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哲学道理_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启示

tamoadmin 成语活用 2024-07-04 0
  1.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2. 议论文写作必备的金句,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3. “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什么意思?
  4.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语出《道德经》六十四章。意谓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它的上一句是: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道德经》六十四章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哲学道理_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启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作品简介

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败则如慎事无始终”这句话正确的句式应该是“慎如始终则无败事”,意思为: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这句话告诫人们做事应谨慎小心,坚持始终如一,才不致功败垂成。

议论文写作必备的金句,大家知道有哪些吗?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这句话是说一个人做事情,只要始终如一地保持最初的信念,最后就一定能够成功。最初的美好梦想、伟大信念是很容易树立的,但实现梦想、坚守信念的路却很坎坷,能够做到坚守初心,善始善终却很难。初心就是情怀,使命就是担当。初心和使命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党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的 情感 之根,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归宿。

学习它的不忘使命,明确方向抱定宗旨。 有个河南的小伙子,高考落榜了,只好去做一个打工仔,好几年都一事无成。他对人生没有很宏伟的***,也没有什么出色的技能,除了喜欢做点面食。干脆他就去学习做面食,到专业学校拜师学艺。无论别人怎么说,他只管埋头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一年下来,他已经将手中的面团玩到得出神入化,可以双手双管齐下同时擀出十二张饺子皮,可以轻松做出一桌全面宴,更令人啧啧称奇的是,他可以把拉面拉到在一根针眼里穿过20根。

学习它的坚持不懈,勤勉敬业脚踏实地。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趁老师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门去玩。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到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就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愤读书,终于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并被称为“诗仙”。

学习它的自得其乐,宠辱不惊淡然处之。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静,是一颗平常心,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境界。心不动,才能坚守节操,心不动,才能守护真我。一颗冷静的心,可跳出世俗的羡慕;一颗安静的心,可消磨贪念与执迷;一颗沉静的心,可拥有闲散的志趣;一颗守静的心,即可达到苏轼《定风波》中“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淡然境界。

我们每一个人,即便穷尽一生博览群书,也很难做到门门精通,都学有所成。即便是我们善于做的事,也未必能够事事做好。从“孟母断织”,到李白的“铁杵磨成针”,再到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告诫我们,一旦初心已定,就要坚持不懈,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一个心态好有目标的人,从来都是坚持不懈做对的事,不为外人所动,不与他人攀比,保持初心前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必然收获他人难以企及的成功和荣耀!

王妍茹(潭柘寺镇)

“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是什么意思?

今天啊小编给大家带来八字名言,短小且精辟,好背且好用啊,用在段落开头杠杠的优秀。

第一个名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选自《老子》。

适用主题,慎重做事、居安思危、忧患意识等,事例,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世人形式,开始时往往斗志激昂,却在中途容易逐渐松懈,停滞不前,最终功败垂成。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唯有始终秉持着赶考精神,越是接近最后一公里,越是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越是要有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方能迎来真正的胜利。

第二个名言: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出自《吕氏春秋》。

适用主题,修身养性、认识自我等势力,凡事之本,必先治身,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先苦其心志。唯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方能仰不愧于天地,覆不做余地。

第三个名言:马行千里,不洗尘沙。出自余秋雨。

适用主题,坚定目标,不必在意,外界舆论等等,事例,在取得成功的路上,未免会遭遇旁人的冷言冷语,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马行千里,不洗尘沙。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何必在意身上尘沙?请相信,时间自会化作春雨,将其冲刷干净。

第四个名言:得部位洗取不畏恨。出自《史记列传》。

适用主题,平常心面对生活,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等等,事例,得部位洗去不畏恨。人生在世,世事难料,学会以平常心看得失,做到纵浪大化中不。不喜亦不惧,方能拥有一个扩大泰然、淡定自若之心,静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之贤。

好啦,以上就是这次的分享,记得来不及摘抄的,先放收藏夹,一键三连走起来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指的是做人做事,常以一种不过分索求的心态,这样,也就没有失败了。后面还有一句,无执故无失,是说不勉强去干,所以就不会遭受损失。

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老子所作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节选如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如下:

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作者简介

李耳(约前580年—前500年之后)(诞辰:西周末年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时),字伯阳,又称老聃,后人称其为“老子”。汉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县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百度百科——道德经

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不自以为能看见,所以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是非昭彰。谨慎到最后,好象开始一样,即谨慎不懈,始终如一,则不会失败。

多看看道德经,就明白了,全是里面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