城中人复应那利,攻孝恪。孝恪力战而入,至其王所居,旋复出,战于城门,中流矢而死,孝恪子待诏亦同死于阵。贼竟退走,将军曹继叔复拔其城。太宗闻之,初责孝恪不加警备,以致颠覆;后又怜之,为其家举哀。高宗即位,追赠安西都护、阳翟郡公,待诏赠游击将军,仍赙物三百段。孝恪性奢侈,仆妾器玩,务极鲜华,虽在军中,床帐完具。尝以遗行军大总管阿史那社尔,社尔一无所受。太宗闻之曰:“三将优劣之不同也。郭孝恪今为寇虏所屠,可谓自贻伊咎耳。”次子待封,高宗时,官至左豹韬卫将军。咸亨中,与薛仁贵率兵讨吐蕃,于大非川战败,减死除名。少子待聘,长安中官至宋州刺史。

8钢张俭,雍州新丰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孙也。父植,车骑将军、连城县公。俭即高祖之从甥也。贞观初,以军功累迁朔州刺史。时颉利可汗自恃强盛,每有所求,辄遣书称敕。缘边诸州,递相承禀。及俭至,遂拒不受,太宗闻而嘉之。俭又广营屯田,岁致谷十万斛,边粮益饶。及遭霜旱,劝百姓相赡,遂免饥馁,州境独安。后检校胜州都督,以母忧去职。俭前在朔州,属李靖平突厥之后,有思结部落,贫穷离散,俭招慰安集之。其不来者,或居碛北,既亲属分住,私相往还,俭并不拘责,但存纲纪,羁縻而已。及俭移任,州司谓其将叛,遽以奏闻。朝廷议发兵进讨,仍起俭为使,就观动静。俭单马推诚,入其部落,召诸首领,布以腹心,咸匍匐启颡而至,便移就代州。即令检校代州都督。俭遂劝其营田,每年丰熟。虑其私蓄富实,易生骄侈,表请和籴,拟充贮备,蕃人喜悦。边军大收其利。迁营州都督,兼护东夷校尉。太宗将征辽东,遣俭率蕃兵先行抄掠。俭军至辽西,为辽水汛涨,久而未渡,太宗以为畏懦,召还。俭诣洛阳谒见,面陈利害,因说水草好恶,山川险易,太宗甚悦,仍拜行军总管,兼领诸蕃骑卒,为六军前锋。时有获高丽候者,称莫离支将至辽东,诏俭率兵自新城路邀击之,莫离支竟不敢出。俭因进兵渡辽,趋建安城,贼徒大溃,斩首数千级。以功累封皖城郡公,赏赐甚厚。其后,改东夷校尉为东夷都护,仍以俭为之。永徽初,加金紫光禄大夫。四年,卒于官,年六十,谥曰密。俭兄***,累以军功仕至太仆卿、华州刺史、武功县男。俭弟延师,永徽初,累授左卫大将军,封范阳郡公。延师廉谨周慎,典羽林屯兵前后三十余年,未尝有过,朝廷以此称之。龙朔三年,卒官,赠荆州都督,谥曰敬,陪葬昭陵。唐制三品已上,门列棨戟,俭兄弟三院,门皆立戟,时人荣之,号为“三戟张家”。

3. 吕元膺提拔守城者的翻译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姿仪瑰秀,有器识。历右司员外郎。出为蕲州刺史,尝录囚,囚或白:“父母在,明日岁旦不得省,为恨。”囚泣,元膺恻然,悉释械归之,而戒还期。吏白“不可”,答曰:“吾以信待人,人岂我违?”如期而至。 自是群盗感愧,悉避境去。

元和中,累擢给事中。俄为同州刺史。既谢,帝逮问政事,所对详诣。明日,谓宰相曰:“元膺直气谠言,宜留左右,奈何出之?”李簿、裴珀谢,因言:“陛下及此,乃宗社无疆之休。臣等昧死请留元膺给事左右。”未几,兼皇大子侍读,进御史中丞。拜鄂岳观察使。

