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

tamoadmin 四字成语 2024-06-29 0
  1. 陶永吉讲的是正法吗
  2. 在寺庙抽到的上签,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求解签。
  3. 朱砂怎么辟邪啊?有哪些辟邪方法?
  4. 佛家道家的经典语录
  5. 了生脱死,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
  6. 关于佛法·家有亲人不能生育,请开示

***菩萨,誓愿宏深,寻声救苦,若遇刀兵、水、火、饥馑、虫蝗、瘟疫、旱涝、贼匪、怨家、恶兽、毒蛇、恶鬼、妖魅、怨业病、小人陷害等患难者,能发改过迁善,自利利人之心,至诚恳切念***,念念无间,决定得蒙慈护,不至有所危险。倘仍存不善之心,虽能称念,不过略种未来善根,不得现时感应。以佛菩萨皆是成就人之善念,绝不成就人之恶念。若不发心改过迁善,妄欲以念佛菩萨名号,冀己之恶事成就者,决无感应,切勿发此颠倒之心也。念佛最要紧,是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力能为者,认真为之;不能为者,亦当发此善心。或劝有力者为之,或见人为,发欢喜心,出赞叹语,亦属心口功德。若自不能为,见他人为,则生妒忌,便成奸恶小人心行,决定折福折寿,不得好结果也,宜痛戒之!(地藏菩萨亦然)-印光法师

礼念大士,则冥冥之中,必蒙加被,自可转祸为福,遇难成祥,而不自知。-印光法师

赵冷姑(人名)之夫,弃妻恋妓,于世情论,为冷姑之命薄不幸,依佛***之,实为大幸。若夫不见弃,则夫妻情爱,儿女纠缠,终日劳碌,便难念佛求生西方矣。今因夫弃,而得以专心念佛,将使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即便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其得益全在夫弃上,切诫勿生怨恨,当生感激。又当以己念佛功德,为其夫回向,令其速出迷途,早寻觉路。有此心肠,则爱憎二心均不得而生,更能得念佛之大效矣。-印师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境虽有善恶,转变在乎自己。恶业现而专心念佛,则恶因缘为善因缘,宿世之恶业,翻为今世之导师。——印师

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嗔恚,愿生阿弥陀。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诸法五行经》)

良药苦口利于病

“可是我实在忍受不住。”这是“懈怠”心

“那人因为那个稿子一举成名,获得了成功,而我依然碌碌无为。”这是“恨”烦恼心。

“有那么大的势力撑腰,我也没能力告她。”这是“忿”烦恼心。

“个稿子一举成名,获得了成功,而我依然碌碌无为。”这是“妒”烦恼心。

“菩萨能让我的愿望实现吗?菩萨会觉得我任性而不帮我吗?”这是“疑”烦恼心。

“我只想比她更成功。”这是“痴”烦恼心。

“我绝不会因为菩萨不保佑我而不信佛教”这是“信”善心所。

“如果实现不了那只能说明我业障太重。”这是“惭愧”善心所。

“另一个是死后能顺利往生,南无阿弥陀佛。”这是善“欲”善心所。

。。。。。。。

陶永吉讲的是正法吗

***规是国学经典

《***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分为七个部分: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属于智育修养,列述***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的践行。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规》。是童蒙养正、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规范和对照自我的经典。

学《***规》,一般的人听到“***”,会有错误的认知,觉得是小孩学的。其实这个“***”不是指小孩,圣贤人的学生都叫***。“规”也是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就是人生的真理,来做事、来处事待人。

在寺庙抽到的上签,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求解签。

您好:是的

陶永吉居士认为学佛闻法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佛陀教育是护国利民,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无上宝典。

请回录音、录像、经书等法宝,为陕北信众学佛、念佛奉行佛陀正法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的分享报告 非常详尽。他不讲经,他分享,读经、听经,把他的心得跟大家分享。

弘法利生委员会以受持弘扬“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为核心;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为宗旨;以党的方针政策为准绳,利益祖国,利益法界众生。

他认为,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是戒,学习经教的戒。方法就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都属于戒,戒就这几句,你就能成就。一生专门搞一部经,十年之后,就是这一部经的专家。

如果十年就一部无量寿经,一个注解,一句佛号,十年之后我们还在这世间,就是阿弥陀佛再来,活的无量寿经。

朱砂怎么辟邪啊?有哪些辟邪方法?

