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才晋用什么意思_楚才晋用出自哪里

tamoadmin 成语讲堂 2024-07-06 0
  1. 班荆道故的典故?
  2. 蔡声子论晋用楚材的出处
  3. 楚材晋用出自哪里?
  4. 晋用楚材的解释
  5. 楚晋塞求材本拔应不源供用怎么组成三个成语

该成语的意思是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楚材晋用(拼音:chǔ cái jìn yòng)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该成语的意思是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该成语为紧缩式,在句中作谓语。

楚才晋用什么意思_楚才晋用出自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语寓意

楚国大夫伍举因岳丈犯事而偷逃到晋国,遇到蔡国大夫声子,声子答应帮他回到楚国,便到楚国与令尹子木就楚晋两国人才问题进行探讨,说楚国人跑到晋国得到重用,对楚国十分不利。子木认为有理就去晋国接回伍举。

由此可见,人才对国家稳定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唯有把“识别人才”“用好人才”当作头等大事来抓,才能生机勃勃,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会识人、用人,只凭一己之力,是难成大事的。

班荆道故的典故?

楚才晋用的近义词是楚材晋用。

楚材晋用(拼音:chǔcáijìnyòng)是一个汉语成语,最早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该成语的意思是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该成语为紧缩式,在句中作谓语。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楚材晋用”。

运用示例”明·钱谦益《光禄大夫铁山王公墓志铭》:“楚材晋用,国士所以长嗟。”

蔡声子论晋用楚材的出处

“班荆道故”,是说朋友相逢,便立即就地铺开黄荆,坐在上面共话旧谊;“楚材晋用”,是说楚国虽有人才,却不被重用,结果其人才被晋国所用。这两个成语皆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娶申公子牟之女为妻,后来子牟有罪,从楚国出逃,楚康王不察究竟,认为是伍举将他放走的。伍举得知后,便出逃到了郑国,准备由此到晋国去;而此时伍举的好友蔡声子也准备出使到晋国去,途经郑国。两人在郑国城郊不期而遇,便在草地上坐下叙谈起来—“班荆相与食,而广州昨故”。觥筹交错之间,伍举说,倘若我能归葬于楚国,即使是死,也可称得上不朽了。蔡声子见伍举这样眷恋故国,便对他说:“你努力加油吧,我一定让你回到楚国。”蔡声子的晋国之行事毕,便到了楚国,谒见令尹子木。子木问蔡声子,说,晋楚两国人才相较,谁能占优势?蔡声子说,晋国的卿不如楚国,可是其下的大夫则很强,都是可以做卿的人才。就像晋国使用的杞梓良材、犀兕皮革,都产于楚国,正所谓“楚虽有材,晋实用之”。如今楚国滥用刑罚,有许多大夫为避免死亡出逃他国,成为诸侯的重要谋臣,这是有害于楚国的。譬如说吧,当年析公、雍子、子灵和贲皇先后出逃到了晋国,并受到重用,为晋国的霸业作出了贡献。蔡声子的论说,使子木深深感到楚材晋用的危险,便向楚王进言,终于将伍举召回楚国。来源:老同志之友

楚材晋用出自哪里?

《蔡声子论晋用楚材》选自《春秋左传》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晋用楚材的解释

春秋时,楚国大夫伍举与王子牟有姻亲关系。后来王子牟获罪逃走,伍举怕受牵连,也逃跑了。他先逃到郑国,后来又准备逃到晋国去。

伍举在楚国时,与蔡国的大夫声子很要好。他逃到郑国郊外时,恰好遇见了将去晋国的声子。两个老朋友相见,很是激动。两人用黄荆的枝叶铺地,坐在上面,一边吃东西,一边商量如何使伍举回到楚国的事。分手时,声子对伍举说:“你放心走吧,我一定会设法让你回到楚国的。”

后来,声子出使晋国,回国后又去了楚国。楚国的令尹子木和他谈起晋国的情况时,问他说:“晋国的大夫与楚国的大夫相比,哪国的更有才能?”声子回答说:“晋国的卿相不如楚国,而大夫们都很有贤德,是卿相之才。然而,他们并不是晋国人,都如同杞树、梓树、皮草等物一样,是从楚国流去的。楚国虽然出人才,但实际上却是晋国人捡了便宜,在使用他们。”事实上,声子这番话,是在巧妙委婉地规劝子木把伍举请回来。这番话果然说动了子木,使伍举返回了楚国。

楚晋塞求材本拔应不源供用怎么组成三个成语

指一国聘用别国的人材。

成语出处: 严复《原富>按语》:“国之官事,晋用楚材,古今有之,而未闻监榷之**之他国之吏者也。”

繁体写法: 晋用楚材

注音: ㄐㄧㄣˋ ㄩㄥˋ ㄔㄨˇ ㄘㄞˊ

晋用楚材的近义词: 楚材晋用 楚国的人才而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地或本国的人才外流被别处或别国使用

成语语法: 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楚材晋用

拼音:chǔ cái jìn yòng

释义:楚国的人才为晋国所用。比喻本国的人才外流到别的国家工作。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才,晋实用之。”

拔本塞源

拼音:bá běn sè yuán

释义: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出处:《左传·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供不应求

拼音:gōng bù yìng qiú

释义:供:供给,供应;求:需求,需要。供应不能满足需求。

出处:巴金《忆觉醒与活动》:“当时在成都新的书报很受欢迎,常常供不应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