尝夜登城,守者不许。左右曰:“中丞也。”对曰:“夜不可辨。”乃还。明日,擢守者为大将。

入拜尚书左丞。度支使潘盂阳、太府卿王遂交相恶,乃除盂阳散骑常侍,遂邓州刺史,诏辞无所轻重。无膺上其诏,请明枉直,以显褒惩。

江西裴堪按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赇,不覆讯而贬。元膺曰:“观察使奏部刺史,不加覆.虽当诛,犹不可为天下法。”请遣御史按问,宰相不能夺。

选拜东都留守。故事,留守赐旗甲,至元膺不给。或上言:“用兵讨淮西,东都近贼,损其仪,沮威望,请比华、汝、寿三州。”帝不听,并三州罢之。留守不赐旗甲,自此始。都有李师道留邸,邸兵与山棚谋窃发,事觉,元膺禽破之。始,盗发,都人震恐,守兵弱不足恃,元膺坐城门指纵部分,意气闲舒,人赖以安。东畿西南通邓、虢,川谷旷深,多麋鹿,人业射猎而不事衣,迁徙无常,皆趟悍善斗,号曰“山棚”。权德舆居守,将羁縻之,未克。至是,元膺募为山河子弟,使卫宫城,诏可。

改河中节度使。时方镇多姑息,独元膺秉正自将,监军及中人往来者,严惮。入拜吏部侍郎。正色立朝,有台宰望,处事裁宜,人服其有体。以疾改太子宾客。居官始终无訾缺。卒,年七十,赠吏部尚书。 (节选自《新唐书·卷八十七》)

译文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县人。形貌瑰伟,姿容秀丽,有才能有见识。历任右司员外郎。外调为蕲州刺史,曾审问囚犯,囚犯中有人告诉他说:“父母在堂,明天是大年初一却不能探望,以此为遗憾。”说完伤心落泪,元膺也很伤心,全部打开了刑具放他们回家,并且告诉了他们归还的日期。下属陈述说“不行”,元膺回答说:“我用诚信待人,他们怎么会欺骗我呢?”囚犯们果然如期返回。从此强盗们受到感动,深感愧疚,都离开了蕲州。

元和年间,经多次升迁做了给事中。不久又外放为同州刺史。辞行的时候,皇帝趁机询问政事,他的回答详细明畅。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元膺一身正气,敢说真话,应该留在我身边,为什么外放他呢?”李藩、裴珀谢罪说:“陛下过问(问及)此事,这是宗庙社稷万世流传的喜庆征兆。臣等冒死请求留下元膺在身边侍奉皇帝。”不久,兼任皇太子侍读,进封御史中丞。被授予鄂岳观察使。曾经夜间登城巡视,守城人不许他登城。他身边的人说:“这是中丞大人。”守城人答道:“夜间辩认不清。”元膺就回去了。第二天,提拔守城人做了大将。调到京城做尚书左丞。度支使潘孟阳、太府卿王遂关系不和,朝廷就调孟阳任散骑常侍,王遂任邓州刺史,诏书中并没有指出谁是谁非。元膺呈上那道诏书,请求指明是非曲直,来显示朝廷惩恶扬善。

江西观察使裴堪审查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贿一案,没经审讯就将李将顺降职。元膺说:“观察使弹劾部刺史,不加审讯,即使他的罪行当诛,也不能成为天下执法的典范。”请求朝廷派御史审查,宰相也不能强行改变他的意见。