末学在此以个人理解瞎猜一下:

1、你男友的:不要花多眼乱。水积聚多了就会变成一个大池,这需要感情的培养和累积,自然因缘就成熟了。应该就是珍惜眼前人的意思。

2、你自己的:花到了合适的时机自然会结花苞,开花,结果,根本不需要去担忧,如果能够行善积德比现在多一百倍,可以得到天人下凡投胎而来的子女。

建议你男友不要花多眼乱,珍惜眼前人,如果东看看西瞧瞧,则会错失大好因缘。

建议你多做善事,例如去参与一些放生的活动,捐款等都可积极一些,见到路边的乞丐不要吝啬,总之,众善奉行,诸恶莫作,孝顺父母,尊敬师长,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自然可以得到高贵而孝顺的好子女。

读一读了凡四训,你就白如何做才能如意顺利了。

阿弥陀佛。

佛家道家的经典语录

朱砂红色,入手温暖,有极强的阳气磁场,所以辟邪效果很好。某处的气场不好,湿气太重,戴着朱砂,就会有明显的镇邪效果。因朱砂具有抑菌、杀菌作用,还能使家中的空气更清新,使你和家人更健康。

了生脱死,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

道家《太上感应篇》: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敦伦尽分,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太上感应篇》和《文昌帝君阴鸷文》里还有很多,可以自己翻看。

佛家的:

《寒山拾得问对录》 :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善导***: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六祖***法宝坛经》:

"着相修行百千劫,无相修行刹那间,

若能万法尽舍却,顿悟入道须臾间。"

鸟窠禅师:

"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

永明禅师《永明禅净四料简》: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夏莲居老居士《直念去》:

弥陀教我念弥陀,口念弥陀听弥陀,

弥陀弥陀直念去,原来弥陀念弥陀。

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若曦光之流彩,无心而朗十方。

如明镜之端形,不动而呈万像。"

贤首国师《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谓行住坐卧。四威仪也。大乘八万。小乘三千。为住持之楷模。整六和之紊绪。出三界之梯隥。越苦海之迅航。拯物导迷莫斯为最。但以金容匿彩正教陵夷。传授浇讹师于己见。致使教无纲纪。滥挹淳流。得失齐举。妄参真净。故令初学触事成非。不依经律。混乱凡情。自陷陷他。甚可悲矣。

《印光***开示》

无论出家在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

《印光***文钞》

"万境本闲,唯心自闹,

心若不生,境自如如。"

"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

将军主帅能行令,不动干戈定太平。"

布袋和尚《退步》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静方为道,原来退步是向前。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

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

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其心洁白,犹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

清净如水,洗诸尘垢。炽盛如火,烧烦恼薪。

不著如风,无诸障碍。法音雷震,觉未觉故。"

"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

志愿无倦,忍力成就。于诸有情,常怀慈忍。

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

"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

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

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

作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成唯识论》、《大乘庄严经论》

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

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

转意识为妙观察智

转眼耳鼻舌身为成所作智

《华严经·六和敬章》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

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

宣化上人:

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尽是少年人。

其他:

"***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

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中峰三时系念法事全集》

"觉海虚空起,娑婆业浪流,

若人登彼岸,极乐有归舟。"

"世界何缘称极乐,只因众苦不能侵,

道人若要寻归路,但向尘中了自心。"

清凉月兮有水皆含。功德云而无山不戴。

香象渡河。一举洪名超二死。迦陵出壳。千称嘉号压群音。下情唯忖以难思。一念回光而易往。究竟不居心外。分明只在目前。

"诸苦尽从贪欲起,不知贪欲起于何,

因忘自性弥陀佛,异念纷驰总是魔。"

"诸佛于俨然生灭中。唯见无生。众生于湛然无生中。唯见生灭。只因迷悟之有差。遂致现量之不一。"

"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弥陀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岂非迷悟之自殊。何有圣凡而彼此。"

"生灭无生生不生,乐邦那肯禁人行,

谁知万丈红尘里,菡萏花开月正明。"

***分上。本有弥陀。个个心中。总为净土。了则头头见佛,悟来步步西方。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罪根皆忏悔。"

虽谓弥陀摄取众生往生。要信唯是随心自现。感应道交。究竟非从外得。

信行愿三。如鼎三足。缺一不可。

"便就今朝成佛去,乐邦化主已嫌迟,

那堪更欲之乎者,管取轮回没了时。"

琉璃池上悬明月,菡萏花间戏水禽。

惟心佛亦尔,惟佛众生然;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

所谓心者,心有多种:曰肉团心,乃现在身中,父母血气所生者是。曰缘虑灵知心,即现今善恶顺逆境界上种种分别者是。曰灵知心。是混千差而不乱。历三际以靡迁。炳然独照,卓尔不群;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居涅槃岸,桂轮孤朗于中天。