吕元膺被选拜东都留守。按照惯例,留守将被赐给旗甲仪仗,轮到元膺做了东都留守,却免了这一规矩。有人上书说:“朝廷正用兵讨伐淮西,东都邻近惟西,减少他的仪仗就会有损他的威望,请求和华州、汝州、寿州的仪仗一样。”皇帝不许,连同三州的仪仗也一同免除了。留守不赐给旗甲仪仗,从这时开始。东都有李师道留下的官邸,邸兵和山棚人密谋叛乱,事情败露,元膺擒获了他们。当初,叛乱发生时,东都***恐慌,守兵势弱不足仰仗,元膺坐在城门指挥分派,神态安闲自若,人们赖以安定下来。东畿西南通邓州、虢州,川深谷旷,多麋鹿,人们以射猎为业却不从事生产,迁徙不定,都矫健勇悍善于格斗,号称“山棚”。权德舆任东都留守时,想笼络他们,没能实现,至此元膺招募他们为山河子弟,让他们保卫宫城,皇上下诏许可。 改任河中节度使。当时方镇多无原则地纵容,只有元膺坚持正道严格自律,监军和来往办事的宦官,无不敬畏。进京做吏部侍郎。(他)在朝廷上神态庄重,立身端正,有宰相的声望,处理事务非常合宜,人们佩服他做事得体。因病改任太子宾客。为官始终没有过失。死时七十二岁,追赠吏部尚书。

4. 吕无膺文言文 翻译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县人。形貌瑰伟,姿容秀丽,有才能有见识。历任右司员外郎。外调为蕲州刺史,曾审问囚犯,囚犯中有人告诉他说:“父母在堂,明天是大年初一却不能探望,以此为遗憾。”说完伤心落泪,元膺也很伤心,全部打开了刑具放他们回家,并且告诉了他们归还的日期。下属陈述说“不行”,元膺回答说:“我用诚信待人,他们怎么会欺骗我呢?”囚犯们果然如期返回。从此强盗们受到感动,深感愧疚,都离开了蕲州。

元和年间,经多次升迁做了给事中。不久又外放为同州刺史。辞行的时候,皇帝趁机询问政事,他的回答详细明畅。第二天,皇帝对宰相说:“元膺一身正气,敢说真话,应该留在我身边,为什么外放他呢?”李藩、裴珀谢罪说:“陛下过问(问及)此事,这是宗庙社稷万世流传的喜庆征兆。臣等冒死请求留下元膺在身边侍奉皇帝。”不久,兼任皇太子侍读,进封御史中丞。被授予鄂岳观察使。曾经夜间登城巡视,守城人不许他登城。他身边的人说:“这是中丞大人。”守城人答道:“夜间辩认不清。”元膺就回去了。第二天,提拔守城人做了大将。调到京城做尚书左丞。度支使潘孟阳、太府卿王遂关系不和,朝廷就调孟阳任散骑常侍,王遂任邓州刺史,诏书中并没有指出谁是谁非。元膺呈上那道诏书,请求指明是非曲直,来显示朝廷惩恶扬善。

江西观察使裴堪审查虔州刺史李将顺受贿一案,没经审讯就将李将顺降职。元膺说:“观察使弹劾部刺史,不加审讯,即使他的罪行当诛,也不能成为天下执法的典范。”请求朝廷派御史审查,宰相也不能强行改变他的意见。

5. 吕元膺丁用晦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1)对于文言文,要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如通***字、一词多义字、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等更应注意.做此题要注意结合语境,不能断章取义.“谓”本义是告诉,这里的意思是认为、以为;“私”的意思是私自,暗地里,偷偷地;“适”的本义是走向目的地,这里是到…去,往,去到的意思.(2)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可归结为增、调、留、换四字,而且这四法不是各自独立的,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它们是相互关联,交并运用的,不能截然分开.这道题中,注意准确把握以下词语解释:“易”解释为交换;“但”解释为只,仅的意思.(3)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掌握.解答此题要知道题干中“易子”的意思是“交换一步棋子”,然后结合对句子意思的掌握从文中找到原句“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这句话的意思是:正下着棋,便有一些文件堆积起来,吕元庸就停棋拿笔批阅.处士正是借此机会易子的.(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要从人物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文中吕元膺“吕辄已窥之”“乃以束帛赆之”,明明看出来却不说出来,还送东西给处士,可看出能为别人着想,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并以此来教育后人的品质.答案:(1)①认为、以为②私自,暗地里,偷偷地③到…去,往,去到(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3)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4)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6. 旧唐书 列传一百零四 吕元膺的译文 一定是旧唐书的

原文: 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

曾祖绍宗,右拾遗。祖霈,殿中侍御史。

父长卿,右卫仓曹参军,以元膺赠秘书监。 元膺质度瑰伟,有公侯之器。

建中初,策贤良对问第,授同州安邑尉。同州刺史侯鐈闻其名,辟为长春宫判官。

属浦贼侵轶,鐈失所,元膺遂潜迹不务进取。 贞元初,论惟明节制渭北,延在宾席,自是名达于朝廷。

惟明卒,王栖曜代领其镇。德宗俾栖曜留署使职,咨以军政。

累转殿中侍御史,征入,真拜本官,转侍御史。丁继母忧,服阕,除右司员外郎。

出为蕲州刺史,颇著恩信。尝岁终阅郡狱囚,囚有自告者曰:“某有父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见。”

因泣下。元膺悯焉,尽脱其械纵之,与为期。

守吏曰:“贼不可纵。”元膺曰:“吾以忠信待之。”

及期,无后到者。由是群盗感义,相引而去。

元和初,征拜右司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迁谏议大夫、给事中。规谏驳议,大举其职。

及镇州王承宗之叛,宪宗将以吐突丞璀为招讨处置使。元膺与给事中穆质、孟简,兵部侍郎许孟容等八人抗论不可,且曰:“承璀虽贵宠,然内臣也。

若为帅总兵,恐不为诸将所伏。”指谕明切,宪宗纳之,为改使号,然犹专戎柄,无功而还。

出为同州刺史,及中谢,上问时政得失,元膺论奏,辞气激切,上嘉之。翌日谓宰相曰:“元膺有谠言直气,宜留在左右,使言得失,卿等以为何如?”李籓、裴垍贺曰:“陛下纳谏,超冠百王,乃宗社无疆之休。

臣等不能广求端士,又不能数进忠言,孤负圣心,合当罪戾。请留元膺给事左右。”

寻兼皇太子侍读,赐以金紫。 寻拜御史中丞。

未几,除鄂岳观察使,入为尚书左丞。度支使潘孟阳与太府卿王遂迭相奏论,孟阳除散骑常侍,遂为邓州刺史,皆***以美词。

元膺封还诏书,请明示枉直。江西观察使裴堪奏虔州刺史李将顺赃状,朝廷不覆按,遽贬将顺道州司户。

元膺曰:“廉使奏刺史赃罪,不覆检即谪去,纵堪之词足信,亦不可为天下法。”又封诏书,请发御史按问,宰臣不能夺。

代权德舆为东都留守、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都畿防御使。旧例,留守赐旗甲,与方镇同。

及元膺受任不赐,朝论以淮西用兵,特用元膺守洛,不宜削其仪制,以沮威望,谏官论列,援华、汝、寿三州例。上曰:“此数处并宜不赐。”