其生也莲花朵朵,其殁也行树重重,无一时不达莲邦,无一念不依慈父。

"大圆镜里绝纤埃,碧藕花中有圣胎,

遥望***池沼外,宝光常照玉楼台。"

虚而有鸣答之声,寂而无形影之相。然谷响自然,非呼之而不答。佛身无作,非扣之而不彰。

自从无始,迄至今生,沤生巨海,逐识浪以高低;云点太清,任情风而人我。于是循环诸趣,流转四生;业海茫茫,罪山岌岌。匪凭发露,曷遂消除?

"具行犹人具眼目,愿如日月灯光明;

依光照烛见分明,行者方能达前境。"

"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疏亲,

刹那念尽恒沙佛,便是莲花国里人。"

合尘背觉,栽荆棘于七宝园林;舍妄归真,列珠网于四生门户。

一从佛向舌根念,不觉花随足底生。

"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

直饶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毕竟该。"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如对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

念佛之人须要信心恳切,正因凛然。重念死生轮转之可悲,深厌尘劳纷扰为可痛。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举起一声佛名,直下更无异见。如太阿剑,横按当轩;如大火轮,星腾焰炽。万物撄之则燎,触之则伤。直至一心不乱,能所两忘。可谓证修行之神术,超方便之正途。破死生蛰户之雷霆,烛迷妄幽衢之日月。

"是心空寂念何依,故国云归孰未归,

花外玉鸡啼晓日,远迎新佛奉慈威。"

"念佛临终见宝台,宝幡宝盖满空排,

弥陀势至观音等,合掌相随归去来。"

念佛既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须臾背念佛之心,刹那即结-业-之所。

自今戒香馥郁,慧炬荧煌。迷云开而性天独朗,妄尘尽而心地廓通。诸根圆净,群业顿空。一举念,一花开,挹露迎风,香浮玉沼;一驰情,一果熟,含烟对日,影落金园。经行坐卧在其中,游戏逍遥非分外。得佛受用,彻法源底。常寂光,处处现前;大愿王,尘尘契会。

关于佛法·家有亲人不能生育,请开示

欲皈依佛法,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必须要克尽伦常之道。倘不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则根本欠缺,与佛不相应, 何由蒙佛垂慈接引,令其带业往生也。是故必须要孝亲敬长,兄弟姊妹,夫妇主仆,一一各须尽自己之职分。能于各宗,尽其职分,即为世间贤人善人。贤善之人念佛, 则易于感佛。欲了生死,不可不注意伦常也。

又须按净土经典所说,生信,发愿,专心念佛,决定现生求生西方,绝不发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而佛视一切众生, 犹如一子,当戒杀吃素,爱惜物命。以此自行,复以化他。凡家庭中,父母,兄弟,姊妹,妻室,儿女,外而乡党,邻里,亲戚,朋友, 皆当为说念佛之利益。现生则消除灾障,增长福寿,命终则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近来世乱至极,凡信佛念佛之人,每每逢凶化吉。今之祸患,避无可避, 防不胜防。果能至诚念佛,则不知不觉,不逢灾祸。有此巨益,忍令我父母兄弟等,并乡党邻里等,不知乎。然欲化人,须自己实行方可。倘自己虽则念佛, 于敦伦尽分,居心行事,诸多不到之处,则便难感通矣。

今为汝取法名为宗诚。宗,主也。诚,真实也。汝果能事事以真诚为主,久而久之, 人皆相观而善。所谓诚之所至,金石为开,况同类之人乎。宜常看弥陀经白话解,嘉言录,感应篇直讲。儿女从小,即为教其常念感应篇。此文每日或念三五遍, 至少须念一遍。尽此一生念,再看看直讲,依之而行,则自可归于正人君子之域矣。

——《印光法师文钞续编·复金益平居士书二》

分享祖师开示,供参考

礼念***菩萨“求子疏”文(印光***)

伏以观音大士,誓愿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摄受。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良由大士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大士无念,以众生之念为念。故得慈起无缘,悲运同体。如皜月之普印千江,若阳春之遍育万卉。遍尘刹感,无求不遂,有愿皆从也。

***某某同室人某某痛世道之危岌,愍人心之陷溺,愈趋愈下,了无底止。仰冀大士赐我福德智慧之子,以期将来穷则独善,以倡导於一乡;达则兼善,挽狂澜於既倒。

特立三约,以为先容:

一、保身节欲;二、敦伦积德;三、胎幼善教。

勉行此三,以期无负大士之洪慈也。又祈四海内外,一切同人,咸息恶心,咸发善念;咸生福德智慧之子,咸体普覆并载之仁。视邻邦如手足,以天下为一家。互相维持,不相侵暴。以期上慰乾父坤母之洪恩,下符与天地并称三才之人名。转大乱为大治,普天同庆;畅佛化於两间,万国咸宁。

唯愿菩萨,普施无畏,愍我愚诚,满我所愿。

某某年某月某日 ***某某百拜上呈

近有欲求子者,可照此实行,

以下内容参考

印光***:“求子三要”

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

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

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

此三要事,务期实行。再以至诚,礼念***菩萨,求赐福德智慧光宗***之子,必能所求如愿,不负圣恩矣。

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者。若不节欲,则精气薄弱,必难受孕。即或受孕,必难成人。即或成人,以先天不足,决定孱弱。既无强健勇壮之身力,亦无聪敏记忆之心力,未老先衰,无所树立。如是求子,纵***菩萨满人之愿,人实深负菩萨之恩矣。

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者。欲生福德智慧光宗***之子,必须敦伦尽分(敦睦伦常,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得圆圆满满),孝亲敬长,善待眷属,愍恤仆使,此行之家庭者。

至於乡党亲朋,俱宜和睦劝导。俾老者善教儿女,幼者善事亲长。常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去除邪知、邪见,保存诚意正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令培出世之胜因,咸作守道之良民。

能如是者,一举一动,悉益自他,一言一行,堪为模范。所生之子,必能超群拔萃,大有树立。菩萨固能满人之愿,人亦可慰***菩萨之心矣。

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者。

古昔圣人,皆由贤父母之善教而成,况凡人乎?

若求子者,肯用胎教之法,其子必定贤善。从受孕后,其形容必须端庄诚静,其语言必须忠厚和平,其行事必须孝友恭顺。行、住、坐、卧,常念观音圣号。无论出声念、默念,皆须摄耳而听,听则心归於一,功德更大。

若衣冠整齐,手口洗漱,出声念、默念,均可。若未洗漱,及至不洁净处(卫生间、浴室等),并睡眠时,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於仪式不合。

若至临产,不可默念。以临产用力送子出,若闭口念,必受气窒之病。产妇自念,家属皆为助念,决定不会难产,亦无产后各种危险。

果能如此谨身、口、意,虔念观音,俾胎儿禀此淳善正气,则其生也,定非凡品。

及儿初开知识,即与彼说因果报应,利人利物者必昌,害人害物者必亡。

须知利人利物,乃真利己;害人害物,甚於害己。作善必得善报,作恶必得恶报。及说做人,必须遵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方可不愧为人。否则形虽为人,心同禽兽矣。

不许说谎,不许撒傎(颠倒,错乱),不许拿人什物,不许***骂人,不许遭践虫蚁、字纸、五谷、东西。举动行为,必期於亲於己有益,於人於物无损。

又须令其常念观音圣号,以期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幼时习惯,大必淳笃,不至矜己慢人,成狂妄之流类。

如此善教,於祖宗则为大孝,於儿女则为大慈,於国家社会则为大忠。余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妇人家操得一大半者,其在斯乎。其懿德堪追周之三太(周朝的三位伟大的母亲,王后太姜、太妊、太姒),庶不负称为太太云。

愿求子者,咸取法焉,则家国幸甚。

附记禁忌,免致祸害:

凡求子者,必须夫妇订约,断欲半年,以培子之先天。待妇天癸(月经)尽后一交,必定受孕。

天癸未尽,切不可交,交必停经,致成带病,颇有危险。

又须吉日良夜,天气清明。大风大雨,雷电震闪,亟宜切戒。

《礼记》月令记载:仲春(农历二月)、先雷三日(春分前三天),奋木铎以令兆民曰(摇动木舌铜铃告诫国内万民说):「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

(将要开始打雷,有人不注意节制房事,所生孩子会有生理缺陷,夫妇自身也有灾祸)」

古圣王痛念民生,特派官宣布此令,又复著之於经,其天地父母之心乎?!

既受孕后,永断房事,所生儿女,必定身心强健,福寿深长。

孕后交一次,胎毒重一次,胞衣厚一次,生产难一次。

孕久若交,或致堕胎,及与伤胎。