留守不赐旗甲,自元膺始。 十年七月,郓州李师道留邸伏甲谋乱。

初,师道于东都置邸院,兵谍杂以往来,吏不敢辨。因吴元济北犯,郊畿多警,防御兵尽戍伊阙。

师道伏甲百余于邸院,将焚宫室而肆杀掠。已烹牛飨众,明日将出。

会小将李再兴告变,元膺追兵伊阙,围之,半月无敢进攻者。防御判官王茂元杀一人而后进。

或有毁其墉而入者,贼众突出,围兵奔骇。贼乃团结,以其孥偕行。

出长夏门,转掠郊墅,夺牛马,东济伊水,望山而去。元膺诫境上兵重购以捕之。

数月,有山棚卖鹿于市。贼过,山棚乃召集其党,引官兵围于谷中,尽获之。

穷理其魁,乃中岳寺僧圆净,年八十余,尝为史思明将,伟悍过人。初执之,使折其胫,锤之不折。

圆净骂曰:“脚犹不解折,乃称健儿乎!”自置其足教折之。临刑叹曰:“误我事,不得使洛城流血!”死者凡数十人。

留守防御将二人,都亭驿卒五人,甘水驿卒三人,皆潜受其职署而为之耳目,自始谋及将败无知者。初,师道多买田于伊阙、陆浑之间,凡十余处,故以舍山棚而衣食之。

有訾嘉珍、门察者,潜部分之,以属圆净。以师道钱千万伪理佛寺,期以嘉珍窃发时举火于山中,集二县山棚人作乱。

及穷按之,嘉珍、门察皆称害武元衡者。元膺以闻,送之上都,赏告变人杨进、李再兴锦彩三百匹、宅一区,授之郎将。

无膺因请募山河子弟以卫宫城,从之。盗发之日,都城震恐,留守兵寡弱,不可倚,而元膺坐皇城门,指使部分,气意自若,以故居人帖然。

数年,改河中尹,充河中节度等使。时方镇多事姑息,元膺独以坚正自处,监军使洎往来中贵,无不敬惮。

入拜吏部侍郎,因疾固让,改太子宾客。元和十五年二月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

元膺学识深远,处事得体,正色立朝,有台辅之望。初游京师时,故相齐映谓人曰:“吾不及识娄、郝,殆斯人之类乎!”其业官行己,始终无缺云。

译文:吕元膺,字景夫,郓州东平人。曾祖吕绍宗,做过右拾遣。

祖父吕霈,做过殿中侍御史。父亲吕长卿,生前做过右卫仓曹参军,由于后来吕元膺位尊的缘故而追赠秘书监。

吕元膺气质风度非凡,有***位显之人的器识。建中初年,应试贤良对问科及第,授任同州安邑尉。

同州刺史侯鐈闻知他的美名,征用为长春宫判官。适值蒲贼侵犯,侯鐈失守,吕元膺便隐姓埋名不求进取。

贞元初年,谕惟明任渭北节度使,聘请吕元膺为幕宾,从此名聋上达朝廷。论惟明去世,王栖曜代理渭北节度使事。

德宗令王栖曜留下吕元膺在幕府任职,以便向他咨询军政。多次转任为殿中侍御史,后征入朝廷正式拜授殿中侍御史,又转任侍御史。

为继母守丧.服丧期满后,授任右司员外郎,出任蕲州刺史,吕元膺非常看重恩德信义。曾在年终视察该州狱囚时,有囚徒自己申诉说:“我的父母亲健在,明天是大年初一也不能舆他们相见。”

因而伤心流泪。吕元膺怜悯他们,便叫人解下他。

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2〕。拔去凶邪,登崇畯良〔3〕。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4〕。爬罗剔抉,刮垢磨光〔5〕。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6〕。”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7〕。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8〕。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9〕。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攘斥佛老〔10〕。补苴罅漏,张皇幽眇〔11〕。寻坠绪之茫茫〔12〕,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沈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13〕。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春秋》谨严,《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曲〔14〕。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15〕。跋前踬后,动辄得咎〔16〕。暂为御史,遂窜南夷〔17〕。三年博士,冗不见治〔18〕。命与仇谋,取败几时〔19〕。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20〕?”

先生曰:“吁,子来前〔21〕!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22〕。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23〕。登明选公,杂进巧拙,纡馀为妍,卓荦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24〕。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25〕。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26〕。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27〕?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28〕。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29〕。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30〕。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31〕。

——选自东雅堂校刊本《昌黎先生集》

国子先生早上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下面,教导他们说:“学业的精进由于勤奋,而荒废由于游荡玩乐;德行的成就由于思考,而败坏由于因循随便。当前圣君与贤臣相遇合,法制健全。拔除凶恶奸邪,晋升英俊善良。具有微小优点的都已录取,称有一技之长的无不任用。搜罗人材,加以甄别、教育、培养,对他们刮去污垢,磨炼得闪闪发光。大概只有侥幸而得选上的,谁说多才多艺而不被高举呢?诸位学生只怕学业不能精进,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看不清;只怕德行不能成就,不要怕主管部门官吏不公正。”

话没有说完,有人在行列里笑道:“先生在欺骗我们吧?我们这些学生侍奉您先生,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记事之文一定提取它的要点,对言论之编一定探索它深奥的旨意。不知满足地多方面学习,力求有所收获,大的小的都不舍弃。点上灯烛夜以继日,经常这样刻苦用功,一年到头不休息。先生的从事学业可以说勤奋了。***、批驳异端邪说,排斥佛教与道家,弥补儒学的缺漏,发扬光大精深微妙的义理。寻找渺茫失落的古代圣人之道的传统,独自广泛搜求、遥远承接。防堵纵横奔流的各条川河,引导它们东注大海;挽回那狂涛怒澜,尽管它们已经倾倒泛滥。先生您对于儒家,可以说是有功劳了。心神沉浸在意味浓郁醇厚的书籍里,仔细地品尝咀嚼其中精英华***,写作起文章来,书卷堆满了家屋。向上规模取法虞、夏时代的典章,深远博大得无边无际;周代的诰书和殷代的《盘庚》,多么艰涩拗口难读;《春秋》的语言精练准确,《左传》的文辞铺张夸饰;《易经》变化奇妙而有法则,《诗经》思想端正而辞***华美;往下一直到《庄子》、《离骚》,太史公的记录;杨雄、司马相如的创作,同样巧妙而曲调各异。先生的文章可以说是内容宏大而外表气势奔放,波澜壮阔。先生少年时代就开始懂得学习,敢作敢为,长大之后通达道理,处理各种事情,左的右的,无不合宜。先生的做人,可以说是有成就的了。可是在公的方面不能被人们信任,在私的方面得不到朋友的帮助。前进退后,都发生困难,动一动便惹祸获罪。刚当上御史就被贬到南方边远地区。做了三年博士,职务闲散表现不出治理的成绩。您的命运与敌仇打交道,不时遭受失败。冬天气候还算暖和的日子里,您的儿女们已为缺衣少穿而哭着喊冷;年成丰收而您的夫人却仍为食粮不足而啼说饥饿。您自己的头顶秃了,牙齿缺了,这样一直到死,有什么好处呢?不知道想想这些,倒反而来教训别人干么呢?”

国子先生说:“唉,你到前面来啊!要知道那些大的木材做屋梁,小的木材做瓦椽,做斗栱,短椽的,做门臼、门橛、门闩、门柱的,都量材使用,各适其宜而建成房屋,这是工匠的技巧啊。贵重的地榆、朱砂,天麻、龙芝,牛尿、马屁菌,坏鼓的皮,全都收集,储藏齐备,等到需用的时候就没有遗缺的,这是医师的高明啊。提拔人材,公正贤明,选用人材,态度公正。灵巧的人和朴质的人都得引进,有的人谦和而成为美好,有的人豪放而成为杰出,比较各人的短处,衡量各人长处,按照他们的才能品格分配适当的职务,这是宰相的方法啊!从前孟轲爱好辩论,孔子之道得以阐明,他游历的车迹周遍天下,最后在奔走中老去。荀况恪守正道,发扬光大宏伟的理论,因为逃避谗言到了楚国,还是丢官而死在兰陵。这两位大儒,说出话来成为经典,一举一动成为法则,远远超越常人,优异到进入圣人的境界,可是他们在世上的遭遇是怎样呢?现在你们的先生学习虽然勤劳却不能顺手道统,言论虽然不少却不切合要旨,文章虽然写得出奇却无益于实用,行为虽然有修养却并没有突出于一般人的表现,尚且每月浪费国家的俸钱,每年消耗仓库里的粮食;儿子不懂得耕地,妻子不懂得织布;出门乘着车马,后面跟着仆人,安安稳稳地坐着吃饭。局局促促地按常规行事,眼光狭窄地在旧书里***陈言,东抄西袭。然而圣明的君主不加处罚,也没有被宰相大臣所斥逐,岂不是***么?有所举动就遭到毁谤,名誉也跟着受到影响。被放置在闲散的位置上,实在是恰如其份的。至于商量财物的有无,计较品级的高低,忘记了自己有多大才能、多少份量和什么相称,指摘官长上司的缺点,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批评医师的用菖蒲延年益寿,却想引进他的猪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